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9777B - 车用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车用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9777B
CN109979777B CN201711444028.4A CN201711444028A CN109979777B CN 109979777 B CN109979777 B CN 109979777B CN 201711444028 A CN201711444028 A CN 201711444028A CN 109979777 B CN109979777 B CN 109979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sliding block
elastic switch
signal converte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440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977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440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9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9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9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9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9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26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connector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e.g.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s

Abstract

一种车用控制器,该车用控制器包括旋钮、弹性开关、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信号转换器与电路板电连接,至少一个旋钮包括旋钮部和按键部,弹性开关固定于电路板,按键部与弹性开关配合实现按键功能,该旋钮和弹性开关之间设置滑块,滑块包括侧部和底部,信号转换器包括滑动槽,滑动槽沿信号转换器内环轴向设置,侧部与滑动槽配合,滑块能够沿滑动槽轴向滑动同时滑动槽对滑块有周向限位作用,滑块相对于弹性开关周向固定,底部与弹性开关直接接触,按压按键部,滑块沿滑动槽向下滑动,转动旋钮部,滑块周向固定,从而减小了旋钮周向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对弹性开关的磨损,延长了弹性开关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用户对旋钮的操作手感和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车用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控制器。
【背景技术】
车用控制器包括旋钮,控制器可以通过旋转旋钮来进行相关运行参数的调节,旋钮还可以同时具备按键的开关功能,通过下按旋钮实现按键功能的输入。为实现旋钮的按键功能,控制器还包括弹性开关,旋钮与弹性开关直接接触,下按旋钮时,弹性开关被压缩,按键功能电路导通或关闭,实现按键开关功能;旋转旋钮时,可以实现相关运行参数的调节功能;在下按旋钮并同时旋转旋钮的过程中,由于弹性开关和旋钮直接接触,弹性开关和旋钮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旋转摩擦力,长时间使用容易使弹性开关的表面产生磨损,影响弹性开关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控制器,有利于减少弹性开关的磨损,有利于提高弹性开关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控制器,所述车用控制器包括面板、旋钮以及电路板,所述面板成形有旋钮容纳部,所述旋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旋钮容纳部,车用控制器还包括信号转换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能够将所述旋钮的转动信号转换为所述电路板可识别的信号并输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旋钮包括旋钮部和按键部,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弹性开关,所述弹性开关设置于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该旋钮之间,按压所述按键部能够使所述弹性开关接通或断开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电路,所述该旋钮与所述弹性开关之间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侧部和底部,所述侧部设置于所述底部周向,信号转换器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轴向设置,所述侧部与所述滑动槽配合,所述底部与所述弹性开关相接触,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动槽轴向滑动且所述信号转换器能够对所述滑块进行周向限位而使其无法转动,当按压所述按键部时,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动槽向下滑动,当转动所述该旋钮部时,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弹性开关周向限位而无法转动。
