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3839B - 轮胎胎面 - Google Patents

轮胎胎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3839B
CN109803839B CN201780060182.3A CN201780060182A CN109803839B CN 109803839 B CN109803839 B CN 109803839B CN 201780060182 A CN201780060182 A CN 201780060182A CN 109803839 B CN109803839 B CN 109803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read
width
bridg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01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3839A (zh
Inventor
S·科泽
M·多尔
J·西切维克斯
R·C·劳森
D·S·摩尔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09803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3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3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60C11/0323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tread comprising channels under the tread surface, e.g. for draining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B60C2011/1338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comprising protru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轮胎胎面(10),其具有一个或多个凹槽(201、202)、布置在每个凹槽(201、20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具有沿着对应分离桥(24)的宽度布置且跨所述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和高度完全延伸的窄间隙(26),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的顶侧最靠近所述胎面(10)的外侧(16)布置,所述顶侧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胎面(10)的所述外侧(16)在所述凹槽(201、202)的深度的方向上间隔开一可变距离,且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的底侧与所述凹槽(201、202)的底部间隔开以在所述对应分离桥(24)与所述凹槽(201、202)的所述底部之间形成空隙。

Description

轮胎胎面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8月31日向美国专利局(如同美国受理局)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第PCT/US2016/049769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具有跨凹槽延伸的分离桥的轮胎胎面和并有所述胎面的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轮胎的操作,滚动阻力的降低,即能量损失的减少已成为轮胎设计者的重要目标。这种能量损失在产生热量时表现出来。在其它因素中,轮胎的能量损失受到轮胎滚入、穿过和离开接触块时胎面橡胶经历的变形量的影响。接触块也被称作轮胎印迹,且在轮胎与轮胎操作的表面之间形成接触区域。在此类情况下,胎面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轮胎的径向方向)上被压缩。受车辆的重量以及胎面对道路表面中竖直粗糙度的反应驱动的此种压缩通过剪切变形和泊松(Poisson)效应消耗能量。此外,当胎面变形以在轮胎的周向和侧向方向上与地面相接时对胎面施加剪切力和所得能量损失,这是由于轮胎的弯曲结构与道路表面吻合。最后,在接触块中的纯滚动下,在皮带与和地面接触的粘附物之间的胎面中自然地产生在滚动方向上的剪切力。纯滚动下的这些剪切力也消耗能量。
因此,减少这些能量损失效应和由此产生的与其相关的滚动阻力的增加的一种方法是添加在轮胎滚入和滚出接触块时减小胎面变形的特征。减少这些能量损失的另一种可能性涉及使胎面配备有切口或凹口的方式,以减少当胎面滚入和滚出接触块时施加在胎面上的应变。举例来说,欧洲专利No.EP0787601描述了可通过根据轮胎的几何尺寸配置具有多个横向定向的切口的胎面来实现此目标,所述切口具有指定的间距。虽然这种技术降低了滚动阻力并且可以有效地用于雪地牵引,但它可能不会对改善打滑(湿)性能产生显着影响。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轮胎胎面,其能够降低滚动阻力并提供雪地性能,同时还能维持打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包含轮胎胎面和包含所述轮胎胎面的轮胎。胎面包含在轮胎胎面的第一横向侧边缘与第二横向侧边缘之间延伸的胎面宽度、从轮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到轮胎胎面的底侧的胎面厚度,所述胎面厚度垂直于所述胎面宽度,以及垂直于所述胎面宽度和所述胎面厚度两者延伸的胎面长度。在特定实施例中,胎面进一步包含凹槽,其具有从轮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到胎面厚度中且延伸到该凹槽之底部的深度,所述凹槽还具有长度和宽度,长度在尺寸上大于宽度,且长度、宽度和深度垂直于彼此。胎面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分离桥,其布置在凹槽中,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凹槽长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在凹槽深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和跨凹槽的宽度延伸的宽度,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着分离桥的宽度布置且跨对应分离桥的长度和高度完全延伸的不连续部分。另外,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最靠近凹槽的底部布置的底侧,底侧与凹槽的底部间隔开以在对应分离桥与凹槽底部之间形成空隙。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还具有最靠近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布置的顶侧,其中顶侧的至少部分在凹槽的深度上与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一可变距离。
