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0783U -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0783U
CN211940783U CN202020130182.5U CN202020130182U CN211940783U CN 211940783 U CN211940783 U CN 211940783U CN 202020130182 U CN202020130182 U CN 202020130182U CN 211940783 U CN211940783 U CN 211940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troller
air
dispos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01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仓靖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0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0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awing with straight reciprocating saw blades, e.g. hacksaws
    • B23D49/10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 B23D49/16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sawing devices with straight saw blades actuat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power or prime movers
    • B23D49/162Pad saw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75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crankshafts or eccentr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02K7/145Hand-held machine to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51/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 B23D51/0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devices for mounting straight saw blades or other tools
    • B23D51/1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straight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Carry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tool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a carrier at both ends of devices for mounting straight saw blades or other tools for hand-held or hand-operated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6Vibration damping mean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充分冷却无刷电机和相关部件的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作为电动工具、往复移动切割工具的往复锯具有:电机,其被保持于主体壳体,且具有旋转轴;滑动件,其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壳体;往复移动转换机构,其将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向滑动件进行传递;控制器,其对电机进行控制;以及风扇,其设置于旋转轴。在主体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一握持部的前表面相对的各进气孔、主体部排气孔和下排气孔。通过风扇的旋转而从各进气孔吸入的空气在冷却了电机之后,分支为对往复移动转换机构进行冷却且被从主体部排气孔排出的第一排出风和对控制器进行冷却且被从下排气孔排出的第二排出风。

Description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式往复锯等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339号(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使用了无刷电机的电动往复锯。
该电动往复锯具有收容无刷电机的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部和从圆筒部的后部下端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在圆筒部中收容有无刷电机。在第一延伸部中收容有控制无刷电机的控制部。
在电机壳体的圆筒部的后部形成有进气口。在电机壳体的圆筒部的前部形成有排气口。
另外,无刷电机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部。在旋转轴部上固定有风扇。风扇与旋转轴部同轴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8-1339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电动往复锯中,通过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风会从电机壳体的圆筒部的后部的进气口进入圆筒部内,从前部的排气孔向圆筒部外排出。因此,风虽然会从无刷电机的周围通过,但是不通过控制部周围。因此,在上述电动往复锯中,针对控制部的冷却有改良的余地。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冷却无刷电机的控制器的电动工具、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电动工具,其具有主体壳体、无刷电机、输出部、动力传递机构、控制器和风扇,其中,所述无刷电机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并且具有旋转轴;所述输出部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壳体;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介于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输出部之间,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向所述输出部进行传递;所述控制器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对所述无刷电机进行控制;所述风扇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并且设置于所述旋转轴。在所述主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前表面相对的进气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从所述进气孔吸入的空气在冷却所述无刷电机之后,分支为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冷却且被从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的第一排出风、和对所述控制器进行冷却且被从所述第二排气孔排出的第二排出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配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输出部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前方。另外,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前部设置有第二握持部。而且,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比所述风扇靠前方且比第二握持部靠后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排气孔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前部的侧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在所述主体壳体上,形成有相对于其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另外,所述第一排气孔配置于所述鼓出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6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第一握持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通过上连结部和下连结部而连结于所述主体壳体中所述无刷电机和所述控制器外侧的部分。而且,在与所述下连结部相邻的部分配置有所述第二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7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设置有能够安装给所述无刷电机供电的电池的电池安装部。另外,所述第二排气孔配置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8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通过作为所述控制器的壁面部的第一壁面部和作为所述主体壳体的壁面部的第二壁面部形成排气路径。另外,所述第二排出风从所述排气路径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9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器外壳,并且形成前高后低的姿势。另外,所述第一壁面部是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0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外罩。另外,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1为:一种往复移动切割工具,上述技术方案的电动工具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为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并且向所述输出部进行传递的往复移动转换机构。