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5025B - 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5025B CN109845025B CN201780063713.4A CN201780063713A CN109845025B CN 109845025 B CN109845025 B CN 109845025B CN 201780063713 A CN201780063713 A CN 201780063713A CN 109845025 B CN109845025 B CN 1098450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pipe
- connection pipe
- cooling pipe
- cool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2—Closed pipes transferring heat by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phase transition, e.g. heat pip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本发明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与第一冷却管位于不同的平面上;以及分支部,连接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其中,分支部包括:下连接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上连接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连接构件,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插入到连接构件中,连接构件插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通常,与不可再充电的原电池不同,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和可放电的。二次电池用作移动装置、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自行车和不间断的电源中的能量源,并且根据二次电池所应用的外部装置的类型,二次电池可具有单个电池的形式或多个电池电连接为单个单元的电池模块的形式。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虽然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移动装置可使用单个电池的输出和容量进行操作,但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消耗相对大量的电力以高电力长时间驱动,因此,采用包括多个电池的模块类型。另外,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可根据模块中包括的电池的数量增大。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电池模块。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与第一冷却管布置不同的平面上;分支部,将第一冷却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其中,分支部包括:下连接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上连接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连接构件,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插入到连接构件中,连接构件插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中。
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布置在不同平面上的电池模块的冷却管可通过连接构件简单地彼此连接。另外,当布置在不同平面上的冷却管通过连接构件彼此连接时,冷却管可被密封,从而防止电池模块由于泄漏而失效或被损坏,并且可延长电池模块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块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冷却板的透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第二冷却板的透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第三冷却板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嵌入图2中所示的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和第三冷却板中的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的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3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3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图6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9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的结合关系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与第一冷却管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分支部,将第一冷却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其中,分支部包括:下连接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上连接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连接构件,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插入到连接构件中,连接构件插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中。
连接构件可包括朝向下连接管或上连接管突出的突起。
突起可包括:外突起,朝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突出;内突起,朝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突出。
突起可包括多个突起,其中,所述多个突起可彼此间隔开。
突起可环绕连接构件的外表面以形成闭合环。
连接构件可包括:芯构件;外覆构件,包围芯构件的外表面。
芯构件的硬度可与外覆构件的硬度不同。
连接构件可包括:安放部分,支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的端部;卡接部分,卡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的端部。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布置在第一冷却管和下连接管之间的下分支块。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布置在第二冷却管和上连接管之间的上分支块。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一冷却管布置在第一冷却板中。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第二冷却板,第二冷却管布置在第二冷却板中。
连接构件可与下连接管或上连接管紧密结合。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第三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且与第一冷却管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以与第一冷却管形成一定角度。
电池模块还可包括:第三冷却板,第三冷却管布置在第三冷却板中。
