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5683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56833A
CN109856833A CN201811297583.3A CN201811297583A CN109856833A CN 109856833 A CN109856833 A CN 109856833A CN 201811297583 A CN201811297583 A CN 201811297583A CN 109856833 A CN109856833 A CN 109856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ention component
cover plate
component
plate part
inter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75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56833B (zh
Inventor
竹内荣史
吉兼匡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856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56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56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历经较长时间地有效降低结露的产生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具备显示单元UT、支撑体(9)、盖板部件(1)及第一介入部件(5)。显示单元UT显示图像。支撑体(9)支撑显示单元UT。盖板部件(1)相对于显示单元UT空出间隔地配置,且覆盖显示单元UT。第一介入部件(5)介于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且与所述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弹性和导热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盖板玻璃及框状的间隔物。盖板玻璃配置在显示面板的正面。间隔物将显示面板和盖板玻璃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进行固定。而且,通过将显示面板、盖板玻璃及间隔物所形成的空间(以下记载为“空间S”。)的空气置换成露点温度低的干燥空气,从而使空间S为干燥状态。作为其结果,能够降低显示装置所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盖板玻璃内表面的结露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5013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可能因经年累月而导致干燥空气从空间S漏出、外部空气侵入空间S等等。因此,能够降低结露的产生的时间变短。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创造,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能够历经较长时间地有效降低结露的产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单元、支撑体、盖板部件以及第一介入部件。显示单元显示图像。支撑体支撑所述显示单元。盖板部件相对于所述显示单元空出间隔地配置,且覆盖所述显示单元。第一介入部件介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盖板部件之间,且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盖板部件接触。所述第一介入部件具有弹性和导热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历经较长时间地有效降低结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的设置方法的工序S1的俯视图。
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的设置方法的工序S3的俯视图。
图7为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的设置方法的工序S5的俯视图。
图9为沿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的长度的俯视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图12为沿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的长度的俯视图。
图14为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视图。
图15为沿图14的XV-X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图中,对于同一部分或相当部分,附加同一附图标记且不予重复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中,X轴和Y轴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Z轴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X轴、Y轴与Z轴相互正交。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首先,参照图1,说明显示装置100的外观。图1为示出显示装置100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显示图像。在本说明书中,图像可以是视频,也可以为静止画面。显示装置100为例如信息显示。
显示装置100具备盖板部件1。盖板部件1透过光。盖板部件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盖板部件1为例如玻璃制或合成树脂制。盖板部件1的色彩为透明色。透明色可以是无色透明,也可以是有色透明。此外,盖板部件1的正面和背面中的正面可以设置有触控面板(未图示)。进而,盖板部件1优选具有黑色区域25。黑色区域25位于盖板部件1的背面。黑色区域25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沿着盖板部件1的外缘。
接着,参照图2,说明显示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2为示出显示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在盖板部件1基础上,还具备盖板保持部件3、第一介入部件5、显示模组MD、托盘21、后壳23。显示装置100优选还具备第二介入部件7。另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对显示装置100进行控制和驱动的各种电路和各种基板。
盖板部件1覆盖显示模组MD。盖板保持部件3保持盖板部件1。盖板保持部件3安装于托盘21。盖板保持部件3具有部分中断的大致矩形环形状。盖板保持部件3为例如金属制。第一介入部件5介于显示模组MD与盖板部件1之间。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第二介入部件7介于显示模组MD与盖板部件1之间。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
显示模组MD显示图像。显示模组MD安装于托盘21。托盘21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大致浅碟形状。托盘21为例如金属制。托盘21与后壳23相对相对,且安装于后壳23。后壳23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具有大致浅碟形状。后壳23为例如合成树脂制。
显示模组MD包含显示单元UT和支撑体9。显示单元UT显示图像。盖板部件1覆盖显示单元UT。支撑体9支撑显示单元UT。支撑体9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支撑体9为例如边框。支撑体9为例如金属制或合成树脂制。
显示单元UT包含显示面板11、面板机架13、侧光式的背光源BL、背光源机架19。另外,显示单元UT也可以包含与显示面板11相对配置的光学片。
显示面板11显示图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1为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与盖板部件1相对,且具有大致矩形形状。面板机架13支撑显示面板11。具体而言,面板机架13和支撑体9夹持显示面板11。面板机架13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面板机架13为例如合成树脂制。
背光源BL从显示面板11的背面侧照明显示面板11。具体而言,背光源BL包含导光板15、光源17。导光板15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和大致平板形状。导光板15与显示面板11相对。导光板15具有入射面15a、出射面15b。入射面15a为与导光板15的四边中的一边对应的端面。出射面15b为导光板15的一对主面中与显示面板11相对的主面。导光板15具有透明色,且为例如合成树脂制。光源17大致直线状地延伸。光源17与导光板15的入射面15a相对。光源17向入射面15a射出光。然后,导光板15将从入射面15a入射的光进行导光,从出射面15b向显示面板11射出光。
背光源机架19支撑背光源BL。具体而言,背光源机架19与面板机架13夹持导光板15。背光源机架19具有大致矩形形状。背光源机架19与托盘21相对,安装于托盘21。背光源机架19为例如金属制。
