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8428B - 传感器搭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搭载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78428B CN109878428B CN201811452558.8A CN201811452558A CN109878428B CN 109878428 B CN109878428 B CN 109878428B CN 201811452558 A CN201811452558 A CN 201811452558A CN 109878428 B CN109878428 B CN 1098784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or
- vehicle
- camera
- mounting structure
- structur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30—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n instrument;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et of instru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1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 B60R2300/107—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using stereoscopic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器搭载结构,其具备:基座部件,其被安装于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且车辆上方侧处;传感器装置,其具有装置主体和电子基板,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有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电子基板为,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的共用的电子基板;支承部件,其与装置主体一同被紧固在基座部件上,并且对车内后视镜进行支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感器搭载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将对车辆前方的行驶环境进行拍摄的车载摄像机与内部后视镜(车内后视镜)以一体的方式而单元化,并直接被安装在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上侧处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78737号公报(专利文献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进行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高级的驾驶辅助,需要使用焦距、视场角度不同的多个摄像机。然而,当针对各个摄像机而设置用于其操作的电子基板时,会使部件数量增加,从而使制造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于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且车内后视镜的车辆前方上侧处设置至少两个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的传感器搭载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具备:基座部件,其被安装于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且车辆上方侧处;传感器装置,其具有装置主体和电子基板,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有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电子基板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的共用的电子基板;支承部件,其与所述装置主体一同被紧固在所述基座部件上,并且对车内后视镜进行支承。
根据第一方式,具有安装了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装置主体的传感器装置具有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的共用的电子基板。因此,与针对每个传感器分别设置电子基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此外,对车内后视镜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与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一同被紧固在基座部件上。因此,与支承部件和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独立地被紧固在基座部件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紧固件)的削减。
此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的状态而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所述第二传感器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比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并且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处。
根据第二方式,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的状态而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上。而且,被形成为与第一传感器相比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处。因此,即使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长度不同,也会使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接近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处,从而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第三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电子基板以前倾姿态而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下方侧,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后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电子基板的后端部处形成有容许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后端下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后端下部的缺口部。
根据第三方式,第一传感器的后表面和第二传感器的后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在以前倾姿态而配置的电子基板的后端部处,形成有容许第一传感器的后端下部和第二传感器的后端下部的缺口部。因此,与第一传感器的前表面和第二传感器的前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被形成在电子基板的后端部上的缺口部的缺口量。
此外,第四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以独立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根据第四方式,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独立的方式而被安装在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因此,与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被一并紧固并安装于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各个传感器彼此受到位置的偏差的影响的情况,从而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被形成为,至少能够收纳所述电子基板的框体状。
根据第五方式,支承部件被形成为至少能够收纳电子基板的框体状。因此,与支承部件未被形成为至少能够收纳电子基板的框体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子基板,并且确保对于车内后视镜的支承刚性。
此外,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使被设置于所述电子基板上的配线连接用的连接器突出的开口部。
根据第六方式,在支承部件上形成有使被设置于电子基板上的配线连接用的连接器突出的开口部。因此,与在支承部件上未形成使该连接器突出的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配线的处理简洁化,从而使电子基板小型化。
此外,第七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处具有肋材。
根据第七方式,在支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处形成有肋材。因此,与在支承部件的开口部的周缘部处未形成有肋材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支承部件的刚性降低。
