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3263B - 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73263B CN109873263B CN201811347445.1A CN201811347445A CN109873263B CN 109873263 B CN109873263 B CN 109873263B CN 201811347445 A CN201811347445 A CN 201811347445A CN 109873263 B CN109873263 B CN 1098732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terminal fitting
- press
- substrate
- f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适当地确保端子零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状态。基板用连接器(A)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端子零件(20),其由整体呈直线状的金属线材构成,从壳体(10)的背面侧压入到壳体(10);基板连接部(27),其形成于端子零件(20),并且配置于比壳体(10)靠背面侧的位置,基板连接部(27)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到电路基板(P)的通孔(H);卡止部(24),其形成于端子零件(20),在端子零件(20)适当地压入到壳体(10)的状态下与壳体(10)抵接;以及承受面(16),其形成于壳体(10),通过使卡止部(24)抵接从而受到因将基板连接部(27)插入到通孔(H)而产生的来自电路基板(P)侧的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压配合(press fit)类型的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和以压入状态安装于壳体的端子零件,该基板用连接器构成为使形成于端子零件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基板连接部插入到电路基板的通孔并弹性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84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这种基板用连接器,在将端子零件压入到壳体的工序中,很难高精度地管理端子零件相对于壳体的压入深度。另外,即使端子零件适当地压入到壳体,在将端子零件的基板连接部插入到电路基板的通孔时,端子零件也因基板连接部与通孔的内周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相对于壳体产生错位。
本发明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适当地确保端子零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端子零件,其由整体呈直线状的金属线材构成,所述端子零件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压入到所述壳体;基板连接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配置于比所述壳体靠背面侧的位置,所述基板连接部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到电路基板的通孔;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在所述端子零件适当地压入到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抵接;以及承受面,其形成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卡止部抵接从而受到因将所述基板连接部插入到所述通孔而产生的来自所述电路基板侧的反作用力。
发明效果
在将端子零件压入到壳体时,只要将端子零件压入直到卡止部抵接到承受面,则端子零件以适当的位置关系安装到壳体。在将基板连接部插入到通孔时,由于来自电路基板侧的反作用力经由卡止部而由承受面承受,所以端子零件不会相对于壳体产生错位。因此,能够适当地确保端子零件相对于壳体的安装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基板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2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4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5是示出压入孔的开口形状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图6是基板用连接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端子零件的立体图。
图9是端子零件的仰视图。
图10是端子零件的底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形成为在所述卡止部形成有抵接面,该抵接面面向与所述承受面相反的一侧,并且与压入方向大致正交。根据此结构,在将端子零件压入到壳体时,通过使夹具等抵接于抵接面,从而能够对端子零件施加沿压入方向的按压力。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卡止部遍及整个周向地形成。根据此结构,在将端子零件压入到壳体时,能够防止端子零件以相对于壳体倾斜的状态被压入。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一对咬入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仅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大致直角的左右方向突出,所述一对咬入突起咬入到所述壳体的压入孔的内壁;以及弹性接触片,其形成于所述基板连接部,并且仅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大致直角的方向且与所述一对咬入突起相同的方向突出,所述弹性接触片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抵接,所述卡止部形成为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且与所述一对咬入突起以及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若一对咬入突起和一对弹性接触片仅向左右方向突出,则在将基板连接部插入到通孔时,端子零件有可能向前后方向倾斜。但是,因为卡止部向前后方向突出,所以能够防止端子零件向前后方向的倾斜。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2中的下方以及图3、图4中的上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在图1、图6-图8示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图6、图9、图10中示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本实施例1的基板用连接器A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以及多个端子零件20,其通过压入而被安装到壳体10。