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7786A - 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7786A
CN109877786A CN201811455247.7A CN201811455247A CN109877786A CN 109877786 A CN109877786 A CN 109877786A CN 201811455247 A CN201811455247 A CN 201811455247A CN 109877786 A CN109877786 A CN 109877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tor
main shaft
switch
electric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52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7786B (zh
Inventor
青木阳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2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45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20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7838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77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7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7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7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BSAWS FOR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7B19/00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 B27B19/006Other reciprocating saws with power drive; Fret-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Hand saws with oscillating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01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006Oscillating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4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scill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振动工具(100)具有马达(53)、开关(29)、外壳(2)、切换部件(294)和引导部件(8)。外壳由具有开口部的上侧壳和下侧壳连结而形成,收装马达和开关。切换部件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根据使用者进行的手动操作沿前后方向能够移动地从开口部露出到外部。切换部件根据对操作部进行的手动操作使操作部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据此,将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引导部件在外壳内支承于下侧壳,以使切换部件在引导部件与上侧壳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的方式保持切换部件。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关于将电动工具的马达的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件的保持结构的合理化的技术。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能滑动移动的操作部来切换开关的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在驱动顶端工具的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将马达的驱动和停止用的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作将马达作为驱动源,驱动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在这种电动工具中,通过使配置在主体壳体的上表面的操作部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来使马达的驱动和停止用的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8082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的电动工具的主体壳体通过被左右分割的一对半分割体连结而形成。在这样的壳体结构中,通过半分割体将操作部和从操作部向后方延伸并与主开关连结的臂部从左右夹紧,据此,能够将操作部和臂部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移动地进行保持。但是,电动工具不一定具有这样的壳体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于切换部件的保持结构的合理化的技术,其中,切换部件将电动工具的马达的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以驱动顶端工具的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有马达、开关、壳体、切换部件和保持部件。
开关设置为用于马达的驱动和停止。壳体是由具有通孔的第1壳体部和与第1壳体部连结的第2壳体部形成的中空体。壳体收装马达和开关。切换部件与开关连结。另外,切换部件包括操作部。操作部根据使用者能够进行的手动操作沿规定方向能够移动地从第1壳体部的通孔露出到外部。并且,切换部件构成为,根据对操作部进行的手动操作而沿规定方向呈直线状移动,据此,将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保持部件在壳体内被支承于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的至少一方。另外,保持部件构成为,以使切换部件在保持部件和第1壳体部之间能够沿规定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的方式保持该切换部件。
在本方式的电动工具中,开关的切换部件通过在壳体内被支承于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的至少一方的保持部件,以操作部从形成于第1壳体部的通孔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被保持。也就是说,切换部件不需要由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夹持,因此,能够使切换部件相对于开关和壳体的组装更容易。另外,由于保持部件以使切换部件在保持部件和第1壳体部之间能够沿规定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的方式保持该切换部件,因此,能够降低切换部件在移动中与内部机构干涉的可能性。如此,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电动工具的开关切换部件的保持结构合理化。
此外,在本方式中,马达可以是交流马达,也可以是直流马达。另外,马达可以是具有电刷的马达,也可以是不具有电刷的所谓的无刷马达。
在切换部件中,操作部和将操作部与开关连结的部分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作为独立部件而形成,并被连结。保持部件的形状、第1壳体部和第2壳体部的至少一方对保持部件的支承结构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保持部件可以保持切换部件的整体,也可以保持切换部件的局部。此外,优选,保持部件具有滑动引导部,该滑动引导部构成为,以使切换部件能够沿规定方向滑动地方式保持该切换部件。这样的滑动引导部例如可以通过与切换部件的至少局部能够滑动地抵接的凹部或凸部构成。另外,保持部件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包括彼此连结的、或者分离配置的多个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壳体可以形成为沿规定方向延伸的长形。另外,壳体可以包括把持部、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把持部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第1端部和第2端部在规定方向上连接于把持部的两侧。另外,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主轴,该主轴配置于第1端部内,且构成为,通过马达的动力驱动能够拆卸地被安装着的顶端工具。操作部和开关可以分别配置于第1端部和第2端部内。保持部件的至少局部可以在把持部内沿规定方向延伸而保持切换部件。
本方式的电动工具是在把持把持部的状态下,能够操作与主轴同样地设置于第1端部的操作部的电动工具。根据本方式,由于开关配置于第2端部,因此,能够提高把持部的设计自由度。另外,切换部件至少具有与把持部对应的长度,但是在把持部内延伸的保持部件的至少局部能够稳定地保持切换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照明装置和供电用的配线。照明装置可以配置于第1端部,且构成为,照亮顶端工具的作业区域。配线可以从第2端部延伸而连接于照明装置。并且,保持部件可以构成为,将配线从第2端部引导至第1端部。换而言之,保持部件不仅用作保持开关的切换部件,还可以兼用作照明装置用的配线的引导部件。根据本方式,通过照明装置能够提高电动工具在暗处的作业性。另外,有效利用在把持部内保持切换部件的保持部件,能够实现将配线从第2端部引导至第1端部的照明装置的合理结构。此外,照明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典型的是照明装置能够由LED等光源和覆盖光源的罩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保持部件可以保持照明装置。换而言之,保持部件不仅用作保持开关的切换部件,还可以兼用作照明装置的保持部件。根据本方式,有效利用保持切换部件的保持部件,能够实现将照明装置配置于第1端部的合理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保持部件可以具有在与壳体的内表面相向的表面上形成的槽。并且,配线可以保持在由槽和壳体的内表面规定的收装空间内。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降低配线与配置于壳体内的内部机构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配线。此外,槽的开口不一定需要由壳体的内表面完全覆盖(收装空间被封闭)。例如,通过壳体的内表面与槽的开口的至少局部相向,来阻碍配线从槽脱离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露出到壳体的外部的金属部件。并且,保持部件和壳体可以构成为,确保配置于槽内的配线与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例如,可以在保持部件和壳体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或凸部,该凹部或凸部由绝缘物体形成,介设于配线和金属部件之间,用于确保用于绝缘的爬电距离。根据本方式,能够确保配线和使用者有触摸可能性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保护。此外,金属部件也包括是单一部件的情况、是多个金属部件连结的一体物体的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另外,在本方式中,凹部和凸部的一方可以独立设置,可以设置为凹部和凸部的组合的迷宫式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主轴可以以能绕与规定方向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构成为,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主轴,并使主轴绕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根据本方式,在驱动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使之摆动的所谓的振动工具中,能够使开关的切换部件的保持结构合理化。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电动工具还可以具有支承体和弹性部件。支承体可以配置在壳体内,至少支承马达和主轴。弹性部件可以介设于支承体和壳体之间,将支承体和壳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根据本方式,通过使壳体和支承体经由弹性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能够抑制随着主轴的驱动而在支承体上产生的振动向壳体传递。另外,由于通过支承于壳体的保持部件来保持切换部件,因此,能够降低操作部因振动与第1壳体部的通孔干涉的可能性。并且,在保持部件引导照明装置的配线的情况下、及在保持部件保持照明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保护照明装置、配线免受振动的影响。