公开的模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将更加显而易见。然而,实施例可具有不同形式并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所阐述的描述。更确切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在下面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仅用于解释示例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的目的。除非明确提出,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包括复数形式。“包括”和/或“包含”的含义说明元件、步骤、操作和/或装置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其他元件、步骤、操作和/或装置。将理解的是,尽管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池模块100的透视图。
参照图1,电池模块100可包括布置在电池模块100的底部上的第一冷却板121和布置在第一冷却板121上的多个电池组,并且还可包括盖110,盖110安装为面对第一冷却板121以形成用于电池组的容纳空间并用于保护多个电池组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一冷却板121和盖110可以以相同的形状(例如,沿彼此不同的第一方向Z1和第二方向Z2延伸的T形形状)形成,以组装为彼此面对。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池模块100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3至图5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透视图。
参照图2至图5,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布置在第一冷却板121之上,第二冷却板122与第一冷却板121间隔开并且组容纳部分g位于这两者之间,第三冷却板123与第一冷却板121间隔开并且组容纳部分g位于这两者之间。
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分别直接接触电池组131、132和133以从电池组131、132和133散热,并且可在散热的同时还支撑电池组131、132和133。例如,第一冷却板121可布置在对应于电池模块100的底部的第一水平h1处以支撑第一组电池组131,并且可从电池组131散热。第二冷却板122可布置在与第一水平h1向上间隔开的第二水平h2处以支撑第二组电池组132,并且可从电池组132散热。第三冷却板123可布置在与第一水平h1向上间隔开的第三水平h3处以支撑第三组电池组133,并且可从电池组133散热。作为参考,在所附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第一组电池组131、第二组电池组132和第三组电池组133由电池组安装点指示。
第一组电池组131、第二组电池组132和第三组电池组133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电池组,并且可各自包括不同数量的电池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组电池组131可布置在对应于电池模块100的底部的第一水平h1处,并且可包括最大数量的电池组,第二组电池组132可包括最少数量的电池组。包括在第三组电池组133中的电池组的数量可小于第一组电池组131中的电池组的数量且大于第二组电池组132中的电池组的数量。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布置在第一冷却板121上的第一组电池组131可包括四个电池组。如下所述,第一冷却板121可包括沿第一方向Z1延伸的纵向部分121A和沿第二方向Z2延伸的横向部分121B。两个电池组可沿第一方向Z1布置在纵向部分121A之上,两个电池组可沿第二方向Z2布置在横向部分121B之上。布置在第二冷却板122上的第二组电池组132可包括两个电池组。第二冷却板122可沿第一方向Z1延伸,并且两个电池组可沿第一方向Z1布置在第二冷却板122上。此外,布置在第三冷却板123上的第三组电池组133可包括两个电池组。第三冷却板123可沿第二方向Z2延伸,并且两个电池组可沿第二方向Z2布置在第三冷却板123上。
第一冷却板121包括沿第一方向Z1延伸的纵向部分121A和沿与第一方向Z1不同的第二方向Z2延伸的横向部分121B。例如,纵向部分121A和横向部分121B可分别沿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Z1和第二方向Z2延伸。因此,第一冷却板121整体上可具有T形形状。
第二冷却板122可形成在第一冷却板121的纵向部分121A之上并且与纵向部分121A间隔开,组容纳部分g位于这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冷却板121的纵向部分121A和第二冷却板122可在第一方向Z1上彼此平行。第三冷却板123可形成在第一冷却板121的横向部分121B之上并且与横向部分121B间隔开,组容纳部分g位于这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冷却板121的横向部分121B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在第二方向Z2上彼此平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彼此间隔开。
第一冷却板121可形成整个电池模块的底部并且提供整个电池模块的基体。也就是说,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被支撑在第一冷却板121上。为此,第二冷却板122可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冷却板122支撑在距第一冷却板121的上部位置处的支腿142,第三冷却板123可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冷却板123支撑在距第一冷却板121的上部位置处的支腿143。也就是说,支腿142可形成在第一冷却板121与第二冷却板122之间并从第一冷却板121支撑第二冷却板122(组容纳部分g位于第一冷却板121与第二冷却板122之间),支腿143可形成在第一冷却板121与第三冷却板123之间并从第一冷却板121支撑第三冷却板123(组容纳部分g位于第一冷却板121与第三冷却板123之间)。结合孔142A可形成在从第二冷却板122突出的支腿142中,结合孔143A可形成在从第三冷却板123突出的支腿143中,并且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通过插入到结合孔142A和143A中并紧固到第一冷却板121的紧固构件(未示出)固定。
盖110(参见图1)可覆盖在固定有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第一冷却板121上。盖110可保护布置在第一冷却板121上的第一组电池组131、布置在第二冷却板122上的第二组电池组132和布置在第三冷却板123上的第三组电池组133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第一冷却板121和盖110可以组装为彼此面对,并且可形成容纳第一组电池组131、第二组电池组132和第三组电池组133的容纳空间。第一冷却板121和盖110可以以相同的形状(例如,T形形状)形成,以组装为彼此面对。
图6是示出嵌入图2中所示的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中的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和第三冷却管的透视图。图7是沿着图3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沿着图3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6至图8,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支撑电池组131、132和133,还可与电池组131、132和133热接触(例如,直接接触)并从电池组131、132和133散热。为此,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设置有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例如,第一冷却管171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第二冷却管172可嵌入第二冷却板122中,且第三冷却管173可嵌入第三冷却板123中。第一冷却管171可在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的同时与第一冷却板121形成一体,第二冷却管172可在嵌入第二冷却板122中的同时与第二冷却板122形成一体,且第三冷却管173可在嵌入第三冷却板123中的同时与第三冷却板123形成一体。
