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9774B - 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79774B CN109979774B CN201811591548.2A CN201811591548A CN109979774B CN 109979774 B CN109979774 B CN 109979774B CN 201811591548 A CN201811591548 A CN 201811591548A CN 109979774 B CN109979774 B CN 1099797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bottom plate
- plate
- housing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7/00—Dimensions; Characteristics
- H01H2227/03—Hardnes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加大键部的大小的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键板(20)具备:被按压而位移的多个键部(30);支撑键部(30)的板基部(60);以及与板基部(60)重叠且刚性比板基部(60)的刚性大的底板(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针对移动电话、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的输入部,大多使用键板。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针对移动电话等的输入部,公开一种具备0~9数字键和由硅橡胶等软质材料构成的橡胶片的键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0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送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键板中,为了提高按键的可视性和操作性,期望增大键的大小。在专利文献1的键板中,橡胶片由软质材料构成,从而为了实现稳定的键输入,需要在上主体(框体)设置包围0~9数字键的各个的框。由此,难以增大0~9数字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键部的大小的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键板具备:
多个键部,被按压而位移;
板基部,支撑上述键部;以及
底板,与上述板基部重叠,并且刚性比上述板基部的刚性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在A-A线向视下的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在B-B线向视角下的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键板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底板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键顶之外的键板的正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键板的后视图。
图8是在C-C线向视下的图7所示的键板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键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子设备折叠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底板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键板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键部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支撑部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支撑部抵接于板基部的键部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键部位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键板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键部位移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键板的剖视图。
符号的说明
2—第一框体,3—第一框体的开口部,4—第二框体,6—铰链部,8—显示部,9—凸部件,10—基板,20—键板,20b—键板的与对置于基板的面相反侧的面,30—键部,32—键顶,34—接点部,34a—接点部的与基板对置的面,36—支撑部,37—从键顶的接点部向铰链部侧延伸出的端部,37a—向铰链部侧延伸出的端部的与基板对置的面,38—键顶的铰链部侧的边,39—键顶的从接点部向铰链部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端部,40—底板,40a—底板的与基板对置的面,40b—底板的与对置于基板的面相反侧的面,40c—与键顶的从接点部向铰链部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端部重叠的部分,40d—与键顶不重叠的部分,42—底板的开口部,44—第一凸部,46、47—贯通孔,50—压曲部,60—板基部,60a—板基部的与基板对置的面,62—板基部的开口部,64—槽部,66—空间,68、69—贯通孔,70—隔离部,72—第二凸部,100—电子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具备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以铰链部6为轴而转动,电子设备100折叠为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4重叠的状态。在电子设备100折叠的状态下,第二框体4由安装于后述的键板20并从第一框体2突出的凸部件9支撑。
电子设备100例如是电子词典。
如图2、图3所示,在第一框体2配置有基板10和配置在基板10上的键板20。第一框体2由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绝缘性树脂制成。构成第一框体2的树脂的轴向刚性比构成后述的键板20的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弹性材料的轴向刚性大。
