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930B - 测定器 - Google Patents

测定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8930B
CN109798930B CN201811197179.9A CN201811197179A CN109798930B CN 109798930 B CN109798930 B CN 109798930B CN 201811197179 A CN201811197179 A CN 201811197179A CN 109798930 B CN109798930 B CN 109798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ubstrate
battery
bas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71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8930A (zh
Inventor
佐佐木庆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g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kog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g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okog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98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8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11/00Component part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11/24Housings ; Casings for instruments
    • G01D11/245Housings for sens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7/00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8Mounting of power supply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Details Of Measu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测定器(1)具有:基座部(10),其能够安装于安装对象物;以及罩部(20),其相对于基座部(10)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罩部的内侧对棒状的电池(2)进行收容,罩部(20)具有电池保持部(23),该电池保持部(23)在该罩部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对电池(2)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测定器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2017-221187号(2017年11月16日申请)的优先权,在这里为了进行参照而引入该申请的整体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测定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燃烧性气体、爆炸性气体的环境内的机械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测定器。该测定器是与将检测出的物理性的参数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连接的无线传感器,且包含振动传感器、处理器、无线发送机、电池、用于对这些进行装载的基座部,并且包含安装于基座部,将装载于基座部的仪器覆盖的罩部。电池在支撑于基座部的基板处被夹紧存留,在该基板中安装有处理器、无线通信器等。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2517473号说明书
在上述的测定器的罩部的内侧配置的电池是消耗品,需要定期地更换。以往,需要从基座部将罩部拆下,并且将使电池夹紧存留于基板的夹紧部件通过螺丝刀等拆下。如上所述,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电池等)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多,更换作业繁琐,另外,构造也复杂而成为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实现更换对象物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及低成本化的测定器。
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测定器具有:基座部,其能够安装于安装对象物;以及罩部,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罩部的内侧对棒状的更换对象物进行收容,所述罩部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在所述罩部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对所述更换对象物进行保持。
根据该结构,在相对于基座部能够装卸的罩部,设置有对棒状的更换对象物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因此不另行准备夹紧部件等,如果将罩部安装于基座部,则能够将更换对象物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削减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更换对象物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座部设置对所述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进行支撑的承载部,所述保持部与没有支撑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卡合。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和顶部的两端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将棒状的更换对象物以垂直姿态稳定地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罩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装卸方向,形成为能够与所述顶部卡合的筒状。
