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5932A - 卷扬机以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卷扬机以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5932A
CN109795932A CN201811245904.5A CN201811245904A CN109795932A CN 109795932 A CN109795932 A CN 109795932A CN 201811245904 A CN201811245904 A CN 201811245904A CN 109795932 A CN109795932 A CN 109795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hoist
boss
vibration
vertic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459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5932B (zh
Inventor
中岛正浩
尾方尚文
五十岚章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5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5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5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支承构件的小型化且能够容易地设置及拆卸防振机构的卷扬机及电梯。卷扬机具备卷扬机主体和卷扬机设置台。卷扬机设置台具备机梁(11A)和支承构件(12)。支承构件(12)具备基板(22)、防振机构(21A、21B)、止动板(23)、止动螺栓(32)、凸台(31)以及锁紧螺母(33)。凸台(3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基板(22)的上表面,且与贯穿了止动用贯通孔(23a)的止动螺栓(32)螺合。锁紧螺母(33)将止动螺栓(32)固定于凸台(31)。

Description

卷扬机以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由电梯轿厢和平衡重等构成的升降体进行升降移动的卷扬机、以及具备该卷扬机的电梯。
背景技术
以往,电梯具备电梯轿厢、平衡重、将电梯轿厢与平衡重连结的吊索、以及具有供该吊索卷绕的卷扬机主体的卷扬机。卷扬机主体经由卷扬机设置台而设置于机械室。
在卷扬机设置台的支承构件上设置有用于吸收卷扬机主体的振动以及卷扬机主体在发生地震时的摆动的防振机构。作为具有以往的防振机构的卷扬机以及电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
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防振机构部,记载有由压缩螺旋弹簧和螺栓构成的技术。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将压缩螺旋弹簧设置在支承台与机械台之间,进而以贯穿支承台、压缩螺旋弹簧以及机械台的方式设置螺栓,将螺栓的一端侧限制于支承台或机械台中的一方,将螺栓的另一端侧游隙贯穿支承台或机械台中的另一方的贯通孔。而且,利用螺栓来防止因发生地震时的摆动而使卷扬机主体翻倒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62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固定螺栓而在压缩螺旋弹簧的内部配置有内侧螺母。因此,在防振机构的设置及拆卸之际进行拧入或松缓内侧螺母的作业时,压缩螺旋弹簧与作业工具发生干涉,防振机构的设置及拆卸作业变得非常繁琐。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螺栓的头部从机械台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突出。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防止螺栓的头部与机械室的地面之间的干涉,需要在机械台的下方确保空间,存在导致支承构件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支承构件的小型化且能够容易地设置及拆卸防振机构的卷扬机以及电梯。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且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卷扬机设置于机械室且经由吊索使升降体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卷扬机具备:
供吊索绕挂的卷扬机主体;以及
用于设置卷扬机主体的卷扬机设置台。
卷扬机设置台具备:用于设置卷扬机主体的机梁;以及配置在机梁与机械室的地面之间的支承构件。
支承构件具备基板、防振机构、止动板、止动螺栓、凸台、以及锁紧螺母。
基板载置于地面。防振机构安装于基板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止动板设置于防振机构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且夹设在机梁与防振机构之间。止动螺栓从上下方向的上方贯穿在止动板设置的止动用贯通孔。凸台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基板的上表面,且与贯穿了止动用贯通孔的止动螺栓螺合。锁紧螺母将止动螺栓固定于凸台。
另外,电梯具备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体,该电梯具备卷扬机,该卷扬机设置于机械室且经由吊索使升降体进行升降动作。另外,作为卷扬机,使用上述的卷扬机。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的卷扬机以及电梯,能够实现支承构件的小型化,能够容易地设置及拆卸防振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电梯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电梯中的卷扬机的图,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的止动板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主视图,图9C是侧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的凸台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主视图,图10C是侧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中的卷扬机设置台102的设置作业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中的防振机构以及翻倒防止机构的拆卸作业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卷扬机设置台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卷扬机设置台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卷扬机设置台