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6514B - 装订用具 - Google Patents

装订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6514B
CN109866514B CN201811312694.7A CN201811312694A CN109866514B CN 109866514 B CN109866514 B CN 109866514B CN 201811312694 A CN201811312694 A CN 201811312694A CN 109866514 B CN109866514 B CN 109866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operating member
lever
staple
binding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26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6514A (zh
Inventor
田中裕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6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6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6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订用具,防止装订用具的操作构件不经意地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情形。构成了如下的装订用具(0),具备:一组装订杆构件(1、2),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12、22)开闭;操作构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1、2)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限制构件(37),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1、2)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3)之间(39),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3)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Description

装订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装订固定纸页类的装订用具。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对活页或资料册(英文:clear book)的替换页等纸页类进行装订固定的环装订用具。该装订用具构成为具备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的一组装订杆构件、和能够相对于装订杆构件沿着轴心方向相对移位的操作构件。操作构件在锁定位置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装订杆的方向转动,在解锁位置容许装订杆构件向同一方向转动。若用户使操作构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滑动移动,则能够打开装订杆,能够任意地替换纸页类。
上述的装订用具具有能够简单地开放操作装订杆这样的优异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无法完全否定如下的可能性:在收纳于提包或背包中时等,强的外力作用于操作构件而使其向解锁位置移位,结果,不经意地打开装订杆,装订好的纸页类散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5901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5901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防止装订用具的操作构件不经意地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情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构成了一种如下的装订用具,该装订用具具备:一组装订杆构件,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限制构件,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之间,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若设为:所述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并具有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止动件,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预定部位接触,另一方面,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解锁位置时,即使使装订杆构件转动该止动件也不与装订杆构件的预定部位接触,则能够利用装订杆构件、操作构件及限制构件完成装订用具的基本结构,能够削减零件件数。
所述限制构件例如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之间。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限制构件以能够在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操作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限制位置、与从这两者之间脱出的非限制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构件。
而且,若具备操作力变换机构,则能够通过使操作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来将装订杆维持为关闭状态,并且能够在为了开放装订杆而使操作构件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过程中使装订杆构件自然而然地相对转动,而打开装订杆,所述操作力变换机构介于所述装订杆构件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并将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力变换为使所述装订杆构件向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装订用具的操作构件不经意地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装订用具的环笔记本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杆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操作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中的装订杆构件的臂部以及操作构件的缺口的形状及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A-A线横剖视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B-B线横剖视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C-C线横剖视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D-D线横剖视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E-E线横剖视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F-F线横剖视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G-G线横剖视图。
图19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H-H线横剖视图。
图20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纵剖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之一涉及的装订杆构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2是该变形例的装订用具的横剖视图。
图23是该变形例的装订用具的横剖视图。
图24是该变形例的装订用具的横剖视图。
图25是该变形例的装订用具的横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装订用具
1、2…装订杆构件
12、22…装订杆
13、23…轴体
133、233…缺口
134、234…端面
3…操作构件(覆盖体)
31、32…侧壁
33…底壁
313、323…突起(卡定部)
314、324…抵接面
37…限制构件
376…突片
38…隔壁
39…装订杆构件与位于锁定位置的操作构件之间的空隙
4…弹性施力构件
