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63685B -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63685B
CN109863685B CN201680089711.8A CN201680089711A CN109863685B CN 109863685 B CN109863685 B CN 109863685B CN 201680089711 A CN201680089711 A CN 201680089711A CN 109863685 B CN109863685 B CN 109863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current value
line
invert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63685A (zh
Inventor
山川崇
有泽浩一
岩崎宪嗣
植村启介
丰留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63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63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63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H02P25/1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switching the windings, e.g. with mechanical switches or re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G01R31/327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of low voltage devices, e.g. domestic or industrial devices, such as motor protections, relays, rotation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6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H01H9/563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for multipolar switches, e.g. different timing for different phases, selecting phase with first zero-cros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mising the efficiency at low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具备:压缩机(114a),对在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转换器(123),生成直流电压;逆变器(126),根据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电动机(111),使用被施加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112U、112V、112W),产生用于驱动压缩机(114a)的驱动力;接线切换部(128),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多个线圈(112U、112V、112W)的接线状态;以及控制装置(135),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Description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切换电动机的线圈的接线状态的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提出了通过根据电动机的转速(负载)切换Y接线状态与Δ接线状态这样的接线状态,高效地驱动电动机的方法。例如,如果是空调负载,则在针对全年功耗的贡献度高的中间条件下以Y接线状态驱动电动机,在额定条件下以Δ接线状态驱动,从而能够提高负载小的中间条件的效率,在需要高的空调能力的额定条件下实现高输出化。
为了在Y接线状态与Δ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接线状态,使用接线切换部,该接线切换部包括继电器以及接触器这样的机械式SW(SWitch)或者双向SW这样的半导体SW。并且,通过利用来自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部的信号控制接线切换部,能够切换接线状态。
在此,存在在接线切换部故障的情况下,成为接线异常状态,产生系统的动作不良或者二次故障这样的危害扩大的担心。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在二相之间检测脉冲施加时的马达电流的梯度,而检测逆变器的开关元件、电流检测电路以及绕组的异常的异常诊断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23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记载的异常诊断方法虽然能够检测绕组自身的短路等,但无法检测接线切换部的短路以及断路这样的异常。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检测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空气调和机,使用制冷循环,该空气调和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对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电动机,使用被施加所述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力;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以及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具有多个线圈的电动机,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多个线圈;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以及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能够检测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4所涉及的室外机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机与接线切换部的连接状态的第1例的概略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2中的室内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5(A)以及(B)是示出实施方式1以及2的硬件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相间电流以及母线电流的第1例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相间电流以及母线电流的第2例的概略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相间电流以及母线电流的第3例的概略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动机与接线切换部的连接状态的第2例的概略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异常检测序列的第1定时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异常检测序列的第2定时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空气调和机;110、210、310、410:室外机;111:电动机;112U:U相线圈;112V:V相线圈;112W:W相线圈;113U:U相电力线;113V:V相电力线;113W:W相电力线;114:室外空调部;114a:压缩机;114b:室外热交换器;114c:室外风扇;120、220、320、420:驱动装置;121:电源;122:电抗器;123:转换器;126:逆变器;128:接线切换部;129U:U相开关;129V:V相开关;129W:W相开关;134:电流检测电路;135、235、335、435:控制装置;136:通信部;150:室内机;151:室内空调部;152:第1通信部;153:第2通信部;154:显示部;155:控制部;160:遥控器;161:智能电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使用制冷循环的空气调和机100的结构的框图。
空气调和机100具备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110、设置于室内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
图2是室外机110的概略结构图。
室外机110具备电动机111、室外空调部114以及驱动装置120。
电动机111使用被施加来自驱动装置120的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产生驱动包含于室外空调部114的特定的部分的驱动力。电动机111经由U相电力线113U、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从驱动装置120接受三相交流电压的施加。并且,电动机111具备连接于U相电力线113U的U相线圈112U、连接于V相电力线113V的V相线圈112V以及连接于W相电力线113W的W相线圈112W。
室外空调部114进行制冷循环中的室外侧的动作。例如,室外空调部114具有压缩机114a、室外热交换器114b以及室外风扇114c等装置。
压缩机114a从电动机111得到驱动力,进行在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的压缩。
室外热交换器114b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
室外风扇114c是对室外热交换器114b送风的室外机110用的风扇。
驱动装置120是用于控制室外机110的各部并且驱动电动机111的装置。
驱动装置120具备电源121、电抗器122、转换器123、逆变器126、接线切换部128、电流检测电路134、控制装置135以及通信部136。
电源121是输出交流电压的交流电源。
转换器123从电源121经由电抗器122接受交流电压,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以及平滑化等,从而生成直流电压。
转换器123具备:桥式二极管124A~124D,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以及平滑电容器125,对输出电压进行平滑化。
逆变器126接受来自转换器123的直流电压的输入,根据该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将生成的三相交流电压输出到电动机111。
在逆变器126中,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与U相、V相以及W相这3相桥连接。
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与U相上支路相当,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与U相下支路相当。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以及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连接于U相电力线113U。
此外,第1U相二极管127Ua并联地连接于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第2U相二极管127Ub并联地连接于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
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与V相上支路相当,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与V相下支路相当。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以及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连接于V相电力线113V。
此外,第1V相二极管127Va并联地连接于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第2V相二极管127Vb并联地连接于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
