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4365U -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4365U
CN218274365U CN202222523621.0U CN202222523621U CN218274365U CN 218274365 U CN218274365 U CN 218274365U CN 202222523621 U CN202222523621 U CN 202222523621U CN 218274365 U CN218274365 U CN 218274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buffer layer
key assembly
layer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36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飞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36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4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4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4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按键组件,用于安装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键帽;以及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键帽的内侧且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以及设置在按键本体上且与所述壳体高频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构造为刚性件。本公开中的按键组件包括接触部,接触部与电子产品的壳体高频接触,把接触部构造为刚性件,从而提高按键组件的可靠性,进而使得按键组件不易变形、不易断裂。

Description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与电子产品的按键相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领域的迅速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已成为现今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在电子产品领域,按键组件是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装设在手机中的按键组件在控制音量大小、页面快速翻页、浏览等人机交流中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从而要求按键组件要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以及抗疲劳性。
通常,按键组件由键帽和按键两部分组成。设计按键组件时,有全金属制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全塑胶制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还有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通过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再将按键组件安装到电子产品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组件,用于安装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包括:键帽;以及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键帽的内侧且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以及设置在按键本体上且与所述壳体高频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构造为刚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本体包括:中间层;以及缓冲层;其中,所述中间层构造为刚性件,所述缓冲层包覆在所述中间层的至少部分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部为一体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具有朝向所述键帽的外侧面以及背离所述键帽的内侧面;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外侧面与所述键帽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还包括: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内侧面,且所述第二缓冲层上设置有适于驱动触动开关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中间层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还具有连接在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之间的周侧面;所述缓冲层还包括:第三缓冲层,所述第三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周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键帽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且所述第二缓冲层和/或第三缓冲层的部分构造为将所述中间层裸露出的溢胶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键帽构造为陶瓷件,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部构造为金属件,所述缓冲层构造为塑胶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按键组件;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按键槽,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槽内设置有卡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键帽的端部间隔开以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部的至少部分卡接配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中的按键组件包括接触部,接触部与电子产品的壳体高频接触,把接触部构造为刚性件,从而提高按键组件的可靠性,进而使得按键组件不易变形、不易断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带有按键组件的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键帽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按键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中间层与接触部配合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缓冲层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与壳体配合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卡接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剖面图。
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完整安装于壳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产品;
101、按键组件;10、键帽;20、按键;30、卡槽;
1、按键本体;11、中间层;111、外侧面;112、内侧面;113、周侧面;
12、缓冲层;121、第一缓冲层;122、第二缓冲层;123、第三缓冲层;124、溢胶槽;125、凸起部;2、接触部;