接着,参照图3,说明显示装置100的剖视结构。图3为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还具备双面胶带35。双面胶带35在彼此相对的一对主面两者上具有粘接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粘接”包含“粘合”,“粘接剂”包含“粘合剂”。
双面胶带35的一个主面粘接于盖板保持部件3的正面3A,另一主面粘接于盖板部件1的背面(例如,黑色区域25)。作为其结果,盖板部件1被盖板保持部件3保持。盖板保持部件3的正面3A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相对,且是大致平行于盖板部件1的大致平坦面。
盖板部件1相对于显示单元UT空出间隔地进行配置。具体而言,盖板部件1相对于显示面板11空出间隔地进行配置。此外,支撑体9的正面9A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具有间隔d0。支撑体9的正面9A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相对,为大致平行于盖板部件1的大致平坦面。
第一介入部件5配置于显示装置100的下端内部。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弹性,且介于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5与支撑体9的正面9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例如,黑色区域25)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5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被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向支撑体9挤压。作为其结果,第一介入部件5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支撑体9的正面9A密合。相对于显示面板11,第一介入部件5与第二介入部件7相比位于外侧。此外,第一介入部件5相对于第二介入部件7空出间隔,与第二介入部件7相邻。
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导热性。导热性是指热在物质中(具体为第一介入部件5中)易于从高温区域(具体为支撑体9)向低温区域(具体为盖板部件1)移动的性质。例如,导热性表示常温(20℃)的导热率比0.5W/m·K大,优选表示常温的导热率为1.0W/m·K以上,进一步优选常温的导热率为2.0W/m·K以上,进一步优选表示常温的导热率为3.0W/m·K以上。进而,导热性进一步优选表示常温的导热率为4.0W/m·K以上,进一步优选表示常温的导热率为5.0W/m·K以上,进一步优选表示常温的导热率为6.0W/m·K以上。
另外,导热率可以通过稳态法进行测定,也可以通过非稳态法进行测定。稳态法为例如防护热板法(平板绝对法)或同心圆筒绝对法。非稳态法为例如闪光法这样的脉冲加热法、热流计法这样的周期热流法或者探针法这样的热线法。
第一介入部件5由例如具有导热性的硅系的物质(例如硅橡胶)或者具有导热性的非硅系物质(例如有机合成橡胶)而形成。
第二介入部件7配置于显示装置100的下端内部。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弹性,且介于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而且,第二介入部件7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具体而言,第二介入部件7与支撑体9的正面9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例如黑色区域25)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二介入部件7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被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例如黑色区域25)支撑体9向挤压。作为其结果,第二介入部件7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支撑体9的正面9A密合。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因此,显示装置100具有由第二介入部件7、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显示面板11的正面11a包围的空间SP。第二介入部件7例如由橡胶形成。
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一介入部件5与光源17之间。此外,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二介入部件7与光源17之间。支撑体9隔着面板机架13与光源17的侧面相对。
光源17配置于显示装置100的下端内部。光源17包含基板31和多个发光元件33。多个发光元件33安装于基板31。多个发光元件33沿导光板15的入射面15a配置成大致直线状,与入射面15a相对。而且,发光元件33各自向入射面15a射出光。发光元件33各自例如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另外,图3中示出一个发光元件33。
背光源机架19与导光板15相对,且支撑导光板15。而且,导光板15相对于显示面板11空出间隔地进行配置。此外,背光源机架19支撑光源17。光源17位于支撑体9的内侧。
以上,如参照图3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导热性,与盖板部件1和支撑体9接触。因此,热源(具体为光源17)产生的热易于从支撑体9通过第一介入部件5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热源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被缓和,能够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此外,只要第一介入部件5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则能够有效地使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只要第一介入部件5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能够历经较长时间有效地降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结露的产生。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降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结露的产生,并抑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即,能够仅通过在显示装置100中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来降低结露的产生,因此与通过置换成干燥空气而降低结露的产生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即,不需要用于置换干燥空气的工序,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继续参照图3,说明结露产生的原因,并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降低结露的产生的原因。
假设不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的情况,如下所述会产生结露。即,当显示装置100工作时,光源17产生热,因此光源17附近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盖板部件1的正面1a接触外部空气。因此,在显示装置100工作时,盖板部件1的温度比光源17附近的温度低。即,盖板部件1与光源17附近之间产生温差。因此,空间SP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光源17附近为气体,但一旦接触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则会被盖板部件1冷却。作为其结果,在高湿度环境中,水蒸气凝结,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其原因在于,温度越低,饱和水蒸气量越小。
于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促进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而且,能够缓和可视为热源的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具体而言,以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一介入部件5与光源17之间的方式,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因此,第一介入部件5在光源17附近配置在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即,第一介入部件5配置在显示装置100中易于因温差导致结露产生的部位。作为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降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结露的产生。特别地,由于很难除去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的结露,因此降低结露于未然可有效提高显示装置100的耐久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表示可使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以使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温度变得比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接触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的值。其原因在于可进一步有效地降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结露的产生。