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11A、11B…机梁;12A、12B、12C、12D…支承构件;21A…第一防振机构;21B…第二防振机构;22…基板;23…止动板;23a…止动用贯通孔;23b…止动板安装孔;23c…载置面部;23d…支承片;24…隔离件;24a…隔离件安装孔;25…翻倒防止机构;27…防振构件;28…下部板;28a…下部安装孔;29…上部板;29a…上部安装孔;31…凸台;32…止动螺栓;32a…头部;32b…轴部;33…锁紧螺母;34…主部;34a…止动用螺纹孔;35…凸缘部;35a…凸台侧安装孔;39…凸台用安装螺栓;41A、41B…下部安装螺栓;42…上部安装螺栓;100…卷扬机;101…卷扬机主体;102…卷扬机设置台;110…升降通道,120…电梯轿厢(升降体);130…吊索;140…平衡重(升降体);150…偏导轮;160…机械室;161…地面;162…壁面;162a…凹部;163…开口部;T1…作业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8对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以及电梯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共用的构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1.第一实施方式例
1-1.电梯以及卷扬机的结构例
首先,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例(以下称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例的电梯的结构例的概要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例的电梯1在形成于建筑物内的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动作。电梯1具备载置人或货物的电梯轿厢120、吊索130、平衡重140以及卷扬机100。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通道110形成在建筑物内,在升降通道110的顶部设置有机械室160。
表示升降体的一例的电梯轿厢120设置在升降通道110内。电梯轿厢120沿着未图示的引导轨在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以下,将电梯轿厢120升降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在电梯轿厢120的上端部连接有吊索130。
吊索130的一端与电梯轿厢120连接,吊索130的另一端与表示升降体的另一例的平衡重140的上部连接。另外,吊索130绕挂在卷扬机100的卷扬机主体101上。卷扬机100以及偏导轮150设置于机械室160。而且,通过卷扬机主体101驱动,电梯轿厢120以及平衡重140在升降通道110内进行升降。
[卷扬机]
接着,参照图2A以及图2B对卷扬机100进行说明。图2A是示出卷扬机100的主视图,图2B是示出卷扬机100的俯视图。
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卷扬机100具有卷扬机主体101和卷扬机设置台102。在卷扬机主体101上具有供吊索130绕挂的绳轮。在卷扬机主体101的附近配置有偏导轮150。在偏导轮150上绕挂有绕挂于卷扬机主体101的吊索130。而且,卷扬机主体101以及偏导轮150在由卷扬机设置台102支承的状态下设置于机械室160的地面161。
卷扬机设置台102具有第一机梁11A、第二机梁11B以及多个(本例中为四个)支承构件12A、12B、12C、12D。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是铅垂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为H型的所谓的H型钢。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配置为其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以跨越开设于机械室160的地面161且供吊索130穿过的开口部163的方式设置。
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上部设置有卷扬机主体101。另外,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延伸方向的两端部配置有支承构件12A、12B、12C、12D。支承构件12A、12B、12C、12D分别配置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两端部处的下表面部与机械室160的地面161之间。
另外,在机械室160的壁面162形成有供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插入的凹部162a。而且,四个支承构件12A、12B、12C、12D中的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配置的支承构件12A、12C配置于凹部162a。
[支承构件]
接着,参照图3~图10对支承构件12A、12B、12C、12D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支承构件12A、12B、12C、12D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对在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配置的支承构件12A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的C部的主视图。另外,图6是示出支承构件12A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支承构件12A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支承构件12A的主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承构件12A具有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基板22、止动板23、隔离件24以及翻倒防止机构25。
[基板]
基板22形成为平板状。而且,基板22例如通过焊接或固定螺栓等固定方法固定于地面161。
在基板22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载置有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以及后述的翻倒防止机构25的凸台31。而且,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载置有止动板23。另外,在止动板23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载置有隔离件24,在隔离件24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载置有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因此,止动板23隔着隔离件24而被夹设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与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之间。