基板10是具有未图示的布线、接点、电极等的电路基板。后述的键板20的键部30与基板10的接点接触,从而基板10的布线导通。由此,执行针对电子设备100的输入。
键板20是接受电子设备100的用户的输入的输入部。在键板20安装从第一框体2突出的凸部件9。
凸部件9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树脂与键板20分别制成。如图4所示,凸部件9安装于键板20的与铰链部6侧相反侧的端部。凸部件9在电子设备100折叠的情况下支撑第二框体4,并且在第二框体4与键板20的键部30之间设置间隙。由此,能够防止电子设备100的误动作。
如图2、图3所示,键板20具有多个键部30、底板40、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
键部30被用户按压而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排列的多个键部3从第一框体2的一个开口部3突出。并且,在电子设备100折叠且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4重叠的状态下,从第一框体2的开口部3突出的键部30与第二框体4对置。
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底板40包围键部30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底板40被板基部60覆盖。压曲部50弹性地支撑键部30,并且在键部30被按压的情况下压曲。板基部60覆盖底板40,并且经由压曲部50支撑键部30。
在下文中说明键板20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第二框体4配置有显示部8。显示部8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显示来自用户的输入、检索结果等。第二框体4也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绝缘性树脂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由绝缘性树脂制成。
在电子设备100的框体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仅以金属难以实现与外观上的要求对应的自由度较高的配色。在该情况下,需要在由金属构成的框体的表面形成与外观上的要求对应的印刷层。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即使不在各表面形成印刷层,也容易将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着色为与外观上的要求对应的颜色。
铰链部6将第一框体2与第二框体4连结为能够转动。
接下来,说明键板20的具体结构。
键板20具有多个键部30、底板40、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如图2、图3所示,键部30具有键顶32和接点部34。
键部30的接点部34、底板40、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一体地成形。键部30的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由硅橡胶、弹性体等绝缘性弹性材料构成,底板40由弯曲刚度比构成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弹性材料的弯曲刚度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底板40可以具有导电性,也可以具有绝缘性。
键板20的键部30在未被按压的状态下,从第一框体2的开口部3突出,被按压而向图2中的下方(沿基板10的与键板20对置的对置面的法线方向从键板20侧向基板10侧的方向)位移。并且,键部30在按压被解除的情况下,位移至从第一框体2的开口部3突出的位置。
键部30的键顶32是由用户进行按压的部位,设置在键部30的接点部34上。在键顶32的被按压的面,印刷有与向电子设备100的输入对应的文字、符号、表示功能的文字等。
键顶32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构成。
键部30的接点部34由压曲部50和板基部60支撑。并且,未图示的导电性膜设于在接点部34的键部30位移了的情况下与基板10对置的面34a。在键部30位移了的情况下,设于接点部34的面34a的导电性膜与基板10的接点接触。此外,也可以对接点部34的面34a实施赋予导电性的表面处理,来代替导电性膜。并且,在以三列排列于第一框体2的中央部的键部30中,如图2所示,接点部34的面34a以朝向铰链部6侧向基板10接近的方式倾斜。在其它键部30中,接点部34的面34a与基板10平行。
如图5所示,键板20的底板40是在与所排列的键部3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42的平板。并且,如图6所示,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底板40包围键部30的接点部34。
如图2、图3所示,键板20的压曲部50从键部30的接点部34呈裙状地延伸并连接接点部34与板基部60。并且,压曲部50相对于板基部60在从第一框体2的开口部3突出的方向上弹性地支撑接点部34。压曲部50在键部30被按压的情况下压曲,并在从键部30解除了按压的情况下复原。
键板20的板基部60配置在基板10上,并经由压曲部50来支撑键部30。
并且,板基部60覆盖包围键部30的接点部34的底板40。此处,覆盖底板40是指,至少覆盖底板40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40a(底板40的背面)的一部分和底板40的与面40a相反侧的面40b(底板40的正面)的一部分。换言之,底板40与板基部60重叠。并且,板基部60与底板40接触。
此处,板基部60形成为,覆盖底板40的面40b中的至少未被第一框体2覆盖的部分。由此,在从外部观察电子设备100时看不到底板40,从而根据外观上的其它要求,能够看不到底板40的原材料的颜色。另外,通过在键板20的板基部60中的至少从键顶32的间隙可见的部分,配置着色为与外观上的要求对应的颜色的弹性材料,从而能够在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可见的部分,配色与底板40不同的颜色,因而针外观上的要求,能够进一步提高自由度来对应。
并且,底板40的面40b中的未被第一框体2覆盖的部分是用户的手指等接触而产生静电或者粉尘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飞入的可能性较高的部分。因此,通过以覆盖底板40的面40b中的至少未被第一框体2覆盖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板基部60,从而能够抑制因接触而经由底板40向第一框体2内部的基板10上的电子器件传导静电或者因粉尘而底板40污染或者腐蚀的情况。也就是说,板基部60也作为保护电子设备100的电子零件、底板40的部件发挥功能。
