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656A - 滑动布帛 - Google Patents

滑动布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656A
CN109790656A CN201780058809.1A CN201780058809A CN109790656A CN 109790656 A CN109790656 A CN 109790656A CN 201780058809 A CN201780058809 A CN 201780058809A CN 109790656 A CN109790656 A CN 109790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cloth
fiber
fibers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88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志丹
主森敬一
土仓弘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790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18Sliding surface consisting mainly of wood or fibrous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mers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D10B2321/04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mers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polymers of fluorinated hydrocarbons, e.g. polytetrafluoroethene [PTF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2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stiff, shape reten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3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在构件间不发生松动,滑动性、耐久性优异的滑动布帛。作为解决手段是一种滑动布帛,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经纱和/或纬纱,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配置着,该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

Description

滑动布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滑动材料的包含氟树脂纤维的滑动布帛。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氟树脂有效利用其低摩擦系数而被层压、涂布于滑动构件的表层进行使用。然而,在氟树脂的层压、涂布时氟树脂膜薄,并且为非粘接性,因此易于剥落,为了长期维持滑动性,需要反复层压、涂布。为了消除这样的缺点,开发出将氟树脂纤维化,制成机织针织物、无纺织物而配置于滑动构件的表面从而使摩擦耐久性提高,或进一步与易于与其它原材料粘接的机织针织物复合而更牢固粘接的滑动材。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氟纤维交织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是由氟纤维丝条、与抗拉强度为2GPa以上的高强度纤维丝条交织而成的机织物,氟纤维被覆机织物的任一面面积的30%以上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构成,在制成复合材料轴承的基材时,氟纤维的低摩擦性被发挥,并且,氟纤维不会剥落,可以提供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机械特性的复合材料滑动材。
进一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耐热磨耗性布帛,是由包含PTFE纤维的滑动机织物与基础机织物构成的多层机织物,通过使基础面为最佳的构成,从而耐热性和耐磨耗性高,与以往相比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可以发挥长期滑动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04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24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氟纤维交织机织物由于是由氟纤维丝条、与抗拉强度为2GPa以上的高强度纤维丝条交织而成的机织物,因此由于所使用的高强度纤维,拉伸弹性模量高,易于使配对材料损伤,作为机织物的滑动性降低,其结果,存在不能期待长期耐久性这样的问题。此外,在用于轴承构件等用途的情况下,如果在负荷荷重时上述氟纤维交织机织物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大,则有时在构件间发生松动。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如果在负荷荷重时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大,则具有在构件间易于发生松动的倾向,为了更长期发挥滑动性,迄今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这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在构件间不发生松动,滑动性、耐久性优异的滑动布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任一构成。
(1)一种滑动布帛,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经纱和/或纬纱,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配置着,该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滑动布帛,位于上述其它纤维(Y)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X)的间隔在20~3500μm的范围内。
