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49486B -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 Google Patents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49486B
CN107949486B CN201580082895.0A CN201580082895A CN107949486B CN 107949486 B CN107949486 B CN 107949486B CN 201580082895 A CN201580082895 A CN 201580082895A CN 107949486 B CN107949486 B CN 1079494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components
sealing
binder
width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2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49486A (zh
Inventor
森下明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shi Shisetsu
Original Assignee
Kushi Shisets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shi Shisetsu filed Critical Kushi Shisetsu
Publication of CN107949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49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49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F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FILING APPLIANCES; FILE CARDS; INDEXING
    • B42F13/00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 B42F13/16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 B42F13/20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pivotable about an axis or axes parallel to binding edges
    • B42F13/22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pivotable about an axis or axes parallel to binding edges in two sections engaging each other when cl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FSHEETS TEMPORARILY ATTACHED TOGETHER; FILING APPLIANCES; FILE CARDS; INDEXING
    • B42F13/00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 B42F13/16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 B42F13/18Filing appliances with means for engaging perforations or slots with claws or rings on two bars relatively movable longitudi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OOKS, FIL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B42P2241/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books or filing appliances
    • B42P2241/08Perforations or slots that can cooperate with filing means as claws, ring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Sheet Hol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订用具(10),是纸页类的装订用具,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1(1A、1B);和多个第1装订部件(2A)及第2装订部件(2B),所述多个第1装订部件(2A)及第2装订部件(2B)具有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基础部件的基端部(2AB、2BB)、和与该基端部一体地形成并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的顶端部(2AS、2BS),并形成为能够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彼此互相抵接的装订位置与该顶端部彼此以预定距离分离开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彼此抵接而位于装订位置时,与该顶端部一体地形成的基端部彼此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以该基端部的厚度TH大小的量互相错位地形成。

Description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将纸页类以对开(日文:見開き)状态保持的装订用具、以及具备该装订用具的文件夹。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7~图20所示,作为具备能够将文件等纸页类以对开状态保持的装订用具的文件夹而公开了文件夹100,该文件夹100具备:在中间经由封脊(日文:背表紙)101而连续的前封皮(日文:表表紙)102及后封皮(日文:裏表紙)103、和安装于封脊101的内表面的装订用具200。该装订用具200具备:在封脊1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201;被能够在宽度方向上转动地支承于基础部件20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多个可动侧装订部件202;在基础部件20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分别设置于与各可动侧装订部件202对应的位置的多个固定侧装订部件203;以及被保持于基础部件201内的滑动部件204。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21所示,作为具备能够将文件等纸页类以对开状态保持的装订用具的文件夹而公开了文件夹300,该文件夹300具备:在中间经由封脊301而连续的前封皮302及后封皮303、和安装于封脊301的内表面的装订用具400。该装订用具400具备:在封脊30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401;和被能够分别在宽度方向上转动地支承于基础部件401的多个第1装订部件402及第2装订部件403。另外,在前封皮302和后封皮303形成有长孔304,该长孔304在设为了使前封皮302与后封皮303大致平行的闭合状态时接受第1及第2装订部件402、403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11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45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订用具200,可动侧装订部件202与固定侧装订部件203抵接着的装订位置(参照图19)处的该可动侧装订部件202和该固定侧装订部件203这两方的宽度方向外形寸法与基础部件20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因此能保持于装订用具200的纸页类的数量(张数)会受基础部件201的宽度尺寸限制。另外,一般而言,在保持纸页类的装订用具中,需要考虑纸页类的从装订孔到纸末端为止的纸相连尺寸等,而以具有能够顺畅地对纸页类进行翻页的程度的余裕量的方式来设定装订位置处的装订部件的宽度方向外形尺寸。
因此,为了增加能保持于专利文献1的装订用具200的纸页类的数量,既要考虑上述余裕量又不得不使基础部件201的宽度尺寸进一步变大,在该情况下,无论实际保持于装订用具200的纸页类的数量的大小如何,将文件夹100合上了时的文件夹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都会增加。结果,无法提供使能够保持于装订用具200的纸页类的张数(厚度)增加、并且在合上了时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文件夹。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了的装订用具200中,在基础部件201内配置有支承可动侧装订部件202的旋转轴205,在旋转轴205与滑动部件204之间设置有多个凸轮式引导机构206。并且,成为在使滑动部件204在长度方向上滑动时、根据凸轮式引导机构206的位置变化而可动侧装订部件202在装订位置(参照图19)与开放位置(参照图20)之间转动的构成。
