CN109987041A - 车辆用保险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保险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87041A
CN109987041A CN201811413319.1A CN201811413319A CN109987041A CN 109987041 A CN109987041 A CN 109987041A CN 201811413319 A CN201811413319 A CN 201811413319A CN 109987041 A CN109987041 A CN 109987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block
wall
vehicle
vehicle body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133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87041B (zh
Inventor
宫武祐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8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7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87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87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保险杠正面的外观性的降低的同时,将排气口配置在从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偏离了的位置的车辆用保险杠。本发明的车辆用保险杠具备将车身的外侧覆盖的树脂制的保险杠正面。保险杠正面具有台阶部(30Lb),台阶部(30Lb)相对于外观面呈台阶状凹陷,且被在车身外部配置的开闭构件的下侧角部所覆盖。与台阶部(30Lb)的背面相面对地配置有车身侧的排气口(39)。从台阶部(30Lb)的背面突出有将车身侧的排气口(39)的外侧覆盖的肋(70)。

Description

车辆用保险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树脂制的保险杠正面(bumper face)的车辆用保险杠。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平9-104298号所记载的车辆用保险杠的覆盖车身外侧的保险杠正面由树脂材料形成,在车宽方向上分割成3份。在中央的保险杠正面主体部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成为与外侧的保险杠正面构件的紧固连结部的肋。
另外,关于日本特开2010-30518号所记载的车辆用保险杠,在车身后部的后端板中的被车宽方向大致中央的牌照遮挡的部位配置有排气口,利用在保险杠正面的背面突出设置的肋来覆盖排气口的周围区域。因此,能够利用肋来抑制水滴等从车外侧浸入排气口。另外,肋的突出设置位置的车身外侧被牌照覆盖,因此,即使在保险杠正面的成形时伴随着肋的凝固而在保险杠正面的外表面侧产生缩痕(Sink Marks),也能够利用牌照将该缩痕覆盖遮挡住。
近年,伴随着后备箱的扩大、要将备用轮胎配置在后备箱下等需求,在后端板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排气口的空间消失。因此,存在难以将排气口设置在牌照的设置部的前方位置(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排气口被配置在从牌照的设置部偏移了的位置,因此,当将覆盖排气口的周围区域的肋突出设置在保险杠正面的背面时,保险杠正面的成形时产生的缩痕有可能在从保险杠正面的车外侧容易被看见的部位呈现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保险杠正面的外观性的降低的同时,将排气口配置在从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偏离了的位置的车辆用保险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用保险杠具备将车身的外侧覆盖的树脂制的保险杠正面,所述保险杠正面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是相对于外观面呈台阶状的凹陷,且被在车身外部配置的开闭构件的下侧角部所覆盖,与所述台阶部的背面相面对地配置有车身侧的排气口,从所述台阶部的背面突出有将所述车身侧的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肋。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将排气口配置在从车辆后部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偏离了的位置。并且,即使有时因将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肋而在保险杠正面的台阶部的外侧产生缩痕,由于台阶部被在车身外部配置的开闭构件覆盖,因此也能够抑制缩痕使保险杠正面的外观性降低。
(2)在上述方案(1)中,也可以是,所述肋突出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弯折棱线部分。
在该情况下,由于肋突出设置在台阶部的弯折棱线部分,因此即使在开闭构件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外侧会看见缩痕,也与在平坦面存在缩痕时不同,从外部来看缩痕并不显眼。
(3)在上述方案(1)或(2)中,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正面具备在车宽方向左右配置的一对侧部正面块和配置在一对所述侧部正面块之间的中央正面块,至少一方的所述侧部正面块具有所述台阶部和所述肋,并且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设有向所述保险杠正面的背面侧鼓出并与所述中央正面块卡合的交界卡合部,所述肋形成为具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延伸部和从该横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延伸部的大致L字状,所述交界卡合部在所述侧部正面块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肋一起形成将所述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大致U字状的壁。
