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8933B - 无线仪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8933B
CN109798933B CN201811195594.0A CN201811195594A CN109798933B CN 109798933 B CN109798933 B CN 109798933B CN 201811195594 A CN201811195594 A CN 201811195594A CN 109798933 B CN109798933 B CN 109798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ver
antenna
base
cove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55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8933A (zh
Inventor
香取健司
佐佐木庆一
金子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g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okog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g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okog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9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8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8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3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aking measurements, e.g. using sensing coi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undesired emission of substances, e.g. pollution alarms
    • G08B21/16Combustible gas alar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using a number of analysing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04Q2209/43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PAN], e.g. 802.15, 802.15.1, 802.15.4, Bluetooth or ZigBe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无线仪器(1)具有设置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33)的第1基板(31)、使第1基板(31)直立设置的基座部(10)、以将第1基板(31)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10)的罩部(20),罩部(20)具有与第1天线(33)相对的相对部(26)和在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配置于与相对部(26)相比的基座部(10)侧的非相对部(27),相对部(26)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1),比非相对部(27)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2)短。

Description

无线仪器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2017-221188号(2017年11月16日申请)的优先权,在这里为了进行参照而引入该申请的整体公开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仪器。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燃烧性气体、爆炸性气体的环境内的机械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无线仪器。该无线仪器是与将检测出的物理性的参数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连接的无线传感器,且包含振动传感器、处理器、无线发送机、电池、用于对它们进行装载的基座部,并且包含安装于基座部而将装载于基座部的仪器覆盖的罩部。电池在支撑于基座部的基板处被夹紧存留,在该基板中安装有处理器、无线通信器等。
专利文献1:欧州专利第2517473号说明书
上述的无线仪器能够进行经由无线网络的传感器数据的发送,但为了进行该传感器数据的发送,需要事先在无线通信器连接线缆而从外部的设定仪器进行预配置(Provisioning)。此外,上述预配置是指为了使无线仪器接入至无线网络而进行所需的设定。近年,为了应对不在无线仪器连接线缆,或不将罩部拆下而希望简单地进行预配置的要求,考虑在该预配置中使用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实现的近距离通信。
但是,上述这样的无线仪器通常构成为,在使基板直立设置的基座部切出螺纹,将罩部螺入至基座部,该情况下的罩部成为圆筒状。圆筒状的罩部的外表面为曲面,与此相对,设置NFC天线的基板的安装面为平面,因此在两者之间无论如何都会产生空间(距离),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差。另外,因圆筒状的罩部,如果从外部观察,则无法判别NFC天线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良好的无线仪器。
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仪器具有:基板,其设置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基座部,其使所述基板直立设置;以及罩部,其以将所述基板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部,所述罩部具有:相对部,其与所述第1天线相对;以及非相对部,其在所述基板的直立设置方向配置于与所述相对部相比的所述基座部侧,所述相对部中的从所述罩部的外表面至所述基板为止的距离,比所述非相对部中的从所述罩部的外表面至所述基板为止的距离短。
根据该结构,与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相对的罩部的相对部,与相比于相对部的基座部侧的罩部的非相对部相比,从罩部的外表面至基板为止的距离变短,因此与采用直至基板为止的距离几乎不变的圆筒状的罩部的情况相比,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对部中的所述罩部的外形比所述非相对部中的所述罩部的外形小。
根据该结构,与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相对的罩部的相对部,与相比于相对部的基座部侧的罩部的非相对部相比,罩部的外形变小,因此与采用直至基板为止的距离几乎不变的圆筒状的罩部的情况相比,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相对部的所述罩部的外表面形成为平面状。
