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7361A -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7361A
CN109897361A CN201811632267.7A CN201811632267A CN109897361A CN 109897361 A CN109897361 A CN 109897361A CN 201811632267 A CN201811632267 A CN 201811632267A CN 109897361 A CN109897361 A CN 109897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urethane
foaming body
foam material
polyurethane foam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322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浩波
雷杰妮
曾建
王小书
王燕
彭精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City Jiaw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City Jiaw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City Jiaw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City Jiaw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6322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73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7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7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发明利用膨胀珍珠岩、稻壳灰颗粒和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进行改性,获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声学性能及机械性能均得到改进,是一种轻质防震且中低频吸隔声性能优良的材料,可以很好的应用为电力电容器吸声板。按照最佳配合比来制作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中低频的平均吸声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可达到0.54,平均隔声量达到12.13dB。针对电容器主要噪声频率,即中低频500、600、700Hz处的频率,吸声系数亦明显优于改性前。不仅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发泡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展,高压直流换流站中的电力滤波设备,特别是电力电容器设备,产生的噪声问题愈发严重,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并逐步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在电力高压直流换流站中,当电容器单元工作时,施加在其上的电流荷载既包括工频也有高次谐波。则相应的电容器单元由振动产生的噪声亦具有基波和谐波的特征,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的报告电力高压直流换流站中,电力电容器的噪声范围为60dB 至105dB。我国电力研究院测量了直流换流站的可听噪声,结果显示电容器塔周边几乎全部超出工业区噪音的60dB标准。最大处甚至达到89.7dB。根据相关实测表明电容器主要的噪声频率集中在1200Hz以下的中低频段,且在500Hz(工频的10次谐波)、600Hz(工频12次谐波)、700Hz(工频14次谐波)等频率处噪声较大。
噪声源头控制技术历来是电容器噪声控制的最基本措施。在声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吸声和隔声,即:1、采取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降低反复反射引起的室内混响声,主要控制反射声能,使其尽量小,从而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2、利用隔声材料制成隔声装置,把噪声与其它环境隔开,主要控制透射声能,使其尽量小,以达到噪声的防治及控制。
国内外主要通过改变声源的具体结构、降低振动激励力、减小声源各部件对激励力的响应等;也有通过改变及优化声源本体设计来解决噪声问题的,其降噪水平普遍能达到10dB左右,但总体而言成本较高,并不经济适用。
聚氨酯发泡材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原材料之一,是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s,PU)的简称,它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聚合材料,由多异氰酸酯与组合聚醚聚合而成。前者颜色较深,俗称为黑料,黏度比白料大。后者颜色较浅,俗称为白料,一般由多元醇,发泡剂,催化剂和阻燃剂等助剂混合而成。将黑、白料混合,生成(XY)n型线性嵌段聚合物即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表示了黑、白料混合后的嵌段聚合物结构。聚氨酯发泡材料同时具备了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及柔性材料的阻尼吸声特性。聚氨酯材料也拥有一系列优质特征,如:吸声系数高、密度小、质量轻、富有弹性、防水、防潮、防蛀、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结构改性方便、易于加工等优点。
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军事和民用两方面都有广泛运用,作为新型声学材料颇受欢迎。多孔材料的吸声性能,随噪声频率的升高而提升,这说明聚氨酯发泡材料,在高频段吸声性能良好,但在中低频段吸声性能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频、中低频均有良好吸声性能的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所得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降噪材料应用于电力电容器中,可有效解决电力容,解决电力电容器产生的中低频噪声问题,且能有效起到防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由聚氨酯发泡材料、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膨胀珍珠岩、稻壳灰组成,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2-8:8-2;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20%,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5-25%;所述改性聚氨脂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20%。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利用大粒径的膨胀珍珠岩和小粒径的稻壳灰颗粒与聚氨酯发泡材料仅发生物理共混,再添加由环氧氯丙烷阳离子开环所制得的聚合物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使声能在传播中消耗增大,提升了聚氨酯发泡体的吸声性能和防震性能。
聚氨酯发泡材料是由聚氨酯黑、白料混合,形成的(XY)n型线性嵌段聚合物,其中白料(组合聚醚)所形成的是(XY)n型线性嵌段聚合物中的软段,其中黑料(多异氰酸酯)形成XY)n型线性嵌段聚合物中的硬段。
优选的方案,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5-7:5-3。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硬段与软段的质量比,对聚氨酯的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当硬软段比<1时,聚氨酯发泡体出现坍塌状态,未能膨胀发泡。这是因为硬段保证聚氨酯发泡体的硬度,支撑发泡体内部结构,当添加硬段过少时,即聚氨酯发泡体的硬度不足,而出现发泡体坍塌现象;当硬软段比在1以上时,即可发泡正常;但当硬软段比过大,即添加硬段过多时,聚氨酯发泡体的弹性和抗拉性会减弱,抗冲击性下降,发泡体脆性增大,韧性变弱。
优选的方案,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20%。
优选的方案,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3-18%。
优选的方案,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脂发泡材料质量的15-20%,
作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5-6:5-4;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8-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4-17%、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脂发泡材料质量的18-20%。