S……纸页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至图2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是具备能够开闭的多根装订杆12、22的环装订用具。装订杆12、22插通到预先贯穿纸页类S的装订孔中而对纸页类S进行装订固定。尤其是,如图1所示,通过对成为笔记本的内页(日文:中紙)的多张翻页(英文:leaf)、资料册的替换页(进而为前封(日文:表表紙)和/或后封(日文:表表紙))等S进行装订,从而能够用于作为环笔记本的用途。该环笔记本能够设为将页(英文:page)打开为180°的角度的查看打开(日文:見開き)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将如下的构件设为构成构件:互相相对转动的第一装订杆构件1及第二装订杆构件2;为了切换两个装订杆构件1、2所支承的装订杆的开放状态/关闭状态而进行操作的操作构件3;以及作为对操作构件3进行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4。
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形状和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形状相似。第一装订杆构件1具备:与轴心方向平行的长的棒状的基体11;从基体11延伸出的装订杆要素12;从基体11分离并成为该装订杆构件1的旋转中心的轴体13;以及将该轴体13连接于基体11的臂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基体11、装订杆要素12、轴体13及臂部14进行树脂一体成形。
装订杆要素12存在多个,它们沿着轴心方向立起排列。各装订杆要素12从基体11的外侧面112向与轴心方向垂直的外侧暂且直行地突出,并从其外方端以描绘圆弧或椭圆弧的方式弯曲立起。装订杆要素12的基端部的直行部分的上表面与基体11的顶面113大致共面。另外,装订杆要素12的顶端部以朝向作为对方的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装订杆要素22的方式呈直线地延伸。其伸长方向与基体11、21的顶面113、213大致平行。装订杆要素12的弯曲部分的截面呈在轴心方向上稍微扩张的扁平形状、大致长圆状或大致圆角四方形状。装订杆要素12的顶端部如对合(日文:合决り)那样切出缺口。
轴体13呈整体上大致圆柱状的外形,沿着轴心方向伸长。不过,在后面叙述详细情况,但在轴体13存在将其一部分切去的部位。轴体13分为多个(在图示例子中为装订杆要素12的个数的大约一半)。并且,除了装订杆构件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中间部以外,这些轴体13均在同心轴上隔开预定的间隙地排列。轴体13以其轴心位于与基体11的内侧面111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从基体11稍偏向内侧。
在轴体13的一端面形成凹部131,在轴体13的另一端面形成凸部132。凸部132是与轴体13的轴心重叠的半球状的突起。凹部131是从轴体13的轴心位置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轴体13的外周为止的、即向外侧开口的凹槽,凹部131的内表面呈纵剖视时(以与轴心方向平行的面切开的剖视时、或从外侧面观察时)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筒状,凹部131的槽宽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大致相等。而且,另外,凹部131的内方端缘也成为横剖视时(以与轴心方向正交的面切开的剖视时、或从轴心方向观察时)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弧状。
臂部14对于一个轴体13而存在两个,将轴体1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基体11。臂部14中的、与基体11的内侧面111相连的内侧的侧面141相对于基体11的内侧面111倾斜。另一方面,臂部14中的、与基体11的外侧面112相连的外侧的侧面142与基体11的外侧面112大致共面。而且,在各臂部14的外侧的下表面中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成形有比基体11的底面114稍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143。如图5等所示,该臂部14的外侧的突出部14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缘成为采取外侧面视R(圆弧)这样的曲面状。
基体11具有以正好跨及方棒的内侧面111和底面114的方式成形出凹曲面115的横截面形状。利用该凹曲面115,从而在位于基体11与轴体13的狭窄空间的、由一对臂部14夹着的区域形成呈横剖视时绕着轴心的圆环这样的缝隙状的空隙15。而且,在基体11中的、面向多个轴体13的间隙的部位,对内侧面111与凹曲面115相交的隅角进行倒角。
基体11的内侧面111与一端侧的端面的隅角116以该侧面朝向与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倒角或倒圆角。
第二装订杆构件2具备: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基体11同等的长的棒状的基体21;从基体21延伸出的装订杆要素22;从基体21分离并成为该装订杆构件2的旋转中心的轴体23;以及将该轴体23连接于基体21的臂部24。并且,仍将这些基体21、装订杆要素22、轴体23及臂部24进行树脂一体成形。
装订杆要素22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装订杆要素12成对而构成环状的装订杆。各装订杆要素22从基体21的外侧面212向与轴心方向垂直的外侧暂且直行地突出,并从其外方端以描绘圆弧或椭圆弧的方式弯曲立起。装订杆要素22的基端部的直行部分的上表面与基体21的顶面213大致共面。另外,装订杆要素22的顶端部以朝向作为对方的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装订杆要素12的方式呈直线地延伸。其伸长方向与基体11、21的顶面113、213大致平行。装订杆要素22的弯曲部分的截面呈在轴心方向上稍微扩张的扁平形状、大致长圆状或大致圆角四方形状。装订杆要素22的顶端部如对合那样切出缺口。
轴体23呈整体上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轴体13相同直径的大致圆筒状的外形,沿着轴心方向伸长。不过,如后所述,在轴体23存在将其一部分切去的部位。轴体23分为多个,除了装订杆构件2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中间部以外,这些轴体23均在同心轴上隔开预定的间隙地排列。这些轴体23配设成收纳在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多个轴体13的间隙中。第二装订杆构件2侧的轴体23的轴心方向尺寸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轴体13的间隙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轴体13的轴心方向尺寸与第二装订杆构件2侧的轴体23的间隙的尺寸大致相等。轴体23以其轴心位于与基体21的内侧面211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从基体21稍偏向内侧。
在轴体23的一端面形成凹部231,在另一端面形成凸部232。凹部231收纳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轴体13的凸部132。相反地,凸部232插入到第一装订杆构件1侧的轴体13的凹部131。凸部232是与轴体23的轴心重叠的半球状的突起。凹部231是从轴体23的轴心位置向外侧延伸并到达轴体23的外周为止的凹槽,凹部231的内表面呈纵剖视时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筒状,凹部231的槽宽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大致相等。另外,凹部231的内方端缘也成为横剖视时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弧状。
臂部24将轴体2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基体21。臂部24中的、与基体21的内侧面211相连的内侧的侧面241相对于基体21的内侧面211倾斜。另一方面,臂部24中的、与基体21的外侧面212相连的外侧的侧面242与基体21的外侧面212大致共面。而且,在各臂部24的外侧的下表面中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成形有比基体21的底面214稍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243。如图8等所示,该臂部24的外侧的突出部24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缘成为采取外侧面视R这样的曲面状。
基体21具有以正好跨及方棒的内侧面211和底面214的方式成形出凹曲面215的横截面形状。利用该凹曲面215,从而在位于基体21与轴体23的狭窄空间的、由一对臂部24夹着的区域形成呈横剖视时绕着轴心的圆环这样的缝隙状的空隙25。而且,在基体21中的、面向多个轴体23的间隙的部位,对内侧面211与凹曲面215相交的隅角进行倒角。
基体21的内侧面211与一端侧的端面的隅角216以该侧面朝向与轴心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倒角或倒圆角。
然后,如图3及图9所示,在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中间部的、不存在轴体23的区域设置有钩26。钩26用于支承螺旋弹簧4的一端,呈纵剖视时比基体21的底面214向下方突出的大致L字形。