另外,在所述输出部上安装有具有刀刃的刀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2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中,所述输出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所述往复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具有左右方向的偏心轴的曲轴齿轮;与所述偏心轴及所述输出部相连的连杆。而且,所述曲轴齿轮通过所述无刷电机进行旋转。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冷却无刷电机的控制器的电动工具、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往复锯(reciprocating saw)的上方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下方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后部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前部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5是图3的E-E剖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3的D-D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外罩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的左侧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右侧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13是图6的F-F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
该实施方式涉及作为电动工具、往复移动工具一例的往复移动切割工具,更具体而言,涉及往复锯。
该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规定的,有时会根据作业的情况和移动的部件的状态中的至少一方等而变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和变形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往复锯1的上方侧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下方侧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后部的中央纵剖视图。图4是图1的前部的中央纵剖视图。图5是图3的E-E剖视图。图6是图4的A-A剖视图。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图8是图3的C-C剖视图。图9是图3的D-D剖视图。
在图3和图4中,图的右侧是往复锯1的前方,图的上侧是往复锯1的上方。
往复锯1具有:主体壳体2、电机3、风扇4、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滑动件6、释放机构7、平衡配重机构(counterweight mechanism)8和导靴(guide shoe)12。
主体壳体2是直接或者间接地保持各种部件的支承框。
主体壳体2包括:电机壳体18、电池安装部壳体19、齿轮箱20和外罩22。
电机壳体18的前部为筒状。电机壳体18的后部形成为环状。电机壳体18由塑料制成。电机壳体18与齿轮箱20连通。
电机壳体18在前上部内保持着电机3。电机3具有电机外壳3a。电机外壳3a是电机3的外轮廓。
电机壳体18被一分为二,具有左电机壳体18a和右电机壳体18b。
左电机壳体18a具有多个螺钉凸台24。右电机壳体18b具有多个螺纹孔26。螺纹孔26的配置与螺钉凸台24的配置相对应。通过将多个螺钉28分别插入螺钉凸台24和螺纹孔26,使右电机壳体18b固定于左电机壳体18a。左电机壳体18a是承接侧壳体。右电机壳体18b是覆盖侧壳体。
电机壳体18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环的后部是第一握持部30。第一握持部30由使用者握持。第一握持部30的上端部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连结部30U而连接于电机壳体18的前部上方。另外,第一握持部30的下端部通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连结部30D而连接于电机壳体18的前部下方。通过电机壳体18的前部、上连结部30U、下连结部30D和第一握持部30而形成环形。根据第一握持部30、上连结部30U和下连结部30D的形态,往复锯1具有D型把手。
在电机壳体18的后部的环状部中的与第一握持部30的前表面相向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进气孔31。各进气孔31沿左右方向延伸,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在各进气孔31的前侧配置有电机3。
主开关32被保持于第一握持部30的上部。
主开关32具有扳机33和主开关主体部34。
扳机33在第一握持部30的上部的前侧露出。使用者能够用指尖对扳机33进行扣动操作。扳机33与主开关主体部34连接。
主开关主体部34配置于第一握持部30的上部内。主开关主体部34通过扳机33的操作而被切换接通/断开。主开关主体部34在扳机33的扣动量达到规定量以上时接通。另外,主开关主体部34发送按照该规定量以上的扣动量而变化的信号(例如电阻值)。
扳机33能够通过主开关主体部34来切换电机3的接通/断开。扳机33是用于操作电机3的接通/断开的开关操作部。
在扳机33的上侧设置有速度切换按扭36。速度切换按扭36是水平的板状。速度切换按扭36的左部和右部从电机壳体18露出。通过按压速度切换按扭36的左部而能够使其向右方滑动。另外,通过按压速度切换按扭36的右部而能够使其向左方滑动。当速度切换按扭36向左方滑动而位于左侧时,主开关主体部34被切换为低速模式。当速度切换按扭36向右方滑动而位于右侧时,主开关主体部34被切换为高速模式。当速度切换按扭36位于中央时,扳机33的扣动操作被阻止。
在速度切换按扭36的上侧且电机壳体18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速度显示部38。速度显示部38进行与速度切换按扭36的状态对应的显示。即,当速度切换按扭36滑动到左方时,在速度显示部38中,标记位于“1”的旁边。另外,当速度切换按扭36位于中央时,在速度显示部38中,标记位于锁定标记的旁边。而且,当速度切换按扭36滑动到右方时,在速度显示部38中,标记位于“2”的旁边。
电机壳体18在电机3的下侧保持着控制器40。控制器40具有控制电路基板42和控制器外壳44。
控制电路基板42控制电机3。控制电路基板42具有微型计算机和多个(12个)开关元件。
另外,在控制电路基板42上,通过未图示的多条导线来连接着电容器46。电容器46具有圆柱状的电容器主体部和一对端子板。各端子板的方向与电容器主体部的中心轴的方向相同。电容器46被设置于电容器外罩48内。电容器外罩48由海绵制成,是圆筒状。电容器外罩48被保持于电机壳体18。
电容器46和电容器外罩48朝向前后方向。因此,电容器46的端子板朝向前后方向。往复锯1的振动主要在前后方向上产生。因此,电容器46即使长时期受到振动的作用,也不容易损坏。
控制器外壳44由塑料制成,是无盖的箱状。控制电路基板42被装入控制器外壳44内。通过向控制器外壳44内进行模塑的注入而形成覆盖控制电路基板42的模塑层49。
控制器40配置于电机3的下方。控制器40形成倾斜的姿势,更详细而言,形成前高后低的姿势。控制电路基板42的后表面在电机壳体18内露出。电容器46和电容器外罩48配置于控制器40的后侧。
控制器外壳44的前表面沿着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的前壁。在控制器外壳44的上下侧分别配置有基板外壳保持肋18H。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从电机壳体18的内表面立起。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在从侧面观察时呈字母“U”字状或者倒“U”字状。电机壳体18通过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来保持控制器40。
在上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的上侧、且控制器外壳44的前表面的上方配置有第一风路肋18U。第一风路肋18U朝向上下方向。第一风路肋18U从电机壳体18的内表面立起。第一风路肋18U与上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为一体。第一风路肋18U的上端与电机外壳3a的前下部相邻。
另一方面,在下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的下侧、且控制器外壳44的前表面的下方配置有第二风路肋18D。第二风路肋18D朝向左右方向。第二风路肋18D沿着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的下表面。第二风路肋18D与一个螺钉凸台24为一体。第二风路肋18D从电机壳体18的内表面立起。第二风路肋18D与下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为一体。第二风路肋18D的上端与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的后表面相连。
第一风路肋18U的前表面、上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的前表面、控制器外壳44的前表面、下方的基板外壳保持肋18H的前表面及第二风路肋18D的下表面与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的前壁的后表面及下壁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下风路50(排气路径)。控制器外壳44的前表面是第一壁面部44W。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的前壁的后表面是第二壁面部18W。
在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且下连结部30D的前部的下壁上,开设有多个下排气孔51。各下排气孔51沿左右方向延伸,前后左右排列。各下排气孔51为第二排气孔。
各下排气孔51配置于比电机壳体18中的保持控制器40的部分更靠下方的部分。即,各下排气孔51配置于电机壳体18中的、相对于控制器40而与风扇4相反一侧的部分。
在电机壳体18的外表面(右上部),通过挂钩安装部53安装有挂钩52。
挂钩52在从侧面观察时呈日文片假名“[”字状。挂钩52通过折弯金属丝而形成。
挂钩52能够绕挂钩安装部53旋转。挂钩安装部53通过将多个(2个)螺钉54插入电机壳体18而被安装于电机壳体18。各螺钉54朝向上下方向。
