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2641A -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2641A
CN109922641A CN201910153496.9A CN201910153496A CN109922641A CN 109922641 A CN109922641 A CN 109922641A CN 201910153496 A CN201910153496 A CN 201910153496A CN 109922641 A CN109922641 A CN 109922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ker
windshield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channel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34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孟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a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a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a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av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34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26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2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及服务器。属于计算机设计领域。其中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包括:一挡风片;挡风片一端固定,另一自然延伸,挡风片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用于为不同的热源挡风。挡风片的线膨胀系数大于10×10‑6。本发明实施例挡风片相邻的两个散热通道温度高的一侧散热通道变宽、风量变大,温度低的一侧散热通道变窄、风量变小。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领域,特别涉及服务器散热设计。
背景技术
现今的服务器系统中都会有芯片处理器,随着芯片效能的提升,其单位体积所散出的热量(发热密度)愈来愈高,因此电子散热的问题愈趋严重与棘手。服务器内有高工耗芯片处理器,必须配载散热片(Heat Sink)用來将电子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周围及挡风罩来集中风流将传出的热能量导流出系统以外,形成散热循环。
在服务器系统内制作塑料模块将风流集中于系统内需要散热的区块,避免风流在系统内四处溢散而没有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透过挡风罩设计可以有效处理系统内处理芯片的降温,也可以减少风扇的供耗,为当前服务器系统内重要的部件之一。
现有的挡风罩通常由每个服务器系统特制,将风流导入并在将风流涵盖在系统需要散热的区域。虽然挡风罩的型式没有一定,但依照系统的需要设计造型的挡风模块定型后就不能再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随着热源温度不同,自我调节挡风罩的形状,根据热源不同改变散热风流,提高散热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包括:
一挡风片;挡风片一端固定,另一自然延伸,挡风片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用于为不同的热源挡风。挡风片的线膨胀系数大于10×10-6
优选的,所述挡风片由两个薄片侧面相结合形成。
优选的,挡风片的两个薄片中间具有隔热层。
优选的,挡风片的两个薄片中间具有粘合层,两个薄片通过粘合层结合在一起。
优选的,挡风片的两个薄片靠近散热通道入风的一端固定,靠近出风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挡风片的两个薄片可以是镁、铝、锌、铁、锡、铜、银、金等金属或以上任意多种金属合金、或以乙烯、氯乙烯、四氟乙烯、偏氟乙烯、碳酸酯、丙烯、丙烯腈的一种或多种为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的一种。
优选的,挡风片的两个薄片是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
优选的,挡风片两侧形成两个相邻的散热通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能自我调节挡风罩。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包括一挡风片;所述挡风片由两个薄片侧面相结合形成,挡风片一端固定,另一自然延伸,挡风片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用于为不同的热源挡风。当挡风片两侧的散热通道流过不同温度的风流时,挡风片的两侧温度上升发生膨胀变形。由于两侧的散热通道相对的热源温度不同,致使挡风片的两侧温度上升不同,膨胀产生的伸长量不同。温度高的一侧伸长量大,温度低的一侧伸长量小。由于挡风片两侧伸长量不同,导致挡风片向温度低的一侧弯曲。温度高的一侧散热通道变宽、温度氏的一侧散热通道变窄。
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温度高的一侧散热通道变宽、风量变大,温度低的一侧散热通道变窄、风量变小。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能自我调节挡风罩的挡风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的挡风片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挡风片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挡风片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挡风片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提供的能自我调节挡风罩挡风片俯视示意图。
图中,1.挡风片、2.3.散热通道、21.31.热源、16.隔热层、17.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随着热源温度不同,自我调节挡风罩的形状,根据热源不同改变散热风流,提高散热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挡风罩包括:
一挡风片;挡风片一端固定,另一自然延伸,挡风片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用于为不同的热源挡风。挡风片的线膨胀系数大于10×10-6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结构包含挡风片1,挡风片1的一端11固定。具体的,可以固定于挡风罩本体上、主板上或者机箱上,并且挡风片1的11端固定于挡风罩的进风端。挡风片1的另一端12向挡风罩的出风端延伸。具体的,挡风片1的12端并不固定在挡风罩本体、主板或者机箱上。挡风片1的12端与挡风罩本体或主板之间留有适当的间隙。当挡风片受热发生形变时,相对初始位置可以产生一定的位移13。挡风片1的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2、3,用于分别为热源21、31散热。散热通道2、3可以直接为热源提供散热风流流动的通道,也可以经由其他风道引入散热风流流动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挡风片的材质是ETFE(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
本实施例中,当热源31的温度高于热源21的温度。流经散热通道3风流的温度高于流经散热通道2风流的温度。挡风片1在散热通道3侧的温度高于挡风片1在散热通道2侧的温度。挡风片1在散热通道3侧的伸长量大于挡风片1在散热通道2侧的伸长量。从而挡风片1向散热通道2侧弯曲。散热通道2变窄,阻力变大,风量减小。散热通道3变宽,阻力变小,风量减大。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考图2、图3。图2中示出的是挡风片1结构。其中挡风片1是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挡风片1的一端11固定,挡风片1的另一端12向挡风罩出风端自由延伸,具体是指挡风片1的另一端12可以在热的作用下自由地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挡风片1的薄片14、15两侧分别形成两个散热通道。当两个散热通道温度不同时,温度高的一侧薄片产生更大的热膨胀形变。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薄片15一侧相对薄片14一侧温度更高,变形更大。因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弯曲变形。同时,由于挡风片1的一端11固定,靠近挡风罩出风端的挡风片1的另一端12发生位移。薄片14一侧的散热通道变窄,薄片15一侧的散热通道变宽。
散热通道变窄,阻力变大,风量减小。散热通道变宽,阻力变小,风量减大。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于挡风片1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薄片14、15之间由于界面的存在,使得薄片14、15之间热传递减弱,从而有利于保持薄片14、15之间温差,使挡风片在同样的温度差下形变更大,从而取得更好的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请参考图4。图4中示出的是挡风片1结构。其中挡风片1是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两个薄片14、15之间设有隔热层16。隔热层16用于减少薄片14与15之间的热传递,保持薄片14与15之间的温差,从而使薄片14与15产生不同的膨胀量。
隔热层16可以是常见的隔热材料,例如是玻璃纤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同样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请参考图5。图5中示出的是挡风片1结构。其中挡风片1是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两个薄片14、15之间设有粘合层17。粘合层17用于使薄片14与15结合在一起,粘合层17也有利于保持薄片14与15之间的温差,使薄片14与15产生不同的膨胀量。
粘合层17可以是常见的粘合材料,例如是聚氨酯材料。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同样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图7。图6、图7中示出的是挡风片1结构。图中,挡风片1的两个薄片14、15靠近散热通道入风的一端11分别固定,靠近出风的一端12连接在一起。图6中采用挤压的方式使两个薄片14、15结合在一起。图7中所示的是采用弯折的方式,使用一个薄片弯折后形成两个薄片14、15结合在一起的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铰接、铆接等方式连接,不作赘述。
两个薄片14、15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降低薄片之间的热传递,可将这个间隙看作为隔热层。具有使用其他隔热材料相似的效果。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同样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挡风片1是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薄片14与薄片15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本实施例中,根据对应的热源不同,薄片15一侧散热通道相对的热源负载功耗大于薄片14一侧散热通道相对的热源负载功耗。薄片14选用聚氯乙烯(PVC),薄片15选用聚酰胺(尼龙6)。薄片15的线膨胀系数大于薄片14的线膨胀系数。
本实施例中挡风片1的薄片14、15两侧分别形成两个散热通道。薄片15一侧散热通道相对的热源负载功耗大于薄片14一侧散热通道相对的热源负载功耗。薄片15一侧散热通道温度上升更快。当两个散热通道温度不同时,温度高的一侧薄片产生更大的热膨胀形变。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薄片15一侧相对薄片14一侧温度更高,变形更大。因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弯曲变形。同时,由于挡风片1的一端11固定,靠近挡风罩出风端的挡风片1的另一端12发生位移。薄片14一侧的散热通道变窄,薄片15一侧的散热通道变宽。散热通道变窄,阻力变大,风量减小。散热通道变宽,阻力变小,风量减大。可见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挡风罩具有能根据自我调节挡风片两侧的风量,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由于挡风片1由两个薄片14、15结合形成,薄片14、15之间由于界面的存在,使得薄片14、15之间热传递减弱,从而有利于保持薄片14、15之间温差,使挡风片在同样的温度差下形变更大,从而取得更好的提高热源的整体散热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选用实施例1~7中的任意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包括:
一挡风片;挡风片一端固定,另一自然延伸,挡风片两侧形成相邻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用于为不同的热源挡风;挡风片的线膨胀系数大于10×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所述挡风片由两个薄片相结合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所述挡风片的两个薄片中间具有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所述挡风片的两个薄片中间具有粘合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所述挡风片的两个薄片靠近散热通道入风的一端固定,靠近出风的一端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任一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挡风片的薄片是选自以下材料集合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的材料;