102、壳体;103、卡接部;104、按键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权力范围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通讯领域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己成为现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例如:手机、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3,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Audio Layer 4,MP4)、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相机、摄像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与此同时装设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的按键是电子产品中功能实现的重要结构,通过使用者对按键的按压操作就可以实现该按键的预设功能,例如:调节音量、锁屏、点亮屏幕等。电子产品上的各种功能按键也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因此对按键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通常,按键组件由键帽和按键两部分组成。设计按键组件时,有全金属制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全塑胶制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还有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的设计方案。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通过粘合连接成为按键组件,再将按键组件安装到电子产品中。
按键组件是由陶瓷制键帽和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而形成的,这样按键组件中的塑胶制按键长期与电子产品的壳体不断接触,并且也会与电子产品的其他刚性部件接触。由于塑胶制按键强度不足,长期使用后,会对塑胶产生一定的疲劳应力,塑胶制按键容易变形或者断裂,从而引发按键组件手感不良,甚至是按键组件脱落等问题。
并且,陶瓷制键帽与塑胶制按键粘合连接后,粘合连接过程中可能会有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溢出至塑胶制按键表面。在清理塑胶制按键表面的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时,需要用刀片或其他利器清理胶水或其他粘合剂,从而可能会导致塑胶制按键表面可能会被刀片或其他利器刮伤,进而可能会导致塑胶制按键受损,缩短了塑胶制按键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电子产品的相关功能失效,导致使用者体验感不佳。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带有按键组件的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电子产品1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MP3、MP4、PDA、相机、摄像机、智能音箱、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翻译机以及手表、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等。
如图1所示,电子产品100可以包括:按键组件101以及壳体102,壳体102内设置按键槽104,按键组件101设置在按键槽104内。
按键槽104的形状可以根据按键组件101的形状进行选择。例如,当按键组件101为长条形形状时,按键槽104也可以为长条形形状。同样的按键组件10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按键槽104的形状进行选择。例如,当按键槽104为长条形形状时,按键组件101也可以是长条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按键组件101和按键槽104的形状可以根据其他情况进行变更,在以下实施例中,以长条形的按键组件101及长条形的按键槽104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壳体102可以是金属制的壳体,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壳体102还可以是塑料制的壳体或者陶瓷制的壳体等。壳体102的形状可以是与电子产品100相匹配的形状,在本公开中,对壳体102的形状不做限制。
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1用于安装在电子产品100的壳体102上,按键组件101可以包括:键帽10;以及按键20,按键20可以设置在键帽10的内侧且与键帽1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内”指的是朝向手机中心的方向,“外”指的是远离手机中心的方向。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键帽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本公开的键帽10可以是陶瓷制键帽,但本公开不限于此,键帽10还可以是金属制键帽或其他材质制成的键帽。键帽10还可以是防水材质制成的或者其他功能性材质制成的。键帽1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形,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圆形,键帽10的形状可以根据按键20的形状来选择,选择与按键20相匹配的形状。在以下实施例中,以长条形的键帽10为例进行说明。长条形的键帽10或长条形的按键组件101可以有多个按压区,多个按压区与多个开关或触点相对应,每个按压区可以对对应的开关或触点施力来实现开关或触点的启闭,进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当然,多个按压区可以与一个开关或触点对应,从而实现按压不同的区域可以完成相同的功能的效果。对此,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中,对按键20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键帽10的形状来选择,选择与键帽10相匹配的形状。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长条形的按键为例进行说明。按键20设置在键帽10的内侧且与键帽1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对键帽10与按键20的固定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将键帽10与按键20通过点胶方式连接,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比如可以是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只需要将键帽10与按键20固定连接即可。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按键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20可以包括:按键本体1以及设置在按键本体1上且与壳体102高频接触的接触部2,接触部2可以构造为刚性件。在本公开中,刚性件是指物体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易发生变化的物体。将接触部2构造为刚性件,刚性件可以是金属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刚性件。在以下实施例中,以接触部2为金属件为例进行说明。
在按键20使用过程中,接触部2与壳体102高频接触,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100的壳体102都为金属等刚性材质制成,所以将接触部2构造为刚性件,可以提高接触部2的刚性和强度,从而可以提高按键本体1及按键20的刚性,进而可以提高按键组件101的可靠性,使得按键组件101不易变形、不易断裂,延长了按键组件101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与壳体102高频接触的接触部2”指的是:接触部2相较于按键本体1上的其他部分需要或者必须更频繁地与壳体102接触;因此本公开将接触部2构造为刚性件,提升了接触部2的刚性和强度,使得按键组件101整体不易变形、不易断裂,延长了按键组件101的使用寿命。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中间层与接触部配合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缓冲层的立体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可以构造为长条形形状,接触部2可以构造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按键本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本公开中对按键本体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按键本体1还可以构造为其它形状,例如按键本体1可以构造为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多边形形状或不规则形状,在以下实施例中,以长条形形状的按键本体1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公开中,对接触部2设置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要求,在以下实施例中,以按键20具有两个接触部2为例进行说明。