(3)根据上述(1)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其它纤维(Y)为1种。
(4)根据上述(3)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氟树脂纤维(X)与上述其它纤维(Y)各以相同根数交替配置着。
(5)根据上述(3)或(4)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氟树脂纤维(X)与上述其它纤维(Y)各以1~4根交替配置着。
(6)根据上述(1)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其它纤维(Y)的纤度在50~800dtex的范围内。
(7)根据上述(1)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其它纤维(Y)的拉伸弹性模量在20~800cN/dtex的范围内。
(8)根据上述(1)所述的滑动布帛,上述其它纤维(Y)的伸长率为3%以上。
(9)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机织物。
(10)根据上述(9)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由1层或2层构成的机织物。
(11)根据上述(9)或(10)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平纹组织。
(12)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的厚度为1m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布帛,其通过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经纱和/或纬纱,氟树脂纤维与其它纤维交替配置着,并且使该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从而即使在作为滑动材而用于轴承构件等用途的情况下,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也小,在构件间不发生松动,滑动性、耐久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滑动布帛的特征在于,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构成经或纬或经纬两者的纱,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配置着,该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
<氟树脂纤维(X)>
在本发明中,作为为氟树脂纤维(X)的成分的氟树脂,只要由在主链或侧链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构成即可。其中,优选由氟原子数多的单体单元构成。
优选包含聚合物的重复结构单元的70摩尔%以上的上述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单元,更优选包含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包含95摩尔%以上。
作为包含1个以上氟原子的单体,可举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氯三氟乙烯等含有氟原子的乙烯基系单体,其中优选至少使用四氟乙烯。
作为氟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p-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氯三氟乙烯(PC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单独或将2种以上掺混而得的氟树脂。
在包含四氟乙烯单元的氟树脂中,从滑动特性方面考虑,优选四氟乙烯单元的含量多,最优选使用作为均聚物的PTFE纤维。
作为氟树脂纤维(X)的形态,可以使用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中的任一种。
此外,作为由构成氟树脂纤维(X)的单丝或复丝形成的纤维的总纤度,优选在50~2000dtex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0~1000dtex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50dtex以上则纤维的强力强,可以降低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如果为2000dtex以下则布帛的厚度薄,在负荷荷重时可以降低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因此可以抑制构件间的松动,长期耐久性提高。
<其它纤维(Y)>
在本发明中,作为其它纤维(Y),可以使用例如,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玻璃、碳、尼龙、聚酯、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100万~700万)等的纤维。它们优选使用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拉伸弹性模量低,连续使用耐高温特性好的PPS纤维。此外,优选使用在高荷重的使用环境下,高强度特性好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玻璃纤维等。此外,在要求对非滑动面粘接的性能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尼龙纤维。
作为其它纤维(Y)的形态,可以使用由1根长丝构成的单丝、由多根长丝构成的复丝中的任一种。
此外,作为由构成其它纤维(Y)的单丝或复丝形成的纤维的总纤度,优选在50~800dtex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0~300dtex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总纤度为50dtex以上则纤维的强力强,可以降低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如果为800dtex以下则布帛的厚度薄,在负荷荷重时可以降低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因此可以抑制构件间的松动的发生,长期耐久性提高。