因此,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基础部件201内复杂地内置旋转轴205、滑动部件204以及凸轮式引导机构206,基础部件201的宽度尺寸容易扩张,无法提供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的装订用具200。
另一方面,关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订用具400,第1装订部件402与第2装订部件403抵接着的装订位置处的该第1装订部件402与该第2装订部件403这两方的宽度方向外形寸法形成为比基础部件401的宽度尺寸稍大,在前封皮302和后封皮303形成有接受第1及第2装订部件402、403的一部分的长孔304,因此看来能够提供使能够保持于装订用具400的纸页类的数量增加、并且在合上了时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文件夹。
然而,上述装订用具400存在如下问题:第1装订部件402和第2装订部件403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为一直线状,因此在使纸页类保持于装订用具400且以封脊301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30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相邻的文件夹300的第1装订部件402与第2装订部件403在宽度方向上抵接,将多个文件夹30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下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在以安装于基础部件的封脊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装订用具以及具备该装订用具的文件夹。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装订用具,该装订用具是纸页类的装订用具,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和多个第1装订部件及第2装订部件,所述多个第1装订部件及第2装订部件具有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基础部件的基端部、和与该基端部一体地形成并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的顶端部,并形成为能够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互相抵接的装订位置与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以预定距离分离开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装订用具的主旨在于,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抵接而位于所述装订位置时,与该顶端部一体地形成的所述基端部彼此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以该基端部的厚度大小的量互相错位地形成。
(2)在(1)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在所述装订位置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了的状态连结。
(3)在(2)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越向顶端越细状地延伸,在形成为越向顶端越细状的所述两顶端部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抵接面。
(4)在(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所述基础部件包括形成有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第1基础部件、和形成有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第2基础部件,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装订位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
(5)在(4)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前端部和/或后端部,分别在上下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突出的接合部。
(6)在(4)或(5)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经由多个连杆臂(英文:link arm)部件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
(7)在(6)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状体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地层叠的多层构造体,并形成为在所述装订位置所述连杆臂部件能够收纳于所述间隙部。
(8)在(7)所述的装订用具中,优选的是,关于所述连杆臂部件,在所述装订位置被收纳于所述第1基础部件的所述间隙部的第1臂体和被收纳于所述第2基础部件的所述间隙部的第2臂体在连杆中间部呈阶梯状地连结。
(9)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文件夹,该文件夹具备(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用具、前封皮以及后封皮,该文件夹的主旨在于,在所述前封皮和所述后封皮具备插入孔,该插入孔形成为,能够将所述第1装订部件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以在长度方向上并列2个所述基端部的方式插入于该插入孔。
(10)在(9)所述的文件夹中,优选的是,在封脊、所述前封皮以及所述后封皮,具备形成为能够对装订用具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用缺口部。
(11)在(9)或(10)所述的文件夹中,优选的是,具备使所述前封皮与所述后封皮连续的封脊,在所述基础部件具备形成为能够与贯穿设置于所述封脊的卡定孔接合的带凸缘的卡定部。
(12)在(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文件夹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装订部件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的间距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对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在以安装于基础部件的封脊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装订用具以及具备该装订用具的文件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位置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订用具的开放位置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X部处的装订用具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Y部处的装订用具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装订用具中的第1装订部件和第2装订部件的详细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第1装订部件和第2装订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装订用具的连杆臂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杆臂部件的E视侧视图。
图9是图3所示的A-A剖视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D-D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文件夹的对开状态(打开了前封皮和后封皮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文件夹的闭合状态(合上了前封皮和后封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E-E剖视图、且是在使纸页类保持于装订用具并以封脊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使多个文件夹中的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了的文件夹的剖视图。
