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10941A -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10941A CN109910941A CN201910289718.XA CN201910289718A CN109910941A CN 109910941 A CN109910941 A CN 109910941A CN 201910289718 A CN201910289718 A CN 201910289718A CN 109910941 A CN109910941 A CN 1099109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motor
- compartment
- board
-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站前:动车车厢在主车道进行分离,分为动车厢与下客车厢,动车厢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内的上客车厢开始启动;进站时:动车厢在主车道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减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通过将下车乘客与未到站乘客分离在不同的车厢,在到站时车厢分离,下车乘客进行下车,而未到站乘客继续前运动,两者相互不影响,既能满足乘客上下客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高铁的运输速度,乘客能够在不需要停靠沿途站台的情况下到达终点站,大大节省乘客的坐车时间,其次,能够大幅度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节省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基础设施设计速度标准高、可供火车在轨道上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列车运营速度在200km/h以上,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
传统的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1)、由于传统的高铁在到站时,需要所有的车厢进行停车上下客,而高铁重新启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进行提速;(2)、传统的上下客方法,在到站时需要车厢整体进行停靠,同时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等待上下客,既浪费时间也容易造成车辆磨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站前:动车车厢在主车道进行分离,分为动车厢与下客车厢,动车厢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内的上客车厢开始启动;
(2)、进站时:动车厢在主车道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减速,并变更到站台车道,停靠在站台;
(3)、车厢对接:上客车厢变道驶入主车道,上客车厢与动车厢之间的对接装置开始对接;
(4)、对接后:动车厢进行驱动,上客车厢停止驱动,对接完成后,乘务员将对接处的车门打开。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动车厢、下客车厢和上客车厢均连接有动车车头,动车车厢由后到前第3-5节车厢之间均安装有对接装置,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上客车厢启动前,乘务员根据动车厢所在位置,提前将上客车厢车门关闭。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在车厢分离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方移动,移动到下客车厢中,其他乘客移动到动车厢,乘务员根据待上车乘客与下车乘客的人数选择车厢分离位置,同时将分离处的车门关闭。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车厢分离时,检测车厢与站台之间的距离,车厢分离处亮起指示灯,并将控制分离处的对接装置分离。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下客车厢停靠在站台靠出站口的位置,待车辆停稳后,乘务员将车厢车门打开。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上客车厢从站台出发,在站台车道上,逐渐加速,加速到与动车厢速度一致时停止加速,开始进行匀速行驶,在上客车厢达到匀速时,动车厢刚好从主车道驶过变道口,上客车厢跟随在动车厢后进入主车道后,开始加速,并在主车道与动车厢的后端对接。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对接时,动车厢后端的销钉插入到上客车厢前端的锥孔中,再由对接装置内部的自动锁进行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下车乘客与未到站乘客分离在不同的车厢,在到站时车厢分离,下车乘客进行下车,而未到站乘客继续前运动,两者相互不影响,既能满足乘客上下客的需求,同时还能提高高铁的运输速度,乘客能够在不需要停靠沿途站台的情况下到达终点站,大大节省乘客的坐车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整体结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中动车厢与下客车厢分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进站时动车厢、下客车厢与上客车厢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出站时动车厢与上客车厢位置示意图。
图中:1、主车道;2、站台车道;3、动车厢;4、下客车厢;5、上客车厢;6、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对比例
高铁动车进站前,先进行变更到站台车道,之后不断的减速,并停靠在站台,确认停稳后打开车门,进行上下客,停靠一定时间后,关闭车门,动车开始启动,行驶出站台车道,完成上下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站前:在车厢分离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方移动,移动到下客车厢4中,其他乘客移动到动车厢3,乘务员根据待上车乘客与下车乘客的人数选择车厢分离位置,同时将分离处的车门关闭,动车车厢在主车道1进行分离,车厢分离时,检测车厢与站台6之间的距离,车厢分离处亮起指示灯,并将控制分离处的对接装置分离,分为动车厢3与下客车厢4,动车厢3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6内的上客车厢5开始启动,动车厢3、下客车厢4和上客车厢5均连接有动车车头,动车车厢由后到前第3节车厢之间均安装有对接装置,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上客车厢5启动前,乘务员根据动车厢3所在位置,提前将上客车厢5车门关闭;