根据该结构,相对部形成为平面状,与圆筒状的罩部相比,能够减小与基板的空间(距离),因此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相对部形成有表示所述第1天线的位置的标记。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罩部的外侧判别第1天线的位置,因此使信息终端装置接近第1天线变得容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部具有使所述标记和所述第1天线相对的基板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罩部的内侧,在罩部对基板进行保持,从而能够在标记的背后对第1天线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判别第1天线的位置,并且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部具有使所述相对部和所述第1天线相对的基板保持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罩部的内侧,在罩部对基板进行保持,从而能够在相对部的背后对第1天线进行定位,因此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良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部形成为圆板状,在所述基座部的外周面具有将所述罩部进行螺钉紧固的螺钉紧固机构。
如上所述在罩部设置基板保持部的情况下,无法如现有这样通过将罩部螺入而安装于基座部,但通过将罩部螺钉紧固于基座部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将罩部安装于基座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仪器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对由所述螺钉紧固机构引起的以螺钉为中心的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罩部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
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在采用螺钉紧固机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采用旋转限制机构而防止罩部和基座部的晃动,并且能够抑制相对部和第1天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在所述基板的直立设置方向,将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罩部能够装卸地引导。
根据该结构,罩部相对于基座部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部具有对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电池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所述基板保持部和所述电池保持部具有不同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在罩部的内侧对电池进行收容,在罩部设置有电池保持部的情况下,基板保持部和电池保持部为不同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罩部以逆朝向被安装,能够使第1天线与相对部或标记相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罩部形成为具有顶壁部的有顶筒状,该顶壁部垂直设置所述基板保持部及所述电池保持部,所述基板保持部及所述电池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罩部的中心轴,配置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罩部的朝向相对于中心轴反转180°而被安装,基板保持部及电池保持部也处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反转180°的罩部的安装,能够使第1天线与相对部或标记相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基座部搭载有传感器,在所述基板设置有将所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罩部的外侧的第2天线。
根据该结构,无线仪器进行经由第1天线的预配置,接入至无线网络,能够进行传感器的测定结果经由第2天线向罩部的外侧发送等远距离通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天线为环形天线,所述第2天线为配置于所述环形天线的内侧的芯片天线。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天线的环形天线和第2天线的芯片天线省空间地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本公开,能够提供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良好的无线仪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无线仪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的I-I剖视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所具有的基板安装的第1天线及第2天线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的正面侧斜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的背面侧分解斜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所具有的罩部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所具有的罩部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所具有的基座部、基板、承载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图2所示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10A是用于对向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的罩部所具有的基座部的安装错误的防止功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B是用于对向图1所示的无线仪器的罩部所具有的基座部的安装错误的防止功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
1 无线仪器
2 电池
10 基座部
10a 外周面
20 罩部
20b 顶壁部
21 标记
23 电池保持部
24 基板保持部
26 相对部
27 非相对部
30 基板
31 第1基板
32 第2基板
33 第1天线
34 第2天线
35 传感器
50 螺钉紧固机构
60 旋转限制机构
70 卡合机构
D1 距离
D2 距离
