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1295B -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1295B
CN109841295B CN201910251723.1A CN201910251723A CN109841295B CN 109841295 B CN109841295 B CN 109841295B CN 201910251723 A CN201910251723 A CN 201910251723A CN 109841295 B CN109841295 B CN 1098412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mposite
composite material
nano silver
touch panel
graphite alky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17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1295A (zh
Inventor
杨艳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17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41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41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1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1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导电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层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多条纳米银线和石墨炔,多条所述纳米银线相互搭接形成导电网络,所述石墨炔附着于所述纳米银线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石墨炔具有高导电性,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保证纳米银线自身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纳米银线之间的良性接触,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其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由于石墨炔为暗色材料,当强光照射时,由于暗色的石墨炔对光的吸收,使得纳米银线光漫射产生的雾度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触控面板的雾度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导电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层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触控面板中,触控电极的材料通常为透光率高、导电性能较好的氧化铟锡。但随着触控面板技术的发展,氧化铟锡的缺陷越来越突出,例如:氧化铟锡的面电阻过大,无法保证大尺寸触控面板良好的导电性能与足够的灵敏度;氧化铟锡的锡元素稀缺且昂贵、制作成本昂贵,无法适用于电子产品不断低价化的发展趋势;氧化铟锡薄膜非常脆弱、耐曲挠性差,无法适应可穿戴显示装置的新兴市场。
产业界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氧化铟锡的替代材料,其中,纳米银线具有金属银的优良导电性以及纳米级的尺寸效应,使得纳米银线具有优异的透光性与耐曲挠性,因此纳米银线成为替代氧化铟锡制作触控电极的优选材料。
但是,在纳米银线制作触控电极使用时,常常由于纳米银线的表面光漫射而造成雾度问题,大致表现为:在室外场景光线照射的情况下,触控面板的屏幕反射光强烈,严重的时候会使得用户看不清屏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纳米银线制备电极层的雾度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提供一种采用该导电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层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导电复合材料,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多条纳米银线和石墨炔,所述纳米银线为网络状纳米银线,所述石墨炔附着于所述纳米银线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墨炔和所述纳米银线的重量比为1:25-1:100;优选地,所述石墨炔和所述纳米银线的重量比为1:25或1:50或1:75或1:100。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墨炔为粒径不大于10nm的石墨炔量子点;
所述石墨炔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优选地为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更优选地为具有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羟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复合材料还包括基质,所述纳米银线和所述石墨炔分布于所述基质内,优选地,所述基质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异丙醇和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和甲醛磺酸萘钠盐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粘合剂为酚醛树脂、脂肪胺、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和氰基乙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润湿剂为二甘醇、二乙二醇丁醚、丙三醇和己二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配置纳米银线溶液;
向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石墨炔,得到纳米银线和石墨炔的混合溶液;
得到导电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向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石墨炔”之前还包括:将石墨炔与有机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优选地所述有机官能团包括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羟基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得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将所述混合溶液烘干、研磨;再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煅烧所述混合溶液,得到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惰性气氛包括氮气或者氩气;