图16是使图14所示的文件夹的纸页类与前封皮或后封皮一起180°反转了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7是具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订用具的文件夹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装订用具的部分俯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装订用具的装订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的装订用具的开放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21是具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订用具的文件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装订用具以及具备该装订用具的文件夹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构造进行说明,接着,对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具备上述装订用具的文件夹的构造进行说明。
<装订用具的构造>
首先,使用图1~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的装订位置处的俯视图。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装订用具的开放位置处的俯视图。图3中示出图1所示的X部处的装订用具的立体图。图4中示出图2所示的Y部处的装订用具的立体图。图5中示出图1所示的装订用具中的第1装订部件和第2装订部件的详细立体图。图6中示出图5所示的第1装订部件和第2装订部件的俯视图。图7中示出图2所示的装订用具的连杆臂部件的俯视图。图8中示出图7所示的连杆臂部件的E视侧视图。图9中示出图3所示的A-A剖视图。图10中示出图3所示的B-B剖视图。图11中示出图3所示的C-C剖视图。图12中示出图3所示的D-D剖视图。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0是一种纸页类的装订用具,该装订用具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1(1A、1B);和多个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及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所述多个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及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具有: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基础部件1(1A、1B)的基端部2AB、2BB、和与该基端部2AB、2BB一体地形成并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的顶端部2AS、2BS,并形成为能够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2AS、2BS彼此互相抵接的装订位置(参照图1)与该顶端部2AS、2BS彼此以预定距离分离开的开放位置(参照图2)之间移动。本装订用具10的各部件为聚碳酸酯(PC)、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制,但也可以为铝合金等金属制。
此外,在包括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的装订部件2(2A、2B)中,在装订位置,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2AS、2BS和基端部2AB、2BB经由基础部件1(1A、1B)而形成连续的环形状。在形成了环形状的状态下,顶端部2AS、2BS和基端部2AB、2BB即使沿着环形状在某处切断,也具备大致一定的截面形状。另外,顶端部2AS、2BS与基端部2AB、2BB分别形成的环形状,即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为大致圆环状的环形状,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为大致方环状的环形状。如图1所示,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随着从装订用具10中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朝向后端部,标号的编号依次变大地记载。
另外,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2AS、2BS彼此抵接而位于装订位置时,与该顶端部2AS、2BS一体地形成的基端部2AB、2BB彼此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以该基端部的厚度TH大小的量互相错位地形成(参照图5、图6)。此外,上述基端部2AB、2BB彼此的错位量,理论上只要在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的间距P1(参照图1)以内即可,但优选的是不发生所保持的纸页类SP的变形等的范围(例如,到基端部的厚度TH的2倍左右为止)。
另外,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P2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的间距P1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相对于中心线CT大致对称(参照图1)。另外,如图6所示,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的与在所保持的纸页类形成的装订孔WH抵接的内表面2ABQ、2BBQ形成为圆弧状。基端部2AB、2BB处的圆弧状的内表面2ABQ、2BBQ形成为位于比基础部件1(1A、1B)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面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1装订部件2A的顶端部2AS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顶端部2BS,在装订位置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了的状态连结(抵接)。被连结(抵接)了的状态的顶端部2AS、2BS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大致一定的厚度。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能够通过在装订位置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了的状态连结的顶端部2AS、2BS,一边以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长度方向上的间距P1、P2将上述基端部2AB、2BB彼此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上述错位分别维持为大致一定,一边将上述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平滑地进行连结。
另外,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1装订部件2A的顶端部2AS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顶端部2BS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越向顶端越细状地延伸。在形成为越向顶端越细状的顶端部2AS、2BS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抵接面TS。由此,在装订位置顶端部2AS、2BS彼此能够经由抵接面TS而宽广地形成在宽度方向上重叠(英文:lap)的范围。此外,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抵接面TS”中,除了相对于长度方向完全正交的情况之外,也包括相对于正交面倾斜5度~10度左右的情况。