例如,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表示可使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以使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一部分区域的温度变得比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一部分区域接触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的值。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一部分”表示: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区域中,在不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时,热源(具体为光源17)产生的热导致温度变化的区域。
进而,如参照图3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光源17产生的热通过第一介入部件5向盖板部件1移动。即,能够散掉光源17的热(散热)。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光源17(具体为发光元件33)的劣化和发光效率的下降。
进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一介入部件5比第二介入部件7位于外侧。因此,与第一介入部件5比第二介入部件7位于内侧的情况相比较,很难在空间SP中积攒热。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显示面板11的温度上升,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1的耐久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的反弹率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反弹率小。即,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低反弹性。
反弹率是指,在冲击物(例如钢球)以规定的质量和规定的速度冲击物质(具体为第一介入部件5或第二介入部件7)时,反弹能量与赋予能量的比例。赋予能量表示冲击物冲击时对物质赋予的能量。反弹能量表示冲击物被物质反弹时具有的能量。具体而言,反弹率由以下比例表示:在使具有规定质量的冲击物从规定高度下落在物质上时,冲击物反弹后的最高高度相对于规定高度的比例。
如果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低反弹性,则在外力从显示装置100的外部向盖板部件1作用时,能够通过第一介入部件5吸收外力。因此,例如,在搬运显示装置100时,作为外力的冲击力作用于盖板部件1时,能够缓和冲击力。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0的损伤。第一介入部件5在外力不作用后,渐渐恢复外力作用前的形状。
具有低反弹性的第一介入部件5由例如具有抑制“弹性”而提升“粘性”的粘弹性的物质形成。低反弹性例如表示反弹率为15%以下,优选表示反弹率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表示反弹率为5%以下。此外,第一介入部件5的滞后损失率(JIS K 6400-2)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的柔软性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柔软性高。即,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高柔软性。柔软性是指,物质(具体为第一介入部件5或第二介入部件7)的柔软程度的指标。柔软性越大,物质越柔软。第一介入部件5的柔软性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柔软性高是表示:例如,第一介入部件5的硬度(例如杜罗硬度)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硬度小。
如果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高柔软性,则在外力从显示装置100的外部向盖板部件1作用时,能够通过第一介入部件5吸收外力。因此,例如,在搬运显示装置100时,作为外力的冲击力作用于盖板部件1时,能够缓和冲击力。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0的损伤。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介入部件5通过粘接剂粘接于盖板部件1和/或支撑体9。这是因为,能够抑制盖板部件1相对于显示面板11“错位”。例如,在大致水平地配置的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00的组装作业时,能够抑制盖板部件1“错位”。作为其结果,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00的组装精度。例如,在显示装置100立起时能够抑制(图1)盖板部件1因自重而“错位”。
接着,参照图4~图9,说明第一介入部件5的设置方法。图4为示出设置方法的工序S1的图。图5为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图6为示出设置方法的工序S3的图。图7为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为示出设置方法的工序S5的图。图9为沿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为了简化附图,以双点划线表示盖板部件1。
如图4~图9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的设置方法包含工序S1~工序S5。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工序S1中,在大致水平配置的显示模组MD的背面,安装有大致水平配置的托盘21。进而,盖板保持部件3沿托盘21的边缘安装于托盘21。盖板保持部件3包含保持部3a、保持部3b、保持部3c、保持部3d及保持部3e。保持部3a~保持部3e各自具有大致直线状的大致平板形状,具有正面3A。
如图6和图7所示,在工序S3中,在大致水平配置的支撑体9的正面9A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具体而言,在支撑体9的正面9A中,在与支撑体9的内边缘9B的一长边对应的区域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沿支撑体9的内边缘9B的一长边延伸。换言之,第一介入部件5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的一长边延伸。更具体而言,在支撑体9的正面9A中,在与光源17的侧面间接地相对的区域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
进而,在大致水平配置的支撑体9的正面9A配置有第二介入部件7。具体而言,第二介入部件7沿支撑体9的内边缘9B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换言之,第二介入部件7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更具体而言,第二介入部件7包含彼此相对的一对防尘介入部7a、彼此相对的一对防尘介入部7b。一对防尘介入部7a中,接近光源17的防尘介入部7a相对于第一介入部件5空出间隔,与第一介入部件5相邻。
如图7所示,在安装盖板部件1之前,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高度d1,并且,例如,剖视图具有大致矩形形状。高度d1表示第一介入部件5相对于支撑体9的正面9A的高度。高度d1比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与支撑体9的正面9A的间隔d0(图3)大。间隔d0为例如1.5mm,高度d1为例如2mm。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工序S5中,双面胶带35沿盖板保持部件3的外缘粘接于盖板保持部件3的正面3A。进而,盖板部件1使用夹具(未图示)挤压在双面胶带35上,粘接于双面胶带35。作为其结果,盖板部件1被盖板保持部件3保持。
当盖板部件1被盖板保持部件3保持时,第一介入部件5和第二介入部件7被盖板部件1挤压。因此,第一介入部件5和第二介入部件7各自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支撑体9的正面9A密合(图3)。换言之,第一介入部件5和第二介入部件7各自设置于支撑体9。
