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4010A -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4010A
CN109964010A CN201780070852.XA CN201780070852A CN109964010A CN 109964010 A CN109964010 A CN 109964010A CN 201780070852 A CN201780070852 A CN 201780070852A CN 109964010 A CN109964010 A CN 109964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il circuit
engine
seal memb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08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4010B (zh
Inventor
铃木敏隆
西川润
相泽一成
佐藤嘉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4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40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2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 F01M11/02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 F01M2011/021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nduits for lubricating auxiliaries, e.g. pumps or turbo char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具备:形成于发动机主体的内部的主体侧油路、以及在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罩盖的内部形成的罩盖侧油路,其具有:油路连结部,将形成于主体侧油路的闭合传动带罩盖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1对合面和形成于罩盖侧油路的主体侧油路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2对合面连结;大致环状的槽部,形成于第1对合面及第2对合面的至少一方;以及切缺部,设置于设置有槽部的对合面,在槽部安装有密封部件,在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比切缺部的外缘侧端部更突出的外侧突出部,切缺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倾斜地形成。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尤其涉及使发动机主体内部的主体侧油路和闭合传动带罩盖内部的罩盖侧油路连通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其具备:主体侧油路,形成在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的内部;以及罩盖侧油路,形成在正时链罩盖的内部,该正时链罩盖是安装于上述的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一端侧的闭合传动带罩盖,这两个油路连通(参照专利文献1)。
像这样,如果跨过发动机主体侧和正时链罩盖侧形成作为机油通路的油路,则确保发动机主体侧油路和罩盖侧油路的连结部(油路连结部)的密封性成为课题。
在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中,设置将形成于主体侧油路的端部周缘的第1对合面和形成于上述的罩盖侧油路的端部周缘的第2对合面连结的油路连结部,在上述第2对合面形成密封部件用的槽部,并且在该槽部安装作为密封部件的O型垫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4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通过设置上述的密封部件,能够确保油路连结部的密封性,但是在发动机组装时,在忘记安装该密封部件的情况下,油路连结部的密封性会下降,特别是具备油压控制式动阀机构(例如在直列4气缸发动机中,在轻负荷时使第1气缸、第4气缸休止,仅通过第2气缸、第3气缸驱动发动机的油压控制式动阀机构)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确保充分的油压,则会发生动阀机构的响应延迟或动作不良,导致油耗变差。
在此,在图8A及图8B所示的比较例中,在形成于罩盖侧油路81的端部周缘的第2对合面82凹设形成有环状的槽部83,在该槽部83安装有O型垫圈等的密封部件84。接着,在对合面82的上部形成有与其外周面连通且沿着气缸轴方向延伸的切缺部85,在密封部件84一体形成的突出部86从上述的切缺部85向气缸轴方向上方突出。进而,在突出部86的上端一体地形成有扩宽部87,该扩宽部87用来扩大从闭合传动带罩盖的上端和气缸头的上端之间的密封部件组装确认用的开口部观察时的观察投影面积。
但是,在图8A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扩宽部87的重量增加,突出部86的根部的耐久性下降。即,在发动机运转中,扩宽部87由于发动机振动而振动,应力集中在突出部86的根部,从而如图8B所示,该突出部86的根部疲劳,产生根部破损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视认性而防止密封部件忘记组装,并且能够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具备:主体侧油路,形成于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的内部;以及罩盖侧油路,形成于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内部,该闭合传动带罩盖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面,并且覆盖闭合传动带,该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油路连结部,将形成于主体侧油路的闭合传动带罩盖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1对合面和形成于罩盖侧油路的主体侧油路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2对合面连结;大致环状的槽部,形成于第1对合面及第2对合面的至少一方;切缺部,从槽部的发动机上方侧朝向油路的径方向外方延伸,并且与该对合面的外缘连通;以及密封部件,安装到槽部,并且与槽部的形状对应,在该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外侧突出部,该外侧突出部与切缺部的形状对应,并且比切缺部的外缘侧端部更向上方突出,切缺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倾斜地形成。
上述的闭合传动带罩盖可以是正时链罩盖或正时带罩盖的任一种。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形成于槽部的切缺部(组装确认用的切缺部)相对于气缸轴倾斜地设置,所以在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油路连结部时,能够较大地确保密封部件的外侧突出部的投影面积,提高该外侧突出部的视认性,在发动机组装工序中,在发动机经过传送带上的期间,能够在短时间内确认密封部件是否安装。
