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1227A - 装订用具 - Google Patents

装订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1227A
CN103221227A CN2011800554030A CN201180055403A CN103221227A CN 103221227 A CN103221227 A CN 103221227A CN 2011800554030 A CN2011800554030 A CN 2011800554030A CN 201180055403 A CN201180055403 A CN 201180055403A CN 103221227 A CN103221227 A CN 103221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okbinding
functional unit
rod unit
bind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54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1227B (zh
Inventor
小池诚一
大西晴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1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2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12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2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F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FILING APPLIANCES; FILE CARDS; INDEXING
    • B42F13/00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 B42F13/16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 B42F13/20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pivotable about an axis or axes parallel to binding edges
    • B42F13/22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pivotable about an axis or axes parallel to binding edges in two sections engaging each other when closed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构成了一种装订用具0,其具备:一组装订杆部件1、2,其能够经由铰链围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而使装订杆开闭;和操作部件3,其覆盖铰链的轴13、23并且能够相对于装订杆部件1、2沿着轴心方向滑动,具有禁止装订杆部件1、2向将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挡块,能够选择性地取该挡块与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接触的锁定位置与即便使装订杆部件1、2转动该挡块也不与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接触的解锁位置。由此,铰链的轴13、23给使用者以凸凹的感触。

Description

装订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装订纸片类的装订用具。
背景技术
已知能够装订活页纸和/或透明文件夹的替换页等纸片类的环形装订用具(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这种装订用具,呈环状的装订杆能够通过转动动作而开闭,能够任意地替换纸片类。
大多数的装订用具具有经由铰链将沿轴心方向长尺寸的一组装订杆部件连结并设为能够相对转动的结构。各装订杆部件支撑呈局部圆弧状的多根装订杆要素。而且,在一方的装订杆部件上沿着轴心方向间隔地设置圆筒状的轴承,在另一方的装订杆上也沿着轴心方向间隔地设置圆筒状的轴承,将两个装订杆部件的轴承排列于(将一方轴承置于另一方轴承之间)同心轴上,而且插通有贯通各轴承的细棒而构成铰链。
如果是这样的装订用具,则装订杆部件的轴承列会给使用者以凸凹的触感。特别是在装订了中间页作为活页式笔记本使用的情况下,轴承在笔记本的书脊侧露出,其触感未必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0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装订杆的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容易且触感也好的装订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构成一种装订用具,其中,具备:一组装订杆部件,其能够经由铰链围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和操作部件,其覆盖所述铰链的轴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部件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具有禁止装订杆部件向将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挡块,能够选择性地取该挡块与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接触的锁定位置与即便使装订杆部件转动该挡块也不与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接触的解锁位置。
由此,铰链的轴直接接触使用者的手指的机会变少。即,铰链的轴给使用者以凸凹的触感的可能性变小。而且,通过在轴心方向上对操作部件进行滑动操作,能够进行装订杆的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
更具体地说,设为如下结构:所述铰链的轴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所述操作部件将该铰链的轴以卡入的方式卡合于铰链的轴。
如果在所述一组装订杆部件上分别设置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并成为所述铰链的轴的轴体,在两者的轴体直列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件将它们保持地能够相对转动,则不需要贯通两装订杆部件的轴体的细棒。
如果在所述两轴体的互相相对的端面的一方上形成凸部,在另一方上形成接受该凸部的凹部,构成这些凸部与凹部的卡合结构,则两装订杆部件的轴体的一体性提高。