由于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由绝缘性材料形成,所以通过以覆盖底板40的面40b中的至少未被第一框体2覆盖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板基部60,从而能够保持露出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的部分整体的绝缘性。因此,不仅底板40的面40b中的未被第一框体2覆盖的部分,也抑制因与第一框体2及第二框体4接触而向第一框体2内部的基板10上的电子零件传导静电的情况。
另外,在键板20不包括底板40,仅由硅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在第一框体2不设置分别包围键部30的框的情况下,若用户抓住键部30向上方抬起,则有键板20被抬起、脱离的担忧。因此,在键板20不包括底板40,仅由硅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需要在第一框体2设置分别包围键部30的框,并且利用这些框来防止键板20被抬起、脱离,因而在增大俯视键板20的状态下的键部30的大小的方面也有限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配置在基板10上且支撑键部30的板基部60覆盖具有比板基部60的弯曲刚度大的弯曲刚度的底板40,所以与键板20仅由硅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键板20的弯曲刚度变大。由此,即使在第一框体2不设置分别包围键部30的框,也没有如上述那样键板20被抬起、脱离的担忧,因而能够去除分别包围键板20的键部30的框,进而能够加大俯视键板20的状态下的键部30的大小。并且,通过加大键部30的大小,能够进行针键板20的稳定的输入。
并且,如图7所示,板基部60在与基板10对置的面60a具有两个开口部62和多个槽部64。
板基部60的开口部62露出底板40(底板40的面40a)。从开口部62露出的底板40与基板10的接地电极电连接。由此,能够使在键板20中产生的静电接地,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如图7、图8所示,板基部60的槽部64将键部30所位移的空间66相互连接,并延伸至键板20的端部。由于槽部64将空间66相互连接,所以在键部30位移了的情况下,与位移了的键部30对应的空间66的空气经由槽部64而移动,由此能够进行针对键板20的稳定的输入。并且,以在与板基部60的槽部64对应的部分中由弹性材料覆盖底板40的表面的方式设定槽部64的深度,所以与底板40的表面在该部分露出的情况不同,抑制底板40与基板10接触而相互导通、基板10上的电路短路的情况。
此外,在板基部60的面60a存在未图示的多个凹部。板基部60的面60a的凹部在一体地成形底板40、板基部60等的情况下形成于配置有支撑底板40的支撑销的位置。并且,如图7所示,在板基部60设有与底板40的贯通孔46、47对应的多个贯通孔68、69。板基部60的贯通孔68、69在组装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作为螺纹孔来利用。
最后,说明键板20的制造方法。图9是示出键板2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S11中,首先,准备通过冲压加工而制成的底板40。接下来,将底板40设置于金属模具。底板40由下金属模具的多个支撑销支撑。
步骤S12中,例如向金属模具供给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由此,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浸透底板40与金属模具之间的间隙。下金属模具中的多个支撑销、对应于板基部60的两个开口部62的各部分和底板40的整体并非完全地紧贴,在这些部位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的情况下,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也浸透上述间隙。
步骤S13中,由上金属模具和下金属模具将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进行压缩成形。由此,一体成形底板40、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
步骤S14中,使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固化。在使硅橡胶材料固化后,从金属模具取出形成有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底板40。
步骤S15中,将在板基部60的开口部62附着于底板40的硅橡胶除去,使底板40露出。由此,能够将底板40与基板10容易且可靠地电连接。此处,附着于从开口部62露出的底板40的硅橡胶是进入底板40与金属模具的形成开口部62的面之间的未固化状态的硅橡胶材料固化的硅橡胶。此外,不需要除去在对应于多个支撑销的部分附着于底板40的硅橡胶。
步骤S16中,在接点部34的面34a形成导电性膜,并在接点部34的与面34a相反侧的面安装键顶32。
通过以上工序,能够获得键板20。
在通过以上工序制造出的键板20中,底板40的面40a中的除与多个支撑销以及板基部60的两个开口部62、多个槽部64对应的各部分之外的第一部分整体和底板40的面40b整体由大致相同厚度的硅橡胶覆盖。与多个槽部64对应的第二部分由厚度比第一部分薄的硅橡胶覆盖。与多个支撑销对应的第三部分有时由硅橡胶较薄的残留层局部地覆盖。底板40的面40a中的与板基部60的两个开口部62对应的第四部分通过上述的除去工序而其整体露出。此外,底板40的开口部42的内表面整体也由所希望的厚度的硅橡胶覆盖。
如上所述,在键板20中,由于板基部60覆盖具有较大的弯曲刚度的底板40,所以键板20的弯曲刚度变大,进而能够在第一框体2中去除分别包围键部30的框,能够加大键部30的大小。由于板基部60覆盖底板40,所以能够防止键顶32与底板40接触而产生的异响。
并且,键板20通过使从开口部62露出的底板40与基板10的接地电极电连接,从而能够使静电接地,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键板20在板基部60的面60a具有将键部30位移的空间66相互连接的槽部64,所以经由槽部64使与位移了的键部30对应的空间66的空气移动,从而能够稳定地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安装于键板20的凸部件9在键部30与第二框体4之间设置间隙,但也可以是键板20的一部分在键部30与第二框体4之间设置间隙。