此外,即使在油路连结部的上方配置了零件,由于切缺部倾斜,也容易从零件间的空间确认组装。
此外,由于尽可能小地形成密封部件的外侧突出部,所以即使外侧突出部因发动机振动而振动,也能够减轻该外侧突出部的根部的疲劳,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油路连结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设置在由闭合传动带围出的区域的外侧,切缺部指向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外缘方向而形成。
上述的闭合传动带可以由正时链或正时带形成。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使切缺部指向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外缘方向,所以密封部件的外侧突出部的前端不会指向闭合传动带侧,在从发动机上方目视观察外侧突出部时,因闭合传动带的阴影而变暗的区域和外侧突出部不会重叠,能够提高视认性。
此外,能够防止因发动机运转中发生的闭合传动带的振动而该闭合传动带和密封部件的外侧突出部接触。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油路连结部设置在由闭合传动带围出的区域的内侧,并且设置在比该闭合传动带所卷绕的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及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更靠下方侧,切缺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指向形成于吸气侧凸轮轴链轮和排气侧凸轮轴链轮之间的空间部而形成。
将闭合传动带设定为正时链的情况下,上述的凸轮轴驱动轮可以是链轮,此外,将闭合传动带设定为正时带的情况下,上述的凸轮轴驱动轮可以是正时滑轮。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切缺部指向吸排气两侧的凸轮轴驱动轮间的空间部,所以能够确保从发动机上方目视观察切缺部时的视认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槽部设置于第2对合面侧。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由于在闭合传动带罩盖中的第2对合面侧设置槽部,所以能够预先在槽部安装密封部件,防止发动机组装中的密封部件脱落、以及提高组装作业性。
顺便地,在发动机主体侧的第1对合面侧设置槽部的情况下,如果先在发动机主体侧的槽部组装密封部件,则在闭合传动带组装等的组装工序中密封部件可能会脱落。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密封部件形成为环状,在密封部件的内周部具有朝向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该内侧突出部在密封部件的周方向上相对于外侧突出部偏离地设置。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如果在发动机运转中机油流动,则从密封部件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施加压力(内压)。这时,能够防止因经由内侧突出部输入的载荷而在密封部件中的槽部和切缺部的连接部分发生的応力异常地变高,能够抑制密封部件的耐久性下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在从发动机主体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油路连结部时,确保密封部件的外侧突出部的投影面积,从而提高视认性,防止密封部件忘记组装,并且减轻外侧突出部的根部被施加的疲劳,提高密封部件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闭合传动带罩盖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观察的部分截面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a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b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c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是图1的a部的扩大图。
图6B是图1的b部的扩大图。
图6C是图1的c部的扩大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密封部件的正面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密封部件的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油路连结部及密封部件的构造的正面图。
图8B是表示图8A的比较例的密封部件的破损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首先,利用图1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基本构造。图1是表示从闭合传动带罩盖内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观察的部分截面图。
发动机由气缸体和图2所示的气缸头10构成发动机主体11,在气缸体的下部安装有油盘,在气缸头10的上部安装有气缸头罩盖。
在该气缸体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缸,并且在气缸头1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吸气端口及排气端口。
进而,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发动机主体11的气缸列方向X的一端侧面安装着作为闭合传动带罩盖的正时链罩盖20。
如图2所示,在构成发动机主体11的气缸头10的内部形成有主体侧油路12,在正时链罩盖20的内部形成有与主体侧油路12连结的罩盖侧油路21。
此外,如图2所示,在主体侧油路12的正时链罩盖20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有第1对合面13,在罩盖侧油路21的主体侧油路12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形成有第2对合面22。这些各对合面13、22以其内部的主体侧油路12和罩盖侧油路21相互一致的方式抵接,在这两个对合面13、22的对合部形成将这些对合面13、22连结的油路连结部23。
在此,在气缸内往复上下移动的活塞经由连结杆(所谓的连杆)与曲柄轴连结,在该曲柄轴的气缸列方向X一端侧,如图1所示,由曲柄轴驱动的一对闭合传动带驱动轮即曲柄链轮30、31设置于同轴上。一对曲柄链轮30、31之中的一个曲柄链轮30靠近正时链罩盖20设置,另一个曲柄链轮31靠近发动机主体11设置。
在气缸头10上设置有经由吸气凸轮对吸气阀进行开闭驱动的吸气凸轮轴,在该吸气凸轮轴的气缸列方向X一端侧设置有作为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的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
同样,在气缸头10设置有经由排气凸轮对排气阀进行开闭驱动的排气凸轮轴,在该排气凸轮轴的气缸列方向X一端侧设置有作为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的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
并且,在曲柄链轮30、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上卷绕着作为第1闭合传动带的第1正时链34,由这些各要素30、32、33、34构成动阀用传动机构35。
