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4154B -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4154B
CN109804154B CN201680089713.7A CN201680089713A CN109804154B CN 109804154 B CN109804154 B CN 109804154B CN 201680089713 A CN201680089713 A CN 201680089713A CN 109804154 B CN109804154 B CN 1098041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interference portion
cylinder block
crank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4154A (zh
Inventor
横谷仁
井元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04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41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41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18Other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内燃机的型式不同的部件被误组装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本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构成为:在第一内燃机(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2)上,从对合面(2f)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2P),所述抵接干涉部(2P)设置成使以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另一个部件(3)上,在与所述一个部件(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在与第一内燃机(1)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103)上,在与第一内燃机(1)的一个部件(2)的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止构成内燃机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相接的部件彼此的误组装的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内燃机的这种部件间的组装性,而具有在部件的嵌合部分上带有形状差异来防止误组装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54781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内燃机使从气缸体的接合面 (对合面)突出的裙部嵌入至曲柄箱的裙部嵌入孔内,彼此的接合面经由垫圈对合而使气缸体与曲柄箱组装,在这种内燃机中,在气缸体的裙部的外周上设有一对形状互异的凸部,在曲柄箱的裙部插入孔上设有与各凸部分别卡合的形状互异的一对凹部。
因为形成有气缸体的裙部的形状互异的凸部,并且曲柄箱在裙部插入孔上形成与各凸部分别卡合的形状互异的凹部,所以能够以相互正确的姿势进行组装,即使欲以相互旋转180度的错误姿势进行接合,凸部和凹部也无法卡合,因此能够防止误组装。
发明内容
内燃机根据构造、外形等被赋予特定的型式。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误组装防止构造不过是在同一型式的内燃机中的曲柄箱与气缸体的相互组装中,防止相互组装姿势错误地进行组装的构造。
其无法防止型式不同的内燃机的部件彼此错误地组装。
例如,一个内燃机为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燃机,在曲柄箱的裙部插入孔上具有形状互异的一对凹部,另一个型式不同的内燃机的气缸头的裙部具有与曲柄箱的所述裙部插入孔的内径相同的外径,但若不具有凸部,则仍会发生该气缸体与该曲柄箱嵌合错误组装的情况。
气缸体的裙部的凸部以及曲柄箱的裙部插入孔的凹部均设在气缸体与曲柄箱的彼此的对合面的内侧,因而不醒目,由此有可能未通过视觉观察充分确认,对曲柄箱错误组装型式不同的内燃机的气缸体。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内燃机的型式等不同的部件误组装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防止构成内燃机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相接的部件彼此的误组装,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内燃机(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该抵接干涉部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另一个部件上,在与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
在与所述第一内燃机不同的第二内燃机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在与所述第一内燃机的所述一个部件的所述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
根据该构成,在同一型式的内燃机中,在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该抵接干涉部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在另一个部件上,在与一个部件的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因此,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不会由抵接干涉部干涉,能够使彼此的对合面对合而组装。