从以下对特定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显而易见前述内容和其它对象、特征和优点,如附图中所说明,在附图中,相似参考标号表示特定实施例的相似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横向凹槽和纵向凹槽以及多个胎面元件的轮胎胎面的局部透视图,其中凹槽中的每一个包含分离桥;
图2是沿着线2-2截取的图1中所示出的分离桥中的一个的截面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出的分离桥中的另一个的俯视图;
图4A是类似于图1到3中所示出的那些分离桥的分离桥的侧视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凹槽布置的分离桥的侧视图;
图4C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凹槽布置的分离桥的侧视图;
图4D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凹槽布置的分离桥的侧视图;
图4E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凹槽布置的分离桥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分离桥的截面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分离桥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提供的分离桥的侧截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的分离桥的一个部分的透视图;
图8B是沿着线8B-8B截取的图8A中所示出的分离桥的截面视图;且,
图8C是沿着线8C-8C截取的图8A中所示出的分离桥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含轮胎胎面和包含此类轮胎胎面的轮胎。轮胎胎面具有基本上或完全跨凹槽宽度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分离桥,其中胎面配置成改进滚动阻力和雪地性能,同时还维持打滑性能。
胎面具有在轮胎胎面的第一横向侧边缘和第二横向侧边缘之间延伸的胎面宽度,其被称作宽度方向或横向方向。胎面还包含从轮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到轮胎胎面的底侧的胎面厚度,其被称作深度方向,胎面厚度垂直于胎面宽度延伸。举例来说,胎面厚度可以是任何厚度,例如大于或等于7毫米(mm)。胎面还包含垂直于胎面宽度和胎面厚度两者延伸的胎面长度,且其被称作长度方向或纵向方向。当胎面形成轮胎的组件时,胎面长度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延伸,胎面厚度在轮胎的径向方向上延伸,且胎面宽度大体上在轮胎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胎面还包含至少一个凹槽,其形成一个凹槽或多个凹槽,其中任何此类凹槽具有延伸到从轮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到凹槽的底部的胎面厚度中的深度。凹槽还具有长度和宽度,长度在尺寸上大于宽度,长度、宽度和深度垂直于彼此。凹槽可形成任何期望的凹槽,包含任何横向凹槽或纵向凹槽。应了解多个凹槽可包括纵向凹槽、横向凹槽或其任何组合。纵向凹槽在与限定胎面长度的方向成小于45度角度定向的方向上延伸,而横向凹槽在在限定胎面宽度的方向成45度或更小角度定向的方向上延伸。应了解任何凹槽可在长度方向上沿着任何路径延伸,所述路径可以是线形或非线性路径。非线性路径可形成任何非线性路径,包含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曲线的或交替的路径,其中交替的路径包含阶梯形或之字形路径,或正弦路径或任何其它波形路径。下文还关于其它特征进一步描述非线性路径。
轮胎胎面包含布置在凹槽中的一个或多个分离桥。分离桥由从凹槽的一个或两个相对侧朝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形成,其中相对侧限定凹槽的宽度。举例来说,在某些实施例中,分离桥由从凹槽的相对侧延伸到凹槽中的一对相对突出部形成,所述相对侧限定凹槽的宽度,其中不连续部分布置在每个突出部的末端之间。借助于其它实例,在其它实施例中,分离桥由从凹槽的相对侧中的一个延伸到凹槽中的突出部形成,所述相对侧限定凹槽的宽度,其中不连续部分布置在突出部的末端与形成凹槽宽度的凹槽的相对侧中的另一个之间。至于不连续部分,不连续部分形成于与分离桥相关联的某些结构的相对侧之间。举例来说,参看上文所呈现的第一实例,形成不连续部分的相对侧的结构包括所述对相对突出部的末端。借助于其它实例,参看上文所呈现的第二实例,形成不连续部分的相对侧的结构包括凹槽宽度的一侧和从凹槽宽度的相对侧延伸的突出部的末端。应了解,不连续部分可形成窄间隙或裂口,或一个或多个窄间隙和/或一个或多个裂口的任何组合。还应理解分离桥可包括任何期望的分离桥,其具有布置成距外部地面接合侧可变距离的顶侧,且任选地具有或不具有布置成距外部地面接合侧可变距离的底侧,如上文所描述。
还应理解,任何凹槽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或者多个分离桥,如本文中所描述。当提供多个分离桥时,所述多个分离桥在凹槽的长度的方向上(即,在凹槽的纵向方向上)沿着凹槽以间隔开的布置来布置。在任何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桥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凹槽的长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在凹槽的深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即,在凹槽的深度方向上)、在凹槽的宽度的方向上且基本上或完全跨凹槽的宽度延伸的宽度(即,在凹槽的宽度方向上),由此不连续部分布置在沿着对应分离桥的宽度的位置处且跨对应分离桥的长度和高度完全延伸。在分离桥的状况下,长度不必大于分离桥的宽度。应了解,任何分离桥可沿着凹槽的长度或与胎面元件相关联的凹槽的一侧(换句话说,形成凹槽长度的部分的胎面元件的一侧)的长度部分或完全延伸。举例来说,在某些情况下,分离桥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邻近胎面元件的一侧的长度的百分之五十(50%)或百分之七十五(75%)。胎面元件可形成凸纹或胎面块。在一个实例中,当胎面元件具有沿着胎面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的长度时形成凸纹,使得没有凹槽跨胎面元件的宽度完全延伸(否则其被解析以形成胎面块),但当形成凸纹时一个或多个沟槽可或可不跨胎面元件延伸。应了解,凹槽具有大于沟槽的宽度的宽度。在形成凸纹时,胎面元件的宽度以间隔开的纵向凹槽或一个纵向凹槽和胎面的侧边为界。在形成胎面块时,胎面块具有上文所提及的凸纹的特性,例外为胎面元件不具有沿着胎面的整个长度连续延伸的长度。换句话说,对于胎面块,胎面元件的宽度以间隔开的纵向凹槽或一个纵向凹槽和胎面的侧边为界,且具有胎面元件长度,其以单个横向凹槽或一对间隔开的横向凹槽为界。在某些情况下,布置在凹槽内的所有一个或多个分离桥的所有长度的总和等于或大于凹槽的长度的百分之五十(50%)或等于或大于百分之七十五(75%)。