根据该结构,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装卸方向和保持部相对于更换对象物的顶部的卡合方向变得相同,在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装卸的同时,进行保持部相对于顶部的卡合或者卡合解除,因此更换对象物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部具有缩径部,该缩径部在所述罩部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在所述装卸方向随着朝向所述顶部而内径逐渐缩径。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更换对象物的顶部的外径的尺寸存在波动,设置于保持部的缩径部能够与更换对象物的顶部密接,因此也能够将更换对象物的顶部稳定地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与所述底部抵接,在所述罩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装卸方向能够弹性变形。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存在波动,由于设置于承载部的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因此也不妨碍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安装,能够将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由弹性部的弹性变形吸收而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承载部的主体和所述弹性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所述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的空间。
根据该结构,在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时,在承载部的主体和弹性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能够供弹性部的一部分逃入,罩部的装卸方向上的弹性部的变形量变大。由此,即使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大,也不妨碍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安装,能够将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由弹性部的弹性变形吸收而进行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具有将所述弹性部设置于底面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弹性缩径部,该弹性缩径部在没有与所述底部抵接的复原状态下,在所述装卸方向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底面而内径逐渐缩径。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更换对象物的底部的外径的尺寸存在波动,设置于弹性部的弹性缩径部能够与更换对象物的底部密接,因此也能够将更换对象物的底部稳定地支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测定器具有:基板,其设置有将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发送至外部的通信部;卡合机构,其使所述基板与所述承载部卡合;以及安装机构,其将通过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所述基板及所述承载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基座部。
根据该结构,在使设置有通信部的基板和对更换对象物进行支撑的承载部卡合的状态下,能够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因此与将基板和承载部分体地安装于基座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以直立设置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基座部,所述罩部具有对所述基板的上端部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罩部也将基板的上端部与更换对象物一起进行保持,因此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安装朝向容易可知,能够防止罩部以相反朝向被安装,并且罩部的安装变得简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对象物为电池。
根据该结构,能够削减作为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的电池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实现电池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部具有经由绳状体能够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物的绳安装孔。
根据该结构,在罩部的绳安装孔穿过绳状体,能够将测定器连结于安装对象物,因此能够防止从安装对象物落下、由此引起的测定器的丢失、损坏等。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本公开,能够提供能够削减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实现更换对象物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及低成本化的测定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测定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测定器的I-I剖视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测定器所具有的基板安装的第1天线及第2天线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测定器的正面侧斜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测定器的背面侧分解斜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测定器所具有的罩部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测定器所具有的基座部、基板、承载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8A是图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8B是图2所示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9A是表示罩部向图1所示的测定器的基座部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9B是表示罩部向图1所示的测定器的基座部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测定器向安装对象物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
1 测定器
2 电池(更换对象物)
2a 顶部
2b 底部
3 绳状体
10 基座部
20 罩部
23 电池保持部(保持部)
23b 缩径部
24 基板保持部
25 绳安装孔
30 基板
31 第1基板
33 第1天线
34 第2天线(通信部)
35 传感器
40 承载部
41 主体部
45 弹性部
46 退让槽