优选地,所述混合溶液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所述电极层的材料为上述导电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触控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石墨炔具有高导电性,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保证纳米银线自身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纳米银线之间的良性接触,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其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由于石墨炔为暗色材料,当强光照射时,由于暗色的石墨炔对光的吸收,使得纳米银线光漫射产生的雾度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触控面板的雾度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提,纳米银线作为一种替代氧化铟锡制作触控面板的电极层的优选材料,其具有透光性强、耐曲挠性好等优点,但同时,由于纳米银线的表面光漫射而造成雾度问题,使得纳米银线在制作触控面板的电极层方面的使用受到限制。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复合材料,该导电复合材料不仅保证了纳米银线的透光性、导电性等优点,而且解决了纳米银线的雾度问题,从而使纳米银线能够在触控面板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具体地,参图1,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银线1a以及石墨炔1b。其中,纳米银线1a为网络状纳米银线结构,也即纳米银线1a由多条细小纳米银线相互搭接形成导电网络,石墨炔1b附着于纳米银线1a表面。这样,一方面,由于石墨炔1b具有高导电性,因此通过在纳米银线1a表面负载石墨炔1b,不仅可以保证纳米银线1a自身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纳米银线1a之间的良性接触,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其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另一方面,石墨炔1b为暗色材料,当强光照射时,由于暗色的石墨炔1b对光的吸收,使得纳米银线1a光漫射产生的雾度得到有效改善,也即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了雾度问题。
优选地,石墨炔1b还填充于相邻纳米银线1a的空隙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纳米银线1a之间的良性接触,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其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尤其是在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层材料应用于柔性触控面板中时,填充在相邻纳米银线1a空隙中的石墨炔1b可以保证触控面板的耐曲挠性,避免因触控面板的弯曲而造成电极层电阻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纳米银线1a的线长为10μm-300μm,优选20μm-10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纳米银线1a的线径小于500nm,优选小于200nm或小于100nm,更优选为小于50nm;且纳米银线1a的长宽比(也即线长与线径之比)大于100,优选大于400,更优选为大于500。
进一步地,石墨炔1b为粒径不大于10nm的石墨炔量子点,这样,通过设置成石墨炔量子点,一方面便于石墨炔1b在纳米银线1a表面进行附着以及便于在相邻纳米银线1a的空隙中进行填充,另一方面,当强光照射时,作为纳米级小尺寸的石墨炔1b还能够对光的反射,抵消部分纳米银线1a光漫射,从而进一步改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应用时的雾度问题。
另外,在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中,石墨炔1b和纳米银线1a的重量比大致为1:25-1:100;优选地,石墨炔1b和纳米银线1a的重量比大致为1:25或1:27或1:33或1:35或1:37或1:42或1:48或1:50或1:57或1:63或1:65或1:67或1:72或1:75或1:77或1:83或1:85或1:87或1:92或1:98或1:100,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足量的石墨炔1b,以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对雾度问题的解决力度均较佳,而且不会因暗色的石墨炔1b掺杂过多而影响到透明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复合材料还包括基质1c,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分布于基质1c内,至少部分纳米银线1a和至少部分石墨炔1b从基质1c中突出。基质1c可以对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起固定支撑、阻绝外部侵蚀等作用。
基质1c具体包括溶剂和添加剂烘干和煅烧后的剩余物质。其中,所述溶剂具体可为有机溶剂和/或无机溶剂,具体可选用水、含盐水溶液、超临界流体、油、乙醇、乙二醇、异丙醇、烷烃、环烷烃或其混合物等。所述添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通过设置所述添加剂,以提高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混合均一性。结合制作过程进行理解,针对含有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的混合溶液,经过烘干和煅烧所述混合溶液后,去除了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易挥发物质,剩余的非纳米银线1a且非石墨炔1b的物质即构成基质1c。可以理解的是,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也可以取消基质1c而仅包括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例如,在制作过程中,所述混合溶液为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的纯水溶液时,水在煅烧或烘干过程中被去除,则形成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不再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基质1c。
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异丙醇和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和甲醛磺酸萘钠盐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粘合剂为酚醛树脂、脂肪胺、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和氰基乙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润湿剂为二甘醇、二乙二醇丁醚、丙三醇和己二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基质1c为透明材质,从而利于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触控面板中的应用,保证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透光性。