壳体10为单一部件,具有:端子主体部11;方筒状的罩部12,其从端子主体部11的外周缘朝上方突出;以及一对保持突起13,从端子主体部11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突出。壳体10以载置于电路基板P上表面的方式安装到水平设置的电路基板P,并且通过使一对保持突起13嵌合到电路基板P的保持孔(省略图示)从而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在端子主体部1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端子主体部11的多个压入孔14。压入孔14的下端部作为收纳凹部15而在端子主体部11的下端面开口。收纳凹部15的底面视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端子主体部11的下端面中的形成收纳凹部15的范围内的区域成为与压入孔14的贯通方向呈直角的平面状的承受面16。承受面16在整个周向上包围压入孔14的开口区域。
压入孔14中的在上下方向上与收纳凹部15的上端相连的区域作为引导区域17发挥作用。将引导区域17水平地切断的俯视截面形状为方形。在引导区域17的左右两个内壁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引导面18,一对引导面18以左右间隔越朝向上方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因此,引导区域17的前后尺寸为在其上下方向整个区域恒定的尺寸,而引导区域17的左右尺寸越朝向上方逐渐变窄。引导区域17的前后尺寸比收纳凹部15的前后尺寸小。引导区域17的最大左右尺寸也比收纳凹部15的左右尺寸小。
压入孔14中的比引导区域17靠上方的区域作为压入区域19发挥作用。将压入区域19水平地切断的俯视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压入区域19的左右尺寸为在其上下方向整个区域恒定的尺寸,并且为与引导区域17的上端中的左右尺寸相同的尺寸。压入区域19的前后尺寸为在其上下方向整个区域恒定的尺寸,并且为与引导区域17的上端中的前后尺寸相同的尺寸。
端子零件20由整体呈直线状的金属线材(省略图示)构成。端子零件20为单一部件,具备线束连接部21、压入部22、卡止部24、以及基板连接部27。线束连接部21形成于端子零件20的上端部。将线束连接部21水平地切断的俯视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线束连接部21的前后尺寸与压入孔14的前后尺寸相同或者比与压入孔14的前后尺寸稍小。线束连接部21的左右尺寸与压入孔14的左右尺寸相同或者比压入孔14的左右尺寸稍小。
压入部22与线束连接部21的下端同轴状地相连。压入部22上端部的前后尺寸为与线束连接部21的前后尺寸相同的尺寸,压入部22上端部的左右尺寸为与线束连接部21的左右尺寸相同的尺寸。压入部22下端部的前后尺寸为与压入部22上端部的前后尺寸相同的尺寸,压入部22下端部的左右尺寸为与压入部22上端部的左右尺寸相同的尺寸。在压入部22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咬入突起23。一对咬入突起23从端子零件20的上下两个端部的左右两个外侧面朝左右方向突出。
卡止部24以与压入部22的下端邻接的方式配置。卡止部24形成为从端子零件20的外周遍及整个周向地突出成凸缘状。卡止部24的俯视形状形成为与压入部22的下端部大致相似的形状、即大致正方形。卡止部24的前后尺寸比压入部22下端部的前后尺寸大,比收纳凹部15(承受面16)的前后尺寸小。卡止部24的左右尺寸比压入部22下端部的左右尺寸大,比收纳凹部15(承受面16)的左右尺寸小。
卡止部24的上下尺寸(厚度尺寸)设定为与收纳凹部15的上下尺寸(深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卡止部24的上表面成为由与端子零件2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呈直角的平面构成的卡止面25。从卡止面25到咬入突起23的下端为止的上下尺寸设定为比从承受面16到引导面18的上端为止的引导区域17的上下尺寸大。从卡止面25到咬入突起23的上端为止的上下尺寸设定为比从承受面16到压入区域19的上端为止的上下尺寸小。卡止部24的下表面成为由与端子零件2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呈直角的平面构成的抵接面26。
基板连接部27以与卡止部24的下端相邻的方式配置。在基板连接部27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弹性接触片28和挠曲空间29,挠曲空间29被配置于两个弹性接触片28之间。一对弹性接触片28从基板连接部27的左右两个外侧面向左右方向(与咬入突起23相同的方向)突出。弹性接触片28的最大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最大尺寸)设定为比通孔H内表面的左右尺寸大。一对弹性接触片28通过进出到挠曲空间29内,从而能够以左右尺寸变窄的方式弹性变形。
在将端子零件20组装到壳体10时,将处于使线束连接部21朝上的状态的端子零件20从端子主体部11的下方(壳体10的背面侧)压入到压入孔14内。此时,夹具(省略图示)与抵接面26抵接而对卡止部24施加朝上的按压力。在端子零件20被压入的过程中的初期,通过线束连接部21的上端部滑接于引导面18从而线束连接部21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位。当压入工序进行而使得线束连接部21穿过压入区域19时,压入部22进入到压入区域19内,咬入突起23咬入到压入区域19的内壁部。
当端子零件20相对于壳体10(压入孔14)较深地压入,直到端子零件20被压入到正规位置时,卡止部24的卡止面25以面接触的状态与壳体10的承受面16抵接。由此,端子零件20相对于压入孔14的压入完成,端子零件20相对于壳体10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因为卡止面25和承受面16的抵接区域在整个周向上将压入孔14的开口区域包围,所以端子零件20不会相对于壳体10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倾斜。在将所有的端子零件20压入后,基板用连接器A的制造完成。
在将基板用连接器A安装于电路基板P时,将壳体10的保持突起13嵌入到电路基板P的保持孔,并且将基板连接部27插入到通孔H。此时,因为弹性接触片28通过与通孔H的内表面抵接而弹性变形,所以在基板连接部27与电路基板P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因为该摩擦阻力,朝上方的反作用力从电路基板P侧作用于端子零件20,所以端子零件20相对于壳体10相对地向上方错位。但是,因为卡止面25与承受面16抵接,所以端子零件20不会相对于壳体10向上方错位。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基板用连接器A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和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20由整体呈直线状的金属线材构成,并且从下方(壳体10的背面侧)压入到壳体10。在端子零件20形成有基板连接部27,基板连接部27配置于壳体10的下方(壳体10的背面侧),并且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到电路基板P的通孔H。