O 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无线仪器1如图1所示,具有基座部10和罩部20,如图2所示,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有电池2和安装有第1天线33、第2天线34及传感器35等的基板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无线仪器1具有传感器35的方式(测定器),但在例如无线仪器1构成无线网络的中继器等仅具有通信功能的情况下,传感器35可以消失。
如图5所示,基座部10形成为圆板状,罩部20形成为有顶筒状。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XYZ正交坐标系进行设定,有时参照该XYZ正交坐标系对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圆板状的基座部10及有顶筒状的罩部20的中心轴O(参照图2)是共通的,将该共通的中心轴O延伸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X轴方向设为无线仪器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设为无线仪器1的前后方向,Z轴方向设为无线仪器1的高度方向。
基座部10如图1所示,形成无线仪器1的底部。基座部10由形成为圆板状的金属材料构成。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为多面状。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0的底面10b形成有螺孔11。螺孔11用于将无线仪器1螺钉紧固于未图示的安装对象物(例如电动机等)。螺孔11配置于与中心轴O同轴上,通过扳手等对多面状的外周面10a进行抓持,由此能够将基座部10螺旋转动。
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形成有用于将基板30(第2基板32)固定于基座部10的螺孔12。螺孔12在俯视观察时在避开螺孔11的位置处形成在2个部位,使得以可对安装有传感器35的第2基板32进行更换的方式能够进行螺钉紧固。传感器35对安装对象物的物理性的参数进行测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对安装对象物的振动进行测定的振动传感器。此外,传感器35不仅进行振动的测定,也可以是对例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加速度、转速等各种物理性的参数进行测定的传感器。
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形成有用于对安装有第1天线33及第2天线34的第1基板31及后面记述的承载部40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是相对于上表面10c而垂直地直立设置的凸壁部,且配置于从中心轴O起向Y轴方向(-Y侧)分离的位置。固定部13在X轴方向延伸,在Y轴方向贯通的螺孔13a在X轴方向分离而形成于两个部位(参照图8)。
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侧的周缘部,形成有相对于上表面10c而降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14。罩部20的底部20c就坐于台阶部14。形成台阶部14的基座部10的第2外周面15,与多面状的外周面10a不同,形成为圆柱曲面状。在该第2外周面15形成有对密封环16进行配置的环状槽15a。
基板30包含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第1基板31固定于固定部13,相对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而垂直地直立设置。第2基板32载置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通过与螺孔12进行螺合的螺钉52而被固定。在第2基板32安装有上述的传感器35。在第1基板31安装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33和远距离通信用的第2天线34。
第1基板31和第2基板32如图5所示,经由第1连接器线缆36而电连接。第1基板31经由第2连接器线缆37而与电池2电连接。由此,进行从电池2向传感器35的电力的供给等。第2连接器线缆37通过2根线缆将与电池2的顶部2a(+)相接的未图示的端子、与电池2的底部2b(-)相接的未图示的端子进行连接。电池2的顶部2a及底部2b由对这些未图示的端子进行固定的热收缩管38覆盖。此外,在基板30安装有对处理器等未图示的其他电子部件进行保护的屏蔽39(参照图2)、未图示的绝缘屏蔽层等。
如图3所示,第1天线33是埋设于第1基板31的环形天线,第2天线34是配置于该环形天线的内侧的芯片天线。此外,第1天线33也可以形成于第1基板31的表面。第2天线34将传感器35的测定结果(传感器数据)发送至罩部20的外侧,例如,进行经由未图示的无线网络的传感器数据的发送。第1天线33通过非接触通信而进行预配置(Provisioning)。此外,上述预配置是指为了使无线仪器1接入至无线网络而进行所需的设定。
第1天线33进行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实现的通信。在这里,NFC是指例如在进行通信的装置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几十cm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的通信(非接触通信),也包含进行通信的装置的框体在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的通信。在该NFC中,能够从进行通信的一个装置向另一个装置非接触地进行供电。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NFC的无线仪器1,可与能够进行NFC的智能手机、平板型的计算机、笔记本型的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装置进行通信。
如图1所示,在罩部20的外表面形成有表示第1天线33的位置的标记21。此外,将罩部20的侧壁部20a中的带有标记21的面设为无线仪器1的正面。本实施方式的标记21是通过槽及刻印而形成的,但也可以通过标记部、屏蔽层等形成。通过将上述的信息终端装置接近该标记21,从而能够进行经由第1天线33的通过NFC实现的通信。
罩部20具有从底部20c向下方(-Z侧)凸出的安装片22。安装片22隔着中心轴O以左右为一对(180°间隔)进行设置。在安装片22,如图5所示,形成有在X轴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2a和形成于贯通孔22a的周围的锪孔22b。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在安装有罩部20的状态下,形成有与贯通孔22a相对的螺孔17。
在螺孔17对能够插入贯穿于贯通孔22a的螺钉51进行螺合。通过螺钉51的紧固,罩部20螺钉紧固于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如上所述,无线仪器1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具有对罩部20进行螺钉紧固的螺钉紧固机构50。该螺钉紧固机构50包含上述的安装片22、在安装片22形成的贯通孔22a、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的螺孔17、及插入贯穿于贯通孔22a、与螺孔17进行螺合的螺钉51。