另外,基础部件1(1A、1B)包括形成有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的第1基础部件1A和形成有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的第2基础部件1B,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形成为在装订位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经由多个(在此为2个)连杆臂部件3(3A、3B)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平行移动的方式连结。此外,多个(在此为2个)连杆臂部件3(3A、3B)的臂(日文:腕)的长度形成为大致相同。
具体而言,如图3、图4所示,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分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在此各为2个)大致板状体1A1、1A2、1B1、1B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1A3、1B3地层叠的多层(2层)构造体。多层(2层)构造体既可以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也可以与另行成形了的部件粘结成一体。在上段(日文:上段)的板状体1A1与下段(日文:下段)的板状体1A2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第1基础部件1A中的间隙部1A3。在上段的板状体1B1与下段的板状体1B2之间在长度方向上也形成有多个第2基础部件1B中的间隙部1B3。形成为,在装订位置,连杆臂部件3(3A、3B)能够收纳于上述间隙部1A3、1B3。此外,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形成为能够收纳于不收纳连杆臂部件3(3A、3B)的第1基础部件1A的间隙部1A3,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形成为能够收纳于不收纳连杆臂部件3(3A、3B)的第2基础部件1B的间隙部1B3。
另外,如图7、图8所示,关于连杆臂部件3(3A、3B),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第1臂体32和第2臂体33在连杆中间部35呈阶梯状地连结。在第1臂体32的后端侧(图7、图8的左侧)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旋转轴部31,在第2臂体33的前端侧(图7、图8的右侧)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旋转轴部34。第1臂体32和第2臂体33在长度方向上平行地配置,并且形成为相对于将两旋转轴部31、34相连了的中心线在宽度方向上对称地偏心。
并且,如图9、图10所示,第1臂体32的旋转轴部31嵌合安装于在位于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位置的板状体1A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贯穿设置的轴孔1AP,第2臂体33的旋转轴部34嵌合安装于在位于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位置的板状体1B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贯穿设置的轴孔1BP。因此,在装订位置,第1臂体32被收纳于第1基础部件1A的间隙部1A3,第2臂体33被收纳于第2基础部件1B的间隙部1B3。在装订位置,连杆臂部件3(3A、3B)不从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侧端面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另外,如图3、图4、图11、图12所示,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前端部及后端部,在上下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突出的接合部1A21、1B21、1A22。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在此为3个部位),在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接合部1A21,在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接合部1B21,并形成为在装订位置两接合部1A21、1B21接合。两接合部1A21、1B21在将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从宽度方向插入于在第2基础部件1B的上段的板状体1B1与下段的板状体1B2之间形成的间隙部1B3时接合。此外,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的接合部1A21、1B21,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短的情况(例如、适用于B5尺寸以下的小型笔记本的情况)下,不一定必须设置。
另外,如图3、图4、图12所示,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第2基础部件1B的上段的板状体1B1和下段的板状体1B2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悬臂梁,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形成为能够插入于上述间隙部1B3。并且,在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形成的向下方突出的接合部1A22形成为,在装订位置与在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形成的缺口部1B22接合。上述接合部1A22和缺口部1B22也在将第1基础部件1A的下段的板状体1A2从宽度方向插入于在第2基础部件1B的上段的板状体1B1与下段的板状体1B2之间形成的间隙部1B3时接合。此外,接合部1A22和缺口部1B22既可以设置于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中的任一方,也可以仅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
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基端部2AB,在该板状体1A1的在该基端部2AB的后端侧在长度方向上与该基端部2AB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A5。另外,在第2基础部件1B的上段的板状体1B1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基端部2BB,在该板状体1B1的在该基端部2BB的前端侧在长度方向上与该基端部2BB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B5。如下面叙述的那样,各凹部1A5、1B5形成为,在使纸页类保持于装订用具10且以安装于基础部件1(1B)的封脊4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使得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与相邻的文件夹20的第2基础部件1B的上段的板状体1B1互相不干涉,另外,使得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与相邻的文件夹20的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互相不干涉(参照图15)。
<文件夹的构造>
接着,使用图13~图16对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具备上述的装订用具的文件夹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3中示出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文件夹的对开状态(打开了前封皮和后封皮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14中示出图13所示的文件夹的闭合状态(合上了前封皮和后封皮的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5中示出图14所示的E-E剖视图,且示出在使纸页类保持于装订用具并以封脊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使多个文件夹中的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了的文件夹的剖视图。图16中示出使图14所示的文件夹的纸页类与前封皮或后封皮一起180°反转了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如图13~图16所示,本文件夹20具备上述的装订用具10、将该装订用具10沿长度方向安装的封脊4C、以及经由该封脊4C而连续的前封皮4A及后封皮4B。在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具备大致矩形状的插入孔4A1~4A12、4B1~4B12,该插入孔4A1~4A12、4B1~4B12形成为,能够将第1装订部件2A(2A1~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12)的各基端部2AB、2BB以在长度方向上并列2个上述基端部的方式插入于上述插入孔。
