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95282A -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95282A
CN109895282A CN201910144882.1A CN201910144882A CN109895282A CN 109895282 A CN109895282 A CN 109895282A CN 201910144882 A CN201910144882 A CN 201910144882A CN 109895282 A CN109895282 A CN 109895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te resin
pvc paste
safety
processing method
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48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eihaod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eihaod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eihaod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eihaode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48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95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895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95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加热容器进行预热;S2、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添加到加热容器中,使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加热时间保持在30‑80分钟。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原聚氯乙烯糊树脂水分较多的问题,还解决了在制成产品过程中,不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使聚氯乙烯糊树脂原料具有不易渗透、易脱模、溶解性高、吸收性好、耐磨度高和柔软糊粘度大的优点,降低了所需温度,减少了加热时间,降低了使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企业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让使用企业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标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糊树脂是聚氯乙烯树脂(PVC)中的一大类,聚氯乙烯糊树脂粒度微细,粒度范围一般在0.1~2.0μm,此种树脂主要以制成糊状形式来应用。聚氯乙烯糊树脂同增塑剂混合后经搅拌形成稳定的悬浮糊,即制成PVC糊料,通过加热使糊料凝胶化,再冷却后,即可做成应用于劳保手套挂胶的成品,现有技术就是以这种形式用来加工成最终PVC劳保手套挂胶制品。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在加工PVC劳保手套成品的过程中加温所需温度高,加热时间长,易渗透、不易脱模、手套克重大,柔软度差,手套成品不美观,增加原料成本、让使用企业能源消耗增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从而让使用企业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标准,竞争优势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热容器进行预热;
S2、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添加到加热容器中,使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加热时间保持在30-80分钟;
S3、把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成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并成块状的料从加热容器中取出自然冷却;
S4、冷却到自然温度后,把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研磨到细度为100-2000目的成品。
优选地,所述S3中,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冷却到自然温度后红色颜色变深,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硬。
优选地,所述S2中,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受到外部自然温度和白色原料水分的计量控制。
优选地,所述S3中,自然温度为自然空气中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S1中,加热容器在预热时的温度为50-150℃。
优选地,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防渗透性为120-140。
优选地,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凝固时间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凝固时间缩短了30%-50%。
优选地,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含水量为2-8。
优选地,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吸油值为350-400。
优选地,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糊粘度为140-180。
本发明中,在生产时,首先对加热容器进行预热,使加热容器内的温度预热到50-150℃,然后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加入到加热容器中,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对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加热到30-80分钟,在加热的过程中,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随外部自然温度和白色原料水分多少来控制,在加热的过程中,白色粉末原料逐渐变成红色并且粉末逐渐变成块状,将变色并成块状的料从加热容器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到自然温度,在冷却过程中,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颜色变深且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硬,然后将块状的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研磨到细度为100-2000目的成品,在研磨的时候,可根据使用用户的需求改变研磨的目数,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原聚氯乙烯糊树脂水分较多的问题,还解决了在制成产品过程中,不方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使聚氯乙烯糊树脂原料具有不易渗透、易脱模、溶解性高、吸收性好、耐磨度高和柔软糊粘度大的优点,降低了所需温度,减少了加热时间,降低了使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企业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让使用企业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热容器进行预热,加热容器在预热时的温度为50-150℃;
S2、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添加到加热容器中,让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加热时间保持在30-80分钟,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受到外部自然温度和白色原料水分的计量控制;
S3、把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成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并成块状的料从加热容器中取出自然冷却,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冷却到自然温度后红色颜色变深,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硬,自然温度为自然空气中的温度;
S4、冷却到自然温度后,把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研磨到细度为100-2000目的成品。
以下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与现有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参数对比:
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 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
含水量 ≤10 ≤100
吸油值 ≥335 ≥100
糊粘度 ≥130 ≥100
凝固时间 ≤(30~50) ≤100
防渗透性 ≥115 ≥100
含水量: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减少90%以上;吸油值: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提高335%以上;糊粘度: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提高30%以上;凝固时间: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缩短30%-50%以上;防渗透性:红色聚氯。
本发明中,在生产时,首先加热容器进行预热,使加热容器内的温度预热到50-150℃,然后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加入到加热容器中,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对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加热到30-80分钟,在加热的过程中,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随外部自然温度和白色原料水分多少来控制,在加热的过程中,白色粉末原料逐渐变成红色并且粉末逐渐变成块状,将变色并成块状的料从加热容器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到自然温度,在冷却过程中,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颜色变深且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硬,然后将块状的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研磨到细度为100-2000目的成品,在研磨的时候,可根据使用用户的需求改变研磨的目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加热容器进行预热;
S2、将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粉末原料添加到加热容器中,使加热容器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180℃,加热时间保持在30-80分钟;
S3、把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成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并成块状的料从加热容器中取出自然冷却;
S4、冷却到自然温度后,将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研磨到细度为100-2000目的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冷却到自然温度后红色颜色变深,块状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变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受到外部自然温度和白色原料水分的计量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自然温度为自然空气中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加热容器在预热时的温度为50-1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防渗透性为120-1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凝固时间比白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凝固时间缩短了30%-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含水量为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吸油值为350-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的糊粘度为140-180。
CN201910144882.1A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9895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882.1A CN109895282A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4882.1A CN109895282A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95282A true CN109895282A (zh) 2019-06-18

Family

ID=6694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4882.1A Pending CN109895282A (zh) 2019-02-27 2019-02-27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952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26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粟鹏程 一种糊树脂改性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4202A (zh) * 2014-04-03 2014-08-27 高雷 一种新型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
CN104017225A (zh) * 2014-04-03 2014-09-03 高雷 一种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改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4202A (zh) * 2014-04-03 2014-08-27 高雷 一种新型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
CN104017225A (zh) * 2014-04-03 2014-09-03 高雷 一种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改良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浩: "《塑料工业实用手册 上册》", 31 August 2000, 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262A (zh) * 2020-01-20 2020-06-12 粟鹏程 一种糊树脂改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3453A (zh) 一种pvc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95282A (zh) 一种用于劳保手套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加工方法
CN105948711B (zh) 一种烧结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9867A (zh) 一种彩色坭兴陶的制作工艺
CN103865204B (zh) 一种聚氯乙烯管材的制备方法
CN106495554B (zh) 一种稳定型无碱速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4911342B (zh) 一种含硼的含铬型钒钛磁铁矿球团的制备方法
CN107176824A (zh) 一种工业废渣制造的环保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7225A (zh) 一种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改良方法
CN104047189A (zh) 一种白鬃染成黑鬃的工艺方法
CN104004202A (zh) 一种新型红色聚氯乙烯糊树脂
CN104804418A (zh) 一种耐紫外防褪色的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8713B (zh) 一种建筑陶瓷
CN107828145A (zh) 一种闪银pvc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637A (zh) 玻璃磨边轮
CN103056787B (zh) 用于石材加工的水磨轮及其制备方法
TWI598217B (zh) Fly ash plastic wood composite manufacturing methods
CN103881428A (zh) 一种红外辐射节能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5086191A (zh) 一种双辊制作耐油性红色电缆皮的方法
CN108892413A (zh) 混凝土复合早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23598A (zh) 一种鼓式刹车片半湿法生产工艺
CN103045774A (zh) 一种皮革用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3804B (zh) 一种透气防紫外线的pu复合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CN107022717A (zh) 耐热钢
CN106966693A (zh) 一种用于生产超薄低脆性管件的3d打印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