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5954A -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5954A
CN109875954A CN201910223061.7A CN201910223061A CN109875954A CN 109875954 A CN109875954 A CN 109875954A CN 201910223061 A CN201910223061 A CN 201910223061A CN 109875954 A CN109875954 A CN 109875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light
mold
cured resi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30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5954B (zh
Inventor
胡连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230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5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5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5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5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械组合物包括模具、药物层和光固化树脂控释层,所述药物层和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模具内,且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药物层外侧;所述药物层包括活性药物,或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包括光固化树脂与致孔剂的混合物,所述光固化树脂与致孔剂的质量比为0.5∶1~100∶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所采用的原料均安全无毒,可以自由选择药物层中药物的种类,可通过调节光固化树脂控释层的厚度及致孔剂含量等参数灵活调节药物释放的速度,利于实现药物的平稳缓慢释放,实现治疗和/或保健目的,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普通制剂相比,口腔缓释给药系统给药频率减少,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因此,其在过去几十年内发挥了很大治疗优势。近年来,缓释药物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胃肠道刺激轻、疗效长、安全等特点,使其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而且随着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及给药系统研究的深入,缓控释药物制剂日益增多,缓控释制剂及靶向制剂的开发设计成为制剂研究的重点之一。
理想的缓控释制剂应既有普通制剂所具备的奏效快的特点,还具有普通制剂所不具备的作用持久的特点,则具有下述优点:起效时间不比常规制剂慢,作用时间延长;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明显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因延长药物释放,故而降低吸收速率,达到药物吸收的最佳效果。虽然缓控释制剂成本增加,但因减少了服药剂量,因此,更加经济实惠。
现有的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缓释制剂、膜包衣缓释制剂及渗透泵控释制剂等类型。骨架型缓释制剂主要有亲水性凝胶骨架制剂、蜡制类骨架片、生物黏附片和骨架型小丸等,其中的药物以分子或微细晶状态均匀分散在骨架中,骨架起贮库作用,主要用于控制制剂的释药速率。膜包衣缓释制剂是指将一种或多种包衣材料对片剂的颗粒、片剂表面、胶囊的颗粒和小丸等进行包衣处理,以控制药物的溶出和扩散而制成的缓控释制剂,主要存在形式有微孔膜包衣片、膜控释小片、肠溶膜控释片和膜控释小丸。渗透泵控释制剂是利用渗透压原理而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主要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组成,通常采用机械打孔或激光打孔的方式形成孔隙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虽然存在诸多类型的缓控释制剂,但现有市售缓控释制剂基本都是一天给药1~2次,目前尚不存在给药一次可以持续数日释放的缓控释制剂。这主要是因为在口服给药系统中,药物制剂在胃肠道滞留时间是关键性因素。药物在给药后经过8~12h通过胃肠道转运到结肠部位,由于人体结肠部位吸收功能差,在结肠部位将滞留的药物被逐渐增多的细菌分解,只有极少量药物和代谢物被吸收,随后制剂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即使在释放技术上改进缓控释制剂,调节药物释放速度,但口服条件下由于人体胃肠道转运特点的限制,只能每天给药1~2次,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克服口服剂型胃肠道转运时间的生理障碍而实现平稳均匀释放,如何能够实现给药一次可以持续数日释放是缓控释制剂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药械组合物,以解决现有缓控释制剂不能实现给药一次可以持续数日平稳均匀释放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制得新型的药械组合物,实现药物的平稳均匀释放。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药械组合物,其包括模具、药物层和光固化树脂控释层,所述药物层和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模具内,且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药物层外侧;所述药物层包括活性药物,或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包括光固化树脂与致孔剂的混合物,所述光固化树脂与所述致孔剂的质量比为0.5∶1~100∶1。
所述模具为圆筒形、方槽形或其他形状,且其上表面的表面积为5 mm2~100 mm2,深度为0.5~8mm。所述模具可由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 (PS)等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模具为圆筒型模具,其外径为3~12mm,高度2~8mm。
所述药物层可为活性药物层,或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所述辅料可为药剂学常用的辅料,如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蔗糖等。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与所述光固化树脂层的质量比为1∶1~1∶200。
当所述药物层为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时,优选地,混合物层所含辅料的质量为2~200mg。
所述活性药物可根据特定的病症、治疗效果和/或保健作用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药物经粉碎后,将合适粒度的药物粉末直接加入模具中。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 0.005~50mg/ml的溶液,得到药物溶液,将该药物溶液转移至所述模具中,挥发溶剂。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0.005~50mg/ml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辅料,混匀,烘干,转移至所述模具中。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转移至所述模具中。
所述挥发性溶剂可为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等可以溶解所述药物的溶剂中的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致孔剂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其可为一种致孔剂或至少两种致孔剂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PEG4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吐温80、泊洛沙姆188(Poloxamer 188)、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糖、蔗糖、甘露醇、果糖、葡萄糖等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所述光固化树脂与致孔剂按照质量比0.5∶1~100∶1溶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注射到所述模具中挥发溶剂,再固化即得。
优选地,在光固化机照射下进行固化。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称量所述活性药物,将其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制得所述药物层;或,称量所述活性药物层与所述辅料,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制得所述药物层;