47 弹性缩径部
70 卡合机构
80 安装机构
100 电动机(安装对象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测定器1如图1所示,具有基座部10和罩部20,如图2所示,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有电池2(棒状的更换对象物)和安装有第1天线33、第2天线34及传感器35等的基板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棒状的更换对象物而例示出电池2,但例如测定器1也可以具有杆状的USB存储器等插入型的存储部,在该存储部中使传感器35的传感器数据进行累积,在将罩部20打开而定期地取出传感器数据的情况下,将该存储部设为更换对象物。
如图5所示,基座部10形成为圆板状,罩部20形成为有顶筒状。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设定,有时参照该XYZ正交坐标系对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圆板状的基座部10及有顶筒状的罩部20的中心轴O(参照图2)是共通的,将该共通的中心轴O延伸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X轴方向设为测定器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设为测定器1的前后方向,Z轴方向设为测定器1的高度方向。
基座部10如图1所示,形成测定器1的底部。基座部10由形成为圆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为多面状。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0的底面10b形成有螺孔11。螺孔11用于将测定器1螺钉紧固于安装对象物(例如图10所示的电动机100等)。螺孔11配置于与中心轴O同轴上,通过扳手等对多面状的外周面10a进行抓持,由此能够将基座部10螺旋转动。
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形成有用于将基板30(第2基板32)固定于基座部10的螺孔12。螺孔12在俯视观察时避开螺孔11的位置处形成于2个部位,能够将安装有传感器35的第2基板32以可更换的方式进行螺钉紧固。传感器35对安装对象物的物理性的参数进行测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对安装对象物的振动进行测定的振动传感器。此外,传感器35不仅进行振动的测定,也可以是对例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加速度、转速等各种物理性的参数进行测定的传感器。
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形成有用于对安装有第1天线33及第2天线34的第1基板31及后面记述的承载部4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是相对于上表面10c而垂直地直立设置的凸壁部,且配置于从中心轴O向Y轴方向(-Y侧)分离的位置。固定部13在X轴方向延伸,在Y轴方向贯通的螺孔13a在X轴方向分离而形成于两个部位(参照图7)。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侧的周缘部,形成有相对于上表面10c而降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14。罩部20的底部20c就坐于台阶部14。形成台阶部14的基座部10的第2外周面15,与多面状的外周面10a不同,形成为圆柱曲面状。在该第2外周面15形成有对密封环16进行配置的环状槽15a。
基板30包含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第1基板31固定于固定部13,相对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而垂直地直立设置。第2基板32载置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通过与螺孔12进行螺合的螺钉52而被固定。在第2基板32安装有上述的传感器35。在第1基板31安装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33和远距离通信用的第2天线34。
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如图5所示,经由第1连接器线缆36而电连接。第1基板31经由第2连接器线缆37而与电池2电连接。由此,进行向传感器35的来自电池2的电力的供给等。第2连接器线缆37通过2根线缆将与电池2的顶部2a(+)相接的未图示的端子、与电池2的底部2b(-)相接的未图示的端子进行连接。电池2的顶部2a及底部2b由对这些未图示的端子进行固定的热收缩管38覆盖。此外,在基板30安装有对处理器等未图示的其他电子部件进行保护的屏蔽部件39(参照图2)、未图示的绝缘密封部件等。
如图3所示,第1天线33是埋设于第1基板31的环形天线,第2天线34是配置于该环形天线的内侧的芯片天线。此外,第1天线33也可以形成于第1基板31的表面。第2天线34将传感器35的测定结果(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罩部20的外侧,例如,进行经由未图示的无线网络的传感器数据的发送。第1天线33通过非接触通信而进行预配置(Provisioning)。此外,上述预配置是指为了使测定器1接入至无线网络而进行所需的设定。
第1天线33进行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实现的通信。在这里,NFC是指例如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几十cm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的通信(非接触通信),也包含进行通信的装置的框体在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的通信。在该NFC中,能够从进行通信的一个装置向另一个装置非接触地进行供电。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NFC的测定器1,可与能够进行NFC的智能手机、平板型的计算机、笔记本型的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罩部20的外表面形成有表示第1天线33的位置的标记21。此外,将罩部20的侧壁部20a中的带有标记21的面设为测定器1的正面。本实施方式的标记21是通过槽及刻印而形成的,但也可以通过标记部、屏蔽层等形成。通过将上述的信息终端装置接近该标记21,从而能够进行经由第1天线33的通过NFC实现的通信。
罩部20具有从底部20c向下方(-Z侧)凸出的安装片22。安装片22隔着中心轴O以左右为一对(180°间隔)进行设置。在安装片22,如图5所示,形成有在X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2a和形成于贯通孔22a的周围的锪孔22b。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在安装有罩部20的状态下,形成有与贯通孔22a相对的螺孔17。
在螺孔17对能够插入贯穿于贯通孔22a的螺钉51进行螺合。通过螺钉51的紧固,罩部20螺钉紧固于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如上所述,测定器1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具有对罩部20进行螺钉紧固的螺钉紧固机构50。该螺钉紧固机构50包含上述的安装片22、在安装片22形成的贯通孔22a、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的螺孔17、及插入贯穿于贯通孔22a、与螺孔17进行螺合的螺钉51。
