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5236A -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5236A
CN109795236A CN201910126109.2A CN201910126109A CN109795236A CN 109795236 A CN109795236 A CN 109795236A CN 201910126109 A CN201910126109 A CN 201910126109A CN 109795236 A CN109795236 A CN 109795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coloration
ink
preparation
colorless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61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钰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anyu Yingyuan Cosme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anyu Yingyuan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anyu Yingyuan Cosme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anyu Yingyuan Cosme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261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952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5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52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感温变色粉与油墨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所述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进行丝网印刷;(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干燥固化,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对工艺的要求低,容易操作,获得的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性能。使用人手接触时,感温变色层会产生可逆的感温变色效果,且感温变色效果明显,不仅具有普通色墨的装潢效果,还具有科技感和趣味性,感官体验性强,互动性好,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包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类文明越来越进步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懂得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化妆品作为时尚消费品,代表着时尚、前卫和潮流,除了有一定的使用功效外,还体现着不同的文化色彩,是使用功能与精神文化的结合,满足消费者对美的心理追求。包装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在商品经济中扮演着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证明,更合适更创意的包装不但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促进化妆品市场的繁荣,还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推动社会精神的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
现有化妆品包装制品上的装饰图案大多只能显示实色的效果,这种传统一维性传递保护功能的包装已不能满足包装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带有包装使用者参与性的互动理念指导下的包装设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所述感温变色层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颜色变化,应用于包装制品时,可赋予其更高层次的装饰效果,并实现包装使用者与包装的互动过程,更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为实现其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感温变色粉与油墨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所述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干燥固化,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优选地,所述油墨为无色透明油墨;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无色透明油墨=1:8~5:8。
优选地,所述油墨为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的混合物;所述无色透明油墨与所述有色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3:1~5:1;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油墨=1:6~2:5。最优选地,所述无色透明油墨与所述有色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4:1。最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油墨=1:5。
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以上述配比配制的感温变色浆料印刷得到的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感温变色效果。
优选地,所述丝网印刷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采用目数为200~500目的丝网。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配合该目数的丝网,在常温条件下印刷获得的感温变色层即具有较好的感温变色效果,工艺要求低,易于操作。
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临界温度为15~33℃。较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临界温度为25℃或31℃。本发明采用的所述感温变色粉是一种可逆感温变色颜料,用手接触感温变色层时,其中的感温变色粉会从有色变无色,从而使感温变色层只显示油墨的颜色,当手离开感温变色层后,其中的感温变色粉会从无色变有色,从而使感温变色层显示初始状态的颜色。如此,可使感温变色层不仅具有普通色墨的装潢效果,而且其奇妙的变化给人们以魔术般的趣味性。应用于包装制品时,可使消费者与包装制品之间产生交互行为,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优选地,所述温变色粉的粒度为200~3000目。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采用该粒度大小的手感温变色粉可以使印刷的感温变色图案更为清晰,感温变色效果更佳。而且,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随着温变色粉的粒度越小,印刷效果越好,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效果也越好。但温变色粉的粒度越小,其成本越高。
优选地,所述干燥固化的方式为自然干燥、加热干燥或UV固化。所述自然干燥为将完成印刷的基体置于常温条件下晾24h。优选地,所述加热干燥的温度为40~50℃,时间为20~60min。优选地,所述UV固化的功率为2~6kW,时间为2~30s。
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干燥的温度对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效果影响较大,若温度过低,会导致干燥固化不完全,直接影响感温变色层的质量,若温度过高,会直接导致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效果降低或丧失。而以上述方式进行干燥固化,可使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干燥固化效果的同时,仍能保持优异的感温变色效果。
优选地,所述基体为塑胶、纸质、玻璃或金属材质的制品。以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化妆品包装制品的表面印刷所述感温变色层,可解决传统化妆品包装制品只具备一维性传递保护功能的弊端,使化妆品包装制品不仅具有保护功能和装饰功能,还具备趣味性和互动性,更能吸引消费者,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对工艺的要求低,容易操作,且在基体上印刷获得的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性能。使用人手接触时,感温变色层会产生可逆的感温变色效果,且感温变色效果明显,不仅具有普通色墨的装潢效果,还具有科技感和趣味性,感官体验性强,互动性好,能有效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更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包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原料来源如下:
1、感温变色粉,购自广州崇誉工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均为日本精工的740系列油墨。
丝网印刷采用的丝网目数为200目。
实施例1