无线仪器1具有旋转限制机构60,该旋转限制机构60对由螺钉紧固机构50引起的以螺钉51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所谓晃动)进行限制。旋转限制机构60是通过在图5所示的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形成的切口18及在图6所示的罩部20的安装片22的内侧形成的卡合槽22c而形成的。切口18如图5所示,在螺孔17的两侧在X轴方向具有台阶的形状以一对形成,在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一对切口18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的螺孔17的形成部分的两侧,形成X-Z平面,并且将螺孔17的形成部分设为凸状。
卡合槽22c形成为具有能够与一对切口18(X-Z平面)相对的一对侧面(X-Z平面)的凹状,成为能够将基座部10的螺孔17的形成部分(凸部)进行收容的结构。卡合槽22c的一对侧面与一对切口18抵接,由此能够对以螺钉51(X轴)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卡合槽22c的一对侧面相对于一对切口18而在Z轴方向滑动,由此旋转限制机构60在Z轴方向,能够将基座部10和罩部20能够装卸地引导。
罩部20由有顶筒状的树脂成型材料构成,如图1所示,与底部20c的外形相比顶壁部20b的外形小,具有从底部20c至顶壁部20b为止外形逐渐变小的侧壁部20a。此外,在这里所谓的外形是指在与中心轴O(Z轴)正交的剖面(X-Y平面)中的罩部20的外形轮廓,与底部20c相比顶壁部20b中的外形小是指,在沿中心轴O俯视观察时,顶壁部20b的外形轮廓收敛于底部20c的外形轮廓的内侧的区域。
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底部20c的外形为大致八边形。顶壁部20b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侧壁部20a的形成有标记21的正面20a1及其相反的背面20a2成为与上底相比下底短的大致梯形,另外,其左侧面20a3及右侧面20a4成为大致长方形。将正面20a1及背面20a2的大致梯形的斜边和与该斜边相邻的左侧面20a3以及右侧面20a4的大致长方形的长边之间进行连接的4个连接面20a5分别成为大致三角形。但是,如图6所示,底部20c的内表面20c1与上述的侧壁部20a的多面状的内表面不同,成为一定的直径的内周面,如图2所示,通过密封环16,能够将基座部10和罩部20之间液密地密封。
此外,罩部20的外形并不限定于该形状,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底部20c的外形为大致八边形的情况下,顶壁部20b的外形例如也可以为三角形、大于或等于五边形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桶形、菱形、其他不同形状(仅由曲面形成的形状,例如波形等,或者将上述的多边形、圆形等的一部分切成直线(平面)的形状等)。底部20c的外形也可以是三角形~七边形的多边形、大于或等于九边形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桶形、菱形、其他不同形状。底部20c的外形和顶壁部20b的外形如果仅大小不同,则可以是相同形状(相似形状)。
罩部20的外形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从底部20c至顶壁部20b为止逐渐变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阶段性地变小。例如,罩部20的外形可以在罩部20的外表面形成有阶梯状的台阶,罩部20的外形从底部20c至顶壁部20b为止阶段性地变小。在罩部20形成的台阶可以是一阶。例如,罩部20包含以下进行说明的图2所示的相对部26的罩部20的上侧的外形,可以是与相比于相对部26的下侧的罩部20(以下进行说明的非相对部27)的外形相比变小的形状。
如图2所示,罩部20具有与第1天线33相对的相对部26、在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Z轴方向)配置于与相对部26相比的基座部10侧的非相对部27。在这里相对部26是指罩部20的外表面中的、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Z轴方向)上的第1天线33的安装范围。更详细地说,相对部26是指罩部20的外表面中的、与安装有第1天线33的第1基板31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最短的面(形成有标记21的正面20a1)中的第1天线33的安装范围(X-Z平面),背面20a2不包含。
非相对部27包含罩部20的外表面中的、与相对部26相比的基座部10侧(-Z侧),且侧壁部20a的一部分及底部20c。更详细地说,与相对部26进行对比的非相对部27成为与安装有第1天线33的第1基板31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在非相对部27中最短的面(正面20a1)中的、与相对部26相比的基座部10侧。相对部26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1(在图2的例子中为Z轴方向上的第1天线33的中央位置处的距离),比非相对部27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2(在图2的例子中是外形一定的底部20c中的距离)短。该D1例如与D2相比减小20~40%左右。
在该罩部20的顶壁部20b,如图2所示,垂直设置有对电池2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23和对基板30进行保持的基板保持部24。电池保持部23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形成为与电池2的顶部2a卡合的筒状。基板保持部24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形成为对第1基板31的上端部进行保持,并且与该上端部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对的一对板状(后面记述的第1板部24a及第2板部24b)。电池保持部23及基板保持部24具有不同的形状,相对于罩部20的中心轴O,配置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Y侧和-Y侧)。
电池保持部23具有对电池2的顶部2a进行收容的第1收容部23a、与第1收容部23a连续设置的缩径部23b、与缩径部23b连续设置而对从电池2的顶部2a起向上方延伸的热收缩管38进行收容的第2收容部23c。缩径部23b在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的状态下,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Z轴方向)上,随着朝向顶部2a(+Z侧)而内径逐渐缩径。在该筒状的电池保持部23,形成有用于供第2连接器线缆37穿过的切口23d(参照图6)。如图6所示,电池保持部23的中心轴O1相对于罩部20的中心轴O向+Y侧偏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象物为圆柱状的电池2,因此电池保持部23成为圆筒状,但如果对象物为圆柱状以外的形状(例如方柱状),则电池保持部23优选设为与其对象物的形状相对应的筒状(例如方筒状)。