但是,在第一内燃机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该抵接干涉部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在与第一内燃机不同的第二内燃机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在与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因此当欲将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和第二内燃机的另一个部件组装时,一个部件的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的抵接干涉部与另一个部件的被抵接干涉部抵接而发生干涉,在彼此的对合面之间产生空隙而无法对合,由此容易发现误组装的情况,防止误组装。
而且,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抵接干涉部,是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并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第二内燃机的另一个部件的被抵接干涉部设在与该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上,因此抵接干涉部和被抵接干涉部均在部件外表面的相对的位置上突出地形成,由此抵接干涉部以及被抵接干涉部醒目,在组装前通过视觉观察容易识别是否为误组装,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所述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对合面为铣削加工面,相对于此,所述抵接干涉部的表面为坯料面。
根据该构成,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对合面为铣削加工面,相对于此,以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抵接干涉部的表面为坯料面,因此根据与对合面的表面差异通过视觉观察更容易识别抵接干涉部,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所述彼此相接的部件为曲柄箱和气缸体,
在所述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上设有所述抵接干涉部,
在所述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上设有所述被抵接干涉部。
根据该构成,在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上设有所述抵接干涉部,在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上设有所述被抵接干涉部,因此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的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的抵接干涉部与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的被抵接干涉部抵接而发生干涉,在彼此的对合面之间产生空隙而无法对合,由此容易发现误组装,防止误组装。
而且,曲柄箱的抵接干涉部,是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设且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因此抵接干涉部更加醒目,在组装前通过视觉观察容易识别是否为误组装,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将所述气缸体和气缸头重叠并通过紧固螺栓紧固在所述曲柄箱上,
所述抵接干涉部是从在所述曲柄箱的对合面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所述紧固螺栓的螺纹孔的螺纹孔孔缘部延伸而形成的。
根据该构成,抵接干涉部是从在曲柄箱的对合面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紧固螺栓的螺纹孔的螺纹孔孔缘部延伸而形成的,因此容易发现抵接干涉部而提高识别性,并且能够提高抵接干涉部的刚性。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所述抵接干涉部是与加强壁连续而形成的,其中该加强壁形成在与以所述曲柄箱的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连续的侧壁上。
根据该构成,抵接干涉部是与形成在与曲柄箱的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连续的侧壁上的加强壁连续而形成的,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抵接干涉部的刚性。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所述被抵接干涉部是从所述气缸体的在对合面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所述紧固螺栓的螺栓穿插孔的穿插孔孔缘部延伸而形成的。
根据该构成,被抵接干涉部是从气缸体的在对合面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紧固螺栓的螺栓穿插孔的穿插孔孔缘部延伸而形成的,因此易于发现被抵接干涉部而提高识别性,并且能够提高被抵接干涉部的刚性。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在以所述气缸体的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中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的附近,标记有所述第二内燃机的识别标识。
根据该构成,在以气缸体的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中的被抵接干涉部的附近,标记有第二内燃机的识别标识,因此依靠识别标识容易发现被抵接干涉部而提高识别性,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而且,能够通过识别标识自身确认该气缸体为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有助于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在所述构成中,也可以为,
所述紧固螺栓为双头螺栓,