如果所述操作部件具备并排竖立的侧壁与连结两侧壁的底壁,在由侧壁以及底壁包围的内部空间收置所述铰链的轴,在所述侧壁的端缘形成切口,将与切口相邻的部位设为所述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位于该切口内,则通过装订杆部件以及操作部件完成装订用具的基本结构,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进而,如果具备向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则也能够利用该弹性施加力可靠地保持装订杆的闭合状态,所装订的纸片类意外脱落的可能性降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装订杆的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容易且触感也好的装订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装订用具的活页式笔记本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立体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立体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中的腕部(突出部)以及切口的形状的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纵剖图。
图10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俯视图。
图11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俯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A-A线横剖图。
图13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B-B线横剖图。
图14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C-C线横剖图。
图1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D-D线横剖图。
图16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A-A线横剖图。
图1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B-B线横剖图。
图18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C-C线横剖图。
图19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D-D线横剖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装订用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杆部件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操作部件的立体图。
图23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立体图。
图2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立体图。
图2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中的腕部(突出部)以及切口的形状的图。
图2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纵剖图。
图28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俯视图。
图29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要部俯视图。
图30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A-A线横剖图。
图31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B-B线横剖图。
图32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C-C线横剖图。
图33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D-D线横剖图。
图34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A-A线横剖图。
图35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B-B线横剖图。
图36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C-C线横剖图。
图37是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D-D线横剖图。
图3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操作部件的端部的要部立体图。
图3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杆部件的端部的要部立体图。
图4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端部的要部平剖图。
图4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端部的要部平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1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是具备能够开闭的多根装订杆的环状装订用具。装订杆被插通在预先穿设于纸片类S的装订孔中,将纸片类S装订起来。
特别是,如图1所示,通过将作为笔记本的中间纸的多张活页和/或透明文件夹的替换页(进而还有前封皮和/或后封皮)等S装订起来,能够供作为活页式笔记本之用。该活页式笔记本能够设为将页打开到180°的角度的对开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以下述部件为结构部件:互相相对转动的第一装订杆部件1以及第二装订杆部件2;操作部件3,其为了对两装订杆部件1、2所支撑的装订杆的开放状态/闭合状态进行切换而被操作;和螺旋弹簧4,其作为对操作部件3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
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形状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形状相似。第一装订杆部件1具备:相对于轴心方向平行的的长尺寸棒状的基体11;装订杆要素12,其从基体11伸出;轴体13,其从基体11分离并成为该装订杆部件1的旋转中心;和腕部14,其将该轴体13连接于基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这些基体11、装订杆要素12、轴体13以及腕部14由树脂一体成型。
装订杆要素12存在多根,它们沿着轴心方向并排竖立。各装订杆要素12从基体11的外侧面112向相对于轴心方向垂直的外侧方暂时直线前进地突出,从该外方端以画圆弧的方式弯曲地上立。装订杆要素12的直线前进部分的上表面与基体11的顶面113大致为同一平面。装订杆要素12的弯曲部分的截面呈向轴心方向稍微扩张的扁平形状、大致椭圆状或者大致圆角四边形状。装订杆要素12的顶端部如咬接那样切断。