车用控制器包括旋钮、弹性开关、信号转换器和电路板,信号转换器与电路板电连接,至少一个旋钮能够通过弹性开关实现按键开关功能,该旋钮和弹性开关之间设置滑块,滑块与信号转换器的内环相配合,当按压旋钮时,滑块沿信号转换器的内环向下移动压缩弹性开关,从而使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路导通或断开;当旋转旋钮时,由于信号转换器对滑块有周向限位的作用,滑块相对于弹性开关周向固定,从而避免了旋钮和弹性开关的直接接触,在旋钮下按并周向旋转的过程中,由滑块和信号转换器共同承担旋钮周向旋转产生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弹性开关的磨损,延长弹性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车用控制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车用控制器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车用控制器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车用控制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旋钮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旋钮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旋钮的一种背视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传动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背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背视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3中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3中滑块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滑块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3中滑块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滑块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滑块与弹性开关组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车辆控制器领域,控制器主要用于功能的输入和运行参数的调节,控制器一般包括控制器外壳和电路板,控制器外壳包括面板与后盖,控制器外壳形成有安装腔,电路板装配于安装腔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源和信号转换器等电子元器件,控制器还包括防护层,防护层覆盖于电路板的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的的表面。控制器包括旋钮和按键,控制器的部分输入和参数调节功能可以通过旋钮和按键来实现,具体地,按键能够用于实现功能及开关状态的输入,旋钮能够用于功能参数和运行状态的调节,参数调节功能通过旋钮的周向旋转来实现。当然,旋钮也可以同时具备按键的开关功能,以同时实现功能的输入和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器调节形式的多样化,提高用户的驾驶舒适度。下面,以车用控制器为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是一种车用控制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车用控制器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车用控制器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车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外壳和电路板10,控制器外壳包括面板1和后盖2,面板1与后盖2之间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可用于安装电路板10及其他零部件,电路板10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朝向面板1,电路板10与面板1之间装配有防护层,防护层随电路板10装配于安装腔内,防护层可以用于保护电路板10上的各电子元器件。控制器外壳能够防水防尘,对装配于安装腔内的零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控制器还包括旋钮3和按键4以及其他一些装饰性的零部件,本实施例中,旋钮3既可以周向旋转实现参数的调节又可以被下按实现按键的开关作用,按键4主要用于功能的输入,按下按键4,电路导通,对应的功能开启,再次按下按键4,电路断开,对应的功能关闭;或者相反。面板1设置有按键容纳部和旋钮容纳部,分别用于容纳按键4和旋钮3,面板1还具有一定的显示功能,通过导光材料将电路板10上的发光源发出的光传输到控制器表面并呈现出相应的光效果;电路板10用于对控制器的功能和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防护层采用橡胶层9,橡胶层9除了能够防水防尘,保护电路板10表面的各电子元器件,同时还能够消除通断电时各电子元器件之间产生的静电和电磁干扰,保证电路板10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电路板10的使用寿命,当然,防护层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材料,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结合参见图3、图4、图5和图6,图3是图1中车用控制器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车用控制器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控制器还包括传动件5、滑块6以及弹性开关7,传动件5、滑块6以及弹性开关7均装配于安装腔内。按键4包括第一按键41和第二按键42,面板1分别设置按键容纳部11和旋钮容纳部12,按键4容纳于按键容纳部11,旋钮3的一部分容纳于旋钮容纳部12;弹性开关7与电路板10固定。第一按键41为功能输入按键,第二按键42为菜单按键,第一按键41每次按下时,控制器系统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输入,第二按键42每次按下时,控制器的显示屏上会呈现菜单页面,用户可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菜单页面上对应的功能模式;至少部分旋钮3具有按键部并能够启动对应的功能,该部分旋钮包括旋钮部和按键部,通过周向旋转旋钮部来调节系统运行参数的大小,同时可以通过按下按键部对功能的运行状态进行开启或关闭。本实施例中,旋钮3与传动件5卡接,传动件5与信号转换器卡接,一方面旋钮3旋转能够带动传动件5沿周向转动,通过传动件5将旋转的角位移传递给信号转换器,旋钮3还能够沿传动件轴向滑动从而推动滑块6沿轴向下移,滑块6按压弹性开关7,从而实现旋钮3的按键下按动作并实现相应功能;滑块6装配于旋钮3和弹性开关7之间,滑块6与信号转换器的内环配合,滑块6能够沿信号转换器的内壁轴向滑动,同时由于信号转换器的周向限位作用,滑块6相对于弹性开关7周向固定,因此在旋钮3下按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旋钮3与弹性开关7不直接接触,旋钮3周向旋转产生的摩擦力由滑块6和信号转换器共同承担,从而降低了弹性开关7的磨损,延长弹性开关7的使用寿命,保证用户在对旋钮3进行按键操作时的使用手感,提高用户体验度。