测定器1具有旋转限制机构60,该旋转限制机构60对通过螺钉紧固机构50实现的以螺钉51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所谓晃动)进行限制。旋转限制机构60是通过在图5所示的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的切口18及在图6所示的罩部20的安装片22的内侧形成的卡合槽22c而形成的。切口18如图5所示,在螺孔17的两侧,在X轴方向具有台阶的形状以一对形成,在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一对切口18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的螺孔17的形成部分的两侧形成X-Z平面,并且将螺孔17的形成部分设为凸状。
卡合槽22c形成为具有能够与一对切口18(X-Z平面)相对的一对侧面(X-Z平面)的凹状,成为能够将基座部10的螺孔17的形成部分(凸部)进行收容的结构。卡合槽22c的一对侧面与一对切口18抵接,由此能够对以螺钉51(X轴)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卡合槽22c的一对侧面相对于一对切口18而在Z轴方向滑动,由此旋转限制机构60在Z轴方向,能够将基座部10和罩部20能够装卸地引导。
罩部20由有顶筒状的树脂成型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与底部20c的外形相比顶壁部20b的外形小,具有从底部20c至顶壁部20b为止外形逐渐变小的侧壁部20a。此外,在这里所谓的外形是指在与中心轴O(Z轴)正交的剖面(X-Y平面)中的罩部20的外形轮廓,与底部20c相比顶壁部20b中的外形小是指在沿中心轴O俯视观察时,顶壁部20b的外形轮廓收敛于底部20c的外形轮廓的内侧的区域。
如图4及图5所示,底部20c的外形为大致八边形。顶壁部20b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侧壁部20a的形成有标记21的正面及其相反的背面成为与上底相比下底短的大致梯形,另外,其左右侧面成为大致长方形。将该大致梯形的斜边和该大致长方形的长边进行连接的连接面成为大致三角形。此外,如图6所示,底部20c的内表面20c1与侧壁部20a的多面状的内表面不同,成为一定直径的内周面。由此,如图2所示,通过密封环16,能够将基座部10和罩部20之间液密地密封。
在罩部20的顶壁部20b,如图4所示,形成有绳安装孔25。绳安装孔25如图5所示,从顶壁部20b至侧壁部20a的背面侧形成为L字状。在该绳安装孔25穿过绳状体3(参照图10),由此能够将测定器1连结于安装对象物(图10所示的电动机100等)。此外,在图10中,在电动机100设置对测定器1进行安装的基座101,测定器1通过磁铁等磁性连接于基座101。
在罩部20的顶壁部20b,如图2所示,垂直设置有对电池2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23(保持部)和对基板30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部24。电池保持部23形成为,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与电池2的顶部2a卡合的筒状。基板保持部24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对第1基板31的上端部进行保持,并且形成为与该上端部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对的一对板状(后面记述的第1板部24a及第2板部24b)。电池保持部23及基板保持部24分别形成于从中心轴O偏心的位置,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
电池保持部23具有对电池2的顶部2a进行收容的第1收容部23a、与第1收容部23a连续设置的缩径部23b、与缩径部23b连续设置并对从电池2的顶部2a向上方延伸的热收缩管38进行收容的第2收容部23c。缩径部23b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Z轴方向)上,随着朝向顶部2a(+Z侧)而内径逐渐缩径。在该筒状的电池保持部23,形成有用于供第2连接器线缆37穿过的切口23d(参照图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更换对象物为圆柱状的电池2,因此电池保持部23成为圆筒状,但如果更换对象物为圆柱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方柱状),则电池保持部23优选设为与其更换对象物的形状相对应的筒状(例如方筒状)。
电池保持部23的尺寸如图8A所示,在将电池2的直径(包含热收缩管38)设为D时,第1收容部23a的直径(内径)即D1比D大。例如,D1与D相比大5~15%左右。相反地,第2收容部23c的直径(内径)即D2与D相比变小。例如,D2与D相比小5~15%左右。缩径部23b形成有将第1收容部23a的上端和第2收容部23c的下端直线地连接的锥面。
返回至图6,基板保持部24具有与第1基板31的正面侧相对的第1板部24a和与第1基板31的背面侧相对的第2板部24b。第1板部24a将侧壁部20a的+X侧的内侧面和顶壁部20b的下表面的角部跨过而形成。第2板部24b将侧壁部20a的-X侧的内侧面和顶壁部20b的下表面的角部跨过而形成。第1板部24a和第2板部24b没有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重叠而配置,且彼此差异地配置。
返回至图2,基座部10具有对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2b进行支撑的承载部40。承载部40具有对电池2的底部2b进行支撑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41和与主体部41的底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2基板32的上方对主体部41进行支撑的支撑部42。如图7所示,支撑部42具有能够与第1基板31卡合的凸台部43和将凸台部43贯通而形成的贯通孔44。贯通孔44能够与在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形成的螺孔13a相对,将贯通孔44插入贯穿的螺钉81与螺孔13a进行螺合,由此承载部40与第1基板31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支撑部42形成为倒L字状,在与第1基板31相对的正面侧(-Y侧)凸出设置有筒状的凸台部43。在第1基板31的下部,形成有能够供筒状的凸台部43插入的贯通孔31b。凸台部43及贯通孔31b与固定部13的螺孔13a相对应而以一对形成。此外,在支撑于支撑部42的主体部41的内周面,在周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肋部41a,并且形成有用于供第2连接器线缆37穿过的槽41b。
支撑部42具有将第1基板31在左右宽度方向(X轴方向)抱入的一对支撑肋部42a。在第1基板31的下部,形成有能够载置于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的一对切口31c。此外,如图2所示,在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载置有一对切口31c的状态下,第1基板31的下端没有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接触。其原因在于,在第1基板31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存在波动。凸台部43的长度(凸出量)与第1基板31的厚度相比变小。另外,在图7所示的第1基板31的上部形成的一对切口31a,是为了避免与外形变小的罩部20的干涉而形成的。