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最靠近凹槽的底部布置的底侧,底侧与凹槽的底部间隔开以在对应分离桥与凹槽底部之间形成空隙。此空隙被称作浸没空隙,且应了解浸没空隙可形成任何期望空隙。在某些示例性情况中,浸没空隙在分离桥下面形成凹槽(即,浸没凹槽),其中凹槽沿着分离桥的整个或部分长度延伸。通过沿着分离桥的整个长度延伸,水可以在分离桥下面通过以维持或改进湿润轮胎性能,例如关于打滑性能。应了解,此浸没空隙或凹槽的宽度可等于或小于凹槽的宽度,在所述凹槽内布置分离桥,所述凹槽可以是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凹槽。
对于每个分离桥,分离桥的顶侧与分离桥的底侧间隔开以限定分离桥高度。顶侧是朝向或面向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定向的分离桥的一侧。顶侧也可被描述为是作为整体最靠近外部地面接合侧布置的分离桥的一侧。顶侧大体上形成靠近外部地面接合侧的对应分离桥的上范围。顶侧的至少部分,或具体地说,整个顶侧在凹槽的深度的方向上与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一可变距离,在某些实施例中,这意味着顶侧的部分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未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
需要强调的是,分离桥的顶侧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可变距离。这允许当胎面磨损且胎面厚度减小时分离桥的不同部分借助于顶侧暴露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且由此形成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否则,如果顶侧沿着其长度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恒定距离,那么分离桥的整个长度同时露出以形成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这可即刻消除由凹槽空隙形成的大量表面空隙。通过使分离桥的不同部分随时间推移而形成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不会立即损失表面空隙。任选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分离桥的底侧也布置成距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可变距离。以此方式,在当胎面厚度磨损时分离桥的某些部分的高度被磨掉之后,从外部地面接合侧移除分离桥的这些部分,同时分离桥长度的其它部分暴露于且形成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这样避免了通过仅准许分离桥长度的部分不断形成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的部分而将分离桥的整个长度逐渐地添加到外部地面接合侧。应了解,分离桥的高度沿着分离桥长度和/或宽度可以是恒定或可变的。
在延伸可变距离时,任何对应顶侧或底侧可沿着任何期望路径延伸。举例来说,任何顶侧或底侧可布置成距外部地面接合侧可变距离,同时还沿着线性路径或非线性路径延伸。线性路径相对于凹槽的外部地面接合侧或底部倾斜。非线性路径可例如形成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任何曲线的或交替的路径。对于交替的路径,当顶侧在凹槽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时非线性路径在凹槽的不同深度方向上延伸之间交替至少一次。如上文所提及,交替的路径可形成例如阶梯形路径或之字形路径。交替的路径还可形成包含一个或多个波纹的波形路径,例如具有正弦路径。在某些情况下,当分离桥由一对相对突出部形成时,所述对相对突出部中的每个突出部的顶侧基本上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即,每个顶侧基本上沿着相同非线性路径延伸。在沿着基本上相同的非线性路径延伸时,应了解突出部中的一个可基本上沿着与所述对的其它突出部相同的非线性路径延伸,即使一个突出部可长于其它突出部延伸。在沿着基本上相同的非线性路径延伸时,在某些情况下,当每个顶侧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时,每个突出部的顶侧与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基本上相同的距离。
应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在形成不连续部分的分离桥的相对侧之间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形成裂口。裂口在形成不连续部分的结构的相对侧之间不提供间隙,使得由裂口形成的不连续部分的部分具有等于零的厚度,其中沿着裂口,形成不连续部分的结构的相对侧之间的间距等于零。通过切削操作形成裂口,可使用任何已知方法或结构形成所述裂口。举例来说,当胎面从模具脱模时可发生切削,例如其中模具的部分具有切削边缘。借助于其它实例,切削可发生在胎面已脱模之后。当不连续部分是裂口时,分离桥被描述为具有跨对应凹槽的宽度全部或完全延伸的宽度。应了解,裂口可在分离桥长度、高度和/或宽度的任何方向上且沿着任何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延伸。非线性路径可形成任何非线性路径,包含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曲线的或交替的路径。如本文中其它处所述,交替的路径在凹槽深度的不同向上和向下方向上延伸之间交替至少一次,且可形成例如阶梯形或之字形路径。当路径交替多次时,路径包含多个波峰和/或波谷。举例来说,交替的路径可形成波形路径,例如正弦路径。
在其它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形成窄间隙。举例来说,窄间隙可在模制操作期间形成,其中使用模制元件将窄间隙模制到胎面中。窄间隙具有在分离桥宽度的方向或凹槽宽度的方向上延伸的宽度,而窄间隙和其宽度也可在分离桥高度和长度的方向上延伸。应了解,当在轮胎操作期间对应分离桥布置在接触块(即,轮胎印迹)内时,窄间隙的宽度提供窄间隙的至少部分闭合,其中部分闭合意味着至少在沿着窄间隙的一个位置处在窄间隙的相对侧之间接触。举例来说,在某些情况下,窄间隙是具有等于或小于1mm的宽度的沟槽。在另外情况中,窄间隙是具有等于或小于0.5mm的宽度的沟槽。应了解窄间隙的宽度在分离桥的长度和/或高度的方向上可以是恒定或可变的。应了解,窄间隙可形成任何期望沟槽。举例来说,在某些情况下,窄间隙形成具有宽度的沟槽,所述宽度由被较厚部分完全或部分环绕的较薄部分形成,较厚部分形成窄间隙的较厚部分且较薄部分形成窄间隙的较薄部分。还应理解,窄间隙可形成任何泪滴状沟槽。在特定情况下,,泪滴状沟槽包括沟槽部分和在沟槽部分的末端处布置的空隙部分,所述沟槽部分形成延伸到分离桥中的沟槽,所述分离桥从顶侧到布置在与顶侧相对的沟槽部分的另一端部处的空隙部分,所述空隙部分具有大于沟槽部分的宽度。还应理解,窄间隙的宽度可沿着任何期望路径在分离桥高度和长度的任何方向上延伸。任何此类路径可以是线形或非线性的,其中非线性路径可形成任何非线性路径,包含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曲线的或交替的路径。
现将结合与此提交的图式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上文所论述轮胎胎面的特定实施例。