此外,第八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设置有视场角罩部件。
根据第八方式,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设置有视场角罩部件。因此,与未设置该视场角罩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从前侧挡风玻璃透过的光的反射,从而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一至第七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一体地形成有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的视场角罩部件。
根据第九方式,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基座部件上,一体地形成有被配置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的视场角罩部件。因此,与将视场角罩部件以分体的方式而设置在传感器装置的装置主体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此外,第十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九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所述基座部件为金属制,并且在所述视场角罩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发热体。
根据第十方式,基座部件为金属制,且在与基座部件被形成为一体的视场角罩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发热体。因此,使发热体的热更有效地从视场角罩部件传播到基座部件上,从而提高对于前侧挡风玻璃的防雾性能。
此外,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为,在第八至第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中,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相比而靠车辆前方侧处配置有左右一对的第三传感器,并且,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所述视场角罩部件与所述第三传感器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根据第十一方式,在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相比而靠车辆前方侧处配置有左右一对的第三传感器,并且,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视场角罩部件与第三传感器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因此,与视场角罩部件与第三传感器的后端部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第三传感器到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在于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且车内后视镜的车辆前方上侧处设置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至少两个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根据第二方式,能够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接近的方式而配置在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处,从而能够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根据第三方式,能够减小被形成于电子基板的后端部上的缺口部的缺口量。
根据第四方式,能够减少各个传感器彼此受到位置的波动的影响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根据第五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子基板,并且能够确保对于车内后视镜的支承刚性。
根据第六方式,能够使配线的处理简洁化,从而能够使电子基板小型化。
根据第七方式,能够抑制支承部件的刚性降低。
根据第八方式,能够抑制从前侧挡风玻璃透过的光的反射,从而能够抑制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根据第九方式,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
根据第十方式,能够提高对于前侧挡风玻璃的防雾性能。
根据第十一方式,能够减小从第三传感器到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为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在从车厢侧观察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传感器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3为以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方式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基座部件以及副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以拆下基座部件并从车辆上方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方式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和壳体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定位摄像机以及望远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定位摄像机以及望远摄像机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定位摄像机以及望远摄像机的主视图。
图10为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基座部件的改变例的立体图。
图11为以从左下方向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壳体的方式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2为以从右下方向观察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壳体的方式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在构成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的壳体上安装电子车内后视镜的工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标记UP设为车辆上方,将箭头标记FR设为车辆前方,将箭头标记RH设为车辆右方。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并未特别标记地记载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则设为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
如图1、图2所示,被搭载于车辆12上的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10的传感器单元20被设置在,作为车内后视镜(内部后视镜)的一个示例的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车辆前方上侧的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上。
当进行详细说明时,如图3、图4所示,传感器单元20具备通过粘合剂等被安装在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且车辆上方侧的基座部件22。基座部件22通过金属板而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
此外,在基座部件22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凹部22A,在各个凹部22A的底面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形状的贯穿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各个贯穿孔中,插穿有作为紧固件的焊接螺栓96的轴部96B(参照图11、图12),各个焊接螺栓96的头部96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贯穿孔周围的凹部22A的底面上。
此外,在基座部件22的前部的左右两侧也形成有凹部22A,在各个凹部22A的底面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呈圆形形状的贯穿孔(省略图示)。而且,在各个贯穿孔中也插穿有焊接螺栓96的轴部96B(参照图11、图12),各个焊接螺栓96的头部96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贯穿孔周围的凹部22A的底面上。
通过该四根焊接螺栓96和四个螺母98(参照图11、图12),而使下文所述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和对该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一部分进行收纳的壳体50被一并紧固(一起被紧固)在基座部件22上。也就是说,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以及壳体50相对于基座部件22的紧固部位被设为前后左右的四个部位。