操作构件3是衔入并保持装订杆构件1、2中的成为铰接件的轴的轴体13、23且覆盖该轴体13、23的覆盖体。操作构件3具备与轴心方向平行地延伸且并立的侧壁31、32、和将两侧壁31、32连结的底壁33。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侧壁31、32及底壁33进行树脂一体成形,由侧壁31、32和底壁33形成大致C字或U字管状的周壁。操作构件3的全长比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全长大。
在各侧壁31、32的上端缘,在多个部位形成有缺口311、321。一侧的侧壁31的缺口311的数量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臂部14的数量相同,另一侧的侧壁32的缺口321的数量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臂部24的数量相同。另外,一侧的侧壁31的缺口311的位置与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臂部14的配置对应,另一侧的侧壁32的缺口321的位置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臂部24的配置对应。因此,缺口311和缺口321在轴心方向上错开。缺口311、32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开口宽度尺寸比臂部14、24的轴心方向尺寸稍大。缺口311、321的下端是除了侧壁31、32的内侧面附近以外,均越朝向外侧越向下方凹陷的倾斜端面。
而且,在两侧壁31、32中的、从缺口311、321的形成部位偏向轴心方向的位置设置有突起312、313、322、323。即,突起312、313从一侧的侧壁31的上端部的内侧面朝向另一侧的侧壁32的内侧面突出,突起322、323从另一方的侧壁32的上端部的内侧面朝向一方的侧壁31的内侧面突出。在此,突起313、323从侧壁31、32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尺寸比突起312、322从侧壁31、32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的尺寸大。
一侧的突起312、313与另一侧的突起322、323有时沿着两侧壁31、32分离的方向(两侧壁31、32的内侧面相面对的方向)相对。不过,也在该情况下,突出尺寸大的突起313、323彼此不相对,突出尺寸大的突起313、323与突出尺寸小的突起322、312相对。一侧的突起312、313也可以与另一侧的突起322、323沿着轴心方向互相偏离。换句话说,也可以使一侧的突起312、313和另一侧的突起322、323沿着轴心方向互相不同地设置。
底壁33将两侧壁31、32的下端部彼此连接,并与两侧壁31、32一起将呈通道状的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包围。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收纳于该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侧壁31、32之间的内部尺寸(日文:内法)、换言之沿着两侧壁31、32分离的方向的内部空间的内部尺寸与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外径大致相等或比其稍大。从一侧的侧壁31的上端部突出的突起312、313与另一侧的侧壁32之间的间隙、以及从另一侧的侧壁32的上端部突出的突起322、323与一侧的侧壁31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来说,一侧的突起312、313与另一侧的突起322、323之间的间隙)均比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内部空间的内部尺寸窄。另外,底壁33成为具有与轴体13、23的外径大致相等或比其稍大的内径的大致部分圆筒。顺便提一下,在底壁33中的、相当于突起312、322的正下方的位置穿设的贯通孔331为用于成形突起312、322的起模用的孔。
由操作构件3的周壁31、32、33包围的内部空间由操作构件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封闭。操作构件3的一端成为用于供用户把持操作构件3的把手34。并且,在与该把手34相邻的位置设置有扩开部35。扩开部35在朝向操作构件3的另一端延伸的块状的部位形成有以在其顶端侧形成俯视时楔形的方式朝向两外侧的倾斜面351、352。扩开部35的倾斜面351、352分别与轴心方向交叉,与在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形成的各倾斜面116、216大致平行。操作构件3的扩开部35和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构成后述的操作力变换机构。
然后,如图4及图9所示,在操作构件3的中间部的、不存在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区域设置有钩36。钩36用于支承螺旋弹簧4的另一端,呈纵剖视时比底壁3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大致L字形,沿着轴心方向与设置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钩26相对。
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轴体13和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配置在同心轴上。轴体13的凸部132插入到轴体23的凹部231内,轴体23的凸部232插入到轴体13的凹部131内。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成为互相紧密接触或者互相接近地交替排列的状态。
之后,以衔入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方式组装操作构件3。即,向由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及底壁33包围的内部空间嵌入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此外,此时,如图7、图16至图19所示,需要预先使装订杆构件1、2转动以采取双方的装订杆要素12、22开放了的姿势。否则,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外周会与操作构件3的突起313、323发生干涉,而无法将轴体13、23顺畅地插入到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
在操作构件3覆盖并保持着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状态下,各装订杆构件1、2能够以其轴体13、23作为旋转轴而进行正反旋转。此外,并且,操作构件3能够相对于装订杆构件1、2相对地沿着轴体13、23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移动。从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312、313、322、323与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卡合,阻止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脱出。也就是说,突起312、313、322、323作为抑止操作构件3从装订杆构件1、2的脱离、进而抑止装订用具0的分解的卡定部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9所示,将螺旋弹簧4的两端分别卡挂止动在设置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钩26和设置于操作构件3的钩36上。通过将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嵌入于操作构件3,从而操作构件3的钩36配置于比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钩26更靠另一端侧的位置。
第一装订杆构件1和第二装订杆构件2绕轴体13、23的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从而能够对由装订杆要素12和装订杆要素22构成的环状的装订杆进行开闭。如图6、图10等所示,在关闭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一侧的装订杆要素12的顶端部和另一侧的装订杆要素22的顶端部如对合构造那样在轴心方向上互相重叠,阻止装订固定在装订杆上的纸页类S的拔出。如图7、图11等所示,在打开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两个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彼此分离,容许纸页类S的拔出。
操作构件3能够相对于装订杆构件1、2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图10所示的锁定位置和图11所示的解锁位置。在操作构件3位于锁定位置时,形成于一侧的侧壁31的缺口311相对于同一侧的装订杆构件1的臂部14在轴心方向上偏离,形成于另一侧的侧壁32的缺口321也相对于同一侧的装订杆构件2的臂部24在轴心方向上偏离。因此,如图12至图15所示,即使要使两个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臂部14、24也会与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的端缘发生碰撞,而无法转动。换句话说,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中的没有被切去的端缘成为止动件,禁止开放装订杆12、22。