控制器还包括信号转换器,信号转换器与电路板10电连接,信号转换器可以将旋钮的旋转角位移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信号并输出,本技术方案中,采用编码器8作为信号转换器,当然,信号转换器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是电位器等装置,只要能够将旋钮的旋转角位移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信号并输出即可。编码器8与电路板10固定设置,编码器8的位置与传动件5的位置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编码器8包括圆环结构,弹性开关7设置于圆环内侧,滑块6与编码器8的内侧相配合,滑块6设置于编码器8与弹性开关7之间,编码器8与弹性开关7不直接接触,滑块6与编码器8的内侧相接触,滑块6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
编码器8包括基座80、定子81和转子82,定子81和转子82的轴向高度大于基座80的轴向高度,基座80的内径大于转子82的内径,转子82的内径大于定子81的内径,转子82设置于基座80和定子81之间,转子82可以沿定子81的外圈周向旋转;传动件5与转子82的外周面卡接,旋钮3带动传动件5周向转动,传动件5带动转子82周向转动,从而将旋钮3的旋转角位移传递给转子82,转子82将该旋转角位移传递给基座80,基座80识别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给电路板10,从而实现旋钮3的旋转调节作用;滑块6与定子81的内周面卡接,滑块6可以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滑动,从而压紧弹性开关7来实现旋钮3的按键功能。旋钮3和传动件5的组件与转子82外周面卡接时,旋钮3和传动件5组件与基座80之间不直接接触,从而使旋钮3能够自由转动,保证旋钮3周向转动时的操作手感。
结合参见图6、图7、图8和图9,图6是图5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旋钮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旋钮的一种等轴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旋钮的一种背视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旋钮3包括旋钮帽30、旋钮轴31和旋钮壳32,至少部分旋钮帽30和旋钮壳32露出于面板1,至少旋钮轴31的一部分容纳于旋钮容纳部12,旋钮帽30与旋钮轴31均为导光材料,旋钮壳32为遮光材料,旋钮帽30与旋钮轴31卡接,旋钮帽30露出于旋钮3的表面覆盖遮光层,遮光层设置显示区域,电路板7上的发光源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穿过旋钮轴31和旋钮帽30通过显示区域呈现于面板1,旋钮3表面的光呈现效果主要由显示区域的形状和大小决定;旋钮壳32为空心结构,包括顶部和侧壁,旋钮壳32的顶部与旋钮轴31上表面的外周圈注塑成型,侧壁沿旋钮轴31的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面板1,侧壁围绕于部分旋钮轴31的周向,除顶部外,旋钮壳32与旋钮轴31的其余部分不接触,旋钮壳32主要用于防止旋钮轴31传输的光发生漏光现象;旋钮轴31为空心结构,旋钮轴31的轴向高度大于旋钮壳32的轴向高度,旋钮轴31包括第一部311和第二部312,第一部311的上表面与旋钮帽30卡接,第二部312的底部设置凸台315,凸台315能够与滑块6接触,传递旋钮3的下按力,第一部311与第二部312一体成型,第二部312的直径小于第一部311的直径,第二部312的侧壁与第一部311的下端面成型为台阶部314,台阶部314的存在使旋钮轴31的出模过程更加容易,能够提高旋钮轴31的模具生产效率;第一部311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导向筋310和第二导向筋316,第二部312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卡扣313,第一导向筋310与第一卡扣313主要用于旋钮3与传动件5的连接,并能够保证旋钮3与传动件5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二导向筋316可以避免旋钮3的错装和反装。旋钮轴31设计为空心轴结构,一方面有利于电路板10上发光源发出的光的传输,减小光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另一方面能够防止旋钮轴31因局部过厚而在受力时产生收缩变形,影响旋钮3的操作手感,同时能够节省原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旋钮也可以不设置旋钮壳,直接在旋钮轴的外周覆盖遮光层也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这里将旋钮壳设计为碗状的中空结构倒扣于旋钮轴的外周,能够使面板的表面更加美观,同时能够便于用户对旋钮周向旋转的手动操作,提高旋钮的操作手感和用户体验度。
结合参见图10、图11、图12、图13以及图17,图10是图6中传动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背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0中传动件的一种背视等轴侧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3中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传动件5包括圆环结构,传动件5能够与旋钮3卡接,随旋钮3周向旋转并将旋钮3的旋转角位移传递给编码器8,旋钮3能够沿传动件5的内圈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将旋钮3下按时的压力传递给滑块6,使滑块6压紧弹性开关7,弹性开关7与电路板10接触,电路板10上的部分电路导通或断开,从而实现旋钮3的按键开关功能。