因此,在以封脊4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能够使该文件夹20的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相邻的文件夹20的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每2个为一组地插入于同一插入孔4A1~4A12、4B1~4B12。此时,如图15所示,只要不受基础部件1的宽度尺寸限制,就能够使装订用具10彼此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直到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先直接抵接于被保持于装订用具10的预定量(厚度)的纸页类SP为止。
另外,如前所述,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P2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的间距P1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相对于中心线CT大致对称。另外,上述间距P1,如图13所示,例如形成为在一般市面上出售的A4尺寸的笔记本用纸贯穿设置的30孔的装订孔WH的孔间距的2倍,上述间距P2形成为该30孔的装订孔WH的孔间距的3倍。因此,具有能够直接使用市面上出售的A4尺寸的笔记本用纸的优点。另外,形成于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的各插入孔4A1~4A12、4B1~4B12彼此互相不相连。
另外,也可以是,在封脊4C、前封皮4A以及后封皮4B具备形成为能够对装订用具1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用缺口部4K。操作用缺口部4K优选以在文件夹20的对开状态下人的手指能够进入的程度形成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V字状。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把持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的端部和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的端部、并使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的端部和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开,从而简单地使接合部1A22与缺口部1B22的接合状态解除。此外,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形成有接合部1A22和缺口部1B22的情况下,操作用缺口部4K只要形成为与形成有该接合部1A22和缺口部1B22的前端部或后端部对应足矣。
另外,在基础部件1(1B)具备形成为能够与在封脊4C贯穿设置的卡定孔接合的带凸缘的卡定部1B4。带凸缘的卡定部1B4包括从第2基础部件1B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基部1B41、和沿基部1B41的前后延伸出的凸缘部1B42,将在封脊4C贯穿设置的卡定孔以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于在凸缘部1B42与第2基础部件1B之间形成的间隙。凸缘部1B42平坦且薄地形成并形成为减少从封脊4C突出的突出量。
另外,在本文件夹20中,装订部件2(2A、2B)的基端部2AB、2BB的内表面2ABQ、2BBQ形成为,位于以预定的突出距离TR比基础部件1(1A、1B)的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面靠外侧的位置。因此,如图16所示,如果保持于装订部件2(2A、2B)的纸页类SP的厚度与上述突出距离TR为同等程度或为上述突出距离TR以内,则能够在使纸页类SP在平坦的状态下与后封皮4B或前封皮4A一起180°反转。而且,也可以使180°反转了的纸页类SP在保持于装订部件2(2A、2B)的状态下360°反转。在该情况下,变得容易在维持文件夹20的闭合状态下的大小不变的状态下,在180°或360°反转了的平坦的纸页类SP上记载必要的文字和/或图画。由此,例如对于纸页类SP的平面尺寸大、纸厚度厚的写生簿(英文:sketch book)等的便利性大幅度地提高。
<作用效果>
如以上详细地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0,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顶端部2AS、2BS彼此抵接而位于装订位置时,与该顶端部2AS、2BS一体地形成的基端部2AB、2BB彼此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以该基端部的厚度TH大小的量互相错位地形成,因此能够避免在使装订用具10在宽度方向上接近时,在基础部件1(1A、1B)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与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互相干涉。
结果,只要不受基础部件1的宽度寸法限制,就能够使装订用具10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直到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先直接抵接于被保持于装订用具10的预定量(厚度)的纸页类SP为止。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在使装订用具10安装于封脊4C并以封脊4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能够增加该文件夹收纳数量、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装订用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1装订部件2A的顶端部2AS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顶端部2BS,在装订位置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了的状态连结,因此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能够通过顶端部2AS、2BS、一边以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间距将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AB、2BB彼此之间的长度方向上的错位维持为大致一定、一边将上述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平滑地进行连结,能够防止所保持的纸页类的变形等。结果,能够提供容易地防止所保持的纸页类SP的变形等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装订用具1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第1装订部件2A的顶端部2AS和第2装订部件2B的顶端部2BS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越向顶端越细状地延伸,在形成为越向顶端越细状的顶端部2AS、2BS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抵接面TS,因此在顶端部2AS、2BS彼此位于装订位置时,能够在抵接面TS宽广地形成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范围。结果,即使是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紧凑地形成、且在宽度方向上易挠曲的装订用具10,也能够通过能够宽广地形成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范围的抵接面TS,从而容易地防止所保持的纸页类SP的脱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础部件1包括形成有第1装订部件2A的第1基础部件1A、和形成有第2装订部件2B的第2基础部件1B,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形成为在装订位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因此能够为了确保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强度而一边将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各自的宽度寸法形成得大,一边将装订位置处的基础部件1的宽度尺寸以在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的量减少,能够使装订位置处的基础部件1在宽度方向上更进一步紧凑化。