此外,在被形成于基座部件22的右前部的凹部22A的底面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凹部22B,在该凹部22B的底面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贯穿孔(省略图示)。而且,在该贯穿孔中,插穿有直径小于焊接螺栓96的作为紧固件的焊接螺栓97的轴部97B(参照图11、图12),该焊接螺栓97的头部97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贯穿孔周围的凹部22B的底面上。
此外,在被形成于基座部件22的左前部的凹部22A的底面上的车辆前方侧也形成有凹部22B,在该凹部22B的底面上,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贯穿孔(省略图示)。而且,在该贯穿孔中,也插穿有焊接螺栓97的轴部97B(参照图11、图12),该焊接螺栓97的头部97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贯穿孔周围的凹部22B的底面上。
通过这两根焊接螺栓97和两个螺母(省略图示),而使下文所述的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被紧固在基座部件22上。
而且,在基座部件22的车辆前方侧的前侧挡风玻璃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的内表面上,通过粘合剂等而安装有与基座部件22相比而较小的副基座部件24。副基座部件24通过金属板而被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其前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通过以包括前端部的方式而对两侧进行切削,从而形成舌部25。
舌部25以与副基座部件24的上表面24A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车辆下方侧)处的方式而使其根部部分被折曲形成,在该舌部25的中央,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贯穿孔(省略图示)。而且,在该贯穿孔中,插穿有焊接螺栓97的轴部97B(参照图2),该焊接螺栓97的头部97A通过焊接而被固定在贯穿孔周围的舌部25的上表面上。
通过这一个焊接螺栓97和一个螺母98(参照图2)从而使立体摄像装置60的前端部的中央侧被紧固在副基座部件24上。也就是说,立体摄像装置60相对于副基座部件24以及基座部件22的紧固部位被设为前侧一个部位、后侧两个部位的共计三个部位。
此外,在基座部件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上以左右一对的方式而形成有使设置于下文所述的主罩70上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78卡止的被卡止部26(省略右侧的卡止爪78及被卡止部26的图示)。被卡止部26在车辆前方侧成为开放侧的侧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J”字状,并且卡止爪78从车辆前方侧而被插入并卡止在被卡止部26中。
此外,舌部25的左右两侧的副基座部件24的前端部24B朝向车辆下方侧弯折,且在其前端部24B上也分别形成有作为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孔28,所述被卡止部使设置于主罩70上的卡止爪79卡止。被卡止孔28被形成为在主视观察时车辆宽度方向被设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卡止爪79从车辆前方侧被插入并卡止于被卡止孔28中。
而且,在与被卡止部26相比而靠车辆后方侧的基座部件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上,通过将截面为帽子型形状的保持部27的凸缘部(省略图示)接合(焊接)在基座部件22的下表面而设置有该保持部27。保持部27通过从车辆后方侧或车辆前方侧嵌入被设置在与各个部件适当连接的配线(省略图示)的中途上的卡止爪(省略图示)而对该配线进行保持。
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传感器单元20具备作为传感器装置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和作为支承部件的壳体50,所述传感器装置在装置主体30A中安装有下文所述的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所述支承部件从车辆下方侧而对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至少下部周围(下文所述的电子基板40)进行收纳(覆盖)。
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由铝合金等金属而形成,且具有顶壁32、前壁34以及侧壁36。即,在装置主体30A上并未设置后壁以及底壁,从而使其车辆后方侧及车辆下方侧被开放。由此,成为能够从该开放侧安装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结构。
在顶壁32的左右两端部处,一体地形成有与侧壁36相比而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与前壁34相比而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凸缘部33。在各个凸缘部33上以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而形成有贯穿孔33A,该贯穿孔33A为,用于供设置在基座部件22上的焊接螺栓96插穿的、在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孔。
在前壁34的下端部以与该前壁34相同的宽度而一体地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伸出部38。伸出部38具有与前壁34连续的上壁38A、侧壁38B、与上壁38A及侧壁38B连续的前壁38C(参照图6),并且,伸出部38的前端部与凸缘部33的前端部相比而向车辆前方侧伸出。
而且,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对作为检测车辆12的周边信息(位置、方向、距离等)的驾驶辅助用(自动驾驶用)的第一传感器的定位摄像机42和同样作为驾驶辅助用(自动驾驶用)的第二传感器的望远摄像机44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的状态而进行保持。另外,由于左右一对的作为摄像机的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对与下文所述的立体摄像机62不同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因此能够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而配置。
如图6至图9所示,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还包括各自的摄像机主体43、45,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焦距)不同。也就是说,望远摄像机44(也包括摄像机主体45)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定位摄像机42(也包括摄像机主体43)相比而较长。
另外,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分别被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而且,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通过螺丝紧固等而分别被安装并固定于装置主体30A的前壁34上。
当进行详细说明时,如图6所示,在前壁34上,以在车辆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式而形成有用于使定位摄像机42向车辆前方侧露出的露出孔34A和用于使望远摄像机44向车辆前方侧露出的露出孔34B。而且,如图7至图9所示,在各露出孔34A、34B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的前壁34的内表面(里面)上,分别形成有供下文所述的螺钉94螺合的作为内螺纹部的螺纹孔34C(参照图8)。
另一方面,在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的侧壁的前端部且于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处,一体地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托架43A。而且,在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的侧壁的前端部且于车辆上下方向中央部处,一体地形成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托架45A。并且,在各个托架43A、45A的中央部分处,分别形成有用于供螺钉94插穿的贯穿孔43B、45B。
因此,定位摄像机42(摄像机主体43)以及望远摄像机44(摄像机主体45)成为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安装在前壁34上的结构,即,各自的托架43A、45A的前表面从车辆后方侧与前壁34的内表面相抵接,并且,螺钉94从车辆后方侧而分别被插穿在贯穿孔43B及贯穿孔45B中并与前壁34的各个螺纹孔34C螺合。
即,定位摄像机42(摄像机主体43)的托架43A和望远摄像机44(摄像机主体45)的托架45A独立地被安装于前壁34上。当进行具体说明时,为了使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小型化,需要对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以彼此接近的方式进行安装。也就是说,需要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为对置侧(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托架43A、45A以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的方式(以使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式)而配置。