第一机梁11A例如通过焊接而固定于隔离件24。由此,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隔着止动板23及隔离件24而配置在基板22与第一机梁11A之间。
[防振机构]
如图6~图8所示,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在基板22的上表面邻接配置。这样,通过使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接近配置,能够实现支承构件12A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所邻接的部位的上方配置有第一机梁11A。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这里对第一防振机构21A进行说明。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防振机构21A具有防振构件27、下部板28以及上部板29。作为防振构件27,由具有弹性的构件构成,例如由橡胶形成。需要说明的是,防振构件27不局限于橡胶,也能够应用压缩螺旋弹簧或板簧等其他各种具有弹性的构件。
在防振构件27的下表面配置有下部板28,在防振构件27的上表面配置有上部板29。因此,防振构件27由下部板28与上部板29夹持。
下部板28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下部板28形成有多个下部安装孔28a。下部安装孔28a是从下部板28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贯通孔。另外,下部安装孔28a避开下部板28的配置防振构件27的部位而形成。而且,通过使下部安装螺栓41A、41B贯穿多个下部安装孔28a,且使下部安装螺栓41A、41B与基板22螺合,从而将下部板28固定于基板22的上表面。
这里,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固定在下部板28的与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下部板28邻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固定在下部板28的与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下部板28邻接的端部。
上部板29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上部板29形成有多个上部安装孔29a。上部安装孔29a是从上部板29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凹陷的凹部。在该上部安装孔29a螺合有上部安装螺栓4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部安装孔29a不是贯通孔,因此,与上部安装孔29a螺合的上部安装螺栓42不会与防振构件27接触。因此,在由橡胶形成的防振构件27上无需设置用于供上部安装螺栓42插入的孔,能够提高防振构件27的耐久性。另外,在上部板29的上表面载置有止动板23。
[止动板]
图9A是示出止动板23的俯视图,图9B是示出止动板23的侧视图,图9C是示出止动板23的主视图。
如图9A~图9C所示,止动板23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止动板23形成有止动用贯通孔23a和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止动用贯通孔23a以及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是从止动板23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贯通孔。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部安装螺栓42贯穿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
另外,后述的翻倒防止机构25的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从上下方向的上方贯穿止动用贯通孔23a。需要说明的是,在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与止动用贯通孔23a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贯穿止动用贯通孔23a。即,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游隙贯穿止动用贯通孔23a。
另外,如图9A~图9C所示,止动板23具有:形成有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且载置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载置面部23c;以及形成有止动用贯通孔23a的支承片23d。如图6以及图8所示,载置面部23c载置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此时,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与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上部板29设置的上部安装孔29a连通。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载置面部23c的上表面载置有隔离件24。
如图3以及图5所示,支承片23d从载置面部23c的与形成于机械室160的壁面162的凹部162a对置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即,支承片23d从载置面部23c朝向与机械室160的壁面162相反的方向突出。另外,在隔离件24上载置有第一机梁11A时,如图3所示,支承片23d配置在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的下方。
[隔离件]
如上所述,隔离件24载置于止动板23的载置面部23c。而且,隔离件24夹设在止动板23与第一机梁11A之间。隔离件24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在隔离件24上形成有多个隔离件安装孔24a。多个隔离件安装孔24a是从隔离件24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贯通孔。多个隔离件安装孔24a形成在隔离件24的四个角,形成在与固定于隔离件24的第一机梁11A不发生干涉的位置。
在将隔离件24载置于止动板23的载置面部23c时,多个隔离件安装孔24a与设置于止动板23的多个止动板安装孔23b以及设置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上部板29的上部安装孔29a连通。上部安装螺栓42贯穿隔离件24的隔离件安装孔24a与止动板23的止动板安装孔23b。而且,通过上部安装螺栓42与设置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上部板29的上部安装孔29a螺合,从而将隔离件24及止动板23经由上部安装螺栓42而固定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