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包含与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并且可通过模铸形成。例如,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按照将用于板成形的熔融金属注入到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固定在其中的模具(未示出)中这样的方式形成。按照这种方式,可获得第一冷却管171一体地嵌入其中的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管172一体地嵌入其中的第二冷却板122以及第三冷却管173一体地嵌入其中的第三冷却板123。例如,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与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包含不同的异种金属材料。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包含具有相对高的熔点的SUS材料,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可包含具有相对低的熔点的铝材料。例如,在SUS材料的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临时地固定在模具(未示出)中的状态下可注入熔融的铝,并且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保持固态并保持管状主体。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包含SUS材料,用于埋置第一冷却管171的第一冷却板121、用于埋置第二冷却管172的第二冷却板122和用于埋置第三冷却管173的第三冷却板123可包含铝材料,SUS材料和铝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特性和不同的熔点,以便从与第一冷却板121热接触的电池组131、与第二冷却板122热接触的电池组132以及与第三冷却板123热接触的电池组133散热。
如上所述,第一冷却管171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并且第二冷却管172嵌入第二冷却板122中。另外,第三冷却管173可嵌入第三冷却板123中。因此,第一冷却管171可与第一冷却板121布置在相同的水平处,即,布置在与整个电池模块的底部相对应的第一水平h1处,并且第二冷却管172可与第二冷却板122布置在相同的水平处,即,布置在从整个电池模块的底部水平升高的第二水平h2处。另外,第三冷却管173可与第三冷却板123布置在相同的水平处,即,布置在从整个电池模块的底部水平升高的第三水平h3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冷却管172的第二水平h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第三水平h3可对应于相同的水平。
第一冷却管171与第二冷却管172或第一冷却管171与第三冷却管173可通过分支部(未示出)彼此连接。例如,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可通过前分支部150彼此连接。更具体地,与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一样,外部连接管190可连接到前分支部150。从外部连接管190流动的冷却介质可通过前分支部150分配到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并且来自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的冷却介质可聚集在前分支部150中并排出到外部连接管190。通过外部连接管190和前分支部150引入的低温冷却介质可分支到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中,并执行与第一组电池组和第二组电池组的热交换。通过热交换被加热到高温的冷却介质可聚集在前分支部150中,然后通过连接到前分支部150的外部连接管190排出。
如下所述,流过第一冷却管171的冷却介质可通过后分支部160分支到第三冷却管173中。也就是说,通过前分支部150流入到第一冷却管171中的冷却介质中的一部分可在从第一组电池组131散热之后经由旁路流动路径171B返回到前分支部150,并且流入到第一冷却管171中的冷却介质中的另一部分可通过后分支部160流入到第三冷却管173中。
前分支部150可形成在整个电池模块中的前部位置,后分支部160可形成在整个电池模块中的后部位置。图2中的参考标号150'和图6中的参考标号150表示前分支部,但是由于在图2中仅示出前分支部的一部分(下部分),因此给出了不同的参考标号。类似地,图2中的参考标号160'和图6中的参考标号160表示后分支部,但是由于在图2中仅示出了后分支部的一部分(下部分),因此给出了不同的参考标号。
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三冷却管173可通过后分支部160彼此连接。第一冷却管171的冷却介质可通过后分支部160流入到第三冷却管173中,并且可在从第三组电池组133散热之后通过后分支部160返回到第一冷却管171。例如,流过第一冷却管171的冷却介质中的一部分可在仅从第一组电池组131散热之后经由旁路流动路径171B绕开后分支部160而不经过后分支部160,流过第一冷却管171的冷却介质中的另一部分可从第一组电池组131散热,并通过后分支部160从第三组电池组133散热。如上所述,旁路流动路径171B和经过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流动路径并行地形成,并且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循环路径,在前分支部150处,旁路流动路径171B的起点和终点与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的起点和终点分开。
通过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流动路径形成旁路流动路径171B,可以有效地执行包括最大数量的电池组的第一组电池组131的散热。例如,流过旁路流动路径171B的冷却介质可保持稍低的温度,并且即使在返回到前分支部150的过程中也可有效地冷却第一组电池组131。
第一组电池组131、第二组电池组132和第三组电池组133可分散地布置在布置在不同位置的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上。为了从分散地布置在多个位置的第一组电池组131、第二组电池组132和第三组电池组133均匀地散热,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具有不同的直径。
由于第一冷却管171是负责包括最大数量的电池组的第一组电池组131的散热的,因此第一冷却管171可形成为具有最大直径。例如,第一冷却管171可具有11mm的直径。第二冷却管172布置在邻近于具有相对高的压力的外部连接管190的位置,同时是负责包括最小数量的电池组的第二组电池组132的散热的。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对第二冷却管172限制冷却流量,第二冷却管172可形成为具有最小直径。
更具体地,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流动路径,第一冷却管171可包括经过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和绕开后分支部160的旁路流动路径171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后分支部160连接到第三冷却管173的最长流动路径171A(即,从第一冷却管171连接到第三冷却管173的最长流动路径171A)可形成为具有最大直径(例如,11mm的直径),以提供相对大的流量。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流动路径的用于绕开后分支部160的旁路流动路径171B可形成为具有相对小的直径(例如,9mm的直径),使得冷却介质的流量在旁路流动路径171B中比在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中更受限制。也就是说,第一冷却管171的旁路流动路径171B的直径小于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的直径,因此,第一冷却管171延伸到第三冷却管173并且更多的流可分配到具有相对大的散热需求的后分支部160的流动路径171A。具体地,由于第一冷却管171的流动路径171A(其延伸到布置在距外部连接管190最远距离处的第三冷却管173)的直径相对大,因此随着冷却介质的流动,流动阻力和压降可减小,因此可以确保适当的流量。