以上,如参照图6~图9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与用于向干燥空气置换的工序相比较,能够通过简化的工序(S1~S5)将第一介入部件5设置于显示装置100。作为其结果,能够通过第一介入部件5降低结露的产生,并抑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上升。
特别地,工序S1~工序S5并非仅用于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的专用工序。即,工序S1~工序S5也是设置第二介入部件7和盖板部件1的工序。因此,由于不需要仅用于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的专用工序,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成本上升。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二介入部件7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粉尘侵入空间SP。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粉尘附着于显示面板11的正面11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隔热性。隔热性是指:热在物质中(具体为第二介入部件7中)难以从高温区域(具体为支撑体9)向低温区域(具体为盖板部件1)移动的性质。例如,第二介入部件7的导热率与多孔质物质的导热率同等。多孔质物质为例如海绵或发泡材料。第二介入部件7由例如多孔质物质(例如橡胶海绵)形成。
当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隔热性时,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从空间SP的外部通过第二介入部件7向显示面板11的正面11a传递。作为其结果,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1的耐久性。
进而,如参照图7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一介入部件5的高度d1比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与支撑体9的正面9A的间隔d0(图3)大。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弹性。因此,如参照图9说明的那样,当盖板部件1被盖板保持部件3保持时,第一介入部件5被盖板部件1挤压。当第一介入部件5被挤压时,能够抑制第一介入部件5与支撑体9的正面9A之间存在空气、第一介入部件5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之间存在空气。因此,能够增加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的移动量。作为其结果,热源(具体为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被缓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接着,参照图10,说明第一介入部件5的长度L1。图10为示出第一介入部件5的长度L1的图。如图10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沿光源17延伸。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的长度L1优选比光源17的长度L2长。第一介入部件5存在于比能够视为热源的光源17长的整个范围,因此能够使光源17产生的热更有效地向盖板部件1移动。因此,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进一步缓和。作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另外,第一介入部件5的长度L1可以与光源17的长度L2大致相同,也可以比光源17的长度L2短。此外,在图10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第二介入部件7。
(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第一变形例与盖板部件1的导热率相比较来确定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在该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第一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即,如图3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比盖板部件1的导热率大。因此,与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为盖板部件1的导热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有效地使光源17产生的热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根据第一变形例,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有效地缓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第二变形例与支撑体9的导热率相比较来确定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在该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第二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即,如图3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比支撑体9的导热率大。因此,与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为支撑体9的导热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有效地使光源17产生的热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根据第二变形例,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有效地缓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第三变形例)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第三变形例与第二介入部件7的导热率相比较来确定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在该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第三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即,如图3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导热率大。因此,与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为第二介入部件7的导热率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有效地使光源17产生的热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根据第三变形例,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有效地缓和,能够有效地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特别地,当第二介入部件7具有隔热性的情况下,光源17产生的热很难通过第二介入部件7向盖板部件1移动。因此,根据具有比第二介入部件7的导热率大的导热率的第一介入部件5,促进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缓和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
(第四变形例)
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A。第四变形例与区别于光源17以外的热源(以下记载为“热源51”)对应而具有第一介入部件(以下记载为“第一介入部件53”),在该方面第四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第四变形例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图11为示出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A的主视图。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100A具备热源51。热源51为例如电路模组。电路模组包含电路和安装有电路的基板。电路为例如电源电路的全部或部分或者显示面板11的驱动电路的全部或部分。热源51配置在显示装置100A的上端内部。另外,热源51可以配置在显示装置100A的下端内部,也可以配置在显示装置100A的侧端部。
在此,光源17产生的热的热量比热源51产生的热的热量小。因此,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小,该温差引起结露产生的可能性很低。于是,在第四变形例中,可降低热源51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引起结露的产生。