在该情况下,在侧部正面块的台阶部设置的肋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交界卡合部一起将排气口的外侧覆盖,防止雨水等浸入排气口。另外,交界卡合部除了发挥防止雨水等浸入排气口的功能以外,还发挥提高侧部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的功能。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侧部正面块与中央正面块的交界部的外观保持良好,还能够适当地进行中央正面块的拆装操作。
(4)在上述方案(3)中,也可以是,所述交界卡合部具有朝向所述保险杠正面的背面侧凹陷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弯折壁,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端缘突出设置的卡合片能够卡合于在所述弯折壁的背部形成的卡合槽。
在该情况下,交界卡合部的弯折壁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侧部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另外,中央正面块的卡合片卡合在弯折壁的背部的卡合槽,因此能够在中央正面块与侧部正面块的组装时将两者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5)在上述方案(4)中,也可以是,所述交界卡合部在与所述肋一起形成所述大致U字状的壁的部分形成所述弯折壁,并且在所述弯折壁的下方形成与该弯折壁连续的剖面为凹形状的凹状壁,所述凹状壁的下端紧固连结固定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下端。
在该情况下,通过上部侧的弯折壁和与该弯折壁连续的凹状壁来提高侧部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且凹状壁的下端紧固连结在中央正面块的下端。因此,能够将中央正面块和侧部正面块更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6)在上述方案(5)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设置有从所述侧部正面块的表面侧向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的内部插入的弯折片,在所述弯折片安装有用于将所述中央正面块固定在车身的固定用夹持件,在所述凹状壁的底部形成有使所述固定用夹持件向车身侧突出的夹持件插通孔。
在该情况下,当中央正面块经由固定用夹持件固定在车身时,侧部正面块的凹状壁被夹入于安装有固定用夹持件的中央正面块的弯折片与车身之间。因此,能够将中央正面块和侧部正面块更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7)在上述方案(5)或(6)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凹状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来提高侧部正面块的凹状壁的上下、左右的刚性。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中央正面块相对于侧部正面块的拆装稳定。
(8)在上述方案(6)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所述弯折片的延伸设置位置的上方侧设有紧固连结座,所述紧固连结座的车身方向的高度与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的底面的车身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紧固连结座通过紧固连结构件固定在车身。
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利用中央正面块将侧部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夹入的状态下,利用固定用夹持件和紧固连结构件将中央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牢固地固定在车身。
(9)在上述方案(3)~(8)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侧部正面块具有与车身的后表面对置的后壁和与车身的后部侧面对置的侧壁,在所述侧壁安装有兼用于加强该侧壁的金属制的托架,所述后壁通过多个紧固连结构件固定在车身的后表面的上下分离开的位置,所述侧壁经由所述托架固定在车身的侧面。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侧部正面块牢固地固定在车身。
(10)在上述方案(3)~(9)中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侧部正面块与所述中央正面块的车外侧的对接部设有朝向车外侧呈大致V字状敞开的凹槽。
在该情况下,在将侧部正面块和中央正面块组装到车身的状态下,从侧部正面块和中央正面块的外表面侧进行涂装时,能够使从涂装枪喷射出来的涂料到达侧部正面块与中央正面块的对接部的较深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侧部正面块和中央正面块的涂装后的外观良好。
(11)在上述方案(5)中,也可以是,在车身的后部下表面固定有用于紧固连结吊环螺栓的筒状的螺母构件,在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设有将所述螺母构件的开口的附近部的周围包围的螺母罩部。
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水滴等容易从外部浸入的、侧部正面块与中央正面块之间的间隙附近设置螺母构件,由于螺母构件的开口的附近部的周围被螺母罩部包围,因此也能够抑制水滴等浸入开口。
(12)在上述方案(5)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中央正面块和所述侧部正面块设有纵剖面朝向车身后方侧凸出的コ形状剖面部,在所述コ形状剖面部的内侧以对该コ形状剖面部的上下的壁之间进行支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凹状壁。