在将所述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以及气缸头与所述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重叠的情况下,曲柄箱的所述抵接干涉部与气缸体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抵接而发生干涉,双头螺栓的从气缸头突出的前端外螺纹部的长度比螺母的内螺纹部的长度短。
根据该构成,紧固螺栓为双头螺栓,在将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以及气缸头与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重叠的情况下,曲柄箱的抵接干涉部与气缸体的被抵接干涉部抵接而发生干涉,双头螺栓的从气缸头突出的前端外螺纹部的长度比螺母的内螺纹部的长度短而产生不足,因此容易发现误组装,并且即使将螺母螺合也无法确实地紧固,因此明显地发现误组装。
发明效果
本发明在第一内燃机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该抵接干涉部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与第一内燃机不同的第二内燃机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上,在与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因此当欲将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和第二内燃机的另一个部件组装时,一个部件的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的抵接干涉部与另一个部件的被抵接干涉部抵接而发生干涉,在彼此的对合面之间产生空隙而无法对合,由此容易发现误组装的情况,防止误组装。
而且,第一内燃机的一个部件的抵接干涉部,是从对合面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并设置成使以对合面为端面的周壁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第二内燃机的另一个部件的被抵接干涉部设在与该抵接干涉部相对的部位上,因此抵接干涉部和被抵接干涉部均在部件外表面的相对的位置上突出地形成,由此抵接干涉部以及被抵接干涉部醒目,在组装前通过视觉观察容易识别是否为误组装,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内燃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第一内燃机1的剖视图(图1的II-II向示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曲柄箱上依次重叠有气缸体和气缸头而组装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从曲柄箱将气缸体和气缸头依次分离而分解的状态的分解左侧视图。
图5是气缸体的V向示图(图4的V向示图)。
图6是曲柄箱的VI向示图(图4的VI向示图)。
图7是曲柄箱的剖视图(图5的VII-VII向示剖视图)。
图8是曲柄箱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在曲柄箱上组装有气缸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图6的IX-IX向示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内燃机的曲柄箱上依次重叠有气缸体和气缸头而组装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从曲柄箱将气缸体和气缸头依次分离而分解的状态的分解左侧视图。
图12是气缸体的XII向示图(图11的XII向示图)。
图13是曲柄箱的XIII向示图(图11的XIII向示图)。
图14是在曲柄箱上组装有气缸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 12、图13的XIV-XIV向示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欲将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和气缸头误组装至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的情况下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16是上述误组装情况下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内燃机1的侧视图。
本第一内燃机1搭载于二轮摩托车等的小型车辆。
在图1中以将本第一内燃机1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的状态下的姿势来表示。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前后左右的朝向遵照以车辆的前进方向为前方的通常基准,在附图中,FR表示前方,RR表示后方, LH表示左方,RH表示右方。
本第一内燃机1为单筒四冲程的水冷式OHC型内燃机,参照图 1以及图2,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是将左右分割的左曲柄箱2L 和右曲柄箱2R合体来构成的,右曲柄箱2R为曲柄箱部的半体,左曲柄箱2L的前部为曲柄箱部的半体,并且左曲柄箱2L向后方鼓出而兼作为将沿前后为长尺寸的带式无级变速机30收容的传动箱。
气缸体3、气缸头4、气缸头盖5从曲柄箱2向大致前方依次重叠且大幅前倾。
图2是第一内燃机1的剖视图(图1的II-II向示剖视图),一同参照图2,第一内燃机1的连结杆22将在气缸体3的气缸套3a内侧的缸膛3b内往复运动的活塞21、和曲柄轴20的曲柄销20a连结。
左曲柄箱(传动箱)2L的前后长尺寸的左侧开放面由传动箱盖 8覆盖,在内部收纳有带式无级变速机30。
在基于左曲柄箱2L的前部与右曲柄箱2R的合体所构成的曲柄箱2内,曲柄轴2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左右的主轴承20b、20b,在沿左右水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中的左延伸部上,设有带式无级变速机 30的离心配重32和驱动轮31a。
参照图1,带式无级变速机30是V型皮带31c搭挂在驱动轮31a、和设在左曲柄箱(传动箱)2L的后部的减速机构35的输入轴35a 上的被动轮31b上来传递动力的机构,通过与内燃机转速对应地移动的离心配重32而使驱动轮31a中的V型皮带31c的卷绕半径变化,同时通过被动轮31b中的卷绕半径变化而自动地变更变速比来进行无级变速。