此外,作为由构成其它纤维(Y)的单丝或复丝形成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在20~800cN/dtex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20~100cN/dtex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为20cN/dtex以上则纤维的强力强,可以增强对由布帛的磨耗引起的剪切力的耐性,因此即使在磨耗的情况下也不易断裂。如果为800cN/dtex以下则纤维的刚性不会过高,不易损伤配对材料,因此可以抑制摩擦界面的摩擦系数的上升,长期耐久性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高分子量PE、碳纤维等通常拉伸弹性模量高的纤维的情况下,为了不超过本发明中规定的压缩率的范围,期望根据需要通过低纤度化、或降低使用量等方法来调整。
此外,作为由构成其它纤维(Y)的单丝或复丝形成的纤维的伸长率,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在10~50%的范围内。如果构成布帛的纤维的伸长率为3%以上则纤维的伸缩性强,可以降低织造时的断线因此工序通过性提高。如果为10~50%的范围内则为与氟树脂纤维的伸长率同等水平,因此易于进行织造时的条件设定,此外后加工时的布帛表面不易形成由收缩差引起的褶皱,工序通过性提高。
<滑动布帛>
本发明涉及的滑动布帛,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构成经纱和/或纬纱的纱,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地配置着。
这里,作为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地配置着的形态,在将氟树脂纤维(X)设为A,将其它纤维(Y)设为B和C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为
A 1根/B 1根/C 1根,
A 3根/B 3根/C 3根,
A 1根/B 3根/C 2根/A 3根/B 4根/C 1根,
等等。
在本发明中,可以作为经纱交替地配置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作为纬纱配置氟树脂纤维(X)和其它纤维(Y)中的任一种。此外,也可以作为经纱配置氟树脂纤维(X)和其它纤维(Y)中的任一种,作为纬纱交替地配置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此外,也可以作为经纱和纬纱都交替地配置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其中,优选为作为经纱和纬纱都交替地配置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的构成。由此,由于可以在布帛的经向和纬向两者交替地配置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因此可以与布帛的方向性无关地充分发挥氟树脂纤维(X)所具有的低摩擦性和其它纤维(Y)所具有的保持布帛强度的骨料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谓“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地配置着”,是指氟纤维(X)与1种或2种以上其它纤维(Y)轮流配置着。即,为在布帛的一个方向,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混合存在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滑动布帛中,位于其它纤维(Y)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X)的间隔优选在20~350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50~1000μm的范围内。如果该间隔为20μm以上则其它纤维不会过细,可以确保强度,因此可以发挥保持布帛强度的骨料效果,布帛的耐久性提高。如果为3500μm以下则氟树脂纤维彼此的间隔不会过大,在摩擦界面氟膜易于膜化,因此布帛的滑动性、耐久性提高。
这里所谓氟纤维(X)的间隔,例如在作为氟纤维(X)使用2种(A1、A2),作为其它纤维(Y)使用4种(B1、B2、B3、B4),制成A1/B1/B2/A2/B3/B4的重复那样的排列的情况下,以A1-A2间进行评价。
此外,作为其它纤维(Y),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但优选为1种。这里所谓1种,是构成纤维的原材料为相同的情况下设为1种。所谓同种(1种)的聚合物,是指尼龙66彼此、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彼此等聚合物的主要重复单元相同的聚合物彼此,例如均聚物与共聚聚合物的组合也容许作为本发明中所谓的同种的聚合物。
作为其它纤维(Y),在使用了不同的纤维(2种以上)的情况下,伸缩性能具有差异,因此所使用的纤维的种类越少,则越易于进行织造时的条件设定,此外在后加工时的布帛表面不易形成由收缩差引起的褶皱,工序通过性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的滑动布帛中,优选氟树脂纤维(X)与一种其它纤维(Y)各以相同纱根数交替地配置着。
这里,作为氟树脂纤维(X)与1种其它纤维(Y)各以相同纱根数交替地配置着的形态,在将氟树脂纤维(X)设为A,将其它纤维(Y)设为B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为
A 1根/B 1根,
A 5根/B 5根,
A 10根/B 10根,
等等。
由此,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以同等的比率并且平均地配置,因此可以充分地发挥氟树脂纤维(X)所具有的低摩擦性和其它纤维(Y)所具有的保持布帛强度的骨料效果。
进一步优选氟树脂纤维(X)与1种其它纤维(Y)各以1~4根交替地配置着。
这里,作为氟树脂纤维(X)与1种其它纤维(Y)各以1~4根交替地配置着的形态,在将氟树脂纤维(X)设为A,将其它纤维(Y)设为B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为
A 1根/B 1根,
A 2根/B 2根,
A 3根/B 3根,
A 4根/B 4根。
由此,可以使氟树脂纤维(X)的间隔小而易于在滑动面将氟树脂膜化,作为滑动布帛而进行低摩擦化。