另外,也能够通过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在装订位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由此减轻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沿上下方向的挠曲。结果,能够提供一种确保了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装订位置处的必要强度、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更进一步紧凑的装订用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前端部及后端部,在上下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突出的接合部1A21、1B21、1A22,因此能够以不使接合部1A21、1B21、1A22沿宽度方向突出的方式、使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彼此在装订位置可靠地卡定。结果,能够提供可靠地实现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装订位置处的卡定状态、并且在装订位置在宽度方向上更进一步紧凑的装订用具1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经由多个连杆臂部件3(3A、3B)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因此能够在装订位置将第1基础部件1A及第2基础部件1B与连杆臂部件3在长度方向上大致平行地配置。另外,在使第1基础部件1A与第2基础部件1B在装订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时,在第1基础部件1A、第2基础部件1B以及连杆臂部件3,仅是旋转摩擦力作用于支承连杆臂部件3的旋转轴部31、34,能够使第1基础部件1A及第2基础部件1B与连杆臂部件3的构造简化。结果,能够使装订用具10的宽度尺寸更进一步紧凑。另外,使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经由连杆臂部件3(3A、3B)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确保装订部件的开放位置处的间隙宽,也能够解决如以往的以配置于基础部件201内的旋转轴205为中心而旋转的可动侧装订部件202(参照图19)那样、开放位置处的间隙窄而发生纸页类的卡挂那样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状体1A1、1A2、1B1、1B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1A3、1B3地层叠的多层构造体,并形成为在装订位置连杆臂部件3(3A、3B)能够收纳于间隙部1A3、1B3,因此在装订位置,可以无视连杆臂部件3(3A、3B)的宽度尺寸对装订用具10的宽度尺寸造成的影响。结果,能够使装订位置处的装订用具10的宽度尺寸更进一步紧凑。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关于连杆臂部件3(3A、3B),在装订位置被收纳于第1基础部件1A的间隙部1A3的第1臂体32和被收纳于第2基础部件1B的间隙部1B3的第2臂体33在连杆中间部35呈阶梯状地连结,因此能够使第1基础部件1A中的收纳连杆臂部件3的间隙部1A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和第2基础部件1B中的收纳连杆臂部件3的间隙部1B3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以同等程度减小,能够以良好平衡防止因该间隙部1A3、1B3导致的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的强度下降。结果,能够防止因收纳连杆臂部件3导致的基础部件1的强度下降、并且能够使装订用具10的宽度尺寸更进一步紧凑。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的文件夹20,在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具备插入孔4A1~4A12、4B1~4B12,该插入孔4A1~4A12、4B1~4B12形成为,能够将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AB、2BB以在长度方向上并列2个所述基端部的方式插入于该插入孔,因此,在以封脊4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能够使该文件夹20的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相邻的文件夹20的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每2个为一组地插入于同一插入孔4A1~4A12、4B1~4B12。因此,只要不受基础部件1的宽度尺寸限制,就能够使装订用具10在宽度方向上接近,直到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先直接抵接于被保持于装订用具10的预定量(厚度)的纸页类SP的位置为止。
结果,能够提供如下文件夹20:在使纸页类保持于装订用具10且以封脊4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了的状态下、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沿宽度方向突出的第1装订部件2A的基端部2AB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基端部2BB不受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阻碍,能够增加在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在封脊4C、前封皮4A以及后封皮4B具备形成为能够对装订用具10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用缺口部4K,因此能够通过把持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的端部和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的端部、并使第1基础部件1A的上段的板状体1A1的端部和第2基础部件1B的下段的板状体1B2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开,由此简单地使接合部1A22与缺口部1B22的接合状态解除。结果,即使在具备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的装订用具10的文件夹20中,也能够提供操作性容易的文件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在基础部件1(1B)具备形成为能够与贯穿设置于封脊4C的卡定孔接合的带凸缘的卡定部1B4,因此不需要将封脊4C固定于基础部件1的其他单元(例如铆接件、螺纹件等)。结果,能够提供能将基础部件1(1B)形成得更进一步紧凑、并能更进一步增加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的文件夹2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P2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及后端侧处的间距P1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对称,因此在取下本文件夹20的装订用具10所保持的纸页类SP时,有从基础部件1(1A、1B)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或后端侧取下的倾向,因此经由纸页类SP的装订孔WH作用于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的外力有容易作用于基础部件1(1A、1B)的前端侧或后端侧、难以作用于基础部件1(1A、1B)的中央侧的倾向。因此,能够使需要强度的中央侧的基础部件1(1A、1B)简化,能够更进一步使基础部件1(1A、1B)整体在宽度方向上紧凑。结果,能够提供能更进一步增加将多个文件夹20以相邻的文件夹彼此重叠的方式收纳于书架等时的文件夹收纳数量的文件夹20。
另外,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P2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的间距P1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对称,因此能够减少在本文件夹20的装订用具10所保持的纸页类SP形成的装订孔WH的数量,能够容易地避免对该纸页类SP进行印刷时的卡纸。另外,也能够减少贯穿设置于被印刷了的纸页类SP的装订孔WH的数量,能够实现装订孔加工设备的简化。另外,即使在纸页类SP的纸厚度薄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在装订孔WH周边难以发生折弯等变形的效果。