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具备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后述的键板20的隔离部70支撑第二框体4,并在第二框体4与键板20的键部30之间设置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的结构、键板20的键部30和压曲部50的结构同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相同。此处,说明键板20的底板40和板基部60以及隔离部70。
与实施方式1的底板40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的底板40在与所排列的键部3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42,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包围键部30的接点部34。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40在与基板10对置的面40a的相反侧的面40b具有第一凸部44。例如在底板40的与铰链部6侧相反侧的端部将折弯底板40来形成第一凸部44。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底板40由与构成接点部34和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弹性材料相比弯曲刚度以及轴向刚性均较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聚碳酸酯等树脂构成。
与实施方式1的板基部60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的板基部60覆盖底板40,并且支撑键部30。另外,板基部60覆盖底板40的第一凸部44。由此,如图12所示,底板40的第一凸部44由板基部60覆盖而成的隔离部70形成于键板20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20b(板基部60的面60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键板20中,在俯视键板20时设有隔离部70的位置的对置于基板10的面形成有第二凸部72。在组装有电子设备100的状态下,第二凸部72的下表面(图2中与第一框体2的下侧的壁(底壁)对置的对置面)向第一框体2的底壁的内表面定位,并且键板20的面20b(板基部60的面60b)与第一框体2的上壁(图2中第一框体2的上侧的壁)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由此,在第一框体2的内部,稳固地固定键板20。
如图10所示,键板20的隔离部70从第一框体2突出。在电子设备100折叠的情况下,隔离部70支撑第二框体4,并且在第二框体4与键板20的键部30之间设置间隙。在隔离部70中,由于弯曲刚度或者轴向刚性较小的板基部60覆盖弯曲刚度以及轴向刚性均较大的底板40的第一凸部44,所以隔离部70能够不损伤第二框体4而稳定地支撑第二框体4,并且能够在第二框体4与键板20的键部30之间设置缝隙。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能够利用隔离部70在第二框体4与键部30之间设置间隙。因此,键板20不需要在第二框体4与键板20的键部30之间设置间隙的部件,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制造工序,从而能够减少键板20和电子设备100的制造成本。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与实施方式1的键板20相同,能够加大键部30的大小,能够防止键顶32与底板40接触而产生的异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能够使静电接地,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使与所位移的键部30对应的空间66的空气移动,能够稳定地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2中,键板20的键部30具有键顶32和接点部34,但键部30也可以具有其它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0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相同,具有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的结构、键板20的底板40和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结构同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相同。
此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的键部30。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的键部30具有键顶32、接点部34以及支撑部36。
本实施方式中的键部30的键顶32与实施方式1的键顶32相同,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构成。并且,在键顶32的被按压的面印刷有表示向电子设备100输入的文字、符号、与功能对应的文字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键顶32中,在从接点部34向铰链部6侧延伸出的端部37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37a具备支撑部36。
本实施方式中的键部30与实施方式1的接点部34相同,接点部34由压曲部50和板基部60支撑。并且,导电性膜设于接点部34的面34a。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接点部34的面34a在键部30未位移的状态下以朝向铰链部6侧向基板10接近的方式倾斜。
键部30的支撑部36与键顶32相同,由ABS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构成。如图13、图14所示,支撑部36设于键顶32的端部37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37a,并呈棒状地沿键顶32的靠铰链部6侧的边38延伸。支撑部36设置为在键部30的端部37介于端部37与板基部60之间,并且支撑部36的至少一部分或者整体设置为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位于与底板40重叠的位置。如图15所示,在与端部37相反侧的端部39位移的情况下,支撑部36抵接于板基部60,并支撑端部37。在该情况下,支撑部36抵接于在板基部60之下存在底板40的位置。换言之,在该情况下,支撑部36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与底板40重叠的位置,抵接于在配置有键板20的一侧与支撑部36对置配置的部件。