实施例1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以4: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调色油墨;
(2)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步骤(1)的调色油墨以1:5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3)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2)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4)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kW的功率UV固化3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以3: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调色油墨;
(2)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步骤(1)的调色油墨以2:5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3)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2)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4)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kW的功率UV固化3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以5: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调色油墨;
(2)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步骤(1)的调色油墨以1:6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3)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2)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4)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kW的功率UV固化3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4
实施例4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完成印刷的基体的干燥固化方式为:以6kW的功率UV固化2s。
实施例5
实施例5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完成印刷的基体的干燥固化方式为:在50℃下加热干燥固化20min。
实施例6
实施例6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对完成印刷的基体的干燥固化方式为:在40℃下加热干燥固化60min。
实施例7
实施例7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25℃红色)与无色透明油墨以1:8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5kW的功率UV固化2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8
实施例8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1:4。
实施例9
实施例9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5:8。
实施例10
实施例10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红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以1:8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5kW的功率UV固化2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11
实施例11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1:4。
实施例12
实施例12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5:8。
实施例13
实施例13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以1:8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5kW的功率UV固化2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14
实施例14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1:4。
实施例15
实施例15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3:8。
实施例16
实施例16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5:8。
实施例17
实施例17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200目的感温变色粉(31℃紫色)与无色透明油墨以1:8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以2.5kW的功率UV固化20s,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实施例18
实施例18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1:4。
实施例19
实施例19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3:8。
实施例20
实施例20为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实施例1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比为5:8。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以2:1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以6:1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调色油墨以1:7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与调色油墨以3:5的重量比混合,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与实施例6的区别仅在于,干燥固化的温度为55℃,时间为60min。
对比例6: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25℃红色)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1:16。
对比例7: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25℃红色)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6:8。
对比例8: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红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1:16。
对比例9: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红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6:8。
对比例10:与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1:16。
对比例11:与实施例13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蓝色BF)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6:8。
对比例12:与实施例1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紫色)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1:16。
对比例13:与实施例17的区别仅在于,感温变色粉(31℃紫色)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6:8。
效果例
分别按上述实施例1~20和对比例1~13的制备方法在相同的化妆品包装盒表面印刷感温变色层,每种方法印刷3个样品。
选取30名感官正常的志愿者进行互动体验,方法:在室温下,于对色灯箱内,用手指在各样品的感温变色层上来回擦拭10次或用手指轻压10s,然后观察感温变色效果,并对其进行打分,最后对每组样品的分数取均值。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结果如表2所示。
表1评分标准
分数(满分10分) 标准
7分以上 感温变色效果非常明显,体验感好
4~7分 感温变色效果一般明显,体验感一般
4分以下 感温变色效果不明显,体验感差
表2感温变色效果
从表2的结果可看出,以本发明实施例1~20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感温变色层在互动体验测试中均获得较高的分数,说明本发明制备方法获得的感温变色层具有明显的感温变色效果,体验感好。
比较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可知,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的配比,以及感温变色粉与调色油墨的配比,都会对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当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3:1~5:1,感温变色粉:油墨=1:6~2:5时,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感温变色效果和体验感。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4:1,感温变色粉:油墨=1:5时,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效果和体验感最好。