此外,作为支承体“至少支承马达和主轴”的方式,典型的是列举支承体收装马达和主轴的至少局部的方式。即,支承体可以是配置于壳体内,收装马达和主轴的至少局部的内壳。此外,支承体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同样,收装支承体的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
壳体和支承体可以仅经由弹性部件而连结,也可以经由弹性部件和其他部件而连结。弹性部件例如可以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橡胶结构要素、弹簧结构要素等构成。此外,从有效抑制振动传递的观点来看,优选,弹性部件至少连结支承体中的支承主轴的区域和壳体的任意区域。更优选,连结支承体中的支承主轴的区域和壳体中的收装主轴的区域。另外,更优选,支承体经由弹性部件相对于壳体在全部方向(电动工具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于壳体。另外,弹性部件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更优选设置有多个弹性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振动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Ⅲ-Ⅲ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Ⅳ-Ⅳ的剖视图。
图5是开关保持架被连结的状态的内壳的立体图。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的Ⅶ-Ⅶ的剖视图。
图8是图2的Ⅷ-Ⅷ的剖视图。
图9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配重的立体图。
图12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2的ⅩⅢ-ⅩⅢ的剖视图。
图14是图2的ⅩⅣ-ⅩⅣ的剖视图。
图15是图4的ⅩⅤ-ⅩⅤ的剖视图。
图16是图4的ⅩⅥ-ⅩⅥ的剖视图。
图17是开关保持架、引导部件和切换部件的立体图。
图18是下侧壳、内壳、开关保持架、引导部件和切换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图2的ⅩⅨ-ⅩⅨ的剖视图。
图20是照明单元和其周边区域的纵剖视图,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照明单元和其周边区域的横剖视图。
图22是照明单元和其周边区域的其他的横剖视图,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1:振动工具;1、10:壳体;2:外壳;21:前端部;211:开口部;23:后端部;25:中央部(把持部);26:变速盘单元;261:拨盘;27:上侧壳;270:开口部;271:圆筒部;273:圆筒部;275:第1肋;276:第2肋;28:下侧壳;281:通孔;283:圆筒部;285:卡止孔;29:开关;291:动作部;294:切换部件;295:前端部;296:操作部;20:开关保持架;202:主体部;203:凹部;206:圆筒部;207:螺钉;3、30:内壳;31:前端部;311:马达罩部;33、330:后端部;331:电池安装部;332:控制单元收装部;334:臂部;335:突出部;35:延伸部;37:弹性连结部;370:内部空间;371:弹性肋;38:金属壳体;381:主轴收装部;82:凹部;383:马达收装部;387:抵接部;39:树脂壳体;391:左侧壳;392:右侧壳;393:圆筒部;394:圆筒部;300:配重;301:前侧部分;302:后侧部分;304:通孔;308:螺钉;4、40:控制单元;41:AC-DC转换器;42:三相逆变器;43:CPU;5:驱动机构;51:主轴;511:工具安装部;52:夹紧轴;521:夹紧头;523:槽部;53:马达;530:马达主体部;531:输出轴;55:传递机构;551:偏心轴;553:摆动臂;555:驱动轴承;6:锁定机构;61:操作柄;62:转动轴;621:偏心部;623:螺钉;63:压缩螺旋弹簧;65:套筒;67:夹紧部件;671:突条部;71:前侧弹性部件;711:通孔;72:连结部件;721:圆筒部;722:突出部;724:圆筒部;725:基部;726:螺钉;76:后侧弹性部件;761:通孔;8:引导部件;81:滑动引导部;811:前端部;813:凹部;815:开口部;83:支承腿;831:卡止突起;85:照明单元保持部;851:臂部;852:肋;853:保持架;854:隔壁部;89:照明单元;891:LED基板;893:罩体;895:配线;896:前端部;898:引导槽;91:顶端工具;93:电池;95:电源线;A1:轴线;A2:轴线;OP:摆动面;VP:铅垂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2,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例示有一种电动式振动工具100,该电动式振动工具100驱动顶端工具91使之摆动,来对被加工件(未图示)进行加工作业(参照图1)。在振动工具100中,准备有锯片、刮刀、磨削垫、研磨垫等多种工具作为能够安装的顶端工具91。使用者能够在这些顶端工具91中选择一个适合于切割、剥离、磨削、研磨等所期望的加工作业的顶端工具安装于振动工具100,来进行加工作业。此外,在下面所参照的图面中,作为顶端工具91的一例,图示有将锯片安装于振动工具100的例子。
首先,对振动工具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工具100具有长形的壳体1。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作为双层结构的所谓的防振壳体而构成。壳体1包括:形成振动工具100的外轮廓的长形的外壳2;收装于外壳2的长形的内壳3。
如图2所示,主轴51和马达53收装于壳体1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主轴51以其轴线A1与壳体1的长轴交叉的方式(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主轴51的沿轴线A1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从壳体1突出,并露出到外部。在该部分能够拆装顶端工具91。另外,向马达53和照明单元89供电用的电池93在壳体1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能够拆装地配置。振动工具100构成为,通过马达53的动力使主轴51绕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据此,使顶端工具91在与轴线A1正交的摆动面OP内摆动。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对于振动工具100的方向而言,将主轴51的轴线A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安装有顶端工具91的主轴51的一端部侧定义为下侧,将该下侧的相反侧定义为上侧。另外,将与轴线A1正交,且与壳体1的长轴方向对应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收装主轴51的壳体1的一端部侧定义为前侧,将安装电池93的另一端部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此外,在安装有图示的锯片作为顶端工具91的情况下,顶端工具91的摆动方向对应于大致左右方向。
下面对振动工具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首先,按照顺序对构成壳体1的外壳2和内壳3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通过连结彼此作为独立个体而形成的上侧壳27、下侧壳28和开关保持架20而形成。上侧壳27、下侧壳28和开关保持架20分别是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的部件。外壳2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即,以开关保持架20配置于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之间的状态下,将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并在多个部位通过螺钉连结而形成,后面对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外壳2包括前端部21、后端部23和连接前端部21与后端部23的中央部25。
前端部21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后述的内壳3的前端部31配置在前端部21的内部。U字状的操作柄61以在上下方向上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前端部21的上前端部。操作柄61以使后述的锁定机构6(参照图6)动作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前端部21(上侧壳27)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后述的把持部25的前端的边界)设置有开口部270。开口部270是使操作部296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露出到外部的通孔。此外,操作部296作为由使用者手动操作的操作部而构成,用于将开关29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后面对其详细说明。
后端部23形成为朝向后方扩大的(截面积增大)筒状。后端部23包括固定于其内部的开关保持架20。此外,在后面对开关保持架20的结构和配置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后述的内壳3的弹性连结部37和后端部33配置于后端部23的内部。
中央部25形成为大致均等直径的筒状。中央部25呈直线状地沿前后方向延伸。中央部25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的把持部。因此,中央部25形成为比前端部21和后端部23细,以容易供使用者把持。此外,下面也将中央部25称为把持部25。
接着,对内壳3进行说明。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壳3通过连结彼此作为独立个体而形成的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而形成。
金属壳体38是收装后述的驱动机构5的壳体。金属壳体38包括一体形成的主轴收装部381、马达收装部383和抵接部387。主轴收装部381是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马达收装部383是形成为整体的直径比主轴收装部381的整体的直径大的圆筒状的部分,配置于主轴收装部381的后方。抵接部387是从马达收装部383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厚板状的部分。抵接部387沿着包含有壳体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假想的铅垂面VP(也称为包含有轴线A1和轴线A2的平面)配置,以其板厚方向与铅垂面VP交叉的方式配置。
树脂壳体39是合成树脂制。树脂壳体39由彼此作为独立个体而形成的左侧壳391、右侧壳392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除了被螺钉连结的部分等之外,形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相对于铅垂面VP面对称)的结构。内壳3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在从左右方向将金属壳体38的后端部夹持于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的状态下,通过由螺钉连结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而形成,后面对其详细说明。
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内壳3包括前端部31、后端部33、从前端部3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35、使延伸部35和后端部33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的弹性连结部37。
前端部31是包括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的前端部的部分。树脂壳体39的前端部形成为与马达收装部383的上端部对应的形状。树脂壳体39的前端部构成覆盖马达收装部383上端的开口部的马达罩部311。
后端部33是树脂壳体39的后端部。后端部33形成为大致矩形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部33的后侧部分构成为电池安装部331。电池安装部331具有电池93能够滑动卡合的卡合结构、与电池93电连接的端子等。后端部33的前侧部分构成收装控制单元4的控制单元收装部332。
延伸部35是树脂壳体39中的、从马达罩部31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的筒状的部分。此外,延伸部35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设定为大于马达罩部311的高度。详细而言,延伸部35以其上部在马达罩部311的后方连续地延伸,其下部比马达罩部311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延伸部35的下部的前端以与马达收装部383的外壁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延伸部35是与外壳2的把持部25的至少局部对应的部分。此外,这里所谓的“与把持部25的至少局部对应”,换而言之也可以称为“延伸部35的局部或全部收装于把持部25的至少局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把持部25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是同等程度的长度,将大致整个延伸部35收装于把持部25。