接着,参照图12,说明显示装置100A的剖视结构。图12为沿图11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100A具备第一介入部件53,以之代替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此外,显示单元UT包含热源51。显示装置100A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同样。
第一介入部件5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同样的弹性和导热性。因此,第一介入部件53的导热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同样。
第一介入部件53介于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3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53与支撑体9的正面9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例如,黑色区域25)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53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被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向支撑体9挤压。作为其结果,第一介入部件53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支撑体9的正面9A密合。此外,相对于显示面板11,第一介入部件53与第二介入部件7相比位于外侧。进而,第一介入部件53相对于第二介入部件7空出间隔,与第二介入部件7相邻。
热源51与支撑体9相对,位于支撑体9的内侧。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一介入部件53与热源51之间。具体而言,在支撑体9的正面9A中,在与热源51间接地相对的区域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3。
以上,如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四变形例,设置第一介入部件53,促进热从支撑体9向盖板部件1移动。作为其结果,能够缓和热源51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具体而言,以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一介入部件53与热源51之间的方式,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3。因此,第一介入部件53成在热源51附近配置在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即,第一介入部件53配置在显示装置100A中易于因温差导致结露产生的部位。作为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降低向盖板部件1的背面产生的结露。
接着,参照图13,说明第一介入部件53的长度L3。图13为示出第一介入部件53的长度L3的图。如图13所示,第一介入部件53沿热源51延伸。而且,第一介入部件53的长度L3优选比热源51的长度L4长。第一介入部件53存在于比热源51长的整个范围,因此能够使热源51产生的热更有效地向盖板部件1传递。因此,热源51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进一步缓和。作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
另外,第一介入部件53的长度L3可以与热源51的长度L4大致相同,也可以比热源51的长度L4短。另外,在图13中,为了简化附图,省略第二介入部件7。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B。第二实施方式使第一介入部件(以下记载为“第一介入部件61”)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介入部件7的形状同样,并且不具有第二介入部件7,在该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主要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首先,参照图14,说明显示装置100B的内部结构。图14为示出显示装置100B的主视图。另外,在图14中,为了使内部结构易于理解,以双点划线表示盖板部件1。
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100B具备第一介入部件61,以之代替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和第二介入部件7。显示装置100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00的结构同样。
第一介入部件6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同样的弹性和导热性。因此,第一介入部件61的导热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同样。
第一介入部件61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第一介入部件61配置在支撑体9的正面9A。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61沿支撑体9的内边缘9B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换言之,第一介入部件61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更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61包含彼此相对的一对导热介入部61a、彼此相对的一对导热介入部61b。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介入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热性即可。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61全部、即一对导热介入部61a和一对导热介入部61b可以具有导热性。此外,第一介入部件61的一部分、即一对导热介入部61a中接近光源17的导热介入部61a可以具有导热性。
接着,参照图15,说明显示装置100B的剖视结构。图15为沿图14的XV-XV线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第一介入部件61介于支撑体9与盖板部件1之间。而且,第一介入部件61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61与支撑体9的正面9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例如,黑色区域25)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一介入部件61配置于支撑体9的正面9A,被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向支撑体9挤压。作为其结果,第一介入部件61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支撑体9的正面9A密合。此外,第一介入部件61具有大致矩形环形状,因此,显示装置100B具有由第一介入部件61、盖板部件1的背面1b和显示面板11的正面11a包围的空间SP。
支撑体9的一部分(具体为正面9A)位于第一介入部件61与光源17之间。具体而言,在支撑体9的正面9A中,在与光源17的侧面间接地相对的区域配置第一介入部件61。
以上,如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第一介入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有导热性。作为其结果,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热源(具体为光源17)附近与盖板部件1之间的温差得以缓和,能够抑制在盖板部件1的背面1b产生结露。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只要第一介入部件61与支撑体9和盖板部件1接触,就能够历经较长时间有效地降低盖板部件1的背面1b的结露的产生。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仅通过在显示装置100B中配置第一介入部件61来降低结露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显示装置100B的制造成本上升。
进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第一介入部件61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粉尘侵入空间SP。作为其结果,能够抑制粉尘附着于显示面板11的正面11a和盖板部件1的背面1b。