发明人检测发现,当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5-6:4-5;尤其是当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1:1时,膨胀珍珠岩掺量为 18-20%、稻壳灰掺量为14-17%、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掺量为18-20%时,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共振吸声性能是最佳的。其中吸声性能会随着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增大而是减弱。而膨胀珍珠岩和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掺入量提高,吸声系数亦升高。膨胀珍珠岩为内部多孔结构,其孔隙结构使声波受到多次反射、折射及衍射等作用,从而增加了入射声能在其内部的消耗。而稻谷灰的掺入量提高,吸声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其掺入15%稻谷灰时,性能要优于掺入20%稻谷灰。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6-7:4-3、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9-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4-16%、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脂发泡材料质量的19-20%。
发明人检测发现,当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6-7:4-3、尤其是当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7:3时,膨胀珍珠岩掺量为 19-20%、稻壳灰掺量为14-16%、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掺量为19-20%时,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隔声性能最佳。对于膨胀珍珠岩的掺加量提高,隔声量先减后增,可能是因为膨胀珍珠岩破坏了基体筋络,使体系更加通透,而隔声效果变低,后期掺量加大,大颗粒起到了填充孔结构的作用,使体系变得密实些,当稻壳灰掺量逐步增加,隔声量先升高后降低。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1:1、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时。该优选的范围,针对噪声频率500、600、700Hz频率,可产生最佳的吸声效果,其平均吸声系数为0.54,平均隔声量为12.13dB。
优选的方案,所述稻壳灰的粒径≤80μm。
优选的方案,所述膨胀珍珠岩的堆积密度70-100kg/m3,粒径为0.15-5mm。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是由二元醇、SnCl4和强羧酸共同制得的色泽度低的反应液。
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为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可直接购买获得,也可进行配制。
优选的方案,所述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分散度<1.2。
发明人发现,膨胀珍珠岩与稻壳灰的粒径配比,对于最终所得产品的性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发明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在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15min后,加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随后置于100-130℃的烘箱内熟化22-26h,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0-28h,即得改性聚氨脂发泡体。
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300转/分钟。
发明人发现,搅拌过程对形成均匀的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上述搅拌下可使原料充份分散,获得所需的聚氨酯发泡预聚体。
本发明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应用,将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应用于降噪防震材料。
优选的方案,将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应用于电力电容器吸声板。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法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改性有机材料”共同制备降噪材料,利用大粒径的膨胀珍珠岩和小粒径的稻壳灰颗粒与聚氨酯仅发生物理共混,使声能在传播中消耗增大,提升了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吸声性能,能改善中低频吸隔声效果。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得材料对于其中低频的平均吸声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可达到0.54,平均隔声量达到12.13dB。针对电容器主要噪声频率,即中低频500、 600、700Hz处的频率,吸声系数亦明显优于改性前。
本发明通过膨胀珍珠岩、稻壳灰颗粒和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共同改性的聚氨酯发泡体,其力学性能及机械性能均得到了提升,是一种轻质防震效果良好且中低频吸隔声性能优良的材料,可以很好的应用为电力电容器吸声板。
本发明改性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资源利用率高,实验耗材低,操作简便,条件易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嵌段聚合物结构;
图2为聚氨酯不同软硬段发泡成型的状态;
图3为实施例5中各因素水平吸声系数趋势图;
图4为实施例5中平均吸声系数对比;
图5为实施例6中各因素水平隔声量趋势图;
图6为实施例6中平均隔声量对比;
图7为实施例7中电容器主要噪声频率下吸声系数对比。
图8为实施例8中对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阻尼性能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聚氨酯发泡材料均来自于广东某材料厂,本实验所用膨胀珍珠岩,颜色为白色,其堆积密度83.1kg/m3,表面有大量半开口小孔,掺加进材料体系中,意在提高吸声性能。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膨胀珍珠岩的化学成分
本实验所用的稻壳灰,取自广东某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生物质电厂,其颜色为黑色,化学成分如下表2所示。
表2稻壳灰化学成分
本实验所用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是用二元醇为起始剂、摩尔比为 1:2-1:6的SnCl4与强羧酸作为共催化剂,共同制得的色泽度低的反应液;
在以下实施例中,稻壳灰先放入球磨机中粉磨,使其细度达到小于80μm。
实施例1
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形成聚氨酯发泡体硬段)、聚氨酯白料(形成聚氨酯发泡体软段),在250转/分钟的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min,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4h,即得聚氨酯发泡体。
在本对比例中,分别加入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质量比为2:8,5:5,6:4, 7:3,8:2,最终获得5组聚氨酯发泡体,所得聚氨酯发泡体中硬软段质量比为分别为2:8,5:5,6:4,7:3,8:2,通过以上比例的硬软段氨酯发泡体观察其形态是否有塌陷,确定硬软段质量比为5:5(空白1),6:4(空白2),7:3(空白3),能够形成很好的支撑,对它们进行吸隔声性能和隔声性能测试。
实施例2
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在250转/分钟的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min后加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随后置于 110℃的烘箱内熟化24h,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4h,即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所述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的质量比为5:5。
所述膨胀珍珠岩的掺量、稻壳灰的掺量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掺量,分为三组:第一组中膨胀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5%、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
第二组中,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
第三组中,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
实施例3