传动件5主要包括连接部50、中间部51以及安装部52,连接部50的内壁沿轴向设置第一导向槽500和第二导向槽501,第一导向筋310与第一导向槽500配合,第一导向筋310能够沿第一导向槽500上下移动,旋钮3沿连接部50的内壁轴向移动,第二导向槽501与第二导向筋316配合形成旋钮3的防错结构,能够对旋钮3进行限位并减小旋钮3错装的概率,节省装配时间,同时,由于第一导向槽500和第一导向筋310的配合,旋钮3能够带动传动件5沿周向一起转动;中间部51连接连接部50和安装部52,本实施例中,中间部51呈圆盘状,至少部分中间部51的直径大于安装部52的直径,至少部分安装部52的直径大于连接部50的直径;安装部52的内圈设置第二卡扣520,转子82外圈设置连接槽820,第二卡扣520与连接槽820卡接,使传动件5相对于转子82的外周面固定,安装部52与第二卡扣520对应的外周面的位置沿轴向设置加强筋521,加强筋521能够使传动件5与转子8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加强筋521能够提高第二卡扣的机械强度,保证第二卡扣520在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时不易损坏;中间部51的内圈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包括圆环状的限位台511和限位卡扣512,限位卡扣512沿限位台511的周向分布,限位卡扣512与第一卡扣313卡接,实现传动件5与旋钮3之间的连接和限位,与限位卡扣512的位置对应的中间部51的外圈处设置凸起部510,凸起部510主要用于加强限位台511和限位卡扣512的机械强度和连接强度,防止因外力过大造成限位卡扣512的损坏,提高限位卡扣512与第一卡扣313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第二卡扣520与连接槽820卡接,传动件5与转子82的外周面卡接,传动件5与基座80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传动件5与旋钮3卡接,旋转旋钮3,传动件5随旋钮3周向转动,并带动转子82一起转动,转子82将旋钮3的旋转角位移信号传递给基座80,基座80将该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电路板10,以实现旋钮3的旋转调节作用;转子82同时能够提供旋钮3周向旋转时的档位手感,使得用户在操作旋钮3周向转动时得到明确的档位手感,方便旋钮3的档位调节。
弹性开关7设置于电路板10表面,弹性开关7为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轻触开关,弹性开关7受力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而与电路板10直接接触,从而使部分电路导通或断开,弹性开关7主要用于按键功能的实现。本实施例中,弹性开关7为旋钮3对应的开关按键,弹性开关7位于编码器8的定子81的圆环内,按下旋钮3的按键部,滑块6在旋钮3的压力作用下下移压紧弹性开关7,弹性开关7产生弹性变形,本实施例中,弹性开关7包括成形于防护层的容纳部90和导电片,导电片与防护层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注塑连接,容纳部90自防护层9的与电路板10接触的表面向另一端凹陷形成,导电片与容纳部90底部固定。按下旋钮3的按键部,防护层9受压,导电片与电路板10相接触,提供电路开启的触发信号,电路导通,相应的功能开启;再次按下旋钮3的按键部,防护层9再次与电路板10接触,提供电路断开的触发信号,电路断开,相应功能关闭,从而实现旋钮3的按键开关性能;也可以是相反过程,旋钮3按下,电路断开,旋钮3再次按下,电路接通,这样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弹性开关7的支撑部。
为尽量减小旋钮3周向旋转时传动件5对弹性开关7的上表面的磨损,在传动件5与弹性开关7之间设置滑块6,滑块6主要用于保护弹性开关7,下面对滑块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方式一
结合参见图6、图14、图15和图16,图6是图5中旋钮、传动件、滑块以及电路板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3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中滑块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设置于弹性开关7和编码器8之间,滑块6包括侧部60和底部61,侧部60设置于底部61的周向,本实施例中,底部61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圆环形结构,底部61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朝向旋钮3的表面为上端面,朝向电路板10的表面为下端面,底部61的下端面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侧部60包括导向部600和接触部601,导向部600沿底部61的上端面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旋钮3,导向部600的下部为接触部601;接触部601沿底部61的外周向并与底部61一体成型。底部61外环的直径小于定子81的内圈直径,从而保证滑块6能够连接于定子81的内圈并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滑动;底部61内环的口径小于凸台315的口径,以防止凸台315穿过底部61的内环与弹性开关7的表面直接接触。侧部60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定子81的轴向长度,以保证旋钮3在下按的过程中,滑块6能够始终与弹性开关7表面接触,从而使滑块6能够始终对弹性开关7起到保护作用。
参见图17,图17是图3中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与编码器8的定子81相连接,滑块6能够在旋钮轴31的下按动作的作用下沿定子81的内圈下移,定子81的内周面设置滑动槽,侧部60沿滑动槽下滑,并将旋钮3的下按的作用力传递给弹性开关7,引起弹性开关7的弹性变形,弹性开关7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一个触发信号,电路相应地导通或关闭,实现按键的输入功能。滑动槽与侧部60相配合,侧部60插入滑动槽并沿滑动槽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由于侧部60的接触部601与底部61一体成型,弹性开关7可以承受最大限度的下按力,底部61能够与电路板10的上表面充分接触,实现旋钮3下按时的较大的按键操作手感。