弹性连结部37是树脂壳体39中的、向延伸部35的后方延伸的部分。弹性连结部37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将延伸部35和后端部33连结的多个弹性肋371。如上所述,内壳3的长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多个弹性肋371在绕内壳3的长轴的周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换而言之,在相邻的弹性肋371之间形成有连通弹性连结部37的内部空间370与外部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上各设置有2根、合计共4根弹性肋371。在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的各壳上,2根弹性肋371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配置,以上下方向的间隔随着朝向后方而稍微扩大的方式延伸。另外,在左右方向上,左侧壳391的弹性肋371和右侧壳392的弹性肋371以如下方式延伸,即,其左右方向的间隔以随着朝向后方而彼此分离的方式扩大。
各弹性肋371形成为弯曲的带状,具有可挠性。据此,弹性肋371能够弹性变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4根弹性肋371以弹性系数比树脂壳体39的其他部分(即,马达罩部311、延伸部35和后端部33)低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其他部分由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形成,另一方面,弹性肋371由不含有增强纤维的聚缩醛形成。但是,树脂壳体39的材料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在其他部分由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形成的情况下,弹性肋371也可以由聚碳酸酯或者ABS树脂(均未含有增强纤维的材料)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分别仅弹性肋371的材料不同,但整体为一体成型的部件。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肋371与树脂壳体39的其他部分相比,形成为容易弹性变形的形状,且由弹性系数较低的材料形成,因此,与其他部分相比,各弹性肋371形成为刚性较低的部分。
在此,对内壳3的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的连结结构进行简单地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在马达收装部383与马达罩部311的周向上的4个部位通过螺钉在上下方向上连结。另外,通过连结抵接部387和构成树脂壳体39中的延伸部35的前端部的部分,将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在前后方向上连结。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抵接部387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抵接部387的两个通孔。另一方面,在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中的、构成延伸部35的前端部的部分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向内侧突出的圆筒部。在右侧壳392的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这些圆筒部从抵接部387的左右方向插入通孔的状态下,将螺钉插入左侧壳391的圆筒部,并旋合于右侧壳392的圆筒部。通过螺钉的轴向力,左侧壳391、抵接部387和右侧壳392在左右方向上被无间隙且牢固地连结。
并且,除了上述连结部位之外,如图2和图5所示,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还在延伸部35的上后端部的两个部位和下后端部的1个部位通过螺钉来连结。在这3个部位中的、上后端部的两个部位处,配重300以被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夹紧的状态固定。在后面对配重300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对内壳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对前端部3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内壳3的前端部31收装有驱动机构5和锁定机构6。
对驱动机构5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驱动机构5是驱动顶端工具91使之摆动的机构,包括主轴51、马达53和传递机构55。
主轴51是中空的大致圆筒状的长形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51收装在主轴收装部381的下部,通过两个轴承以能绕轴线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主轴51的下端部从壳体1露出到外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工具安装部511。工具安装部511是构成为能够拆装顶端工具91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工具91被夹持于工具安装部511和夹紧轴52的夹紧头521之间,其中,夹紧轴52通过后述的锁定机构6被保持于夹紧位置。
马达53作为驱动源具有:马达主体部530,其包括定子和转子;和输出轴531,其从转子延伸设置,与转子一体旋转。马达53以输出轴531的轴线A2与主轴51的轴线A1平行地(即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收装于马达收装部383。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531从转子向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小型且高输出的无刷直流马达作为马达53。
传递机构55构成为,将输出轴531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主轴51,并使主轴51绕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此外,传递机构55在金属壳体38内,横跨主轴收装部381的下部和马达收装部383的下部而配置。本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55包括偏心轴551、摆动臂553和驱动轴承555。此外,由于传递机构55的结构为公知的结构,因此在此对其进行简单地说明。偏心轴551与马达53的输出轴531呈同轴状地连结,具有相对于轴线A2偏心的偏心部。在偏心部的外周部安装有驱动轴承555。摆动臂553是连接驱动轴承555和主轴51的部件。如图7所示,摆动臂553的一端部形成为环状,固定于主轴51的外周部。另一方面,摆动臂553的另一端部形成为二股状,以从左右方向抵接于驱动轴承555的外周部的方式配置。
当马达53被驱动时,与输出轴531一体的偏心轴551进行旋转。由于随着偏心轴551的旋转,偏心部的中心围绕轴线A2移动,因此,驱动轴承555也围绕轴线A2移动。据此,摆动臂553以主轴51的轴线A1为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由于摆动臂553的一端部固定于主轴51,因此,主轴51随着摆动臂553的摆动运动而绕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其结果,固定于主轴51(更详细而言,工具安装部511)的顶端工具91在摆动面OP内绕轴线A1被驱动而摆动,从而能够进行加工作业。此外,在安装图示的锯片作为顶端工具91的情况下,顶端工具91的摆动方向与大致左右方向相对应。
下面对锁定机构6进行说明。锁定机构6是以将夹紧轴52锁定于夹紧位置(图6和图8所示的位置)的方式构成的机构。夹紧位置是指在夹紧轴52与主轴51之间能够夹持顶端工具91的位置。如图6和图8所示,夹紧轴52是大致圆柱状的长形部件。夹紧轴52构成为能够在轴线A1方向上呈同轴状贯插于主轴51内部的结构。夹紧轴52在下端部具有凸缘状的夹紧头521。另外,在夹紧轴52的上端部设置有槽部523。槽部523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围绕夹紧轴52的整周的环状槽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6在主轴收装部381内配置于主轴51的上方。锁定机构6包括压缩螺旋弹簧63、套筒(collar)65和一对夹紧部件67。此外,由于锁定机构6的基本结构为公知的结构,因此,在此对其进行简单地说明。套筒65形成为环状,通过保持于主轴收装部381的上部内的轴承,能够旋转地被支承。套筒65通过配置于主轴51和套筒65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63,始终被向上方施力。一对夹紧部件67在始终被向下方施力的状态下,配置在形成于套筒65的内侧的空间内,并在前后方向上相向。在一对夹紧部件67的彼此相向的表面上设置有突条部671。突条部671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突条的部分。
锁定机构6构成为与使用者进行的操作柄61的转动操作联动而动作。操作柄61连结于转动轴62。如图8所示,转动轴62在锁定机构6的上方以能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外壳2。操作柄61通过螺钉623连结在转动轴62的左右端部。转动轴62随着操作柄61的转动操作,与操作柄61一体转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轴62和螺钉623为金属制。
在转动轴62上形成有相对于该转动轴偏心的偏心部621。当操作柄61配置在图1所示的锁定位置时,如图6和图8所示,偏心部621中的直径较小的部分离开套筒65而配置于上方。因此,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3将套筒65向上方施力,而使套筒65配置在最上方位置。另一方面,夹紧部件67被向下方施力。因此,通过分别形成于套筒65的内周面的局部和夹紧部件67的外周面的局部的倾斜面的作用,夹紧部件67向套筒65的径向内侧移动。伴随于此,突条部671和槽部523卡合,夹紧轴52通过夹紧部件67被夹持。夹紧轴52在该状态下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3被向上方施力,并在夹紧位置被锁定,据此,顶端工具91被夹持在工具安装部511和夹紧头521之间,固定于主轴51。
另一方面,当将操作柄61从图1所示的锁定位置向上方转动而配置于解锁位置时,偏心部621中的直径较大的部分从上方与套筒65的上端部接触,抵抗压缩螺旋弹簧63的施力而压下套筒65。夹紧部件67也与套筒65一起被向下方压下,但在规定位置处被禁止向超过该规定位置的下方移动。在该状态下,当仅套筒65更进一步移动至最下方位置时,解除分别形成于套筒65和夹紧部件67的倾斜面之间的接触,夹紧部件67成为能够向径向外侧移动的状态。即,夹紧轴52的锁定被解除,使用者能够将夹紧轴52从主轴51拔出。
对后端部3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构成后端部33的后侧部分的电池安装部331内设置有受电端子等。受电端子是随着电池93卡合于电池安装部331而能够与电池93的供电端子电连接的端子。即,电池安装部331作为能够从作为电源的电池93向马达53、照明单元89、控制单元4等供电的电源关联装置而构成。此外,由于电池安装部331和其内部结构本身为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详细地说明。
在构成后端部33的前侧部分的控制单元收装部332中,收装有控制单元4。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4包括三相逆变器、CPU等。三相逆变器以使用开关元件来驱动马达53的方式构成。CPU以通过三相逆变器控制马达53的驱动的方式构成。控制单元4经由配线(省略图示)与电池安装部331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马达53和照明单元89的供电通过控制单元4来进行。
对延伸部35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驱动机构5(即,主轴51、马达53和传递机构55)配置于前端部31,将电池安装部331设置于后端部33,因此,能够将配置于延伸部35的零部件限制为最少。因此,如图2~图5所示,为了使把持部25较细而容易把持,而使延伸部35形成得比前端部31和后端部33细。此外,在延伸部35的下侧部分配置有连接后端部33的控制单元4和前端部31的马达53的基板等的配线、连接端子(省略图示)。另外,如上所示,在延伸部35的上后端部,配重300以被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夹着的状态固定。
在此,对配重300和其安装结构进行说明。为了使围绕主轴51的轴线A1的内壳3(尤其是,收装驱动机构5的前端部31和无法相对于前端部31移动地连接于前端部31的延伸部35)的转动惯量增大,而将配重300设置于延伸部3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重300仅具有如下功能,即,使安装有配重300的状态的内壳3的质量增大,且调整内壳3的质量分布的功能。配重300由密度至少比形成树脂壳体39的合成树脂高的金属(例如,铁、锌、铝、包含有这些金属中任意一种的合金等)形成。