轴体13呈圆筒状的外周,并沿轴心方向伸长。轴体13存在多根(在图示例中,为装订杆要素12的根数的大约一半),它们隔着预定的间隔在同一心轴上并排。轴体13从基体11稍向内侧方偏倚使得其轴心与基体11的内侧面11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轴体13的一端面上形成有凹部131,在另一端面上形成有凸部132。凸部132为与轴体13的轴心重叠的半球状的突起。凹部131为从轴体13的轴心位置向外侧方延伸而到达轴体13的外周为止的即向外侧方开口的凹槽,其内表面呈纵剖观察(或者外侧面观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筒状,其槽宽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大致相等。进而,凹部131的内方端边缘也成为横剖观察(或者从轴心方向观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弧状。
腕部14对于一个轴体13存在两个,将轴体1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基体11。腕部14上的与基体11的内侧面111相连的内方的侧面141相对于基体11的内侧面111倾斜。另一方面,腕部14上的与基体11的外侧面112相连的外方的侧面142与基体11的外侧面112大致为同一平面,并且下垂到比基体11的底面114稍稍突出的位置。该腕部14的外方的突出部143如图5等所示,成为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边缘外侧面观察为R的曲面状。
基体11具有成形了局部圆筒状的凹曲面115的横截面形状,该凹曲面115以恰好跨过棱柱的内侧面111与底面114的方式,与轴体13的外周面相对。通过该凹曲面115,在位于基体11与轴体13的间隙的由腕部14对所夹的区域,形成有横截面观察呈围绕轴心的圆环的槽状的空隙15。而且之,在基体11上的面向多个轴体13的间隙的部位,对内侧面111与凹曲面115相交的边角进行了倒角。基体11的外侧面112与顶面113的边角取圆角(R)。
基体11的内侧面111与一端侧的端面的边角为切口形状使得其成为相对于轴心方向交叉的倾斜面116。
第二装订杆部件2具备: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基体11同等长尺寸的棒状的基体21;装订杆要素22,其从基体21伸出;轴体23,其从基体21分离并成为该装订杆部件2的旋转中心;和腕部24,其将该轴体23连接于基体21。而且,也对这些基体21、装订杆要素22、轴体23以及腕部24进行树脂一体成型。
装订杆要素22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装订杆要素12成对而构成环状的装订杆。各装订杆要素22从基体21的外侧面212向相对于轴心方向垂直的外侧方暂时直线前进地突出,从该外方端以画圆弧的方式弯曲地上立。装订杆要素22的直线前进部分的上表面与基体21的顶面213为同一平面。装订杆要素22的弯曲部分的截面呈向轴心方向稍微扩张的扁平形状、大致椭圆状或者大致圆角四边形状。装订杆要素22的顶端部如咬接那样切断。
轴体23呈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轴体13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筒状的外周,并沿轴心方向伸长。轴体23存在多根,它们隔着预定的间隔在同一心轴上并排。这些轴体23配设成收置于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多根轴体13的间隙内。第二装订杆部件2侧的轴体23的轴心方向尺寸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轴体13的间隙的尺寸大致相等,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轴体13的轴心方向尺寸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侧的轴体23的间隙的尺寸大致相等。轴体23从基体21稍向内侧方偏倚使得其轴心与基体21的内侧面21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轴体23的一端面上形成有凹部231,在另一端面上形成有凸部232。凹部231收置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轴体13的凸部132。相反,凸部232插入第一装订杆部件1侧的轴体13的凹部131内。凸部232为与轴体23的轴心重叠的半球状的突起。凹部231为从轴体23的轴心位置向外侧方延伸而到达轴体23的外周的凹槽,其内表面呈纵剖观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筒状,其槽宽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大致相等。进而,凹部231的内方端边缘也成为横剖观察与凸部132、232的直径同等的直径的半圆弧状。
腕部24将轴体2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接合于基体21。腕部24上的与基体21的内侧面211相连的内方的侧面241相对于基体21的内侧面211倾斜。另一方面,腕部24上的与基体21的外侧面212相连的外方的侧面242与基体21的外侧面212大致为同一平面,并且下垂到比基体21的底面214稍稍突出的位置。该腕部24的外方的突出部243如图8等所示,成为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边缘外侧面观察为R的曲面状。
基体21具有成形了局部圆筒状的凹曲面215的横截面形状,该凹曲面215恰好以跨过棱柱的内侧面211与底面214的方式与轴体23的外周面相对。通过该凹曲面215,在位于基体21与轴体23的间隙的由腕部24对所夹的区域,形成有横截面观察呈围绕轴心的圆环的槽状的空隙25。而且,在基体21上的面向多个轴体23的间隙的部位,对内侧面211与凹曲面215相交的边角进行了倒角。基体21的外侧面212与顶面213的边角取圆角(R)。
基体21的内侧面211与一端侧的端面的边角成为切口的形状使得其成为相对于轴心方向交叉的倾斜面216。
另外,在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基体21的另一端附近设有钩子26。钩子26用于支撑螺旋弹簧4的一端,从基体21的底面214突出。
操作部件3具备:相对于轴心方向平行地延伸并立的侧壁31、32;和连结两侧壁31、32的底壁33。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侧壁31、32以及底壁33进行树脂一体成型,用侧壁31、32与底壁33制作大致C字或者U字管状的周壁。操作部件3的全长比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21的全长大。
在各侧壁31、32的上端缘在多个部位形成有切口311、321。一方侧的侧壁31的切口311的个数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腕部14的个数相同,另一方侧的侧壁32的切口321的个数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腕部24的个数相同。另外,一方侧的侧壁31的切口311的位置与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腕部14的配置相对应,另一方侧的侧壁32的切口321的位置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腕部24的配置相对应。因此,切口311与切口321在轴心方向上错开。切口311、32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开口宽度尺寸比腕部14、24的轴心方向尺寸稍大。切口311、321的下端除了侧壁31、32的内侧面附近外,为越向外侧方越落入下方的倾斜端面,仅在侧壁的内侧面附近成为向上的面。