旋钮3通过旋钮轴31与传动件5连接并能够沿传动件5的连接部50的内壁上下移动,传动件5通过安装部52与编码器8卡接,使得旋钮3在下按的同时能够周向旋转,滑块6设置于编码器8的内圈,并能够沿编码器8的内圈轴向移动,旋钮轴31的下表面与底部61的上端面接触并能够给滑块6一个向下的压力,滑块6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滑块6在压力作用下下移,弹性开关7受力变形,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相应的触发信号,电路导通或关闭,相关功能输入,实现按键功能。由于滑动槽与侧部60配合,滑动槽沿定子81的内圈的轴向设置,滑块6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移动,同时滑动槽对滑块6有一定的周向限位的作用,使滑块6相对于定子81内圈和弹性开关7的周向固定,在旋钮3下按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滑块6只能轴向滑动不能周向转动,滑块6能够承担旋钮3周向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并将该摩擦力转移给侧部60和编码器8,减小弹性开关7的磨损,从而有利于延长弹性开关7的使用寿命和用户对旋钮的按键操作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参见图18、图19和图20,图18是图3中滑块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滑块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0是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设置于弹性开关7和编码器8之间,滑块6主要包括侧部60和底部61,侧部60设置于底部61的外周向,底部61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圆环形结构,底部61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朝向旋钮3的表面为上端面,朝向电路板10的表面为下端面,底部61的下端面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侧部60包括导向部600、接触部601和支撑部602,导向部600沿底部61的上端面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旋钮3;接触部601沿底部61的外周向并与底部61一体成型,支撑部602沿底部61的下端面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电路板10。底部61外环的直径小于定子81的内圈直径,从而保证滑块6能够连接于定子81的内圈并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滑动;底部61内环的口径小于凸台315的口径,以防止凸台315穿过内环与弹性开关7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侧部60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定子81的轴向长度,以保证旋钮3在下按的过程中,滑块6能够始终与弹性开关7表面接触,从而使滑块6能够始终对弹性开关7起到保护作用。
参见图20,图20是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与编码器8的定子81相连接,滑块6能够在旋钮轴31的作用下沿定子81的内圈下移,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设置滑动槽,侧部60沿滑动槽下滑,并将旋钮3的下按的作用力传递给弹性开关7,引起弹性开关7的弹性变形,弹性开关7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相应的触发信号,电路相应地导通或断开,实现旋钮3的按键输入功能。滑动槽与侧部60相配合,侧部60插入滑动槽并沿滑动槽轴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601设置于侧部60的中间位置,由于支撑部602的存在,防护滑块6的移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底部61不会被完全压缩到与电路板10直接接触,滑块6对弹性开关7的压力作用相对会小一些,支撑部602具有一定的高度,弹性开关7的形变量是有限的,能够承受的旋钮3的压力也是有限的,滑块6能够更有效地起到对弹性开关7的保护作用,并可以避免因旋钮3下按力过大而造成弹性开关7无法复位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度,这种技术方案一般适用于对旋钮的下按力要求不高的场合。
旋钮3通过旋钮轴31与传动件5连接并能够沿传动件5的连接部50的内壁上下移动,传动件5通过安装部52与编码器8卡接,使得旋钮3在下按的同时能够周向旋转,滑块6设置于编码器8的内圈,并能够沿编码器8的内圈轴向移动,旋钮轴31的下表面与底部61的上端面接触并能够给滑块6向下的压力,滑块6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滑块6在压力作用下下移,弹性开关7受力变形,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相应的触发信号,电路导通或关闭,相关功能输入,实现按键功能。由于滑动槽与侧部60配合,滑动槽沿定子81的内圈的轴向设置,滑块6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移动,同时滑动槽对滑块6有一定的周向限位的作用,使滑块6相对于定子81内圈和弹性开关7的周向固定,在旋钮3下按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滑块6只能轴向滑动不能周向转动,滑块6能够承担旋钮3周向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并将该摩擦力转移给侧部60和编码器8,减小弹性开关7的磨损,从而有利于延长弹性开关7的使用寿命和用户对旋钮的按键操作手感。
具体实施方式三
结合参见图21和图22,图21是图3中滑块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滑块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设置于弹性开关7和编码器8之间,滑块6主要包括侧部60和底部61,侧部60设置于底部61的外周向,底部61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圆环形结构,底部61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朝向旋钮3的表面为上端面,朝向电路板10的表面为下端面,底部61的下端面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侧部60包括导向部600和接触部601,导向部600设置于底部61的外周分布并沿底部61的径向延伸,接触部601与底部61一体成型。底部61外环的直径小于定子81的内圈直径,从而保证滑块6能够连接于定子81的内圈并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滑动;底部61内环的口径小于凸台315的口径,以防止凸台315穿过内环与弹性开关7的上表面直接接触。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设置滑动槽,导向部600的径向长度大于等于滑动槽的深度,以便于导向部600插入滑动槽并沿滑动槽上下移动,保证旋钮3在下按的过程中,滑块6能够始终与弹性开关7表面接触,从而使滑块6能够始终对弹性开关7起到保护作用。