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与W相上支路相当,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与W相下支路相当。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连接于W相电力线113W。
此外,第1W相二极管127Wa并联地连接于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第2W相二极管127Wb并联地连接于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
各个开关元件126Ua~126Wb例如能够包括IGBT(绝缘栅极形晶体管)等晶体管。
另外,通过来自控制装置135的驱动信号DS控制各个开关元件126Ua~126Wb的接通(ON)以及断开(OFF)。
接线切换部128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电动机111具备的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在此,第2接线状态是逆变器126的线间电压比第1接线状态低的状态。例如,第1接线状态是Y接线状态,第2接线状态是Δ接线状态。
接线切换部128具备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
U相开关129U是切换U相线圈112U的连接目的地的切换部。
V相开关129V是切换V相线圈112V的连接目的地的切换部。
W相开关129W是切换W相线圈112W的连接目的地的切换部。
图3是示出电动机111和接线切换部128的连接状态的概略图。
U相线圈112U的一端112Ua连接于U相电力线113U,U相线圈112U的另一端112Ub连接于U相开关129U的共同接点130U。
并且,U相开关129U的第1切换接点131U连接于V相开关129V的第1切换接点131V以及W相开关129W的第1切换接点131W。
另外,U相开关129U的第2切换接点132U连接于V相电力线113V。
并且,U相开关129U能够在第1切换接点131U与第2切换接点132U之间切换与共同接点130U的连接。
V相线圈112V的一端112Va连接于V相电力线113V,V相线圈112V的另一端112Vb连接于V相开关129V的共同接点130V。
并且,V相开关129V的第1切换接点131V连接于U相开关129U的第1切换接点131U以及W相开关129W的第1切换接点131W。
另外,V相开关129V的第2切换接点132V连接于W相电力线113W。
并且,V相开关129V能够在第1切换接点131V与第2切换接点132V之间,切换与共同接点130V的连接。
W相线圈112W的一端112Wa连接于W相电力线113W,W相线圈112W的另一端112Wb连接于W相开关129W的共同接点130W。
并且,W相开关129W的第1切换接点131W连接于U相开关129U的第1切换接点131U以及V相开关129V的第1切换接点131V。
另外,W相开关129W的第2切换接点132W连接于U相电力线113U。
并且,W相开关129W能够在第1切换接点131W与第2切换接点132W之间,切换与共同接点130W的连接。
接线切换部128如以上所述构成,所以通过在U相开关129U中将共同接点130U与第1切换接点131U连接,在V相开关129V中将共同接点130V与第1切换接点131V连接,以及在W相开关129W中将共同接点130W与第1切换接点131W连接,能够使电动机111成为Y接线状态,在该Y接线状态下,U相线圈112U的另一端112Ub、V相线圈112V的另一端112Vb以及W相线圈112W的另一端112Wb被连接。
另一方面,通过在U相开关129U中将共同接点130U与第2切换接点132U连接,在V相开关129V中将共同接点130V与第2切换接点132V连接,以及在W相开关129W中将共同接点130W与第2切换接点132W连接,能够使电动机111成为Δ接线状态,在该Δ接线状态下,U相线圈112U的一端112Ua以及W相线圈112W的另一端112Wb连接于U相电力线113U,V相线圈112V的一端112Va以及U相线圈112U的另一端112Ub连接于V相电力线113V,W相线圈112W的一端112Wa以及V相线圈112V的另一端112Vb连接于W相电力线113W。
在此,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能够通过来自控制装置135的切换信号CSU、CSV、CSW,在第1切换接点131U~131W与第2切换接点132U~132W之间单独地切换共同接点130U~130W的连接目的地。
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被分别记载为c接点开关,但它们不限于这样的例子。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分别是能够双向地开闭的开关即可。例如,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既可以通过组合a接点开关或者b接点开关而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半导体开关。
此外,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优选为接通时的导通损失小的开关,能够使用继电器或者接触器这样的机械开关。然而,通过使用应用了SiC或者GaN这样的WBG(Wide Band Gap,宽带隙)半导体的开关元件作为这些开关,接通电阻小、损失低、还能够抑制元件发热。特别在驱动中切换接线状态时,优选用半导体构成这些开关。
另外,通过成为如下结构,能够降低轻负载(Y接线)侧的损失,适合于轻负载的贡献度高的空气调和机100,在该结构中,在作为半导体的常接通(ON)的元件是接通状态的情况下成为Y接线状态。
返回到图2,旁路电阻133将在逆变器126的开闭时流过母线L1、L2的电流变换为与该电流成比例的电压,传递给电流检测电路134。
电流检测电路134是检测逆变器126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部。在实施方式1中,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逆变器126的母线电流(输入电流)的电流值,但电流值的检测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也可以通过逆变器126的相电流,计算逆变器126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控制装置135是控制室外机110的各部的控制部。尤其地,控制装置135控制室外空调部114、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
在此,控制装置135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例如,控制装置135控制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根据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关于控制装置135中的异常的检测方法,后述。
并且,控制装置135在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情况下,经由通信部136对室内机150通知检测到异常。
控制装置135能够单独地控制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例如,控制装置135以用于控制U相开关129U的U相控制线135U、用于控制V相开关129V的V相控制线135V以及用于控制W相开关129W的W相控制线135W这三根控制线与接线切换部128连接。并且,控制装置135通过将用于控制U相开关129U的U相切换信号CSU从U相控制线135U发送到U相开关129U,能够控制U相开关129U的开闭。同样地,控制装置135通过将V相切换信号CSV从V相控制线135V发送到V相开关129V,或者通过将W相切换信号CSW从W相控制线135W发送到W相开关129W,能够控制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中的各个开关的开闭。
通信部136在与室内机150之间进行通信。例如,通信部136依照来自控制装置135的指示,将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通知信号发送到室内机150。
在室外机110和室内机150以3线连接,不具有通信线的情况下,通信部136使用电力线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室外机110和室内机150以4线连接,具有通信线的情况下,通信部136使用该通信线进行通信。此外,还能够使用无线或者专用的有线等来连接室外机110和室内机150,通信部136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连接进行通信。
图4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室内机150的结构的框图。
室内机150具备室内空调部151、第1通信部152、第2通信部153、显示部154以及控制部155。
室内空调部151进行制冷循环中的室内侧的动作。例如,室内空调部151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51a以及室内风扇151b等装置。
室内热交换器151a进行制冷剂的热交换。
室内风扇151b是对室内热交换器151a进行送风的室内机150用的风扇。
第1通信部152在与室外机110之间进行通信。
第2通信部153在与遥控器160或者作为用户终端的智能电话161之间进行通信。
显示部154进行从控制部155指示的内容的显示。
控制部155控制室内机150的各部。
在此,在第1通信部152接收到来自室外机110的通知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55对用户通知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例如,控制部155通过进行向显示部154的显示、遥控器160中的显示以及智能电话161中的显示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进行向用户的通知。
具体而言,控制部155通过指示显示部154,使显示部154进行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显示。
另外,控制部155通过使第2通信部153将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特定的信号发送到遥控器160,能够使遥控器160进行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显示。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通信部153例如能够包括使用红外线的通信接口。
进而,控制部155通过使第2通信部153将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通知数据发送到智能电话161,能够使智能电话161进行表示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显示。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通信部153能够包括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通信接口。
遥控器160作为接受各种指示的输入的输入接受部发挥功能。例如,遥控器160接受开始空气调和机100的运转的输入。此外,智能电话161也可以作为输入接受部发挥功能。
以上记载的室外机110的控制装置135以及室内机150的控制部15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如图5(A)所示,能够包括存储器10、执行储存于存储器10的程序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11。这样的程序既可以经由网络提供,或者也可以记录于记录介质而提供。
另外,控制装置135以及控制部15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还能够如图5(B)所示,包括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化的处理器、并行编程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专用集成电路)或者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电路12。
接下来,说明室外机110的控制装置135对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进行检测的动作。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1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在此,设为接线切换部128成为了Y接线状态或者Δ接线状态。