电机壳体18的后下部(下连结部30D的后部)相对于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下连结部30D的前部)向上方凹陷。在电机壳体18的后下部的下表面,突出部55形成为向下方突出。突出部55在下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突出部55中的除了凸缘以外的部分(突出部主体)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
电池安装部壳体19被一分为二,具有左电池安装部壳体19a和右电池安装部壳体19b。电池安装部壳体19由塑料制成。
电池安装部壳体19隔着缓冲橡胶58被安装于电机壳体18的突出部55。
缓冲橡胶58为弹性体,由橡胶制成,并且形成环状。缓冲橡胶58的截面为放倒的字母“U”字状。缓冲橡胶58与突出部55接触。
在电池安装部壳体19的上表面形成有与突出部55的突出部主体的大小相同尺寸的上开口部19c。在上开口部19c中插入有突出部55和缓冲橡胶58。缓冲橡胶58包裹上开口部19c的边缘。
左电池安装部壳体19a和右电池安装部壳体19b通过多个左右方向上的螺钉59而被组合在一起。
在电池安装部壳体19的下表面形成有下开口部19d。
电池安装部壳体19保持端子台60。端子台60的前部为箱状,端子台60的后部为板状。端子台60封闭下开口部19d,并且从下开口部19d露出。在端子台60上保持着多个端子板60a。各端子板60a在端子台60的后部沿前后方向延伸,从端子台60的后部向下方突出。
在下开口部19d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作为电池安装部的电池安装导轨19e。各电池安装导轨19e沿前后方向延伸。
在电池安装导轨19e上,电池61通过从后侧向前方滑动而被安装。所安装的电池61与各端子60a电连接。电池61给电机3供给电力。
从电机壳体18侧向电池安装部壳体19传递的振动被缓冲橡胶58抑制。据此,能够防止所安装的电池61与端子台60的错位。
在与电池安装导轨19e相邻的部分且电池安装导轨19e的前侧配置有电机壳体18的下排气孔51。
齿轮箱20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滑动件6和平衡配重机构8各部件。齿轮箱20由金属制成。齿轮箱20连接于电机壳体18的前侧。
齿轮箱20被一分为二,为在前后具有开口部的筒状。由于齿轮箱20配置有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因此能够视为转换机构壳体。
齿轮箱20具有左齿轮箱20a和右齿轮箱20b。
左齿轮箱20a具有多个螺钉凸台部62。右齿轮箱20b具有与各螺钉凸台部62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通过使多个螺钉63的任一个穿过任一个该螺纹孔而插入螺钉凸台部62,使右齿轮箱20b固定于左齿轮箱20a。左齿轮箱20a是承接侧,右齿轮箱20b是覆盖侧。
左齿轮箱20a的后端部成为齿轮箱基部20c。齿轮箱基部20c与电机壳体18连接。齿轮箱基部20c是朝上下左右扩展的板状。齿轮箱基部20c形成为,从左齿轮箱20a的其他部分(内表面)向右方突出。通过将从电机壳体18向前方延伸的多个(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螺钉66(图8)插入齿轮箱基部20c,左齿轮箱20a被安装于电机壳体18的前端部。
另外,在右齿轮箱20b的前端部的右部,开设有第一操作片用孔67。第一操作片用孔67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前后方向扩展。
而且,在齿轮箱20的前端部的下部配置有灯68。灯68是LED基板。在LED基板上搭载有LED。灯68被左齿轮箱20a与右齿轮箱20b夹持。灯68发光并且向前方投射光。灯68能够照射滑动件6的前方。
电机3、主开关主体部34、各端子60a和灯68分别通过未图示的多条导线与控制电路基板42电连接。
在左齿轮箱20a的下部的厚壁部且从前端部中的灯68的设置位置直至后端部形成有通路20L。通路20L向左方凹陷。通路20L能够承接多条导线。齿轮箱20通过在前端部内保持有释放机构7,与不存在释放机构7的情况相比,使径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增大,通路20L配置于由于齿轮箱20的扩大而产生的作为闲置空间(dead space)的齿轮箱20的下部。
如在图4中用双点划线68L一并所示,作为灯68的各条导线的各条灯导线从通路20L穿过。灯导线设置有两条。灯导线利用齿轮箱20的闲置空间而被高效地配置。
通过电机壳体18中的保持电机3的部分(电机3的外侧的部分)、齿轮箱20、和被上述部分保持的各种部件,形成往复锯1的主体部69。
图10是外罩22的后视图。图11是外罩22的左侧的中央纵剖视图。图12是外罩22的右侧的中央纵剖视图。
外罩22为筒状。外罩22被套在齿轮箱20上。外罩22由弹性体(橡胶)制成,作为绝缘外罩被设置于齿轮箱20的外侧。此外,外罩22也可以不被包含在主体壳体2的构成要素中。另外,外罩22也可以由塑料形成。
外罩22的后端部覆盖电机壳体18的前端部。外罩22与电机壳体18连续。
在外罩22的后部的左右设置有外罩鼓出部70。各外罩鼓出部70相对于外罩22的前部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鼓出。在从侧面观察时,各外罩鼓出部70具有向后扩展的放倒的字母“U”字状的外缘。各外罩鼓出部70的前部形成越靠向后方则越向左右方向外侧扩展的斜面部72。
在各外罩鼓出部70的内表面,设置有多条(各5条)外罩鼓出部肋74。各外罩鼓出部肋74向左右方向内侧突出。各外罩鼓出部肋74沿前后方向延伸。各外罩鼓出部肋74中的、位于最上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的前端及位于最下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的前端与斜面部72相连。
在左侧的斜面部72上、且位于最上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与位于最下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设置有多个主体部排气孔76。各主体部排气孔76沿上下方向配置于中央的3条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同样地,在右侧的斜面部72上且位于最上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与位于最下侧的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设置有多个主体部排气孔76。各主体部排气孔76沿上下方向配置于中央的3条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各主体部排气孔76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各主体部排气孔76被设置于左右的斜面部72,据此,被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配置。各主体部排气孔76被配置于比风扇4靠前方的位置。各主体部排气孔76为第一排气孔。
另外,在外罩22的内表面设置有多条外罩肋78。各外罩肋78朝径向内侧突出。各外罩肋78沿前后方向延伸。
各外罩肋78的顶端部及各外罩鼓出部肋74的顶端部与齿轮箱20的外表面接触。各外罩鼓出部肋74的后端部与电机壳体18的前端部的外表面接触。
而且,在外罩22的前右部开设有第二操作片用孔79。第二操作片用孔79沿上下延伸,向前后扩展。第二操作片用孔79与齿轮箱20的第一操作片用孔67重合。
另一方面,外罩22的下部、即主体壳体2的前下部成为第二握持部80。第二握持部80被使用者握持。第二握持部80被配置于比各主体部排气孔76靠前方的位置。
此外,主体壳体2的分区的数量、主体壳体2的每一分区的大小和主体壳体2的各分区的各个形状中的至少任一方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电机壳体18的后部也可以被设为与电机壳体18独立的把手壳体。另外,电池安装部壳体19也可以被设为与电机壳体18一体。
电机3是电驱动。电机3是无刷电机。电机3被DC驱动。
电机3具有电机外壳3a、定子81和转子82。
电机外壳3a被保持于电机壳体18。
定子81具有定子铁芯84、前绝缘部件86、后绝缘部件88和多个(6个)线圈90。定子81为圆筒状。
定子铁芯84由金属制成。
定子铁芯84具有定子铁芯基部和多个齿。定子铁芯基部为圆筒状。定子铁芯基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各齿从定子铁芯基部的内表面朝径向内侧突出。各齿沿前后方向延伸。
前绝缘部件86设置于定子铁芯84的前侧。
后绝缘部件88设置于定子铁芯84的后侧。
各线圈90隔着前绝缘部件86和后绝缘部件88分别卷绕于定子铁芯84的齿上。
在后绝缘部件88上固定有传感器基板92。在传感器基板92的后表面上固定有多个(3个)磁传感器。各磁传感器得到表示转子82的旋转位置的旋转检测信号,获取转子82的旋转状态。另外,传感器基板92与控制电路基板42通过未图示的多条(6条)导线(信号线)而被电连接。信号线从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内穿过。
而且,在后绝缘部件88的后表面周缘上设置有将各线圈90以规定的方式电连接的作为接点的线圈连接部94。未图示的多条(3条)导线(电源线)的第一端部连接在线圈连接部94上。3条电源线涉及到三相。各电源线从电机壳体18的前下部内穿过。各电源线的第二端部与控制电路基板42连接。
转子82配置于定子81的内侧(内转子)。
转子82具有旋转轴100、转子铁芯102、多个(4个)永磁铁104和套筒106。
旋转轴100为圆柱状,沿前后方向延伸。旋转轴100由金属制成。旋转轴100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旋转轴100的前端部到达齿轮箱20的后端部内。在旋转轴100的前端部形成有小齿轮部107。小齿轮部107具有多个齿。
转子铁芯102为圆筒状。转子铁芯102的轴向为前后方向。转子铁芯102由在前后方向上层叠的多张钢板形成。转子铁芯102被固定于旋转轴100的外侧。
各永磁铁104为板状。4个永磁铁104在转子铁芯102内以在周向上交替改变极性的状态排列。4个永磁铁104配置为整体形成四棱柱状。4个永磁铁104彼此不接触。
套筒106由金属(黄铜)制成,为环状。套筒106在转子铁芯102和各永磁铁104的前侧,相对于转子铁芯102、各永磁铁104及旋转轴100固定。套筒106通过固定永磁铁104,来实现防止永磁铁104从旋转轴100脱落。
另外,在套筒106的前方设置有电机前轴承108。电机前轴承108被配置于旋转轴100的前部周围。电机前轴承108以可使旋转轴100绕轴线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
电机前轴承108被保持于轴承保持架110。轴承保持架110为板状,沿上下左右扩展。轴承保持架110被配置于齿轮箱20的后端部内。轴承保持架110通过多个螺钉66被安装于齿轮箱20的后端部。轴承保持架110在中央具有孔113。在孔113内配置着旋转轴100的前端部。
电机前轴承108通过板114被固定。板114为板状。板114被配置于电机前轴承108的后侧。电机前轴承108通过板114被保留于轴承保持架110内。板114通过多个螺钉115被安装于轴承保持架110。板114在中央具有孔116。旋转轴100从孔116内穿过。
在旋转轴100的后端部周围设置有电机后轴承118。电机后轴承118以可使旋转轴100绕轴线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电机后轴承118被保持于电机外壳3a。
图13是图6的F-F剖视图。
在轴承保持架110的上下左右依次设置有间隙120U、120D、120L、120R。各间隙120U、120D、120L、120R被设置于轴承保持架110与电机壳体18之间。