进而,在两侧壁31、32中的从切口311、321的形成部位向轴心方向偏倚的部位,设有突起312、322。突起312、322从侧壁31、32的内侧面向内侧方成对突出。
两侧壁31、32的内部尺寸与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的直径大致相等。另外,底壁33成为具有与轴体13、23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大致部分圆筒。因此,底壁33上的穿设于突起312、322的正下的贯通孔331为用于对突起312、322成型的脱模用的孔。
由操作部件3的周壁31、32、33包围的内部空间在操作部件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被封闭。操作部件3的一端成为用于使用者把持操作部件3的把手34。而且,在与该把手34相邻的位置设有扩开部35。扩开部35在向操作部件3的另一端延伸的块状的部位,在其顶端侧形成有朝向两外侧方使得俯视呈楔形的倾斜面351、352。扩开部35的倾斜面351、352分别相对于轴心方向交叉,与在两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12的一端形成的各倾斜面116、216大致平行。操作部件3的扩开部35与两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12构成后述的操作力变换机构。
另外,在操作部件3的另一方附近设有钩子36。钩子36用于支撑螺旋弹簧4的另一端,沿着轴心方向与在第二装订杆部件2设置的钩子26相对。
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时,首先,使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基体11的内侧面111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基体21的内侧面211顶接或者接近,将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轴体13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轴体23配置于同一心轴上。轴体13的凸部132插入轴体23的凹部231内,轴体23的凸部232插入轴体13的凹部131内。两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成为互相紧密接触或者接近地交替并排的形态。
而且,将两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以卡入的方式组装操作部件3。即,在由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以及底壁33包围的内部空间,嵌入两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由此,各装订杆部件1、2能够以轴体13、23为旋转轴而转动。另外并且,操作部件3能够沿着轴体13、23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移动。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的内表面的突起312、322卡合于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抑制轴体13、23从操作部件3脱落。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由操作部件3覆盖。
另外,预先将螺旋弹簧4的两端分别卡定于在于第二装订杆部件2设置的钩子26与在操作部件3设置的钩子36。通过将装订杆部件1、2的轴体13、23嵌入到操作部件3,设置于操作部件3的钩子36被置于比设置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钩子26更靠仅另一端侧的位置。
第一装订杆部件1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围绕轴体13、23的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能够将由装订杆要素12与装订杆要素22构成的环状的装订杆开闭。如图6、图10等所示,在将装订杆关闭了的状态下,一方侧的装订杆要素12的顶端部与另一方侧的装订杆要素22的顶端部如咬接结构那样在轴心方向上互相重叠,阻止已装订于装订杆的纸片类S的脱落。如图7、图11等所示,在将装订杆打开了的状态下,两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彼此分离,允许纸片类S的脱落。
操作部件3相对于装订杆部件1、2在轴心方向上相对移位,能够有选择地取图10所示的锁定位置与图11所示的解锁位置。在操作部件3位于锁定位置时,形成于一方侧的侧壁31的切口311相对于相同侧的装订杆部件1的腕部14在轴心方向上错开,形成于另一方侧的侧壁32的切口321也相对于相同侧的装订杆部件2的腕部24在轴心方向上错开。因此,如图12至图15所示,即使要使两装订杆部件1、2向将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腕部14、24也会与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的端缘碰撞,不能使其转动。换而言之,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上的没有被切断的端缘成为挡块,禁止将装订杆开放。
另外,此时,第一装订杆部件1的基体11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基体21处于其内侧面111、211彼此顶接或者接近的状态。设置于操作部件3的一端侧的扩开部35不必一定与两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接触(但接近)。设置于操作部件3的钩子36位于与设置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钩子26比较近的位置,挂在两钩子26、36上的螺旋弹簧4不发挥张力。
反过来,如果使操作部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滑动移动,则形成于一方侧的侧壁31的切口31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位置与相同侧的装订杆部件1的腕部14一致,另外,形成于另一方侧的侧壁32的切口32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位置也与相同侧的装订杆部件2的腕部24一致。因此,腕部14、24能够进入切口311、321内。不仅如此,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上的由切口311、321对所夹的部位能够进入由连接于同一轴部131、23的腕部14、24对所夹的空隙15、25内。结果,如图16至图19所示,允许使两装订杆部件1、2相对转动而将装订杆开放。
同时,在操作部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的过程中,设置于操作部件3的一端侧的扩开部35的倾斜面351、352与形成于两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21的一端的倾斜面116、216接触,进而将这些基体11、21向互相分离的方向推动,使它们的距离扩大。最终,操作部件3的扩开部35进入两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21的内侧面111、211之间。即,扩开部35与基体11、21的一端作为操作力变换机构而起作用,将使操作部件3在轴心方向上滑动的操作力变换成使装订杆部件1、2向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