第二冷却管172布置在邻近于具有相对高的压力的外部连接管190的位置,同时是负责包括最小数量的电池组的第二组电池组132的散热的。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对第二冷却管172限制冷却流量,第二冷却管172可形成为具有最小直径。例如,第二冷却管172可形成为具有6mm的直径。
参照图8,在其中嵌入有第一冷却管171的第一冷却板121的上部可具有平面形状,第一冷却板121的下部根据第一冷却管171的形状可具有凸形地突出的形状。该结构通过第一冷却板121的平的上表面稳定地支撑第一组电池组131,同时与第一组电池组131形成充分的热接触。另外,由于第一冷却板121的下表面沿着第一冷却管171的外周形成为凸形地突出的形状,因此第一冷却管171可被充分地嵌入,并且未形成有第一冷却管171的区域可具有小的厚度,因此,可降低整个电池模块的材料成本和重量。例如,第一冷却板121的下部可在形成第一冷却板121的过程中沿着模具(未示出)的形状形成为包围第一冷却管171的形状。
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中的每个可包括多个管状主体。例如,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包括彼此并行地延伸的多个管状主体,以在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整个区域上均匀地分配冷却介质,从而在支撑电池组131的第一冷却板121、支撑电池组132的第二冷却板122和支撑电池组133的第三冷却板123的整个区域上实现均匀的散热效果。另外,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可包括多个管状主体以形成循环流动路径,该循环流动路径包括来自外部连接管190的流入路径和朝向外部连接管190的流出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块180可形成在彼此并行地延伸以形成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相邻的管状主体之间。
固定块180可用于将相邻的管状主体捆成一捆,以保持它们之间的恒定间隔并且将管状主体相对于彼此支撑。具体地,在形成第一冷却板121(在其中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板122(在其中一体地形成有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板123(在其中一体地形成有第三冷却管173)的过程中,固定块180可用作将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保持在预定位置以抵抗熔融金属流动的夹具。更具体地,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需要临时地固定在用于形成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模具(未示出)中,并且通过将熔融金属注入在其中临时地固定有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模具中,可形成一体地形成有第一冷却管171的第一冷却板121、一体地形成有第二冷却管172的第二冷却板122以及一体地形成有第三冷却管173的第三冷却板123。为了将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多个管状主体保持在预定位置以抵抗以高压注入的熔融金属的压力,固定块180可连接多个管状主体并将多个管状主体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例如,通过将由固定块180分界的多个管状主体容纳在用于形成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模具(未示出)中并且通过固定夹具(未示出)按压固定块180的上部,固定块180的位置可固定并且多个管状主体可通过固定块180而固定,从而不在模具(未示出)中运动。换句话说,固定块180可将用于形成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多个管状主体固定到彼此,并提供按压点(在该按压点处外部固定夹具(未示出)可提供预定压力),因此,第一冷却管171、第二冷却管172和第三冷却管173的位置可固定,使得第一冷却管171以均匀的深度形成在第一冷却板121中并且不突出到外部,第二冷却管172以均匀的深度形成在第二冷却板122中并且不突出到外部,第三冷却管173以均匀的深度形成在第三冷却板123中并且不突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固定块180提供外部固定夹具(未示出)的按压点并且即使在注入熔融金属时也保持与外部固定夹具(未示出)的接触,因此固定块180可暴露于具有完成形式的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中的每个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
固定块180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中,同时嵌入熔融金属中。固定块180可与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包含相同的金属材料。例如,固定块180可与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包含相同的铝材料。也就是说,在将固定块180嵌入用于形成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的铝的熔融金属中并被冷却和硬化的过程中,固定块180可与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紧密结合,而没有诸如裂缝的缺陷。例如,包含相同材料并具有相同材料特性的固定块180以及第一冷却板121、第二冷却板122和第三冷却板123在冷却和硬化的过程期间可彼此紧密接触,从而形成刚性结合。
固定块180可包括结合为彼此面对的上单元181和下单元182,第一冷却管171位于上单元181和下单元182之间,并且固定块180还可包括用于将上单元181和下单元182结合在一起的结合单元183。
在下文中,描述了前分支部150和后分支部160的泄漏阻止结构。前分支部150和后分支部160的泄漏阻止可表示防止前分支部150和后分支部160的泄漏渗入到电池组131、132和133中。前分支部150是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连接到外部连接管190的部分,并且在前分支部150中泄漏的风险相对高。此外,后分支部160是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三冷却管173彼此连接的部分,并且在后分支部160中泄漏的风险相对高。
前分支部150可包括形成在第一水平h1处的第一下分支块151、形成在第二水平h2处的第一上分支块152以及将第一下分支块151连接到第一上分支块152的第一连接部15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分支块151和第一上分支块152可分别嵌入第一冷却板121和第二冷却板122中。也就是说,与第一冷却管171一样,第一下分支块151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并且与第二冷却管172一样,第一上分支块152可嵌入第二冷却板122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分支块151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并被第一冷却板121完全包围,第一上分支块152可嵌入第二冷却板122中并被第二冷却板122完全包围。因此,可防止第一下分支块151和第一上分支块152的泄漏,并且可阻止泄漏渗入到电池组131、132和133中。