在从后方观察上方的间隙120U的情况下(后视)上方的间隙120U的面积比从后面观察下方的间隙120D的情况下下方的间隙120D的面积大。在从后方观察左侧的间隙120L的情况下左侧的间隙120L的面积比从后面观察上方的间隙120U的情况下上方的间隙120U的面积大。在从后方观察右侧的间隙120R的情况下右侧的间隙120R的面积比从后方观察左侧的间隙120L的情况下左侧的间隙120L的面积大。
在间隙120L的前方配置有外罩22的左侧的各外罩鼓出部肋74。据此,形成多条从间隙120L起,经左侧的各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直至左侧的主体部排气孔76为止的左侧的主体部风路122。
另外,在间隙120R的前方配置有外罩22的右侧的各外罩鼓出部肋74。据此,形成多条从间隙120R起,经右侧的各外罩鼓出部肋74之间直至右侧的主体部排气孔76为止的右侧的主体部风路122。
在旋转轴100的前部周边且电机前轴承45的后侧配置有风扇4。风扇4是具有多片叶片的离心风扇。风扇4通过旋转而将空气向径向外侧推出。风扇4与旋转轴100被固定为一体。风扇4被设置于旋转轴100。风扇4通过转子82和电机外壳3a被保持于电机壳体18。
在风扇4的前侧配置有轴承保持架110。在风扇4的前侧的周围配置有间隙120U、120D、120L、120R。各主体部风路122分别从间隙120L、120R延伸出。
在风扇4的后端部的下方配置有第一风路肋18U。在风扇4的下方配置有下风路50的上端部。
此外,风扇4也能够设为电机3的构成要素。
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是向滑动件6传递电机3的动力的动力传递机构。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将电机3的旋转轴100的旋转运动向滑动件6进行传递。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被保持于齿轮箱20。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介于电机3与滑动件6之间。
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具有曲轴齿轮130、支承轴132、连杆134、销136、左导辊138、右导辊140、左引导件142、右引导件144和滑动引导件146。
曲轴齿轮130具有锥齿部150和偏心轴152。
曲轴齿轮130为圆盘状。曲轴齿轮130沿前后上下扩展。在曲轴齿轮130的中央部配置有孔。锥齿部150具有多个锥齿。锥齿部150被配置于曲轴齿轮130的右表面的外缘部。锥齿部150与小齿轮部107啮合。曲轴齿轮130的外径(齿数)大于小齿轮部107的外径(齿数)。据此,旋转轴100的旋转被曲轴齿轮130减速。
偏心轴152从曲轴齿轮130的右表面周缘部且锥齿部150的径向内侧的部分向右侧突出。偏心轴152与曲轴齿轮130形成一体。偏心轴152为圆柱状。偏心轴152从相对于曲轴齿轮130的旋转中心(支承轴132)偏心的位置突出。
支承轴132从曲轴齿轮130中央部的孔穿过。支承轴132朝向左右方向。曲轴齿轮130能够绕支承轴132旋转。
连杆134为臂状。连杆134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杆134在后端部通过轴承154与曲轴齿轮130的偏心轴152连接。轴承154为滚针轴承。
连杆134的前端部插入滑动件6的后端部。滑动件6与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相连。滑动件6被配置于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的前方。滑动件6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件6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齿轮箱20。
滑动件6具有刀片夹具156和滑动件基部158。
刀片夹具156为顶端工具夹具。刀片夹具156被配置于滑动件基部158的前端部的周围。
滑动件基部158为有底圆筒状,沿前后方向延伸。滑动件基部158的横截面(沿上下左右扩展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不具有角部。此外,滑动件基部158的横截面的外形可以为椭圆形等不具有角部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等具有角部的形状。
刀片夹具156相对于滑动件基部158向上下左右鼓出。在刀片夹具15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刀片。滑动件6为输出部。刀片为顶端工具。刀片为长板状,在安装时沿前后方向延伸。刀片在一个长边上具有刀刃。刀刃为锯齿。刀片以使刀刃朝下方的状态被安装。此外,刀片也可以以使刀刃朝上方的状态被安装。另外,刀片也可以在2条长边上具有刀刃。顶端工具也可以设为除了刀片以外的工具。
销136与连杆134的前端部连接。销136为圆柱状。销136沿左右方向延伸。
销136以能够相对旋转方式贯穿连杆134的前端部。
销136从滑动件基部158的后端部穿过。销136插入形成于滑动件基部158的左右方向的孔中,且能够相对于滑动件基部158旋转。为了不使销136从滑动件基部158脱落而实施了防脱处理,并且销136能够与滑动件基部158一起前后移动。
左导辊138被配置于销136的左端部。
右导辊140被配置于销136的右端部。
左导辊138和右导辊140由烧结件形成。
左导辊138以能够相对于销136的左端部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销136的左端部。
右导辊140以能够相对于销136的右端部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销136的右端部。
连杆134、左导辊138和右导辊140能够分别相对于销136旋转。销136将连杆134与滑动件基部158相连接。另外,销136成为左导辊138和右导辊140的轴。
滑动件基部158为中空,在后端部具有开口部。在滑动件基部158的后端部的开口部内,配置着连杆134的前端部和销1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滑动件基部158的后端部的开口部的外侧,配置着销136的两端部和左导辊138、右导辊140。
左引导件142具有槽部160、上边部161和下边部162。
左引导件142被配置于左导辊138的左外侧。左引导件142沿前后方向延伸。
槽部160被配置于左引导件142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槽部160向左侧凹陷,且向右侧开口。槽部160沿前后方向延伸。槽部160的上下方向的大小(槽部160的宽度)与左导辊138的直径相同,更详细而言,略大于左导辊138的直径。
上边部161从槽部160的上边向上方延伸。
下边部162从槽部160的下边向下方延伸。
右引导件144被配置于右导辊140的右外侧。右引导件144形成为大致与左引导件142呈面对称的形状。与左引导件142同样,右引导件144具有槽部164、上边部165和下边部166。槽部164向右侧凹陷,且向左侧开口。
左引导件142和右引导件144相对。左引导件142和右引导件144的各下边部162、166具有连杆134的左右方向的大小程度的间隔。
通过将凸台168插入被配置在左引导件142的上边部161前部和下边部162后部的各凸台孔中,左引导件142被定位。凸台168从左齿轮箱20a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另外,通过将螺钉170插入被配置在左引导件142的上边部161后部和下边部162前部的各螺纹孔直到到达左齿轮箱20a为止,使左引导件142被安装于左齿轮箱20a。
而且,与左引导件142同样地,右引导件144通过各凸台172被定位。另外,右引导件144通过各螺钉174来安装。
滑动引导件146具有滑动引导件外壳180、无油轴承182、外侧环184、内侧环185、内侧前环186和垫圈188。滑动引导件146以可使滑动件基部158前后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
滑动引导件外壳180为圆筒状。滑动引导件外壳180的轴向为前后方向。滑动引导件外壳180是热处理后的切削件。滑动引导件外壳180通过左右的销189被固定于齿轮箱20。各销189沿左右方向延伸,分别插入滑动引导件外壳180的左右的孔中。
滑动引导件外壳180具有外壳主体部190、密封部192和肋194。外壳主体部190为圆筒状。密封部192从外壳主体部190的前端朝前方呈圆筒状突出。肋194从外壳主体部190的前端内表面朝径向内侧突出。肋194为环状。
无油轴承182为圆筒状。无油轴承182被压入外壳主体部190内。无油轴承182由烧结件形成,即由具有多个微细空隙的多孔的材料形成。无油轴承182能够使润滑脂的润滑油等润滑剂的至少一部分进入该空隙而穿过(润滑剂穿过体)。润滑脂含有润滑油和增稠剂。烧结件具有多个微细的孔,在这些孔中能够吸附润滑脂(润滑剂)中含有的润滑油。据此,烧结件能够使润滑油穿过。
作为切削件的滑动引导件外壳180比作为烧结件的无油轴承182硬。即,滑动引导件外壳180的硬度大于无油轴承182的硬度。
无油轴承182的内径与滑动件基部158的外径相同。无油轴承182的前表面与肋194的后表面接触。此外,无油轴承182也能够通过焊接或者螺纹固定等被固定于外壳主体部190。
在外壳主体部190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前后排列多个(各2个)的润滑脂积存部196(第一润滑剂积存部)。各润滑脂积存部196是上下方向的孔。各润滑脂积存部196与无油轴承182的外表面相通。此外,润滑脂积存部196可以前后设置1个或者3个以上,也可以在外壳主体部190的上部或下部在左右方向上排列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在外壳主体部190的上部或下部之一,还可以设置在外壳主体部190的左右两侧。
在外壳主体部190的上部中的一对润滑脂积存部196的上侧,配置有作为润滑剂浸渍体和第二润滑剂积存部的毛毡197。毛毡197为棱柱状。毛毡197和上方的各润滑脂积存部196被配置于安装在刀片夹具156上的刀片的朝下的刀刃的相反侧。此外,毛毡197可以代替设置于上部的润滑脂积存部196的上侧而被设置在下部的润滑脂积存部196的下侧,或者在设置于上部的润滑脂积存部196的上侧的同时还设置于下部的润滑脂积存部196的下侧。另外,也可以省略毛毡197。
外侧环184为环状,是弹性体(橡胶)。外侧环184被配置于密封部192的外侧。在外侧环184的外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中央设置有一圈槽。
内侧环185为环状,是弹性体(橡胶)。内侧环185与密封部192的内表面接触。内侧环185的截面形状为在外表面侧和内表面侧具有凹部的字母X字状(X形环)。内侧环185在径向上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上分别具有一圈槽。
内侧环185在内表面的槽的两侧与滑动件基部158的外表面接触。据此,通过内侧环185的槽而减少与滑动件基部158的接触面积,在滑动件基部158往复移动时的摩擦被减小的状态下,使内侧环185的槽的外侧部分相对于滑动件基部158的紧贴性提高。因此,内侧环185有助于确保在降低了摩擦的状态下的充分密封。
内侧前环186为环状,是弹性体(毛毡)。内侧前环186与密封部192的内表面接触。内侧前环186被配置于内侧环185的前侧。内侧前环186的内表面与滑动件基部158的外表面接触。
垫圈188为带唇部的环状。垫圈188作为盖而嵌入密封部192的前端部内。垫圈188被配置于内侧环185的前侧。垫圈188不与滑动件基部158接触。