参照图2,在曲柄轴20的右延伸部嵌装有驱动凸轮链链轮20s 等,在右端部设有AC电机25。
在AC电机25的外叶轮25r的右侧面上形成有多个散热器风扇 26。
散热器风扇26的外周由护罩27大概围绕,散热器28支承于护罩27而设在散热器风扇26的右方,散热器28由带散热窗的散热器罩9覆盖。
本第一内燃机1采用了SOHC型式的4气门系统,气缸体3和气缸头4通过沿气缸轴线(气缸套3a的中心轴线)Lc方向贯穿的4 根双头螺栓12和螺母13而紧固于曲柄箱2,在该气缸头4上设有气门机构40(参照图2)。
向气门机构40进行动力传递的凸轮链42架设在凸轮轴41和曲柄轴20之间,为此的凸轮链室2c、3c、4c与右曲柄箱2R、气缸体 3、气缸头4连通地设置(参照图2)。
即,凸轮链42从凸轮链室2c、3c、4c内通过地架设在嵌装于沿左右水平方向指向的凸轮轴41的右端的被动凸轮链链轮41s、和嵌装于曲柄轴20的所述驱动凸轮链链轮20s之间。
图3是表示在曲柄箱2上依次重叠有气缸体3和气缸头4而组装并由双头螺栓12紧固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4是表示从曲柄箱2 将气缸体3和气缸头4沿气缸轴线Lc的方向依次分离而分解的状态的分解左侧视图。
在曲柄箱2和气缸体3的相互的对合面2f、3f之间夹有垫圈10。
此外,在气缸体3和气缸头4的对合面3g、4g之间也夹有垫圈 11。
图5是气缸体3的图4中的V向示图,是从与曲柄箱2的对合面3f侧观察气缸体3的图。
此外,附图中,在对合面3f上标有点状图案。
参照图5和图4,气缸体3中,内镶有气缸套3a的圆筒部从与曲柄箱2的对合面3f突出而形成有裙部3S。
参照图5,在气缸体3的缸膛3b的右侧(RH)形成有长方形状的凸轮链室3c。
裙部3S的周围以及凸轮链室3c的开口部的周围成为与曲柄箱2 的对合面3f,对合面3f为气缸体3的周壁3A的端面。
气缸体3的缸膛3b的周围4个部位向外侧鼓出,形成有供螺栓穿插孔3h贯穿的穿插孔孔缘部3B。
如图5所示,在气缸体3的对合面3f中的缸膛3b左侧的上下2 个部位、和缸膛3b右侧的与凸轮链室3c之间的上下2个部位上,分别开口设置有螺栓穿插孔3h。
4根螺栓穿插孔3h与气缸轴线Lc平行,从曲柄箱2侧的对合面 3f贯穿直到气缸头4侧的对合面3g,供双头螺栓12穿插。
另一方面,参照作为曲柄箱2的VI向示图(图4的VI向示图) 的图6,左右分割的左曲柄箱2L和右曲柄箱2R合体构成的曲柄箱2 在与气缸体3的对合面2f上形成有供气缸体3的裙部3S嵌入的裙部嵌入孔2S,并且在裙部嵌入孔2S的右侧(RH)形成有凸轮链室 2c。
此外,附图中,在对合面2f上标有点状图案。
裙部嵌入孔2S的开口部的周围以及凸轮链室2c的开口部的周围成为与气缸体3的对合面2f,对合面2f是从曲柄箱2的侧壁2W 向气缸体3侧稍微突出的周壁2A的端面(参照图8)。
曲柄箱2的周壁2A中的裙部嵌入孔2S的周围4个部位向外侧鼓出,形成了刻设有螺纹孔2h的螺纹孔孔缘部2B。
4个螺纹孔2h与气缸体3的4根螺栓穿插孔3h分别相对,双头螺栓12螺入至螺纹孔2h内而植入设置。
参照图6~图8,从该曲柄箱2的侧壁2W突出的周壁2A中的从 4个螺纹孔孔缘部2B中的左侧下方的螺纹孔孔缘部2B向左方(LH) (图6中为右方)延伸、并在与周壁2A连续的侧壁2W的表面上形成有抵接干涉部2P。
抵接干涉部2P从对合面2f向垂直方向突出(参照图7)。
曲柄箱2的抵接干涉部2P从螺纹孔孔缘部2B延伸而形成,因此易于发现抵接干涉部2P而提高识别性,并且能够提高抵接干涉部 2P的刚性。
曲柄箱2的对合面2f是被铣削加工的铣削加工面,相对于此,抵接干涉部2P的表面为未被加工的坯料面。
因此,因此根据与对合面2f的表面差异,能够通过视觉观察更容易地识别发现抵接干涉部2P。
在形成有该抵接干涉部2P的左曲柄箱2L的侧壁2W上,从抵接干涉部2P的根基部分向左方(LH)延伸有加强壁2r,在侧壁2W 的表面上作为突条而形成有加强壁2r。
即,抵接干涉部2P与加强壁2r连续地形成,该加强壁2r形成在与以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连续的侧壁2W上。
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抵接干涉部2P的刚性。
而且,参照图1以及图3等,抵接干涉部2P可看到的左曲柄箱 2L的前部的从带式无级变速机30的驱动轮31a向下方延伸的侧壁的左侧面2Ls上,标记有第一内燃机1的识别标识1M。
此外,在识别标识1M上还记载有第一内燃机1的编号等。
如图3所示,识别标识1M标记于抵接干涉部2P可看到的曲柄箱2的左侧面2Ls、且是抵接干涉部2P的附近。
依靠识别标识1M容易发现抵接干涉部2P而提高识别性,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而且,能够通过识别标识1M自身确认该气缸体为第一内燃机1 的气缸体2,有助于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在向曲柄箱2组装气缸体3时,在曲柄箱2的抵接干涉部2P所相对的气缸体3的部位上,不具有供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
因此,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上所植入设置的4根双头螺栓12 穿插至气缸体3的4个螺栓穿插孔3h内(参照图4),气缸体3的裙部3S嵌入至曲柄箱2的裙部嵌入孔2S内,将气缸体3向曲柄箱 2组装,此时,如图9所示,在气缸体3侧不具有供曲柄箱2侧的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因此,能够将气缸体3的对合面 3f以将垫圈10夹在中间而对合地组装至曲柄箱2的对合面2f。
这样地在曲柄箱2上组装气缸体3之后,向气缸体3进一步组装气缸头4,如图3所示,将螺母13经由垫片14螺合并固定在从气缸头4的摇臂轴等轴承壁4d的端面、即螺栓穿插孔的开口端面突出的双头螺栓12的前端外螺纹部12a上。
这样地能够制造第一内燃机1。
此外,本双头螺栓12在气缸体3和气缸头4重叠在曲柄箱2上的状态下,从气缸头4突出的前端外螺纹部12a的长度与螺母13的内螺纹部的长度相等、或比其稍微长。
针对型式与该第一内燃机1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0,图10是表示在曲柄箱102上依次重叠有气缸体103和气缸头104而组装并通过双头螺栓112紧固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11是表示从曲柄箱102 将气缸体103和气缸头104沿气缸轴线Lc的方向依次分离而分解的状态的分解左侧视图。
第二内燃机100的曲柄箱102、气缸体103、气缸头104设有与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气缸体3、气缸头4相似的形状,第二内燃机100的曲柄箱102和气缸体103的相互的对合面102f、103f与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和气缸体3的相互的对合面2f、3f大致相同。