参见图23,图23是滑块与编码器组件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等轴侧结构示意图。滑块6与编码器8的定子81相连接,滑块6能够在旋钮轴31的下按时产生的力的作用下沿定子81的内圈下移,导向部600沿滑动槽下滑,并将旋钮3的下按的作用力传递给弹性开关7,引起弹性开关7的弹性变形,弹性开关7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相应的触发信号,电路相应地导通或断开,实现旋钮3的按键输入功能。滑动槽设置于定子81的内圈,滑动槽与导向部600相配合,侧部60插入滑动槽能够沿滑动槽轴向移动,同时滑动槽能够对滑块6的周向起到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600的延伸方向与底部61的延伸方向相一致,在旋钮3和传动件5组件或安装腔内部的空间不足时,可以选用此方案来实现滑块6对弹性开关7的保护作用。
旋钮3通过旋钮轴31与传动件5连接并能够沿传动件5的连接部50的内壁上下移动,传动件5通过安装部52与编码器8卡接,使得旋钮3在下按的同时能够周向旋转,滑块6设置于编码器8的内圈,并能够沿编码器8的内圈轴向移动,旋钮轴31的下表面与底部61的上端面接触并能够给滑块6一个向下的压力,滑块6与弹性开关7直接接触,滑块6在压力作用下下移,弹性开关7受力变形,与电路板10接触,为电路提供相应的触发信号,电路导通或关闭,相关功能输入,实现按键功能。由于滑动槽与侧部60配合,滑动槽沿定子81的内圈的轴向设置,滑块6能够沿定子81的内圈轴向移动,同时滑动槽对滑块6有一定的周向限位的作用,使滑块6相对于定子81内圈和弹性开关7的周向固定,在旋钮3下按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滑块6只能轴向滑动不能周向转动,滑块6能够承担旋钮3周向转动产生的摩擦力并将该摩擦力转移给侧部60和编码器8,减小弹性开关7的磨损,从而有利于延长弹性开关7的使用寿命和用户对旋钮的按键操作手感。
参见图24,图24是滑块与弹性开关组件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侧部60沿传动件5的安装部62的内周面,侧部60围绕于旋钮轴31的外周面且与旋钮轴31不直接接触,传动件5将旋钮3下按的力通过第一导向槽500传递给滑块6,滑块6在该力的作用下朝向电路板10的上表面滑动,同时压紧弹性开关7,弹性开关7在受到压力作用时产生弹性形变并与电路板10直接接触,使相关电路导通,实现旋钮3的按键性能。而由于滑块6的存在,在旋钮3下按并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旋钮3与滑块6的上表面直接接触,侧部60插入滑动槽,使滑块6能够沿定子81内圈轴向移动,同时能够防止滑块6随旋钮3一起沿定子81内圈的周向转动,滑块6相对于弹性开关7周向固定,旋钮3与滑块6之间的相对转动产生摩擦力通过侧部60传递到定子81,由滑块6和编码器8共同承担,从而避免了摩擦力对弹性开关7的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弹性开关7,延长弹性开关7的使用寿命,维持旋钮3的按键操作手感,提高用户体验度。
当然,防护滑块的结构不仅限于侧部与底部相配合的结构,侧部和底部可以组装成型也可以一体成型,侧部可以是轴周向分布的筋条,也可以是一个侧环面,根据实际的应用场合和保护程度需求来设计相应的滑块结构,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弹性开关的机械磨损,延长弹性开关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弹性开关主要是用来实现按键功能的,并不仅限于旋钮,对于凡是需要同时实现转动和下按功能的场合均适用,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控制器,所述车用控制器包括面板、旋钮以及电路板,所述面板成形有旋钮容纳部,所述旋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旋钮容纳部,车用控制器还包括信号转换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信号转换器电连接,所述信号转换器能够将所述旋钮的转动信号转换为所述电路板可识别的信号并输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旋钮包括旋钮部和按键部,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弹性开关,所述弹性开关设置于所述信号转换器与所述该旋钮之间,按压所述按键部能够使所述弹性开关接通或断开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电路,所述该旋钮与所述弹性开关之间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侧部和底部,所述侧部设置于所述底部周向,信号转换器包括滑动槽,所述滑动槽沿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轴向设置,所述侧部与所述滑动槽配合,所述底部与所述弹性开关相接触,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动槽轴向滑动且所述信号转换器能够对所述滑块进行周向限位而使所述滑块无法转动,当按压所述按键部时,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动槽向下滑动,当转动所述该旋钮部时,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弹性开关周向限位而无法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具有一定的厚度,所述底部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朝向所述该旋钮,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弹性开关直接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包括导向部和接触