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01797A -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01797A
CN109801797A CN201910027500.7A CN201910027500A CN109801797A CN 109801797 A CN109801797 A CN 109801797A CN 201910027500 A CN201910027500 A CN 201910027500A CN 109801797 A CN109801797 A CN 109801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ion
solution
nano
nano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75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01797B (zh
Inventor
李志华
李娜
郄元元
曹国炜
张敏
罗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2750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01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0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01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017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包括:将纳米材料V2O5在超声条件下分散于含有M离子及化合物的溶液中,使纳米V2O5均匀分散,然后在搅拌下陈化一段时间,使纳米V2O5对M离子及化合物的吸附达到饱和;将上述溶液离心分离,将沉淀即吸附了M离子及化合物的纳米V2O5漂洗后搅拌分散在一定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分离、漂洗、干燥,即得V2O5@M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该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环境友好,重复性好,效率高,能快速有效的制备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具有普适性和规模生产价值。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V2O5@Ag、V2O5@Cu提高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在电化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的各种量子效应和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纳米膜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V2O5资源丰富、成本低、电位和电化学活性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场发射器、光致变色、电致变色、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锂离子电池因拥有高电压、高比容量、无记忆效应而受到广泛关注。钒氧化合物具有优异的Li+储存密度,强大的离子注入和抽出量以及能量密度高,故可作为锂离子电极的正极材料。但V2O5的导电性有待于提高,为了提高V2O5的导电性,将导电性良好的纳米级Cu或Ag修饰到V2O5上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报道的V2O5@Ag、V2O5@Cu制备方法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专利CN1772363公开了一种聚合物中空球壳体内层生长金属的复合中空球的方法,该法步骤繁杂且难以控制金属颗粒的尺寸、制备成本高,不适宜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采用一种表面吸附原位还原生长方法制备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V2O5@Ag、V2O5@Cu,该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环境友好、重复性好、效率高,具有普适性和规模化生产价值。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导体材料V2O5@M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纳米材料V2O5分散于含有M离子及化合物的溶液中,使纳米V2O5均匀分散,以保证整个纳米V2O5表面都能充分吸附M离子及化合物,超声时间以1-100min为宜;然后在搅拌下陈化1-24h,以保证纳米V2O5对M离子及化合物的饱和吸附;
将上述溶液离心分离,分离后的含有M离子及化合物的溶液可循环利用,将沉淀即吸附了M离子及化合物的纳米V2O5漂洗1-3次,然后再将漂洗后的沉淀搅拌分散在一定浓度的适当的还原剂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分离、漂洗、干燥,即得V2O5@M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所述M为Ag和Cu。
为了使Ag或Cu离子能够有效地吸附在纳米材料V2O5,保证有足够的Ag或Cu离子参与后续的还原反应,本申请采用超声+陈化的方式来吸附Ag或Cu离子,结果表明:纳米材料V2O5对Ag或Cu离子的吸附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V2O5@Ag、V2O5@Cu、V2O5@Ag/Cu导电率和电极循环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
本申请提出的制备方法基于纳米颗粒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得V2O5表面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含有银离子或铜离子的溶液中超声分散并陈化后,银离子或铜离子可以均匀地吸附在V2O5表面,再经离心分离后与适当的还原剂反应,最终银颗粒或铜颗粒原位附着在V2O5表面,形成理想的V2O5@Ag、V2O5@Au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与所报道的方法在制备工艺上有着显著的优势。若将V2O5分散于同时含有银离子和铜离子的溶液中,能够实现两者同时负载。
本发明的原理为,所述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且本身的吸附作用,可吸附AgNO3或醋酸铜;
滴加一定浓度适量的还原剂可将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还原为Ag或Cu,反应式为:
Ag++e-=Ag
Cu2++2e-=Cu
通过表面吸附还原反应,纳米Ag、Cu将在原位生长在V2O5表面形成稳定的V2O5@Ag、V2O5@Cu异质结复合材料,如图2的高分辨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异质结复合材料结合的比较紧密,有效的将双功能材料集于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有M盐的溶液的浓度为0.1~100mg/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原剂为可以还原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所有还原剂,例如NaBH4、柠檬酸、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还原剂的浓度为5~10mg/mL。