首先,控制装置135在仅对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1电流值(S10)。例如,控制装置1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以及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从而仅对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以及V相线圈112V。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1电流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135在仅对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2电流值(S11)。例如,控制装置1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从而仅对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2电流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135在仅对W相电力线113W以及U相电力线113U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3电流值(S12)。例如,控制装置1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以及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接通,从而仅对W相电力线113W以及U相电力线113U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以及U相线圈112U。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3电流值。
并且,控制装置1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检测接线切换部128有无异常(S13)。
以下,使用图7~图10,说明控制装置135所执行的接线切换部128有无异常的检测方法。
使用图7说明接线切换部128如图2所示为Y接线状态且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的情况。
在此,说明图7所示的记号。
记号UP表示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的驱动信号DS,记号VP表示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的驱动信号DS,记号WP表示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的驱动信号DS。
另外,记号UN表示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的驱动信号DS,记号VN表示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的驱动信号DS,记号WN表示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的驱动信号DS。
进而,记号Iu将U相电力线113U的电流值以从逆变器126朝向电动机111的方向为正的值而示出,记号Iv将V相电力线113V的电流值以从逆变器126朝向电动机111的方向为正的值而示出,记号Iw将W相电力线113W的电流值以从逆变器126朝向电动机111的方向为正的值而示出。
另外,记号I表示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
如图7所示,在时间t1,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接通,使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的情况下,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以及V相线圈112V,用电流检测电路134将该电流检测为第1电流值。
在时间t2,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接通,使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的情况下,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用电流检测电路134将该电流检测为第2电流值。
在时间t3,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接通,使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接通的情况下,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以及U相线圈112U,用电流检测电路134将该电流检测为第3电流值。
在此,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既可以是峰值,也可以是平均值。
并且,如图7所示,在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的情况下,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成为大致同样的值。
接下来,使用图8说明接线切换部128如图2所示为Y接线状态且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的第1情况。在图8中,示出U相开关129U引起了断路故障的情况。
在此,图8所示的记号与图7相同。
如图8所示,在时间t4,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接通,使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的情况下,在U相开关129U断路时,也无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以及V相线圈112V。因此,电流检测电路134未检测到第1电流值。
在时间t5,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接通,使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的情况下,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用电流检测电路134将该电流检测为第2电流值。
在时间t6,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接通,使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接通的情况下,在U相开关129U断路时,也无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以及U相线圈112U。因此,电流检测电路134未检测到第3电流值。
因此,如图8所示,在接线切换部128有断路故障的情况下,未检测到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中的任意二个电流值。
接下来,使用图9说明接线切换部128如图2所示为Y接线状态且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的第2情况。在图9中,示出如图10所示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引起了短路故障的情况。
在此,图9所示的记号与图7相同。
如图9所示,在时间t7,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接通,使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的情况下,当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短路时,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但无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因此,电流检测电路134将电流仅流过U相线圈112U的情况下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在时间t8,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接通,使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的情况下,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用电流检测电路134将该电流检测为第2电流值。
在时间t9,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接通,使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接通的情况下,当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短路时,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以及U相线圈112U,并且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因此,电流检测电路134将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的情况下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因此,如图9所示,在接线切换部128有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将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中的至少1个检测为与另1个不同的值。
如以上所述,控制装置1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例如,如果它们的差的绝对值处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范围内,则能够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在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的范围的情况或者无法检测出电流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
此外,在图7~图9中,使向逆变器126的驱动信号DS成为脉冲信号,但例如,通过使得驱动信号DS成为固定占空比的PWM信号,电流检测电路134能够检测不依赖于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的电感而依赖于电阻的电流值。在该情况下,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最好为平均值。
此外,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对U相电力线113U和V相电力线113V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对V相电力线113V和W相电力线113W施加电压,而检测第2电流值,对W相电力线113W和U相电力线113U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将U相电力线113U、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中的任意一个电力线设为第1线,将另一个电力线设为第2线,将剩余的电力线设为第3线。并且,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仅对第1线以及第2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逆变器126仅对第2线以及第3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仅对第3线以及第1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1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1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2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2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3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3线圈。
另外,切换第1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1切换部,切换第2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2切换部,切换第3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3切换部。
在此,控制装置135在检测到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向用户的通知,并且进行与故障模式对应的应对。例如,在接线切换部128断路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5停止(中止)空气调和机100的运转。另外,在接线切换部128在Y接线侧的切换接点产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5以Y接线驱动空气调和机100。进而,在接线切换部128在Δ接线侧的切换接点产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35以Δ接线驱动空气调和机100。通过这样驱动,空气调和机100能够在继续运转的同时还等待维护人员来修理。