如图11所示,配重300在从上方观察时以后侧部分302向左右方向扩大的方式构成。另外,在配重300的前侧部分301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配重300的两个通孔304。另一方面,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左侧壳391和右侧壳392中的、构成延伸部35的上后端部的部分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向内侧突出的圆筒部393、394。在右侧壳392的圆筒部394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这些圆筒部393、394从配重300的左右方向插入通孔304的状态下,将螺钉308插入左侧壳391的圆筒部393,并旋合于右侧壳392的圆筒部394。通过螺钉308的轴向力,左侧壳391、配重300和右侧壳392在左右方向上被牢固地连结,配重300为相对于延伸部35无法实质性移动的状态。
此外,配重300配置在内壳3中的、收装驱动机构5(主轴51、马达53和传递机构55),且作为刚体而一体处理的部分(将前端部31和延伸部35合在一起的部分。换而言之,比具有可挠性的弹性连结部37靠前侧的部分)的后端部。通过在延伸部35的后端部配置配重300,能够有效增大将前端部31和延伸部35合在一起的部分的转动惯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收装驱动机构5并安装有配重300的状态下,将前端部31和延伸部35合在一起的部分绕轴线A1的转动惯量M1设定为,是能够安装在振动工具100上的顶端工具91中的具有最大质量的顶端工具91的绕轴线A1的转动惯量M2的25倍以上且35倍以下。
对弹性连结部37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在弹性连结部37的内部空间370(在周向上被弹性肋371包围的空间区域)的前侧区域配置有配重300的后侧部分302。此外,配重300的后侧部分302的大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370,但配重300的左右端部经由弹性肋371之间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
另外,在内部空间370的后侧区域配置有开关保持架20。开关保持架20是构成为保持马达53的驱动、停止用的开关29(参照图10)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保持架20也保持变速盘单元26。变速盘单元26是用于以无级调速设定马达53的转速的装置。变速盘单元26具有可变电阻器,将与使用者进行拨盘261的转动操作所对应的电阻值向控制单元4输出。此外,如上所述,尽管开关保持架20的大部分配置在弹性连结部37的内部空间370内,但开关保持架20被固定于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并构成外壳2的局部。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开关保持架20具有主体部202和一对圆筒部206。主体部202是保持开关29和变速盘单元26(参照图12)的部分。主体部202的大部分配置在内部空间370,但是左右端部配置在内部空间370的外侧。一对圆筒部206是与主体部202的左前端部和右前端部连接,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圆筒部206配置在内部空间370的外侧。在外壳2的后端部23,在下侧壳28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圆筒部283。另外,在上侧壳27的所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左右一对圆筒部273。在圆筒部273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圆筒部273、283分别嵌入在开关保持架20的圆筒部206的上下端部分别形成的大径部,将螺钉207从圆筒部283的下侧贯插于圆筒部206,与圆筒部273旋合,据此,将开关保持架20固定于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
下面对外壳2和内壳3的弹性连结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和内壳3在前后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经由弹性部件连结。具体而言,在外壳2的前端部21和内壳3的前端部31之间介设有两个前侧弹性部件71(参照图14)。另外,在外壳2的开关保持架20和内壳3的后端部33之间介设有两个后侧弹性部件76(参照图10)。
首先,对前侧弹性部件71的配置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金属壳体38中的、主轴收装部381和马达收装部383的边界区域设置有在侧视观察时呈椭圆状的凹部382。前侧弹性部件71嵌入在凹部382内。前侧弹性部件71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配置的3个通孔711。设置于凹部382的底部的突起嵌合于这些通孔中的正中间的通孔711。如图14所示,凹部382在前端部31的左侧和右侧呈左右对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弹性部件71由具有超细微发泡结构(也称为超细微蜂窝状结构)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采用具有超细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发泡体(具有超细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类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被称为超细微蜂窝状聚氨酯弹性体(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 elastomer)的材料。超细微蜂窝状聚氨酯弹性体即使在具有超细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发泡体中,也尤其具有良好的振动吸收性和耐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侧弹性部件71与固定于外壳2的连结部件72连结。连结部件72包括: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圆筒部721;连接一对圆筒部721的大致U字状的基部725。连结部件72以基部725在金属壳体38的下方配置在下侧壳28的底部,圆筒部721向上方突出而与前侧弹性部件71相向的状态,固定于外壳2。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在外壳2的前端部21的左前端部和右前端部,在下侧壳28形成有通孔281。在上侧壳27的所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一对圆筒部271(在图15中,仅图示左侧的通孔281和圆筒部271)。在圆筒部271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在上侧壳27的圆筒部271嵌入在连结部件72的圆筒部724的上端部所形成的大径部的状态下,将螺钉726从通孔281的下侧贯插于圆筒部724,与圆筒部271旋合,据此,将连结部件72固定于外壳2。换而言之,连结部件72构成外壳2的局部。此外,如图15所示,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在前端部21的左后端部和右后端部也通过螺钉固定(在图15中,仅图示右后端部)。
如图14所示,连结部件72的各圆筒部721具有向内壳3突出的两个突出部722。两个突出部722的顶端部分别嵌入前侧弹性部件71的3个通孔711(参照图5)中的、上侧和下侧的通孔711。此外,突出部722的顶端部在将前侧弹性部件71向凹部382的底部按压的状态下,与底部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另外,突出部722的外周部的整个外周通过前侧弹性部件71覆盖。因此,突出部722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任意方向上均能够压缩前侧弹性部件71且在凹部382内作相对移动。如此,外壳2的前端部21经由前侧弹性部件71以在全部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状态连结于内壳3的前端部31。
下面对后侧弹性部件76的配置进行说明。如图10、图12和图16所示,在弹性连结部37的内部空间370配置有开关保持架20的主体部202。在主体部202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有在侧视观察时呈椭圆状的凹部203。具有与前侧弹性部件71大致相同结构的后侧弹性部件76嵌入在各凹部203内。即,后侧弹性部件7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的3个通孔761。设置于凹部203的底部的突起嵌合于这些通孔中的正中间的通孔761。例如能够采用具有超细微发泡结构的聚氨酯发泡体作为后侧弹性部件76。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前侧弹性部件71相同的超细微蜂窝状聚氨酯弹性体(microcellular polyurethaneelastomer)作为后侧弹性部件76。
另一方面,在内壳3的后端部33设置有一对臂部334。一对臂部334以随着朝向前方而彼此接近的方式从控制单元收装部332的前端向斜前方突出。在臂部334的顶端部设置有两个突出部335,两个突出部335向嵌入于开关保持架20的凹部203的后侧弹性部件76突出。如图16所示,在嵌入于凹部203的后侧弹性部件76的3个通孔761中的、上侧和下侧的通孔761内嵌入两个突出部335。臂部334的突出部335在将后侧弹性部件76向凹部203的底部按压的状态下,与底部隔开间隙地配置。另外,突出部335的外周部的整个外周通过后侧弹性部件76覆盖。因此,突出部335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的任意方向上均能够压缩后侧弹性部件76且在凹部203内作相对移动。如此,作为外壳2的局部的开关保持架20经由后侧弹性部件76以在全部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状态连结于内壳3的后端部33。
此外,在壳体1的组装作业中,开关保持架20在经由后侧弹性部件76与后端部33连结后,如上述那样,经由圆筒部206固定于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相邻的弹性肋371之间形成有连通内部空间370和外部的开口部。因此,如图12所示,经由弹性肋371之间的开口部,能够将开关保持架20容易地配置于内部空间3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保持架20中的、圆筒部206和凹部203经由开口部从内部空间370向外部突出。因此,在将开关保持架20配置于内部空间370后,能够容易地将开关保持架20和后端部33经由后侧弹性部件76连结。另外,能够容易地将开关保持架20与上侧壳27及下侧壳28连结。
下面,对将开关29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件294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开关29的上部设置有具有可动触点的动作部291。动作部291配置为能够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沿前后方向移动,其中,接通位置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的位置,断开位置是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离开的位置。此外,接通位置设置在比断开位置靠前方的位置。在动作部291上连接有切换部件294。
对切换部件294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7和图18所示,切换部件294是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长形部件。切换部件294的前端部295形成为比操作部296大一圈的大致矩形状。在前端部295的上表面一体形成有操作部296。切换部件294中的、从前端部295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前端部295窄,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带状。切换部件294的后端部与开关29的动作部291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294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独立的部件。但是,切换部件294也可以通过连结包含有操作部296的部分和其他部分而形成。
切换部件294构成为,基于使用者进行的对操作部296的前后方向的滑动操作,而沿前后方向移动,据此使动作部291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即,将开关29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294通过支承于外壳2的引导部件8,能够相对于外壳2沿前后方向移动地保持于外壳2。
下面,对引导部件8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7~图19所示,引导部件8支承于外壳2中的、下侧壳28和开关保持架20。另外,引导部件8构成为,以使切换部件294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方式保持切换部件294,且引导切换部件294的滑动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包括滑动引导部81和支承腿83。