另外,在第1装订部件2A和第2装订部件2B中的间距P1例如形成为在一般市面上出售的A4尺寸的笔记本用纸贯穿设置的30孔的装订孔WH的孔间距的2倍、间距P2形成为该30孔的装订孔WH的孔间距的3倍的情况下,也能够上下或表里反转地装订笔记本用纸。
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变更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装订用具10中,多个(在此为2个)连杆臂部件3(3A、3B)的臂的长度形成为大致相同,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经由多个(在此为2个)连杆臂部件3(3A、3B)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平行移动的方式连结,但是连结单元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装订用具的长度方向上使连杆臂部件的臂的长度不同。另外,也可以是,不经由连杆臂部件,而是例如将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在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或后端部通过连结销连结,使两者以连结销为中心地在宽度方向上转动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基础部件1A和第2基础部件1B分别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2个板状体1A1、1A2、1B1、1B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1A3、1B3地层叠的2层构造体,但是层叠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基础部件1A设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3个板状体、将第2基础部件1B设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2个板状体,而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地层叠的3层构造体和2层构造体。在该情况下,可以使连杆臂部件3为平的形状,而不是呈阶梯状地连结。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中,本文件夹20具备装订用具10、沿着长度方向安装该装订用具10的封脊4C、以及经由该封脊4C而连续的前封皮4A及后封皮4B,但是不一定必须具备封脊。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构造:将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分离为2枚地形成,分别经由形成于前封皮4A和后封皮4B的插入孔4A1~4A12、4B1~4B12而卡定于装订用具10的第1装订部件2A(2A1~2A5、2A8~2A12)和第2装订部件2B(2B1~2B5、2B8~2B12)。在该情况下,通常贴附于封脊的标签可以贴附于基础部件1(1B)的下表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作为能够将纸页类以对开状态保持的装订用具、以及具备该装订用具的文件夹来利用。
附图标记说明
1A、1 第1基础部件(基础部件)
1B、1 第2基础部件(基础部件)
1A1、1A2 板状体
1B1、1B2 板状体
1A21、1A22 接合部
1B21 接合部
1A3、1B3 间隙部
1B4 带凸缘的卡定部
2A、2 第1装订部件(装订部件)
2B、2 第2装订部件(装订部件)
2AB、2BB 基端部
2AS、2BS 顶端部
3A、3B、3 连杆臂部件
31、34 旋转轴部
32 第1臂体
33 第2臂体
35 连杆中间部
4A 前封皮
4B 后封皮
4C 封脊
4A1~4A12 插入孔
4B1~4B12 插入孔
4K 操作用缺口部
TH 厚度
TS 抵接面。

Claims (12)

1.一种装订用具,该装订用具是纸页类的装订用具,具备: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和多个第1装订部件及第2装订部件,所述多个第1装订部件及第2装订部件具有以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该基础部件的基端部、和与该基端部一体地形成并以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的顶端部,并形成为能够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互相抵接的装订位置与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以预定距离分离开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该装订用具的特征在于,
在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顶端部彼此抵接而位于所述装订位置时,与该顶端部一体地形成的所述基端部彼此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以该基端部的厚度大小的量互相错位地形成,
所述基础部件包括形成有第1装订部件的第1基础部件和形成有第2装订部件的第2基础部件,使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在所述装订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在所述装订位置以相对于长度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了的状态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相对的位置的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顶端部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呈越向顶端越细状地延伸,在形成为越向顶端越细状的所述两顶端部形成有相对于长度方向正交的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部件包括形成有所述第1装订部件的第1基础部件、和形成有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第2基础部件,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形成为在所述装订位置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互相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和前端部和/或后端部,在上下重叠的部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突出的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经由多个连杆臂部件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础部件和所述第2基础部件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状体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间隙部地层叠的多层构造体,并形成为在所述装订位置所述连杆臂部件能够收纳于所述间隙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订用具,其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连杆臂部件,在所述装订位置被收纳于所述第1基础部件的所述间隙部的第1臂体和被收纳于所述第2基础部件的所述间隙部的第2臂体在连杆中间部呈阶梯状地连结。
9.一种文件夹,该文件夹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订用具、前封皮以及后封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封皮和所述后封皮形成有插入孔,该插入孔形成为,能够将所述第1装订部件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以在长度方向上并列2个所述基端部的方式插入于该插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
在封脊、所述前封皮以及所述后封皮,具备形成为能够对所述装订用具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进行操作的操作用缺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所述前封皮与所述后封皮连续的封脊,在所述基础部件具备形成为能够与贯穿设置于所述封脊的卡定孔接合的带凸缘的卡定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文件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装订部件和所述第2装订部件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侧处的间距比长度方向上的前端侧和后端侧处的间距宽,并且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前后对称。