接下来,说明控制装置135进行异常检测序列的定时。
在此,在接线切换部128故障的情况下,成为异常的接线状态,存在由于过电流或者过剩的发热等而其他电路也故障的担心。另外,在未发现失调状态而继续运转的情况下,存在压缩机114a停转(stall)的担心。
因此,控制装置1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最好在压缩机114a起动之前进行。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来自遥控器160的运转指示信号被输入到室内机150的情况下(T00),开始室内风扇151b的驱动(T01),开始室外机110的室外风扇114c的驱动(T02),室外机110的压缩机114a被驱动(T04)。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在时间T02与时间T04之间的时间T03,进行控制装置1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
此外,遥控器160在从用户接受到开始空气调和机100的运转的输入时,向室内机150发送运转指示信号。
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114a的起动时间变长。此外,异常检测序列只要是在压缩机114a的起动之前,则不论在哪个定时实施都没有问题,但为了使噪音变得不易被探测到,优选在室内风扇151b的驱动开始后进行,更优选在室外风扇114c的驱动开始后进行。由此,能够使在异常检测序列中产生的声音在部件驱动音中相对地较小。
另外,如图12所示,在来自遥控器160的运转指示信号被输入到室内机150(T10),开始室内风扇151b的驱动(T12),开始室外机110的室外风扇114c的驱动(T13),室外机110的压缩机114a被驱动(T14)情况下,也可以在紧接着来自遥控器160的运转指示信号被输入到室内机150之后进行异常检测序列。即,也可以以遥控器160从用户接受到开始空气调和机100的运转的输入为契机,进行异常检测序列。由此,能够在用户注视遥控器160或者室内机150的期间内,检测并通知异常状态。
如以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能够容易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实施方式2.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200具备室外机210、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200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相同。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210具备电动机111、室外空调部114以及驱动装置220。
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210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相同。
实施方式2中的驱动装置220具备电源121、电抗器122、转换器123、逆变器126、接线切换部128、旁路电阻133、电流检测电路134、控制装置235以及通信部136。
实施方式2中的驱动装置220除了控制装置235以外,与实施方式1中的驱动装置120相同。
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235是控制室外机210的各部的控制部。尤其地,控制装置235控制室外空调部114、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
在此,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235在控制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来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序列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135不同。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控制装置2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2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仅对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1电流值(S20)。
接下来,控制装置2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的U相开关129U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U侧,仅对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2电流值(S21)。
例如,控制装置235通过经由U相控制线135U向接线切换部128发送U相切换信号CSU,使U相开关129U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U侧。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以及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从而仅对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施加电压。
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判断U相开关129U有无异常(S22)。
在步骤S20中,如果U相开关129U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以及V相线圈112V。另一方面,在步骤S21中,如果U相开关129U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因此,第1电流值应该为第2电流值的约一半。因此,在第1电流值和第2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35能够判断为U相开关129U无异常。此外,控制装置235能够通过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判断两者成为了不同的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2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仅对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3电流值(S23)。
接下来,控制装置2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的V相开关129V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V侧,仅对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4电流值(S24)。
例如,控制装置235通过经由V相控制线135V向接线切换部128发送V相切换信号CSV,使V相开关129V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V。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从而仅对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施加电压。
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比较第3电流值与第4电流值,判断V相开关129V有无异常(S25)。
在步骤S23中,如果V相开关129V无异常,则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如果V相开关129V无异常,则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因此,控制装置235在第3电流值和第4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V相开关129V无异常。该判断的方法与步骤S22相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2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仅对W相电力线113W以及U相电力线113U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5电流值(S26)。
接下来,控制装置235使接线切换部128的W相开关129W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W侧,仅对W相电力线113W以及U相电力线113U施加电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6电流值(S27)。
例如,控制装置235通过经由W相控制线135W向接线切换部128发送W相切换信号CSW,使W相开关129W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W侧。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以及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接通,从而仅对W相电力线113W以及U相电力线113U施加电压。
并且,控制装置235通过比较第5电流值与第6电流值,判断W相开关129W有无异常(S28)。
在步骤S26中,如果W相开关129W无异常,则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以及U相线圈112U。另一方面,在步骤S27中,如果W相开关129W无异常,则电流流过W相线圈112W。因此,控制装置235在第5电流值和第6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W相开关129W无异常。该判断的方法与步骤S22相同。
此外,在图13所示的流程图中,对U相电力线113U和V相电力线113V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及第2电流值,对V相电力线113V和W相电力线113W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以及第4电流值,对W相电力线113W和U相电力线113U施加电压,而检测第5电流值以及第6电流值,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将U相电力线113U、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中的任意一个电力线设为第1线,将另一个电力线设为第2线,将剩余的电力线设为第3线。并且,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仅对第1线以及第2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及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仅对第2线以及第3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以及第4电流值,逆变器126仅对第3线以及第1线施加电压,而检测第5电流值以及第6电流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1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1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2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2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3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3线圈。
另外,切换第1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1切换部,切换第2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2切换部,切换第3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3切换部。
如以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更正确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1以及2。