优选地,石墨炔1b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优选地设置为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进一步优选为具有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羟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结合制作过程进行理解,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使石墨炔官能团化,例如,采用普林斯反应,使石墨炔与甲醛在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得到具有醛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再例如,采用普林斯反应,使石墨炔与乙酮在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得到具有酮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再例如,采用法沃尔斯基重排反应,使石墨炔与丙酮在强碱性下发生反应,得到具有羟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这样,通过官能团化石墨炔,使得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现有的纳米银线材料,其黏着力大大增强,从而解决现有纳米银线材料制作的电极层与其他功能层之间易剥离的问题。
参看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进行介绍。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置纳米银线溶液;
S2:向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石墨炔,得到纳米银线和石墨炔的混合溶液;
S3:得到导电复合材料。
由此可得,本实施例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前述的透光性好、导电率高、改善雾度问题等优点之外,而且其制作过程中操作简便,无需复杂设备且不存在严苛的工艺条件,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配置纳米银线溶液时,可以将一定重量的纳米银线1a添加入溶剂中,以形成纳米银线溶液。其中,所述溶剂可为有机溶剂和/或无机溶剂,具体可选用水、含盐水溶液、超临界流体、油、乙醇、乙二醇、异丙醇、烷烃、环烷烃或其混合物等。优选地,还可以在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的添加剂,从而保证石墨炔1b和纳米银线1a充分混合和接触,以保证所得的导电复合材料的混合均一性。
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异丙醇和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和甲醛磺酸萘钠盐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粘合剂为酚醛树脂、脂肪胺、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和氰基乙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润湿剂为二甘醇、二乙二醇丁醚、丙三醇和己二醇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其中,纳米银线1a的线长为10μm-300μm,优选20μm-10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纳米银线1a的线径小于500nm,优选小于200nm或小于100nm,更优选为小于50nm;且纳米银线1a的长宽比(也即线长与线径之比)大于100,优选大于400,更优选为大于500。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向所述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石墨炔1b后,可通过搅拌以使得石墨炔1b在所述纳米银线溶液中混合均匀,进而得到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均匀分散在其中,其构成悬浮液。
其中,石墨炔1b为粒径不大于10nm的石墨炔量子点,这样,通过设置成石墨炔量子点,一方面便于石墨炔1b在纳米银线1a表面进行附着以及便于在相邻纳米银线1a的空隙中进行填充,另一方面,使得制备得到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中,作为纳米级小尺寸的石墨炔1b能够对光的反射,抵消部分纳米银线1a光漫射,从而进一步改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应用时的雾度问题。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以石墨炔1b和纳米银线1a的重量比约为1:25-1:100,向所述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石墨炔1b;优选地,石墨炔1b和纳米银线1a的重量比大致为1:25或1:33或1:42或1:50或1:63或1:67或1:75或1:83或1:92或1:100,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足量的石墨炔1b,以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对雾度问题的解决力度均较佳,而且不会因暗色的石墨炔1b掺杂过多而影响到透明度。
优选地,在步骤S2中,向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的石墨炔1b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也就是说,在加入到纳米银线溶液中之前,通过化学反应,将石墨炔1b转化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之后再将石墨炔1b加入到纳米银线溶液中。
其中,石墨炔1b优选地设置为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进一步优选为具有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具体地,在加入到纳米银线溶液中之前,可以使石墨炔与具有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从而使得石墨炔官能团化,例如,采用普林斯反应,使石墨炔与甲醛在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得到具有醛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再例如,采用普林斯反应,使石墨炔与乙酮在酸催化下进行缩合,得到具有酮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再例如,采用法沃尔斯基重排反应,使石墨炔与丙酮在强碱性下发生反应,得到具有羟基的官能团化石墨炔。
这样,通过有机官能团化,使制备得到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现有的纳米银线材料,其黏着力大大增强,从而解决现有纳米银线材料制作的电极层与其他功能层之间易剥离的问题。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将所述混合溶液在120℃下烘干、研磨,再将该混合材料在氮气、氩气等惰性气氛下高温煅烧,即可得到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其中,在烘干和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溶剂中的易挥发物质被去除,而剩余的非纳米银线1a且非石墨炔1b的物质即构成基质1c。可以理解的是,在替代实施例中,得到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也可以取消基质1c而仅包括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例如,如果在烘干和高温煅烧的过程中,随着易挥发物质被去除,而仅有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剩余下来,则制备得到的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不包括基质1c。