另外,隔离件24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游隙贯穿止动板23的翻倒防止机构25的止动螺栓32的头部32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翻倒防止机构]
接着,对翻倒防止机构25进行说明。如图6~图8所示,翻倒防止机构25具有凸台31、止动螺栓32以及锁紧螺母33。凸台31配置在止动板23的支承片23d与基板22之间。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凸台31与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所邻接的位置处设置的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对置。即,凸台31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中的相互邻接的端部对置。而且,凸台31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接近配置。
图10A是示出凸台31的俯视图,图10B是示出凸台31的侧视图,图10C是示出凸台31的主视图。
如图10A~图10C所示,凸台31具有主部34和两个凸缘部35、35。在主部34形成有止动用螺纹孔34a。止动用螺纹孔34a从主部34的上表面朝向下方以规定的长度形成。另外,在止动用螺纹孔34a中形成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止动螺栓32螺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止动用螺纹孔34a从主部34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
两个凸缘部35、35从主部34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朝向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图6~图8所示,在将主部34载置于基板22时,两个凸缘部35、35朝向相对于主部34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对置的方向而正交的方向突出。
另外,如图10A~图10C所示,在两个凸缘部35、35分别形成有凸台侧安装孔35a。凸台侧安装孔35a是从凸缘部35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贯通孔。凸台用安装螺栓39贯穿该凸台侧安装孔35a。
另外,如图6~图8所示,凸台31配置于基板22上的与第一机梁11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而且,凸台31借助凸台用安装螺栓3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板22。
另外,凸缘部35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主部3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短。而且,在将凸台31载置于基板22时,凸缘部35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比主部34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低。另外,凸缘部35的上表面与主部34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凸台用安装螺栓39的头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如图7以及图8所示,止动螺栓32具有头部32a和轴部32b。轴部32b从止动板23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游隙贯穿在止动板23设置的止动用贯通孔23a,并与凸台31的止动用螺纹孔34a螺合。而且,止动螺栓32的头部32a从止动板23的上表面突出地载置于止动板23的上表面。
另外,在从止动板23的下表面突出的轴部32b安装有锁紧螺母33。而且,通过对锁紧螺母33进行紧固,从而将止动螺栓32固定于凸台31。由此,能够在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不贯穿基板22的状态下将止动螺栓32固定。其结果是,无需在基板22与机械室160的地面161之间确保用于固定止动螺栓32的空间,因此,能够实现支承构件12A的小型化。
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防振构件27破裂或卷扬机主体101的摆动较大时,翻倒防止机构25的止动螺栓32与止动板23的止动用贯通孔23a抵接。由此,能够利用翻倒防止机构25来防止卷扬机主体101翻倒或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情况。
另外,由于本例的支承构件12A、12B、12C、12D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所有的支承构件12A、12B、12C、12D上设置有翻倒防止机构25。而且,如图2B所示,本例的支承构件12A、12B、12C、12D分别设置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因此,翻倒防止机构25设置在卷扬机100的四个角。即,翻倒防止机构25设置在与卷扬机主体101或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重心位置分开的位置。
由此,与将翻倒防止机构25设置在卷扬机主体101或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重心位置的附近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卷扬机主体101的移动时或翻倒时止动螺栓32和止动板23所产生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止动螺栓32和止动板23的小型化。
此外,如图3所示,本例的翻倒防止机构25的凸台31及止动螺栓32配置在第一机梁11A的上下方向的下方。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卷扬机主体101的移动时或翻倒时止动螺栓32和止动板23所产生的应力。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止动螺栓32和止动板23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将供止动螺栓32螺合的凸台31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接近配置,从而能够实现支承构件12A整体的小型化。
1-2.卷扬机设置台的设置作业
接着,参照图11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卷扬机设置台102的设置作业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卷扬机设置台102的设置作业的流程图。
需要说明的是,基板22预先被固定于机械室160的地面161。如图11所示,首先,将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设置于基板22的上表面,并利用下部安装螺栓41A、41B进行固定(步骤S1)。
即,使下部安装螺栓41A、41B贯穿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下部板28设置的下部安装孔28a而紧固固定于基板22。