而且,供气缸体103的供裙部103S嵌入的曲柄箱102的裙部嵌入孔102S的内径也与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的裙部嵌入孔2S的内径大致相等。
但是,第一内燃机1的抵接干涉部2P是形成在侧壁2W上的,该侧壁2W与形成于第一内燃机1的与以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连续,在第二内燃机100的曲柄箱102的同一位置上不具有与该抵接干涉部2P相当的抵接干涉部。
并且,在第二内燃机100的气缸体103上,在与第一内燃机1 的曲柄箱2的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参照图12以及图14,被抵接干涉部103Q从以本气缸体103的对合面103f为端面的周壁103A中的4个穿插孔孔缘部103B中左侧下方的穿插孔孔缘部103B,大致沿着对合面103f向左方延伸而形成在周壁103A的表面上。
被抵接干涉部103Q的被抵接面与对合面103f成为一个面,与对合面103f一同被铣削加工。
气缸体103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从穿插孔孔缘部103B向外侧延伸而形成,因此易于发现被抵接干涉部103Q而提高识别性,并且能够提高被抵接干涉部103Q的刚性。
参照图13以及图14,在第二内燃机101的曲柄箱102上,在组装气缸体103时气缸体103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所相对的曲柄箱 102的部位上,不具有与被抵接干涉部103Q抵接的抵接干涉部。
因此,曲柄箱102的对合面102f上所植入设置的4根双头螺栓 112穿插至气缸体103的4个螺栓穿插孔103h内,气缸体103的裙部103S嵌入至曲柄箱102的裙部嵌入孔102S内,将气缸体103向曲柄箱102组装,此时,如图14所示,在曲柄箱102侧不具有与气缸体103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抵接的抵接干涉部,因此,能够将气缸体103的对合面103f以将垫圈夹在中间而对合地组装至曲柄箱 102的对合面102f(图10参照)。
这样地将气缸体103组装至曲柄箱102之后,在气缸体103进一步组装气缸头104,如图10所示,将螺母113经由垫片114螺合并固定在从气缸头104的螺栓穿插孔的开口端面突出的双头螺栓 112的前端外螺纹部上。
这样地能够制造第二内燃机101。
在当向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组装型式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 的气缸体103时曲柄箱2的抵接干涉部2P所相对的气缸体103的部位上,存在有供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因此,当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上所植入设置的4根双头螺栓12 穿插至气缸体103的4个螺栓穿插孔103h内,气缸体103的裙部103S 嵌入至曲柄箱2的裙部嵌入孔2S内,将气缸体103向曲柄箱2组装时,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从曲柄箱2侧的对合面2f突出的抵接干涉部2P抵接至与气缸体103侧的对合面103f成为同一面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上而发生干涉,因此在相互的对合面2f、103f之间产生空隙而无法对合,由此容易发现误组装,防止误组装。
而且,在图15所示的误组装状态下,如该图15所示,双头螺栓12的从气缸头104向外部突出的前端外螺纹部12a的长度d比螺母13的内螺纹部的长度短而产生不足,因此容易发现误组装,并且即使将螺母13螺合也无法将螺母13确实地螺合固定,因此能够明显地发现误组装。
此外,当曲柄箱2侧的抵接干涉部2P中的从对合面2f突出的突出长度进一步变长时,如图15所示,在气缸体103和气缸头104与曲柄箱2重叠的情况下,曲柄箱2和气缸体103的相互的对合面2f、 103f之间的空隙进一步扩大,具有无法通过气缸头104的移动而使双头螺栓12的前端外螺纹部12a从气缸头104飞出的情况,螺母13 无法螺合,因此能够明显地发现误组装。
而且,当向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组装型式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时,曲柄箱2的抵接干涉部2P被设为与对合面 2f不同的坯料面、并向周壁2A(螺纹孔孔缘部2B)的外侧延伸形成、而易于识别抵接干涉部2P,气缸体103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向周壁103A(穿插孔孔缘部103B)的外侧延伸形成而易于识别被抵接干涉部103Q,因此能够容易发现相互相对的抵接干涉部2P和被抵接干涉部103Q而进行应对,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参照图10以及图11,在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的周壁 103A的左侧面上,在被抵接干涉部103Q的附近标记有第二内燃机 101的识别标识101M。
依靠识别标识101M容易发现被抵接干涉部103Q而提高识别性,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而且,能够通过识别标识101M自身确认该气缸体为第二内燃机 101的气缸体103,有助于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如表示误组装状态的图15所示,在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的左侧面上标记有识别标识1M,在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的左侧面上标记有识别标识101M,识别标识1M、101M均能够从左侧视觉观察到,因此能够相互对应地确认识别标识1M、101M,并且能够相互对应地视觉辨认识别标识1M、101M的各自附近的抵接干涉部2P和被抵接干涉部103Q,能够容易确认误组装。