在本发明中,滑动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优选为10μm以下。通过成为上述构成,可以制成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构件间的松动不发生,并且滑动性、耐久性优异的滑动布帛。如果滑动布帛的压缩量超过25μm,则有时在负荷荷重时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变大,在构件间发生松动,不能期待长期耐久性。如果滑动布帛的压缩量为10μm以下,则即使在高荷重的负荷时厚度方向的压缩量也小,不发生构件间的松动,长期耐久性提高,因此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布帛的压缩量由下述计算式求得。
压缩量=T0-T1
这里,T0:施加初荷重50cN/cm2时的厚度
T1:施加一定荷重300cN/cm2 1分钟时的厚度
为了将压缩量抑制到上述范围,优选使用低纤度的纱、以及单层布帛。此外压延、压制等的后加工方法也是优选的。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该滑动布帛的形态,机织物、针织物和将它们多层化而得的多层复合材都可以应用,但从致密性、平滑性等高为好等考虑,优选为机织物。作为机织物,可以为1层或2层以上的多层机织物,但从压缩量低为好等考虑,优选为由1层或2层构成的机织物。
此外,本发明的滑动布帛的组织可以应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和其它组织,但从致密性、强力等高为好等考虑,优选为平纹组织。
此外,本发明的滑动布帛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m以下。如果滑动布帛的厚度为1mm以下,则可以制成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不发生构件间的松动,并且滑动性、耐久性优异的滑动布帛。
进一步为了提高耐久性,也可以将树脂含浸于上述滑动布帛而使用。这里,作为含浸于滑动布帛的树脂,可以使用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优选使用例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硅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其改性树脂等,如果为热塑性树脂则可以优选使用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氟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聚酰胺等,以及热塑性聚氨酯、丁二烯橡胶、腈橡胶、氯丁橡胶、聚酯等合成橡胶或弹性体等。其中,从耐冲击性、尺寸稳定性、强度、价格等考虑,可以优选使用以酚醛树脂与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酯树脂。在这样的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包含在工业上为了其目的、用途、制造工序、加工工序中的生产性或特性改善而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含有改性剂、增塑剂、填充剂、脱模剂、着色剂、稀释剂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主成分,是指除了溶剂以外的成分之中重量比率最大的成分,在以酚醛树脂与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的情况下,是指这2种树脂的重量比率为第1大、第2大(顺序不同)。
作为将树脂含浸于上述滑动布帛的方法,在使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将热固性树脂溶解于溶剂而调整成清漆,通过刀涂加工、辊涂加工、逗点涂布加工、凹版涂布加工等含浸涂布于布帛的方法。此外,在使用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一般使用熔融挤出层压等。
本发明的滑动布帛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氟系润滑剂等。
这样获得的本发明的滑动布帛由于为其它纤维(Y)作为保持布帛强度的骨料而牢固地束缚氟树脂纤维(X),并且,将磨损了的氟树脂纤维(X)蓄积于其它纤维(Y)的骨料的结构,因此可以发挥长期滑动性,此外,由于压缩量小,因此可以制成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不发生构件间的松动,耐久性优异的滑动布帛。
实施例
以下,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一起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各种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述。
(1)布帛的压缩量
按照JIS L1096:2010(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将布帛以5cm×5cm取样。
压缩量测定仪使用SE-15型的压缩量实验器,将准备好的样品慢慢地载置于2cm2的测头上,将测定用方向盘沿DOWN方向慢慢地转动而施加荷重,读取施加100cN时的厚度T0,此外读取施加1分钟600cN时的厚度T1,通过下述计算式求出压缩量。
压缩量=T0-T1
(2)滑动布帛中的、位于其它纤维(Y)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X)的间隔
利用キーエンス制显微镜VHX-2000将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地配置的一侧的机织物表面放大到30倍,基于该照片,以n=5测定滑动界内的位于其它纤维(Y)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X)的最小间隔,计算出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间隔,测定夹着其它纤维(Y)的、一氟树脂纤维的与该其它纤维(Y)相邻的侧的端部、与另一氟树脂纤维的与该其它纤维(Y)相邻的侧的端部的距离。
(3)纤维的纤度
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测定纤维的纤度。
(4)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
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的8.9项所记载的B法测定纤维的拉伸弹性模量。
(5)纤维的伸长率
按照JIS L1013:2010(化学纤维长丝纱试验方法)测定纤维的伸长率。
(6)布帛的厚度
按照JIS L1013:2010(机织物和针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测定布帛的厚度。
(7)环磨耗试验(摩擦磨耗试验)