而且,在操作构件3位于锁定位置且装订杆12、22关闭时,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基体11和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基体21成为其内侧面111、211彼此抵接或接近的状态。设置于操作构件3的一端侧的扩开部35与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虽然接近但)并不一定必须接触。设置于操作构件3的钩36位于与设置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钩26比较近的位置,卡挂在两个钩26、36的螺旋弹簧4不发挥张力。
反过来,在使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滑动移动时,如图8及图11所示,形成于一侧的侧壁31的缺口31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位置与同一侧的装订杆构件1的臂部14一致,另外,形成于另一侧的侧壁32的缺口32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位置也与同一侧的装订杆构件2的臂部24一致。因此,臂部14、24构成为能够进入到缺口311、321内。不仅如此,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中的、由一对缺口311、321夹着的部位也能够进入到由与同一轴体13、23连接的一对臂部14、24夹着的空隙15、25。作为结果,如图16至图19所示,使两个装订杆构件1、2相对转动而容许开放装订杆12、22。
同时,在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过程中,在操作构件3的一端侧设置的扩开部35的倾斜面351、352与在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形成的倾斜面116、216接触,进而将这些基体11、21向互相分离的方向压开。最终,操作构件3的扩开部35进入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1的内侧面111、211之间。也就是说,扩开部35和基体11、21的一端作为操作力变换机构发挥作用,将使操作构件3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操作力变换为使装订杆构件1、2向装订杆12、22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
总而言之,通过使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从而止动件从两个装订杆构件1、2的臂部14、24沿着轴心方向退避,同时扩开部35将两个装订杆构件1、2压开而使装订杆12、22开放。另外,通过操作构件3的移位,从而设置于操作构件3的钩36从设置于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钩26远离,所以卡挂于两个钩26、36的螺旋弹簧4被拉伸而发挥张力。
在开放装订杆12、22的期间,使操作构件3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上的弹性作用力、即螺旋弹簧4的拉伸张力发挥作用,但由于装订杆构件1、2的臂部14、24与侧壁31、32的缺口311、321的开口缘卡合,所以操作构件3被维持为解锁位置。在该状态下,在用户进行用手指捏住两个装订杆要素12、22并将其关闭的操作时,装订杆构件1、2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转动,各臂部14、24从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的缺口311、321脱出。因此,容许操作构件3复归到锁定位置。
由于装订杆构件1、2的基体11、22为长条,所以即使要捏住存在多个的装订杆的一部分并将其关闭,也有可能会在该部位与其他部位之间产生扭转而装订杆构件1、2整体不会向关闭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然而,由于被弹性施力的操作构件3想要朝向锁定位置移位,且该力想要经由侧壁31、32的缺口311、321的开口缘将装订杆构件1、2的臂部14、24向内侧压回,所以基体11、21的扭转被抑制,能够使装订杆构件1、2整体转动而将所有的装订杆12、22一齐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轴体13、23的一部分以横剖视时呈大致扇形的方式切去。如图14、图15、图18及图19所示,缺口133、233呈横剖视时随着从轴体13、23的轴心附近沿着径向朝向外侧而扩开的大致扇形,其中心角的大小比90°大且比180°小。也就是说,轴体13、23中的、形成有缺口133、233的部位的横截面形状成为中心角比180°大且比270°小的扇形。
在将轴体13、23嵌入到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之间的内部空间时,缺口133、233朝向双方的装订杆12、22打开的一侧开口,并且突出尺寸大的突起313、323进入该缺口133、233内。缺口133、233沿着轴体13、23的轴心方向与操作构件3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滑动移动时的移位量相同程度或比其稍大地扩张。位于缺口133、233内的突起313、323不会成为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的或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滑动移动的妨碍。
轴体13、23的形成有缺口133、233的部位的、从作为将轴体13、23相对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插拔的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到的外部尺寸(日文:外寸)(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W'在如图18及图19所示那样开放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进一步变小,在如图14及图15所示那样关闭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进一步变大。这里所说的上下方向是指与轴心方向及操作构件3的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且是在将轴体13、23相对于操作构件3插拔时该轴体13、23朝向底壁33接近或从底壁33分离的方向。不论如何,轴体13、23的形成有缺口133、233的部位的外部尺寸W、W’均比在操作构件3中相对的小的突起312、322与大的突起323、313之间的间隙大。
而且,收纳在缺口133、233内的突起313、323的下表面314、324沿着将轴体13、23相对于操作构件3插拔的上下方向而朝向底壁33侧即下方。并且,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采取装订杆12、22关闭的姿势的状态下,轴体13、23的面向缺口133、233的上方的端面134、234与该突起313、323的下表面314、324进行面接触而抵接。因此,在该状态下使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脱出是不可能的,即使不是这样也极其困难。换句话说,即使对关闭装订杆12、22而将纸页类S装订固定的装订用具0(的装订杆构件1、2或操作构件3)施加了大的冲击,也不会发生操作构件3从装订杆构件1、2脱离而使得装订用具0分解导致装订好的纸页类S散开那样的情况。
如已经说明了的那样,为了将轴体13、23嵌入到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或将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拔出,如图18及图19所示,使装订杆构件1、2转动而设为装订杆12、22开放的姿势。这样,从上下方向观察到的轴体13、23的外部尺寸W(比关闭装订杆12、22时的外部尺寸W')小,并且缺口133、233的端面134、234从突起313、323的下表面314、324分离并朝向与该下表面314、324不同的方向。由此,能够伴随操作构件3的弹性变形而将轴体13、23从上方插入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或者相反地,将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向上方拔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中,在操作构件3设置有限制构件37,所述限制构件37用于抑止该操作构件3不经意地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情形。如图4、图6、图7、图9及图20所示,限制构件37具备:沿与操作构件3的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相同的方向分离且并立的侧壁371、372;将两侧壁371、372连结的顶壁373;在两侧壁371、372分别穿设且贯通该侧壁371、372的轴孔374、375;以及从顶壁373突出的突片37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侧壁371、372、顶壁373、轴孔374、375及突片376进行树脂一体成形。