其中,在高温煅烧时,煅烧温度设置为200~300℃。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基质1c为透明材质,从而利于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触控面板中的应用,保证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的透光性。
参看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其优选地设置为柔性触控面板,具体地,在某一时刻,触控面板10为如附图3所示的平面形状,在另外的某一时刻,触控面板10的局部或全部可弯曲为曲面形状,在具体实施时,触控面板10的曲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设计需求而呈任意曲面。
触控面板10包括电极层1,电极层1的材料为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也就是说,触控面板10包括采用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电极层1。这样,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纳米银线制作而成的电极层,本实施例的电极层1中,兼具了纳米银线1a和石墨炔1b,一方面,可以提升纳米银线1a之间的良性接触,使电极层1的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不会随着触控面板10的弯曲而电阻剧增,增强触控面板10的耐曲挠性;另一方面,基于暗色的石墨炔1b对光的吸收,使得纳米银线1a光漫射产生的雾度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触控面板10的雾度问题。
优选地,触控面板10还包括触控电路控制器2,电极层1电性连接于触控电路控制器2,也即,电极层1作为触控面板10的触控电极层,其用于检测用户对触控面板10的触控。
进一步地,触控面板10还包括柔性基材3,电极层1层叠在基材3的表面并且与基材3相接触贴合,基材3可对电极层1起到支撑的作用,其材质可采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的环烯烃聚合物。在具体制作时,可通过在基材3表面涂覆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得到贴合在基材3表面的电极层1。其中,所述涂覆具体可以为喷墨、撒播、凹版印刷、凸版印刷、柔印、纳米压印、丝网印刷、Meyer杆或刮刀涂布、夹缝式涂布、旋转涂布、针绘、条缝涂布、流涂、喷涂等任意方式。本实施例的电极层1中,石墨炔1b如前所述优选地设置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这样,相较于现有的纳米银线材料制得的电极层,电极层1的黏着力大大增强,其能够与基材3紧密结合,二者之间不易剥离。
进一步地,触控面板10为OGS(One-Glass-Solution)结构,当然,触控面板10还可以以GFF(Glass-Film-Glass)、GG(Glass-Glass)、G1F(Glass-Film)等任意结构予以实现,也即,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制作的电极层1可以应用于GFF(Glass-Film-Glass)、GG(Glass-Glass)、G1F(Glass-Film)等任意结构的触控面板10中。
下面以OGS结构的实现方式对触控面板10进行介绍,触控面板10包括柔性盖板4以及光学层5。
其中,盖板4用于可对触控面板10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盖板4可采用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机械性能的材质,例如可以是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
光学层5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外界的反射光,其具体结构可包括线偏光层和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所述线偏光层采用压敏胶粘贴在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上,所述线偏光层、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在触控面板10的厚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线偏光层可为聚乙烯醇/三醋酸纤维素酯/聚乙烯醇结构。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各类具有二向色性的有机染料对三醋酸纤维素酯进行染色,同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三醋酸纤维素酯进行延伸,以使三醋酸纤维素酯吸收二向色性染料形成偏振性能;三醋酸纤维素酯具有光学均匀性和良好的透光性,在三醋酸纤维素酯层的两个相背的表面设置聚乙烯醇层可对三醋酸纤维素酯层起保护作用,防止三醋酸纤维素酯层因吸水、褪色而丧失偏光性能。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层可采用环烯烃聚合物制成,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机械性和耐热性,且经过一定的拉伸处理后可具备偏光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盖板4、电极层1、基材3、光学层5在触控面板10的厚度方向由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基材3通过胶粘剂层62粘合在光学层5的上表面,具体粘合在所述线偏光层的上表面;电极层1上表面通过胶粘剂层61粘合于盖板4下表面,如前所述,电极层1中,石墨炔1b如前所述优选地设置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这样,相较于现有的纳米银线材料制得的电极层,电极层1的黏着力大大增强,其能够与胶粘剂层61能够紧密结合,二者之间不易剥离。
其中,胶粘剂层62和胶粘剂层61分别可以设置为OCA光学胶。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10,同样的,所述显示装置也具有触控面板10所具备的优良性能。具体的,所述显示装置可设置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
接下来,将参照一些实验例和对比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提供这些实验例仅用于说明目的,并且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发明。为清楚起见,本文将省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细节说明。
实验例1至14
首先,按照表1中所示的溶剂及添加剂来配置纳米银线溶液,各实验例中的所述纳米银线溶液中的纳米银线的线长、线径以表1中所示予以实施;之后,向纳米银线溶液中添加石墨炔量子点,各实验例中石墨炔量子点和纳米银线的重量比按照表1中所示比例予以实施,其中,至少部分实验例中将石墨炔量子点在添加至纳米银线溶液之前与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反应以实现石墨炔的官能团化;最后将各个实验例中的混合溶液烘干、研磨、在氮气下高温煅烧,得到导电复合材料。
表1
Figure BDA0002012564210000111
Figure BDA0002012564210000121