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在250转/分钟的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min后加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随后置于 110℃的烘箱内熟化24h,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4h,即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所述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的质量比为6:4。
所述膨胀珍珠岩的掺量及稻壳灰的掺量,分为三组:第一组中膨胀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5%、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
第二组中,膨胀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
第三组中,膨胀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和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
实施例4
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在250转/分钟的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min后加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随后置于 110℃的烘箱内熟化24h,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4h,即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所述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的质量比为7:3。
所述膨胀珍珠岩的掺量及稻壳灰的掺量,分为三组:第一组中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5%、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
第二组中,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
第三组中,珍珠岩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和稻壳灰的掺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质量分数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
测试实验
对上述对比例所得聚氨酯发泡体及实施例所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进行吸隔声性能测试,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正交实验设计和测试结果
实施例5
为分析出聚氨酯软硬段质量比、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和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四个因素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1)对实施例1-4正交实验中吸声性能分析进行极差分析,各因素水平变化的趋势图,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聚氨酯硬软段比例变化,即硬软段比为1:1时最高,随着膨胀珍珠岩的掺加量提高,吸声系数亦升高,从B1(5%)到B2(10%),增加18.2%,从B2(10%)到B3(20%),再增加30.8%,可能是因为膨胀珍珠岩的孔隙结构使声波受到多次反射、折射及衍射等作用,从而增加了入射声能在其内部的消耗。当稻壳灰掺加量从C1到C3逐步增加,吸声系数表现为先略升高11.1%,再降低16.6%。即掺加量为15%时吸声效果最佳。当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的掺量从D1增加到D3时,吸声系数逐渐升高。
(2)将实施例1-4中各样品测得的平均吸声系数与相同硬软段比的空白样对应对比,如图4所示。
将样品组与相同硬软段的空白样对比,发现添加稻壳灰、膨胀珍珠岩、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之后,吸声系数均有较明显提升,说明稻壳灰和珍珠岩对聚氨酯发泡体的吸声性能有贡献。
实施例6
为分析出聚氨酯软硬段质量比、膨胀珍珠岩、稻壳灰、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四个因素对隔声性能的影响。采取以下步骤:
对实施例1-4正交实验中隔声性能分析进行极差分析,各因素水平变化的趋势图,如图5所示;
随着聚氨酯硬软段比例变大,隔声效果逐渐升高,从A1(5:5)到A2(6:4) 再到A3(7:3),隔声量依次增加25.1%和15.8%,与吸声规律大体相反。膨胀珍珠岩的掺加量提高,隔声量先减后增,总体增加8.8%。可能是因为膨胀珍珠岩破坏了基体筋络,使体系更加通透,而隔声效果变低,后期掺量加大,大颗粒起到了填充孔结构的作用,使体系变得密实些。当稻壳灰掺量从C1到C3逐步增加,隔声量先升高后降低。当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的掺量从D1增加到D3 时,隔音量缓慢上升,幅度不大。
将实施例1-4将各样品测得的平均隔声量与相同硬软段比的空白样对应对比,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平均隔声量与对应硬软段比的空白样相比,略有提升,但提升效果,未有吸声效果明显。
实施例7
将上述实施例5中吸声实验中得出的聚氨酯硬段与软段之比为1:1、珍珠岩掺量为20%、稻壳灰掺量为15%、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掺量20%的混合原料配比,再针对电容器主要噪声频率,即中低频中的500、600、700Hz处的吸声系数做比较,如图7所示:
从图7中可以看出针对电容器主要噪声频率500、600、700Hz频率,最佳配合比的吸声效果略优于吸声效果最好的3号样品,且对比空白样品的吸声效果有大幅提升,添加膨胀珍珠岩、稻壳灰颗粒和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明显改善了中低频中500、600、700Hz频率处的吸声效果。
其中3号样品是指的聚氨酯硬段与软段之比为1:1、珍珠岩掺量为20%、稻壳灰掺量为20%、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掺量为20%的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实施例8
为分析出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对阻尼性能的影响,采取以下步骤:
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按照聚氨酯硬段与软段之比为1:1、珍珠岩掺量为20%、稻壳灰掺量为15%的混合原料配比制得的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第二组是在第一组的基础上添加了掺量为20%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
将两组改性聚氨酯发泡体进行阻尼性能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添加了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的聚氨酯发泡体比未添加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的聚氨脂发泡体阻尼性能明显提升。

Claims (10)

1.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由聚氨酯发泡材料、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膨胀珍珠岩、稻壳灰组成,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2-8:8-2;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20%;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5-25%;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5-7:5-3;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20%,
所述的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20%,
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3-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5-6:5-4;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8-20%,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8-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4-1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6-7:4-3、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9-20%,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9-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4-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聚氨酯的硬段与聚氨酯的软段的质量比为1:1、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所述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膨胀珍珠岩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20%、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中,稻壳灰的含量为聚氨酯发泡材料质量的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稻壳灰的粒径≤8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珍珠岩的堆积密度70-100kg/m3,粒径为0.15-5mm。