参看图1,示例性轮胎胎面10示出具有在宽度(即,侧向)方向上在轮胎胎面10的第一横向侧边缘12与轮胎胎面10的第二横向侧边缘14之间延伸的胎面宽度Tw。轮胎胎面10的第一横向侧边缘12和第二横向侧边缘14是相对横向侧边缘。第一横向侧边缘12和第二横向侧边缘14中的每一个形成胎面宽度Tw的末端侧。轮胎胎面10还具有胎面厚度Tt,其在深度方向上从轮胎胎面10的外部地面接合侧16延伸到轮胎胎面10的底侧18。胎面厚度Tt在垂直于胎面宽度TW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虽然轮胎胎面10可具有任何胎面厚度Tt,但在特定实施例中,轮胎胎面10具有大于或等于7毫米的胎面厚度Tt。另外,轮胎胎面10具有胎面长度Tl,其在垂直于胎面宽度TW延伸的方向和胎面厚度Tt延伸的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两个方向先前已论述。在另一实施例中,轮胎胎面10附接到轮胎胎体以形成轮胎。轮胎可以是充气式或非充气式轮胎。
如图1到3中进一步说明,轮胎胎面10进一步包含一对凹槽20,其各自具有延伸到从轮胎胎面10的外部地面接合侧16到凹槽20的底部22的胎面厚度Tt中的深度20d。每个凹槽20另外具有长度20l和宽度20w,长度20l在尺寸上大于宽度20w。对于每个凹槽20,凹槽20的长度20l、宽度20w和深度20d均垂直于彼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一个凹槽20是横向凹槽20-1,其中凹槽20的长度20l主要在轮胎胎面10的第一横向侧边缘12与轮胎胎面10的第二横向侧边缘14之间延伸。其它凹槽20-2是纵向凹槽,其中凹槽20的长度20l主要在胎面长度Tl中延伸。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轮胎胎面10可包含额外凹槽20,其可以是横向凹槽、纵向凹槽或其组合。
如先前所述,通常每个分离桥由一个或多个突出部形成,所述一个或多个突出部从形成对应凹槽的宽度的一或两对侧延伸。每个分离桥还包含沿着分离桥的宽度布置的不连续部分。参看图1到3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凹槽20包含具有一对突出部24A、24B的分离桥24,每个突出部24A、24B从凹槽20的一对相对侧中的一个彼此相对地延伸,所述相对侧在在一起限定凹槽宽度20w。在此之后,在此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26布置在所述对突出部24A、24B的每个突出部的末端之间。如可看出,不连续部分26沿着凹槽20的宽度20w布置且延伸分离桥24的整个高度24h和长度24l,由此沿着分离桥形成“不连续部分”。虽然应了解不连续部分26可形成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裂口或窄间隙,但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26是具有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宽度26w的窄间隙。举例来说,窄间隙可以是0.1到0.5毫米(mm)宽。在图5中说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离桥24由单个突出部形成,所述单个突出部从限定凹槽宽度20w的凹槽20的一对相对侧的一侧延伸。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窄间隙26布置在单个突出部的末端与凹槽20的所述对相对侧的另一侧之间。
应了解,在特定情况下,当不连续部分形成窄间隙时,窄间隙形成沟槽,所述沟槽可形成具有任何形状和配置的任何期望的沟槽。任何此类沟槽通常具有在分离桥宽度的方向上测得的宽度,且应了解,沟槽宽度可以是恒定或可变的。还应理解,沟槽宽度可沿着任何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在分离桥高度和/或长度的方向上延伸。举例来说,在图2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26形成窄间隙,其是具有宽度26w的沟槽,所述宽度沿着线性路径在分离桥高度24h和长度24l的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延伸。同样,在图5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沟槽的窄间隙26示出具有宽度26w,其沿着线性路径在分离桥高度24h和长度24l的方向中的每一个上延伸。在图6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26形成沟槽,其沿着非线性路径在分离桥长度24l的方向上延伸。非线性路径是起伏以形成多个波纹的交替的路径。在图7中,图6的沟槽示出为沿着非线性路径在分离桥高度24h的方向上延伸,非线性路径是起伏以形成多个波纹的交替的路径。通过又一实例,在图8A到8C中所示出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不连续部分26可被描述为形成可变宽度沟槽,其具有较薄部分26A和较厚部分26B,其中在分离桥宽度24w的方向上测量每个较薄部分26A和较薄部分26B的宽度。在此实施例中,较薄部分26A被较厚部分26B环绕,但如先前所论述,预期其它变化。还应理解,较薄部分26A和较厚部分26B可测量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沟槽厚度,只要较厚部分在宽度上大于较薄部分即可。在某些实施例中,较厚部分和较薄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宽度,其测量针对在任何其它实施例中预期的任何不连续部分26的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宽度。另外,应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较薄和/或较厚部分可在任何方向上沿着任何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延伸。
继续参看图1到3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具有长度24l,其在对应凹槽长度20l的方向上延伸。另外,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具有高度24h,其在凹槽深度20d的方向上从每个对应分离桥24的顶侧32延伸到对应分离桥24的底侧28。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宽度24w,其在凹槽20的凹槽宽度20w的方向上且基本上或完全跨凹槽宽度20w延伸。
继续参看图1到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每个分离桥24的顶侧32是最靠近或面向轮胎胎面10的外部地面接合侧16布置的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分离桥24的整个顶侧32完全与外部地面接合侧16在凹槽深度20d的方向上间隔开一可变距离V1。另外,每个分离桥24的底侧28是最靠近或面向凹槽底部22布置的侧。每个分离桥24的底侧28与凹槽20的底部22间隔开以在对应分离桥24与凹槽底部22之间形成空隙30。如图2中最佳示出,每个分离桥24的底侧28沿着对应分离桥24的分离桥长度24l与凹槽20的底部22间隔开一可变距离V2。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的底侧28沿着整个分离桥长度24l与凹槽20的底部22间隔开一恒定距离。