此外,连杆134、轴承154、销136、左导辊138、右导辊140、左引导件142、右引导件144和滑动引导件146中的至少任一方能够视为输出部(滑动件6)的构成要素而不作为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的构成要素。
当曲轴齿轮130旋转时,偏心轴152位移(公转)。于是,偏心轴152的前后方向的位移分量被向连杆134传递。
据此,销136以及左导辊138和右导辊140通过连杆134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连杆式)。另外,滑动件6通过销136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
此时,左导辊138在槽部160内转动,被左引导件142、右引导件144引导。另外,右导辊140在槽部164内转动,被右引导件144引导。因此,连杆134被沿前后方向引导。
偏心轴152的公转中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分量通过左导辊138在左引导件142内自转并且右导辊140在右引导件144内自转,而不会被向销136以及左导辊138和右导辊140传递。
另外,滑动引导件146支承前后移动的滑动件基部158。通过该滑动引导件146的支承,维持滑动件6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
此外,也可以省略左导辊138、右导辊140、左引导件142和右引导件144,而使连杆134与滑动件6仅由销136连结。或者,也可以设置左导辊138、左引导件142和销136而省略右导辊140和右引导件144。另外,也可以设置右导辊140、右引导件144和销136而省略左导辊138和左引导件142。
齿轮箱20内通过轴承保持架110、滑动引导件146和架设于二者之间的上密封体200和下密封体202而被密封。
上密封体200为线状的弹性体。上密封体200的横截面为大致圆形。在左齿轮箱20a的上侧的厚壁部分形成有槽,上密封体200插入该槽中。在轴承保持架110的中央上部形成有槽,上密封体200的后端部朝下方弯曲,且从上方插入该槽中。另外,上密封体200的前端部朝下方弯曲,从上方插入外侧环184的外侧的槽的上部。
下密封体202是与上密封体200相同的弹性体。在左齿轮箱20a的下侧的厚壁部分形成有槽,下密封体202插入该槽中。在轴承保持架110的中央下部形成有槽,下密封体202的后端部朝上方弯曲,从下方插入该槽中。另外,下密封体202的前端部朝上方弯曲,从下方插入外侧环184的外侧的槽的下部。
在通过轴承108、滑动引导件146、上密封体200和下密封体202被密封的齿轮箱20内,装入有规定量的润滑脂。规定量是例如以能够覆盖齿轮箱20的内壁和内部部件的外壁的程度涂布的量。
润滑脂的润滑油对齿轮箱20内的各种部件进行润滑。
通过各润滑脂积存部196,使无油轴承182的外曲面的一部分露出。据此,润滑脂能够接触无油轴承182的外曲面。而且,无油轴承182由多孔的烧结件形成。据此,与无油轴承182的外曲面接触的润滑脂的润滑油浸渍于无油轴承182,从无油轴承182穿过而到达无油轴承182的内表面。因此,能够防止在无油轴承182的内表面上产生油膜缺失。
另外,浸渍有润滑脂的毛毡197与上方的各润滑脂积存部196相邻配置。据此,毛毡197发挥着上方的各润滑脂积存部196的盖的作用。因此,能够防止润滑脂从上方的各润滑脂积存部196漏出。
滑动件6的刀片夹具156具有:推压销210、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引导套筒212、保持销213、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辅助销215、凸轮套筒216、挡圈217、辅助套筒218和扭簧219。
在滑动件基部158的前端部形成有狭缝220、第一保持销孔222、第一辅助销孔223和台阶部224。
狭缝220向前后上下扩展。狭缝220具有比刀片的厚度略大的宽度(左右方向的大小)。在狭缝2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与其他部分相比,空间向右侧扩大的空间扩大部。
第一保持销孔222被配置于狭缝220的右侧,与狭缝220相通。第一保持销孔22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保持销孔222的右部相对于第一保持销孔222的左部被扩径。
第一辅助销孔223被配置于狭缝220的左侧,与狭缝220相通。第一辅助销孔22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辅助销孔223与第一保持销孔222相对。在第一辅助销孔223的中央右侧形成有相对于其他部分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肋。
滑动件基部158的前端部的外径小于后侧的部分的外径,在滑动件基部158的外径变化的部分形成台阶部224。
推压销210被设置于狭缝220内、且在狭缝2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内。推压销210沿前后方向延伸。推压销210的截面为字母“D”字形状。在推压销210的前右部设置有相对于后部向左侧凹进的凹部。推压销210的比凹部靠后侧的部分被配置于狭缝220的空间扩大部内。
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被设置于狭缝220内、且在狭缝2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内。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右部被配置于狭缝220的空间扩大部内。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为弹性体,是螺旋弹簧。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被配置于推压销210的后侧。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后端被配置于狭缝220的后端的底部。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前端与推压销210相接触。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被夹装于推压销210与滑动件基部158之间。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对推压销210向前方施力。
引导套筒212为圆筒状。引导套筒212被配置于滑动件基部158的前端部的外侧。引导套筒212的轴向为前后方向。
另外,引导套筒212在中央部具有第二保持销孔226和第二辅助销孔228。
第二保持销孔226被配置于引导套筒212的右侧。第二保持销孔226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保持销孔226与第一保持销孔222重合。第二保持销孔226的直径的大小在第一保持销孔222的右部的直径的大小以上。
第二辅助销孔228被配置于引导套筒212的左侧。第二辅助销孔228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辅助销孔228与第二保持销孔226相对。第二辅助销孔228的直径的大小与第一辅助销孔223的比肋靠左侧的直径的大小相等。
保持销213被配置于第一保持销孔222和第二保持销孔226的内部。保持销213为圆柱状,沿左右方向延伸。保持销213的中央部的直径的大小与第一保持销孔222的左部的大小相等。保持销213的左端部的直径的大小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直径的大小减小。据此,在保持销213的左端部形成台阶(带有台阶的销)。保持销213的左端部呈随着靠向左侧而变细的顶端细的形状。另外,保持销213的右端部的直径的大小相对于其他部分的直径的大小增大,保持销213的右端部形成为比其他部分扩径的头部。保持销213的右表面形成为向右侧鼓出的曲面。
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为弹性体,是螺旋弹簧。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的左端与第一保持销孔222的扩径部相接触。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的右端与保持销213的头部的左表面相接触。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被夹装于保持销213与滑动件基部158之间。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对保持销213向右侧施力。
辅助销215被配置于第一辅助销孔223和第二辅助销孔228的内部。辅助销215为圆柱状,沿左右方向延伸。辅助销215的右端能够与第一辅助销孔223的肋接触。辅助销215的直径与第一辅助销孔223的左部的直径及第二辅助销孔228的直径相等。辅助销215连接滑动件基部158与引导套筒212。
凸轮套筒216为圆筒状。凸轮套筒216的轴向为前后方向。凸轮套筒216被配置于引导套筒212以及保持销213和辅助销215的外侧。凸轮套筒216能够绕滑动件基部158和引导套筒212旋转。从凸轮套筒216的上部起直至右部为止形成有伸出部。伸出部相对于凸轮套筒216的其他部分朝径向外侧伸出。在伸出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凸轮面216C。凸轮面216C的外径从前面观察呈从上部开始逆时针逐渐增大。保持销213的头部的曲面与凸轮面216C接触。在刀片夹具156没有承接刀片的情况下,保持销213的头部与凸轮面216C的接近最大径部分的一侧相接触。在刀片夹具156承接刀片的情况下,保持销213的头部与凸轮面216C的接近最小径部分的一侧相接触。另外,凸轮套筒216具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2个)突起234。各突起234被配置为对角状。而且,在凸轮套筒216的后端部的开口部的内表面,形成有比其他内表面朝径向外侧凹进的多个凹部。各凹部在周向上排列。
挡圈217为环状。挡圈217被固定于引导套筒212的外侧。挡圈217被配置于凸轮套筒216的前侧,而阻止凸轮套筒216向前方移动。
辅助套筒218为圆筒状。辅助套筒218的轴向为前后方向。辅助套筒218被配置于滑动件基部158的外侧,能够绕滑动件基部158旋转。辅助套筒218被配置于台阶部224的前侧。台阶部224阻止辅助套筒218向后方移动。在辅助套筒218的后端部的开口部的外表面形成有比其他内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凸部。辅助套筒218的后端部插入凸轮套筒216的后端部的开口部的内侧。辅助套筒218的各凸部插入相对应的凸轮套筒216的凹部。辅助套筒218与凸轮套筒216一起旋转。
扭簧219为环状,是弹性体。扭簧219的后端部在左右方向的中央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插入狭缝220。扭簧219的后端部被配置于狭缝220的后端底部与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后端之间。扭簧219的后端部被固定于滑动件基部158。扭簧219的除了后端部以外的部分被配置于滑动件基部158的前端部的周围、且辅助套筒218的后侧。扭簧219的前端插入辅助套筒218的前后方向的孔中,由此被固定于辅助套筒218。扭簧219对辅助套筒218施力,施力方向为周向,且朝从前面观察呈逆时针的方向。
刀片在后端部具有保持孔。保持孔的直径略大于保持销213的左端部的直径。另外,刀片的后端部的与刀刃相反一侧的角部形成有缺口。刀片的后端部的与刀刃相同一侧的部分向后方突出,成为突出片。刀片B的突出片的上方的后边部成为肩部。而且,刀片在后端部具有凸部。凸部被配置于与刀刃相反的一侧。凸部相对于刀片的上边部的其他部分,向上方突出。