相同地,在端子零件20形成有卡止部24,卡止部24在端子零件20适当地压入到壳体10的状态下与壳体10抵接。另一方面,在壳体10形成有承受面16,卡止部24能够与承受面16抵接。在端子零件20因将基板连接部27插入到通孔H而受到来自电路基板P侧的反作用力的情况下,卡止部24与承受面16抵接,承受面16承受来自电路基板P侧的反作用力。
该构成的技术的意义为如下。在将端子零件20压入到壳体10时,只要将端子零件20压入直到卡止部24与承受面16抵接为止,则能够将端子零件20以适当的位置关系安装到壳体10。另外,在将基板连接部27插入到通孔H时,因为来自电路基板P侧的反作用力经由卡止部24而由承受面16承受,所以端子零件20不会相对于壳体10向上方错位。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端子零件20相对于壳体10的安装状态。
另外,在卡止部24形成有抵接面26,抵接面26面向与承受面16相反的一侧,并且与端子零件20相对于壳体10的压入方向大致正交。根据此结构,在将端子零件20压入到壳体10时,通过使夹具等与抵接面26抵接,从而对端子零件20施加沿压入方向的按压力。另外,因为卡止部24遍及整个周向地形成,所以在将端子零件20压入到壳体10时,能够防止端子零件20以相对于壳体10倾斜的状态被压入。
另外,在端子零件20形成有一对咬入突起23,一对咬入突起23形成为仅向与端子零件20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且相对于壳体10的压入方向)大致直角的左右方向突出,一对咬入突起23咬入到壳体10的压入孔14的内壁。另外,在基板连接部27形成有弹性接触片28,弹性接触片28形成为仅向与端子零件20的长度方向成为大致直角的方向且与一对咬入突起23相同的方向(左右方向)突出,弹性接触片28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抵接于通孔H的内表面。
如此,若一对咬入突起23和一对弹性接触片28仅向左右方向突出,则在将基板连接部27插入到通孔H时,端子零件20有可能向前后方向倾斜。鉴于这一点,卡止部24形成为向与端子零件20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且与一对咬入突起23以及一对弹性接触片28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前后方向突出。因为卡止部24在前后方向上突出,所以能够防止端子零件20向前后方向倾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进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卡止部形成有抵接面,但是卡止部也可以不具有抵接面。
(2)在上述实施例中,遍及整个周向地形成有卡止部,但是卡止部也可以形成为从端子零件的外表面仅向左右方向突出、或者从端子零件的外表面仅向前后方向突出。
(3)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咬入突起形成为仅向左右方向突出。但是一对咬入突起可以仅向前后方向突出,还可以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
(4)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弹性接触片仅向左右方向突出,但是一对弹性接触片可以仅向前后方向突出,还可以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两个方向突出。
(5)在上述实施例中,一对咬入突起和一对弹性接触片的突出方向为相同的方向,但是一对咬入突起和一对弹性接触片的突出方向也可以为在水平方向(二维方向)上相互不同的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A…基板用连接器
H…通孔
P…电路基板
10…壳体
14…压入孔
16…承受面
20…端子零件
23…咬入突起
24…卡止部
26…抵接面
27…基板连接部
28…弹性接触片
Claims (2)
1.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合成树脂制的壳体;
端子零件,其由整体呈直线状的金属线材构成,所述端子零件从所述壳体的背面侧压入到所述壳体;
基板连接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配置于比所述壳体靠背面侧的位置,所述基板连接部以弹性变形的状态插入到电路基板的通孔;
卡止部,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在所述端子零件适当地压入到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壳体抵接;以及
承受面,其形成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卡止部抵接从而受到因将所述基板连接部插入到所述通孔而产生的来自所述电路基板侧的反作用力,
所述基板用连接器具备:
一对咬入突起,其形成于所述端子零件,并且仅向相对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成为大致直角的左右方向突出,所述一对咬入突起咬入到所述壳体的压入孔的内壁;以及
弹性接触片,其形成于所述基板连接部,并且仅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成为大致直角的方向且与所述一对咬入突起相同的方向突出,所述弹性接触片以弹性变形的状态与所述通孔的内表面抵接,
所述卡止部形成为向与所述端子零件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且与所述一对咬入突起以及所述一对弹性接触片的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
所述卡止部遍及整个周向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止部形成有抵接面,该抵接面面向与所述承受面相反的一侧,并且与压入方向大致正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1467A JP2019102255A (ja) | 2017-12-01 | 2017-12-01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2017-231467 | 2017-1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3263A CN109873263A (zh) | 2019-06-11 |
CN109873263B true CN109873263B (zh) | 2021-05-28 |
Family
ID=66916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347445.1A Active CN109873263B (zh) | 2017-12-01 | 2018-11-13 | 基板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9102255A (zh) |