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的方法为离心、过滤、沉降或溶剂蒸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为Ag,含有M盐的溶液为AgNO3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为Cu,含有M盐的溶液为醋酸铜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终溶液中几乎没有单独的Ag和Cu颗粒,因而含有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AgNO3溶液、醋酸铜溶液可循环利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任一上述的方法制备的半导体材料V2O5@M,所述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尺度为纳米尺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包括上述的半导体材料V2O5@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半导体材料V2O5@M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电化学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的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环境友好,重复性好,效率高,能快速有效的制备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具有普适性和规模生产价值。
(2)V2O5是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通过外层修饰Ag、Cu得到的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性和比表面积,可增大电容容量,增强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V2O5@Ag、V2O5@Cu提高了电极循环稳定性,有利于改善电极的循环寿命。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处理效率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A)V2O5@Ag的X-射线衍射谱图;(B)V2O5@Cu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2为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透射电镜图,(A)V2O5@Ag的透射电镜图(图中比例尺为200nm);(B)V2O5@Cu的透射电镜图(图中比例尺为100nm)。
图3为V2O5、V2O5@Ag在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A)扫描速率为1mA/s的循环伏安曲线,(B)扫描速率为3mA/s的循环伏安曲线,(C)扫描速率为10mA/s的循环伏安曲线,(D)扫描速率为20mA/s的循环伏安曲线。
从图中可知,与V2O5相比,V2O5@Ag异质结结构的氧化还原峰面积较大,因此V2O5@Ag异质结结构的活性中心数量也随着增多,材料的充放电容量也会增大。银颗粒均匀的分布在V2O5表面,增大材料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银在增大电极电容方面起关键作用。
图4为V2O5、V2O5@Cu在不同循环次数下的循环伏安曲线,(A)V2O5循环伏安曲线,(B)V2O5@Cu循环伏安曲线。
由图可知,V2O5@Cu异质结结构的氧化还原峰面积较大,表明活性中心数量增多,材料的充放电容量会增大。
图5为V2O5@Ag、V2O5@Cu、V2O5@Ag/Cu循环伏安曲线。
由图可知,V2O5@Ag/Cu异质结结构比V2O5@Ag、V2O5@Cu的氧化还原峰面积大,与单纯的负载Ag、Cu相比,V2O5@Ag/Cu材料的充放电容量显著增强,Ag、Cu在增大V2O5电极的电容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针对目前半导体复合材料在制备步骤中存在着繁琐、稳定性差、合成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表面吸附原位还原机理制备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将纳米材料V2O5超声1-100min,分散在含有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溶液中,陈化1-24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含有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1-3次;
将漂洗后的化合物分散于一定浓度的还原性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再离心分离;
将所得产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烘干,即得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所述的纳米材料为V2O5纳米半导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V2O5分散在含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盐溶液中,浓度为0.1~100mg/mL。
优选的,所述还原剂为能还原Ag(I)和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所有还原剂。
优选的,所述V2O5表面吸附的Ag(I)和Cu(II)离子或化合物与一定浓度的还原性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优选的,所述分离产物的方法为离心、过滤、沉降或溶剂蒸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任一上述的方法制备的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所述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粒径为纳米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半导体复合材料在增强电池循环稳定性中应用。
一种利用表面吸附原位还原原理制备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V2O5@Ag、V2O5@Cu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材料V2O5超声1-100min,分散于AgNO3溶液或醋酸铜溶液中,陈化1-24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Ag(I)和Cu(II)离子或化合物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1-3次;
2)将漂洗后的化合物分散于一定浓度的还原性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再离心分离;
3)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干燥,即得V2O5@Ag、V2O5@Cu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的纳米材料为V2O5纳米半导体材料,其形貌可以为纳米级或微米级一维、二维、三维状。
优选的是,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为能还原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的所有还原剂。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1)将纳米材料V2O5纳米带超声30min,分散在AgNO3溶液中配成100mg/mL溶液,陈化12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Ag+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分散于3mL 5mg/mL的NaBH4溶液中,搅拌5min后再离心分离;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烘干,即得V2O5@Ag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分散在乙醇中的TEM如图2中A所示,纳米材料的XRD分析如图1A所示。
(4)将制备的V2O5纳米带、V2O5@Ag复合材料按照活性材料:PVDF:乙炔黑的比例为80%:10%:10%分别制备两种电极;