凸台部43插入至贯通孔31b,在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载置一对切口31c,由此能够使第1基板31与承载部40卡合。如上所述,测定器1具有使第1基板31与承载部40卡合的卡合机构70。该卡合机构70包含在上述的支撑部42形成的凸台部43、一对支撑肋部42a及在第1基板31形成的贯通孔31b、一对切口31c。测定器1具有将通过卡合机构70卡合的第1基板31及承载部40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的安装机构80。
该安装机构80包含将凸台部43贯通的贯通孔44、在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形成的螺孔13a、及插入贯穿于贯通孔44、与螺孔13a螺合的螺钉81。此外,一对支撑肋部42a的长度(凸出量)比第1基板31的厚度大,能够与第1基板31一起将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在左右宽度方向(X轴方向)抱入。由此,能够将卡合有第1基板31的承载部40定位于固定部13,通过螺钉81实现的螺钉紧固变得容易。
返回至图2,在承载部40的主体部41的底面设置有弹性部45。弹性部45例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Z轴方向)能够弹性变形。具体地说,相对于弹性部45的底面的周边,周边部以外(例如中央附近)的部分向上方形成为凹状,因此在主体部41的底面和弹性部45之间形成有空间。在弹性部45的底面形成有退让槽46,该退让槽46形成用于弹性部45发生弹性变形的上述空间。本实施方式的退让槽46在弹性部45的底面向上方形成为凹状,但也可以在主体部41侧的底面向下方形成为凹状。在弹性部45的上表面形成有弹性缩径部47,该弹性缩径部47例如在罩部20从基座部10被拆下,电池2从主体部41被拔出,没有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的复原状态(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下,随着朝向主体部41的底面(-Z侧)而内径逐渐缩径。
承载部40的尺寸如图8B所示,在将电池2的直径(包含热收缩管38)设为D时,主体部41的直径(具体地说由图7所示的肋部41a规定的内径)即D3与D相比变大。例如,D3与D相比大5~15%左右。此外,D3也可以比图8A所示的第1收容部23a的直径(内径)即D1大。弹性缩径部47通过电池2的底部2b的角部而弹性变形,但在复原状态(将电池2从主体部41拔出的状态)下形成有锥面。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的测定器1,如图9A所示,在相对于基座部10能够装卸的罩部20设置有对棒状的电池2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23,因此如图9B所示,如果将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则能够将电池2简单地固定。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如现有技术这样另行准备夹紧部件等,能够通过罩部20将电池2固定,因此能够削减电池2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电池2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能够实现测定器1的低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座部10设置有对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2b进行支撑的承载部40,电池保持部23与没有支撑于承载部40的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顶部2a卡合。根据该结构,能够对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2b和顶部2a的两端进行固定,因此能够将棒状的电池2以垂直姿态稳定地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持部23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Z轴方向),形成为能够与顶部2a卡合的筒状。根据该结构,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和电池保持部23相对于电池2的顶部2a的卡合方向变得相同,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的同时,进行电池保持部23相对于顶部2a的卡合或者卡合解除,因此电池2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保持部23具有缩径部23b,该缩径部23b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在装卸方向上随着朝向电池2的顶部2a而内径逐渐缩径。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电池2的顶部2a的外径的尺寸存在波动,设置于电池保持部23的缩径部23b也能够与电池2的顶部2a紧贴,因此也能够将电池2的顶部2a稳定地固定。
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部40具有弹性部45,该弹性部45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能够弹性变形。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存在波动,设置于承载部40的弹性部45在Z轴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也不妨碍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安装,能够将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由弹性部45的弹性变形吸收而将电池2进行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部45形成的退让槽46,在承载部40的主体和弹性部45之间形成有用于弹性部45进行弹性变形的空间。根据该结构,在弹性部45进行弹性变形时,在承载部40的主体和弹性部45之间形成的空间中能够供弹性部45的一部分逃入,罩部20的装卸方向上的弹性部45的变形量变大。由此,即使在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进一步变大情况下,也不妨碍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安装,能够将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波动由弹性部45的弹性变形吸收而将电池2进行固定。