所述集合由镁、铝、锌、铁、锡、铜、银、金、或以上任意多种金属合金、或以乙烯、氯乙烯、四氟乙烯、偏氟乙烯、碳酸酯、丙烯、丙烯腈的一种或多种为单体形成聚合物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挡风片的两个薄片是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任一能自我调节的挡风罩,其特征是,挡风片两侧形成两个相邻的散热通道。
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是,包括:能自我调节挡风罩。
CN201910153496.9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Pending CN1099226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3496.9A CN109922641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3496.9A CN109922641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2641A true CN109922641A (zh) 2019-06-21

Family

ID=6696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3496.9A Pending CN109922641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26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892A (zh) * 2020-07-21 2020-11-20 深圳市拔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391A (zh) * 2008-01-29 2009-08-05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包含该散热组件的芯片以及芯片散热方法
JP2015094808A (ja) * 2013-11-11 2015-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冷却用ユニット及び光源冷却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射装置
CN104902718A (zh) * 2014-03-05 2015-09-09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内置自调节导流板的密闭式通信机柜
CN205305326U (zh) * 2015-12-29 2016-06-08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
CN207625930U (zh) * 2017-11-26 2018-07-17 扬州瑞能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风口大小自调节的通信机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0391A (zh) * 2008-01-29 2009-08-05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包含该散热组件的芯片以及芯片散热方法
JP2015094808A (ja) * 2013-11-11 2015-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源冷却用ユニット及び光源冷却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投射装置
CN104902718A (zh) * 2014-03-05 2015-09-09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内置自调节导流板的密闭式通信机柜
CN205305326U (zh) * 2015-12-29 2016-06-08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
CN207625930U (zh) * 2017-11-26 2018-07-17 扬州瑞能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风口大小自调节的通信机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892A (zh) * 2020-07-21 2020-11-20 深圳市拔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智能散热方法及智能散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41100U (zh) 散热结构、双路处理器与多路处理器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JP481938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08126564A1 (ja) 放熱部材、それを用いた回路基板、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922641A (zh) 一种能自我调节挡风罩及服务器
JP2005228855A (ja) 放熱器
CN201726633U (zh)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CN108024477A (zh) 一种自震荡的强化换热装置及方法
CN209571688U (zh) 一种用于泵浦激光器的水冷板
CN101739106A (zh) 随流场的风速最佳化设计的散热器
CN106681461A (zh) 电子产品的散热结构
CN207865339U (zh) 一种uvled固化系统散热装置
JP2021034459A (ja) 放熱部品及び実装基板
CN101202255A (zh) 半导体器件散热器
CN103167783B (zh) 散热装置
CN207350206U (zh) 一种液冷散热汽车led大灯模组
CN101522012A (zh) 发热元件冷却装置
JP2010287730A (ja) 受熱面平行フィン型扁平状放熱構造体
CN115424995B (zh) 一种散热器
CN201533481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装置总成
CN208317255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包括该散热结构的矿机
CN209495580U (zh) 一种用于医疗pet系统的热管散热器
CN210741198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盒
CN201944784U (zh) 一种led散热器
JP3122049U (ja) 放熱装置
CN217160338U (zh) 一种横向竖向相结合的传导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