如先前所述,应了解,任何分离桥的任何顶侧和/或任何底侧可在一起或单独地沿着任何可变或非线性路径延伸。
在图1到3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分离桥24和其顶侧32各自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所述非线性路径形成沿着之字形路径上下交替的交替路径。具体地说,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离桥24由一对相对突出部24A、24B形成,所述对相对突出部24A、24B的每个突出部的顶侧32基本上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即,每个顶侧32基本上沿着相同非线性路径延伸。在沿着基本上相同非线性路径延伸时,在此情况中,当每个顶侧32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时,每个突出部24A、24B的顶侧32与外部地面接合侧16间隔开基本上相同距离V1。在图4A到4D中所示出的其它例示性实施例中,每个分离桥24的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沿着每个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24l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在图4A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非线性路径是由形成波峰和波谷的线段组成的之字形路径,所述波峰和波谷具有线段连接的限定点。在图4B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非线性路径是形成单个波峰和波谷的之字形路径。在图4C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非线性路径是正弦路径,其中圆化顶侧32的波峰和波谷。在图4D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非线性路径是形成多个波峰和波谷的阶梯形路径。图4A到4D中的每个非线性路径在凹槽深度20d的不同方向上(朝上和朝下)延伸之间交替至少一次,以形成至少一个波峰或波谷或起伏。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每个分离桥24的顶侧32与轮胎胎面10的外部地面接合侧16之间的可变距离V1沿着非线性路径交替一个或多个情况,同时在每个分离桥24的底侧28与凹槽底部外部地面接合侧16之间的可变距离V2沿着非线性路径交替一个或多个情况。具体地说,沿着图4A、4C和4D中的每个顶侧32和底侧28的非线性路径提供多个波峰和/或波谷或起伏,同时在图4B中示出单个波峰或波谷。在某些其它实施例中,如在图4E中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出,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沿着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24l沿着线性路径延伸。在此实施例中,可变距离V1和V2线性地变化。
再次参看图4A、4B和4D中的实施例和其它预期的其变化,由形成顶侧32的波峰和波谷或起伏的段形成的角度在对应分离桥24的整个长度24l中可以是钝角、锐角或直角。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由形成顶侧32的波峰和波谷的段形成的角度在对应分离桥24的整个长度24l中可以是钝角、锐角或直角的组合。在这些实施例中,钝角、锐角或直角可以特定布置(例如,在钝角与锐角之间交替)或无限定图案的布置存在。
不管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的顶侧和底侧是否沿着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延伸,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可具有恒定或可变高度。参看图4A到4C和4E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每个分离桥24经示出具有高度24h,其当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沿着每个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24l延伸时保持恒定。另外,在每个此类实施例中,顶侧32和底侧28各自沿着每个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24l沿着相同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延伸。在这些实施例中,如果对应分离桥24的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的路径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那么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将也在凹槽20的深度20d的相同方向上延伸,使得当对应分离桥24的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在凹槽20的长度20l的方向上延伸时,形成于对应分离桥24的顶侧32和底侧28上的一个或多个波峰和波谷或起伏具有相等尺寸和角度。参看图4D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分离桥24经示出具有高度24h,其当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沿着每个对应分离桥24的长度24l延伸时为可变的。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中,顶侧32和底侧28沿着分离桥长度24l沿着不同非线性路径延伸。在其它实施例中,顶侧32可沿着任何线形或非线性路径延伸,其不同于对应分离桥24的底侧28延伸的任何线形或非线性路径。
大体上参看图式,当每个分离桥24具有长度24l和宽度24w时,顶侧32和底侧28中的每一个具有由其长度24l和宽度24w限定的面积。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分离桥,分离桥的顶侧的总面积与桥的底侧的总面积的比率(即,顶侧面积÷底侧面积)在0.25和2.0的范围内(即,0.25≤[顶侧面积÷底侧面积]≤2.0)。在其它实施例中,分离桥的顶侧的总面积与桥的底侧的总面积的比率在0.25和1.0的范围内(即,0.25≤[顶侧面积÷底侧面积]≤1.0)。
如先前所述,当采用分离桥时,在本文中所涵盖的任何分离桥下方布置空隙以在轮胎操作期间促进水流动和水抽空以及从轮胎印迹释放水压。举例来说,参看图2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的底侧28与凹槽20的底部22间隔开以在对应分离桥24与凹槽底部22之间形成空隙30。此空隙30,也被称作浸没空隙,可以是任何大小和形状,包含但不限于矩形、三角形、圆柱形或泪滴形。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空隙30形成凹槽,其沿着分离桥24的整个长度延伸。参看图4A到4E中所示出的实施例,在突出部下方布置空隙30用于形成分离桥24,其中突出部/分离桥的底侧28与凹槽底部22完全间隔开,尽管间隔开一可变距离V2。如果底侧28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延伸到凹槽底部22,那么空隙30不沿着分离桥24的整个长度延伸,且因此减少但不消除其对改进打滑性能的影响。如果从分离桥24的顶侧32到轮胎胎面10的外部地面接合侧16的距离在窄间隙26的任一侧上交错(即,不等),那么增加了用于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的底侧28下方水吸收的空隙30的容积,且降低由于窄间隙26的任一侧上的顶侧32接触轮胎操作表面(例如,地面、道路等)而引发的未封装雪地性能的突然改变的风险。