基板保持部24具有与第1基板31的正面侧相对的第1板部24a和与第1基板31的背面侧相对的第2板部24b。第1板部24a将侧壁部20a的+X侧的内侧面和顶壁部20b的下表面的角部跨过而形成。第2板部24b将侧壁部20a的-X侧的内侧面和顶壁部20b的下表面的角部跨过而形成。第1板部24a和第2板部24b没有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重叠而配置,且彼此差异地配置。该基板保持部24相对于罩部20的中心轴O而配置于-Y侧。
如图9所示,在将第1基板31的厚度设为T时,第1板部24a和第2板部24b的间隙即D3大于T。例如,D3与T相比大5~15%左右。此外,第1板部24a和第2板部24b的间隙即D3,遍及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Z轴方向)的整个范围而成为恒定,也可以朝向该直立设置方向的上侧而逐渐变小(前端变细)。此外,在第1基板31,在厚度方向(Y轴方向)的尺寸存在波动,因此D3优选与T相比设定为具有富裕。
返回至图2,基座部10具有对电池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2b进行支撑的承载部40。承载部40具有对电池2的底部2b进行支撑的有底筒状的主体部41、和与主体部41的底部连续设置并且在第2基板32的上方对主体部41进行支撑的支撑部42。如图8所示,支撑部42具有能够与第1基板31卡合的凸台部43和将凸台部43贯通而形成的贯通孔44。贯通孔44能够与在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形成的螺孔13a相对,将贯通孔44插入贯穿的螺钉81与螺孔13a进行螺合,由此承载部40与第1基板31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
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支撑部42形成为倒L字状,在与第1基板31相对的正面侧(-Y侧)凸出设置有筒状的凸台部43。在第1基板31的下部,形成有能够供筒状的凸台部43插入的贯通孔31b。凸台部43及贯通孔31b与固定部13的螺孔13a相对应而以一对形成。此外,在支撑于支撑部42的主体部41的内周面,在周向隔开间隔而形成有肋部41a,并且形成有用于供第2连接器线缆37穿过的槽41b。
支撑部42具有将第1基板31在左右宽度方向(X轴方向)抱入的一对支撑肋部42a。在第1基板31的下部,形成有能够载置于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的一对切口31c。此外,如图2所示,在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载置有一对切口31c的状态下,第1基板31的下端没有与基座部10的上表面10c接触。其原因在于,在第1基板31在长度方向的尺寸存在波动。凸台部43的长度(凸出量)与第1基板31的厚度相比变小。另外,在图8所示的第1基板31的上部形成的一对切口31a,是为了避免与外形变小的罩部20的干涉而形成的。
凸台部43插入至贯通孔31b,在一对支撑肋部42a的上表面载置一对切口31c,由此能够使第1基板31与承载部40卡合。如上所述,无线仪器1具有使第1基板31与承载部40卡合的卡合机构70。该卡合机构70包含在上述的支撑部42形成的凸台部43、一对支撑肋部42a及在第1基板31形成的贯通孔31b、一对切口31c。无线仪器1具有将通过卡合机构70卡合的第1基板31及承载部40一体地安装于基座部10的安装机构80。
该安装机构80包含将凸台部43贯通的贯通孔44、在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形成的螺孔13a、及插入贯穿于贯通孔44、与螺孔13a螺合的螺钉81。此外,一对支撑肋部42a的长度(凸出量)比第1基板31的厚度大,能够与第1基板31一起将基座部10的固定部13在左右宽度方向(X轴方向)抱入。由此,能够将卡合有第1基板31的承载部40定位于固定部13,通过螺钉81实现的螺钉紧固变得容易。
返回至图2,在承载部40的主体部41的底面设置有弹性部45。弹性部45例如由硅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在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装卸方向(Z轴方向)能够弹性变形。具体地说,相对于弹性部45的底面的周边,周边部以外(例如中央附近)的部分向上方形成为凹状,因此在主体部41的底面和弹性部45之间形成有空间。在弹性部45的底面形成有退让槽46,该退让槽46形成用于弹性部45发生弹性变形的上述空间。本实施方式的退让槽46在弹性部45的底面向上方形成为凹状,但也可以在主体部41侧的底面向下方形成为凹状。在弹性部45的上表面形成有弹性缩径部47,该弹性缩径部47例如在罩部20从基座部10被拆下,电池2从主体部41被拔出,没有与电池2的底部2b抵接的复原状态(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下,随着朝向主体部41的底面(-Z侧)而内径逐渐缩径。此外,弹性缩径部47通过电池2的底部2b的角部而弹性变形,但在复原状态(将电池2从主体部41拔出的状态)下形成有锥面。
在罩部20的顶壁部20b,如图4所示,形成有绳安装孔25。绳安装孔25如图5所示,从顶壁部20b至侧壁部20a的背面侧而形成为L字状。在该绳安装孔25中穿过未图示的绳状体(拉环等),由此能够将无线仪器1结合于安装对象物。例如,在无线仪器1通过磁铁等而磁性连接于安装对象物的情况下,有时通过振动等而无线仪器1从安装对象物落下,但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无线仪器1的丢失、损坏等。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的无线仪器1,如图2所示,与第1天线33相对的相对部26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1,比没有与第1天线33相对的非相对部27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2短,因此如果与采用直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几乎不变的圆筒状的罩部的情况相比,则与第1天线33的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得非常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部26中的罩部20的外形与非相对部27中的罩部20的外形相比变小,因此假设即使没有标记21,在罩部20的相对部26(侧壁部20a的上部)中,与非相对部27(例如底部20c)相比,在X-Y平面全方位中与第1基板31的距离也变近,因此如果与采用直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几乎不变的圆筒状的罩部的情况相比,则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变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相对部26的罩部20的外表面(正面20a1)形成为平面状。根据该结构,形成相对部26的罩部20的正面20a1成为与第1基板31相同的平面状,因此如果与采用圆筒状的罩部(外表面为曲面状的罩部)的情况相比,则能够减小与第1基板31的空间(距离D1),能够使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进一步变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部26,形成有表示第1天线33的位置的标记21(参照图1)。根据该结构,能够从罩部20的外侧判别第1天线33的位置,因此使信息终端装置接近第1天线33变得容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罩部20具有使标记21和第1天线33相对的基板保持部24。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罩部20的内侧,在标记21的背后对第1天线33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判别第1天线33的位置,并且能够使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进一步变好。