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部正面块的凹状壁来加强中央正面块和侧部正面块的コ形状剖面部,能够将コ形状剖面部的刚性及强度维持得较高。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保险杠正面具有台阶部,该台阶部是相对于外观面呈台阶状的凹陷,被在车身外部配置的开闭构件的下侧角部所覆盖,与保险杠正面的台阶部的背面相面对地配置车身侧的排气口,从台阶部的背面突出有将车身侧的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肋。因此,即使将排气口配置在从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偏离了的位置,由于在肋的背部产生的缩痕被开闭构件的下侧角部所覆盖,因此也能够抑制保险杠正面的外观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区域的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仰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区域的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区域的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区域的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正面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区域的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后部的将后保险杠正面去除后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以图6的VIII-VIII剖面部分进行了剖切所得到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以图6的IX-IX剖面部分进行了剖切所得到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正面所得到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正面的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正面的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后保险杠正面的沿着图10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侧部正面块(face block)的后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备用轮胎的取下步骤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适当部位标记有指向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指向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指向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图1是对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后部区域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并从下方观察所得到的图。图2是从后方观察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车辆1所得到的图,图3从左侧方观察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车辆1所得到的图。另外,图4是从后部右斜下方观察将一部分部件去除后的车辆1的后部区域所得到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是从发动机等动力源向前轮和后轮传递驱动力的四轮驱动车。在车辆1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大致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后侧框架2。在左右的后侧框架2的前端部架设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底板横梁3。另外,在左右的后侧框架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区域架设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后底板横梁4,在左右的后侧框架2的后端部架设有同样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末端横梁5。在左右的后侧框架2、中底板横梁3、后底板横梁4、后末端横梁5接合有后底板6,后底板6被它们所支承。
另外,在左右的后侧框架2中的、后底板横梁4和后末端横梁5的设置位置之间架设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如图2所示那样形成为在车辆后视时中央区域向下方凹陷的大致U字状。因此,在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与后底板6之间设有空间部。该空间部构成轮胎收容部8。在轮胎收容部8借助轮胎载架51而收容有备用轮胎5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和后述的差动装置9为了便于图示而被省略了。
在后底板6的中央区域的下方配置有将发动机等驱动源的动力向左右的后轮分配并传递的后轮用的差动装置9。
差动装置9借助具有缓冲功能的一对安装部10固定在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的下表面。差动装置9具有在内部收纳差动机构的主体块11和延伸设置在主体块11后部的后部连结块12。在主体块11的前表面中央连结有驱动传递用的未图示的驱动轴。另外,在主体块11的左右的侧部连结有未图示的后轮的车轴。
如图4所示,轮胎载架51具备在备用轮胎50的下方侧大致沿着备用轮胎50的直径方向延伸出的主杆52和与主杆52的延伸方向大致中央结合并沿着与主杆5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出的副杆53。主杆52和副杆53由金属材料形成,在交叉部彼此焊接固定。在主杆52和副杆53的延伸方向的两侧的端缘形成有向上方侧弯折并对备用轮胎50的外周部进行支承的外周支承部52a、53a。
主杆52在一端侧的外周支承部52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呈大致コ形状弯折的枢轴支承部52b。枢轴支承部52b经由支承托架14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后底板6的前部区域的下表面。轮胎载架51能够以主杆52的枢轴支承部52b为中心倾斜运动地支承在后底板6的下表面。