限制构件37的侧壁371、372和顶壁373形成呈横剖视时大致Π字形的周壁。两侧壁371、372的沿着分离方向的内部尺寸与操作构件3的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大致相等或比起稍大。限制构件37以其各侧壁371、372从外侧与操作构件3的各侧壁31、32相符合的方式覆盖于操作构件3的一端。
在操作构件3的一端的、与限制构件37的侧壁371、372的内侧面接近的侧壁31、32的外侧面,设置有朝向外侧突出的支轴315、325。各支轴315、325分别插入于各侧壁371、372的轴孔374、375。能够经由这些支轴315、325与轴孔374、375的凹凸嵌合,将限制构件37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操作构件3绕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延伸的轴转动。支承于操作构件3的一端的限制构件37形成把手34的一部分,并且能够选择性地采取图9所示的限制位置和图20所示的非限制位置。
在操作构件3位于锁定位置时,在插入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的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的一端、与操作构件3的一端侧的隔壁38之间形成空隙39。该空隙39沿着轴心方向、与操作构件3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滑动移动时的移位量相同程度或比其稍大地扩张。在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滑动移动的过程中,操作构件3相对于装订杆构件1、2相对移位的结果是,上述空隙39缩小、即隔壁38与轴体23的一端接近。相反地,在操作构件3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滑动移动的过程中,上述空隙39扩大、即隔壁38从轴体23的一端远离。
为了抑止位于锁定位置的操作构件3朝向解锁位置移位、也就是为了将操作构件3保持固定在锁定位置,使支承于操作构件3的一端的限制构件37以支轴315、325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9所示,将限制构件37的突片376插入于操作构件3的隔壁38与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之间的空隙39。在限制构件37采取该限制位置时,即使操作构件3要朝向解锁位置移位,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的一端也会从轴心方向与限制构件37的突片376碰撞,而空隙39无法进一步缩小。因此,可阻止位于锁定位置的操作构件3朝向解锁位置移位,关闭了的装订杆12、22不会不经意地打开。
反过来,在想要使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而开放装订杆12、22的情况下,使限制构件37以支轴315、325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20所示,将限制构件37的突片376从隔壁38与轴体23之间的空隙39拔出。然后,在使限制构件37退避到其非限制位置后,使操作构件3朝向解锁位置移位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的装订用具0,该装订用具0具备:一组装订杆构件1、2,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12、22开闭;操作构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1、2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限制构件37,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1、2中的至少一方的装订杆构件2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3之间39,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3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防止如下的情形:在将装订固定了纸页类S的装订用具0收纳在提包或背包等中时,操作构件3不经意地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而打开装订杆12、22。因此,在提包或背包等中纸页类S不会不经意地散开。
所述操作构件3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1、2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并具有禁止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止动件。具体而言,在所述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的端缘形成有缺口311、321,将与缺口311、321相邻的(没有切去的)部位设为用于禁止装订杆12、22的开放的止动件。在所述操作构件3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装订杆构件1、2的预定部位14、24接触,另一方面,在该操作构件3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装订杆构件1、2的预定部位14、24收纳在该缺口311、321内,也就是说,即使使装订杆构件1、2转动,该止动件也不会与装订杆构件1、2的预定部位14、24接触。由于利用装订杆构件1、2及操作构件3完成装订用具0的基本结构,所以有助于零件件数的削减。
所述限制构件37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2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23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3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38之间39。所述限制构件37以能够在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2的一侧的端部23与所述操作构件3的一侧的端部38之间39的限制位置、与从上述两者23、38之间39脱出的非限制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构件3,用户容易用手指对该限制构件37进行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具备操作力变换机构,所述操作力变换机构介于所述装订杆构件1、2与所述操作构件3之间,将使所述操作构件3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力变换为使所述装订杆构件1、2向所述装订杆12、22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能够通过使操作构件3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来使装订杆12、22打开。因此,即使装订杆12、22存在多个,也容易进行将它们一齐开放的操作,便利性高。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了如下的装订用具0,该装订用具0具备:一组装订杆构件1、2,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使装订杆12、22开闭;和覆盖体3,具有互相分离且并立的一对侧壁31、32,并在该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衔入并收纳所述装订杆构件1、2中的成为所述铰接件的轴的轴体13、23,该装订用具0在从将所述轴体13、23相对于覆盖体3插拔的方向观察时,轴体13、23具备以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式使所述装订杆构件1、2转动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沿着所述一对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比以开放装订杆12、22的方式使装订杆构件1、2转动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沿着所述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大那样的部位。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装订了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有效地抑止轴体13、23从衔入并覆盖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的覆盖体3脱出。因此,即使装订用具0落下等而受到强力的冲击,装订着纸页类S的装订用具0也不会分解,纸页类S不会散开。