后分支部160可包括形成在第一水平h1处的第二下分支块161、形成在第三水平h3处的第二上分支块162以及将第二下分支块161连接到第二上分支块162的第二连接部16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下分支块161和第二上分支块162可分别嵌入第一冷却板121和第三冷却板123中。也就是说,与第一冷却管171一样,第二下分支块161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并且与第三冷却管173一样,第二上分支块162可嵌入第三冷却板123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下分支块161可嵌入第一冷却板121中并被第一冷却板121完全包围,且第二上分支块162可嵌入第三冷却板123中并被第三冷却板123完全包围。因此,可防止第二下分支块161和第二上分支块162的泄漏,并且可阻止泄漏渗入到电池组131、132和133中。
类似于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一连接部153,第二连接部163可包括第二下连接管163A、第二连接构件(未示出)和第二上连接管163B。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下连接管163A、第二连接构件和第二上连接管163B形成为与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一下连接管(未示出)、第一连接构件(未示出)和第一上连接管(未示出)相同或相似,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后分支部160可包括第二下分支块161、第二连接部163和第二上分支块16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下分支块161和第二上分支块162与上述那些相同或相似,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二连接部163可具有双密封结构。第二连接部163可包括从第一冷却管171连接的第二下连接管163A、从第三冷却管173连接的第二上连接管163B以及将第二下连接管163A连接到第二上连接管163B的第二连接块163C。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块163C可将第二下连接管163A和第二上连接管163B结合在一起同时包围其外周,并且密封构件(未示出)可介于第二连接块163C的内周与第二下连接管163A的外周以及第二连接块163C的内周与第二上连接管163B的外周之间。更具体地,两个密封构件可叠置在第二连接块163C的内周与第二下连接管163A的外周之间,因此可在它们之间应用双密封结构。同样地,两个密封构件可叠置在第二连接块163C的内周与第二上连接管163B的外周之间,因此可在它们之间应用双密封结构。密封构件可包含包围第二下连接管163A的外周和第二上连接管163B的外周的弹性材料,并且可包含橡胶材料,诸如O形环。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参照第二连接部163形成为双密封结构的情况详细描述后分支部160。
外部连接管190、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一连接部153可连接到前分支部150的第一下分支块151。在这种情况下,钎焊结合可应用在第一下分支块151和外部连接管190之间,应用在第一下分支块151和第一冷却管171之间并应用在第一下分支块151和第一连接部153之间。类似地,钎焊结合可应用于前分支部150的第一上分支块152。在多个管状主体所连接的第一下分支块151和第一上分支块152中,钎焊结合可应用在第一下分支块151与多个管状主体之间以及第一上分支块152与多个管状主体之间,因此可防止第一下分支块151与多个管状主体之间以及第一上分支块152与多个管状主体之间的泄漏。
无泄漏的流体连接可通过钎焊结合形成在前分支部150中,并且双密封结构可应用于后分支部160,从而形成无泄漏的流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与诸如钎焊的一体结合不同,即使将双密封结构应用于后分支部160,根据冷却介质的压力也存在泄漏的可能性。例如,在后分支部160中,第一冷却板121(或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三冷却板123(或第三冷却管173)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彼此以改善整个电池模块的组装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双密封结构应用于气密连接,泄漏的可能性也会高于诸如钎焊结合的一体结合。
由于上述原因,可在后分支部160附近形成排出孔(未示出)。例如,排出孔可形成在后分支部160下方的第一冷却板121中。即使在后分支部160周围(更具体地,在后分支部160的第二连接块163C周围)发生泄漏,泄漏也可通过第一冷却板121的排出孔排出到外部,并且可防止泄漏渗入到电池组131、132和133中。例如,排出孔可形成为穿过第一冷却板121的通孔。
在下文中,详细地描述第一连接部153。
图9是图6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153的分解透视图,且图10是示出图9中所示的第一连接部153的结合关系的截面图。
参照图9和图10,第一连接部153可包括第一下连接管153A、第一上连接管153B和第一连接构件153C。第一下连接管153A可连接到第一冷却管171和外部连接管19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连接管153A可通过第一下分支块151连接到第一冷却管171和外部连接管190。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53C连接到第一下连接管153A,并连接到第二冷却管17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通过第一上分支块152连接到第二冷却管172。第一连接构件153C可布置在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之间,以将第一下连接管153A连接到第一上连接管153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构件153C可插入到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中的一个中。另外,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中的另一个可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153C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中的一个的外径可小于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中的另一个的内径。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主要描述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内径大于第一上连接管153B的外径的情况。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第一连接构件153C。
第一连接构件153C可包括第一芯构件153C-1和第一外覆构件153C-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芯构件153C-1的硬度可与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硬度不同。例如,第一芯构件153C-1可包含金属材料,且第一外覆构件153C-2可包含诸如硅树脂或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当安装第一连接构件153C、第一下连接管153A或第一上连接管153B时,第一外覆构件153C-2可变形,从而改善组装性能。
第一芯构件153C-1可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内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芯构件153C-1的一端可弯曲到内部空间中,并且第一芯构件153C-1的另一端可突出到第一芯构件153C-1的外周表面。
第一外覆构件153C-2可布置成完全包围第一芯构件153C-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覆构件153C-2可包括从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突出的第一突起153C-3。第一突起153C-3可布置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和第一下连接管153A之间或者第一外覆构件153C-2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之间,并且密封第一下连接管153A和第一连接构件153C之间的空间或第一上连接管153B和第一连接构件153C之间的空间。