另外,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延伸方向的一端部配置的支承构件12A、12C配置于壁面162的凹部162a。因此,支承构件12A、12C的周围除去一部分之外都被壁面162的凹部162a包围。因此,扳手等作业工具T1的插入方向被限定为图6所示的方向。
然而,在步骤S1的工序中,在基板22上未安装凸台31。因此,能够将工具从与壁面162相反的一侧向在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的相互邻接的端部配置的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插入。因此,即便支承构件12A、12C的周围除了一部分之外都被凹部162a包围、并且支承构件12A、12C与壁面162的间隔窄,也能够进行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的紧固作业。
其结果是,不仅能够将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相互接近地配置,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设置作业。另外,无需与支承构件12A、12C的大小及设置作业相应地扩宽机械室160,还能够实现机械室160的省空间化。
接着,在基板22的上表面设置凸台31,利用凸台用安装螺栓39将凸台31固定于基板22(步骤S2)。然后,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之上重叠地设置止动板23及隔离件24,利用上部安装螺栓42,将止动板23及隔离件24固定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步骤S3)。
接着,在凸台31的止动用螺纹孔34a之上放置锁紧螺母33(步骤S4)。即,在凸台31的主部34的上表面载置锁紧螺母33。接着,使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从上下方向的上方通过止动板23的止动用贯通孔23a。此时,止动螺栓32的头部32a被载置于止动板23的上表面。使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与锁紧螺母33一起螺合于凸台31的止动用螺纹孔34a。然后,拧入锁紧螺母33,使止动螺栓32固定于凸台31(步骤S5)。
如上所述,凸缘部35的上表面与主部34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比载置于凸缘部35的上表面的凸台用安装螺栓39的头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由此,在步骤S5的固定中,在拧入锁紧螺母33时,能够防止扳手等工具与凸台用安装螺栓39发生干涉。
接着,将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设置于支承构件12A的隔离件24之上,将第一机梁11A的另一端部设置于支承构件12B的隔离件24之上。另外,将第二机梁11B的一端部设置于支承构件12C的隔离件24之上,将第二机梁11B的另一端部设置于支承构件12D的隔离件24之上(步骤S6)。
如上所述,隔离件24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止动螺栓32的从止动板23的上表面突出的头部32a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利用夹设在第一机梁11A与止动板23之间的隔离件24,来确保从止动板23的上表面到第一机梁11A的下表面的空间。由此,即便在第一机梁11A的上下方向的下方配置止动螺栓32,也能够防止止动螺栓32的头部32a与第一机梁11A发生干涉。
接着,通过焊接来固定隔离件24与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步骤S7)。由此,卷扬机设置台102的设置作业完成。
1-3.防振机构及翻倒防止机构的拆卸作业
构成本例的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防振构件27由橡胶构成,以便吸收振动。因此,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防振构件27的振动吸收的功能发生劣化,因此,需要拆卸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并更换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
接着,参照图12对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以及翻倒防止机构25的拆卸作业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以及翻倒防止机构25的拆卸作业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首先,在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的上下方向的下方设置千斤顶,用于防止在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以及翻倒防止机构25拆卸后卷扬机主体101发生翻倒(步骤S11)。接着,松缓对翻倒防止机构25中的止动螺栓32进行固定的锁紧螺母33(步骤S12)。
接着,拆卸设置在隔离件24之上的上部安装螺栓42以及对凸台31进行固定的凸台用安装螺栓39(步骤S13)。然后,进行使用千斤顶将第一机梁11A及第二机梁11B向上下方向的上方抬起的所谓的顶起(步骤S14)。由此,能够减少向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防振构件27和止动板23施加的载荷。
接着,在使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游隙贯穿止动用贯通孔23a的状态下,从第一机梁11A以及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拔出止动板23、止动螺栓32、锁紧螺母33以及凸台31(步骤S15)。这里,止动螺栓32的轴部32b与凸台31螺合,且未贯穿基板22。因此,不将止动螺栓32向上下方向的上方拉起就能够从第一机梁11A以及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拔出止动螺栓32,能够容易地进行步骤S15的工序。
另外,根据需要,进一步松缓锁紧螺母33,将构成翻倒防止机构25的止动螺栓32、锁紧螺母33以及凸台31分离(步骤S16)。
通过将构成翻倒防止机构25的凸台31以及止动螺栓32拆卸,从而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中的与壁面162的凹部162a对置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被开放。因此,如图6所示,能够从与机械室160的壁面162相反的一侧向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被开放的端部插入扳手等作业工具T1。