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部40具有将弹性部45设置于底面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41,弹性部45具有弹性缩径部47,该弹性缩径部47在没有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的复原状态下,在装卸方向随着朝向主体部41的底面而内径逐渐缩径。根据该结构,与电池2的顶部2a同样地,即使在电池2的底部2b的外径的尺寸存在波动,设置于弹性部45的弹性缩径部47也能够与电池2的底部2b紧贴,因此也能够将电池2的底部2b稳定地支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具有使第1基板31与承载部40卡合的卡合机构70和将通过卡合机构70卡合的第1基板31及承载部40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的安装机构80。根据该结构,在使第1基板31和承载部40卡合的状态下,能够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因此与将第1基板31和承载部40分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的构造相比能够削减部件个数,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基板31以直立设置的状态安装于基座部10,罩部20具有对第1基板31的上端部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部24。根据该结构,罩部20也将第1基板31的上端部和电池2一起进行保持,因此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安装朝向容易地可知,能够防止罩部20以相反朝向被安装,并且罩部20的安装变得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20具有图4所示的绳安装孔25,如图10所示,能够经由绳状体3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物的一个例子的电动机100。根据该结构,在罩部20的绳安装孔25穿过绳状体3,能够将测定器1连结于安装对象物,因此能够防止测定器1从安装对象物落下,另外能够防止由此引起的测定器1的丢失、损坏等。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基座部10,其能够安装于安装对象物;以及罩部20,其相对于基座部10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罩部的内侧对棒状的电池2进行收容,罩部20具有电池保持部23,该电池保持部23在该罩部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对电池2进行保持,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得到测定器1,该测定器1能够削减作为棒状的更换对象物的电池2的固定构造的部件个数,能够实现电池2的更换作业的容易化及低成本化。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有传感器35的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传感器经由线缆等而外置于测定器1,从其外置的传感器向测定器1输入测定结果。具体地说,可以将对温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安装于测定对象物,将来自传感器的线缆与测定器1连接,将来自传感器的输出(例如模拟电压)输入至测定器1。
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的电池2可以不仅向测定器1供给电力,还对上述这样的外置的传感器供给电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基座部10和承载部40由不同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将基座部10和承载部40设为一个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形成有表示第1天线33的位置的标记21的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不形成标记21。例如,如果不形成标记21,将罩部20的一部分设为平面状,将其他部分设为曲面状,并且以第1天线33与该平面状的部分(相对部26)相对的方式设置基板保持部24,则能够从罩部20的外侧大致判别第1天线33的位置。

Claims (8)

1.一种测定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部,其能够安装于安装对象物;以及
罩部,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罩部的内侧对棒状的更换对象物进行收容,
所述罩部具有电池保持部,该电池保持部在所述罩部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对所述更换对象物进行保持,
在所述基座部设置对所述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底部进行支撑的承载部,
所述电池保持部与没有支撑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卡合,
所述电池保持部在所述罩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装卸方向上,形成为能够与所述顶部卡合的筒状,
所述电池保持部的所述筒状形成为覆盖所述更换对象物的长度方向的顶部,
所述测定器还具有:
基板,其设置有将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发送至外部的通信部;
卡合机构,其使所述基板与所述承载部卡合;以及
安装机构,其将通过所述卡合机构卡合的所述基板及所述承载部一体地安装于所述基座部,
所述基板以直立设置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基座部,
所述罩部具有对所述基板的上端部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部,
所述电池保持部及所述基板保持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罩部的、从在所述装卸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偏心的位置,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保持部具有缩径部,该缩径部在所述罩部安装于所述基座部的状态下,在所述装卸方向随着朝向所述顶部而内径逐渐缩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部具有弹性部,该弹性部与所述底部抵接,在所述罩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的装卸方向能够弹性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承载部的主体和所述弹性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所述弹性部进行弹性变形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部具有将所述弹性部设置于底面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