(b)称量光固化树脂、致孔剂及溶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c)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加入至模具中的所述药物层的上方,挥发溶剂,固化成型,即得药械组合物。
步骤(a)中,所述模具为圆筒形、方槽形或其他形状,且其上表面的表面积为5 mm2~100 mm2,深度为0.5~8mm。所述模具可由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 (PS)等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模具为圆筒型模具,其外径为3~12mm,高度2~8mm。
所述药物层可为活性药物层,或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所述辅料可为药剂学常用的辅料,如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蔗糖等。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与所述光固化树脂层的质量比为1∶1~1∶200。
当所述药物层为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时,优选地,混合物层所含辅料的质量为2~200mg。所述活性药物可根据特定的病症、治疗效果和/或保健作用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活性药物粉碎至合适粒度后,将活性药物粉末直接加入模具中。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活性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0.005~ 50mg/ml的溶液,得到活性药物溶液,将该药物溶液转移至所述模具中,使挥发性溶剂挥发。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活性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0.005~ 50mg/ml的活性药物溶液,向其中加入辅料,混匀,烘干,转移至所述模具中。
可选地,所述药物层是采用下述方法制得的:将活性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转移至所述模具中。
所述挥发性溶剂可为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等可以溶解所述药物的溶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步骤(b)中,所述溶剂可为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等可以溶解所述药物的溶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致孔剂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其可为一种致孔剂或至少两种致孔剂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PEG4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吐温80、泊洛沙姆188、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糖、蔗糖、甘露醇、果糖、葡萄糖等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在药物层内装载包含一种或多种药物的药物层,并加入致孔剂的光固化树脂作为控释层,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利于实现药物的平稳缓慢释放,本发明的药械组合物可以粘附于口腔内,制成口腔内给药系统,使药物在口腔内缓慢释放,实现给药一次可以持续数日平稳均匀释放;本发明的药械组合物还可以直接口服给药,在胃肠道缓慢释放药物并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或保健作用。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所采用的药物层内含有的辅料、光固化树脂控释层所用惰性树脂均安全无毒,可以自由选择药物层中活性药物的种类,可通过调节光固化树脂控释层的厚度及致孔剂含量等参数灵活调节药物释放的速度,实现治疗和/或保健目的,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药械组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2、光固化树脂控释层,3、药物层。
图2是实施例1~3所制备石杉碱甲药械组合物的体外平均释放曲线图。
图3是实施例1~3所制备石杉碱甲药械组合物的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图。
图4是实施例4~7所制备石杉碱甲药械组合物的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图。
图5是实施例8~10所制备盐酸坦洛新药械组合物的体外平均释放曲线图。
图6是实施例8~10所制备盐酸坦洛新药械组合物的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图。
图7是实施例11~13所制备盐酸坦洛新药械组合物的体外平均释放曲线图。
图8是实施例11~13所制备盐酸坦洛新药械组合物的体外累积释放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下述实施例仅作为说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述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过程和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且均可市购或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下述实施例均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1
将石杉碱甲加入甲醇溶解制成250mg/ml溶液中,用1ml 注射器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放置至溶剂挥发,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气泡产生,该圆筒模具外径为4.5mm,高度3mm,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粉末3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照质量比10∶3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EG400 7.2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将所制备的药械组合物放入100ml玻璃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为释放介质,温度为 37℃,搅拌速度为75转/分,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更换新鲜的释放介质,样品过滤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10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释放度。
实施例2
将石杉碱甲加入甲醇溶解制成250mg/ml溶液中,用1ml 注射器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放置至溶剂挥发,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气泡产生,该圆筒模具外径为4.5mm,高度3mm,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粉末3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VP K30按照质量比10∶3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VP K30 7.2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将石杉碱甲加入甲醇溶解制成250mg/ml溶液中,用1ml 注射器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放置至溶剂挥发,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气泡产生,该圆筒模具外径为4.5mm,高度3mm,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粉末3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oloxamer 188按照质量比10∶3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oloxamer 188 7.2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体外释放实验所得结果如图2~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PEG400与Poloxamer 188作为致孔剂的释放效果较快,而PVP K30作为致孔剂释放速率较慢。
实施例4
有辅料片芯及树脂层的制备:将石杉碱甲与蔗糖按照质量比4∶96混合均匀后,称取10mg该混合物放入直径0.45 mm,高0.30 mm的聚丙烯圆筒模具中,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0.4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质量比0.5∶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1000个)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EG400 48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将所制备的药械组合物放入100ml玻璃瓶中,加入10ml 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温度为 37℃,搅拌速度为75转/分,分别在2h、4h、6h、8h取样,并更换新鲜的释放介质,样品过滤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10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释放度。