因此,望远摄像机44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车辆下方侧)处。由此,各个托架43A、45A的前表面以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错开的方式而与前壁34的内表面相抵接,各个托架43A、45A成为分别通过不同的螺钉94而被紧固(并未通过共用的螺钉而被一并紧固)在一起的结构。另外,由于定位摄像机42与望远摄像机44相比而被配置在高位(车辆上方侧)处,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对顶壁32的前侧的一部分进行切削而形成露出孔34A。
此外,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通过与共用的(一片)电子基板40电连接而被操作。电子基板40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其周缘部通过螺丝紧固等而被安装在装置主体30A的侧壁36、伸出部38上。因此,还能够使电子基板40抓牢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底壁。另外,在电子基板40的右端部(车辆宽度方向一端部)且于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处,设置有用于使配线H与电子基板40(参照图6)相连接的连接器39。
此外,如图8所示,该电子基板40以朝向车辆前方下侧(相对于水平方向而以角度θ)倾斜的前倾姿态而被配置于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车辆下方侧。而且,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的后表面43C和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的后表面45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
在此,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望远摄像机4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因此,即使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而将望远摄像机44配置在低位处,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也能够使定位摄像机42的前端上部42A和望远摄像机44的前端上部44A以分别与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接近的方式(沿着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而以例如3mm左右的大致相同的间隙D)而被配置。
另外,摄像机主体45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长于摄像机主体43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托架43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托架45A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托架43A与托架45A相比而被配置在车辆后方侧)。因此,在前壁34的内表面上形成通过使紧固有托架43A的部分的板厚厚于紧固有托架45A的部分的板厚而形成的高低差(参照图8)。
并且,如图7至图9所示,在电子基板40的后端部处,形成有容许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的后端下部43D和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的后端下部45D的缺口部41。该缺口部41根据定位摄像机42的摄像机主体43的后端下部43D的形状和望远摄像机44的摄像机主体45的后端下部45D的形状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形成。
此外,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在装置主体30A的伸出部38的上壁38A上安装有通过聚丙烯(PP)等树脂材料而形成的视场角罩部件(以下称为“罩部件”)46的后端部。罩部件46在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为朝向车辆前方侧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宽的等腰梯形形状,且其一半以上与伸出部38的前端部相比而向车辆前方侧伸出。
此外,在罩部件46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处,一体地形成有卡止爪(省略图示),在伸出部38的上壁38A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处形成有被卡止孔(省略图示)。即,罩部件46成为通过使其卡止爪被卡止嵌合于被卡止孔中而被安装于伸出部38的上壁38A上的结构。
而且,由于望远摄像机44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处,因此,罩部件46以定位摄像机42侧成为高位而望远摄像机44侧成为低位的方式而被形成为,其高度在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处不同。也就是说,在罩部件46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形成有高低差部46A。
另外,罩部件46的前端部的上表面成为与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不接触(非接触)的结构。而且,为了抑制或防止从前侧挡风玻璃14透过的光的反射(向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映照),罩部件46例如被着色为黑色。
此外,如图2、图6所示,在罩部件46的下表面经由作为绝热材料的绝热片(省略图示)而设置有作为发热体的加热器48。具体而言,在成为定位摄像机42的车辆前方侧的罩部件46的右半部分的下表面和成为望远摄像机44的车辆前方侧的罩部件46的左半部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在俯视观察时朝向车辆前方侧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变宽的等腰梯形形状的加热器48。
在各个加热器48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49,在各个加热器48的左端部(车辆宽度方向另一端部)处,设置有用于使配线(省略图示)与电热丝49连接的连接器47。另外,罩部件46并不被限定于作为分体而被设置在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的伸出部38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被设为与基座部件22一体形成的结构。
也就是说,罩部件46也可以通过铝合金等金属而与基座部件22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加热器48能够不经由绝热片地设置(粘贴)在罩部件46的下表面上。此外,也可以不在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的伸出部38的上壁38A上形成被卡止孔。
如图2、图6、图11、图12所示,壳体50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并且,具有底壁52以及被一体地立设在底壁52的周围的前壁54、后壁56和左右侧壁58。也就是说,壳体50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敞开的框体状。
而且,在左右侧壁58的上端部,以能够与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的凸缘部33重叠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伸出的、在俯视观察时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凸缘部55。另外,在下文中,在以对左右进行区分的方式而对左右侧壁58以及左右凸缘部55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分别设为在数字之后标注“L”或“R”的符号。
在各凸缘部55上,以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而形成有用于供被设置在基座部件22上的焊接螺栓96插穿的、当俯视观察时为圆形形状的贯穿孔55A。也就是说,在使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的凸缘部33与壳体50的凸缘部55重叠且一并紧固在基座部件22上时,成为使凸缘部33的各个贯穿孔33A和凸缘部55的各贯穿孔55A连通的结构(参照图6)。
而且,壳体50以其凸缘部55与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的凸缘部33重叠的状态而对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至少下部周围(电子基板40)进行收纳(参照图6)。另外,在被收纳于壳体50内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以及电子基板40)的外表面与壳体5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参照图2)。
更具体而言,在电子基板40的下表面与壳体50内的底面之间、在定位摄像机42(摄像机主体43)的后表面43C以及望远摄像机44(摄像机主体45)的后表面45C与壳体50内的后表面之间、在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的侧壁36的外表面与壳体50内的侧面之间、在伸出部38的前壁38C的前表面与壳体50内的前表面之间,分别形成有空间S。