应了解,参看图2、5和7,布置在一个或多个分离桥24中的每一个与凹槽20的底部22之间的空隙30具有在胎面厚度Tt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虽然空隙30的高度可以是小于或等于凹槽20的深度20d的任何高度,但在特定实施例中,空隙30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
以此方式,通过分析,已确定如本文中所公开的分离桥24提供改进的滚动阻力和剪切硬度性能,同时还改进雪地牵引性能。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或其任何变化在目前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范围内或当可用于其任何修改时应被视为指示可包含其它未指定元件的开放组。术语“一(a/an)”和词的单数形式应理解为包含相同词的复数形式,以使所述术语意味着提供一个或多个某物。术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可以互换使用。术语“单个”将用于指示预期一个并且仅一个某物。类似地,在预期具体数目的事物时使用其它具体整数值(如“两个”)。术语“优选地”、“优选”、“偏好”、“任选地”、“可”和类似术语用以指示所参考的术语、状况或步骤是实施例的任选(即,非必需)特征。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描述为“在a与b之间”的范围包括“a”和“b”的值。
虽然已经在特定情况下连同附图在本文中描述各种实施例,但应理解,此类描述仅借助于示例性图示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任何要求的范围,因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了解可根据这些描述产生各种修改和替代方案因此,本发明任何要求的范围和内容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条款以本形式或在审批期间修订或在任何继续申请中实行的形式限定。此外,应理解,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文中所论述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征可与本文中所论述或所涵盖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任选地组合以形成不同组合。

Claims (11)

1.一种轮胎胎面,其包括:
胎面宽度,其在所述轮胎胎面的第一横向侧边缘与第二横向侧边缘之间延伸;
胎面厚度,其从所述轮胎胎面的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到所述轮胎胎面的底侧,所述胎面厚度垂直于所述胎面宽度;
胎面长度,其垂直于所述胎面宽度和所述胎面厚度两者延伸;
凹槽,其具有从所述轮胎胎面的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且到该凹槽之底部的深度,所述凹槽还具有长度和宽度,所述长度在尺寸上大于所述宽度,且所述长度、宽度和深度垂直于彼此,
一个或多个分离桥,其布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在所述凹槽长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在所述凹槽深度的方向上延伸的高度和跨所述凹槽的所述宽度延伸的宽度,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沿着其长度具有恒定高度,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沿着对应分离桥的所述宽度布置且跨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长度和高度完全延伸的不连续部分,
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最靠近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部布置的底侧,所述底侧与所述凹槽的所述底部间隔开以在所述对应分离桥与所述凹槽底部之间形成空隙,
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具有最靠近所述胎面的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布置的顶侧,其中所述顶侧的至少部分在所述凹槽的所述深度上与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一可变距离,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包括一对突出部,其从限定所述凹槽宽度的所述凹槽的一对相对侧延伸,使得所述不连续部分布置在所述对突出部中的每个突出部的末端之间,且其中该对突出部中的每个突出部具有最靠近所述胎面的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布置的顶侧,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的所述顶侧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所述非线性路径沿着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长度,其中每个突出部的所述顶侧基本上沿着所述非线性路径延伸,且其中所述非线性路径是正弦、锯齿形、或阶梯形路径,且其中当该对突出部中的每个突出部的顶侧沿着所述非线性路径延伸时,该对突出部中的第一突出部的顶侧与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的距离和该对突出部中的第二突出部的顶侧与所述外部地面接合侧间隔开的距离基本上相同;
其中所述不连续部分的宽度等于或小于1.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不连续部分是裂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不连续部分是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包括多个分离桥,使得所述多个分离桥在所述凹槽长度的所述方向上以间隔开的布置来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所述底侧与所述凹槽底部间隔开一可变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底侧沿着非线性路径延伸,所述非线性路径沿着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长度,其中所述非线性路径是交替的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对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离桥中的每一个,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顶侧的面积与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底侧的面积的比率在0.25与2之间,包含端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比率在0.25与1之间,包含端值。