此外,在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和曲柄链轮30之间的第1正时链34的行进线外侧设置有第1杆38,该第1杆38以支点部36为中心而其自由端部被第1油压张紧器37进行按压调节,通过这些油压张紧器37及第1杆38防止第1正时链34的松弛。
进而,在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和曲柄链轮30之间的第1正时链34的行进线外侧沿设着第1引导件39,通过该第1引导件39对第1正时链34进行引导。
此外,在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和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之间的第1正时链34的行进线外侧设置有第2引导件40,通过该第2引导件40对第1正时链34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在曲柄链轮31的下方位置设置有油泵驱动用的油泵链轮41和平衡链轮42,并且在这些各链轮31、41、42上卷绕着作为第2闭合传动带的第2正时链43,通过这些各要素31、41、42、43构成油泵驱动用传动机构44。
此外,在曲柄链轮31和平衡链轮42之间的第2正时链43的行进线外侧设置有第2杆47,该第2杆47以支点部45为中心而其自由端部被油压张紧器46进行按压调节,通过这些第2油压张紧器46及第2杆47防止第2正时链43的松弛。
进而,在曲柄链轮31和油泵链轮41之间的第2正时链43的行进线外侧沿设着第3引导件48,通过该第3引导件48对第2正时链43进行引导。
在此,上述的各张紧器37、46、杆38、47、各引导件39、40、48分别设置在发动机主体11侧,此外,曲柄链轮30、31朝向图1的逆时针方向(箭头d方向)被驱动。
进而,如图1所示,在正时链罩盖20上形成有与发动机主体的对合面20a,该对合面20a在吸气侧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在排气侧沿着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与发动机主体的对合面20b,其形成有成为与气缸头罩盖的对合面的上端面20c和成为与油盘的对合面的下端面20d。
在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对合面13和第2对合面22连结的油路连结部23设置共计3个。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油路连结部23共有3个,分别是:第1油路连结部23A及第2油路连结部23B,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由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的内侧,设置在比该第1正时链34所卷绕的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及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更靠下方侧;以及第3油路连结部23C,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由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的外侧,设置在比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更靠下方位置。
图3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a部(第1油路连结部23A)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b部(第2油路连结部23B)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图1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图1的c部(第3油路连结部23C)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在第1、第2、第3各油路连结部23A、23B、23C中的第1对合面13或第2对合面22设置有密封部件用的槽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槽部24在第2对合面22侧凹设形成。该槽部24是用于配置后述的密封部件50的槽,形成为圆环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4优选设置在罩盖侧油路21的第2对合面2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4也可以设置在主体侧油路12的第1对合面13,还可以设置在第1对合面13及第2对合面22的双方。
在凹设形成有上述的槽部24的对合面、即第2对合面22设置有线段状的切缺部25,该切缺部25从槽部24的发动机上方侧朝向罩盖侧油路21的径方向外方延伸,将槽部24和第2对合面22的外周面连通。
而且,如图6A、图6B、图6C所示,在上述的槽部24安装着与槽部24的圆环形状对应的大致环状的密封部件50(所谓的密封环)。
在此,通过在形成于正时链罩盖20的第2对合面22的槽部24安装密封部件50,避免密封部件50的脱落风险。即,正时链罩盖20通常在发动机组装工序的最终阶段组装到发动机主体11侧,通过在该正时链罩盖20侧安装密封部件50,避免其脱落风险。
如图7A所示,密封部件50中,圆环形状的密封部件主体51、从密封部件主体51的发动机上方侧的外周部与切缺部25的形状对应地比该切缺部25的外周面侧端部更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52、以及形成于密封部件主体51的内周部且向其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内侧突出部53一体地形成。在此,内侧突出部53是脱落防止用的突出部。
图7A所示的内侧突出部53在密封部件50的周方向上相对于外侧突出部52偏离地设置,并且在密封部件主体51的内周部隔开120度的等间隔而设置共计3个,从而在密封部件主体5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地分散机油流通时的压力。
也可以取代图7A所示的密封部件50的构造,而如图7B所示,将内侧突出部53在密封部件主体51的内周部隔开180度的等间隔而设置共2个。
而且,如图1、图6A、图6B、图6C所示,形成于第2对合面22的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Y(气缸膛轴芯线,参照图1)倾斜地形成,由此,从发动机上方(详细地说,是形成于气缸头10的气缸列方向X一端侧上端10a和正时链罩盖20的上端面20c之间的密封部件组装确认用的开口部Z的上方,在图4、图5中为了便于图示,将该开口部Z用粗线部分地围出)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第1、第2、第3各油路连结部23A、23B、23C时,能够较大地确保密封部件50中的外侧突出部52的投影面积。
如图1、图6A、图6B所示,由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内侧的第1油路连结部23A、第2油路连结部23B侧的切缺部25在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指向在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和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之间形成的空间部49而形成。