这里,在凸台31固定于基板22而无法拆装的情况下,无法向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相互邻接的端部配置的且与凸台31对置的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插入作业工具T1。其结果是,为了使作业工具T1插入到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而需要将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的间隔设定在凸台31的长度以上,从而导致支承构件12A大型化。
与此相对,在本例的支承构件12A中,凸台3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基板22上。因此,在步骤S15的工序中,能够使凸台31及止动螺栓32与基板22分离。因此,在设置时,能够容易地将作业工具T1插入到与凸台31及止动螺栓32对置的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其结果是,能够不受到凸台31的长度的影响而使第一防振机构21A与第二防振机构21B接近配置,能够实现支承构件12A整体的小型化。
接着,将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及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拆卸,将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从隔离件24与基板22之间拆卸(步骤S17)。另外,将凸台31从基板22拆卸,因此,能够容易地拔出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由此,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以及翻倒防止机构25的拆卸作业完成。其结果是,能够设置新的防振机构,能够进行防振机构的更换作业。
另外,在设置新的防振机构时,凸台31在基板22上也处于拆卸状态。因此,支承构件12A的与壁面162的凹部162a对置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被开放。由此,即便在设置新的防振机构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凸台31的影响,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本例的止动板23,以设置有止动用贯通孔23a的支承片23d与载置面部23c一体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支承片23d与载置面部23c分离。由此,在拆卸翻倒防止机构25时,通过使支承片23d从载置面部23c分离,能够仅将支承片23d与止动螺栓32一起拆卸。
2.第二实施方式例
接着,参照图13~图18对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的卷扬机设置台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卷扬机设置台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卷扬机设置台的侧视图。另外,图16是示出支承构件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支承构件的主视图,图18是示出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该第二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支承构件的结构。因此,这里,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100共用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3~图15所示,支承构件62具有第一防振机构21A、第二防振机构21B、基板72、止动板73、隔离件74以及翻倒防止机构75。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6~图17所示,在基板72的上表面借助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与第二下部安装螺栓41B而固定有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而且,在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上表面,重叠地配置有止动板73和隔离件74。止动板73和隔离件74借助上部安装螺栓42而固定于第一防振机构21A及第二防振机构21B。此外,在隔离件74的上表面载置有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该第一机梁11A的一端部通过焊接而被固定。
止动板73具有:载置隔离件74的载置面部73c;以及从载置面部73c的与机械室160的壁面162对置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突出的支承片73d。在支承片73d上形成有供构成翻倒防止机构75的止动螺栓82游隙贯穿的止动用贯通孔73a。
另外,构成翻倒防止机构75的凸台81借助凸台用安装螺栓3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板72的上表面。在凸台81上螺合有游隙贯穿了设置于止动板73的止动用贯通孔73a的止动螺栓82。而且,止动螺栓82由锁紧螺母83固定于凸台81。
另外,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凸台81避开基板72上的与第一机梁11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而配置。而且,止动板73中的设置有供止动螺栓82游隙贯穿的止动用贯通孔73a的支承片73d也避开与第一机梁11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而配置。因此,在止动螺栓82的上下方向的上方未配置第一机梁11A而被开放。
由此,在拆卸翻倒防止机构75时,能够将止动螺栓82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方从止动用贯通孔73a拔出。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62,能够在不拆卸止动板73的状态下将构成翻倒防止机构75的凸台81、止动螺栓82以及锁紧螺母83拆卸。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12A同样地,在使止动螺栓82的轴部82b游隙贯穿止动用贯通孔73a的状态下将止动板73及翻倒防止机构75拆卸。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62中,凸台81与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对置,该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配置在第二防振机构21B的与第一防振机构21A邻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然而,凸台8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定于基板72。因此,在第二防振机构21B的设置时或拆卸作业时,通过将凸台81从基板72拆卸,从而能够向固定第二防振机构21B的第一下部安装螺栓41A插入作业工具T1。