而且,当向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组装型式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时,也能够对应地视觉辨认识别标识1M、101M 以及抵接干涉部2P和被抵接干涉部103Q,能够将误组装防止于未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但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在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来实施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内燃机、1M...识别标识、
2...曲柄箱、2L...左曲柄箱、2R...右曲柄箱、2c...凸轮链室、2f ...对合面、2W...侧壁、2r...加强壁、2A...周壁、2S...裙部嵌入孔、2B...螺纹孔孔缘部、2h...螺纹孔、2P...抵接干涉部、2Pf...抵接面、
3...气缸体、3a...气缸套、3b...缸膛、3c...凸轮链室、3f、3g... 对合面、3A...周壁、3S...裙部、3B...穿插孔孔缘部、3h...螺栓穿插孔、
4...气缸头、4c...凸轮链室、4d...轴承壁、
5...气缸头盖、8...传动箱盖、9...散热器罩、10、11...垫圈、12... 双头螺栓、13...螺母、14...垫片、
20...曲柄轴、21...活塞、22...连结杆、25...AC电机、26...散热器风扇、27...护罩、28...散热器、
30...带式无级变速机、31a...驱动轮、31b...被动轮、31c...V型皮带、32...离心配重、35...减速机构、35a...输入轴、
40...气门机构、41...凸轮轴、42...凸轮链、43...凸轮链室、
101...第二内燃机、101M...识别标识、
102...曲柄箱、102f...对合面、102S...裙部嵌入孔、
103...气缸体、103f...对合面、103Q...被抵接干涉部、103Qf... 被抵接面、103A...周壁、103B...穿插孔孔缘部、103h...螺栓穿插孔、 103S...裙部、
104...气缸头、112...双头螺栓、113...螺母、114...垫片。

Claims (15)

1.一种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防止构成内燃机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相接的部件彼此的误组装,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内燃机(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一个部件(2)上,从对合面(2f)沿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抵接干涉部(2P),所述抵接干涉部(2P)设置成使以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而在另一个部件(3)上,在与所述一个部件(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不具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
在与所述第一内燃机(1)不同的第二内燃机(101)的彼此相接的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103)上,在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一个部件(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一个部件(2)的对合面(2f)为铣削加工面,相对于此,所述抵接干涉部(2P)的表面为坯料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燃机(1)及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彼此相接的部件,分别为曲柄箱(2、102)和气缸体(3、103),
在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上设有所述抵接干涉部(2P),
在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上设有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燃机(1)及所述第二内燃机(101)具有分别将所述气缸体(3、103)和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头(4、104)重叠并通过紧固螺栓(12、112)紧固在所述曲柄箱(2、102)上的构成,
所述抵接干涉部(2P)是从在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所述紧固螺栓(12)的螺纹孔(2h)的螺纹孔孔缘部(2B)延伸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是与加强壁(2r)连续而形成的,其中该加强壁(2r)形成在与以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为端面的周壁(2A)连续的侧壁(2W)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是从在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气缸体(103)的对合面(103f)上具有开口而形成的所述紧固螺栓(112)的螺栓穿插孔(103h)的穿插孔孔缘部(103B)延伸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气缸体(103)的对合面(103f)为端面的周壁(103A)中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的附近,标记有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识别标识(101M)。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2、112)为双头螺栓,
在将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以及气缸头(104)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重叠的情况下,曲柄箱(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与气缸体(103)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抵接而发生干涉,双头螺栓(12)的从气缸头(104)突出的前端外螺纹部(12a)的长度(d)比螺母(13)的内螺纹部的长度短。