(5)配制0.5mol/LNa2SO4电解质溶液并安装三电极体系;
(6)在-50-1000mV的电势范围内测试不同扫描速度下V2O5、V2O5@Ag循环伏安曲线如图3A、3B所示。结果显示,与V2O5相比,V2O5@Ag异质结的氧化还原峰面积较大,因此异质结的活性中心数量增多,材料的充放电容量会增大,Ag在增大V2O5电极的电容方面起关键性作用。
上述(1)中V2O5为已制备好的V2O5纳米带。
实施例2:
(1)将纳米材料V2O5纳米带超声30min,分散在醋酸铜溶液中配成100mg/mL溶液,陈化12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Cu2+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重新分散于3mL 5mg/mL的NaBH4溶液中,搅拌5min后再离心分离;
(3)将步骤(2)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烘干,即得V2O5@Cu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分散在乙醇中的TEM如图1中B所示,纳米材料的XRD分析如图2中B所示。
(4)将制备的V2O5纳米带、V2O5@Cu复合材料按照活性材料:PVDF:乙炔黑的比例为80%:10%:10%分别制备两种电极;
(5)配制0.5mol/LNa2SO4电解质溶液并安装三电极体系;
(6)在-50-1000mV的电势范围内测试不同循环次数下V2O5、V2O5@Cu循环伏安曲线如图4A、4B所示。结果显示,与V2O5相比,V2O5@Cu异质结循环二十次后的曲线和初始曲线变化不大,因此异质结具有更优越的电化学性能。
实施例3:
(1)将纳米材料V2O5纳米带超声100min,分散在AgNO3溶液中配成0.1mg/mL溶液,陈化24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Ag+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1次;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分散于3mL 10mg/mL的柠檬酸溶液中,搅拌10min后再离心分离;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烘干,即得V2O5@Ag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4)将制备的V2O5纳米带、V2O5@Ag复合材料按照活性材料:PVDF:乙炔黑的比例为80%:10%:10%分别制备两种电极;
(5)配制0.5mol/L Na2SO4电解质溶液并安装三电极体系;
(6)在-50-1000mV的电势范围内测试不同扫描速度下V2O5、V2O5@Ag循环伏安曲线。
上述(1)中V2O5为已制备好的V2O5纳米带。
实施例4:
(1)将纳米材料V2O5纳米带超声1min,分散在醋酸铜溶液中配成0.1mg/mL溶液,陈化1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Cu2+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1次;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重新分散于3mL 10mg/mL的肼溶液中,搅拌10min后再离心分离;
(3)将步骤(2)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烘干,即得V2O5@Cu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4)将制备的V2O5纳米带、V2O5@Cu复合材料按照活性材料:PVDF:乙炔黑的比例为80%:10%:10%分别制备两种电极;
(5)配制0.5mol/LNa2SO4电解质溶液并安装三电极体系;
(6)在-50-1000mV的电势范围内测试不同循环次数下V2O5、V2O5@Cu循环伏安曲线。
实施例5
(1)将纳米材料V2O5纳米带超声30min,分散在10mg/mL AgNO3、醋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其中,Ag+、Cu2+的摩尔比为1:1,陈化12h,当V2O5表面充分吸附Ag+、Cu2+后,离心分离,将离心后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
(2)将步骤(1)得到的化合物分散于3mL 5mg/mL的NaBH4溶液中,搅拌5min后再离心分离;
(3)将步骤(2)得到的化合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烘干,即得V2O5@Ag/Cu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4)将制备的V2O5纳米带、V2O5@Ag/Cu复合材料按照活性材料:PVDF:乙炔黑的比例为80%:10%:10%分别制备两种电极;
(5)配制0.5mol/L Na2SO4电解质溶液并安装三电极体系;
(6)在-50-1000mV的电势范围内测试V2O5@Ag、V2O5@Cu、V2O5@Ag/Cu循环伏安曲线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与单纯的负载Ag、Cu相比,V2O5@Ag/Cu材料的充放电容量显著增强,Ag、Cu在增大V2O5电极的电容方面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上述(1)中V2O5为已制备好的V2O5纳米带。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半导体材料V2O5@M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纳米材料V2O5在超声条件下分散于含有M离子及化合物的溶液中,使纳米V2O5均匀分散,然后在搅拌下陈化一段时间,使纳米V2O5对M离子及化合物的吸附达到饱和;
将上述溶液离心分离,将沉淀即吸附了M离子及化合物的纳米V2O5漂洗后搅拌分散在一定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中,充分反应,然后分离、漂洗、干燥,即得V2O5@M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
所述M为Ag和Cu。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M盐的溶液的浓度为0.1~100mg/m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可以还原Ag(I)或Cu(II)离子及化合物,优选的为NaBH4、柠檬酸或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的浓度为5~10mg/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方法为离心、过滤、沉降或溶剂蒸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Ag,含有M盐的溶液为AgNO3溶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Cu,含有M盐的溶液为醋酸铜溶液。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半导体材料V2O5@M,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尺度为纳米级。
9.一种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材料V2O5@M。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材料V2O5@M在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应用。
CN201910027500.7A 2019-01-11 2019-01-11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01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500.7A CN109801797B (zh) 2019-01-11 2019-01-11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500.7A CN109801797B (zh) 2019-01-11 2019-01-11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1797A true CN109801797A (zh) 2019-05-24