(2)、进站时:动车厢3在主车道1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减速,并变更到站台车道2,停靠在站台6,下客车厢4停靠在站台6靠出站口的位置,待车辆停稳后,乘务员将车厢车门打开;
(3)、车厢对接:上客车厢5从站台6出发,在站台车道2上,逐渐加速,加速到与动车厢3速度一致时停止加速,开始进行匀速行驶,在上客车厢5达到匀速时,动车厢3刚好从主车道1驶过变道口,上客车厢5跟随在动车厢3后进入主车道1后,开始加速,并在主车道1与动车厢3的后端对接,对接时,动车厢3后端的销钉插入到上客车厢5前端的锥孔中,再由对接装置内部的自动锁进行锁紧;
(4)、对接后:动车厢3进行驱动,上客车厢5停止驱动,对接完成后,乘务员将对接处的车门打开。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站前:在车厢分离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方移动,移动到下客车厢4中,其他乘客移动到动车厢3,乘务员根据待上车乘客与下车乘客的人数选择车厢分离位置,同时将分离处的车门关闭,动车车厢在主车道1进行分离,车厢分离时,检测车厢与站台6之间的距离,车厢分离处亮起指示灯,并将控制分离处的对接装置分离,分为动车厢3与下客车厢4,动车厢3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6内的上客车厢5开始启动,动车厢3、下客车厢4和上客车厢5均连接有动车车头,动车车厢由后到前第4节车厢之间均安装有对接装置,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上客车厢5启动前,乘务员根据动车厢3所在位置,提前将上客车厢5车门关闭;
(2)、进站时:动车厢3在主车道1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减速,并变更到站台车道2,停靠在站台6,下客车厢4停靠在站台6靠出站口的位置,待车辆停稳后,乘务员将车厢车门打开;
(3)、车厢对接:上客车厢5从站台6出发,在站台车道2上,逐渐加速,加速到与动车厢3速度一致时停止加速,开始进行匀速行驶,在上客车厢5达到匀速时,动车厢3刚好从主车道1驶过变道口,上客车厢5跟随在动车厢3后进入主车道1后,开始加速,并在主车道1与动车厢3的后端对接,对接时,动车厢3后端的销钉插入到上客车厢5前端的锥孔中,再由对接装置内部的自动锁进行锁紧;
(4)、对接后:动车厢3进行驱动,上客车厢5停止驱动,对接完成后,乘务员将对接处的车门打开。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站前:在车厢分离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方移动,移动到下客车厢4中,其他乘客移动到动车厢3,乘务员根据待上车乘客与下车乘客的人数选择车厢分离位置,同时将分离处的车门关闭,动车车厢在主车道1进行分离,车厢分离时,检测车厢与站台6之间的距离,车厢分离处亮起指示灯,并将控制分离处的对接装置分离,分为动车厢3与下客车厢4,动车厢3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6内的上客车厢5开始启动,动车厢3、下客车厢4和上客车厢5均连接有动车车头,动车车厢由后到前第5节车厢之间均安装有对接装置,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上客车厢5启动前,乘务员根据动车厢3所在位置,提前将上客车厢5车门关闭;
(2)、进站时:动车厢3在主车道1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4减速,并变更到站台车道2,停靠在站台6,下客车厢4停靠在站台6靠出站口的位置,待车辆停稳后,乘务员将车厢车门打开;
(3)、车厢对接:上客车厢5从站台6出发,在站台车道2上,逐渐加速,加速到与动车厢3速度一致时停止加速,开始进行匀速行驶,在上客车厢5达到匀速时,动车厢3刚好从主车道1驶过变道口,上客车厢5跟随在动车厢3后进入主车道1后,开始加速,并在主车道1与动车厢3的后端对接,对接时,动车厢3后端的销钉插入到上客车厢5前端的锥孔中,再由对接装置内部的自动锁进行锁紧;
(4)、对接后:动车厢3进行驱动,上客车厢5停止驱动,对接完成后,乘务员将对接处的车门打开。
表1中对比例为传统的高铁上下客方法,实施例1-3为不同下客车厢4数,共同行驶总长为100km的路程,沿途经过四个站台,检测动车行驶总时间与停靠站台的总耗电量,测试结果如下:
下客车厢数(节) | 总时间(min) | 总耗电量(kW·h) | |
对比例 | 不分离 | 52.0 | 2300 |
实施例1 | 3 | 20.2 | 751 |
实施例2 | 4 | 20.5 | 822 |
实施例3 | 5 | 20.8 | 856 |
表1
由表1实验数据可知,通过对比例分别与实施例1-3耗电量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传统的高铁动车上下客时需要消耗的电能较多,这是由于传统的高铁在到站时,需要所有的车厢进行停车上下客,而高铁重新启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进行提速,而本发明通过将需下车的乘客集中到下客车厢4,通过下客车厢进行停车与启动,由于下客车厢较少,在启动与停靠时,需要的电能较小,能够大幅度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节省资源。
通过对比例分别与实施例1-3行驶总时间进行对比,能够明显看出,传统的动车行驶总时间为52.0min,这是由于传统的上下客方法,到站时需要车厢整体进行停靠,同时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等待上下客,而本发明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动车行驶总时间均为超过21min,因为需要下车乘客提前移动到下客车厢,节省了下客时间,而停靠在站台的乘客在车辆未进站时进行上车,节省了上车时间,通过与下客车厢分离,再与上客车厢对接,节省了动车停靠站的时间,从而大大节省动车上下客时间。
通过实施例1-3对比,可以看出,当下客车厢不断增多时,耗能也逐渐增多,因此需要控制每站上下车乘客量,从而更好的降低能耗,其中实施例1为最优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进站前:动车车厢在主车道进行分离,分为动车厢与下客车厢,动车厢以原有的速度向前行驶,下客车厢进行减速行驶,同时停靠在站台内的上客车厢开始启动;
(2)、进站时:动车厢在主车道匀速向前行驶,下客车厢减速,并变更到站台车道,停靠在站台;
(3)、车厢对接:上客车厢变道驶入主车道,上客车厢与动车厢之间的对接装置开始对接;