具体地说,第1油路连结部23A侧的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Y朝向空间部49方向以25度~35度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8度)倾斜。由此,如图3所示,在气缸头罩盖安装以前的发动机组装工序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第1油路连结部23A时,能够扩大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投影面积。
此外,第2油路连结部23B侧的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Y朝向空间部49方向以10度~20度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5度)倾斜。由此,如图4所示,在气缸头罩盖安装以前的发动机组装工序中,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第2油路连结部23B时,能够扩大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投影面积。
进而,如图1、图6C所示,设置于由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的外侧的第3油路连结部23C侧的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指向正时链罩盖20的外缘方向而形成。
具体地说,第3油路连结部23C侧的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Y朝向正时链罩盖20的排气侧外缘方向以25度~35度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7.5度)倾斜。由此,如图5所示,在气缸头罩盖安装以前的发动机组装工序中,在从发动机上方沿着气缸轴方向观察第3油路连结部23C时,扩大了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投影面积。
进而,如图1、图3~图5所示,从开口部Z上方目视观察开口部Z下方时,将全部油路连结部23A、23B、23C在发动机主体宽度方向上偏离地配置,在这些油路连结部23A、23B、23C和开口部Z之间,尽可能地不配置会遮挡油路连结部23A、23B、23C的发动机上方侧的部件,能够目视观察全部外侧突出部52。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具备:主体侧油路12,形成在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11的内部;以及罩盖侧油路21,形成于在发动机主体11的气缸列方向X一端侧面安装的闭合传动带罩盖(正时链罩盖20参照)的内部,其具有:油路连结部23A、23B、23C,将形成于主体侧油路12的闭合传动带罩盖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1对合面13和形成于罩盖侧油路21的主体侧油路12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2对合面22连结;大致环状的槽部24,形成于第1对合面13及第2对合面22的至少一方;以及切缺部25,从槽部24的发动机上方侧朝向油路(罩盖侧油路21参照)的径方向外方延伸,与该对合面(第1对合面13及第2对合面22参照)的外缘连通,在槽部24安装有与该槽部24的形状对应的密封部件50,在该密封部件50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切缺部25的形状对应且比切缺部25的外缘侧端部更向上方突出的外侧突出部52,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Y倾斜地形成(参照图1、图2、图6)。
上述的槽部24的上方侧指的是,在沿着气缸列方向观察槽部24时,用穿过槽部24的中心的水平线将该槽部24上下分割后,相当于上侧的部分。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将形成于槽部24的切缺部25(组装确认用的切缺部)相对于气缸轴Y倾斜地设置,在从发动机上方沿着大致气缸轴方向观察油路连结部23A、23B、23C时,能够较大地确保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投影面积,提高外侧突出部52的视认性,防止密封部件50忘记组装,例如在发动机组装工序中,在发动机经过传送带上的期间,需要在短时间内确认是否安装好密封部件50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此外,即使在油路连结部23A、23B、23C的上方配置了零件,由于上述的切缺部25倾斜,所以容易从零件间的空间确认组装。
此外,与图8所示的比较例的构造相比,尽可能小地形成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所以即使外侧突出部52因发动机振动而振动,也能够减轻该外侧突出部52的根部的疲劳,提高密封部件50的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连结部(参照第3油路连结部23C)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设置在由闭合传动带(参照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的外侧,切缺部25指向上述闭合传动带罩盖(参照正时链罩盖20)的外缘方向而形成(参照图1、图6的(c))。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使切缺部25指向闭合传动带罩盖(正时链罩盖20)的外缘方向,所以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前端不会朝向闭合传动带线侧(正时链34的行进线侧),在从发动机上方目视观察外侧突出部52时,因闭合传动带(正时链34)的阴影而变暗的区域和外侧突出部52不会重叠,能够提高视认性。
此外,能够防止因在发动机运转中发生的闭合传动带(正时链34)的振动而该闭合传动带(正时链34)与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连结部(参照第1油路连结部23A、第2油路连结部23B)设置在由闭合传动带(参照第1正时链34)围出的区域的内侧、且设置在比该闭合传动带(第1正时链34)所卷绕的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参照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及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参照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更靠下方侧,切缺部25在从气缸列方向X观察时,指向形成于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和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之间的空间部49而形成(参照图1、图6的(a)、(b))。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上述的切缺部25指向吸排气两侧的凸轮轴驱动轮(凸轮轴链轮32、33)之间的空间部49,所以能够确保从发动机上方目视观察切缺部25时的视认性、特别是密封部件50的外侧突出部52的视认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4设置于第2对合面22侧(参照图2、图6)。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在闭合传动带罩盖(正时链罩盖20)侧的第2对合面22侧设置槽部24,所以能够预先在该槽部24安装密封部件50,能够防止在发动机组装中密封部件50脱落、以及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在发动机主体侧的第1对合面侧设置槽部的情况下,如果先将密封部件组装到发动机主体侧的槽部,则在闭合传动带组装等的组装工序中密封部件可能会脱落,另一方面,即使在闭合传动带组装后安装密封部件,也必须将该密封部件压入槽部而安装,所以作业性不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24设置在闭合传动带罩盖中的第2对合面22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0形成为环状,在密封部件50的内周部具有向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53,该内侧突出部53在密封部件50的周方向上相对于外侧突出部52偏离地设置(参照图6、图7)。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如果在发动机运转中机油流动,从密封部件50的内周侧朝向外周侧施加压力(内压)。这时,通过经由内侧突出部53输入的载荷,防止密封部件50中的槽部24和切缺部25的连接部分发生的应力异常地变高,能够抑制密封部件50的耐久性下降。