9.一种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当对分别构成类似的第一内燃机(1)以及第二内燃机(101)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2f、3f;102f、103f)相接的曲柄箱(2、102)和气缸体(3、103)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紧固螺栓(12)从在该气缸体的外周形成的多个螺栓穿插孔孔缘部(3B、103B)的螺栓穿插孔(3h、103h)穿过并螺入至在所述曲柄箱(2、102)的对合面(2f、102f)的外周部的螺纹孔孔缘部(2B、102B)上开口的多个螺纹孔(2h、102h)内来进行组装,本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在此时防止误组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2f、3f)相接的曲柄箱(2)和气缸体(3)中,在所述曲柄箱(2)的与气缸体(3)面对的侧壁(2W)上,设有从曲柄箱(2)的对合面(2f)的一个所述螺纹孔孔缘部(2B)延伸并向着气缸体(3)侧突出的抵接干涉部(2P),并且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连续地在所述侧壁(2W)上延伸有加强壁(2r),在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气缸体(3)上,在与所述曲柄箱(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未设有当与该抵接干涉部(2P)组装时与该抵接干涉部(2P)抵接的被抵接干涉部,
在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通过彼此相对的对合面(102f、103f)相接的曲柄箱(102)和气缸体(103)中,在所述曲柄箱(102)的与气缸体(103)面对的侧壁(102W)上,未设有从其对合面(102f)的周壁(102A)的一部分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上,在以下部位设有与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干涉的被抵接干涉部(103Q),该部位是在将该气缸体(103)向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曲柄箱(2)误组装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曲柄箱(2)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相对的部位,且是从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的外周上形成的多个螺栓穿插孔孔缘部(103B)中的一个突出的部位,
当将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气缸体(103)向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曲柄箱(2)组装时,使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气缸体(103)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所述抵接干涉部(2P)抵接干涉来防止误组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的对合面(2f)为铣削加工面,相对于此,所述抵接干涉部(2P)的表面为坯料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所述气缸体(103)的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的附近,标记有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识别标识(101M)。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干涉部(2P)从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曲柄箱(2)的所述对合面(2f)向着所述第一内燃机(1)的气缸体(3)侧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具有与所述第二内燃机(101)的气缸体(103)的所述对合面(103f)成为同一面的被抵接面。
14.一种曲柄箱,是用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中的第一内燃机的曲柄箱,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内燃机(1)的与所述气缸体(3)面对的所述曲柄箱(2)的侧壁(2W)上,设有从该曲柄箱(2)的对合面(2f)的一个所述螺纹孔孔缘部(2B)延伸并向着所述气缸体(3)侧突出的抵接干涉部(2P),并且,与该抵接干涉部(2P)连续地在所述侧壁(2W)上连接有所述加强壁(2r)。
15.一种气缸体,是用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方法中的第二内燃机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在从该气缸体(103)的外周上形成的多个螺栓穿插孔孔缘部(103B)中的一个突出的部位上,设有所述被抵接干涉部(103Q)。
CN201680089713.7A 2016-09-29 2016-09-29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Active CN1098041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781 WO2018061141A1 (ja) 2016-09-29 2016-09-29 内燃機関の誤組防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4154A CN109804154A (zh) 2019-05-24
CN109804154B true CN109804154B (zh) 2021-09-07

Family

ID=6175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713.7A Active CN109804154B (zh) 2016-09-29 2016-09-29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21602B1 (zh)