在刀片的后端部没有插入狭缝220的情况下,推压销210的前端部插入保持销213的左侧。保持销213向右侧移动而成为退避状态。
然后,当刀片的后端部插入狭缝220时,推压销210通过刀片的肩部来克服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作用力而被向后方按压。
当刀片的后端部进一步向后方前进,刀片的保持孔位于保持销213的左侧时,凸轮套筒216的凸轮面216C使保持销213克服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的作用力而向左侧推压。即,凸轮套筒216通过辅助套筒218被扭簧219施力。扭簧219的施力的方向为从前面观察呈逆时针的方向。而且,当刀片的保持孔位于保持销213的左侧,保持销213能够向左侧移动时,凸轮套筒216朝从前面观察呈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于是,保持销213的曲面与凸轮面216C的向内侧进一步突出的部分(外径进一步减小的部分)接触。据此,保持销213被凸轮面216C向左侧按压。
被向左方按压的保持销213的比台阶部靠左侧的部分进入刀片的保持孔内,对刀片进行保持(夹紧)。
因此,仅仅将刀片插入狭缝220,就被自动保持(一键式安装)。
被刀片夹具156保持的刀片的凸部抵接于引导套筒212的前端面。
引导套筒212通过与保持销213不同的辅助销215,在防止相对于滑动件基部158在前后方向移动且防止旋转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滑动件基部158。另外,保持销213被配置于右部被扩径的第一保持销孔222内。
释放机构7具有释放筒部240和拉伸弹簧242。
释放筒部240为圆筒状,被配置于凸轮套筒216的周围。释放筒部240与刀片夹具156相邻。释放筒部240是由使用者操作,来进行将刀片B从刀片夹具156拆卸(释放)的操作的操作筒部。
释放筒部240具有多个(2个)内侧隆起部248和操作片250。
各内侧隆起部248被配置于释放筒部240的内表面,在释放筒部240的内表面中比其他部分朝径向内侧隆起。各内侧隆起部248彼此相对。
操作片250被配置于释放筒部240的右部。操作片250相对于其他外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操作片250的截面为梯形。操作片250的顶端比操作片250的根部细。在用实线图示的状态下,操作片250从左上向右下延伸,且前后扩展。操作片250与释放筒部240的其他部分(圆筒形的释放筒部主体部)一体形成。操作片250从齿轮箱20的第一操作片用孔67和外罩22的第二操作片用孔79向右侧伸出。
拉伸弹簧242为螺旋弹簧。拉伸弹簧242被配置于释放筒部240的周向外侧,在释放筒部240的周向上延伸。拉伸弹簧242被配置于释放筒部240中的被右齿轮箱20b所保持的一侧(右侧)。
拉伸弹簧242的第一端部具有挂钩形状,并且被卡止于释放筒部240。拉伸弹簧242的第二端部具有挂钩形状,被固定于左齿轮箱20a。
在拉伸弹簧242处于从自然长度略伸长的状态的情况下,释放筒部240的各内侧隆起部248不接触夹紧状态的凸轮套筒216的相对应的突起234。此时,释放筒部240的操作片250与第一操作片用孔67及第二操作片用孔79的下端接触。此外,此时的拉伸弹簧242也可以为自然长度状态等其他的状态。
使用者能够向上方操作位于下方的操作片250,而使释放筒部240克服拉伸弹簧242的作用力,而绕释放筒部240的轴旋转。在该情况下,通过释放筒部240的旋转,各内侧隆起部248与凸轮套筒216的相对应的突起234接触,使凸轮套筒216朝从前方观察呈顺时针的方向旋转。通过该凸轮套筒216的旋转,保持销213的头部被配置于凸轮面216C中的外径大的部分的内侧,保持销213通过保持销用压缩弹簧214的作用力而向右侧退避,从刀片的保持孔退出(松开)。于是,推压销210通过推压销用压缩弹簧211的作用力而向前方移动,将被松开的刀片向前方推压,从而推压销210进入保持销213的左侧。通过推压销210前端部的凹部,顺利进行使推压销210向保持销213的左侧进入。
因此,释放机构7的释放筒部240与内侧的刀片夹具156联动,通过向上方操作操作片250,使刀片从刀片夹具156脱离并释放。
当推压销210进入保持销213的左侧时,向保持销213的左侧的移动被阻止。因此,保持销213克服扭簧219的从前方观察呈逆时针的作用力,阻止凸轮套筒216的从前方观察呈逆时针的旋转。
此外,操作筒部也可以代替进行刀片的释放操作而进行刀片的安装操作,或者与刀片的释放操作一起进行刀片的安装操作。
被安装于刀片夹具156的刀片从导靴12穿过。
导靴12被配置于滑动件6的前方和下方。
导靴12具有靴板290、靴支承件外罩292、靴支承件296和多个(2个)销297。
靴板290能够与被加工件接触。
靴支承件外罩292被固定于齿轮箱20。此外,在主体壳体2中不包含靴支承件外罩292时,也可以视为包含靴支承件外罩292。
靴支承件296被配置于靴支承件外罩292的内侧。靴支承件296在靴支承件外罩292的内侧,以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靴支承件外罩292不到达外罩22的前端。据此,靴支承件296与外罩22的前端部的下部的内表面、即接触部22T接触。接触部22T相对于外罩22前部的内表面中的其他部分朝径向内侧(上方)凸起。
各销297被配置于靴支承件296的前端部的左右。各销297以能够绕左右方向的轴摆动的方式支承靴板290。
靴支承件296的横截面和靴支承件外罩292的横截面分别形成“U”字状。靴支承件296和靴支承件外罩292被配置于齿轮箱20的前下部外表面与外罩22的前下部内表面之间。
在靴支承件外罩292的外侧配置有靴操作柄299。靴操作柄299具有从靴支承件外罩292和靴支承件296的上侧穿过的左右方向的靴支承件固定轴(省略图示)。靴操作柄299能够绕靴支承件固定轴旋转,且能够相对于靴支承件外罩292打开/闭合。
当靴操作柄299闭合时(如附图所示的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靴支承件固定轴将靴支承件296夹紧固定。另一方面,当靴操作柄299打开时(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解除靴支承件固定轴对靴支承件296的夹紧。因此,靴支承件296和靴板29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从而能够调整靴支承件296和靴板290的位置。
在靴操作柄299打开的状态下,当往复锯1的前部朝下方时,靴支承件296和靴板290因自重的自然掉落被外罩22的接触部22T与靴支承件296的接触而阻止。即,外罩22为弹性体,接触部22T相对于靴支承件296的摩擦系数大。据此,通过接触部22T相对于靴支承件296的摩擦作用,靴支承件296和靴板290的自然掉落被阻止。
如图6和图7所示,平衡配重机构8与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组合在一起。
平衡配重机构8具有由金属制成的平衡器300。
平衡器300呈占向前后上下扩展的圆盘形的一部分的形状。
平衡器300具有从左侧观察中心角为100°左右的扇形部分302和从该中心角部分朝径向的相反一侧延伸的臂状部分304。扇形部分302发挥占平衡器300的重量的大部分的配重部的作用。在臂状部分304的与扇形部分302相反一侧的端部开设有孔306。孔306朝向左右方向。
通过将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中的与曲轴齿轮130呈一体的偏心轴152的右端部压入孔306,而使平衡器300与偏心轴152相连。平衡器300被偏心轴152悬臂支承。平衡器300被配置于连杆134的右侧。
当从左侧向右侧观察时,即从侧面观察时,平衡器300的中心角部分与曲轴齿轮130的中心部相重合。在平衡器300的中心角部分设置有孔307。孔307朝向左右方向。用于安装支承轴132的工具(螺丝刀等)能够穿过孔307。
平衡器300与曲轴齿轮130(偏心轴152)为一体。平衡器300通过曲轴齿轮130的旋转(偏心轴152的公转)而以臂状部分304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此,当滑动件6位于后退位置(各附图所示的位置)时,偏心轴152位于后侧,平衡器300的扇形部分302位于前侧。另外,当滑动件6位于前进位置时,偏心轴152位于前侧,平衡器300的扇形部分302位于后侧。平衡器300的扇形部分302的重量和重心位置设定为,使滑动件6、刀片和连杆134的振动最小。平衡器300(扇形部分302)通过与滑动件6等的前后移动朝反向动作而发挥平衡配重的作用。
对这样的往复锯1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使用者使刀片以刀刃朝下的方式设置于停止状态的滑动件6的刀片夹具156。另外,使用者适当地调节导靴12的长度,使导靴12的靴板290的前表面与被加工件接触。而且,使用者将充电后的电池61安装于电池安装导轨19e。除此以外,使用者按压速度切换按扭36的左部或右部,用于选择高速模式或低速模式。
然后,当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持部30(和第二握持部80),当扳机33被扣动规定量时,使主开关主体部34接通,给电机3供电,使旋转轴100旋转。对电机3的供电是通过被控制器40整流后的直流电源来实现。此外,当扳机33被扣动特定量以上,则灯68点亮。该特定量小于给电机3供电的规定量。
控制器40的微型计算机从传感器基板92获得转子82的旋转状态。另外,控制器40的微型计算机根据所获得的旋转状态来控制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使电流依次在定子81的各线圈90流通,据此使转子82旋转。一般情况下,作为无刷电机的电机3的控制器40通过微型计算机的驱动等而有可能发热。另外,在热量累积于控制器40的情况下,热量有时会对控制器40的动作造成影响。
旋转轴100以与接通的主开关主体部34的信号(扳机33的扣动量)对应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扳机33的扣动量越大则旋转轴100的旋转速度越高。
当旋转轴100旋转时,曲轴齿轮130旋转,滑动件6通过连杆134而前后移动。另外,平衡器300的扇形部分302在前后方向上向与滑动件6相反的方向移动,滑动件6在振动被抑制的状态下前后移动。
滑动件6被左引导件142内的左导辊138和右引导件144内的右导辊140以及滑动引导件146以不朝除了前后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引导。即,滑动件6在被防止向除了往复移动方向以外的方向移动(包括姿势变化)的状态下被引导。
在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滑动件6位于最前方的情况下,滑动引导件146与滑动件基部158的后部接触而支承滑动件6的后部的载荷。另外,在滑动件6位于最后方的情况下,滑动引导件146与滑动件基部158的前部接触而支承滑动件6的前部的载荷。
在滑动件6至刀片的动作状态下,若使用者使刀片朝向被加工件下降时,前后移动的刀片的刀刃与被加工件接触,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切割。
另外,通过风扇4伴随旋转轴100的旋转而旋转,而将风扇4的周围的空气向风扇4的径向外侧推出。据此,空气被从各进气孔31吸入,并且气流(风)以从各进气孔31经电机壳体18内而到达风扇4,而且从各主体部风路122和下风路50通过的方式产生。即,形成从各进气孔31至风扇4的进气风WI。另外,形成从风扇4至各主体部风路122(各主体部排气孔76)的第一排出风WM。而且,形成从风扇4至下风路50(各下排气孔51)的第二排出风WS。