此外,如图6、图12所示,在右侧的侧壁58R以及凸缘部55R上且在于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贯穿孔55A之间,形成有用于使被设置于收纳在壳体50内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电子基板40上的连接器39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作为开口部的缺口部59。
另外,形成在壳体50上的开口部并不限定于缺口部59,只要能够使连接器39突出,则例如也可以是仅被形成在右侧的侧壁58R上的孔部(省略图示)或者以包括右侧的侧壁58R和右侧的凸缘部55R的根部侧的一部分在内的方式而形成的孔部(省略图示)等。
并且,以从通过缺口部59而在前后被断开的右侧的凸缘部55R的缺口部59侧(缺口部59的周缘部)的下表面起分别跨至右侧的侧壁58R的外表面以及底壁52的外表面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对该被断开的右侧的凸缘部55R进行加强的前后一对的肋材57。而且,如图11所示,也以从左侧的凸缘部55L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侧的下表面起跨至左侧的侧壁58L的外表面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对该左侧的凸缘部55L进行加强的肋材57。
此外,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底壁52的下表面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处,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后视镜托架66。后视镜托架66在仰视观察时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且车辆宽度方向上较短的大致矩形平板状,并且,在其前端部的下表面上,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用于安装球接头68的在仰视观察时为大致矩形形状的被嵌合部67。
在被嵌合部67的至少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槽部67A,并且,被形成于球接头68的上端部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嵌合部69从车辆后方侧滑动地嵌合到该槽部67A内。
由此,球接头68(电子车内后视镜90)被安装在后视镜托架66上。另外,如图2所示,在球接头68中嵌入有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臂部部件92的球体状的上端部92A,从而使电子车内后视镜90经由球接头68而被支承在壳体50上。
此外,如图2、图3、图5所示,传感器单元20具备立体摄像装置60。立体摄像装置60具有对车辆12的周边信息(位置、方向、距离等)进行检测的作为左右一对的第三传感器的左右一对的立体摄像机62,并且与壳体50(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相比而被配置在车辆前方侧。
即,如上文所述,立体摄像装置60的前端部通过焊接螺栓97以及螺母98而被紧固并支承在副基座部件24上,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端部的左右两侧通过焊接螺栓97以及螺母(省略图示)而被紧固并支承在基座部件22上。
而且,在该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端部处,当侧视观察时,于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有罩部件46(也包括图10中所示的与基座部件22为一体的罩部件46)的前部(在图2中,以V来表示该重叠量)。换而言之,罩部件46的前部从车辆上方侧对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进行覆盖。
由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壳体50的前壁54以与立体摄像装置60的装置主体60A的后壁60B(参照图2)接近的方式而配置。另外,在立体摄像装置60的装置主体60A的立体摄像机62的车辆前方侧处,一体地形成有在俯视观察时朝向车辆前方侧而在车辆宽度方向变宽的等腰梯形形状的视场角罩部64。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立体摄像装置60和壳体50的前侧部分通过主罩70而从车辆下方侧被覆盖。主罩70由聚碳酸酯(PC)等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具有矩形平板状的底壁72、以从该底壁72的前端部向车辆前方上侧延伸的方式而弯曲成车辆下方侧成为凸起的截面呈圆弧状的前壁74、和被设为能够收纳立体摄像装置60和壳体50的前侧部分的高度的左右的侧壁76。
在底壁72的车辆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且于左右的侧壁76侧设置有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78,各个卡止爪78从车辆前方侧而被插入并卡止在被形成于基座部件22上的各个被卡止部26中。此外,在前壁74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向车辆后方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79,各个卡止爪79从车辆前方侧而被插入并卡止在形成于副基座部件24上的被卡止孔28中。
也就是说,主罩70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使各个卡止爪78以及各个卡止爪79分别被插入并卡止在被卡止部26以及被卡止孔28中而被安装于基座部件22以及副基座部件24上。而且,如图2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那样,成为如下的结构,即,主罩70的下端部(底壁72与前壁74的分界部)73不从通过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下边缘部的乘员(驾驶者)的视线Y而向车辆下方侧突出(确保视野)。
此外,如图1、图2所示,在壳体50(传感器单元20)的车辆后方侧且于顶棚18的车辆下方侧配置有具备室内灯(省略图示)等的顶置控制台16。而且,在主罩70的车辆后方侧且于顶置控制台16的车辆前方侧处,设置有对主罩70与顶置控制台16之间(壳体50的剩余的后侧部分)进行覆盖的副罩80。
副罩80也由聚碳酸酯(PC)等树脂材料而形成,并具有大致平板状的底壁82和从该底壁82的后端部的左右两端部起向车辆上方侧延伸的左右侧壁84。底壁82的后端部以跨及车辆宽度方向整体的方式而折曲成向车辆上方侧凸起的截面为大致“L”字状,左右的侧壁84折曲为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凸起的截面大致“L”字状。
通过这样的副罩80的底壁82及侧壁84的折曲形状(高低差),从而成为如下结构,即,在通过手指而对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进行把持并移动时,该手指容易进入到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上边缘部与副罩80的底壁82上的后端部(或侧壁84)之间的空隙中。
另外,在副罩80的底壁82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省略图示),该卡止爪被卡止在主罩70的后端部上。此外,在副罩80的底壁82的左右两端部(与侧壁84相比靠前侧)上设置有向车辆上方侧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卡止爪(省略图示),该卡止爪被插入并卡止在形成于主罩70上的作为被卡止部的被卡止孔(省略图示)中。
因此,成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首先使底壁82的前端部的卡止爪卡止在主罩70的后端部上,并接着使底壁82的左右两端部的卡止爪插入并卡止在主罩70的被卡止孔中,从而使副罩80被安装在主罩70与顶置控制台16之间。
此外,在副罩80的底壁82的前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被设置于底壁82的前端部的卡止爪之间)处,形成有在仰视观察时朝向车辆后方侧而被切口为大致半圆弧状的缺口部(省略图示)。而且,在主罩70的底壁72的后端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形成有在仰视观察时朝向车辆前方侧而被切口为大致半圆弧状的缺口部(省略图示)。
球接头68从通过该主罩70的缺口部以及副罩80的缺口部所形成的开口部中露出。另外,也可以在副罩80的缺口部的周缘部处形成朝向车辆下方侧突出的在仰视观察时大致为“U”字状的被覆部86。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该被覆部86而使球接头68从乘员(驾驶者)的视线隐去,因此是优选的。
在被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10(传感器单元20)中,接下来对其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基座部件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处设置有保持部27,所述保持部27使设置在与各部分适当连接的配线(省略图示)的中途的卡止爪(省略图示)从车辆后方侧或车辆前方侧嵌入并使该配线保持在基座部件22上。因此,与保持部27和基座部件22作为独立部件而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传感器单元20的部件数量。
此外,如图7至图9所示,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以独立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装置主体30A的前壁34。也就是说,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而配置的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以各自的托架43A、45A在上下方向上错开的方式(使高度位置不同)而配置,并且通过各个螺钉94而被螺丝紧固在装置主体30A的前壁34上。