进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显示装置100B不具备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介入部件7的部件。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较,能够降低显示装置100B的组装工时。作为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显示装置100B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以上,参照附图并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方式中实施(例如下述所示的(1)~(4))。此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删除若干结构要素。进而,也可以适当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为了易于理解,附图以各结构要素为主体示意性地进行表示,图示的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有时为了便于制作附图而与实际不同。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为一例而并未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1)只要第一介入部件5具有导热性,则在第一实施方式(包含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的导热率中,部分或全部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只要第一介入部件53具有导热性,则在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3的导热率、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导热率、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导热率中,部分或全部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只要第一介入部件61具有导热性,则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61的导热率、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导热率、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导热率中,部分或全部可以大致相同,也可以不同。
(2)第一实施方式(包含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介入部件5只要具有导热性,则可以配置在第二介入部件7的内侧。
(3)在第一实施方式(包含第一变形例~第四变形例。)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介入部件5、第一介入部件53及第一介入部件61只要各自具有导热性,则可以由单一部件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配件形成。此外,多个第一介入部件5可以配置在彼此离开的位置。例如,在第四变形例中,在第一介入部件53基础上,还可以与光源17对应而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例如,在存在多个热源51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每个热源51配置第一介入部件5。此外,第二介入部件7只要沿显示面板11的边缘配置,则可以由单一部件成型。
(4)在第一实施方式(包含第一变形例~第四变形例。)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撑体9的形状只要支撑显示单元UT,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任意形状。此外,支撑体9可以由单一部件形成,也可以由多个配件形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显示装置,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附图标记说明
1…盖板部件;5、53、61…第一介入部件;7…第二介入部件;9…支撑体;11…显示面板;15…导光板;17…光源;51…热源;100、100A、100B…显示装置;UT…显示单元。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单元,其显示图像;
支撑体,其支撑所述显示单元;
盖板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显示单元空出间隔地配置,且覆盖所述显示单元;以及
第一介入部件,其介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盖板部件之间,且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盖板部件接触,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具有弹性和导热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的导热率表示可使热从所述支撑体向所述盖板部件传递,以使所述盖板部件的背面的温度变得比与所述盖板部件的背面接触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高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的导热率比所述盖板部件的导热率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的导热率比所述支撑体的导热率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二介入部件,其介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盖板部件之间,且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盖板部件接触,
所述显示单元包含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面板,
所述第二介入部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进行配置,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的导热率比所述第二介入部件的导热率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介入部件与所述第二介入部件相比位于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的反弹率比所述第二介入部件的反弹率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含:
显示面板,其显示所述图像;
导光板,其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以及
光源,其与所述导光板的端面相对,且射出光,
所述支撑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介入部件与所述光源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包含热源,
所述支撑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介入部件与所述热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包含显示所述图像的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配置,
所述第一介入部件中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导热性。
CN201811297583.3A 2017-11-10 2018-11-0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856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7074A JP7001434B2 (ja) 2017-11-10 2017-11-10 表示装置
JP2017-217074 2017-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56833A true CN109856833A (zh) 2019-06-07
CN109856833B CN109856833B (zh) 2021-07-27

Family

ID=66432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7583.3A Active CN109856833B (zh) 2017-11-10 2018-11-0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2598B2 (zh)
JP (1) JP7001434B2 (zh)
CN (1) CN10985683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5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22093A (zh) * 2010-12-28 2011-07-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10216494A1 (en) * 2009-09-30 2011-09-08 Apple Inc. Cover glass to housing interface system
CN102818228A (zh) * 2012-07-24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085796A1 (en) * 2012-09-26 2014-03-27 Apple Inc. Computer display or cover glass/cell attachment to frame