在此,在本发明和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对应中,
本发明的闭合传动带罩盖对应于实施方式的正时链罩盖20,
本发明的闭合传动带对应于实施方式的第1正时链34,本发明的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对应于实施方式的吸气侧凸轮轴链轮32,本发明的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对应于实施方式的排气侧凸轮轴链轮33。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例如,闭合传动带也可以取代正时链而采用正时带,凸轮轴驱动轮也可以取代凸轮轴链轮而采用正时滑轮。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在具备主体侧油路和罩盖侧油路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中是有用的,上述主体侧油路形成于在内部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的内部,该罩盖侧油路形成于在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一端侧安装的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内部。
符号的说明:
11…发动机主体
12…主体侧油路
13…第1对合面
20…正时链罩盖(闭合传动带罩盖)
21…罩盖侧油路
22…第2对合面
23、23A、23B、23C…油路连结部
24…槽部
25…切缺部
32…吸气侧凸轮轴链轮(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
33…排气侧凸轮轴链轮(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
34…第1正时链(闭合传动带)
49…空间部
50…密封部件
52…外侧突出部
53…内侧突出部

Claims (5)

1.一种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具备:主体侧油路,形成于具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的内部;以及罩盖侧油路,形成于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内部,该闭合传动带罩盖安装于上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的一端侧面,并且覆盖闭合传动带,该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
油路连结部,将形成于上述主体侧油路的上述闭合传动带罩盖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1对合面和形成于上述罩盖侧油路的上述主体侧油路侧的开口端部的周缘的第2对合面连结;
大致环状的槽部,形成于上述第1对合面及上述第2对合面的至少一方;
切缺部,从上述槽部的发动机上方侧朝向上述油路的径方向外方延伸,并且与该对合面的外缘连通;以及
密封部件,安装到上述槽部,并且与槽部的形状对应,
在该密封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外侧突出部,该外侧突出部与上述切缺部的形状对应,并且比切缺部的外缘侧端部更向上方突出,
上述切缺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气缸轴倾斜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上述油路连结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设置在由上述闭合传动带围出的区域的外侧,上述切缺部指向上述闭合传动带罩盖的外缘方向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上述油路连结部设置在由上述闭合传动带围出的区域的内侧,并且设置在比该闭合传动带所卷绕的吸气侧凸轮轴驱动轮及排气侧凸轮轴驱动轮更靠下方侧,上述切缺部在从气缸列方向观察时,指向形成于上述吸气侧凸轮轴链轮和上述排气侧凸轮轴链轮之间的空间部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上述槽部设置于上述第2对合面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上述密封部件形成为环状,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内周部具有朝向径方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该内侧突出部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周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外侧突出部偏离地设置。
CN201780070852.XA 2016-11-21 2017-11-16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64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5633A JP6299847B1 (ja) 2016-11-21 2016-11-21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JP2016-225633 2016-11-21
PCT/JP2017/041208 WO2018092827A1 (ja) 2016-11-21 2017-11-16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010A true CN109964010A (zh) 2019-07-02
CN109964010B CN109964010B (zh) 2021-03-30

Family

ID=6175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085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964010B (zh) 2016-11-21 2017-11-16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27728B2 (zh)
EP (1) EP3543488B1 (zh)
JP (1) JP6299847B1 (zh)
CN (1) CN109964010B (zh)