所述轴体13、23具有将一部分以与其轴心方向正交的面切开得到的截面呈大致扇形的方式切去得到的外形。更具体而言,利用从所述覆盖体3的侧壁31、32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卡定部313、323,使该卡定部313、323与另一方的侧壁32、31之间的间隙比一对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的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内部尺寸窄,所述卡定部313、323与收纳于所述空间的所述轴体13、23卡合,由此抑制轴体13、23从该空间的脱出。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定部313、323的抵接面314、324朝向下方,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的所述轴体13、23的缺口133、233的端面134、234朝向上方,这些面314、324、134、234沿着将轴体13、23相对于所述覆盖体3插拔的方向相对。在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所述卡定部313、323和所述轴体13、23经由这些面314、324、134、234进行面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插入到覆盖体3的内部空间的轴体13、23从该空间脱出。
通过使作为覆盖体的操作构件3覆盖铰接件的轴13、23,从而对用户给予该轴13、23凸凹的触感的可能性变小。而且,通过在轴心方向上对操作构件3进行滑动操作,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装订杆12、22的开放状态与关闭状态的切换。
所述铰接件的轴13、23(除去缺口133、233)呈大致圆柱状的外周,所述操作构件3以衔入该铰接件的轴13、23的方式与铰接件的轴13、23卡合,所以操作构件3的形状不会徒然复杂化。另外,能够使操作构件3的外周面平滑化而实现手触感的优化。
在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1、2各自设置轴体13、23,在串联配置两者的轴体13、23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构件3将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1、2保持为能够相对转动,所以不需要贯通各轴体13、23的全部那样的长的细棒。
在所述两个轴体13、23的互相相对的端面的一方形成凸部132、232,在另一方形成收容该凸部132、232的凹部131、231,构成了这些凸部132、232与凹部131、231的卡合构造,所以有助于装订用具0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并且作为装订用具0的一体性变高,任一装订杆构件1、2脱落这样的可能性也变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具备弹性施力构件4,所述弹性施力构件4在使所述操作构件3从所述解锁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上对所述操作构件3进行弹性施力。由于该弹性施力构件4的存在,装订杆构件1、2间接地在关闭装订杆12、22的方向上被弹性施力,关闭打开了的装订杆12、22的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详细说明了的实施方式。若进行列举,则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杆构件1与第二装订杆构件2为分体的构件,但也可以经由树脂铰接件将两者一体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构件3自身设置有止动件,但也可以是,将作为止动件发挥功能的构件设为与操作构件分体的构件,通过操作构件的移位来驱动该构件。
弹性施力构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4。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的弹簧,例如板簧、树脂弹簧等。也可考虑使产生压缩弹性力的弹性施力构件即压缩螺旋弹簧类介于操作构件的一端侧与装订杆构件(的基体)的一端侧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构件3位于锁定位置且装订杆12、22关闭的状态下,限制构件37(的突片376)插入于一方的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的轴端)与操作构件3(的隔壁38)之间,并与该装订杆构件2及操作构件3这双方抵接,从而抑止了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位。与之相对,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造:限制构件插入于双方的装订杆构件与操作构件之间,并与两个装订杆构件及操作构件抵接而抑止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限制构件37与操作构件3形成为分体,但也可以经由树脂铰接件将两者一体成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限制构件37以能够相对于操作构件3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构件3,但也可以使限制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操作构件(例如沿着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构件。而且,也可考虑使限制构件支承于装订杆构件。不论如何,只要限制构件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非限制位置之间相对于装订杆构件及操作构件相对移位即可,也可以设为使限制构件能够相对于操作构件装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轴体13、23的一部分以横剖视时呈大致扇形的方式切去,关闭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从将轴体13、23相对于作为覆盖体的操作构件3插拔的方向观察到的)外部尺寸W'比打开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外部尺寸W大。除此以外,也可考虑构成为,通过使轴体的横截面形状成形为椭圆及其他的非圆形状,从而关闭装订杆的状态下的该轴体的外部尺寸比打开装订杆的状态下的外部尺寸大。
另外,在图21至图25中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之一。在该变形例和上述实施方式中,装订杆构件1、2所具备的轴体13、23的形状不同。在本变形例中的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设置有不能相对于作为覆盖体的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拔插的区域135、235、和能够相对于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拔插的区域136、236。后者的区域136、236沿着轴体13、23的轴心方向与前者的区域135、235相邻。
在前者的区域135、235中,通过将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轴体13、23的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呈角状(日文:アングル状)地切去,从而形成向上端面1351、1352、2351、2352。
与前者的区域135、235相连的后者的区域136、236的横截面形状与前者的区域135、235的横截面形状相比缩小。尤其是,将后者的区域136、236的上缘部切掉,其上表面1361、2361位于比前者的区域135、235的上缘低的位置。而且,将位于前者的区域135、235的向上端面1351、2351的下方的部位切掉,其外侧面1362、2362位于比圆柱状的轴体13、23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在关闭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外侧面1362、2362的下部1363、2363以朝向斜下方的方式倾斜。而且,以对向上端面1352、2352与轴体13、23的外周相交的隅角进行倒角的方式切掉,形成倾斜面1364、2364。在关闭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倾斜面1364、2364朝向斜上方。
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采取装订杆12、22关闭了的姿势且操作构件3位于锁定位置时,从操作构件3的侧壁31、32的内表面突出的突起312、313、322、323与装订杆构件1、2的轴体13、23中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卡合。此时,作为卡定部的突起313、323的下表面314、324、与在轴体13、23的该区域135、235形成的向上端面1352、2352进行面接触而抵接。因此,在该状态下使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脱出是不可能的,即使不是这样也极其困难。
并且,突起312、322的下表面316、326、与在轴体13、23的该区域135、235形成的向上端面1351、2351极其接近。此外,本变形例中的突起312、322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突起相比,突出尺寸更大。在朝向外侧的大的外力作用于装订杆要素12、22的情况下,向上端面1351、2351与位于从装订杆要素12、22离开的一侧的这些突起312、322发生碰撞,所以可阻止轴体13、23从操作构件3拔出。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使操作构件3从锁定位置朝向解锁位置滑动移动时,装订杆构件1、2转动而使装订杆12、22开放。此时,由于操作构件3相对于装订杆构件1、2沿着轴心方向相对移位,所以如图24及图25所示,突起312、313、322、323从轴体13、23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向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迁移,与该区域136、236卡合。此时,操作构件3的突起312、313、322、323与轴体13、23的向上端面1351、2351不抵接。