滑动引导部81是以使切换部件294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地方式保持切换部件294,且引导该切换部件294的滑动移动的部分。更详细而言,滑动引导部8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具有与切换部件294大致对应的形状。即,滑动引导部81的前端部811设定为与其后侧部分相比,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大。滑动引导部81在上表面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813。在凹部813内配置有切换部件294。凹部813中的、形成于前端部811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切换部件294的前端部295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前端部295的长度长。另外,凹部813中的、比前端部811向后侧延伸的部分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和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比切换部件294的前端部295靠后侧的部分的宽度和长度大致相等。另外,在滑动引导部81的后端部设置有开口部815。在开口部815处配置有切换部件294的后端部和开关29的动作部291的连结部分。
支承腿83分别从滑动引导部81的前端部811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突出有4根。左侧的4根支承腿83在从前方观察时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从前端部811的左侧部向左方突出,并在弯曲后向下方延伸。右侧的4根支承腿83在从前方观察时分别形成为圆弧状,以与左侧的4根支承腿83呈对称状,从前端部811的右侧部向右方突出,并在弯曲后向下方延伸。各支承腿83在下端部具有卡止突起831。另一方面,在下侧壳28中的、构成前端部21的部分的上端面设置有卡止孔285。卡止孔285是能够与卡止突起831嵌合的凹部。卡止孔285与支承腿83相对应,而分别在下侧壳28的左侧部和右侧部设置有4个。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经由支承腿83和滑动引导部81的后端部支承于下侧壳28和开关保持架20。具体而言,8根支承腿83的卡止突起831嵌合于下侧壳28的卡止孔285。另外,滑动引导部81的后端部载置于开关保持架20。此外,省略了图示,在滑动引导部81的后端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通过将该突起嵌合于设置在开关保持架20的卡止孔内,滑动引导部81的后端部卡止于开关保持架20。
在振动工具100的组装工序中,如图18所示,内壳3收装于下侧壳28,开关保持架20弹性连结于内壳3的后端部33。并且,在将保持切换部件294的引导部件8支承于下侧壳28后,上侧壳27与下侧壳28连结。如图19所示,当上侧壳27与下侧壳28连结时,各支承腿83沿着上侧壳27的内表面,以与内壳3分离的状态配置在外壳2内。
另外,如图15所示,切换部件294中的、操作部296以外的部分配置为能够在滑动引导部81(凹部813的底面)和上侧壳27的内表面(上壁部的下表面)之间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切换部件294中的、设置于前端部295的上表面的操作部296从设置于上侧壳27的开口部270露出到外部。此外,如图1所示,开口部27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操作部296大致相等,开口部27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操作部296长。因此,操作部296在开口部270内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部件294通过支承于外壳2的引导部件8,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被保持。在切换部件294移动时,引导部件8的凹部813的左右侧面限制切换部件294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另外,上侧壳27的内表面和凹部813的底面限制切换部件294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即,凹部813作为滑动引导部发挥作用,并通过引导部件8引导切换部件294在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当使用者将操作部296从后方的初始位置向前方滑动操作时,切换部件294向前方滑动移动。伴随于此,当开关29的动作部291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而使开关29成为接通状态时,马达53被驱动。另外,当使用者将操作部296从前方位置向后方的初始位置滑动操作时,切换部件294向后方滑动移动。伴随于此,当开关29的动作部291从接通位置向断开位置移动而使开关29成为断开状态时,马达53的驱动停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以保持后述的照明单元89的方式构成。因此,如图17和图18所示,引导部件8具有从滑动引导部81的前端部811向前方突出的照明单元保持部85。照明单元保持部85包括一对臂部851和保持架853。一对臂部851在侧视观察时分别形成为L字状。一对臂部851分别从前端部811的左端和右端沿上侧壳27的内表面向前方延伸,之后弯曲且向下方延伸。保持架853以连接一对臂部851的前端部的方式配置。照明单元89嵌合并卡止于保持架853。此外,如图20所示,在外壳2的前端部21的上部(在上侧壳27的下端和下侧壳28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开口部211。当如上述那样上侧壳27连结于下侧壳28时,保持架853被保持在开口部211内。
如图20所示,照明单元89以LED基板891和罩体893作为主体而构成。在LED基板891上搭载有发光二级管(LED)作为光源。罩体893由透光材料(透明树脂、玻璃等)形成,收装LED基板891。照明单元89以照亮顶端工具91的作业区域(即,工具安装部511的前方区域)的方式,安装于保持架853。具体而言,照明单元89以从开口部211照亮斜下前方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由合成树脂形成,构成为保持向照明单元89(LED基板891)供电用的配线895,并将该配线895引导至照明单元89。在振动工具100中,电源、即电池93安装于振动工具100的后端部(详细而言,内壳3的电池安装部331)。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用于照亮顶端工具91的作业区域的照明单元89配置在振动工具100的前端部(详细而言,外壳2的前端部21)。因此,配线895隔着呈长形延伸的把持部25,从振动工具100的后端部延伸设置至前端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把持部25内延伸配置的、开关29的切换部件294用的引导部件8也作为配线895的引导部件被利用。
更详细而言,如图18所示,在引导部件8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引导部件8的后端部延伸至前端部的引导槽898。引导槽898从滑动引导部81的右后端沿着滑动引导部81的右端向前方延伸,进而沿着照明单元保持部85的右侧的臂部851延伸至臂部851的前端。引导槽898是截面积比配线895大的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配线895的一端经由电池安装部331连接于被电池93供电的控制单元4。配线895从控制单元4在开关保持架20的下侧向前方延伸,然后在开关保持架20的前侧向上方弯曲后到达引导槽898的后端。并且,如图18所示,该配线895嵌入于引导槽898,并沿着引导槽898向前方延伸。进而,如图20~图22所示,配线895在照明单元保持部85的臂部851的顶端从引导槽898离开,连接于LED基板891。此外,如图8、图14、图15、图19和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引导部件8沿着上侧壳27的内表面配置,因此,引导槽898成为通过上侧壳27被从上方实质性覆盖的状态。配线895从引导部件8的后端部延至前端部,这样一来被配置于通过引导槽898和上侧壳27的内表面规定的收装空间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中,局部的金属部件成为露出到外壳2的外部的状态。具体而言,将操作柄61连结于主轴收装部381、转动轴62的螺钉623均至少局部为露出到外部的金属部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2和引导部件8构成为,为了达成配线895与主轴收装部381、和配线895与转动轴62之间的绝缘保护,而确保配置于引导槽898内的配线895与主轴收装部381及转动轴62之间的绝缘用的沿面漏电距离。
例如,如图22所示,在引导部件8的臂部851中的、在主轴收装部381的前方向下方延伸的部分中,从引导槽898的开口端的左端至主轴收装部381的距离较短。因此,如图22和图17所示,在臂部851的该部分中,设置有向左方突出的肋852。因此,与没有肋852的情况相比,从引导槽898内的配线至主轴收装部381之间的沿面漏电距离增长。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在臂部851上设置肋852,来确保充分的沿面漏电距离。
另外,如图20和图21所示,配线895中的、从臂部851的顶端至LED基板891的部分、即前端部896未配置在引导槽898内。另外,从前端部896至主轴收装部381的距离较短。因此,保持架853具有介设在配线895的前端部896和主轴收装部381之间,比前端部896向上方突出的隔壁部85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使隔壁部854向上方延伸,而在前端部896与主轴收装部381之间确保充分的沿面漏电距离。
而且,如图8所示,在臂部851中的中央部,从引导槽898的开口端的左端至转动轴62的偏心部621的距离较短。因此,在上侧壳27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1肋275和第2肋276,其中,第1肋275以与引导槽898相向的方式向下方突出,第2肋276在臂部851与偏心部621之间向下方突出。此外,第1肋275的突出长度以接触到配置于引导槽898内的配线895的程度设定。第2肋276的突出长度以与臂部851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设定。第1肋275和第2肋276也能够与臂部851的引导槽898一起形成迷宫式结构(凹凸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这样的迷宫式结构,而在配线895与转动轴62之间确保充分的沿面漏电距离。
下面对振动工具100的动作进行说明。使用者将与所期望的加工作业对应的顶端工具91安装于工具安装部511,把持把持部25滑动操作操作部296,将开关29切换至接通状态。控制单元4(详细而言CPU)响应于开关29成为接通状态,开始驱动马达53。此外,控制单元4根据从变速盘单元26输出的电阻值,设定马达53的转速。随着马达53的驱动,主轴5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绕轴线A1往复转动,使顶端工具91在摆动面OP内(在图示的锯片的情况下,大致左右方向上)摆动。通过使用者将顶端工具91抵触于被加工件,能够使振动工具100进行加工作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中,开关29的切换部件294在外壳2内通过支承于下侧壳28和开关保持架20的引导部件8,以使操作部296从形成于上侧壳27的开口部270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被保持。也就是说,切换部件294不需要由上侧壳27和下侧壳28夹持。因此,能够使切换部件294相对于开关29和外壳2的组装更容易。另外,由于引导部件8以使切换部件294在引导部件8和上侧壳27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的方式保持该切换部件294,因此,能够降低切换部件294在移动中与内部机构(内壳3等)干涉的可能性。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8,能够使开关29的切换部件294的保持结构合理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中,主轴51和操作部296配置于前端部21,开关29隔着把持部25配置于后端部33。并且,引导部件8在把持部25内沿前后方向延伸来保持切换部件294。通过将开关29配置于后端部23,能够提高把持部25的设计自由度。具体而言,使把持部25在一定程度上变细,从而能够提高易于握持程度。另外,按照上述的配置,切换部件294具有与把持部25对应的长度,但是在把持部25内延伸的引导部件8能够稳定地保持切换部件294。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单元89配置于前端部21,并且供电用的配线895从后端部23延伸而与照明单元89连接。与此相对,引导部件8兼用作将配线895从后端部23引导至前端部21的引导部件。如此,通过有效利用在把持部25内保持切换部件294的引导部件8,能够实现将配线895从后端部23引导至前端部21的照明单元89的合理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也兼用作保持照明单元89的保持部件。也就是说,还通过有效利用保持切换部件294的引导部件8,能够实现将照明单元89配置于前端部的合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具有在与外壳2(详细而言为上侧壳27)的内表面相向的表面上形成的引导槽898,在由引导槽898和外壳2的内表面规定的收装空间内保持配线895。