此处,说明支撑部36和键部30的动作。
若由用户按压键顶32,则键板20的压曲部50挠曲,键部30开始位移。
若键部30位移,则如图15所示,首先,从板基部60分离的支撑部36抵接于板基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36抵接于在板基部60之下存在底板40的位置。
若支撑部36抵接于板基部60,则由于支撑部36呈棒状且设于键顶32的向铰链部6侧延伸出的端部37,所以以支撑部36为支点使键顶32和接点部34旋转的一个方向的力施加于压曲部50。由此压曲部50均匀地压曲。
若压曲部50压曲,则如图16所示,键顶32的从接点部34向铰链部6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端部39进一步位移,从而接点部34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34a与基板10的接点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曲部50均匀地压曲,所以抑制因压曲部50不均匀地压曲而产生的双击。另外,由于支撑部36抵接于在板基部60之下存在底板40的位置,所以与抵接于在板基部60之下不存在底板40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支撑部36的作为支点的位置进一步稳定,能够更加抑制双击。
换言之,由于支撑部36的至少一部分在与底板40重叠的位置抵接于上述的对置配置的部件,所以与在俯视时支撑部36整体不与底板40重叠地抵接于上述的对置配置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支撑部36的作为支点的位置进一步稳定,能够更加抑制双击。尤其是,在支撑部36的整体在俯视时与底板40重叠地抵接于上述的对置配置的部件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效果较大,但优选支撑部36的至少一部分与底板40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对置配置的部件是板基部60,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支撑部36与板基部60之间介入例如用于装饰的其它层或部件、用于表面保护的其它层或部件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部36的至少一部分在俯视时与底板40重叠地抵接于与支撑部36对置配置的部件,从而能够获得使支撑部36的作为支点的位置进一步稳定从而能够更加抑制双击的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并且,接点部34的面34a在键部30未位移的状态下以朝向铰链部6侧向基板10接近的方式倾斜,因而接点部34的面34a的倾斜方向与以支撑部36为支点的旋转方向一致,能够使压曲部50更加均匀地压曲,抑制双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在键顶32的端部37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37a具备支撑部36,所以抑制双击。另外,由于支撑部36抵接于在板基部60之下存在底板40的位置,所以能够使支撑部36的作为支点的位置稳定,从而能够更加抑制双击。
接点部34的面34a在键部30未位移的状态下以朝向铰链部6侧向基板10接近的方式倾斜,所以能够抑制双击。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与实施方式1的键板20相同,能够加大键部30的大小,从而能够防止键顶32与底板40接触而产生的异响。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能够稳定地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3中,板基部60覆盖底板40,但底板40与板基部60重叠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0与实施方式1的电子设备100相同,具备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4以及铰链部6的结构、键部30和压曲部50的结构同实施方式1中的结构相同。此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键板20的底板40和板基部6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底板40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40a与板基部60重叠。另一方面,底板40的与面40a相反侧的面40b未被板基部60覆盖。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底板40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板基部60与底板40的对置于基板10的面40a重叠。并且,板基部60与底板40的开口部42的内周面接触。板基部60的接触开口部42的部分与压曲部50连接。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板基部60的结构相同。
此处,底板40与键顶32的向铰链部6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端部39配置为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重叠。具体地,键部30配置于键顶32的端部39与底板40重叠的位置。由此,如图18所示,在键部30位移了的情况下,能够给与用户键顶32的端部39抵接于底板40的感觉,用户的点击感变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40的面40b优选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与键顶32的端部39重叠的部分40c具有抑制面40b与端部39的碰撞音的构造。尤其,底板40优选在与键顶32的端部39抵接的部分具有抑制面40b与端部39的碰撞音的构造。这样,能够抑制在使用键板20的情况下产生的异响。抑制碰撞音的构造例如是表面织构构造。例如,优选在底板40的面40b的与端部39重叠的部分40c实施表面织构加工,底板40的面40b的与端部39重叠的部分40c成为表面织构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40的面40b优选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不与键顶32重叠的部分40d具有抑制表面光泽的构造。由此,能够抑制在键部30与键部30之间产生的眩光。抑制表面光泽的构造例如是使可见光散射的凹凸构造。例如,优选在与键顶32不重叠的部分40d实施粗化处理,从而与键顶32不重叠的部分40d使可见光漫反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板基部60未覆盖底板40的面40b,所以能够使键板20的厚度变薄。并且,由于在底板40的面40b的与键顶32的端部39重叠的部分40c具有抑制面40b与端部39的碰撞音的构造,所以能够抑制异响。另外,由于在底板40的面40b的与键顶32不重叠的部分40d具有抑制表面光泽的构造,所以能够抑制眩光。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由键板20的键部30按压基板10的开关,来使基板10的布线导通,接受针对电子设备100的输入。