最后,将各个实验例中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使用涂覆工艺涂覆于基材表面,以进一步应用作为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
对比例1至5
首先,按照表2中所示的溶剂及添加剂来配置纳米银线溶液,各对比例中的所述纳米银线溶液中的纳米银线的线长、线径以表2中所示予以实施;之后,与前述实验例不同,这些对比例不再向纳米银线溶液中添加石墨炔,而是直接将各个对比例中的纳米银线溶液烘干、研磨、在氮气下高温煅烧,得到导电材料。
表2
Figure BDA0002012564210000122
最后,将各个对比例中制得的导电材料使用涂覆工艺涂覆于基材表面,以进一步应用作为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
通过对具有实验例1~14以及对比例1~5中各自制得的触控面板进行性能检测发现:(1)与对比例1~5相比较,实验例1~14中触控面板的雾度问题大大减低、透光率和导电率均大大增大,充分说明本申请中通过在纳米银线与石墨炔的复合,改善了复合导电材料的透光率和导电率,并降低了复合导电材料作为触控电极时触控面板的雾度问题;2)相较于实验例11和12,实验例1~10及13~14对雾度问题的改善情况更佳;(3)相较于实验例13~14,实验例1~12中触控面板在弯折测试中的弯折次数大大增多,触控电极层与其相邻结构层之间的分层现象发生的次数更少;充分说明本申请中通过对石墨炔的官能团化,能够大大增强触控电极层的黏着力,降低剥离现象发生几率,提升触控面板的耐弯折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导电复合材料中,由于石墨炔1b具有高导电性,保证纳米银线1a自身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纳米银线1a之间的良性接触,使所述导电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纳米银线材料,其电阻更低、导电率更高;
(2)石墨炔1b为暗色材料,当强光照射时,由于暗色的石墨炔1b对光的吸收,使得纳米银线1a光漫射产生的雾度得到有效改善,避免了触控面板10的雾度问题;
(3)石墨炔1b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电极层1的黏着力大大增强,电极层1与其他功能层(例如胶粘剂层61、基材3)之间不易出现剥离的问题。

Claims (14)

1.一种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应用于触控面板的电极层,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银线和石墨炔,所述纳米银线为网络状纳米银线,所述石墨炔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并且附着于所述纳米银线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炔和所述纳米银线的重量比为1:25-1: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炔为粒径不大于10nm的石墨炔量子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炔为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炔为具有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羟基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含氧官能团化石墨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复合材料还包括基质,所述纳米银线和所述石墨炔分布于所述基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聚乙烯吡咯烷酮、异丙醇和聚乙烯醇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和甲醛磺酸萘钠盐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稳定剂为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粘合剂为酚醛树脂、脂肪胺、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和氰基乙酰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润湿剂为二甘醇、二乙二醇丁醚、丙三醇和己二醇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乙基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
9.一种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应用于触控面板的电极层,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配置纳米银线溶液;
将石墨炔与有机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
向纳米银线溶液中加入所述有机官能团化石墨炔,得到纳米银线和石墨炔的混合溶液;
得到导电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官能团包括醛基、羧基、酮基、羰基、羟基中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得到导电复合材料”包括:
将所述混合溶液烘干、研磨;
再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煅烧所述混合溶液,得到所述导电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惰性气氛包括氮气或者氩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稳定剂、粘合剂、润湿剂、增稠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的材料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电复合材料。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1910251723.1A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9841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1723.1A CN109841295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1723.1A CN109841295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295A CN109841295A (zh) 2019-06-04
CN109841295B true CN109841295B (zh) 2021-07-30

Family

ID=6688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1723.1A Active CN109841295B (zh) 2019-03-29 2019-03-29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412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0627B (zh) * 2020-11-16 2022-08-23 苏州城邦达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1335B (zh) * 2022-01-24 2022-04-19 西安宏星电子浆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接触电阻型电阻浆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571A (zh) * 2011-03-28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石墨炔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2222A (zh) * 2014-05-14 2014-09-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钙钛矿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2506A (zh) * 2012-02-16 2015-01-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锂硫电池的含硫复合物、包含所述复合物的电极材料及锂硫电池