此外,存在主体部上排出风WU,该主体部上排出风WU从风扇4起,经上方的间隙120U,从电机壳体18上部与外罩22上部之间通过,到达面向电机壳体18和外罩22的外部的间隙。另外,存在主体部下排出风WD,该主体部下排出风WD从风扇4起,经过下方的间隙120D,从电机壳体18下部与外罩22下部之间通过,到达面向电机壳体18和外罩22的外部的间隙。通过间隙120U、间隙120D的大小和电机壳体18与外罩22之间的大小,主体部上排出风WU的风量小于第一排出风WM的风量。例如,主体部上排出风WU的风量为第一排出风WM的风量的5%左右。另外,主体部下排出风WD的风量或是与主体部上排出风WU的风量相同,或是小于主体部上排出风WU的风量。
通过进气风WI、第一排出风WM、第二排出风WS、主体部上排出风WU和主体部下排出风WD,主体壳体2内的各种部件被冷却。
尤其,通过进气风WI,电机3被冷却。进气风WI从定子81和转子82之间通过,对定子81和转子82进行冷却。另外,进气风WI从电机外壳3a和定子81之间通过,对电机外壳3a和定子81进行冷却。
另外,第一排出风WM从收容有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和平衡配重机构8的齿轮箱20的外侧通过。据此,通过第一排出风WM,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和平衡配重机构8被冷却。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尤其曲轴齿轮130)和平衡配重机构8与其他部件相比高速动作,因此,在产生比其他部件多的热量时,通过第一排出风WM被充分冷却。另外,第一排出风WM被从配置于往复锯1的主体部69的中央部的各主体部排气孔76向外部排出。据此,与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排出风被向壳体的前方排出的情况相比,不容易使因往复锯1切割被加工件而产生的粉尘扩散。
而且,通过第二排出风WS,控制器40被冷却。第二排出风WS从覆盖控制电路基板42的控制器外壳44侧通过。据此,第二排出风WS一边对控制电路基板42充分冷却,一边不会将粉尘带入控制电路基板42侧。另外,下风路50的起始端部(第一风路肋18U与电机壳体18之间)沿着风扇4的发散方向。据此,第二排出风WS被顺利地导入下风路50。因此,第二排出风WS顺利地流通于下风路50内。
换言之,从各进气孔31吸入的空气在冷却电机3之后,分支为对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进行冷却且被从各主体部排气孔76排出的第一排出风WM、和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且被从各下排气孔51排出的第二排出风WS。
当使用者通过操作扳机33而使主开关主体部34断开时,电机3的旋转轴100停止,各种前后移动和进气排气停止。另外,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灯68熄灭。
以上的往复锯1具有:主体壳体2、电机3、滑动件6、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控制器40和风扇4,其中,所述电机3被保持于主体壳体2,并且具有旋转轴100;所述滑动件6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主体壳体2;所述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在主体壳体2内介于电机3与滑动件6之间,将旋转轴100的旋转运动向滑动件6进行传递;所述控制器40被保持于主体壳体2,对电机3进行控制;所述风扇4被保持于主体壳体2,并且设置于旋转轴100。另外,在主体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握持部30、与第一握持部30的前表面相对的各进气孔31、主体部排气孔76和下排气孔51。而且,从各进气孔31吸入的空气在冷却电机3之后,分支为对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进行冷却且被从主体部排气孔76排出的第一排出风WM、和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且被从下排气孔51排出的第二排出风WS。
据此,使控制器40与作为无刷电机的电机3和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一起,被高效地冷却。
另外,控制器40配置于风扇4的下方。据此,控制器40被配置于第一握持部30的前方且电机3的下方即闲置空间中。另外,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的第二排出风WS向第一握持部30的前下方被排出,而以难以触及使用者的手的状态被排出。
而且,滑动件6配置于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的前方。在主体壳体2的前部设置有第二握持部80。各主体部排气孔76设置于比风扇4靠前方且比第二握持部80靠后方的位置。据此,与在风扇4的发散方向上配置不同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往复锯1的排气孔的情况相比,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往复锯1中,能够降低水从各主体部排气孔76到达风扇4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往复锯1的防水性。
而且,各主体部排气孔76配置于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的前部的侧方。据此,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被充分冷却。另外,与从滑动件6的前端排出排出风的情况相比,排气孔远离被加工件和刀片,而第一排出风WM不容易使粉尘扩散。
另外,在外罩22上形成有相对于其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的各外罩鼓出部70,各主体部排气孔76配置于各外罩鼓出部70。据此,使第一排出风WM顺利地流动。因此,第一排出风WM被高效地排出。
而且,第一握持部3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握持部30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通过上连结部30U和下连结部30D而连结于主体壳体2中电机3和控制器40外侧的部分(电机壳体18中保持电机3和控制器40的部分)。而且,在下连结部30D的前方配置有下排气孔51。据此,对控制器40进行冷却的第二排出风WS向第一握持部30的前下方被排出,而以难以触及使用者的手的状态被排出。
而且,设置有能够安装给电机3供电的电池61的电池安装导轨19e,下排气孔51配置于电池安装导轨19e的前下方。据此,电池61和下排气孔51被配置得紧凑。另外,在电池61驱动的往复锯1中,能够可靠地冷却电机3以及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和控制器40。
除此以外,通过作为控制器40的壁面部的第一壁面部44W和作为主体壳体2的壁面部的第二壁面部18W形成下风路50。第二排出风WS从下风路50通过。据此,控制器40能够被第二排出风WS可靠地冷却。另外,第二排出风WS从下风路50内可靠地通过,能够防止第二排出风WS从设计以外的风路通过。
而且,控制器40具有控制器外壳44,形成前高后低的姿势。第一壁面部44W是控制器外壳44的底面。据此,控制器40被可靠地冷却。另外,下风路50使用控制器外壳44的作为底面的第一壁面部44W而被高效地形成。
另外,主体壳体2具有外罩22。各主体部排气孔76设置于外罩22。据此,使用外罩22而高效地形成各主体部风路122。
而且,在往复锯1中,动力传递机构为将旋转轴100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并且向滑动件6进行传递的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在滑动件6上,安装有单侧具有刀刃的刀片。据此,在滑动件6通过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而往复移动的往复锯1中,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机3以及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和控制器40。
另外,滑动件6沿前后方向延伸。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包括:具有左右方向的偏心轴152的曲轴齿轮130;与偏心轴152及滑动件6相连的连杆134。曲轴齿轮130通过电机3进行旋转。据此,在曲轴齿轮130朝前后上下扩展的、所谓的纵曲柄型的往复锯1中,能够高效地冷却电机3以及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和控制器40。
另外,控制器40形成倾斜的姿势,被配置于电池安装导轨19e的前方。据此,使控制器40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所占的大小紧凑。另外,与控制器40被配置于电池安装导轨19e的上侧的情况相比,在往复锯1中,使电池安装部和其周边部紧凑,而且易于配置缓冲橡胶58。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和变形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例如,能够对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和变形例进一步适当地实施如下的变更。
主体部排气孔76也可以配置于外罩22中比往复移动转换机构5靠前侧的部分。主体部排气孔76也可以配置于齿轮箱20。下排气孔51也可以配置于控制器40的外侧。
外罩22也可以被一分为二而具有外罩左部和外罩右部。
平衡配重机构8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使齿轮的左右双方具有平衡器300或者省略平衡器300等。
也可以改变导线的配置、数量、连接方式,或者使用滚针轴承来代替滚珠轴承,或者改变进气孔31和主体部排气孔76、下排气孔51的至少任一方的大小、配置、数量等、对各种部件的设置的有无、设置数量、材质、形状、形式、配置等进行各种变更。
刀片也可以被设为具有锯齿以外的刀刃。
也可以代替由电池61供电而使用由电线供电。电线可以被连接于商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和其变形例可以应用于除了往复锯1以外的往复移动切割工具(例如曲线锯),也可以应用于除了往复移动切割工具以外的往复移动工具、电动工具。
附图标记说明
1:往复锯(往复移动切割工具、电动工具);2:主体壳体;3:电机(无刷电机);4:风扇;5:往复移动转换机构(动力传递机构);6:滑动件(输出部);18:电机壳体;18W:第二壁面部;19e:电池安装导轨(电池安装部);20:齿轮箱;22:外罩;30:第一握持部;30D:下连结部;30U:上连结部;31:进气孔;40:控制器;44:控制器外壳;44W:第一壁面部;50:下风路(排气路径);51:下排气孔(第二排气孔);61:电池;70:外罩鼓出部(鼓出部);76:主体部排气孔(第一排气孔);80:第二握持部;100:旋转轴;130:曲轴齿轮;134:连杆;152:偏心轴;WI:进气风;WM:第一排出风;WS:第二排出风。

Claims (12)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主体壳体、无刷电机、输出部、动力传递机构、控制器和风扇,其中,