并且,实施方式1~4的底板40在俯视的情况下由四边来包围键部30的接点部34,但底板40也可以由三边或者对置的两边来包围接点部34。另外,底板40也可以在俯视的情况下包围接点部34的一部分。
底板40由弯曲刚度比构成接点部34、压曲部50以及板基部60的弹性材料大的材料构成,但从键板20的轻型化和低成本化的观点看,优选由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树脂构成。并且,在键板20的制造中,为了确保底板40的平面性,优选树脂制的底板40相比金属制的底板40由较多的支撑销支撑。此外,底板40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40a也表示为底板40的与键部30相反侧的面。底板40的与面40a相反侧的面40b也表示为底板40的键部30侧的面。
在底板40与基板10电连接的情况下,底板40至少在表面具有导电性即可。例如,导电性膜也可以设于由树脂构成的底板40的表面。
在实施方式1~4的槽部64中,底板40被板基部60覆盖,但底板40也可以如图19所示地作为槽部64的底而露出。并且,底板40也可以在由金属模具的支撑销形成的板基部60的面60a的凹部露出。此外,板基部60的与基板10对置的面60a也表示为板基部60的与键部30相反侧的面。
在实施方式1~3中,与实施方式4相同,底板40和键顶32的端部39也可以配置为在俯视键板20的情况下重叠。
在实施方式3中,支撑部36在键部30未位移的状态下从板基部60分离,但支撑部36也可以在键部30未位移的状态下抵接于板基部60。支撑部36不限定于棒状,也可以由多个凸部构成。并且,支撑部36也可以与键顶32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使接点部34从压曲部50向铰链部6侧延伸突出,并在延伸出的部分设置支撑部36。
在实施方式4中,抑制底板40的面40b与键顶32的端部39的碰撞音的构造不限定于表面织构构造。例如,底板40的面40b也可以具备弹性膜(弹性膜构造)。并且,抑制表面光泽的构造不限定于使可见光散射的凹凸构造。例如,底板40的面40b也可以具备防反射膜(防反射构造)。底板40的面40b也可以通过黑化处理、涂装处理等来吸收可见光。
在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3相同,也可以在键顶32的端部37具备支撑部36。在该情况下,底板40也可以在支撑部36所抵接的部分具有抑制面40b与支撑部36的碰撞音的构造。
键部30也可以不具备键顶32。在键部30不具备键顶32的情况下,向铰链部6侧延伸出的端部和向铰链部6侧的相反侧延伸出的端部的至少一方也可以形成于键部30的接点部34。并且,具备键板20的电子设备100不限定于电子词典,也可以是计算器、移动电话机等。
Claims (10)
1.一种键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键部,被按压而位移;
板基部,支撑上述键部;以及
底板,与上述板基部重叠,并且刚性比上述板基部的刚性大,
上述键部在该键部的一个端部具有支撑部,该支撑部在向下按压键部的方向上介于上述键部与上述板基部之间,并在该向下按压键部的方向上设于与上述底板重叠的位置,
上述支撑部抵接于若上述键部因向下按压而位移则该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该向下按压方向上与上述板基部中的上述底板重叠的位置,并且设置为以该支撑部为支点向上述键部施加旋转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基部在与上述键部相反侧的面具有将上述键部进行位移的空间相互连接的槽部,
在上述板基部的设有上述槽部的部分,上述底板的表面由上述板基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板是配置在电子设备的基板上的键板,
上述底板至少在表面具有导电性,
上述板基部在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对置的面具有使上述底板露出的开口部,
从上述开口部露出的上述底板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基板的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板具有凸部,
上述键板具有上述凸部由上述板基部覆盖而成的隔离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板在上述键部侧的面的至少与上述键部不重叠的部分具有抑制表面光泽的构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部配置于该键部的另一个端部与上述底板重叠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部和上述底板设置为,根据用户对上述键部的按压,通过该键部的端部抵接在上述底板上,来给与按压的用户上述键部的端部抵接的感觉,
上述底板在与上述键部的端部进行抵接的部分设置有抑制抵接产生的碰撞音的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板在与上述键部的端部进行抵接的部分设置有抑制与上述键部的端部的碰撞音的表面织构构造。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键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框体,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板;
第二框体,包括显示部;以及
铰链部,连结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第二框体,
在上述第一框体与上述第二框体重叠的状态下,上述隔离部在上述键部与上述第二框体之间设置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53498 | 2017-12-28 | ||
JP2017-253498 | 2017-12-28 | ||
JP2018-215444 | 2018-11-16 | ||