另外,轴体13、23的该区域136、236的外周的一部分被切掉,伴随于装订杆构件1、2及轴体13、23的转动,其切掉面1363、1364、2363、2364相对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结果,从上下方向观察该区域136、236看到的外部尺寸(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比在操作构件3中相对的突起312、322与突起323、313之间的间隙稍大,但比图22及图23所示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的外部尺寸W'小。
在使操作构件3从解锁位置朝向锁定位置滑动移动时,装订杆构件1、2转动而使装订杆12、22关闭。此时,操作构件3相对于装订杆构件1、2沿着轴心方向相对移位,突起312、313、322、323从轴体13、23的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向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迁移,再次与该区域135、235卡合。
在组装本变形例的装订用具0时,将第一装订杆构件1的轴体13和第二装订杆构件2的轴体23配置在同心轴上,以采取双方的装订杆要素12、22开放的姿势的方式使这些装订杆构件1、2转动,之后,以衔入轴体13、23的方式组装操作构件3。在组装操作构件3、即将轴体13、23插入于操作构件3的内部空间时,使轴体13、23的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与操作构件3的突起312、313、322、323的位置相配合,而将该区域136、236压入于突起312、322与突起323、313之间的间隙。
本变形例的装订用具0具备:一组装订杆构件1、2,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使装订杆12、22开闭;和覆盖体3,具有互相分离且并立的一对侧壁31、32,并在该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衔入并收纳所述装订杆构件1、2中的成为所述铰接件的轴的轴体13、23,本变形例的装订用具0在从将所述轴体13、23相对于覆盖体3插拔的方向观察时,在轴体13、23具备以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式使所述装订杆构件1、2转动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沿着所述一对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比以开放装订杆12、22的方式使装订杆构件1、2转动的状态下的轴体13、23的沿着所述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大那样的部位(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及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
并且,利用从所述覆盖体3的侧壁31、32的一方朝向另一方突出的卡定部313、323,使该卡定部313、323与另一方的侧壁32、31之间的间隙比一对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的沿着两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内部尺寸窄,所述卡定部313、323与收纳于所述空间的所述轴体13、23卡合,由此抑制轴体13、23从该空间的脱出。
所述卡定部313、323的抵接面314、324朝向下方,在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的所述轴体13、23(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形成的端面1352、2352朝向上方,这些面314、324、1352、2352沿着将轴体13、23相对于所述覆盖体3插拔的方向相对。在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状态下,所述卡定部313、323和所述轴体13、23经由这些面314、324、1352、2352进行面接触,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插入到覆盖体3的内部空间的轴体13、23从该空间脱出。
另外,所述覆盖体3是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1、2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且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所述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所述装订杆构件1、2向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的操作构件,在所述轴体13、23,设置有不能相对于所述覆盖体3的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拔插的区域135、235、和沿着所述轴心方向与该区域135、235相邻且能够相对于覆盖体3的侧壁31、32之间的空间拔插的区域136、236,在所述覆盖体3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装订杆构件1、2采取关闭所述装订杆12、22的姿势同时所述卡定部313、323与所述轴体13、23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卡合,另一方面,在所述覆盖体3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装订杆构件1、2采取开放所述装订杆12、22的姿势同时所述卡定部313、323向所述轴体13、23的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迁移,此时的轴体13、23的能够拔插的区域136、236的沿着所述一对侧壁31、32的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比覆盖体3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轴体13、23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的沿着所述分离方向的外部尺寸W'小。
并且,在所述覆盖体3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从所述覆盖体3的侧壁31、32的另一方朝向一方突出的突起312、322与所述轴体13、23的不能拔插的区域135、235极其接近,所以即使朝向外侧的大的外力作用于关闭的装订杆12、22,也可抑止轴体13、23从覆盖体3拔出。
此外,各部分的具体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将纸页类装订固定的装订用具。

Claims (5)

1.一种装订用具,具备:
一组装订杆构件,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
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
限制构件,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之间,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所述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
2.一种装订用具,具备:
一组装订杆构件,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
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
限制构件,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之间,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所述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并具有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止动件,
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止动件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预定部位接触,另一方面,在所述操作构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即使使装订杆构件转动,该止动件也不与装订杆构件的预定部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用具,
所述限制构件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的沿着所述轴心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用具,
所述限制构件以能够在插入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操作构件的一侧的端部之间的限制位置、与从这两者之间脱出的非限制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操作构件。