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底部的上端面的外周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面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底部的外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包括导向部、接触部和支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底部的上端面外周的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所述面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底部的外周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底部的下端面外周的轴向延伸,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包括导向部和接触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底部外周的径向延伸,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底部的外周相接触,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底部一体成型,所述侧部与所述底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旋钮包括旋钮帽和旋钮轴,所述旋钮帽与所述旋钮轴卡接,所述旋钮轴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旋钮帽卡接,定义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旋钮帽卡接的表面为所述旋钮轴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部的侧壁的连接处成型为台阶部,所述第一部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导向筋和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部的外周面设置第一卡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设置于所述旋钮和所述信号转换器之间,所述车用控制器通过所述传动件将所述该旋钮的转动角位移传递给所述信号转换器,所述信号转换器将所述该旋钮的转动角位移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空心结构,所述传动件包括连接部、中间部以及安装部,沿所述连接部内壁的轴向设置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筋配合,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筋配合,所述该旋钮能够沿所述连接部的内壁轴向滑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所述中间部的内圈设置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台和限位卡扣,所述限位台为沿所述中间部的内圈周向设置的圆环结构,所述限位卡扣沿所述限位台的周向分布,与所述限位卡扣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间部的外圈处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安装部的内圈设置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对应的所述安装部的外圈位置设置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与所述信号转换器卡接,所述滑块与所述信号转换器卡接,所述信号转换器包括基座、定子和转子,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定子之间,所述转子能够沿所述定子的外周周向转动,所述转子的外周面设置连接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连接槽卡接,所述传动件卡接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定子内圈的轴向设置,所述滑动槽与所述侧部配合,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定子的内壁轴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器为包括圆环形结构,所述弹性开关设置于所述信号转换器的内环,所述弹性开关与所述信号转换器不接触,所述弹性开关与所述滑块接触,所述弹性开关为导电材料,所述按键部按下,所述弹性开关受到所述滑块的压力压缩,对应所述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路导通或断开。
CN201711444028.4A 2017-12-27 2017-12-27 车用控制器 Active CN109979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4028.4A CN109979777B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用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44028.4A CN109979777B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用控制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9777A CN109979777A (zh) 2019-07-05
CN109979777B true CN109979777B (zh) 2020-06-23

Family

ID=67071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44028.4A Active CN109979777B (zh) 2017-12-27 2017-12-27 车用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9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8871B (zh) * 2019-09-23 2021-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钮装配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12117147A (zh) * 2020-08-26 2020-12-22 宁波鹏程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组合按键