JP2018215444A JP7172487B2 (ja) | 2017-12-28 | 2018-11-16 | キー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9774A CN109979774A (zh) | 2019-07-05 |
CN109979774B true CN109979774B (zh) | 2020-09-11 |
Family
ID=6707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91548.2A Active CN109979774B (zh) | 2017-12-28 | 2018-12-25 | 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797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28139B2 (ja) * | 2019-12-23 | 2023-08-1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キー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80920A (ja) * | 2001-03-16 | 2002-09-27 | Eiken:Kk | 携帯電話機 |
CN1536598A (zh) * | 2003-04-11 | 2004-10-13 |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键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967754A (zh) * | 2005-11-18 | 2007-05-23 |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按键板 |
CN103094001A (zh) * | 2013-02-04 | 2013-05-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 |
CN205665695U (zh) * | 2016-05-17 | 2016-10-26 | 方婧懿 | 一种经济学用高稳定性计算器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11591548.2A patent/CN1099797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80920A (ja) * | 2001-03-16 | 2002-09-27 | Eiken:Kk | 携帯電話機 |
CN1536598A (zh) * | 2003-04-11 | 2004-10-13 |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键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967754A (zh) * | 2005-11-18 | 2007-05-23 |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 按键板 |
CN103094001A (zh) * | 2013-02-04 | 2013-05-08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按键 |
CN205665695U (zh) * | 2016-05-17 | 2016-10-26 | 方婧懿 | 一种经济学用高稳定性计算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79774A (zh) | 2019-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84968B1 (ko) | 노출 영역을 갖는 포터블 컴퓨터 | |
JP4562576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スイッチ組立治具 | |
US20100013776A1 (en) | Thin Keypad Assembly | |
GB2327208A (en) | Waterproof keyboard assembly | |
JP2009009385A (ja) | キーボード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09979774B (zh) | 键板以及具备该键板的电子设备 | |
CN113286456A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US20070040246A1 (en) | Touch pad module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 |
US7705256B2 (en) | Thin key sheet | |
JP2012129140A (ja) | キーボード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7172487B2 (ja) | キー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 |
JP4277737B2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ケース構造 | |
JP5008204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US20180197697A1 (en) | Slim-type key structure | |
CN105027247A (zh) | 电子装置 | |
CN215417305U (zh) | 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I728917B (zh) |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模組 | |
KR101266679B1 (ko) | 전자 기기 및 프린트 기판 모듈 | |
CN101174512A (zh) | 薄型键盘 | |
JP2007207686A (ja) | キーラバー、キー操作部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6382428B (zh) | 电子设备以及键盘组件 | |
KR200264777Y1 (ko)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멀티 기능키 구조 | |
JP6306390B2 (ja) | 電子機器 | |
AU2017100302A4 (en)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touch pad | |
JP4252509B2 (ja) | キーボー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