(4)、对接后:动车厢进行驱动,上客车厢停止驱动,对接完成后,乘务员将对接处的车门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动车厢、下客车厢和上客车厢均连接有动车车头,动车车厢由后到前第3-5节车厢之间均安装有对接装置,可根据情况进行增减,上客车厢启动前,乘务员根据动车厢所在位置,提前将上客车厢车门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车厢分离前,需要下车的乘客向车厢后方移动,移动到下客车厢中,其他乘客移动到动车厢,乘务员根据待上车乘客与下车乘客的人数选择车厢分离位置,同时将分离处的车门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车厢分离时,检测车厢与站台之间的距离,车厢分离处亮起指示灯,并将控制分离处的对接装置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下客车厢停靠在站台靠出站口的位置,待车辆停稳后,乘务员将车厢车门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上客车厢从站台出发,在站台车道上,逐渐加速,加速到与动车厢速度一致时停止加速,开始进行匀速行驶,在上客车厢达到匀速时,动车厢刚好从主车道驶过变道口,上客车厢跟随在动车厢后进入主车道后,开始加速,并在主车道与动车厢的后端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对接时,动车厢后端的销钉插入到上客车厢前端的锥孔中,再由对接装置内部的自动锁进行锁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9718.XA CN109910941A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89718.XA CN109910941A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10941A true CN109910941A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96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89718.XA Pending CN109910941A (zh) | 2019-04-11 | 2019-04-11 |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910941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1452A (zh) * | 2011-11-18 | 2013-05-29 | 刘雅铭 | 一种铁路列车在运行中不停车就可以让乘客上下车的方法 |
CN104340231A (zh) * | 2014-06-06 | 2015-02-11 | 及利民 | 不停车一站直达轨道交通系统 |
CN105292132A (zh) * | 2015-09-17 | 2016-02-03 | 邸本健 |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08146523A (zh) * | 2017-12-13 | 2018-06-12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搭乘的公共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9
- 2019-04-11 CN CN201910289718.XA patent/CN1099109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1452A (zh) * | 2011-11-18 | 2013-05-29 | 刘雅铭 | 一种铁路列车在运行中不停车就可以让乘客上下车的方法 |
CN104340231A (zh) * | 2014-06-06 | 2015-02-11 | 及利民 | 不停车一站直达轨道交通系统 |
CN105292132A (zh) * | 2015-09-17 | 2016-02-03 | 邸本健 |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08146523A (zh) * | 2017-12-13 | 2018-06-12 | 四川九鼎智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搭乘的公共交通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27651A (zh) | 一种高速列车不停车上下客系统 | |
CN104787047A (zh) | 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 |
CN106740975A (zh) | 一种列车不停站上下乘客的方法 | |
CN104340231A (zh) | 不停车一站直达轨道交通系统 | |
EP295747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engers to board on and exit from a train without the train stopping at a train station | |
CN102295005A (zh) | 全自动不停车、车候人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9501810A (zh) | 一种高铁不停车乘客安全换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274912A (zh) | 客运列车到站不停车乘客可以上下车的方法 | |
CN105292132A (zh) | 对接式轨道交通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9910941A (zh) | 一种高铁动车自动上下客方法 | |
CN108609022A (zh) | 联合运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8657220A (zh) | 一种同速对接的高铁运输方式 | |
CN107738652A (zh) | 一种智能无停上下客系统 | |
CN207972626U (zh) | 一种可无停上下客的智能轨道交通系统 | |
CN105015553A (zh) | 一种铁路列车连续运行方法及其铁路列车和铁路设施 | |
CN108116421B (zh) | 不停车上下客的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 |
CN110949444A (zh) | 一种乘客调换全自动地铁列车不停车的方法 | |
WO2022247451A1 (zh) | 一种驱动器与车辆分轨设置的轨道交运系统 | |
CN106379346B (zh) | 一种基于无缝对接的不停站上下乘客火车交通系统 | |
CN105774816A (zh) | 一种新型高速铁路客运控制系统 | |
CN108515975A (zh) | 一种不停车上下乘客的高铁运输方式 | |
CN201980247U (zh) | 一种轨道交通机车对接装置 | |
CN108583618B (zh) | 一种高铁快速运输方式的摆渡车 | |
CN109552353B (zh) | 一种轨道交通工具不停站上下客装置 | |
CN101249833A (zh) | 一种无需停车的火车乘客上下车方法及接应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