另外,在主杆52的另一端侧的外周支承部52a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呈大致コ形状弯折的卡止部52c。在卡止部52c一体地安装有具有插入狭缝15a的金属制的卡止板15。卡止部52c能够经由分体的固定杆16卡止在车身后部的后末端横梁5。
固定杆16在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卡止钩16a,并且在下端部螺合有卡止螺栓17。固定杆16的卡止钩16a能够悬吊支承于在后末端横梁5的后表面安装的固定托架18。主杆52的卡止部52c在固定杆16插入到卡止板15的插入狭缝15a的状态下拧紧卡止螺栓17而卡止于车身后部。具体而言,在轮胎载架51的上部,备用轮胎50横向载置,在该状态下利用工具拧紧卡止螺栓17。由此,在轮胎载架51的中央区域将备用轮胎50按压于后底板6的下表面侧的状态下,主杆52的卡止部52c经由固定杆16被束缚于后末端横梁5。
图5是安装于后末端横梁5的后表面侧的后保险杠正面30(保险杠正面)的后视图。图6是从左斜上方观察将后保险杠正面30的中央正面块30C去除后的车辆1的后部所得到的图。图7是从左斜上方观察将侧部正面块30L去除后的车身的左后部所得到的图。另外,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着图6的IX-IX线的剖视图。
后保险杠正面30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的主要部的构件。后保险杠正面30具备配置于车宽方向左右的一对侧部正面块30L、30R和配置于一对侧部正面块30L、30R之间的中央正面块30C。中央正面块30C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和车身后部左右的后板40进行拆装。侧部正面块30L、30R和中央正面块30C的主要部分由树脂材料形成。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在后视时形成为大致L字状,配置在车身的后部的下部侧的角落部。与此相对,中央正面块30C在后视时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备用轮胎50的直径大。在备用轮胎50的拆装作业时,通过将中央正面块30C取下,从而能够容易经由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之间的开口进行拆装作业。
中央正面块30C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形成为外观面30Ca、30La、30Ra共面,中央正面块30C的左右的缘部通过螺栓紧固连结和夹持件固定而安装于车身后部的后板40。
如图5所示,在中央正面块30C的后部侧的上缘部形成有相对于朝向车身后方侧的外观面30Ca而向车身前方呈台阶状凹陷的台阶部30Cb。另外,在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大致L字状的后视的内侧区域,同样地形成有相对于朝向车身后方侧的外观面30La、30Ra向车身前方侧呈台阶状凹陷的台阶部30Lb、30Rb。中央正面块30C的台阶部30Cb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台阶部30Lb、30Rb形成为无台阶地连续。这些台阶部30Cb、30Lb、30Rb在车身后部的开闭构件即后车门37(参照图6)关闭了时容纳后车门37的下缘部和左右的下侧角部。
如图6所示,在车身后部下方的后末端横梁5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配置有金属制的车身后部板即后板40。图6所示的后板40以包围车身后部的后车门开口38的方式在后视下形成为大致L字状。在车身左侧的后板40形成有用于使车室内压向车外释放的排气口39。排气口39是沿厚度方向贯穿后板40并与车室内连通的开口,在后视下形成为纵长的长孔状。
图10是从背面侧(车身组装状态下为车身前方侧)的斜上方观察左侧的侧部正面块30L和中央正面块30C所得到的图。图11是沿着图10的XI-XI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3是以图10的XIII-XIII剖面部分进行了剖切所得到的车身后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在左侧的侧部正面块30L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设有交界卡合部41,交界卡合部41的朝向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侧(车身前方侧)鼓出的剖面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交界卡合部41能够卡合在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
如图11所示,交界卡合部41的上部区域(侧部正面块30L的台阶部30Lb的存在区域)由弯折壁20构成,弯折壁20在朝向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侧延伸出后,其顶端部向表面方向呈大致コ状弯折。另外,如图12所示,交界卡合部41的下部区域(侧部正面块30L的台阶部30Lb的下方的外观面La的存在区域)由向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方向鼓出的剖面凹形状的凹状壁21构成。下部区域的凹状壁21的向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方向的突出高度和宽度比上部区域的弯折壁20大。但是,弯折壁20形成于向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侧凹陷的台阶部30Lb,因此弯折壁20的顶面(底部)与凹状壁21的顶面的连接部附近的高度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如图11所示,在弯折壁20的背部侧形成有卡合槽22。另外,在弯折壁20的顶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卡合孔23。另一方面,在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的上部区域突出设置有与侧部正面块30L的弯折壁20的卡合槽22卡合的卡合片24。在卡合片24的局部形成有向侧部正面块30L侧的卡合孔23插入的卡止爪24a。
侧部正面块30L的上部区域与中央正面块30C的上部区域能够通过卡合片24卡合在卡合槽22内且卡合片24的卡止爪24a嵌入弯折壁20的卡合孔23而相卡合。
如图12所示,凹状壁21在コ形状剖面的伸出端延伸设置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部21a。折回凸缘部21a在凹状壁21的伸出端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凹状壁21通过折回凸缘部21a来谋求提高上下、左右的刚性。另外,如图10所示,在凹状壁21的底部的上下分离开的位置形成有贯穿表背的夹持件插通孔46。