WO (1) WO2018092827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55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油路结构
JP200917447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油路が設けられたカバー体
JP2015028356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通路の接続構造
CN104736803A (zh) * 2012-10-29 2015-06-2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通路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9616B2 (ja) * 1996-11-29 2003-05-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JP4505984B2 (ja) * 2000-12-04 2010-07-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への給油構造
JP2003003817A (ja) * 2001-06-25 2003-01-08 Suzuki Motor Corp 可変バルブタイミング機構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潤滑構造
JP3470718B2 (ja) * 2002-12-24 2003-11-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JP4176526B2 (ja) * 2003-03-26 2008-11-05 ペトロリアム ナシオナル ベルハド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カム軸駆動装置
US7240657B2 (en) * 2005-06-27 2007-07-10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ystem of engine
EP1905970B1 (en) * 2006-09-29 2009-11-18 Honda Motor Co., Ltd Oil Passage Structure
JP2010127414A (ja) * 2008-11-28 2010-06-10 Diamond Electric Mfg Co Ltd シール体又はシール格納体、又は、これらを備えるシール構造体
JP5703914B2 (ja) * 2011-04-04 2015-04-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によるシール構造
JP2013245798A (ja) * 2012-05-29 2013-12-09 Nok Corp フィルター付きガスケット
JP5892992B2 (ja) * 2013-11-08 2016-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イサンプエンジンの油路構造、及び、v型ドライサンプエンジンの油路構造
JP6439873B2 (ja) * 2015-07-22 2018-12-19 株式会社Ihi オイルシール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DE102016012781A1 (de) * 2015-10-27 2017-04-27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Schmierstruktur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und Motorra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551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油路结构
JP2009174478A (ja) * 2008-01-25 2009-08-06 Honda Motor Co Ltd 油路が設けられたカバー体
CN104736803A (zh) * 2012-10-29 2015-06-2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油通路构造
JP2015028356A (ja) * 2013-07-30 2015-02-12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通路の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4010B (zh) 2021-03-30
US10927728B2 (en) 2021-02-23
EP3543488B1 (en) 2021-06-09
EP3543488A4 (en) 2019-11-13
WO2018092827A1 (ja) 2018-05-24
JP6299847B1 (ja) 2018-03-28
US20190309668A1 (en) 2019-10-10
JP2018084141A (ja) 2018-05-31
EP3543488A1 (en)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8233B (zh) 滚柱推杆
CN110192008A (zh) 气门正时调整装置
US6412464B1 (en) Chain guide for a control-shaft drive of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chain guide
CN105715405B (zh) 一体式复合材料凸轮盖和托架以及装配方法
CN105715321A (zh) 复合凸轮托架
CN109964010A (zh) 发动机的机油通路构造
CN112313033B (zh) 用于将连杆相对于发动机缸体的气缸下方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定位的装置和方法
CN103154448B (zh) 装入气门室盖或支承桥中的额外的弹簧和随动件机构
US3386301A (en) Camshaft driv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5090231A (zh) 内燃机和具备该内燃机的骑乘型车辆
JP6976308B2 (ja) 動弁装置およびエンジン
CN105507976B (zh) 阀门摇臂装置
WO1992018754A1 (en) An arrangement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P0924396A1 (en) A cover for a lubricating-oil sump and a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the cover
CN102338011A (zh)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设备的吸入阀
US20150167582A1 (en) Oil passage for supplying oil
EP3358176B1 (en) Diesel engine
US20120012075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mshaft
CN107939465B (zh) 凸轮轴模块
CN109751124A (zh) 用于曲轴的皮带轮系统
JPH06299834A (ja) チェーン潤滑装置
Excell Valves in a spin.
CN105507973B (zh) 可变扬程摇臂装置
KR100774343B1 (ko) 자동차 엔진의 캠 샤프트
JPH0431656A (ja) Dohcエンジンのカム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