CN109801797B CN109801797B (zh) 2021-05-11

Family

ID=66557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750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801797B (zh) 2019-01-11 2019-01-11 半导体材料V2O5@Ag、V2O5@Cu的制备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0179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3920A (zh) * 2014-11-18 2015-03-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MnOOH/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61768A (zh) * 2015-09-10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锰/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20170003272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rous semiconductor metal oxide complex nanofibers including nanoparticle catalyst functionalized by nano-catalyst included wi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gas sensor and member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556638A (zh) * 2016-11-22 2017-04-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MnO2@Ag核壳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3920A (zh) * 2014-11-18 2015-03-04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MnOOH/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20170003272A1 (en) * 2015-07-02 2017-01-05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rous semiconductor metal oxide complex nanofibers including nanoparticle catalyst functionalized by nano-catalyst included with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gas sensor and member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261768A (zh) * 2015-09-10 2016-01-2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二氧化锰/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56638A (zh) * 2016-11-22 2017-04-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MnO2@Ag核壳型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01797B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8581B (zh) 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负载纳米银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428614B (zh) 一种氮元素掺杂多孔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682B (zh) 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氧化锰/镍微米球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5047419B (zh) 二氧化锰/碳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超级电容器
CN109148903A (zh) 3d海胆球状碳基镍钴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5802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钒酸锂/碳纳米管/碳的制备方法
CN106252616A (zh) 一种硒化镍/中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326B (zh) 一种碳载纳米铂合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123126A (zh)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锡/掺氮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59852A (zh) 一种超级电池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7317002B (zh) 一种普鲁士蓝类复合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4581A (zh) 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包覆磷化亚铜复合型催化剂的应用
CN111634954B (zh) 铁改性的自组装花球结构的钴铁氧化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8257794A (zh) 一种硫化钴镍/石墨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063266A (zh) 一种高性能普鲁士蓝类似物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9935840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用Pt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Ge et al.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cobalt phosphide-modified graphite felt toward VO2+/VO2+ redox reaction
CN110429270A (zh) 一种负极复合材料Sn/MXene@C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70923A (zh) 纳米结构的Co3O4/Ru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98601A (zh) 可防水的高性能纤维状Zn-Co水系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9017A (zh) 一种石墨烯/氧化锌包覆实心碳球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11099A (zh) 一种硫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07131A (zh) 蓄电池用石墨烯/β‑Pb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89637A (zh) 表面负载有Au纳米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82564A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N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