5.一种装订用具,具备:
一组装订杆构件,能够经由铰接件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
操作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构件相对移位,并能够选择性地采取禁止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和容许装订杆构件向开放所述装订杆的方向转动的解锁位置;以及
限制构件,通过插入于所述一组装订杆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与位于所述锁定位置的所述操作构件之间,从而抑止该操作构件朝向解锁位置移位,
所述装订用具具备操作力变换机构,所述操作力变换机构介于所述装订杆构件与所述操作构件之间,并将使所述操作构件从所述锁定位置朝向所述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力变换为使所述装订杆构件向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
CN201811312694.7A 2017-12-05 2018-11-06 装订用具 Active CN109866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3269 2017-12-05
JP2017233269A JP7062221B2 (ja) 2017-12-05 2017-12-05 綴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6514A CN109866514A (zh) 2019-06-11
CN109866514B true CN109866514B (zh) 2021-11-26

Family

ID=6691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2694.7A Active CN109866514B (zh) 2017-12-05 2018-11-06 装订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62221B2 (zh)
CN (1) CN109866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1544B2 (ja) * 2019-08-07 2023-08-23 コクヨ株式会社 綴じ具
CN111674175A (zh) * 2020-06-24 2020-09-18 杜燕 一种适应不同尺寸纸张的装订夹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39756Y (zh) * 2006-03-09 2007-08-2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CN101037069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CN10272969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具有整体式结构的带环活页夹机构
CN102770282A (zh) * 2011-02-21 2012-11-07 株式会社喜利 装订器
CN202895974U (zh) * 2012-10-24 2013-04-24 李伟 活页夹
CN10312921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普乐士株式会社 活页夹锁定辅助装置
CN203032138U (zh) * 2012-12-27 2013-07-03 林春海 一种新型环夹
CN103221227A (zh) * 2010-11-17 2013-07-24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203210906U (zh) * 2012-04-28 2013-09-25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装订机构及致动器
CN105365441A (zh) * 2014-08-07 2016-03-02 美国林·宾德有限公司 改进的锁定金属环
CN105667121A (zh) * 2014-12-08 2016-06-15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106739636A (zh) * 2015-11-25 2017-05-31 叶秀锋 单手掣锁夹
CN107097559A (zh) * 2016-02-16 2017-08-29 美国林·宾德有限公司 齿轮操作的环式活页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6574A (en) * 1997-10-16 1999-11-16 Peco Energy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mote locations
US6293722B1 (en) * 1999-09-15 2001-09-25 Acco Brands, Inc. Binder Mechanism
US20060147254A1 (en) * 2004-12-30 2006-07-06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Lever for a ring mechanism
CN103221226B (zh) * 2010-11-17 2015-09-02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39756Y (zh) * 2006-03-09 2007-08-2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CN101037069A (zh) * 2006-03-15 2007-09-1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形夹机构
CN103221227A (zh) * 2010-11-17 2013-07-24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102770282A (zh) * 2011-02-21 2012-11-07 株式会社喜利 装订器
CN10272969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具有整体式结构的带环活页夹机构
CN103129212A (zh) * 2011-11-28 2013-06-05 普乐士株式会社 活页夹锁定辅助装置
CN203210906U (zh) * 2012-04-28 2013-09-25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环装订机构及致动器
CN202895974U (zh) * 2012-10-24 2013-04-24 李伟 活页夹
CN203032138U (zh) * 2012-12-27 2013-07-03 林春海 一种新型环夹
CN105365441A (zh) * 2014-08-07 2016-03-02 美国林·宾德有限公司 改进的锁定金属环
CN105667121A (zh) * 2014-12-08 2016-06-15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106739636A (zh) * 2015-11-25 2017-05-31 叶秀锋 单手掣锁夹
CN107097559A (zh) * 2016-02-16 2017-08-29 美国林·宾德有限公司 齿轮操作的环式活页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6514A (zh) 2019-06-11
JP7062221B2 (ja) 2022-05-06
JP2019098651A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514B (zh) 装订用具
JP5590143B2 (ja) 綴じ具
JP5049985B2 (ja) 綴具
AU2013252216B2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with self-locking actuator
JP6476804B2 (ja) 綴じ具
JP5590142B2 (ja) 綴じ具
WO2020008964A1 (ja) 綴じ具
US9511617B2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JP6984367B2 (ja) 綴じ具
JP2004255835A (ja) 綴具
JP4687319B2 (ja) 綴じ具、ファイル
US9522561B2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JP7331544B2 (ja) 綴じ具
JP2006341397A (ja) リング式綴じ具
JP2004243756A (ja) ファイル及び綴じ具
JP2004322631A (ja) 綴じ具、及びファイル
JP2008093979A (ja) リング式とじ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ァイル
JP2010125603A (ja) ファイル
CA2869301C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JP4201538B2 (ja) ファイル
JP4064710B2 (ja) 綴じ具
JP2001341481A (ja) 綴じ具
JP2003312183A (ja) 綴じ込み具、ファイル
JP2003312181A (ja) 綴じ具
JP2005095316A (ja) 背面フックコンパクト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