此外,如上所述在罩部20设置基板保持部24的情况下,无法如现有这样通过将罩部20螺入(绕中心轴O的旋转)而安装于基座部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具有将罩部20螺钉紧固的螺钉紧固机构50。如上所述,通过将罩部20螺钉紧固于基座部10的外周面10a,从而能够将具有基板保持部24的罩部20安装于基座部10。
如上所述在采用螺钉紧固机构50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螺钉紧固机构50引起的以螺钉51(X轴)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所谓晃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仪器1具有旋转限制机构60,该旋转限制机构60对由螺钉紧固机构50引起的以螺钉51为中心的基座部10和罩部20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旋转限制机构60而能够防止罩部20和基座部10的以螺钉51为中心的晃动,并且能够抑制相对部26和第1天线33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偏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限制机构60在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将基座部10和罩部20能够装卸地引导。具体地说,通过切口18形成的基座部10的螺孔17的形成部分(凸部)和安装片22的凹状的卡合槽22c进行卡合,由此罩部20在Z轴方向被引导,因此罩部20相对于基座部10的安装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6所示,罩部20具有对与第1基板31电连接的电池2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23,基板保持部24和电池保持部23具有不同的形状。如上所述,基板保持部24和电池保持部23为不同的形状,因此不会发生该电池保持部23装载于第1基板31,或者相反地基板保持部24装载于电池2,能够防止罩部20以相反朝向被安装,能够使第1天线33与相对部26(标记21)相对。
并且,基板保持部24及电池保持部23相对于罩部20的中心轴O,配置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因此例如如图10A所示,在罩部20以正确的朝向安装于基座部10的情况下,基板保持部24与第1基板31的上端部卡合,电池保持部23能够与电池2的顶部2a卡合。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罩部20的朝向相对于中心轴O而反转180°的情况下,与图10A相比较,基板保持部24和电池保持部23的位置关系相互反转,例如,电池保持部23的下端与第1基板31的上端接触,由此罩部20的相对于基座部10的安装被阻止。如上所述,即使罩部20的朝向相对于中心轴反转180°而被安装,基板保持部24及电池保持部23也处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防止反转180°的罩部20的安装,能够使第1天线33与相对部26(标记21)相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基座部10搭载有传感器35,在第1基板31设置有将传感器35的测定结果发送至罩部20的外侧的第2天线34。根据该结构,无线仪器1进行经由第1天线33的预配置,接入至无线网络,能够进行传感器35的测定结果经由第2天线34向罩部20的外侧发送等远距离通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1天线33是环形天线,第2天线34是配置于环形天线的内侧的芯片天线。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天线33的环形天线和第2天线34的芯片天线省空间地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设置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33的第1基板31、使第1基板31直立设置的基座部10和以将第1基板31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基座部10的罩部20,罩部20具有与第1天线33相对的相对部26和在第1基板31的直立设置方向配置于与相对部26相比的基座部10侧的非相对部27,相对部26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1,比非相对部27中的从罩部20的外表面至第1基板31为止的距离D2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能够提供近距离通信的灵敏度良好的无线仪器1。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关于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结构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中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有传感器35的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传感器经由线缆等而外置于无线仪器1,从其外置的传感器向无线仪器1输入测定结果。具体地说,可以将对温度进行测定的传感器安装于测定对象物,将来自传感器的线缆与无线仪器1连接,将来自传感器的输出(例如模拟电压)输入至无线仪器1。
在罩部20的内侧收容的电池2可以不仅向无线仪器1供给电力,还对上述这样的外置的传感器供给电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基座部10和承载部40由不同部件构成,但也可以将基座部10和承载部40设为一个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形成有表示第1天线33的位置的标记21的结构,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不形成标记21。例如,如果不形成标记21,将罩部20的一部分设为平面状,将其他部分设为曲面状,并且以第1天线33与该平面状的部分(相对部26)相对的方式设置基板保持部24,则能够从罩部20的外侧大致判别第1天线33的位置。

Claims (7)

1.一种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板,其设置有近距离通信用的第1天线;
基座部,其使所述基板直立设置;以及
罩部,其以将所述基板覆盖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部,
所述罩部具有:
相对部,其与所述第1天线相对;以及
非相对部,其在所述基板的直立设置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相对部相比的所述基座部侧,