实施例5
有辅料片芯及树脂层的制备:将石杉碱甲与蔗糖按照质量比4∶96混合均匀后,称取10mg该混合物放入直径0.45 mm,高0.30 mm的聚丙烯圆筒模具中,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0.4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质量比2∶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1000个)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EG400 12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6
有辅料片芯及树脂层的制备:将石杉碱甲与蔗糖按照质量比4∶96混合均匀后,称取10mg该混合物放入直径0.45 mm,高0.30 mm的聚丙烯圆筒模具中,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0.4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质量比1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1000个)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EG400 2.4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7
将石杉碱甲与蔗糖按照4:96质量比混合均匀后,称取10mg该混合物放入直径0.45 mm,高0.30 mm的聚丙烯圆筒模具中,每个模具中含有石杉碱甲0.4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质量比10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min,然后滴加至模具(1000个)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EG400 0.24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30秒进行固化。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4~7体外释放实验所得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PEG400用量的增加,石杉碱甲释放速率随之增大。
实施例8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 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照质量比2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 24mg、PEG400 1.2 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将所制备的药械组合物放入100 ml玻璃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为释放介质,温度为 37℃,搅拌速度为 75 转/分,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更换新鲜的释放介质,样品过滤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25 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释放度。
实施例9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 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照质量比40∶3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 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 24 mg、PEG400 1.8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0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 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EG400按照质量比1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 24mg、PEG400 2.4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8~10体外释放实验所得结果如图5~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PEG400用量的增加,盐酸坦洛新释放速率随之增大。
实施例11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VPk30按照质量比2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VPk30 1.2 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将所制备的药械组合物放入100 ml玻璃瓶中,加入10 ml蒸馏水为释放介质,温度为 37℃,搅拌速度为 75 转 /分,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更换新鲜的释放介质,样品过滤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25 nm测定吸光度,并计算释放度。
实施例12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 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VPk30按照质量比10∶1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24mg、PVPk30 2.4 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3
称取盐酸坦洛新与蔗糖按质量比2:8充分混匀,将适量混合物转移到PVC圆筒模具中,该模具外径为 4.5 mm,高度3 mm。每个模具中含有盐酸坦洛新10 mg。
将光固化树脂与PVPk30按照质量比20∶3分散至乙醇溶液中,混合10 min,然后滴加至圆筒模具中,使每个模具含有光固化树脂 24mg、PVPk30 3.6 mg,挥发溶剂后用光固化机照射树脂层,每次30秒,进行固化。
将该样品采用直接释药法放置于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过程与实施例11相同。
实施例11~13体外释放实验所得结果如图7~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PVPk30用量的增加,盐酸坦洛新释放速率随之增大。

Claims (9)

1.一种药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药物层和光固化树脂控释层,所述药物层和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模具内,且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设置在所述药物层外侧;所述药物层包括活性药物,或活性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层;所述光固化树脂控释层包括光固化树脂与致孔剂的混合物,所述光固化树脂与所述致孔剂的质量比为0.5∶1~10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为圆筒形或方槽形,且其上表面的表面积为5 mm 2~100 mm 2,深度为0.5~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械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400、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泊洛沙姆188、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糖、蔗糖、甘露醇、果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称量所述活性药物,将其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制得所述药物层;或,称量所述活性药物层与所述辅料,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制得所述药物层;