当按键本体1为长条形形状时,按键组件101也为长条形形状。在按键组件101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常按压按键组件101的两端,所以将接触部2设置在按键本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使得按键组件101中经常使用、经常受压的部分为接触部2,即刚性件。这样的设置,可以提高按键本体1及按键20的刚性,使得按键组件101抗磨损效果更好,从而延长了按键组件10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可以包括:中间层11;以及缓冲层12;其中,中间层11可以构造为刚性件,缓冲层12包覆在中间层11的至少部分外。将中间层11构造为刚性件,刚性件可以是金属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刚性件。在以下实施例中,以中间层11为金属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缓冲层12的形状可以根据中间层11的形状进行选择。例如,当中间层11为长条形形状时,缓冲层12也可以为长条形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缓冲层1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也可以根据其他情况进行变更。缓冲层12可以构造为塑胶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缓冲层12还可以为其他材质构造制成的,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缓冲层12为塑胶件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缓冲层12包覆在中间层11的至少部分外,通过缓冲层12将中间层11的至少部分包覆,使得缓冲层12和中间层11构造成为一个整体,即按键本体1。在本公开中,对缓冲层12包覆在中间层11的至少部分外的包覆方式不做限制,只要可以将缓冲层12和中间层11构造为一个整体即可。例如,可以是将缓冲层12与中间层1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由于按键本体1的内部为刚性件的中间层11,且中间层11的外部包覆有缓冲层12,因此不仅使得按键本体1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按键本体1在与其他部件接触时,可以大大减少两个强度较高的部件在传递力时的冲击感,提升了用户的按压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1和接触部2均构造为金属件。金属件可以是铝、镁、铜、不锈钢、钛、铁、镀锌板、黄铜、铝合金等材质制成的金属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金属制的金属件。将中间层11和接触部2构造为金属件,可以更好地提高中间层11和接触部2的刚性;从经济角度来看,将中间层11和接触部2构造为金属件也可以降低成本;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还能够方便使用者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1和接触部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中间层11和接触部2可以是同时注塑或冲压完成的,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接触部2和中间层11还可以通过焊接等一体成型工艺将接触部2和中间层11构造为一个整体。在本公开中,对将接触部2和中间层11构造为一体成型件的制作工艺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1和接触部2可以构造为金属件,即中间层11和接触部2形成的一体成型件为金属件;缓冲层12可以构造为塑胶件。金属件与塑胶件可以通过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纳米注塑工艺(Nano Molding Technology,NMT),它是先将金属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塑胶直接注射成型在金属表面,得到塑胶+金属一体化结构的技术。NMT工艺解决了塑胶和金属粘接不良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塑胶和金属的一体化。但本公开不限于此,金属件与塑胶件还可以通过其他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1可以具有朝向键帽10的外侧面111以及背离键帽10的内侧面112;如图6所示,缓冲层12可以包括:第一缓冲层121,第一缓冲层121可以设置在中间层11的外侧面111与键帽1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缓冲层12构造为塑胶件,即第一缓冲层121为塑胶件;可以将键帽10构造为陶瓷件。由于第一缓冲层121设置在中间层11外侧面111与键帽10之间,所以将按键20与键帽10固定连接即第一缓冲层121与键帽10固定连接。此时,第一缓冲层121与键帽10固定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合连接,因为第一缓冲层121为塑胶件,键帽10为陶瓷件,通过粘合连接方式,使得塑胶件与陶瓷件之间固定得更加牢固。
在第一缓冲层121和键帽10粘合连接的过程中,粘合剂可以使用聚氨酯胶水、UV胶等胶水。聚氨酯胶水由于含有强极性的异氰酸酯和氨基甲酸酯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能够室温固化,因而对塑胶件有优良的胶粘性能。UV胶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韧性好,耐湿热老化,耐潮气,使用寿命长。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缓冲层121和键帽10之间可以使用其他粘合剂,第一缓冲层121和键帽10之间还可以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2还可以包括:第二缓冲层122,第二缓冲层122设置在中间层11的内侧面112,且第二缓冲层122上设置有适于驱动触动开关的凸起部125,凸起部125朝向远离中间层11的方向延伸。
第二缓冲层122上设置有凸起部125,在本公开中,凸起部125可以是由第二缓冲层122的一部分朝向远离中间层11的方向延伸后形成的,即第二缓冲层122与凸起部125为一个整体。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凸起部125也可以是单独设置在第二缓冲层122上的。
在本公开中,对凸起部125的数量不做限制。凸起部125可以根据需要驱动的触动开关的数量进行选择,例如,当凸起部125需要驱动的触动开关数量为两个时,凸起部125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在本公开中,对凸起部125在第二缓冲层122上设置的位置也不做限制,只需要将凸起部125设置在与需要驱动的触动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即可。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与壳体配合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卡接部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与壳体配合的剖面图。图11是图10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图10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组件完整安装于壳体的立体图。
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产品100的壳体102上设置有包括接触开关的柔性电路板,将按键组件101上的凸起部125与柔性电路板上的接触开关相配合。在按压按键组件101时,压力从键帽10逐层传递到达凸起部125,从而使得凸起部125与接触开关接触,进而实现按键组件101驱动柔性电路板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1还具有连接在外侧面111和内侧面112之间的周侧面113;如图6所示,缓冲层12还可以包括:第三缓冲层123,第三缓冲层123可以设置在中间层11的周侧面113。
在一些实施例中,键帽10与第一缓冲层121之间设置有粘合层,粘合层将键帽10与第一缓冲层121粘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缓冲层122的部分构造为将中间层11裸露出的溢胶槽124,在键帽10与第一缓冲层121粘合连接过程中,可能会有多胶水或其他粘合剂覆盖在缓冲层12上。在清理缓冲层12上的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时,需要用刀片或其他利器清理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可能会导致缓冲层12表面可能会被刀片或其他利器刮伤。在第二缓冲层122上设置有溢胶槽124,可以使得在清理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时,不伤害第二缓冲层122,可以在溢胶槽124处清理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缓冲层123的部分构造为将中间层11裸露出的溢胶槽124。如上所述,在第三缓冲层123上设置有溢胶槽124,可以使得在清理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时,不伤害第三缓冲层123,可以在溢胶槽124处清理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也就是说,缓冲层12的内侧和周侧都可以设置有溢胶槽124。