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以Y接线状态以及Δ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了图6所示的流程,但例如,以Y接线状态以及Δ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以另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能够更正确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在以另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10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4电流值,将在步骤S11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5电流值,并且将在步骤S12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6电流值。
另外,在该情况下,还能够作为在图6的步骤S13中使用的阈值而预先准备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控制装置135在差的绝对值处于第1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正常,在差的绝对值超过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在差的绝对值超过第1阈值且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以另一方的状态进行图6所示的流程。
另外,在通过图6所示的流程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图13所示的流程。
实施方式3.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300具备室外机310、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300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相同。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310具备电动机111、室外空调部114以及驱动装置320。
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310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相同。
实施方式3中的驱动装置320具备电源121、电抗器122、转换器123、逆变器126、接线切换部128、旁路电阻133、电流检测电路134、控制装置335以及通信部136。
实施方式3中的驱动装置320除了控制装置335以外,与实施方式1中的驱动装置120相同。
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335是控制室外机310的各部的控制部。尤其地,控制装置335控制室外空调部114、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
在此,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335在控制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来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序列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135不同。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控制装置3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在此,设为接线切换部128成为了Y接线状态或者Δ接线状态。
首先,控制装置335在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1电流值(S30)。例如,控制装置3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U相开关元件126Ua、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从而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1电流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335在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2电流值(S31)。例如,控制装置3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V相开关元件126Va、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以及第2W相开关元件126Wb接通,从而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2电流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335在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3电流值(S32)。例如,控制装置335通过对逆变器126提供驱动信号DS,来仅使第1W相开关元件126Wa、第2U相开关元件126Ub以及第2V相开关元件126Vb接通,从而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此时,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此时的母线电流的电流值被检测为第3电流值。
并且,控制装置3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检测接线切换部128有无异常(S33)。此处的比较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例如,如图2所示,在设为接线切换部128为Y接线状态时,如果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则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成为相同的值(正常值)。
在此,例如,在U相开关129U引起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无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因此,电流检测电路134未检测到第1电流值。另外,在U相开关129U引起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但无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并且,第2电流值成为正常值的3/4的值。进而,在U相开关129U引起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但无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并且,第3电流值成为正常值的3/4的值。
另外,例如,在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引起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电流流过U相线圈112U,但几乎无电流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并且,第1电流值成为正常值的3/2的值。另外,在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引起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在V相电力线113V与U相电力线113U之间仅存在U相线圈112U,在V相电力线113V与W相电力线113W之间仅存在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因此,第2电流值成为正常值的9/4的值。进而,在U相开关129U在第2切换接点132U侧引起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电流仅流过V相线圈112V以及W相线圈112W。并且,第3电流值成为正常值的3/4的值。
如以上所述,控制装置3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第2电流值以及第3电流值,例如,如果它们的差的绝对值处于预先决定的阈值的范围内,则能够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无异常,在它们的差的绝对值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的范围的情况或者无法检测出电流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
此外,在图14所示的流程图中,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2电流值,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将U相电力线113U、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中的任意一个电力线设为第1线,将另一个电力线设为第2线,将剩余的电力线设为第3线。并且,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向第2线以及第3线的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2线向第1线以及第3线的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3线向第1线以及第2线的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
进而,例如,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以及第2线向第3线的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2线以及第3线向第1线的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以及第3线向第2线的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
在这些情况下,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1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1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2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2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3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3线圈。
另外,切换第1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1切换部,切换第2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2切换部,切换第3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3切换部。
实施方式4.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400具备室外机410、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空气调和机400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50以及遥控器160相同。
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室外机410具备电动机111、室外空调部114以及驱动装置420。
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室外机410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与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11以及室外空调部114相同。
实施方式4中的驱动装置420具备电源121、电抗器122、转换器123、逆变器126、接线切换部128、旁路电阻133、电流检测电路134、控制装置435以及通信部136。
实施方式4中的驱动装置420除了控制装置435以外,与实施方式1中的驱动装置120相同。
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装置435是控制室外机410的各部的控制部。尤其地,控制装置435控制室外空调部114、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