(b)称量所述光固化树脂、致孔剂及溶剂,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c)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加入至所述模具中的所述药物层的上方,挥发所述溶剂,固化成型,即得药械组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所述活性药物粉碎为粉末后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即得所述药物层;或者,将所述活性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 0.005~ 50mg/ml的溶液,得到活性药物溶液,将该药物溶液转移至所述模具中,使挥发性溶剂挥发,即得所述药物层。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所述活性药物与所述辅料混合均匀后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即得所述药物层;或者,将活性药物与挥发性溶剂制成0.005~ 50mg/ml的活性药物溶液,向其中加入所述辅料,混匀,烘干,加入至所述模具中,即得所述药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溶剂为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400、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泊洛沙姆188、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糖、蔗糖、甘露醇、果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溶剂为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二氯甲烷、氯仿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CN201910223061.7A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75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3061.7A CN109875954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3061.7A CN109875954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5954A true CN109875954A (zh) 2019-06-14
CN109875954B CN109875954B (zh) 2022-05-20

Family

ID=6693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3061.7A Active CN109875954B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59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807A (zh) * 2020-04-14 2020-07-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基于3d打印模具和光固化材料制备的模印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560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上海金色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经皮给药系统中控释膜的制备方法
CN203417344U (zh) * 2013-06-04 2014-02-05 天津宽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膏药贴
CN205659259U (zh) * 2016-04-28 2016-10-26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口腔及皮肤黏膜治疗贴
JP3209781U (ja) * 2017-01-26 2017-04-06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接着絆創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560A (zh) * 2006-05-15 2007-11-21 上海金色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经皮给药系统中控释膜的制备方法
CN203417344U (zh) * 2013-06-04 2014-02-05 天津宽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膏药贴
CN205659259U (zh) * 2016-04-28 2016-10-26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口腔及皮肤黏膜治疗贴
JP3209781U (ja) * 2017-01-26 2017-04-06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粘接着絆創膏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颖彦等: "新型控释膜控制可乐定药库的渗透性能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9807A (zh) * 2020-04-14 2020-07-17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基于3d打印模具和光固化材料制备的模印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5954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1991B (zh) 药品剂型及其使用
US20080089937A1 (en) Controlled release drug compositions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CN109310646A (zh) 增强递送的肾上腺素组合物
JPS6137725A (ja) フエンタニルの皮膚投与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N109310647A (zh) 具有增强渗透的药物组合物
EA023502B1 (ru)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ая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варианты)
Anitha et al. Preparation, in-vitro and in-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dermal patch containing glibenclamide and atenolol: a combinational approach
Pandit et al.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dermal films for the treat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
Prasanna et al. Design, evaluation and 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of glibenclamide buccoadhesive films
CN109875954A (zh) 一种药械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23255A (zh) 一种青蒿琥酯纳米乳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08461A (zh) 一种口腔给药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illai et al. Effect of polymeric activity on transdermal patches of Glipizide
RU2736081C1 (ru) Пластырь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ый с гликлазидом
CN116270418B (zh) 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Anusha et al.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TIDIABETIC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OF GUAVA
RU2812184C1 (ru) Матрица на основе акрилового адгезива с комплексом активаторов чрескожного переноса для трансдермальных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х систем
Choudhari et al.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RANSDE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Khanum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lterodine Tartarate Transdermal Films for the Treatment of Overactive Bladder
CN107362143B (zh) 一种硝苯地平前体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24107115A1 (en) Methods of compounding an injectable drug into a film or wafer and systems thereof
Bathe et al.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
Natarajan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paclinide Transdermal Patch
Bharathi et al. FOR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ONDANSETRON HCL TRANSDERMAL PATCH
Batyrbekov et al.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ilm dosage forms of local anesthe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