总而言之,通过使操作部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位,挡块从两装订杆部件1、2的腕部14、24起沿着轴心方向退避,同时扩开部35推动两装订杆部件1、2使它们的间距扩大而使装订杆开放。另外,通过操作部件3的移位,设置于操作部件3的钩子36远离设置于第二装订杆部件2的钩子26,所以挂在两钩子26、36上的螺旋弹簧4被拉伸而发挥张力。
在使装订杆开放了的期间,使操作部件3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的弹性施加力、即螺旋弹簧4的拉伸张力起作用,而装订杆部件1、2的腕部14、24卡合于侧壁31、32的切口311、321的开口缘,所以操作部件3被维持为解锁位置。在该状态下,当使用者用手指捏住两装订杆要素12、22进行关闭操作时,装订杆部件1、2向互相靠近的方向转动,各腕部14、24从操作部件3的侧壁31、32的切口311、321脱离。因此,允许操作部件3复位到锁定位置。
装订杆部件1、2的基体11、22是长尺寸的,所以在捏住存在多根的装订杆的一部分而要关闭时,在该部位与其他的部位之间也产生扭转,装订杆部件1、2整体恐不能向将装订杆关闭的方向转动。然而,被弹性施力的操作部件3要向锁定位置移位,该力要经由侧壁31、32的切口311、321的开口缘向内侧方推动装订杆部件1、2的腕部14、24使其复位,所以抑制了基体11、22的扭转,装订杆部件1、2能够整体转动而将所有的装订杆一齐关闭。
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了一种装订用具0,其具备:一组装订杆部件1、2,其能够围绕预定的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该转动动作而使装订杆开闭;操作部件3,其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部件1、2相对移位,能够有选择地取禁止装订杆部件1、2向将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锁定位置与允许该转动的解锁位置;和操作力变换机构,其介于所述装订杆部件1、2与所述操作部件3之间,将使所述操作部件3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力变换成使所述装订杆部件向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力;所以,能够通过使操作部件3向解锁位置移位的操作将装订杆打开。因此,即使存在多根装订杆,将它们一齐开放的操作也容易,便利性高。
在操作部件3上设有扩开部35,其在所述操作部件3从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解锁位置移位的过程中插入所述两装订杆部件1、2之间而将两者之间越推推远,以该扩开部35为要素而构成所述操作力变换机构,所以部件个数不会徒然增加,在成本方面有利。
所述操作部件3能够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所述扩开部35具有相对于操作部件3的滑动方向交叉的倾斜面351、352,经由该倾斜面351、352顶接于所述装订杆部件1、2而将两装订杆部件1、2之间越推越远,所以成为简单的结构,故障的风险也变小。
所述装订杆部件1、2沿着所述轴心方向延伸,沿着该方向并排设有多根装订杆,所述扩开部35从所述装订杆部件1、2的一端侧插入两装订杆部件1、2之间,所以能够将操作力变换机构配置于装订用具0的端部而不是中间部。由此,装订用具0的组装作业不会困难化。
具备向使所述操作部件3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4,所以不需要向将装订杆关闭的转动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等。该弹性施力部件4的装订杆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也高。
在所述操作部件3设有禁止所述装订杆部件1、2向将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件3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挡块顶接于所述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14、24,另一方面在操作部件3位于解锁位置时即便使装订杆部件1、2转动,挡块也不与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14、24接触。通过装订杆部件1、3以及操作部件3完成装订用具0的基本结构,所以与部件个数的削减有关。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了一种装订用具0,其具备:一组装订杆部件1、2,其能够经由铰链围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和操作部件3,其覆盖所述铰链的轴13、23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部件1、2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具有禁止装订杆部件1、2向将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挡块,能够有选择地取该挡块与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接触的锁定位置与即便使装订杆部件1、2转动该挡块也不会与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14、24接触的解锁位置;所以,铰链的轴13、23给使用者以凸凹的感触的可能性变小。不但如此,通过在轴心方向上对操作部件3进行滑动操作,能够进行装订杆的开放状态与闭合状态的切换。
所述铰链的轴13、23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所述操作部件3将该铰链的轴13、23以卡入的方式卡合于铰链的轴13、23,所以操作部件3的形状不会徒然复杂化。另外,能够将操作部件3的外周面平滑化而谋求触感的提升。
在所述一组装订杆部件1、2上分别设置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并成为所述铰链的轴的轴体13、23,在将两者的轴体13、23配置成直列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件3将它们保持得能够相对转动,所以不需要贯通各轴体13、23的全部的长细棒。
在所述两轴体13、23的互相相对的端面的一方上形成凸部132、232,在另一方上形成接受该凸部132、232的凹部131、231,构成这些凸部132、232与凹部131、231的卡合结构,所以有助于装订用具0的组装作业的容易化,而且作为装订用具0的整体性提高,某一装订杆部件1、2脱落的可能性也变小。
所述操作部件3具备并立的侧壁31、32与连结两侧壁31、32的底壁33,在由侧壁31、32以及底壁33包围的内部空间收置所述铰链的轴13、23,在所述侧壁31、32的端缘形成了切口311、321,将与切口311、321相邻的(没有切断)部位设为所述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件3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装订杆部件1、2的预定部位14、24收置于该切口311、321内,所以通过装订杆部件1、2以及操作部件3完成装订用具0的基本结构,与部件个数的削减有关。