CN (1) | CN1098732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040584A (ja) * | 2020-08-31 | 2022-03-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444005B2 (ja) * | 2020-09-16 | 2024-03-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568467B2 (ja) | 2020-10-09 | 2024-10-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65002Y (zh) * | 2008-12-16 | 2009-12-16 | 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端子以及使用该端子的d型连接器 |
CN104272530A (zh) * | 2012-05-10 | 2015-01-0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02257A (en) * | 1996-02-29 | 1997-12-30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for |
DE102004020422A1 (de) * | 2004-04-27 | 2005-11-24 | Robert Bosch Gmbh | Pin zur lötfreien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mit einer Leiterplatte, ein Einpresswerk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lötfreien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
JP4364135B2 (ja) * | 2005-02-07 | 2009-11-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
JP5704196B2 (ja) * | 2013-07-05 | 2015-04-2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端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
CN103531555B (zh) * | 2013-10-24 | 2016-01-20 | 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免焊接端子的功率模块 |
US9099813B1 (en) * | 2014-02-28 | 2015-08-04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tact organizer |
JP2017041341A (ja) * | 2015-08-19 | 2017-0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6600261B2 (ja) * | 2016-02-10 | 2019-10-3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
-
2017
- 2017-12-01 JP JP2017231467A patent/JP2019102255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11-13 CN CN201811347445.1A patent/CN10987326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65002Y (zh) * | 2008-12-16 | 2009-12-16 | 深圳盛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端子以及使用该端子的d型连接器 |
CN104272530A (zh) * | 2012-05-10 | 2015-01-0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73263A (zh) | 2019-06-11 |
JP2019102255A (ja) | 2019-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73263B (zh) | 基板用连接器 | |
JP5958583B1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744397B2 (ja) | 両端プレスフィット用コネクタ | |
JP5603790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 |
CN107134672B (zh) | 连接器 | |
JP2007220542A (ja) | コネクタ | |
US9240653B2 (en) | Wire-to-board connector | |
CN102868056B (zh) | 浮动型连接器 | |
CN109638579B (zh) | 连接器 | |
CN106981754B (zh) | 连接器 | |
CN112470348B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 |
US20130033826A1 (en) | Electrical component | |
US20170093086A1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08140975B (zh) | 端子 | |
JP2018092780A (ja) |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 |
JP6600261B2 (ja) |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 | |
JP4846431B2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2006031967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3615010A (zh) | 连接器 | |
JP2008091046A (ja)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JP3358357B2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JP5488905B2 (ja) | 端子接続構造 | |
WO2023162624A1 (ja) | コネクタ | |
WO2023228724A1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4211979A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ケース一体型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