CN105224151A (zh) * 2014-06-12 2016-01-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0345B (zh) * 2011-07-07 2013-05-29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金纳米粒子/石墨炔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9646798B2 (en) * 2011-12-29 2017-05-09 Elwha Llc Electronic device graphene gri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0571A (zh) * 2011-03-28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石墨炔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2506A (zh) * 2012-02-16 2015-01-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锂硫电池的含硫复合物、包含所述复合物的电极材料及锂硫电池
CN104022222A (zh) * 2014-05-14 2014-09-0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钙钛矿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24151A (zh) * 2014-06-12 2016-01-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1295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3867B1 (ja) 透明導電膜、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071289B1 (ko) 터치 패널 입력 장치를 위한 투명 전도성 적층 구조체
KR102202997B1 (ko) 적층 구조체 제조 방법, 적층 구조체, 및 전자 장치
TW201434640A (zh) 透明導電性膜
KR102581899B1 (ko) 투명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자
CN103608944B (zh) 有机电子器件用基板
KR101802567B1 (ko)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CN109841295B (zh) 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021451A (ko) 투명 도전막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투명 도전막
WO2012061399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forming nanocomposite films
KR102375891B1 (ko) 투명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KR20140076268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용 투명전극을 구비한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0244746A (ja) 透明電極、透明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TWI251239B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3409992A (zh) 一种柔性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60094621A (ko) 수전사용 전도성 전사필름, 이를 이용한 코팅 방법
JP5282991B1 (ja) 透明導電層付き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35099A (ja) フレキシブル透明導電フィルムとフレキシブル機能性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11141A (ja)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有機el素子および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TWM603556U (zh) 觸控面板
WO2016098447A1 (ja)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50075173A (ko) 투명 전도성 산화물과 은 나노 와이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1591645U (zh) 一种醇系纳米银线油墨涂布用的复合膜及纳米银线导电膜
CN111883286A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及透明导电膜
KR101939307B1 (ko) 투명 전도성 막 코팅용 조성물, 상기 조성물로 형성된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투명 전도성 막, 그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조성물로 형성된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Assignee: Bazhou Yu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Kun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Assignor: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900001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isplay device, touch panel, conductiv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030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04

Address after: No. 2 Xiangshan Avenue, Yongning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re of Ze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5500 Hebei Langfang County Guan emerging industry demonstration area

Applicant before: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