据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配线895与配置于外壳2内的内部机构(内壳3等)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配线89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工具100具有配置在外壳2内的内壳3、前侧弹性部件71及后侧弹性部件76,其中,前侧弹性部件71和后侧弹性部件76介设于内壳3和外壳2之间,将内壳3和外壳2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据此,能够抑制随着主轴51的驱动而在内壳3上产生的振动向外壳2传递。另外,由于通过支承于外壳2的引导部件8来保持切换部件294,因此,能够降低操作部296因振动与开口部270干涉的可能性。并且,由于通过支承于外壳2的引导部件8保持照明单元89、配线895,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护照明单元89、配线895免受振动影响,从而抑制接触不良、断线等问题的产生。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3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10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1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参照图2)相同而构成为,通过作为无刷直流马达而构成的马达53的动力,使主轴51绕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但是,使用外部的交流电源(商用电源)作为振动工具101的电源而不使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331的电池93。因此,振动工具101的内壳30的后端部330和其内部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后端部33和其内部结构不同。振动工具101的除了上述结构之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的结构实质上相同。因此,下面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或简化图示和说明,而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与振动工具100的壳体1相同,振动工具101具有作为所谓的防振壳体而构成的壳体10。壳体10包括长形的外壳2和收装于外壳2的长形的内壳30。内壳30包括前端部31、延伸部35、弹性连结部37(4根弹性肋371)和后端部330。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后端部33中设置有电池安装部331(参照图2),作为能够使电池93向马达53供电的电源关联装置。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端部330配置有电源关联装置,该电源关联装置能够使外部的交流电源向马达53供电。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能够与交流电源连接的电源线95从后端部330的后端延伸出。另外,在后端部330的内部收装有AC-DC转换器41,该AC-DC转换器41与电源线95连接,将交流转换为直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AC-DC转换器41与三相逆变器42、CPU43一起构成控制单元40。三相逆变器42构成为,将直流转换为交流,并使用开关元件来驱动马达53。CPU43构成为,通过三相逆变器42来控制马达53的驱动。控制单元40的结构要素中的、重量最大的部件是AC-DC转换器4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AC-DC转换器41的重量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93的重量相等。此外,三相逆变器42和CPU43中的至少一方可以被收装在马达53的附近区域而不是被收装在后端部3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振动工具101中的重量物、即主轴51、马达53、和传递机构55集中配置在前端部31,另一方面,采用在后端部330收装AC-DC转换器41等相应的重量物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AC-DC转换器41之外,三相逆变器42和CPU43也被收装在后端部330,据此,能够进一步增加后端部330的内部结构的重量。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池93的安装相同,能够使内壳30的转动惯量增大。因此,即使在对顶端工具91施加一定程度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壳30绕轴线A1相对于外壳2作无用的转动。另外,通过使转动惯量增大,能够降低在内壳30发生的振动本身。除此之外,不言而喻,能够取得由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00相同的结构而得到的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振动工具100、101是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的一例。马达53是本发明“马达”的一例。开关29是本发明的“开关”的一例。外壳2、上侧壳27、下侧壳28分别是本发明的“壳体”、“第1壳体部”、“第2壳体部”的一例。开口部270是本发明的“通孔”的一例。切换部件294、操作部296分别是本发明的“切换部件”、“操作部”的一例。引导部件8是本发明的“保持部件”的一例。
把持部25、前端部21、后端部23分别是本发明的“把持部”、“第1端部”、“第2端部”的一例。主轴51是本发明的“主轴”的一例。照明单元89是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一例。配线895是本发明的“配线”的一例。引导槽898是本发明的“槽”的一例。传动机构55是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的一例。内壳3是本发明的“支承体”的一例。前侧弹性部件71和后侧弹性部件76分别是本发明的“弹性部件”的一例。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不限定于被例示的振动工具100、101的结构。例如,能够添加如下所示的变更。此外,这些变更中的仅任意一个或多个能够与实施方式所示出的振动工具100、101、或各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振动工具100、101来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一例,该振动工具100、101构成为,通过马达53的动力使主轴5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据此驱动安装于主轴51的顶端工具91使之摆动。但是,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电动工具不限定于振动工具100、101。尤其是,本发明能够优选适用于如下类型的电动工具,即,具有包含有把持部的长形的壳体,通过将操作部沿规定方向呈直线状地操作而使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类型。作为这样的电动工具的例子,列举有切缝机(jointcutter)、切片机(nibbler)、直剪机(straight shear)、研磨机、修整机(trimmer)、板切割机、角钻等。
使开关29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部件294的形状、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包含有操作部296的前端部295和从前端部295向后方延伸的长形的部分也可以由独立部件构成,并彼此连结。操作部296可以配置为,从设置于把持部25的前端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通孔露出到外部。
引导部件8的形状、外壳2的支持方式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8构成为,在涵盖切换部件294的整个长度上保持切换部件294,但引导部件8也可以仅保持切换部件294的局部。另外,引导部件8也可以仅支承于下侧壳28,也可以仅支承于上侧壳27。另外,引导部件8可以包括彼此连结的多个部分,也可以包括彼此分离配置的多个部分。例如,也可以将如下部分设置为独立个体,即,在前端部21内支承于下侧壳28,并保持切换部件294的前端部295的部分;在把持部25或后端部23内支承于下侧壳28或开关保持架20,并保持比切换部件294的前端部295靠后侧部分的部分。
引导部件8不一定需要具有照明单元89的保持功能、保持和引导配线895的功能。也就是说,也可以省略照明单元保持部85、引导槽898。另外,配线895不需要涵盖引导部件8的大致整个长度而配置于引导槽898内,例如也可以通过由设置在引导部件8上的多个部位的肋卡止配线895,而使其保持于引导部件8。
壳体1、10不需要是包括外壳2和内壳3、30的双层结构的所谓防振壳体。也就是说,壳体1、10也可以是作为单层结构的中空体的壳体。另外,在设置有前侧弹性部件71的情况下,该前侧弹性部件71的数量、形状和配置位置在如下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即,使外壳2和内壳3、30在全部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的可以弹性连结的范围内。后侧弹性部件76也是同样地变更。
内壳3、30的结构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内壳3不一定以覆盖驱动机构5、其他内部结构的方式收装驱动机构5、其他内部结构,支承驱动机构5、其他内部结构的至少局部即可。另外,也可以变更金属壳体38和树脂壳体39的形状,内壳3、30也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另外,内壳3不一定需要将后端部33、330经由弹性连结部37与前端部31连结。
另外,驱动机构5(马达53、主轴51和传动机构55)的结构、配置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马达53可以以输出轴531的轴线A2与主轴51的轴线A1正交的方式配置。在这种情况下,马达53也可以配置在内壳3中的与把持部25的至少局部对应的区域。另外,可以不采用无刷马达,而采用具有电刷的马达来作为马达53。
并且,有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主旨,构建以下的方式。以下的方式能够与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振动工具100、101、上述变形例、或者各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发明组合使用。
[方式1]
所述保持部件可以是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凹部或凸部,具有滑动引导部,该滑动引导部与所述切换部件的至少局部抵接,将所述切换部件沿所述规定方向能够滑动地进行保持。
[方式2]
所述开关可以支承于所述壳体。
并且,以提供一种在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的电动工具中有助于照明装置的保护的技术作为目的,构件以下的方式3~10。
[方式3]
一种电动工具,其构成为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主轴、传动机构、支承体、壳体、第1弹性部件和照明装置,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能绕第1轴线旋转的输出轴;所述主轴构成为能够拆装所述顶端工具,并以能绕第2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所述传动机构构成为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主轴,使所述主轴绕所述第2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所述支承体支承所述马达、所述主轴和所述传动机构;所述壳体收装所述支承体;所述第1弹性部件介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承体之间,并将所述壳体和所述支承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照明装置以照亮所述顶端工具的作业区域的方式保持于所述壳体。
本方式的电动工具能够为所谓的振动工具,其构成为驱动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在这样的电动工具中,随着驱动顶端工具使之摆动,在支承主轴等的支承体上产生较大的振动。在本方式的电动工具中,壳体和支承体经由第1弹性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从支承体向壳体传递。据此,能够适当地保护保持于壳体的照明装置免受振动的影响。
此外,在本方式中,马达可以是交流马达,也可以是直流马达。另外,马达可以是具有电刷的马达,也可以是不具有电刷的所谓的无刷马达。马达可以以第1轴线与主轴的第2轴线平行的方式被支承,也可以以第1轴线与第2轴线交叉的方式被支承。
作为支承体“支承马达、主轴和传动机构”的方式,典型的是列举支承体收装马达、主轴和传动机构的至少局部的方式。即,支承体可以是配置于壳体内,收装马达、主轴和传动机构的至少局部的内壳。此外,支承体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同样,收装支承体的壳体也可以是单一部件,也可以是通过将多个部件连结而成为一体物体的部件。