因此,通过使定位摄像机42的托架43A和望远摄像机44的托架45A被配置在相同的高度位置处,从而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侧(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托架45A和托架43A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从而与通过一根螺钉94而被一并紧固并安装在装置主体30A的前壁34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受到相互位置的偏移的影响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针对车辆12的周边信息进行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望远摄像机44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而被形成为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且与定位摄像机42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处。因此,即使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的长度不同,也能够对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的双方以接近前侧挡风玻璃14的内表面的方式而进行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抑制或防止针对车辆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定位摄像机42和望远摄像机44与共用的(一片)电子基板40电连接。因此,例如以针对每个摄像机分别设置电子基板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传感器单元20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减少传感器单元20的制造成本。
此外,定位摄像机42的后表面43C和望远摄像机44的后表面45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而且,在以前倾姿态而被配置的电子基板40的后端部处,形成有容许定位摄像机42的后端下部43D和望远摄像机44的后端下部45D的缺口部41。因此,例如与定位摄像机42的前表面和望远摄像机44的前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被形成在电子基板40的后端部上的缺口部41的缺口量。
也就是说,由于定位摄像机42的长度较短,因此,为了使其前表面与望远摄像机44的前表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需要增大定位摄像机42的后侧的电子基板40的缺口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定位摄像机42的后表面43C和望远摄像机44的后表面45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能够防止该情况,从而能够确保安装各种电子部件(省略图示)的电子基板40的面积。
此外,如图6所示,在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车辆前方下侧的伸出部38(装置主体30A)上设置有(被着色为黑色的)罩部件46。因此,与未设置罩部件46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或防止从前侧挡风玻璃14透过的光的反射(向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映照),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针对车辆12的周边信息的检测性能的下降。
此外,在罩部件46的下表面,经由绝热片而设置有加热器48。因此,可以确保对于前侧挡风玻璃14的防雾性能。另外,如图10所示,由于当罩部件46通过铝合金等金属而与基座部件22形成为一体时,能够高效地从罩部件46向基座部件22传递来自加热器48的热,因此能够提高对于前侧挡风玻璃14的防雾性能。
并且,当罩部件46与基座部件22形成为一体时,与将罩部件46作为分体而被设置在伸出部38(装置主体30A)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用于构成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减少其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壳体50被形成为车辆上方侧敞开的框体状,因此能够确保针对电子车内后视镜90的支承刚性。而且,在确保了该支承刚性的壳体50中收纳有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至少包括电子基板40在内的下部周围。因此,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子基板40,并且能够实现设置有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空间的省空间化。
此外,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与对电子车内后视镜90进行支承的壳体50一起被紧固在基座部件22上。因此,与该装置主体30A和壳体50单独地被紧固在基座部件22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焊接螺栓96的根数(部件数量)。
此外,在被收纳于壳体50内的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装置主体30A以及电子基板40)的外表面与壳体5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因此,与在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外表面和壳体50的内表面之间未形成空间S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或防止如下的情况,即,在乘员(驾驶者)移动电子车内后视镜90时施加到壳体50上的载荷被施加到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上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位置(光轴)发生变动。
并且,在壳体50的右侧的侧壁58R以及凸缘部55R上且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离的贯穿孔55A之间,形成有使设置于电子基板40上的连接器39突出的缺口部59(开口部)。
因此,与壳体50不具有使该连接器39突出的缺口部59(开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配线H的处理。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安装连接器39而例如使电子基板40的一部分向壳体50外延长,因此其结果为能够使电子基板40小型化。
此外,以从被形成在右侧的凸缘部55R上的缺口部59的周缘部的下表面跨及至右侧的侧壁58R的外表面以及底壁52的外表面的方式而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对通过缺口部59而断开的右侧的凸缘部55R进行加强的前后一对的肋材57。因此,即使形成有缺口部59,也能够抑制壳体50的刚性下降。
此外,在与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相比而靠车辆前方侧处配置有左右一对的立体摄像机62(立体摄像装置60),并且,罩部件46的前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在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端部的车辆上方侧。也就是说,壳体50的前壁54以与立体摄像装置60的装置主体60A的后壁60B接近的方式而配置。
因此,例如与立体摄像装置60的后壁60B被配置在与罩部件46的前端部相比而靠车辆前方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从立体摄像装置60(立体摄像机62)的前端部起至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的后端部为止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使传感器单元20的至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型化。
虽然以上基于附图而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搭载结构10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计变更。例如,电子基板40并不被限定于通过螺丝紧固而被安装在装置主体30A的侧壁36或伸出部38上的结构。
此外,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的装置主体30A的一部分(去除凸缘部33)也可以被构成为与壳体50相接触。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由定位望远摄像装置30产生的热向壳体50释放(能够将壳体50作为散热部件来进行利用)。
此外,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并未分别限定于定位摄像机42以及望远摄像机44,只要是能够对车辆12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部件即可,例如也可以设为红外线传感器等。并且,罩部件46并不限定于被着色成黑色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罩部件46的上表面粘贴黑色的无纺布(省略图示)。
Claims (11)
1.一种传感器搭载结构,具备:
基座部件,其被安装于前侧挡风玻璃的内表面且车辆上方侧处;
传感器装置,其具有装置主体和电子基板,所述装置主体安装有对车辆的周边信息进行检测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电子基板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的共用的电子基板;