CN104641280A (zh) * 2012-09-26 2015-05-20 苹果公司 与覆盖玻璃/单元的计算机背光源(blu)附接
CN104685554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278741A (zh) * 2015-07-13 2016-01-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移动电子产品
CN105334655A (zh) * 2015-11-18 2016-02-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5210466U (zh) * 2014-10-28 2016-05-04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704268A (zh) * 2016-01-29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玻璃组件
CN106168718A (zh) * 2016-09-28 2016-11-3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CN106886100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067B2 (ja) * 1994-06-16 2005-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3458829B2 (ja) * 2000-06-28 2003-10-20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3765308B2 (ja) * 2003-06-16 2006-04-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5114789A (ja) * 2003-10-03 2005-04-28 Advanced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
KR100581863B1 (ko) * 2003-10-09 2006-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16963B2 (ja) * 2007-04-12 2012-09-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車輌用表示装置
KR20130021490A (ko) * 2011-08-23 2013-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025104B2 (en) * 2012-07-24 2015-05-0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board structure, backlight modu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2799004B (zh) * 2012-08-31 2016-04-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5040921A (ja) * 2013-08-20 2015-03-0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支持部材
JP2015184560A (ja) * 2014-03-25 2015-10-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導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2250046B1 (ko) * 2014-09-03 2021-05-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31663B1 (ko) * 2015-06-26 202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05823062U (zh) * 2016-07-15 2016-12-21 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易维修的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543A (zh) * 2007-09-25 2009-04-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10216494A1 (en) * 2009-09-30 2011-09-08 Apple Inc. Cover glass to housing interface system
CN102122093A (zh) * 2010-12-28 2011-07-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818228A (zh) * 2012-07-24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085796A1 (en) * 2012-09-26 2014-03-27 Apple Inc. Computer display or cover glass/cell attachment to frame
CN104641280A (zh) * 2012-09-26 2015-05-20 苹果公司 与覆盖玻璃/单元的计算机背光源(blu)附接
CN104685554A (zh) * 2012-09-28 2015-06-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205210466U (zh) * 2014-10-28 2016-05-04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78741A (zh) * 2015-07-13 2016-01-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及移动电子产品
CN105334655A (zh) * 2015-11-18 2016-02-17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886100A (zh) * 2015-12-16 2017-06-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5704268A (zh) * 2016-01-29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玻璃组件
CN106168718A (zh) * 2016-09-28 2016-11-3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86736A (ja) 2019-06-06
JP7001434B2 (ja) 2022-01-19
CN109856833B (zh) 2021-07-27
US20190146264A1 (en) 2019-05-16
US10712598B2 (en)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04241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09122603A1 (ja) 面光源装置
KR20100133453A (ko) 면광원 장치
RU2011128719A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CN106461993B (zh) 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45818A (zh) 光源模块以及具有此光源模块的显示装置
KR102545158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1249331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10009999B (zh) 背盖和包括该背盖的显示装置
JP2012054108A (ja) 表示装置
KR10254380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8006029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819347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294052A1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9856833A (zh) 显示装置
US201402042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WO2016046975A1 (ja) 表示装置
KR2011007058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9377573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lighting device
JP2001236022A (ja) 映像表示装置
KR20170092643A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314841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695110A (ja)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168061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17506307U (zh) 一种智能仪器用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