所述相对部中的从所述罩部的外表面至所述基板为止的距离,比所述非相对部中的从所述罩部的外表面至所述基板为止的距离短,
在所述相对部,形成有表示所述第1天线的位置的标记,
所述罩部具有使所述标记和所述第1天线相对的基板保持部,
所述基座部形成为圆板状,在所述基座部的外周面,具有将所述罩部进行螺钉紧固的螺钉紧固机构,
所述无线仪器还具有旋转限制机构,该旋转限制机构对由所述螺钉紧固机构引起的以螺钉为中心的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罩部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
所述旋转限制机构是通过在所述基座部的外周面形成的一对切口及在所述罩部的内侧形成的卡合槽而形成的,
所述卡合槽的一对侧面相对于所述一对切口而在所述基板的直立设置方向滑动,由此所述旋转限制机构在所述基板的直立设置方向,将所述基座部和所述罩部能够装卸地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中的所述罩部的外形比所述非相对部中的所述罩部的外形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相对部的所述罩部的外表面形成为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具有对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电池进行保持的电池保持部,
所述基板保持部和所述电池保持部具有不同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形成为具有顶壁部的有顶筒状,该顶壁部垂直设置所述基板保持部及所述电池保持部,
所述基板保持部及所述电池保持部相对于所述罩部的中心轴,配置于在相互反方向偏心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部搭载有传感器,
在所述基板设置有将所述传感器的测定结果发送至所述罩部的外侧的第2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仪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天线为环形天线,
所述第2天线为配置于所述环形天线的内侧的芯片天线。
CN201811195594.0A 2017-11-16 2018-10-15 无线仪器 Active CN109798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188A JP7027831B2 (ja) 2017-11-16 2017-11-16 無線機器
JP2017-221188 2017-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933A CN109798933A (zh) 2019-05-24
CN109798933B true CN109798933B (zh) 2021-09-03

Family

ID=6396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5594.0A Active CN109798933B (zh) 2017-11-16 2018-10-15 无线仪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3158B2 (zh)
EP (1) EP3487080B1 (zh)
JP (1) JP7027831B2 (zh)
CN (1) CN109798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7831B2 (ja) * 2017-11-16 2022-03-0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USD953327S1 (en) * 2020-09-14 2022-05-31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JP7334701B2 (ja) * 2020-09-28 2023-08-29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収容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16646U (zh) * 2011-04-27 2011-10-26 中南融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rfid标签的瓶盖封装装置
CN102696236A (zh) * 2009-12-22 2012-09-26 Abb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设备以及用于无线传送感测的物理参数的方法
WO2013064963A1 (en) * 2011-11-01 2013-05-10 Idus Controls Ltd. A remote sens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05531939A (zh) * 2013-09-17 2016-04-2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无线仪器及现场仪器控制系统
CN105529531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近场通信装置和具有该近场通信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5701526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斯玛Dtv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对条件访问数字媒体内容的访问的体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1610A (en) * 1993-09-17 1996-05-28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Curved dipole antenna with center-post amplifier
JP4071452B2 (ja) * 2001-04-13 2008-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
US7769345B2 (en) * 2006-09-29 2010-08-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guiding a user to a communication position
US8362959B2 (en) * 2008-10-13 2013-01-29 Rosemount Inc. Wireless field device with rugged antenna and rotation stop
JP4525822B2 (ja) * 2008-12-04 2010-08-18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支持構造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JP5325087B2 (ja) * 2009-12-24 2013-10-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体無線通信機
JP5654917B2 (ja) * 2011-03-24 2015-01-14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5792653B2 (ja) * 2012-02-09 2015-10-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装置及び当該携帯機器装置で用いられる携帯型放送受信ユニット