壳体和支承体可以仅经由第1弹性部件而连结,也可以经由第1弹性部件和其他部件而连结。第1弹性部件例如可以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橡胶结构要素、弹簧结构要素等构成。此外,从有效抑制振动传递的观点来看,优选,第1弹性部件至少连结支承体中的支承主轴的区域和壳体的任意区域。更优选,连结支承体中的支承主轴的区域和壳体中的收装主轴的区域。另外,更优选,支承体经由第1弹性部件相对于壳体在全部方向(电动工具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于壳体。另外,第1弹性部件的数量没有特别地限定,更优选设置有多个第1弹性部件。
照明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地限定,典型是照明装置能够由LED等光源和覆盖光源的罩构成。此外,照明装置也可以通过壳体被直接保持,也可以被间接地(即,通过其他部件)保持。
[方式4]
方式3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还具有:保持部件,其支承于所述壳体,保持所述照明装置;和供电用的配线,其与所述照明装置连接,所述保持部件兼用作所述配线的引导部件。
根据本方式,以抑制来自支承体的振动传递给照明装置和配线的状态保持照明装置和配线,并且实现了将配线引导至照明装置的合理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照明装置与配线的连接不良、断线等的可能性。
[方式5]
方式4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为沿规定方向延伸的长形,包括把持部、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所述把持部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连接于所述把持部的两侧,在所述第1端部配置有所述主轴和所述照明装置,所述配线从所述第2端部延伸并与所述照明装置连接,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将所述配线从所述第2端部引导至所述第1端部。
根据本方式,向照明装置供电用的配线在规定方向上,穿过把持部从第2端部延伸至第1端部,但通过保持部件能够可靠地引导配线。
[方式6]
方式4或5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向的表面上形成的槽,所述配线被保持在由所述槽和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规定的收装空间内。
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降低配线与支承体接触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护配线。此外,槽的开口不一定需要由壳体的内表面完全覆盖(收装空间被封闭)。例如,通过壳体的内表面与槽的开口的至少局部相向,来阻碍配线从槽脱离即可。
[方式7]
方式6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还具有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金属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壳体构成为,确保用于配置于所述槽内的所述配线与所述金属部件之间绝缘用的爬电距离。
根据本方式,能够确保配线和使用者有触摸可能性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保护。此外,金属部件也包括为单一部件的情况、和为多个金属部件连结的一体物体的情况中的任一种情况。
[方式8]
方式7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壳体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或凸部,所述凹部或凸部由绝缘物体形成,介设于所述配线和所述金属部件之间,用于确保所述爬电距离。
在本方式中,可以单独设置凹部和凸部的一方,也可以设置为凹部和凸部的组合的迷宫式结构。
[方式9]
方式3~8的任一项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构成为,将外部的交流电源作为电源而进行动作。
根据本方式,在将交流电源作为电源的电动工具中,能够适当地保护照明装置免受振动的影响。
[方式10]
方式9记载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还具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构成为将从所述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转换为直流,所述支承体形成为沿规定方向延伸的长形,所述支承体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支承所述主轴,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一端部相反侧的端部支承所述转换器,并且经由第2弹性部件相对于第1端部能够移动地连结于所述第1端部。
根据本方式,在规定方向上,在支承体的两端部配置有主轴和转换器。由于质量较大的转换器设置在与主轴相反侧的端部,因此,能够使绕第2轴线的支承体的转动惯量增大。据此,即使在对顶端工具施加一定程度的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体难以在壳体内摆动。另外,通过第2弹性部件抑制振动从第1端部向第2端部的传递,能够保护转换器免受振动的影响。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方式3~10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振动工具100、101是“电动工具”的一例。马达53是“马达”的一例。输出轴531是“输出轴”的一例。轴线A2是“第1轴线”的一例。主轴51是“主轴”的一例。轴线A1是“第2轴线”的一例。传动机构55是“传动机构”的一例。内壳3、30分别是“支承体”的一例。外壳2是“壳体”的一例。前侧弹性部件71和后侧弹性部件76分别是“第1弹性部件”的一例。照明单元89是“照明装置”的一例。
引导部件8是“保持部件”的一例。配线895是“配线”的一例。把持部25、前端部21和后端部23分别是“把持部”、“第1端部”和“第2端部”的一例。引导槽898是“槽”的一例。主轴收装部381是“金属部件”的一例。转动轴62和螺钉623的整体是“金属部件”的另一例。设置于引导部件8的肋852和隔壁部854、设置于上侧壳27的第1肋275和第2肋276分别是“用于确保爬电距离的凹部或凸部”的一例。AC-DC转换器41是“转换器”的一例。内壳3的前端部31和后端部33分别是“支承体的一端部”和“相反侧的端部”的一例。弹性连结部37(多个弹性肋371)是“第2弹性部件”的一例。

Claims (9)

1.一种电动工具,其以驱动顶端工具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
具有马达、开关、壳体、切换部件和保持部件,其中,
所述开关用于所述马达的驱动和停止;
所述壳体是由具有通孔的第1壳体部和与所述第1壳体部连结的第2壳体部形成的中空体,用于收装所述马达和所述开关;
所述切换部件与所述开关连结,该切换部件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根据使用者进行的手动操作沿规定方向能够移动地从所述通孔露出到外部,所述切换部件被构成为:根据对所述操作部进行的手动操作而沿所述规定方向呈直线状移动,据此将所述开关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保持部件被构成为:在所述壳体内被支承于所述第1壳体部和所述第2壳体部的至少一方,并且以使所述切换部件在该保持部件和所述第1壳体部之间能够沿所述规定方向呈直线状移动的方式来保持所述切换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被形成为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的长形,该壳体包括把持部、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所述把持部被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把持;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连接于所述把持部的两侧,
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主轴,所述主轴被配置于所述第1端部内且被构成为:通过所述马达的动力来驱动被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着的所述顶端工具,
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开关被分别配置于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内,
所述保持部件的至少局部在所述把持部内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来保持所述切换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照明装置和供电用的配线,其中,
所述照明装置被配置于所述第1端部,且构成为:照亮由所述顶端工具进行作业的作业区域,
所述配线从所述第2端部开始延伸而连接于所述照明装置,
所述保持部件被构成为:将所述配线从所述第2端部引导至所述第1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照明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其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相向的表面上形成的槽,
所述配线被保持在由所述槽和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规定的收装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金属部件,
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壳体被构成为:确保用于所述配线与所述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的爬电距离,其中所述配线被配置在所述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壳体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凹部或凸部,所述凹部或凸部由绝缘物体形成且被介设于所述配线和所述金属部件之间,用于确保所述爬电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以能绕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所述电动工具还具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被构成为:将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主轴,且使所述主轴绕所述轴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体和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支承体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至少支承所述马达和所述主轴,
所述弹性部件介设于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将所述支承体和所述壳体能够相对移动地连结。
CN201811455247.7A 2017-12-01 2018-11-30 电动工具 Active CN109877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2069 2017-12-01
JP2017232069A JP7174520B2 (ja) 2017-12-01 2017-12-01 電動工具
JP2017232070A JP7078385B2 (ja) 2017-12-01 2017-12-01 電動工具
JP2017-232070 2017-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7786A true CN109877786A (zh) 2019-06-14
CN109877786B CN109877786B (zh) 2023-08-11

Family

ID=66547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5247.7A Active CN109877786B (zh) 2017-12-01 2018-11-30 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7632B2 (zh)
CN (1) CN109877786B (zh)
DE (1) DE1020181293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5794A (zh) * 2019-11-11 2021-05-11 株式会社牧田 带式打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1966B2 (en) 2018-05-14 2021-04-06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partition assembly between transmission and motor
US11813729B2 (en) 2018-05-14 2023-11-14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partition assembly between transmission and motor