如图12所示,在中央正面块30C的下部区域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设置有弯折片25,弯折片25从侧部正面块30L的外表面侧插入侧部正面块30L的凹状壁21的内部。弯折片25沿着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在弯折片25的局部安装有用于将中央正面块30C卡止在后板40的一对固定用夹持件47。各固定用夹持件47的顶端部穿过侧部正面块30L的上下的夹持件插通孔46而向车身前方侧突出。各固定用夹持件47嵌合于在车身的后板40形成的卡止孔26(参照图6)。
另外,交界卡合部41的下端通过螺栓44及螺母45紧固连结在中央正面块30C的端缘的下端。螺栓44能够进行从中央正面块30C的下方拧紧或拧松的操作。
另外,在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各台阶部30Cb、30Lb、30Rb的下方区域设有在图9所示那样的纵剖面朝向车身后方侧凸出的コ形状剖面部C1。在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缘与侧部正面块30L、30R的端缘之间的卡合部,交界卡合部41的凹状壁21配置在コ形状剖面部C1的内侧,构成为该凹状壁21对コ形状剖面部C1的上下的壁之间进行支承。
另外,如图10所示,侧部正面块30L、30R具有在车身后视时呈大致L字状且与车身的后表面对置的后壁W1和与车身的后部侧面对置的侧壁W2。在侧壁W2的上部安装有兼具对侧壁W2的加强的作用的金属制的托架27。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后壁W1通过上下分离开的多个(例如,三个)螺栓B1、B2、B3(紧固连结构件)而紧固连结固定在后板40。另外,侧部正面块30L、30R的侧壁W2经由托架27并经由螺栓、夹持件而固定在车身侧部。
在此,在左侧的侧部正面块30L的背面(朝向车身前方的面)突出设置有将形成于左侧的后板40的排气口39的外侧(从下方到外侧侧方的整个区域)覆盖的肋70。肋70突出设置在侧部正面块30L的台阶部30Lb中的弯折棱线71部分的背面。另外,肋70具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延伸部70a和从横延伸部70a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平滑地弯曲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延伸部70b。肋70形成为在前视时呈大致L字状。肋70的横延伸部70a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交界卡合部41的弯折壁20的下端相连地设置。因此,弯折壁20与肋70一起形成了将排气口39的外侧覆盖的大致U字状的壁。
另外,在中央正面块30C的上部区域(台阶部30b的区域)中的与端部的卡合片24相邻的部位,形成有朝向中央正面块30C的背面方向(车身的前方)突出的主视呈大致圆形状的突出部48。突出部48的顶壁设为紧固连结座60,在该紧固连结座60的中央部形成有未图示的螺栓插通孔。用于将中央正面块30C紧固连结固定在后板40的螺栓55(紧固连结构件)从车外侧插入该螺栓插通孔。
中央正面块30C的上部区域的紧固连结座60的高度(车身方向的高度)设定为与侧部正面块30L的凹状壁21的底面的高度大致相同。
另外,如图1、图6所示,在车身后部的后末端横梁5的靠右侧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有用于对在车辆牵引时等情况下所使用的吊环螺栓进行紧固连结固定的筒状的螺母构件29。螺母构件29具有内螺纹被切割而成的开口29a,以该开口29a朝向车身后方侧的方式固定在后末端横梁5。
图14是右侧的侧部正面块30R的后视图。
如图14所示,在右侧的侧部正面块30R的交界卡合部41的凹状壁21一体地形成有将螺母构件29的开口29a的后方侧的周围包围的螺母罩部32。在螺母罩部32和与该螺母罩部32的后方侧重叠的中央正面块30C的对应位置形成有用于将吊环螺栓插入螺母构件29的开口29a的螺栓插通开口32a、30Cc(参照图5)。
另外,中央正面块30C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以车身外侧面对齐的方式使车宽方向的端部相互对接。但是,如图11、图12所示,在中央正面块30C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对接部设有朝向车外侧呈大致V字状敞开的凹槽73。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中的备用轮胎50的拆装方法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备用轮胎50的取下步骤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备用轮胎50在被悬吊支承在后底板6的下方的状态下横向躺放地载置在轮胎载架51上。此时,轮胎载架51的后端部经由固定杆16卡止固定在后末端横梁5。
在从该状态将备用轮胎50取下的情况下,最初,仅将后保险杠正面30的中央正面块30C从车身取下。此时,拧松螺栓55从而解除中央正面块30C与后板40之间的紧固连结,再解除中央正面块30C与左右的侧部正面块30L、30R之间的卡合,将中央正面块30C取下。
之后,利用工具拧松卡止螺栓17(参照图4、图6),解除轮胎载架51的卡止部52c与固定杆16之间的卡合。由此,轮胎载架51的卡止部52c被从车身侧卸下。
其结果是,轮胎载架51以前端侧的枢轴支承部52b为中心地如图15(A)所示那样使后端侧处于下方地成为倾斜姿态。此时,轮胎载架51承受备用轮胎50的重量而要较大程度地倾斜,但当轮胎载架51倾斜到某角度时,轮胎载架51的下表面与差速器搭载用横梁7的上部抵接。其结果是,轮胎载架51的倾斜角度被限制为一定角度。
作业者在该状态下将手从车身后方伸入轮胎收容部8内,如图15(B)所示那样将备用轮胎50沿着轮胎载架51的上表面地向车辆1的后部下方拽下。作业者之后进行备用轮胎50的更换作业等。