具备向使所述操作部件3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4,不需要向将装订杆关闭的转动方向弹性施力的弹簧等。该弹性施力部件4的装订杆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也高。
<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对图20至图41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同等的结构部分付与相同附图标记,并且将其说明省略或者简略化。对于该结构部分,请参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图20至图37正好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至图19。
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0也是具备能够开闭的多根装订杆的环状装订用具。装订杆被插通于预先穿设于纸片类S的装订孔内,将纸片类S装订起来。而且,通过将作为笔记本的中间纸的多张活页和/或透明文件夹的替换页等S装订起来,能够供作为活页式笔记本之用。活页式笔记本能够设为将页打开到180°的角度的对开状态。
以后,列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首先,如图30至图33等所示,从轴心方向上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不弯曲,以朝向对方的装订杆要素21、11的方式直线延伸。其伸长方向相对于基体11、12的顶面113、213大致平行。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咬接,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由于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直线状地延伸,将装订杆要素12、22插通于装订孔而装订起来的纸片类S的翻页操作变得圆滑。不但如此,还能够得到装订杆部件1、2的成型变得容易这样的效果。各装订杆部件1、2分别为树脂成型品,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装订杆部件1、2中,不能对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与其以外的部分一起进行成型,有必须进行二色成型的缺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作装订杆部件1、2时,从成型模具中的位于装订杆要素12、22的基端侧(或者基体11、12侧)的部位向模具中注入树脂,容易使该树脂流到位于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侧的部位,而且能够在成型后沿着装订杆要素12、22的顶端部的伸长方向将模具拔出。
接下来,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3在几个细节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3不同。如图30至图33等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3的底壁3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比较,成为更接近平坦的形状。另外,穿设于该底壁33的贯通孔331的个数比第一实施方式少。
本来,底壁33的孔331是为了将对从侧壁31、32向内侧方突出的突起312、322进行成型的模具拔出而形成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一方侧的侧壁311突出的突起312与从另一方侧的侧壁321突出的突起322一直成对对立,孔331的个数也自然变多。与此相对,如图34至图37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操作部件3的端部以及中间部外,突起312与突起322不成对,两者沿着轴心方向互相偏倚。换而言之,将突起312与突起322设置成沿着轴心方向互相错开。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孔331的个数变少,不但操作部件3的强度提高,而且使用者将手指碰到底壁33时的触感也提高了。
本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3的把手34切得比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把手34短。如图24、图25、图28、图29等所示,俯视把手34的端缘与扩开部35的倾斜面351、352一起呈大致形成泪滴形的边缘的外观。而且,位于最接近把手34的位置的侧壁31的切口311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尺寸比其他的切口311、321小。对于在将装订杆开放时收置于该切口311内的装订杆部件1的腕部14,也将沿着轴心方向的尺寸设定为该尺寸以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操作部件3的周壁31、32、33包围的内部空间在沿着轴心方向的两端部被封闭。与此相对,如图3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件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没有设置壁,在操作部件3的另一端侧将内部空间开放。这对于操作部件3的成型有利。即,对于将对操作部件3进行成型的模具拔出的方向,限制变少(在操作部件3的另一端部位,允许沿着操作部件3的延伸方向即轴心方向将模具拔出),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并且能够起到制造成本的降低的效果。
进而,如图38至图41所示,在操作部件3的沿着轴心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有从侧壁31、32向内侧方突出的卡合部313、323。另一方面,在装订杆部件2的位于沿着轴心方向的最靠近另一端侧的轴体23的外周面上也形成有向外侧方突出的被卡合部233。
图40的平剖图示出操作部件3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在操作部件3位于锁定位置时,从侧壁31、32突出的卡合部313、323与从轴体23突出的被卡合部233沿着轴心方向分离。
对此,图41的平剖图示出操作部件3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当使操作部件3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滑动时,装订杆部件1、2以其轴体13、23为中心向将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并且从侧壁突出的卡合部313、323向从轴体23突出的被卡合部233接近,随之越过该被卡合部233卡合于被卡合部233。
如上所述,在操作部件3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下,由钩子26、36支撑两端的螺旋弹簧4被拉伸,发挥将操作部件3拉回到锁定位置的拉伸弹性力。卡合部313、323在卡合于被卡合部233时向使用者的手指给予点击感,同时通过卡合于被卡合部233而起到抑制不根据使用者的意图而复位到锁定位置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详细叙述了的实施方式。通过列举,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装订杆部件与第二装订杆部件为分体的部件,但也可以经由树脂铰链将两者成型为一体。