第一突起153C-3可包括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第一外突起153C-3A可形成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表面上,并且布置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和第一下连接管153A之间。第一内突起153C-3B可形成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内表面上,并且布置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之间。
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多个突起。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主要详细描述第一外突起153C-3A包括多个突起并且第一内突起153C-3B仅包括一个突起的情况。当第一外突起153C-3A包括多个突起时,所述多个突起可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可环绕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可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闭合环。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沿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周表面的多个突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可布置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周表面上,使得多个突起彼此间隔开。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主要详细描述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外覆构件153C-2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闭合环的情况。
当组装第一连接部153时,第一连接构件153C可插入到第一下连接管153A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构件153C可紧密地结合到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内部。具体地,第一外突起153C-3A可与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内表面完全接触。第一卡接部分153C-4可形成在第一芯构件153C-1的在其另一端处弯曲的部分处并且可安放在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一端部处。具体地,由于第一卡接部分153C-4的外径大于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外径,因此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端部可被第一卡接部分153C-4卡住。
另外,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153C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与第一连接构件153C中的第一内突起153C-3B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由于第一内突起153C-3B而与第一连接构件153C紧密结合。具体地,当第一上连接管153B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153C中时,当第一卡接部分153C-4接触第一下连接管153A时,第一连接构件153C不能继续进入第一下连接管153A。另外,当第一上连接管153B插入到第一连接构件153C中时,第一上连接管153B的一端部可接触突出到第一连接构件153C的内部的第一安放部分153C-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上连接管153B不能在第一连接构件153C内继续运动,并且第一上连接管153B的位置可被固定。
当第一下连接管153A、第一连接构件153C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如上所述彼此结合时,第一下连接管153A、第一连接构件153C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可通过第一外突起153C-3A和第一内突起153C-3B彼此不分离而无需单独的构件。由于第一外突起153C-3A与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内表面完全紧密接触,并且第一内突起153C-3B与第一上连接管153B的外表面完全接触,因此在第一连接构件153C的外表面和第一下连接管153A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以及在第一连接构件153C的内表面和第一上连接管153B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可完全被密封。
因此,在电池模块100中,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可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53C简单地彼此连接。此外,可防止在第一冷却管171和第二冷却管172通过第一连接构件153C彼此连接之后可能发生的泄漏,因此,可延长电池模块的寿命并且可提高其稳定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覆盖落入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和修改。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结构连接冷却管的电池模块,并且电池模块可用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船舶、电动自行车、移动装置等中。
Claims (11)
1.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
第一冷却管;
第二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与第一冷却管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
分支部,将第一冷却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
其中,所述分支部包括:
下连接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
上连接管,连接到第二冷却管;
连接构件,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插入到连接构件中,连接构件插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中,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芯构件;以及外覆构件,包围所述芯构件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芯构件的硬度与所述外覆构件的硬度不同,
其中,所述外覆构件包括:突起,朝向下连接管或上连接管突出,
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外突起,朝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突出;内突起,朝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多个突起,其中,所述多个突起彼此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突起环绕连接构件的外表面以形成闭合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安放部分,支撑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一个的端部;