另外,在将备用轮胎50收容在后底板6的下方的情况下,按照与上述的备用轮胎50的取下步骤相反的步骤载置在轮胎载架51上,在该状态下直接将轮胎载架51的后部向上方抬起,使用固定杆16将轮胎载架51的后部固定在车身。之后,将后保险杠正面30的中央正面块30C安装在车身。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设置有侧部正面块30L的相对于外观面30La呈台阶状凹陷的台阶部30Lb,在该台阶部30Lb的前方配置有车身侧的排气口39。并且,车辆用保险杠100在台阶部30Lb的背面突出设置有将排气口39的外侧覆盖的肋70,台阶部30Lb被作为开闭构件的后车门37的下侧角部覆盖。因此,即使在侧部正面块30L的成形时在肋70的形成部的背部产生缩痕,该缩痕也被后车门37覆盖而从车外侧不容易被看见。因此,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的情况下,能够将排气口39配置在从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偏离了的位置,并且能够抑制后保险杠正面30的外观性降低。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对排气口39的外侧进行覆盖的肋70突出设置在侧部正面块30L的台阶部30Lb的弯折棱线71部分。因此,即使在后车门37打开了的状态下假设存在从外部看见缩痕的情况,也与在平坦面存在缩痕时不同,从外部来看缩痕并不显眼。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而言,后保险杠正面30具备一对侧部正面块30L、30R和中央正面块30C,一方的侧部正面块30L具有台阶部30Lb和肋70,并且在该侧部正面块30L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设有与中央正面块30C卡合的交界卡合部41。并且,上述肋70形成为具有横延伸部70a和纵延伸部70b的大致L字状,交界卡合部41的上部侧的弯折壁20在侧部正面块30L的端缘处与肋70一起形成了将排气口39的外侧覆盖的大致U字状的壁。因此,通过交界卡合部41与肋70的协同配合,能够可靠地防止雨水等浸入排气口39,而且,通过交界卡合部41能够提高侧部正面块30L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雨水等浸入排气口39,并且将侧部正面块30L与中央正面块30C的交界部的外观保持良好,还能够适当地进行中央正面块30C的拆装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侧部正面块30L、30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设有弯折壁20,中央正面块30C的端缘的卡合片24卡合于在该弯折壁20的背部形成的卡合槽22。因此,能够利用弯折壁20提高侧部正面块30L、30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并且通过卡合槽22与卡合片24之间的卡合,能够将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折壁20的顶部形成有卡合孔23,卡合片24的卡止爪24a能够嵌入该卡合孔23,因此,通过卡止爪24a与卡合孔23之间的嵌合,能够将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并且能够使两者的卡合状态更稳定。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而言,在侧部正面块30L、30R的交界卡合部41的弯折壁20的下方形成有与弯折壁20连续的凹状壁21,该凹状壁21的下端通过螺栓44和螺母45紧固连结固定在中央正面块30C的下端。因此,能够利用弯折壁20和与该弯折壁20连续的凹状壁21提高侧部正面块30L、30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的刚性,并且能够将凹状壁21的下端牢固地固定在中央正面块30C的下端。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更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设置有插入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的弯折片25,在该弯折片25安装有用于将中央正面块30C固定在车身的固定用夹持件47。并且,在凹状壁21的底部形成有使固定用夹持件47向车身侧突出的夹持件插通孔46。因此,当中央正面块30C经由固定用夹持件47固定在车身时,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被夹入于安装有固定用夹持件47的中央正面块30C的弯折片25与车身之间。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更稳定地维持为卡合状态。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而言,在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部21a。因此,能够通过剖面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部21a来提高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的上下、左右的刚性。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中央正面块30C相对于侧部正面块30L、30R的拆装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中央正面块30C的弯折片25的延伸设置位置的上方侧设有紧固连结座60,紧固连结座60的车身方向的高度与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的底面的车身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该紧固连结座60利用螺栓55固定在车身。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在利用中央正面块30C将侧部正面块30L、30R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夹入的状态下,利用固定用夹持件47和螺栓55将中央正面块30C牢固地固定在车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侧部正面块30L、30R具有与车身的后表面对置的后壁W1和与车身的后部侧面对置的侧壁W2,后壁W1通过多个螺栓B1、B2、B3固定在车身的后表面,并且侧壁W2经由金属制的托架27固定在车身的后部侧面。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将侧部正面块30L、30R牢固且稳定地固定在车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侧部正面块30L、30R与中央正面块30C的车外侧的对接部设有朝向车外侧呈大致V字状敞开的凹槽73。因此,在将侧部正面块30L、30R和中央正面块30C组装到车身的状态下,从侧部正面块30L、30R和中央正面块30C的外表面侧进行涂装时,能够使从涂装枪喷射出来的涂料经由呈大致V字状敞开的凹槽73到达侧部正面块30L、30R与中央正面块30C的对接部的较深的部分。