CN201580082895.0A 2015-09-11 2015-09-11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Active CN107949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75825 WO2017042952A1 (ja) 2015-09-11 2015-09-11 綴じ具及びファイ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49486A CN107949486A (zh) 2018-04-20
CN107949486B true CN107949486B (zh) 2019-11-22

Family

ID=5824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2895.0A Active CN107949486B (zh) 2015-09-11 2015-09-11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79132B2 (zh)
JP (1) JP6159425B1 (zh)
CN (1) CN107949486B (zh)
WO (1) WO2017042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2535A (zh) * 2019-01-21 2020-07-28 国誉商业(上海)有限公司 活页夹
JP7328684B2 (ja) 2019-09-03 2023-08-17 株式会社リヒトラブ 綴じ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0121Y (zh) * 2001-02-27 2002-01-09 叶壮图 活页夹的卡勾装置改进
CN1346317A (zh) * 1999-12-27 2002-04-24 美国林·宾德公司 栓杆机构环式装订夹组件
CN1839055A (zh) * 2003-10-14 2006-09-27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N101495323A (zh) * 2006-07-25 2009-07-29 株式会社喜利 文件夹·纸夹用装订件
CN101541557A (zh) * 2006-11-23 2009-09-23 李章锟 活页文件夹
CN101616810A (zh) * 2007-01-29 2009-12-30 株式会社喜利 装订工具
CN202115147U (zh) * 2011-05-19 2012-01-18 杭州博为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快捞夹
CN103221227A (zh) * 2010-11-17 2013-07-24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104349906A (zh) * 2012-06-21 2015-02-11 株式会社金田技研 装订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5173A (en) * 1959-07-02 1961-05-23 William D White Openable binder rings and book binders
JP2003211886A (ja) 2002-01-29 2003-07-30 Kokuyo Co Ltd 綴じ具
US20050100395A1 (en) * 2003-11-10 2005-05-12 Brann Michael K. Display binder with offset binding mechanism
JP5540372B2 (ja) 2009-05-29 2014-07-02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
JP5695617B2 (ja) * 2012-08-30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ヒトラブ 綴具
JP5797685B2 (ja) * 2013-04-15 2015-10-21 株式会社カネダ技研 ルーズリーフ綴具
JP6311326B2 (ja) * 2013-04-16 2018-04-18 コクヨ株式会社 綴じ具及びファイル
US9102187B1 (en) * 2014-02-19 2015-08-11 Chung Tin International, Inc. Ring binder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6317A (zh) * 1999-12-27 2002-04-24 美国林·宾德公司 栓杆机构环式装订夹组件
CN2470121Y (zh) * 2001-02-27 2002-01-09 叶壮图 活页夹的卡勾装置改进
CN1839055A (zh) * 2003-10-14 2006-09-27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CN101495323A (zh) * 2006-07-25 2009-07-29 株式会社喜利 文件夹·纸夹用装订件
CN101541557A (zh) * 2006-11-23 2009-09-23 李章锟 活页文件夹
CN101616810A (zh) * 2007-01-29 2009-12-30 株式会社喜利 装订工具
CN103221227A (zh) * 2010-11-17 2013-07-24 国誉株式会社 装订用具
CN202115147U (zh) * 2011-05-19 2012-01-18 杭州博为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快捞夹
CN104349906A (zh) * 2012-06-21 2015-02-11 株式会社金田技研 装订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42952A1 (ja) 2017-09-07
WO2017042952A1 (ja) 2017-03-16
JP6159425B1 (ja) 2017-07-05
US20180207975A1 (en) 2018-07-26
US10696086B2 (en) 2020-06-30
CN107949486A (zh) 2018-04-20
US10479132B2 (en) 2019-11-19
US20200039281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99685U (zh) 外壳装置
CN107949486B (zh) 装订用具以及文件夹
US9277659B2 (en)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link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apparatus
JP6261674B1 (ja) 携帯用情報機器
US20220137675A1 (en) Multiaxial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2681C (zh) 活页封面或本的电子组织器装置
EP1908604A3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EP1908606A3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EP2131559B1 (en) Mechanisum for sliding casing, slidable casing and mobile phone using the same
CN211874931U (zh) 翻转机构和柔性屏的折叠设备
JP2008279751A5 (zh)
JP2021178435A (ja) 綴じ具
CN115704419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294350A (zh) 后处理装置
CN102029827A (zh) 活页式连结笔记本
CN112440600A (zh) 环式装订器及带装订器的活页夹
CN107554129A (zh) 文件保持件及文件夹
TW202005819A (zh) 裝訂具
TW201937464A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EP1837199A3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US10730335B2 (en) Dual binding system
CN112440599B (zh) 带装订器的活页夹及被装订物
EP1772287A3 (en) Ring binder mechanism
CN1240717A (zh) 圆环装订器
JP2004243756A (ja) ファイル及び綴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