在此,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装置435在控制逆变器126以及接线切换部128来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的序列中,与实施方式1中的控制装置135不同。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控制装置435所执行的异常检测序列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4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1电流值(S40)。
接下来,控制装置4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的U相开关129U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U侧,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2电流值(S41)。
并且,控制装置435通过比较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判断U相开关129U有无异常(S42)。例如,控制装置435在第1电流值和第2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U相开关129U无异常。此外,控制装置435能够通过第1电流值与第2电流值的差的绝对值是否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判断两者成为了不同的值。
接下来,控制装置4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3电流值(S43)。
接下来,控制装置4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的V相开关129V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V侧,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4电流值(S44)。
并且,控制装置435通过比较第3电流值与第4电流值,判断V相开关129V有无异常(S45)。例如,控制装置435在第3电流值和第4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V相开关129V无异常。该判断的方法与步骤S42相同。
接下来,控制装置435在使接线切换部128成为Y接线状态,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5电流值(S46)。
接下来,控制装置435使接线切换部128的W相开关129W切换到第2切换接点132W侧,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将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设为第6电流值(S47)。
并且,控制装置435通过比较第5电流值与第6电流值,判断W相开关129W有无异常(S48)。例如,控制装置435在第5电流值和第6电流值成为了不同的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W相开关129W无异常。该判断的方法与步骤S42相同。
此外,在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以使电流仅在从U相电力线113U向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及第2电流值,以使电流仅在从V相电力线113V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W相电力线113W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以及第4电流值,以使电流仅在从W相电力线113W向U相电力线113U以及V相电力线113V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5电流值以及第6电流值,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将U相电力线113U、V相电力线113V以及W相电力线113W中的任意一个电力线设为第1线,将另一个电力线设为第2线,将剩余的电力线设为第3线。并且,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向第2线以及第3线的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及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2线向第1线以及第3线的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以及第4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3线向第1线以及第2线的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5电流值以及第6电流值。
另外,例如,也可以为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以及第2线向第3线的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1电流值以及第2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2线以及第3线向第1线的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3电流值以及第4电流值,逆变器126以使电流仅在从第1线以及第3线向第2线的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而检测第5电流值以及第6电流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1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1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2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2线圈,一端(112Ua、112Va、112Wa)连接于第3线的线圈(112U、112V、112W)成为第3线圈。
另外,切换第1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1切换部,切换第2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2切换部,切换第3线圈的另一端(112Ub、112Vb、112Wb)的连接目的地的开关(129U、129V、129W)成为第3切换部。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3以及4。
例如,在实施方式3中,以Y接线状态以及Δ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了图14所示的流程,但例如,以Y接线状态以及Δ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图14所示的流程,在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以另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图14所示的流程,能够更正确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在以另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了图14所示的流程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30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4电流值,将在步骤S31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5电流值,并且将在步骤S32中检测的电流值设为第6电流值。
另外,在该情况下,还能够作为在图14的步骤S33中使用的阈值而预先准备第1阈值以及第2阈值(第1阈值<第2阈值),控制装置335在差的绝对值处于第1阈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正常,在差的绝对值超过第2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接线切换部128有异常,在差的绝对值超过第1阈值且在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以另一方的状态进行图14所示的流程。
另外,在通过图14所示的流程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图15所示的流程。
如以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4,能够根据由电流检测电路134检测出的电流值,容易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另外,通过在压缩机114a驱动之前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防止压缩机114a的停转等空气调和机100、200的故障。
另外,通过在室内风扇151b的驱动之后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用室内风扇151b的声音完全消除在异常检测序列时产生的声音,所以处于室内的用户不会感受到不协调。
另外,通过在室外风扇114c的驱动之后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用室外的室外风扇114c的声音完全消除在异常检测序列时在室外产生的声音,所以处于室内的用户不会感受到不协调。
另外,通过以遥控器160接受到运转开始的输入为契机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在遥控器160的操作后立即进行异常的通知,所以能够可靠地对用户进行这样的通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室内风扇151b的驱动之前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在产生异常时,更可靠地对用户进行通知。
根据实施方式1,比较在第1接线状态或者第2接线状态下检测的多个电流值即可,所以能够容易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进而,例如,在空气调和机100的电源断开时的接线切换部128为第1接线状态以及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在该一方的状态下进行异常检测序列,无需使接线切换部128动作就能够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因此,能够抑制切换动作所致的无谓的电力消耗,并且能够抑制接线切换部128的动作次数的增加所致的寿命的缩短化。
另外,在通过以第1接线状态以及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的异常检测序列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通过以其另一方的接线状态进行异常检测序列,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接线切换部128的异常。
另外,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能够单独地动作,所以与使所有开关同时动作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切换动作所需的电源容量,能够由少容量的电源电路构成。由此,能够抑制电源电路的大容量化所致的成本上升。进而,通过使这些开关单独地动作,能够更正确地检测故障的产生部位。
另外,通过在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或者W相开关129W的切换之前和切换之后,根据检测的电流值进行异常的检测,能够更可靠地检测有无异常。
通过作为U相开关129U、V相开关129V以及W相开关129W使用半导体开关、特别是使用应用了WBG半导体的开关元件,接通电阻小、损失低、还能够抑制元件发热。

Claims (22)

1.一种空气调和机,使用制冷循环,该空气调和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对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风扇,对热交换器送风;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
电动机,使用被施加所述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力;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组合、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组合、及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的组合中的各个组合依次施加电压,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2.一种空气调和机,使用制冷循环,该空气调和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对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风扇,对热交换器送风;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