所述弹性部具有弹性缩径部,该弹性缩径部在没有与所述底部抵接的复原状态下,在所述装卸方向随着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底面而内径逐渐缩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保持部形成为没有在前后方向重叠而配置、且彼此差异地配置的一对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换对象物为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具有经由绳状体能够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物的绳安装孔。
CN201811197179.9A 2017-11-16 2018-10-15 测定器 Active CN1097989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187 2017-11-16
JP2017221187A JP7035471B2 (ja) 2017-11-16 2017-11-16 測定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930A CN109798930A (zh) 2019-05-24
CN109798930B true CN109798930B (zh) 2022-09-20

Family

ID=63965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7179.9A Active CN109798930B (zh) 2017-11-16 2018-10-15 测定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9377B2 (zh)
EP (1) EP3486616B1 (zh)
JP (1) JP7035471B2 (zh)
CN (1) CN109798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7831B2 (ja) * 2017-11-16 2022-03-0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9708B2 (zh) * 1973-01-26 1981-05-09
US5065035A (en) * 1981-04-30 1991-11-12 Gte Valenite Corporation Optical data system having flash/receiver head for energizing/receiving information from a battery operated transmitter
US5834935A (en) 1997-03-18 1998-11-10 Tektronix, Inc. Hand held instrument with safety locked battery compartment
JP4431412B2 (ja) * 2004-01-23 2010-03-17 Fdk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収納ケース
JP5356038B2 (ja) 2006-02-21 2013-12-04 ローズマウン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限られたエネルギーの電池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産業プロセスフィールド装置
JP4650700B2 (ja) 2008-05-08 2011-03-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保持装置、組電池および車両
BR112012019798A2 (pt) 2009-12-22 2016-05-17 Abb As dispositivo de sensor sem fio e método para comunicar de maneira sem fio um parâmetro físico sentido.
DE102010022530A1 (de) 2010-06-02 2011-12-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eldgerät zur Prozessinstrumentierung
JP2016102767A (ja) * 2014-11-28 2016-06-02 テルモ株式会社 電子体温計
GB2533090A (en) 2014-12-08 2016-06-15 Skf Ab Sensor device with mounting means
CN205138546U (zh) * 2015-11-18 2016-04-06 中北大学 一种环境监测仪器
US10597856B2 (en) * 2015-12-28 2020-03-24 Lavelle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fill valve and assembly
JP6657981B2 (ja) 2016-01-18 2020-03-04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電池収納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930A (zh) 2019-05-24
EP3486616A1 (en) 2019-05-22
JP7035471B2 (ja) 2022-03-15
US20190145801A1 (en) 2019-05-16
EP3486616B1 (en) 2023-03-29
JP2019090761A (ja) 2019-06-13
US11009377B2 (en)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219B (zh) 用于外围设备的快速连接的模块化可重新构造的工作单元
CN109798933B (zh) 无线仪器
JP5529354B2 (ja) 交換可能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無線計測トランスミッタ
CN110650823B (zh) 电子模块
US11491634B2 (en) Electronic module, in particular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09798930B (zh) 测定器
JP5776103B2 (ja) 侵入検知装置
US11700702B2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US20140208876A1 (en) Sensors with modular threaded packaging
CN210242974U (zh) 振动与温度的传感器组合元件
EP3321642B1 (en) Sensor device
JP2013174486A (ja) 物理量検出モジュール
JP7120478B1 (ja) 切削工具
US10429213B1 (en) Monitoring instrument and easily replaceable sensor
CN111262309B (zh) 充电座
CN202304866U (zh) 一种带安装卡的光电传感器固定壳体
JP7281273B2 (ja) 導出器収容体
JP7205665B1 (ja) 切削工具
TW202026614A (zh) 物理量測定裝置
JP3223526U (ja) センサ装置
CN213455501U (zh) 基于挠性陀螺的捷联式惯导系统
CN212118278U (zh) 定位传感器和胶囊壳体
JP7187621B2 (ja) 照明器具
WO2019058639A1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KR20230070014A (ko) 무선 센서 모듈 및 무선 센서 모듈을 구성하는 모듈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