9.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空隙形成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空隙沿着所述对应分离桥的所述长度完全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轮胎胎面附接到轮胎胎体以形成轮胎。
CN201780060182.3A 2016-08-31 2017-08-31 轮胎胎面 Active CN109803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PCT/US2016/049769 2016-08-31
PCT/US2016/049769 WO2018044305A1 (en) 2016-08-31 2016-08-31 Tire tread
PCT/US2017/049527 WO2018045125A1 (en) 2016-08-31 2017-08-31 Tire tre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839A CN109803839A (zh) 2019-05-24
CN109803839B true CN109803839B (zh) 2022-09-16

Family

ID=5688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0182.3A Active CN109803839B (zh) 2016-08-31 2017-08-31 轮胎胎面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0763B2 (zh)
EP (1) EP3507107B1 (zh)
CN (1) CN109803839B (zh)
WO (2) WO201804430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8223A (ja) * 1998-01-28 1999-08-0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058936A (ja) * 2002-07-31 2004-02-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162026A (ja) * 2003-12-03 2005-06-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16929A1 (de) * 2007-04-05 2008-10-0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JP2016107712A (ja) * 2014-12-03 2016-06-2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00360A1 (de) * 2015-01-13 2016-07-1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CN106457927A (zh) * 2014-06-05 2017-02-22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61041A (en) 1950-03-23 1953-12-01 Armstrong Rubber Co Tread construction for tire casings
DE1480986A1 (de) 1965-09-07 1970-01-08 Dunlop Ag Laufstreifen fuer Fahrzeugreifen
BE758275A (fr) 1969-12-15 1971-04-01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Conformation de surface de roulement de pneumatiques de vehicules
JPH01175507A (ja) 1987-12-29 1989-07-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257407A (ja) 1988-05-19 1990-02-2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386605A (ja) 1989-08-30 1991-04-11 Bridgestone Corp 排水性に優れる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5345506A (ja) 1992-06-16 1993-12-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3229405B2 (ja) 1992-12-24 2001-11-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501258A (en) 1994-06-27 1996-03-26 Pirelli Armstrong Tire Corporation Tire tread having a circumferential groove deeper than tread element height
FR2744067A1 (fr) 1996-01-30 1997-08-01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FR2759323B1 (fr) 1997-02-12 1999-03-19 Michelin & Cie Sculpture de bande de roulemen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3815758B2 (ja) 1997-10-06 2006-08-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415835B1 (en) * 2000-06-08 2002-07-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tread having groove with peaks and valleys
ATE369259T1 (de) 2001-02-28 2007-08-15 Pirelli Reifenlauffläche fü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wintereinsatz
JP4081333B2 (ja) 2001-09-17 2008-04-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67038B2 (ja) 2003-05-27 2010-05-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137231A (ja) 2004-11-10 2006-06-0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0705788B1 (ko) 2005-06-30 2007-04-10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마모와 빗길 성능을 향상시킨 공기입 타이어