支承部件,其与所述装置主体一同被紧固在所述基座部件上,并且对车内后视镜进行支承,
在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后表面于车辆前后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传感器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比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并且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比而被配置在低位处,
在所述电子基板的后端部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形成有用于容许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后端下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的后端下部的缺口量不同的缺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列的状态而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电子基板以前倾姿态而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下方侧。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以独立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被形成为,至少能够收纳所述电子基板的框体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使被设置于所述电子基板上的配线连接用的连接器突出的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处具有肋材。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所述装置主体上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设置有视场角罩部件。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为摄像机,并且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一体地形成有被配置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的车辆前方下侧处的视场角罩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为金属制,并且在所述视场角罩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发热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感器搭载结构,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传感器相比而靠车辆前方侧处配置有左右一对的第三传感器,并且,在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所述视场角罩部件与所述第三传感器的后端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4427 | 2017-12-06 | ||
JP2017234427A JP6922705B2 (ja) | 2017-12-06 | 2017-12-06 |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8428A CN109878428A (zh) | 2019-06-14 |
CN109878428B true CN109878428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6460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2558.8A Active CN109878428B (zh) | 2017-12-06 | 2018-11-30 | 传感器搭载结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37807B2 (zh) |
EP (1) | EP3495211B1 (zh) |
JP (1) | JP6922705B2 (zh) |
CN (1) | CN1098784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62161B2 (ja) * | 2017-12-06 | 2021-11-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
JP7172682B2 (ja) * | 2019-02-06 | 2022-11-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カメラ搭載構造 |
JP7192565B2 (ja) | 2019-02-22 | 2022-12-2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カメラ搭載構造 |
US11891057B2 (en) | 2019-09-24 | 2024-02-06 | Seek Thermal, Inc. | Thermal imag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electable viewing angles and fields of view for vehicle applications |
WO2021061651A1 (en) * | 2019-09-24 | 2021-04-01 | Seek Thermal, Inc. | Thermal imaging system with multiple selectable viewing angles and fields of view for vehicle applications |
KR20220091479A (ko) * | 2019-11-07 | 2022-06-30 | 소니 세미컨덕터 솔루션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촬상 장치 |
JP7218716B2 (ja) * | 2019-12-16 | 2023-02-0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カメラカバー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78737A (ja) * | 1997-09-13 | 1999-03-23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搭載カメラ |
US7881496B2 (en) * | 2004-09-30 | 2011-02-01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ision system for vehicle |
CN102625755A (zh) * | 2009-08-14 | 2012-08-01 | 迈特盖尔工商业有限公司 | 改进的车内后视镜系统 |
CN103010115A (zh) * | 2011-09-27 | 2013-04-0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观察装在中部底盘上的拖车挂钩结构的车辆倒车摄像头 |
EP2808700A1 (en) * | 2013-05-30 | 2014-12-03 | Ricoh Company, Ltd. | Drive assist device, and vehicle using drive assist device |
CN205075748U (zh) * | 2015-02-04 | 2016-03-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立体拍摄装置 |
JP2016085187A (ja) * | 2014-10-29 | 2016-05-19 |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
EP3057305A1 (en) * | 2015-02-10 | 2016-08-17 | LG Electronics Inc. | Vehicle front camera module integrated with rearview mirror |
JP2016203952A (ja) * | 2015-04-28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カメラ装置 |
JP2017017480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カメラ装置及び車載システム |
JP2017055587A (ja) * | 2015-09-10 | 2017-03-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17071334A (ja) * | 2015-10-08 | 2017-04-1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補機装置 |
JP2017185896A (ja) * | 2016-04-06 | 2017-10-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撮影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48491A (ja) | 2001-08-02 | 2003-02-18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搭載カメラの角度調整装置 |
US6824281B2 (en) * | 2002-01-31 | 2004-11-30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ehicle accessory module |
US8256821B2 (en) * | 2004-12-15 | 2012-09-04 | Magna Donnelly Engineering Gmbh | Accessory module system for a vehicle window |