WO2013128816A1 (ja) * 2012-02-28 2013-09-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サーバ装置、サーバ装置の情報更新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4685710B (zh) * 2012-08-17 2016-11-23 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频带天线组件
JP5920122B2 (ja) * 2012-09-03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用アンテナ装置
US9218028B2 (en) * 2013-06-07 2015-12-22 Apple Inc. Computer housing
EP3078156A4 (en) * 2013-10-11 2017-07-12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Network token system
JPWO2016002204A1 (ja) * 2014-07-03 2017-05-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載用電子コンパス装置、携帯型電子コンパス校正装置、携帯型電子コンパス校正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車載用電子コンパス校正システム
JP6443208B2 (ja) * 2015-04-28 2018-12-2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デバイス、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I632734B (zh) * 2016-11-15 2018-08-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收發裝置及其天線單元
JP7027831B2 (ja) * 2017-11-16 2022-03-0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JP7035471B2 (ja) * 2017-11-16 2022-03-1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測定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6236A (zh) * 2009-12-22 2012-09-26 Abb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设备以及用于无线传送感测的物理参数的方法
CN202016646U (zh) * 2011-04-27 2011-10-26 中南融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rfid标签的瓶盖封装装置
WO2013064963A1 (en) * 2011-11-01 2013-05-10 Idus Controls Ltd. A remote sensing device and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05531939A (zh) * 2013-09-17 2016-04-27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无线仪器及现场仪器控制系统
CN105529531A (zh) * 2014-10-20 2016-04-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近场通信装置和具有该近场通信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5701526A (zh) * 2014-12-12 2016-06-22 斯玛Dtv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对条件访问数字媒体内容的访问的体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8933A (zh) 2019-05-24
JP2019092116A (ja) 2019-06-13
US20190147725A1 (en) 2019-05-16
EP3487080B1 (en) 2021-01-27
JP7027831B2 (ja) 2022-03-02
US10573158B2 (en) 2020-02-25
EP3487080A1 (en) 201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8933B (zh) 无线仪器
AU2012202915B2 (en)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s
CN103109393B (zh) 具有通信接口的电池舱以及具有这种电池舱的测量设备
EP3647740B1 (en) Modu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EP3620313A1 (en) Fitting structure between functional-component housing case and rubber base
US11491634B2 (en) Electronic module, in particular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KR20230152615A (ko) 전자 장치의 온도 관측을 위한 구조
US11391570B2 (en)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EP3388797B1 (en) Exact constraint three-point vibration sensing module
US20120242211A1 (en) Support frame and housing and support assembly
CN109798930B (zh) 测定器
US9074940B2 (en) Miniature light sensing assembly
KR101678227B1 (ko) 압력계
JP2013174486A (ja) 物理量検出モジュール
US9291785B2 (en) Optical module
KR20210121721A (ko) 액세서리를 장착할 수 있는 전자 장치
EP4374995A1 (en) Cutting tool and cutting device
JP2014143889A (ja) グロメット
US11131577B2 (en) Three point mount for a vibration sensing apparatus
CN210664508U (zh) 导航设备及用于导航设备的底座机构
JP2021162537A (ja) 磁石固定具
CN115014312A (zh) 一种罗盘及罗经鸟
CN111830433A (zh) 高精度线缆监测仪
KR20200043145A (ko) 보호 구조물이 마련된 하우징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2013185874A (ja) 赤外線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