JP4787784B2 (ja) 2006-05-09 2011-10-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セット
JP4787352B2 (ja) 2009-11-11 2011-10-0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54221B1 (fr) * 2009-12-17 2012-03-16 Michelin Soc Tech Pneu a performance de roulage amelioree
BR112013027905A8 (pt) * 2011-04-29 2017-12-26 Michelin Rech Tech Pneu com banda de rodagem tendo áreas conectadas por ponte com faces de contato divididas dentro de uma ranhura lateral
JP5953064B2 (ja) 2012-02-21 2016-07-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925735B2 (ja) * 2013-07-25 2016-05-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14746B1 (fr) 2013-12-13 2017-08-11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evolutive pour pneu.
JP6209482B2 (ja) * 2014-04-25 2017-10-0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GB201608284D0 (en) * 2016-05-11 2016-06-22 Apollo Tyres Global R & D Bv Vehicle tyre with enhanced groove desig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8223A (ja) * 1998-01-28 1999-08-0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058936A (ja) * 2002-07-31 2004-02-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162026A (ja) * 2003-12-03 2005-06-2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07016929A1 (de) * 2007-04-05 2008-10-0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CN106457927A (zh) * 2014-06-05 2017-02-22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车辆充气轮胎
JP2016107712A (ja) * 2014-12-03 2016-06-2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5200360A1 (de) * 2015-01-13 2016-07-1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采用新式能量优化型轮胎减小汽车的燃油消耗;青云;《世界汽车》;19870430(第04期);第19-2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3839A (zh) 2019-05-24
WO2018044305A1 (en) 2018-03-08
EP3507107A1 (en) 2019-07-10
EP3507107B1 (en) 2022-11-02
US11400763B2 (en) 2022-08-02
US20190225026A1 (en) 2019-07-25
WO2018045125A1 (en)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60641A1 (en) Tire tread with angled rib groove walls
EP2072286B1 (en) Pneumatic tire tread and mold blade
RU2561149C1 (ru) Шина с протектором, имеющим улучшенное сцепление со снегом и с сухим дорожным покрытием
JP3095301B2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EP3201011B1 (en) A tire tread comprising variable thickness sipes with multiple areas of reduced thickness
EP2860048B1 (en) Tire tread with angled and serrated groove walls
EP2342069B1 (en) Molded tire tread with an undulated sipe
JP47931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2014349001B2 (en) Tire tread including serrations in recessed pockets of groove sidewall
CN101085591A (zh) 具有胎面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
EA018696B1 (ru) Протектор шины, содержащий бороздки, выполненные с выступами
CN110254142B (zh) 具有胎纹沟槽的经过改进的轮胎胎面
EP3356162B1 (en) Egg crate sidewall features for sipes
US20160272012A1 (en) Tire with tread having bridged areas with split contact faces within a longitudinal groove
WO2012164450A1 (en) Winter tyre
CN109803839B (zh) 轮胎胎面
JP619857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6312603A (ja)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US20230302854A1 (en) Tire tread with three sipe levels and tire
WO2023119019A1 (en) Winter tyre
JP2023553730A (ja) 改良された3段構造のサイプを有するタイヤトレッドおよびタイヤ
JPH01106704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