EP1764835B1 (en) * | 2005-09-19 | 2008-01-23 | CRF Societa'Consortile per Azioni | Multifunctional optical sensor comprising a matrix of photodetectors coupled microlenses |
US20070216768A1 (en) * | 2006-03-14 | 2007-09-2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wardly looking ir camera mounted inside vehicles particularly suited for pre-crash sensing and pedestrian detection |
US7937667B2 (en) * | 2006-09-27 | 2011-05-03 | Donnelly Corporation | Multimedia mirror assembly for vehicle |
JP5935244B2 (ja) * | 2011-05-31 | 2016-06-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6197291B2 (ja) * | 2012-03-21 | 2017-09-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複眼カメラ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
DE102012021571A1 (de) * | 2012-11-02 | 2014-05-08 | Daimler Ag | Halterung zum Befestigen eines Bauteils an einer Glasscheibe |
US20150042798A1 (en) * | 2013-08-08 | 2015-02-12 | Honda Elesys Co., Ltd. | In-vehicle camera |
WO2015085338A1 (de) * | 2013-12-13 | 2015-06-18 | Fts Computertechnik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obachtung der umgebung eines fahrzeugs |
KR101698783B1 (ko) * | 2013-12-16 | 2017-01-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스테레오 카메라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
JP2016014564A (ja) * | 2014-07-01 | 2016-0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ユニット |
KR101724299B1 (ko) | 2015-02-04 | 2017-04-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트리플 카메라 |
JP6304205B2 (ja) * | 2015-11-11 | 2018-04-0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載撮像装置 |
KR101822894B1 (ko) * | 2016-04-07 | 2018-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차량 운전 보조 장치 및 차량 |
US20180354462A1 (en) * | 2017-06-08 | 2018-12-1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Windshield mounted sensor farm system including usb interface for powering accessories and data transfer |
-
2017
- 2017-12-06 JP JP2017234427A patent/JP69227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1-30 US US16/205,808 patent/US108378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30 CN CN201811452558.8A patent/CN109878428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04 EP EP18210156.8A patent/EP3495211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78737A (ja) * | 1997-09-13 | 1999-03-23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搭載カメラ |
US7881496B2 (en) * | 2004-09-30 | 2011-02-01 | Donnelly Corporation | Vision system for vehicle |
CN102625755A (zh) * | 2009-08-14 | 2012-08-01 | 迈特盖尔工商业有限公司 | 改进的车内后视镜系统 |
CN103010115A (zh) * | 2011-09-27 | 2013-04-0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用于观察装在中部底盘上的拖车挂钩结构的车辆倒车摄像头 |
EP2808700A1 (en) * | 2013-05-30 | 2014-12-03 | Ricoh Company, Ltd. | Drive assist device, and vehicle using drive assist device |
JP2016085187A (ja) * | 2014-10-29 | 2016-05-19 |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レーザレーダ装置 |
CN205075748U (zh) * | 2015-02-04 | 2016-03-0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立体拍摄装置 |
EP3057305A1 (en) * | 2015-02-10 | 2016-08-17 | LG Electronics Inc. | Vehicle front camera module integrated with rearview mirror |
JP2016203952A (ja) * | 2015-04-28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カメラ装置 |
JP2017017480A (ja) * | 2015-06-30 | 2017-01-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カメラ装置及び車載システム |
JP2017055587A (ja) * | 2015-09-10 | 2017-03-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2017071334A (ja) * | 2015-10-08 | 2017-04-13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補機装置 |
JP2017185896A (ja) * | 2016-04-06 | 2017-10-1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撮影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某车型智能内后视镜支架结构优化》;董少君等;《汽车零部件》;20170930;51-53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95211B1 (en) | 2020-07-08 |
US10837807B2 (en) | 2020-11-17 |
JP2019099046A (ja) | 2019-06-24 |
US20190170545A1 (en) | 2019-06-06 |
EP3495211A1 (en) | 2019-06-12 |
CN109878428A (zh) | 2019-06-14 |
JP6922705B2 (ja) | 2021-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78428B (zh) | 传感器搭载结构 | |
CN109878427B (zh) | 传感器搭载结构 | |
CN109878417B (zh) | 传感器搭载结构 | |
JP6885315B2 (ja) | センサー搭載構造 | |
CN107153316B (zh) | 相机装置和相机模块 | |
JP7172682B2 (ja) | カメラ搭載構造 | |
CN111332216B (zh) | 传感器托架 | |
CN112172686B (zh) | 传感器装配构造 | |
US11279427B2 (en) | Saddle-type vehicle | |
CN111332215B (zh) | 运输设备及传感器托架 | |
JP7067422B2 (ja) | 車両用撮影装置 | |
JP2020117186A (ja) | カメラ搭載構造 | |
US11230233B2 (en) | Camera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12428938A (zh) | 车辆用摄像单元 | |
US11738697B2 (en) | Mounting part structure of external detection sensor for vehicle | |
US20230311783A1 (en) | Mounting structure | |
JP7492906B2 (ja) | 素子装置及び視認装置 | |
JP7143636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20185858A (ja) | 車両用視認装置 | |
JP2020111197A (ja) | 車両前方監視用補機およびインナーミラーの取付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