在本公开中,可以在第二缓冲层122上设置有溢胶槽124,也可以在第三缓冲层123上设置有溢胶槽124,还可以在第二缓冲层122和第三缓冲层123上一起设置有溢胶槽124。在这种情况下,清理多余胶水或其他粘合剂的位置更多,对缓冲层12的伤害会随之减少。
如图11和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槽104内设置有卡接部103,接触部2与键帽10的端部间隔开以形成卡槽30,卡槽30与卡接部103的至少部分卡接配合。在本公开中,接触部2与键帽10的端部间隔开以形成卡槽30,卡槽30的形状可以根据卡接部103的形状来确定,相反,卡接部10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卡槽30的形状来选择。
如图9所示,卡接部103可以是图示形状,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需要将卡接部103的一部分与卡槽30配合,剩余部分与壳体102配合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组件101还可以包括指纹模组,使得按键组件101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但本公开不限于此,按键组件101还可以安装其他功能性组件,使得按键组件101具有更多功能,从而可以实现更多电子产品100的功能。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组件101,用于安装在电子产品100的壳体102上,包括:键帽10;以及按键20,所述按键20设置在所述键帽10的内侧且与所述键帽10固定连接,所述按键20包括:按键本体1以及设置在按键本体1上且与所述壳体102高频接触的接触部2,所述接触部2构造为刚性件。
由以上结构可知,本公开中的按键组件101包括接触部2,接触部2与电子产品100的壳体102高频接触,把接触部2构造为刚性件,从而提高按键组件101的可靠性,进而使得按键组件101不易变形、不易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组件,用于安装在电子产品的壳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键帽;以及
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键帽的内侧且与所述键帽固定连接,所述按键包括:按键本体以及设置在按键本体上且与所述壳体高频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构造为刚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包括:
中间层;以及
缓冲层;
其中,所述中间层构造为刚性件,所述缓冲层包覆在所述中间层的至少部分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部为一体成型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具有朝向所述键帽的外侧面以及背离所述键帽的内侧面;
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外侧面与所述键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层还包括: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内侧面,且所述第二缓冲层上设置有适于驱动触动开关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朝向远离所述中间层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还具有连接在所述外侧面和所述内侧面之间的周侧面;
所述缓冲层还包括:第三缓冲层,所述第三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周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帽与所述第一缓冲层之间设置有粘合层,
且所述第二缓冲层和/或第三缓冲层的部分构造为将所述中间层裸露出的溢胶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键帽构造为陶瓷件,所述中间层和所述接触部构造为金属件,所述缓冲层构造为塑胶件。
9.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按键槽,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键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槽内设置有卡接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键帽的端部间隔开以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部的至少部分卡接配合。
CN202222523621.0U 2022-09-23 2022-09-23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18274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3621.0U CN218274365U (zh) 2022-09-23 2022-09-23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3621.0U CN218274365U (zh) 2022-09-23 2022-09-23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4365U true CN218274365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6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3621.0U Active CN218274365U (zh) 2022-09-23 2022-09-23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4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182474A (ja) キ―パッド組立機構
EP1028445B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keypad
CN102024601A (zh) 键盘装置
JP2005353563A (ja) 携帯電話用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KR101457337B1 (ko) Lds를 이용한 전자 기기의 측면 키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737274A (zh) 防水按鍵及具有防水按鍵的電子裝置
CN218274365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0865996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US5929401A (en) Curved keyboard keypad and contact structure
US7228111B2 (en) Keypad structure
CN214012793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102029287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사이드 버튼
CN110085471A (zh) 键盘结构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210015452U (zh) 指纹识别模组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KR200326795Y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키입력부
CN219738814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JPH09167540A (ja) 押釦スイッチ
CN107464715B (zh) 导电片组件、包含该导电片组件的按键模块及键盘
EP2680291A1 (en) Ke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3691825U (zh) 一种按键模组及包含该按键模组的电子产品
CN217902968U (zh) 电子设备
CN210778352U (zh) 一种防水按键
CN216904955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该壳体组件的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