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使侧部正面块30L、30R和中央正面块30C的涂装后的外观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车身的后末端横梁5的下表面固定有用于紧固连结吊环螺栓的筒状的螺母构件29,在侧部正面块30R的凹状壁21一体地形成有将螺母构件29的开口29a的附近部的周围包围的螺母罩部32。因此,即使在水滴等容易从外部浸入的、侧部正面块30R与中央正面块30C之间的间隙附近设置螺母构件29,由于螺母构件29的开口29a的后方侧的周围被螺母罩部32包围,因此也能够抑制水滴等浸入螺母构件29的开口29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100中,在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设有纵剖面朝向车身后方侧凸出的コ形状剖面部C1,在コ形状剖面部C1的内侧,侧部正面块30L、30R的凹状壁21配置成对该コ形状剖面部C1的上下的壁之间进行支承。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在侧部正面块30L、30R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出的凹状壁21来加强中央正面块30C和侧部正面块30L、30R的コ形状剖面部C1,能够将コ形状剖面部C1的刚性及强度维持得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是安装在车身后部的后保险杠,但也可以是安装在车身前部的前保险杠。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保险杠具备将车身的外侧覆盖的树脂制的保险杠正面,
所述保险杠正面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是相对于外观面呈台阶状的凹陷,且被在车身外部配置的开闭构件的下侧角部所覆盖,
与所述台阶部的背面相面对地配置有车身侧的排气口,从所述台阶部的背面突出有将所述车身侧的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突出设置在所述台阶部的弯折棱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正面具备在车宽方向左右配置的一对侧部正面块和配置在一对所述侧部正面块之间的中央正面块,
至少一方的所述侧部正面块具有所述台阶部和所述肋,并且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设有向所述保险杠正面的背面侧鼓出并与所述中央正面块卡合的交界卡合部,
所述肋形成为具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延伸部和从该横延伸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延伸部的大致L字状,
所述交界卡合部在所述侧部正面块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肋一起形成将所述排气口的外侧覆盖的大致U字状的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界卡合部具有朝向所述保险杠正面的背面侧凹陷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弯折壁,
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端缘突出设置的卡合片能够卡合于在所述弯折壁的背部形成的卡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界卡合部在与所述肋一起形成所述大致U字状的壁的部分形成所述弯折壁,并且在所述弯折壁的下方形成与该弯折壁连续的剖面为凹形状的凹状壁,
所述凹状壁的下端紧固连结固定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设置有从所述侧部正面块的表面侧向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的内部插入的弯折片,
在所述弯折片安装有用于将所述中央正面块固定在车身的固定用夹持件,
在所述凹状壁的底部形成有使所述固定用夹持件向车身侧突出的夹持件插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状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缘沿着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有剖面为大致U字状的折回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正面块的所述弯折片的延伸设置位置的上方侧设有紧固连结座,所述紧固连结座的车身方向的高度与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的底面的车身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
所述紧固连结座通过紧固连结构件固定在车身。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部正面块具有与车身的后表面对置的后壁和与车身的后部侧面对置的侧壁,
在所述侧壁安装有兼用于加强该侧壁的金属制的托架,
所述后壁通过多个紧固连结构件固定在车身的后表面的上下分离开的位置,
所述侧壁经由所述托架固定在车身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部正面块与所述中央正面块的车外侧的对接部设有朝向车外侧呈大致V字状敞开的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车身的后部下表面固定有用于紧固连结吊环螺栓的筒状的螺母构件,
在所述侧部正面块的所述凹状壁设有将所述螺母构件的开口的附近部的周围包围的螺母罩部。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正面块和所述侧部正面块设有纵剖面朝向车身后方侧凸出的コ形状剖面部,
在所述コ形状剖面部的内侧以对该コ形状剖面部的上下的壁之间进行支承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凹状壁。
CN201811413319.1A 2017-12-20 2018-11-23 车辆用保险杠 Active CN109987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228 2017-12-20
JP2017244228A JP6557916B2 (ja) 2017-12-20 2017-12-20 車両用バ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7041A true CN109987041A (zh) 2019-07-09