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即便利用具有像这样构成的支承构件62的卷扬机,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例的卷扬机100同样的作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62中,止动螺栓82的上下方向的上方被开放。因此,止动螺栓82的头部82a与第一机梁11A不会发生干涉。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例的支承构件62中,也可以不将隔离件74配置在第一机梁11A与止动板73之间,而在止动板73上固定第一机梁11A。由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并且能够实现支承构件62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且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对配置有两个防振机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防振机构的个数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或者也可以仅为一个。另外,即便在仅配置有一个防振机构的情况下,由于构成翻倒防止机构的凸台以能够相对于基板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因此,通过将凸台从基板拆卸,能够容易地设置及更换防振机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中,说明了应用于将机械室160设置在升降通道110的顶部的电梯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将机械室160设置在与升降通道110分开的位置的电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平行”及“正交”等用语,但这些用语不仅仅指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及“正交”,也可以为包含“平行”及“正交”在内的、处于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范围的“大致平行”及“大致正交”的状态。

Claims (7)

1.一种卷扬机,其设置于机械室且经由吊索使升降体进行升降动作,
其中,
所述卷扬机具备:
卷扬机主体,其供所述吊索绕挂;以及
卷扬机设置台,其用于设置所述卷扬机主体,
所述卷扬机设置台具备:
机梁,其用于设置所述卷扬机主体;以及
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机梁与所述机械室的地面之间,
所述支承构件具备:
基板,其载置于所述地面;
防振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
止动板,其设置于所述防振机构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且夹设在所述机梁与所述防振机构之间;
止动螺栓,其从上下方向的上方贯穿在所述止动板设置的止动用贯通孔;
凸台,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与贯穿了所述止动用贯通孔的止动螺栓螺合;以及
锁紧螺母,其将所述止动螺栓固定于所述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中,
所述止动板具有:
载置面部,其载置于所述防振机构的上表面;以及
支承片,其从所述载置面部的与所述机械室的壁面对置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突出,且设置有所述止动用贯通孔,
所述凸台与所述防振机构的对置于所述壁面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对置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扬机,其中,
所述支承片配置在所述机梁的上下方向的下方,
所述凸台以及所述止动螺栓配置在所述机梁的上下方向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扬机,其中,
在所述止动板与所述机梁之间配置有隔离件,
所述隔离件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长度比所述止动螺栓的从所述止动板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突出的头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中,
所述凸台具有:
主部,其形成有供所述止动螺栓螺合的止动用螺纹孔;以及
凸缘部,其从所述主部的上下方向的下端部突出,且形成有凸台侧安装孔,用于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的凸台用安装螺栓贯穿该凸台侧安装孔,
从形成有所述止动用螺纹孔的主部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到所述凸缘部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为止的长度形成得比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上表面载置的所述凸台用安装螺栓的头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扬机,其中,
所述防振机构具有:
第一防振机构;以及
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邻接配置的第二防振机构,
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防振机构及所述第二防振机构的相互邻接的端部对置配置。
7.一种电梯,其具备在设置于建筑物的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移动的升降体,
其中,
所述电梯具备卷扬机,该卷扬机设置于机械室且经由吊索使所述升降体进行升降动作,
所述卷扬机具备:
卷扬机主体,其供所述吊索绕挂;以及
卷扬机设置台,其用于设置所述卷扬机主体,
所述卷扬机设置台具备:
机梁,其用于设置所述卷扬机主体;以及
支承构件,其配置在所述机梁与所述机械室的地面之间,
所述支承构件具备:
基板,其载置于所述地面;
防振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
止动板,其设置于所述防振机构的上下方向的上表面,且夹设在所述机梁与所述防振机构之间;
止动螺栓,其从上下方向的上方贯穿在所述止动板设置的止动用贯通孔;
凸台,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板,且与贯穿了所述止动用贯通孔的止动螺栓螺合;以及
锁紧螺母,其将所述止动螺栓固定于所述凸台。
CN201811245904.5A 2017-11-16 2018-10-23 卷扬机以及电梯 Active CN109795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0590 2017-11-16
JP2017220590A JP6797100B2 (ja) 2017-11-16 2017-11-16 巻上機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5932A true CN109795932A (zh) 2019-05-24
CN109795932B CN109795932B (zh) 2020-11-17