电动机,使用被施加所述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力;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向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3.一种空气调和机,使用制冷循环,该空气调和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对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风扇,对热交换器送风;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
电动机,使用被施加所述三相交流电压的多个线圈,产生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的驱动力;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入接受部,该输入接受部接受开始所述空气调和机的运转的输入,
在所述输入接受部接受到所述输入之后,在所述压缩机驱动之前,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在室内机使用,
在所述风扇驱动之后,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在室外机使用,
在所述风扇驱动之后,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输入接受部,该输入接受部接受开始所述空气调和机的运转的输入,
以由所述输入接受部接受到所述输入为契机,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在室内机使用,
在所述输入接受部接受到所述输入之后,在所述风扇驱动之前,所述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电流值是与另一个电流值不同的值的情况、或者未检测到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中的至少一个电流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所述接线切换部有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中的各个电流值的差的绝对值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判断为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电流值是与另一个电流值不同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之后,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组合、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组合、及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的组合中的各个组合依次施加电压,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4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5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6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4电流值、所述第5电流值以及所述第6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之后,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向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4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5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6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4电流值、所述第5电流值以及所述第6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之后,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4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5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6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4电流值、所述第5电流值以及所述第6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多个线圈是一端连接于所述第1线的第1线圈、一端连接于所述第2线的第2线圈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第3线的第3线圈,
所述接线切换部具备:
第1切换部,切换所述第1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目的地;
第2切换部,切换所述第2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目的地;以及
第3切换部,切换所述第3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目的地,
所述第1切换部、所述第2切换部以及所述第3切换部根据来自所述控制部的指示,单独地切换连接目的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仅所述第1切换部切换了所述第1线圈的连接目的地之后、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与所述第2电流值,检测所述第1切换部的异常。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从所述第1线向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仅所述第1切换部切换了所述第1线圈的连接目的地之后、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从所述第1线向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与所述第2电流值,检测所述第1切换部的异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3线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仅所述第1切换部切换了所述第1线圈的连接目的地之后、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3线的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与所述第2电流值,检测所述第1切换部的异常。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切换部、所述第2切换部以及所述第3切换部是半导体开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气调和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导体开关是使用了WBG半导体的开关元件。
20.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具有多个线圈的电动机,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多个线圈;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组合、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组合、及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的组合中的各个组合依次施加电压,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仅对所述第3线以及所述第1线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21.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具有多个线圈的电动机,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多个线圈;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向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22.一种驱动装置,驱动具有多个线圈的电动机,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转换器,生成直流电压;
逆变器,根据所述直流电压生成三相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多个线圈;
接线切换部,在第1接线状态与第2接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
控制部,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的有无以及故障模式,以及
电流检测部,检测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接线切换部使所述多个线圈的接线状态成为所述第1接线状态以及所述第2接线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接线状态,
所述逆变器以及所述电动机以第1线、第2线以及第3线连接,
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第1方向、仅在第2方向以及仅在第3方向中的各个方向上依次流过的方式施加电压,所述第1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2线向所述第3线的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从所述第2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1线的方向,所述第3方向是从所述第1线以及所述第3线向所述第2线的方向,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1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2电流值,
所述电流检测部将在所述逆变器以使电流仅在所述第3方向上流过的方式施加了电压的情况下的所述逆变器的输入侧的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为第3电流值,
所述控制部通过比较所述第1电流值、所述第2电流值以及所述第3电流值,检测所述接线切换部的异常。
CN201680089711.8A 2016-10-31 2016-10-31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Active CN109863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2210 WO2018078842A1 (ja) 2016-10-31 2016-10-31 空気調和機及び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63685A CN109863685A (zh) 2019-06-07
CN109863685B true CN109863685B (zh) 2022-07-01

Family

ID=6202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711.8A Active CN109863685B (zh) 2016-10-31 2016-10-31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863099B2 (zh)
EP (1) EP3534533B1 (zh)
JP (1) JP6824282B2 (zh)
KR (1) KR102258612B1 (zh)
CN (1) CN109863685B (zh)
WO (1) WO2018078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8201B1 (ja) * 2015-12-28 2017-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その電源装置を用いたインバータ装置、並びにコ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バータ装置又はコンバータ装置を用いた冷凍装置、並びに空気清浄器