卡接部分,卡接到下连接管和上连接管中的另一个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下分支块,布置在第一冷却管和下连接管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上分支块,布置在第二冷却管和上连接管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第一冷却板,第一冷却管布置在第一冷却板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第二冷却板,第二冷却管布置在第二冷却板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连接构件与下连接管或上连接管紧密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第三冷却管,连接到第一冷却管并且与第一冷却管布置在不同的平面上,以与第一冷却管形成一定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还包括:
第三冷却板,第三冷却管布置在第三冷却板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34551A KR102308630B1 (ko) | 2016-10-17 | 2016-10-17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016-0134551 | 2016-10-17 | ||
PCT/KR2017/003999 WO2018074686A1 (ko) | 2016-10-17 | 2017-04-13 | 배터리 모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5025A CN109845025A (zh) | 2019-06-04 |
CN109845025B true CN109845025B (zh) | 2022-07-08 |
Family
ID=6201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63713.4A Active CN109845025B (zh) | 2016-10-17 | 2017-04-13 | 电池模块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49077B2 (zh) |
KR (1) | KR102308630B1 (zh) |
CN (1) | CN109845025B (zh) |
WO (1) | WO20180746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295371B1 (ko) * | 2016-10-13 | 2021-08-3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308632B1 (ko) * | 2016-10-13 | 2021-10-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308630B1 (ko) | 2016-10-17 | 2021-10-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KR102198001B1 (ko) * | 2017-12-11 | 2021-01-0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US11588199B2 (en) * | 2020-03-10 | 2023-02-21 | Karma Automotive Llc | Vehicle battery system |
DE102020121205A1 (de) * | 2020-08-12 | 2022-02-17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Batteriegehäus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batteri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7697A1 (ja) * | 2011-02-28 | 2012-09-0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管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温調システム |
CN104756279A (zh) * | 2012-08-16 | 2015-07-01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模块 |
KR20160027373A (ko) * | 2014-08-29 | 2016-03-10 |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
CN109804498A (zh) * | 2016-10-13 | 2019-05-2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95968A (ja) | 2000-04-14 | 2001-10-26 | Sadayoshi Yamazaki | K形管継手のシール方法と其の関係部材 |
KR200267995Y1 (ko) | 2001-09-22 | 2002-03-15 | 구성준 | 파이프 연결구조 |
JP2007192270A (ja) | 2006-01-18 | 2007-08-02 | Denso Corp | 管継手構造 |
KR200420773Y1 (ko) | 2006-04-27 | 2006-07-05 | 경신공업 주식회사 | 방수커넥터용 공용화 방수씰 |
KR100785430B1 (ko) | 2006-08-16 | 2007-12-13 | 김상열 | 선박용 배관고정장치 |
KR200438887Y1 (ko) | 2006-12-08 | 2008-03-07 | 손용호 | 이중벽관 이음용 패킹 |
PL2610947T3 (pl) | 2010-08-23 | 2019-05-31 | Lg Chemical Ltd | System akumulatorowy zawierający element rozgałęzionego przewodu rurowego i element połączeniowy oraz zespół rozgałęzionego przewodu rurowego |
KR20120062207A (ko) | 2010-12-06 | 2012-06-14 | 성기천 | 냉매관 연결장치 |
DE102010056448B3 (de) | 2010-12-10 | 2012-01-12 | Oscar McAven | Rohrverbindungsanordnung |
CN103125046A (zh) | 2010-12-20 | 2013-05-29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用于冷却锂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系统 |
EP2659543B1 (en) * | 2010-12-29 | 2024-03-27 | BYD Company Limited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temperature managing system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
KR101740444B1 (ko) | 2011-01-06 | 2017-05-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용 냉매관의 연결구조 |
KR20120096133A (ko) * | 2011-02-22 | 2012-08-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냉각부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JP5695988B2 (ja) * | 2011-07-04 | 2015-04-0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源装置 |
KR101367210B1 (ko) * | 2011-12-09 | 2014-02-27 | 대한칼소닉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셀의 방열유닛 |