所述无刷电机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并且具有旋转轴;
所述输出部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主体壳体;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在所述主体壳体内介于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输出部之间,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向所述输出部进行传递;
所述控制器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对所述无刷电机进行控制;
所述风扇被保持于所述主体壳体,并且设置于所述旋转轴,
在所述主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握持部、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前表面相对的进气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
从所述进气孔吸入的空气在冷却所述无刷电机之后,分支为对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进行冷却且被从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的第一排出风、和对所述控制器进行冷却且被从所述第二排气孔排出的第二排出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配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前方,
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前部设置有第二握持部,
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比所述风扇靠前方、比第二握持部靠后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气孔配置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前部的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壳体上,形成有相对于其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
所述第一排气孔配置于所述鼓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握持部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通过上连结部和下连结部而连结于所述主体壳体中所述无刷电机和所述控制器的外侧的部分,
在所述下连结部的前方配置有所述第二排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设置有能够安装给所述无刷电机供电的电池的电池安装部,
所述第二排气孔配置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前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作为所述控制器的壁面部的第一壁面部和作为所述主体壳体的壁面部的第二壁面部形成排气路径,
所述第二排出风从所述排气路径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器外壳,并且形成前高后低的姿势,
所述第一壁面部是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外罩,
所述第一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外罩。
11.一种往复移动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中,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为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移动,并且向所述输出部进行传递的往复移动转换机构,
在所述输出部上安装有具有刀刃的刀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往复移动切割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往复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具有左右方向的偏心轴的曲轴齿轮;与所述偏心轴及所述输出部相连的连杆,
所述曲轴齿轮通过所述无刷电机进行旋转。
CN202020130182.5U 2019-08-08 2020-01-20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Active CN2119407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6644 2019-08-08
JP2019146644A JP7236956B2 (ja) 2019-08-08 2019-08-08 電動工具及び往復動切断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0783U true CN211940783U (zh) 2020-11-17

Family

ID=7140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0182.5U Active CN211940783U (zh) 2019-08-08 2020-01-20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9729B2 (zh)
JP (1) JP7236956B2 (zh)
CN (1) CN211940783U (zh)
DE (1) DE202020102899U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5575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cutting too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60042A (ja) * 2020-03-31 2021-10-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20220118534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Reciprocating saw
JP2022119301A (ja) * 2021-02-04 2022-08-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WO2022251183A1 (en) * 2021-05-26 2022-12-01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Power tool
US11958121B2 (en) * 2022-03-04 2024-04-16 Black & Decker Inc. Reciprocating tool having orbit function
GB2619018A (en) * 2022-05-23 2023-11-29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12177A1 (de) 2009-02-27 2010-09-02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kkubetriebenes, handgeführtes Elektrogerät
JP2014138971A (ja) 2013-01-21 2014-07-31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JP6772597B2 (ja) 2016-06-30 2020-10-21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作業工具
JP6570701B2 (ja) 2018-05-28 2019-09-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携帯用マルノコ及び携帯用切断機
JP6710258B2 (ja) 2018-11-12 2020-06-17 株式会社マキタ 充電式レシプロソ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05575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Makita Corporation Reciprocating cutt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6956B2 (ja) 2023-03-10
US20210039242A1 (en) 2021-02-11
DE202020102899U1 (de) 2020-06-17
US11529729B2 (en) 2022-12-20
JP2021024065A (ja) 2021-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40783U (zh) 电动工具和往复移动切割工具
US10814517B2 (en) Chain saw
EP3067559B1 (en) Inflator
GB2446688A (en) Drive apparatus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US11396055B2 (en) Reciprocating tool
EP3067561A1 (en) Inflator having an enhanced cooling effect on a motor thereof
CN111975720B (zh) 电动工具
US10399159B2 (en) Jigsaw
CN115121865A (zh) 往复运动式切割工具
JP6837878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EP2527071A1 (en) Cutting tool with dust preventing device
JP7266491B2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JP5618784B2 (ja) 切断機
CN115338474A (zh) 往复运动切割工具
JP6710258B2 (ja) 充電式レシプロソー
CN115780903A (zh) 往复运动切割工具
JP2018144134A (ja) 往復動工具
JP6647138B2 (ja) 電動工具
JP6824755B2 (ja) ジグソー
JP6824754B2 (ja) ジグソー
JP2022151022A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JP6689670B2 (ja) 携帯用加工機
JP2020093332A (ja) 往復動工具
JP2023016517A (ja) 往復動切断工具
JP2019098465A (ja) 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