CN112635227B (zh) * 2020-12-10 2022-11-1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智能腕戴设备
CN112635226B (zh) * 2020-12-10 2022-11-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按键及具有该旋转按键的可穿戴设备
CN112788876B (zh) * 2021-01-22 2023-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7388A (ja) * 2008-12-26 2010-07-15 Nihon Kaiheiki Industry Co Ltd ロータリスイッチ
CN1028561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按组合钮
CN203521214U (zh) * 2013-09-12 2014-04-02 天合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按钮开关
CN203967020U (zh) * 2014-05-23 2014-11-26 无锡大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窗体升降及后视镜开关
CN104256897A (zh) * 2014-09-11 2015-01-07 卓尔悦(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的操控装置
CN106409588A (zh) * 2016-11-30 2017-02-15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7388A (ja) * 2008-12-26 2010-07-15 Nihon Kaiheiki Industry Co Ltd ロータリスイッチ
CN102856110A (zh) * 2011-06-30 2013-01-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按组合钮
CN203521214U (zh) * 2013-09-12 2014-04-02 天合汽车零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按钮开关
CN203967020U (zh) * 2014-05-23 2014-11-26 无锡大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窗体升降及后视镜开关
CN104256897A (zh) * 2014-09-11 2015-01-07 卓尔悦(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的操控装置
CN106409588A (zh) * 2016-11-30 2017-02-15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控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9777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9777B (zh) 车用控制器
CN107610967B (zh) 操作键结构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8878204B (zh) 操作装置
US5204502A (en) Dual function switching apparatus
US6491319B2 (en)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and a switching device thereof
CN107887211B (zh)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8038945U (zh) 一种按键结构、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CN105788939A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开关
CN215834461U (zh) 一种按钮及旋钮复合控制开关
CN111508759B (zh) 一种变手感旋转控制开关结构和控制方法
CN215344727U (zh) 外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成像摄像机
CN209330345U (zh) 耳机防水结构和蓝牙耳机
CN210212644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指拨转把、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滑板
CN215008007U (zh) 一种按钮分体式的一键启动开关
CN217822526U (zh) 一种侧按压旋钮屏
CN215452909U (zh) 车辆的后背门触控开关装置以及车辆
CN211605006U (zh) 一种多功能低成本的左开关组
CN110989765A (zh) 混合式旋钮
CN110957167A (zh) 一种汽车及其开关
CN211722817U (zh) 开关显示控制装置
KR102587204B1 (ko) 방수 버튼
CN219478114U (zh) 一种耳机的防水结构
CN218274365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1210096U (zh) 电子设备
CN110993416B (zh) 开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0

Address after: 315321 Zhang Xin Nan Road,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301, No.12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493-1569, Xiaolin Avenue,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21 Zhang Xin Nan Road, Xiaolin Town, Cixi City,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FUERDA SMARTECH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