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4~6和对比例5可知,干燥的温度对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效果影响较大,在55℃下加热干燥固化得到的感温变色层无明显的感温变色效果,体验感较差。而在40~50℃下加热干燥固化,可使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干燥固化效果的同时,仍能保持优异的感温变色效果。
比较实施例7~20和对比例6~13可知,只采用无色透明油墨与感温变色粉制备感温变色层时,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配比会对感温变色层的感温变色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当感温变色粉:无色透明油墨=1:8~5:8时,感温变色层具有较好的感温变色效果和体验感。此外,该配方组成下,当采用的感温变色粉的变色临界温度不同,或者感温变色粉的颜色不同,感温变色粉与无色透明油墨的最优配比也会有所不同。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感温变色粉与油墨混合均匀,得到感温变色浆料;
(2)将待印刷的基体置于丝印机中,然后将所述感温变色浆料倒入丝印机的丝网印版上,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进行丝网印刷;
(3)将完成印刷的基体从丝印机中取出,最后干燥固化,制得所述感温变色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为无色透明油墨;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无色透明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无色透明油墨=1:8~5: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为无色透明油墨与有色油墨的混合物;所述无色透明油墨与所述有色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3:1~5:1;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油墨=1:6~2: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色透明油墨与所述有色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无色透明油墨:有色油墨=4: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粉与所述油墨的重量之比为,感温变色粉:油墨=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印刷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采用目数为200~500目的丝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临界温度为15~33℃,所述感温变色粉的粒度为200~3000目;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粉的变色临界温度为25℃或3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固化的方式为自然干燥、加热干燥或UV固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干燥的温度为40~50℃,时间为20~60min;所述UV固化的功率为2~6kW,时间为2~30s。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塑胶、纸质、玻璃或金属材质的制品。
CN201910126109.2A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7952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109.2A CN109795236A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6109.2A CN109795236A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5236A true CN109795236A (zh) 2019-05-24

Family

ID=66562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6109.2A Pending CN109795236A (zh) 2019-02-20 2019-02-20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9523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3767Y (zh) * 2005-04-30 2006-08-09 茂昕兴业有限公司 一种3d立体变色贴纸的结构
CN104064283A (zh) * 2014-06-05 2014-09-24 东莞市瀛通电线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感温变色耳机线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CN104710876A (zh) * 2013-12-14 2015-06-17 上海泉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杯专用黑色变色油墨的配方
CN106283931A (zh) * 2016-07-08 2017-01-04 北京合益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纸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成的容器
CN107236367A (zh) * 2017-06-30 2017-10-10 厦门理工学院 Pvc用感温可逆变色uv油墨及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07836953A (zh) * 2017-11-07 2018-03-27 廖港斌 一种可感温变色杯垫的制备方法
CN109080279A (zh) * 2018-07-24 2018-12-25 敬业(东莞)印刷包装厂有限公司 多色温变油墨的印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03767Y (zh) * 2005-04-30 2006-08-09 茂昕兴业有限公司 一种3d立体变色贴纸的结构
CN104710876A (zh) * 2013-12-14 2015-06-17 上海泉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陶瓷杯专用黑色变色油墨的配方
CN104064283A (zh) * 2014-06-05 2014-09-24 东莞市瀛通电线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感温变色耳机线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CN106283931A (zh) * 2016-07-08 2017-01-04 北京合益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一种植绒纸及其制备方法和由其制成的容器
CN107236367A (zh) * 2017-06-30 2017-10-10 厦门理工学院 Pvc用感温可逆变色uv油墨及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107836953A (zh) * 2017-11-07 2018-03-27 廖港斌 一种可感温变色杯垫的制备方法
CN109080279A (zh) * 2018-07-24 2018-12-25 敬业(东莞)印刷包装厂有限公司 多色温变油墨的印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8525B (zh) 一次性印刷热升华图案和亮色花纹的转移印花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66101B (zh) 一种印刷生产方法
CN105459659B (zh) 一种渐变颜色电化铝烫印箔及其生产方法
CN101333353A (zh) 一种紫口珠光光变防伪油墨
CN100523368C (zh) 一种变色服装的生产方法
CN109795236A (zh) 一种感温变色层的制备方法
CN204561678U (zh) 一种变色容器
CN204687589U (zh) 一种绢丝与宣纸的复合结构
CN101250839B (zh) 温变艺术充皮纸的生产方法
CN104789036A (zh) 一种感光感温芳香油墨及其印刷方法
CN112030581A (zh) 一种环保仿烫银印花工艺及其应用
CN106638019A (zh) 具有多元素功能的针织面料的印花工艺
CN2801860Y (zh) 带有感温感光变色印花的纺织品
CN100558832C (zh) 一种磁性紫口珠光光变防伪油墨
CN104527253A (zh) 一种在呼吸型口罩表层uv印刷图像的工艺
CN103991322A (zh) 铝箔工艺品制作方法
US1629250A (en)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chroic inks
CN102898895B (zh) 遇水显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562C (zh) 装饰性热致变色液晶夹膜的制法
KR100400235B1 (ko) 실사 현수막용 칼라원단의 제작방법
CN203937276U (zh) 一种变色转印花基材
CN109266102A (zh) 一种水性防伪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Gerritsen Evolution of the color diagram
CN206706463U (zh) 一种具有防伪效果的环保型涂层结构
Liao et al. Study of Drypoint Transfer Value and Technical apply on Lin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