JP (1) JP6670390B2 (zh)
CN (1) CN109804154B (zh)
WO (1) WO201806114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5650A (en) * 1994-11-11 1997-04-01 Kioritz Corporation Engine
JPH11101155A (ja) * 1997-09-29 1999-04-13 Fuj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結合ボルト取付穴構造
CN101586488A (zh) * 2008-05-21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气缸盖润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441U (ja) * 1993-09-29 1995-04-2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ノブの誤組付防止構造
JP3453064B2 (ja) * 1998-06-04 2003-10-0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イグニッションコイル装置
JP3635562B2 (ja) * 1999-10-19 2005-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Ohc式v型2気筒エンジン
SE516256C2 (sv) * 2000-04-20 2001-12-10 Electrolux Ab Motorkropp och cylinder för vevhusspolad förbränningsmotor
JP3851227B2 (ja) * 2002-06-12 2006-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およびスペーサ並びにガスケット
JP4301889B2 (ja) * 2003-07-25 2009-07-22 川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品識別マークつき包装容器及び製品識別のためのマークをつける方法
JP4620619B2 (ja) * 2006-03-27 2011-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内燃機関
JP2015034466A (ja) * 2013-08-07 2015-02-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5650A (en) * 1994-11-11 1997-04-01 Kioritz Corporation Engine
JPH11101155A (ja) * 1997-09-29 1999-04-13 Fuji Heavy Ind Ltd シリンダブロックの結合ボルト取付穴構造
CN101586488A (zh) * 2008-05-21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气缸盖润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1602A1 (en) 2019-08-07
EP3521602A4 (en) 2019-10-09
EP3521602B1 (en) 2022-04-06
CN109804154A (zh) 2019-05-24
WO2018061141A1 (ja) 2018-04-05
JPWO2018061141A1 (ja) 2019-06-24
JP6670390B2 (ja) 202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79456B1 (en) Piston
US8161927B2 (en) Valve system for overhead-camshaft-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incorporating same
US7096843B2 (en) Multicylinder four-cycle combustion engine
CN109804154B (zh) 内燃机的误组装防止构造、方法、曲柄箱以及气缸体
US4970999A (en) Cylinder head for overhead camshaft engine
US20090007881A1 (en) Piston/Connecting Rod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7321692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EP1426583B1 (en) Cam chain detachment preventive structure
CN213235224U (zh) 发动机辅机的安装构造
JP4498990B2 (ja) 内燃機関の2次エアー供給装置
US5190004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464345B2 (ja) モノブロック式内燃機関
JP3003470B2 (ja) 内燃機関のカム潤滑装置
JPH10131729A (ja) 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ピン穴潤滑構造
JP3937413B2 (ja) エンジンのドレン構造
US9650990B2 (en) Seal retention assembly and a seal
KR0140611B1 (ko) 실린더 블록의 메인 베어링 캡 제작 방법
JP2580164Y2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ピストン
JP2007146808A (ja) ピストンピンならびにピストンアッセンブリ
JPS645074Y2 (zh)
KR20090063858A (ko) 자동차의 v형 엔진용 오일 젯 및 그 장착구조
JP2002227719A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ブロック構造
KR980008487U (ko) 자동차의 캠 샤프트 커버의 부시고정구조
JPH051807U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ツド構造
JP2006226442A (ja) ピストンと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の組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