弹性施力部件并不限定于螺旋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的部件,例如板簧、树脂弹簧等。
也可以考虑在操作部件的一端侧与装订杆部件(的基体)的一端侧之间存在产生压缩弹性力的弹性施力部件,即压缩螺旋弹簧之类。
另外,特别是操作力变换机构(操作部件的一端侧的扩开部)不是必须的结构要素。(在将操作部件置于解锁位置后)为了使两装订杆部件相对转动而将装订杆打开,也可以经由装订起来的纸片类将装订杆要素拉开,也可以利用装订起来的纸片类的自重。或者,也可以安装向使两装订杆要素互相分离的转动方向弹性施力的施力部件(扭转弹簧等)。
其他各部的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装订纸片类的装订用具。
附图标记说明
0…装订用具
1、2…装订杆部件
12、22…装订杆
13、23…轴部
3…操作部件
31、32…侧壁
311、321…切口
33…底壁
35…扩开部
4…弹性施力部件
S…纸片类

Claims (6)

1.一种装订用具,其中,具备:
一组装订杆部件,其能够经由铰链围绕其轴心相对转动,通过转动动作使装订杆开闭;和
操作部件,其覆盖所述铰链的轴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装订杆部件沿着所述轴心方向滑动,具有禁止装订杆部件向将所述装订杆开放的方向转动的挡块,能够选择性地取该挡块与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接触的锁定位置与即便使装订杆部件转动该挡块也不与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接触的解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铰链的轴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所述操作部件将该铰链的轴以卡入的方式卡合于铰链的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在所述一组装订杆部件上分别设置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周并成为所述铰链的轴的轴体,在两者的轴体直列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部件将它们保持地能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在所述两轴体的互相相对的端面的一方上形成有凸部,在另一方上形成有接受该凸部的凹部,构成这些凸部与凹部的卡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并排竖立的侧壁与连结两侧壁的底壁,在由侧壁以及底壁包围的内部空间内收置所述铰链的轴,
在所述侧壁的端缘形成有切口,将与切口相邻的部位设为所述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件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装订杆部件的预定部位位于该切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装订用具,其中:
具备向使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解锁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弹性施力的弹性施力部件。
CN201180055403.0A 2010-11-17 2011-06-20 装订用具 Active CN1032212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6829/2010 2010-11-17
JP2010256829 2010-11-17
PCT/JP2011/064091 WO2012066818A1 (ja) 2010-11-17 2011-06-20 綴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227A true CN103221227A (zh) 2013-07-24
CN103221227B CN10322122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08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5403.0A Active CN103221227B (zh) 2010-11-17 2011-06-20 装订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90143B2 (zh)
CN (1) CN103221227B (zh)
WO (1) WO201206681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3467A (zh) * 2013-10-15 2015-04-2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低轮廓环式活页夹机构
CN107949486A (zh) * 2015-09-11 2018-04-20 有限公司桑库斯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N109866514A (zh) * 2017-12-05 2019-06-11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7789A (ja) * 2013-10-15 2015-04-23 ワールド・ワイド・ステイショナリー・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World Wide Statio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ロープロファイルリングバインダー機構
JP6476804B2 (ja) * 2014-12-08 2019-03-06 コクヨ株式会社 綴じ具
KR200484229Y1 (ko) * 2015-11-26 2017-08-14 이명섭 개폐 가능한 노트용 스프링
JP6681742B2 (ja) * 2016-02-26 2020-04-15 株式会社キングジム 綴じ具
JP6886687B2 (ja) * 2017-03-08 2021-06-16 株式会社カネダ技研 リング式綴具ホルダー、綴具付きホルダーおよび、ファイル
CN109367639B (zh) * 2018-11-15 2024-02-2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爬杆机器人及其应用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98388A (en) * 1920-02-05 1921-11-29 Murphy William Harold Loose-leaf binder
US2891553A (en) * 1956-08-24 1959-06-23 Acton Edmond William Loose leaf holders
US3280821A (en) * 1964-10-05 1966-10-25 Wayne W Dougherty Loose leaf binder construction
JPS459848Y1 (zh) * 1968-06-27 1970-05-08