CN109987041B CN109987041B (zh) 2022-07-22

Family

ID=67128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13319.1A Active CN109987041B (zh) 2017-12-20 2018-11-23 车辆用保险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57916B2 (zh)
CN (1) CN10998704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1963A (ja) * 2001-05-11 2002-11-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3137050A (ja) * 2001-11-08 2003-05-14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後部構造
JP2005081882A (ja) * 2003-09-05 2005-03-3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換気構造
JP2010030518A (ja) * 2008-07-30 2010-02-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CN104129350A (zh) * 2014-07-10 2014-11-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保险杠与翼子板配合翻边防缩痕结构
CN105593070A (zh) * 2013-10-02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保险杠构造
CN106988849A (zh) * 2016-01-21 2017-07-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系统支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1963A (ja) * 2001-05-11 2002-11-19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3137050A (ja) * 2001-11-08 2003-05-14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後部構造
JP2005081882A (ja) * 2003-09-05 2005-03-3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換気構造
JP2010030518A (ja) * 2008-07-30 2010-02-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CN105593070A (zh) * 2013-10-02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保险杠构造
CN104129350A (zh) * 2014-07-10 2014-11-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保险杠与翼子板配合翻边防缩痕结构
CN106988849A (zh) * 2016-01-21 2017-07-2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排气系统支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87041B (zh) 2022-07-22
JP2019108104A (ja) 2019-07-04
JP6557916B2 (ja)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97221B (zh) 车身结构
EP2809550B1 (en) Vehicle camera-securing assembly
US8979170B2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WO2015164596A2 (en) Roof mounted imager module
US8303029B2 (en) Utility vehicle
US8225894B2 (en) Utility vehicle
CA2564348A1 (en) One piece running board bracket
US8033595B2 (en) Vehicle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4364144B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US8123253B2 (en) Relay box protective structure
CN110356349A (zh) 车辆的后保险杠
CN103209867B (zh) 包括用于将修饰件紧固至车辆车身壳体的元件的机动车辆前部或后部组件
US6527334B2 (en) One piece cab extender mounting and integrated grab handle for a mobile vehicle
GB2495594A (en) Boot lid for a vehicle having a stiffening element
EP1547908B1 (en) Shroud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shroud mounting method
JP6336616B2 (ja) スクーター用のリザーブタンク取り付け構造
JP2005096660A (ja) 自動車の後部荷室構造
CN109987041A (zh) 车辆用保险杠
CN209305332U (zh) 一种bsg动力电池的安装组件
US20230234494A1 (en) Off-road vehicle
CN221437730U (zh) 支架组件以及具有该支架组件的副仪表板总成和汽车
CN217918150U (zh) 护栏安装结构及车辆
JP2010173554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トレイ
CN113044118B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总成及其安装方法、车辆
US7137637B2 (en) Wheel fender with integral tan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