KR101413488B1 (ko) * | 2012-04-06 | 2014-07-02 |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 전지용 냉매 매니폴드 |
KR101195425B1 (ko) | 2012-06-15 | 2012-10-30 | 오형동 | 냉매 관의 연결구조 |
EP2744034B1 (de) | 2012-12-07 | 2015-02-18 | Obrist Powertrain GmbH |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
EP2980913A4 (en) | 2013-03-28 | 2016-08-31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BATTERY MODULE |
DE102013111967A1 (de) * | 2013-10-30 | 2015-04-30 |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 Kältemittelverteiler für ein Hybrid- oder Elektrofahrzeug sowie Kältemittelkreislauf mit einem Kältemittelverteiler |
EP3062361B1 (en) * | 2013-10-31 | 2018-10-10 | LG Chem, Ltd. | Fram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
KR20150072991A (ko) | 2013-12-20 | 2015-06-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냉매관 연결부재 |
DE102014200174A1 (de) | 2014-01-09 | 2015-07-23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iepack mit externen Kühlsystemschnittstellen |
KR101561257B1 (ko) | 2014-07-21 | 2015-10-16 | 오형동 | 냉매 관의 연결구조 |
CN204312910U (zh) | 2014-10-14 | 2015-05-06 | 浙江成致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快插式多通管接头 |
JP6510243B2 (ja) | 2015-01-16 | 2019-05-08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
JP2016161032A (ja) | 2015-03-02 | 2016-09-05 |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管路ブロック接続用コネクタ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160273688A1 (en) | 2015-03-16 | 2016-09-22 | Caterpillar Inc. | Quick Connector for Hydraulic Hose Coupling |
JP6531268B2 (ja) * | 2015-05-21 | 2019-06-19 |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 |
KR101568793B1 (ko) | 2015-07-02 | 2015-11-12 | 주식회사 유로텍솔루션 | 배관의 연결구조 |
KR102044426B1 (ko) | 2015-12-04 | 2019-11-1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전지모듈들을 균일하게 냉각시킬 수 있는 간접 냉각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CN106299541B (zh) | 2016-10-09 | 2019-02-26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系统 |
KR102308630B1 (ko) | 2016-10-17 | 2021-10-0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모듈 |
-
2016
- 2016-10-17 KR KR1020160134551A patent/KR10230863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
- 2017-04-13 WO PCT/KR2017/003999 patent/WO2018074686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4-13 CN CN201780063713.4A patent/CN109845025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13 US US16/342,167 patent/US1194907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17697A1 (ja) * | 2011-02-28 | 2012-09-07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管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温調システム |
CN104756279A (zh) * | 2012-08-16 | 2015-07-01 | 株式会社Lg化学 | 电池模块 |
KR20160027373A (ko) * | 2014-08-29 | 2016-03-10 |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
CN109804498A (zh) * | 2016-10-13 | 2019-05-24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电池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949077B2 (en) | 2024-04-02 |
US20190237828A1 (en) | 2019-08-01 |
KR102308630B1 (ko) | 2021-10-05 |
WO2018074686A1 (ko) | 2018-04-26 |
CN109845025A (zh) | 2019-06-04 |
KR20180042018A (ko) | 2018-04-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45025B (zh) | 电池模块 | |
CN109804498B (zh) | 电池模块 | |
CN109804499B (zh) | 电池模块 | |
CN107453003B (zh) | 电池模块 | |
KR100987299B1 (ko) | 고무 냉각 매니폴드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 |
JP5777734B2 (ja) | 冷却効率の改善された冷却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JP5540114B2 (ja) | 改善された冷却効率の、中型又は大型のバッテリパック | |
KR20110011068A (ko) |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 |
US20220278393A1 (en) | Battery cooling module and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battery | |
KR102195736B1 (ko) |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모듈의 냉각 플레이트 | |
US11749856B2 (en) | Battery module | |
CN218039395U (zh) | 电池装置 | |
CN220021254U (zh) | 用于电池包的冷却组件、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8117207A (zh) | 液冷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114424384A (zh) | 电池的热交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