US4355916A (en) * 1979-05-22 1982-10-26 Cardellini Claudio B Loose leaf binder
JPS5812480U (ja) * 1981-07-20 1983-01-26 株式会社ライオン事務器 綴じ具
JPS62180577U (zh) * 1986-05-07 1987-11-16
JPS62189177U (zh) * 1986-05-24 1987-12-02
JPS62189178U (zh) * 1986-05-24 1987-12-02
JPH059848Y2 (zh) * 1987-09-18 1993-03-11
JPH0999685A (ja) * 1995-10-05 1997-04-15 Kumagai Seisakusho:Kk バインダー金具
CN1358143A (zh) * 1999-04-22 2002-07-10 詹姆斯·S·希泽玛 活页文件夹
CN1572536A (zh) * 2003-06-23 2005-02-02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夹及文件夹
WO2007043194A1 (ja) * 2005-10-04 2007-04-19 Lihit Lab., Inc. ファイ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5895A (en) * 1962-06-04 1965-09-14 Anderson Tool & Mfg Co Loose-leaf binding mechanism
US3190293A (en) * 1962-12-13 1965-06-22 Hollister Inc Binder
US4486112A (en) * 1982-03-04 1984-12-04 R. D. Cummins, Incorporated Loose leaf binder
JPH07179094A (ja) * 1993-12-21 1995-07-18 Takuro Sato バインダー
JP3440356B2 (ja) * 2000-05-09 2003-08-25 株式会社リヒトラブ 綴 具
WO2004096576A1 (ja) * 2003-04-30 2004-11-11 King Jim Co.,Ltd. ファイリング用具用綴具
US7445396B2 (en) * 2007-01-15 2008-11-04 World Wide Stationery Mfg. Co., Ltd. Hangable ring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98388A (en) * 1920-02-05 1921-11-29 Murphy William Harold Loose-leaf binder
US2891553A (en) * 1956-08-24 1959-06-23 Acton Edmond William Loose leaf holders
US3280821A (en) * 1964-10-05 1966-10-25 Wayne W Dougherty Loose leaf binder construction
JPS459848Y1 (zh) * 1968-06-27 1970-05-08
US4355916A (en) * 1979-05-22 1982-10-26 Cardellini Claudio B Loose leaf binder
JPS5812480U (ja) * 1981-07-20 1983-01-26 株式会社ライオン事務器 綴じ具
JPS62180577U (zh) * 1986-05-07 1987-11-16
JPS62189177U (zh) * 1986-05-24 1987-12-02
JPS62189178U (zh) * 1986-05-24 1987-12-02
JPH059848Y2 (zh) * 1987-09-18 1993-03-11
JPH0999685A (ja) * 1995-10-05 1997-04-15 Kumagai Seisakusho:Kk バインダー金具
CN1358143A (zh) * 1999-04-22 2002-07-10 詹姆斯·S·希泽玛 活页文件夹
CN1572536A (zh) * 2003-06-23 2005-02-02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夹及文件夹
WO2007043194A1 (ja) * 2005-10-04 2007-04-19 Lihit Lab., Inc. ファイル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3467A (zh) * 2013-10-15 2015-04-29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低轮廓环式活页夹机构
CN104553467B (zh) * 2013-10-15 2017-06-13 国际文具制造厂有限公司 低轮廓环式活页夹机构
CN107949486A (zh) * 2015-09-11 2018-04-20 有限公司桑库斯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N107949486B (zh) * 2015-09-11 2019-11-22 有限公司桑库斯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N109866514A (zh) * 2017-12-05 2019-06-11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109866514B (zh) * 2017-12-05 2021-11-26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66818A1 (ja) 2012-05-24
JP5590143B2 (ja) 2014-09-17
JPWO2012066818A1 (ja) 2014-05-12
CN103221227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1227A (zh) 装订用具
CN100509437C (zh) 具有匹配环末端的轻缓闭合环形夹机构
JP4988466B2 (ja) リングバインダー機構
CN103221226A (zh) 装订用具
CN105667121A (zh) 装订用具
CN102893587B (zh) 开闭装置
WO2010047184A1 (ja) 綴具
JP5112345B2 (ja) 綴具の変位体
CN102343738B (zh) 环形手柄活页夹机构
CN1978213A (zh) 环形夹机构
US7637682B2 (en) Ring binder
US20120288322A1 (en) Binding device
EP0671743A2 (de) Aufnahmeeinrichtung für einen scheibenförmigen Datenträger
CN100473540C (zh) 滑动式笔
CN1962115A (zh) 弹性部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1160070B (zh) 袖口链扣
EP1741566B1 (en) Binder for document
CN109866514A (zh) 装订用具
WO2005011996A2 (en) Spine binder
JP2014046527A (ja) 綴具
CN101331994A (zh) 上翻式防护头盔
CN2586411Y (zh) 折叠床的侧围杆折叠机构
US6913408B2 (en) File and binding member
CN1892878A (zh) 书本式光盘放置盒
KR200366853Y1 (ko) 기능성 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