Family

ID=6655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45904.5A Active CN109795932B (zh) 2017-11-16 2018-10-23 卷扬机以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97100B2 (zh)
CN (1) CN1097959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2270A (zh) * 2019-05-28 2019-08-06 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机组合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755B (zh) * 2020-01-20 2021-04-2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建筑材料用升降机轿厢减震装置
CN114988234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球扁钢的可拆卸式吊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8176A (ja) * 2001-05-17 2002-11-2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巻上機用防振体の保護機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2362860A (ja) * 2001-06-06 2002-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635410A (zh) * 2011-06-22 2014-03-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曳引机的支承装置
CN204917568U (zh) * 2015-07-16 2015-12-30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曳引机侧翻的安全装置
CN205023645U (zh) * 2015-09-25 2016-02-10 宁波力隆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翻结构的电梯主机用减震装置
CN108726331A (zh) * 2017-04-18 2018-11-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卷扬机、电梯装置以及卷扬机的防振机构部和防倾倒机构部的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8176A (ja) * 2001-05-17 2002-11-2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巻上機用防振体の保護機具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2362860A (ja) * 2001-06-06 2002-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635410A (zh) * 2011-06-22 2014-03-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用曳引机的支承装置
CN204917568U (zh) * 2015-07-16 2015-12-30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曳引机侧翻的安全装置
CN205023645U (zh) * 2015-09-25 2016-02-10 宁波力隆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带防翻结构的电梯主机用减震装置
CN108726331A (zh) * 2017-04-18 2018-11-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卷扬机、电梯装置以及卷扬机的防振机构部和防倾倒机构部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2270A (zh) * 2019-05-28 2019-08-06 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机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5932B (zh) 2020-11-17
JP6797100B2 (ja) 2020-12-09
JP2019089644A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932B (zh) 卷扬机以及电梯
US9511979B2 (en) Underslung elevator
JP5120260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2127737B1 (ko) 슬라이드 방식 갱폼 안전 인양장치
JP2010047410A (ja) エレベータ
JP506576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H06156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重りの据付方法及び釣合重り
JP200002604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698792B (zh) 电梯装置
JP40913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8377647B (zh)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CN108792906B (zh) 电梯对重框的加强件安装辅助装置和加强件安装方法
JP2012201497A (ja) マシンベッド及び揚重装置
EP4151580A1 (en) Elevator device and jamb mounting structure therefor
CN108726331B (zh) 卷扬机、电梯装置以及卷扬机的防振机构部和防倾倒机构部的组装方法
JP2012052305A (ja) ボイラ内足場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WO2023175881A1 (ja) 巻上機の据付方法
KR100985338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균형추
KR10051433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7556181B2 (ja) 巻上機の据付方法
JP4794134B2 (ja) エレベータ機械室の機器配置構造
KR100455502B1 (ko) 엘리베이터 권상기의 설치 구조
CN107848758B (zh) 电梯井道上部的机房中的控制盘的安装固定结构及安装固定方法
WO201810061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23175880A1 (ja) 巻上機据付ガイド装置及び巻上機の据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