所述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的分散度<1.2。
8.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配比将聚氨酯黑料、聚氨酯白料、膨胀珍珠岩、稻壳灰,在搅拌下混合,获得聚氨酯发泡预聚体,然后将聚氨酯发泡预聚体聚氨酯发泡预聚体倒入模具中,室温下静置10-15min后,加入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溶液随后置于100-130℃的烘箱内熟化22-26h,脱模获得样品,样品室温下熟化20-28h,即得改性聚氨酯发泡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300转/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应用于降噪材料。
CN201811632267.7A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8973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267.7A CN109897361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32267.7A CN109897361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7361A true CN109897361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32267.7A Pending CN109897361A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73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1237A (zh) * 2019-12-09 2020-04-03 西安鼎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响用降噪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7691A (zh) * 2008-12-31 2009-08-0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高活性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3423A (zh) * 2012-12-20 2013-04-03 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 耐高温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47520A (zh) * 2013-03-13 2013-06-1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用废矿渣粉改性微发泡体筋络制备轻质吸隔音芯板的方法
US8590670B1 (en) * 2012-06-08 2013-11-26 Polyglass S.P.A. Sound proof membrane
CN105482436A (zh) * 2015-12-01 2016-04-13 武汉大学 一种生物质电厂灰基聚氨酯吸声降噪材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7691A (zh) * 2008-12-31 2009-08-0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高活性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US8590670B1 (en) * 2012-06-08 2013-11-26 Polyglass S.P.A. Sound proof membrane
CN103013423A (zh) * 2012-12-20 2013-04-03 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 耐高温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47520A (zh) * 2013-03-13 2013-06-1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用废矿渣粉改性微发泡体筋络制备轻质吸隔音芯板的方法
CN105482436A (zh) * 2015-12-01 2016-04-13 武汉大学 一种生物质电厂灰基聚氨酯吸声降噪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旻等: ""聚氨酯基复合降噪吸声层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1237A (zh) * 2019-12-09 2020-04-03 西安鼎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音响用降噪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oe et al. Polyurethane composite foams including CaCO3 fillers for enhanced sound absorption and compression properties
CN104149455B (zh) 汽车用慢回弹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
Gayathri et al. Sound absorpti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polyurethane foam modified with nano silica, nano clay and crumb rubber fillers
Soto et al. Biobased porous acoustical absorbers made from polyurethane and waste tire particles
CN106084338A (zh) 一种用于隔声降噪的软质高比重橡塑发泡材料
JP2014520920A (ja) 発泡系遮断材における吸音の改善
Tao et al. Effect of fiber content on sound absorp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straw fiber-filled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
CN104710596A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组合物、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7154A (zh) 一种基于超临界co2制备的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7361A (zh) 一种改性聚氨酯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62237B (zh) 一种隔音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anlert et al.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rigid polyurethane foam composites with rubber-wood sawdust as a natural filler
CN109677052A (zh) 一种轻薄复合降噪防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ahzan et al. Investigation on sound absorption of rice-husk reinforced composite
Tongtong et al.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of polyurethane foam with polyethylene fiber
CN115651161B (zh) 一种全水开孔硬质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859A (zh) 一种复合吸声塑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29145A (zh) 一种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复合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021461B (zh) 一种环保内墙装饰板的制备方法
CN105220493A (zh) 一种耐热耐老化吸音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6944A (zh) 一种用在高架桥上可减少噪声污染的隔音板
CN110407534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隔音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JP4617659B2 (ja) 吸音材
CN116333259A (zh) 吸音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1234375B (zh) 一种吸声降噪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