EP3660409B1 (en) * 2017-07-28 2022-07-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CN107218711B (zh) * 2017-07-31 2019-11-0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7380543B2 (ja) * 2020-12-24 2023-11-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車載用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車載用流体機械
KR102478881B1 (ko) * 2020-12-28 2022-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102478880B1 (ko) 2021-01-13 2022-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JP7364015B1 (ja) 2022-11-21 2023-10-18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結線切替装置、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4261A (zh) * 2005-11-30 200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汽车
JP2008228513A (ja) * 2007-03-15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機駆動方法並びに冷凍空調装置
JP2009055781A (ja) * 2007-08-02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並びに空気調和機、換気扇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タイプの給湯機
JP2009273348A (ja) * 2008-04-07 2009-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駆動装置および冷凍空気調和装置ならびに電動機駆動方法
CN101911473A (zh) * 2007-12-27 2010-12-08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绕组切换装置
CN104167975A (zh) * 2014-08-18 2014-11-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相切换的多相永磁电机调速系统及其调速方法
CN104412049A (zh) * 2012-06-29 2015-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热泵系统、空调机和制冷机
CN104767463A (zh) * 2015-03-18 2015-07-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具有容错功能的电机驱动装置
CN104901589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WO2016051456A1 (ja) * 2014-09-29 2016-04-07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 (ホンコン) リミテッド 巻線切替モータ駆動装置、巻線切替モ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冷凍空調機器
CN105589009A (zh) * 2014-11-06 2016-05-18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电动机短路的检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489A (ja) * 1990-03-15 1991-11-26 Canon Electron Inc モータ駆動回路
JPH04255428A (ja) 1991-02-08 1992-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機駆動用の電源装置
JPH077962A (ja) 1993-06-17 1995-01-10 Hitachi Ltd インバータの故障検出装置
JP3704400B2 (ja) 1996-07-03 2005-10-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インバータ駆動制御装置における異常診断方法
JP2007151300A (ja) 2005-11-28 2007-06-14 Nissan Motor Co Ltd 駆動回路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WO2007084140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Carrier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ethod for starting a compressor
US7602137B2 (en) * 2006-02-20 2009-10-13 Black & Decker Inc.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and control system
JP5565757B2 (ja) 2011-04-14 2014-08-0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交流電動機の巻線切替装置及び交流電動機駆動システム
US9948203B2 (en) * 2011-10-28 2018-04-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rect-curren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electric motor driving device
JP2015056918A (ja) * 2013-09-10 2015-03-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ユニット
JP2014241720A (ja) 2014-08-22 2014-12-25 Ntn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モータの診断装置
JP6491455B2 (ja) * 2014-10-28 2019-03-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動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4261A (zh) * 2005-11-30 200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汽车
JP2008228513A (ja) * 2007-03-15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駆動装置および電動機駆動方法並びに冷凍空調装置
JP2009055781A (ja) * 2007-08-02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並びに空気調和機、換気扇及びヒートポンプタイプの給湯機
CN101911473A (zh) * 2007-12-27 2010-12-08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绕组切换装置
JP2009273348A (ja) * 2008-04-07 2009-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駆動装置および冷凍空気調和装置ならびに電動機駆動方法
CN104412049A (zh) * 2012-06-29 2015-03-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热泵系统、空调机和制冷机
CN104901589A (zh) * 2014-03-05 2015-09-09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电动机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CN104167975A (zh) * 2014-08-18 2014-11-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相切换的多相永磁电机调速系统及其调速方法
WO2016051456A1 (ja) * 2014-09-29 2016-04-07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 (ホンコン) リミテッド 巻線切替モータ駆動装置、巻線切替モー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冷凍空調機器
CN105589009A (zh) * 2014-11-06 2016-05-18 洛克威尔自动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电动机短路的检测
CN104767463A (zh) * 2015-03-18 2015-07-0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具有容错功能的电机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78842A1 (ja) 2019-06-24
US20200021231A1 (en) 2020-01-16
KR20190040288A (ko) 2019-04-17
WO2018078842A1 (ja) 2018-05-03
EP3534533A1 (en) 2019-09-04
EP3534533A4 (en) 2019-09-04
KR102258612B1 (ko) 2021-05-31
CN109863685A (zh) 2019-06-07
EP3534533B1 (en) 2023-04-19
US11863099B2 (en) 2024-01-02
JP6824282B2 (ja)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3685B (zh) 空气调和机以及驱动装置
US11031895B2 (en) Motor drive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9804552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电动机系统及制冷循环装置
US20150048767A1 (en) Inverter device
EP3399645A1 (en) Motor driv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lication device
CN110915127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8182783A (ja) 3相交流電動機の巻線切替装置及び切替方法
US20200403547A1 (en)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equipment
JPWO2018078851A1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
JP2014131446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739654B2 (ja) 電動機の駆動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727557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制冷环路应用设备
JP5471152B2 (ja) 電動機駆動方法
JP5560552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調機
KR102564593B1 (ko)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공기 조화기
CN113196646B (zh) 马达驱动装置、冷冻环路装置、空调机、热水器以及冰箱
JP6762175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22176078A1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空気調和機、給湯器および冷蔵庫
US11177756B2 (en) Electric motor driv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2075323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空調機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0239764A (ja) マトリックス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