JP7139208B2 (ja) * 2018-09-28 2022-09-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
US11052475B2 (en) * 2018-11-27 2021-07-06 Zhejiang Burley Tools Co., Ltd. Rapid replacing structure for multi-purpose saw
US11396078B2 (en) * 2019-06-10 2022-07-26 Makita Corporation Grinder
US20220072676A1 (en) * 2020-09-04 2022-03-10 X'pole Precision Tools Inc. Electric grinding machine tool
DE102021128009A1 (de) * 2020-10-29 2022-05-05 Makita Corporation Kraftwerkzeug
JP2022088191A (ja) * 2020-12-02 2022-06-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ボード用ドライバ
CN217943243U (zh) * 2021-03-30 2022-12-02 创科无线普通合伙 振荡手持式电动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2537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Akira Mizutani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140190716A1 (en) * 2011-09-12 2014-07-10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JP2017144537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17144539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2879A (en) * 1970-07-22 1972-03-28 Thor Power Tool Co Electric power tool
US4474077A (en) * 1982-02-01 1984-10-02 Black & Decker Inc. Housing retaining means for portable power tool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for
DE4204947A1 (de) * 1992-02-19 1993-08-26 Scintilla Ag Kraftgetriebene handwerkzeugmaschine
DE4336620C2 (de) * 1993-10-27 1997-07-03 Fein C & E Elektrowerkzeug mit einer nur bei ausgeschaltetem Motor betätigbaren Spannvorrichtung
AU740537B2 (en) * 1997-07-10 2001-11-08 Avos Developments Limited Illumination for power tools
US6269888B1 (en) * 1999-08-13 2001-08-07 Hand Tools International, Llc Reciprocating and rotary power tool
JP3853590B2 (ja) * 2000-12-15 2006-12-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3916883B2 (ja) * 2001-05-15 2007-05-2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02337101A (ja) * 2001-05-15 2002-11-27 Makita Corp ジグソー
DE10360249A1 (de) * 2003-12-20 2005-07-2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US20060220612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Feldmann William M Modular panel for a power tool
JP4575223B2 (ja) * 2005-04-20 2010-11-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工具
JP5262701B2 (ja) * 2008-12-26 2013-08-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用スイッチ
US20100178856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Omar Jesus Cruz Cordless power gasket scraper and surface cleaning tool with light source
US8198560B2 (en) * 2009-01-09 2012-06-12 Makita Corporation Switch devices for power tools
JP5215890B2 (ja) * 2009-01-28 2013-06-19 佐鳥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JP5468459B2 (ja) * 2010-05-07 2014-04-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グラインダ
JP5684056B2 (ja) * 2010-08-16 2015-03-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ち工具
JP5707267B2 (ja) * 2011-07-22 2015-04-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US8881409B2 (en) * 2012-01-16 2014-11-11 Robert Bosch Gmbh Articulating oscillating power tool
JP5746645B2 (ja) * 2012-02-03 2015-07-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5852901B2 (ja) * 2012-02-24 2016-02-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往復回転式電動工具
US9669534B2 (en) * 2012-08-17 2017-06-06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tool having housing, tool holder, shoe and battery mounting portion which slidably receives battery
JP6022305B2 (ja) * 2012-11-01 2016-11-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6050110B2 (ja) * 2012-12-27 2016-12-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5989552B2 (ja) * 2013-01-21 2016-09-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卓上切断機
DE102014201920A1 (de) * 2013-02-06 2014-08-07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betätigungselement für eine Stichsäge, sowie Stichsäge
US9954418B2 (en) * 2014-03-17 2018-04-24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6277042B2 (ja) * 2014-04-01 2018-02-0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6262605B2 (ja) * 2014-06-05 2018-01-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408870B2 (ja) * 2014-11-05 2018-10-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CN105835012B (zh) * 2015-02-02 2020-08-21 株式会社牧田 作业工具
JP6403589B2 (ja) * 2015-02-02 2018-10-10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6478409B2 (ja) * 2015-08-18 2019-03-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US10286519B2 (en) * 2015-08-18 2019-05-14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JP6661328B2 (ja) 2015-10-23 2020-03-1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6577830B2 (ja) * 2015-10-28 2019-09-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EP3208049B1 (en) * 2016-02-19 2018-05-09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US20170317548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EP3587039B1 (en) * 2017-03-29 2023-06-28 Makita Corporation Work to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0716A1 (en) * 2011-09-12 2014-07-10 Makit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tool
US20130112537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Akira Mizutani Electric power tool
JP2017144537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17144539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5794A (zh) * 2019-11-11 2021-05-11 株式会社牧田 带式打磨机
CN112775794B (zh) * 2019-11-11 2023-07-25 株式会社牧田 带式打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68371A1 (en) 2019-06-06
CN109877786B (zh) 2023-08-11
US11007632B2 (en) 2021-05-18
DE102018129348A1 (de) 2019-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77786A (zh) 电动工具
CN109909962A (zh) 电动工具
US11581783B2 (en) Reciprocating tool
CN211940783U (zh)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US10137581B2 (en) Drive for a hair cutting apparatus
US20150129272A1 (en) Power tool including an anti-vibration handle
CN104162896A (zh) 用于毛发修剪器的驱动组件
CN115157181A (zh) 作业工具
DE60301306D1 (de) Staubabsaugung für eine Gehrungssäge
CN101039781A (zh) 振动式湿用剃须刀
CN204234892U (zh) 电动工具
JP2021062579A (ja) レシプロソー
CN110900710B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裁切机械
KR101730566B1 (ko) 진동저감이 가능한 전동공구
RU2567074C2 (ru) Режущая машина
JP2014231120A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US20230082901A1 (en) Reciprocating cutting tool
JP7078385B2 (ja) 電動工具
JP2014033854A (ja) バリカン刃、バリカン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バリカン
JP2021024066A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CN105877805A (zh) 一种多功能摆锯
JP2019098465A (ja) 電動工具
CN205415870U (zh) 链锯的锯链调节装置
CN219637561U (zh) 一种带式裁布机
JP7274857B2 (ja) 往復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