按照JIS K7218:1986(塑料的滑动磨耗试验方法)A法,布帛以纵30mm、横30mm取样,载置在相同大小的厚度2mm的POM树脂板上并固定于样品固定件。
配对材料使用了由S45C制作的、用砂纸对外径25.6mm、内径20mm、长度15mm的中空圆筒形状的表面打磨、利用粗糙度测定仪(ミツトヨ制SJ-201)测定为0.8μmm±0.1Ra的范围的配对材料。
环磨耗试验机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制MODEL:EFM-III-EN,以摩擦荷重:1MPa,摩擦速度:180mm/秒进行试验而测定直到摩擦滑动距离6000m为止的滑动转矩,计算稳定部分的摩擦系数,并且观察滑动后的布帛样品的表面状态,将几乎没有磨损的情况设为◎,将虽然有磨损但摩擦系数稳定的情况设为○,将磨损且摩擦系数上升了的情况设为△,将布帛破坏了的情况设为×。
(8)松动
使用所得的布帛作为轴承的滑动材,确认3个月期间的构件间的松动程度,将几乎没有的情况设为◎,将略微的情况设为○,将虽然显著但没有破坏的情况设为△,将被破坏的情况设为×。
实施例1
将22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30%的PPS纤维、与440dtex的PTFE纤维以1(根):1(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经纱、和纬纱,以织造密度成为经70+纬70根/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织机制作出一层平纹织物。然后利用80℃的精练槽进行精练,在200℃下定形。
将该机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1。
实施例2
作为滑动层,将3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300cN/dtex、伸长率为3.5%的玻璃纤维、与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与220dtex的PTFE纤维以1(根):3(根):3(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经纱,将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用于纬纱。此外,作为基础层,将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用于经纱、和纬纱。进而,以滑动层的织造密度成为经85+纬100根/英寸(2.54cm),基础层的织造密度成为经100+纬100根/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织机制作出滑动层为斜纹组织、基础层为平纹组织的2层机织物。然后利用80℃的精练槽进行精练,在200℃下定形。然后,以辊涂加工方式进行了氟树脂含浸加工。
将该机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1。
实施例3
将22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与440dtex的PTFE纤维以1(根):1(根):3(根):2(根):1(根):4(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表层用经纱,将56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120cN/dtex、伸长率为40%的PET纤维用于里层用经纱,以成为横向线圈数为29个横向线圈/英寸(2.54cm)、纵向线圈数为19个纵向线圈/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经编机制作出2层针织物。然后利用80℃的精练槽进行精练,在200℃下定形。
将该针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1中。
实施例4
将4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1300cN/dtex、伸长率为1%的碳纤维、与220dtex的PTFE纤维以4(根):4(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经纱、和纬纱,以织造密度成为经25+纬25根/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织机制作出一层平纹织物。然后利用80℃的精练槽进行精练,在200℃下定形。此外,使氟树脂含浸,制作预浸料,将复合材料成型。
将该复合材料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1中。
比较例1
将22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30%的PPS纤维用于经纱,将440dtex的PTFE纤维用于纬纱,以织造密度成为经70+70根/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织机制作出一层平纹织物。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精练、定形处理。
将该机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2中。
比较例2
将10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1300cN/dtex、伸长率为1%的碳纤维、与1760dtex的PTFE纤维以1(根):1(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经纱、和纬纱,以织造密度成为经18+纬18根/英寸(2.54cm)的方式,利用织机制作出一层平纹织物。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精练、定形处理。
将该机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2中。
比较例3
作为滑动层,将3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300cN/dtex、伸长率为3.5%的玻璃纤维、与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与220dtex的PTFE纤维以15(根):35(根):15(根)交替地配置而用于经纱,将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用于纬纱。此外,作为基础层,将10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40cN/dtex、伸长率为40%的尼龙纤维用于经纱、纬纱。进而,制作与实施例2相同结构的机织物,进行同样的精练、定形处理。然后,以辊涂加工方式进行了氟树脂含浸加工。
将该机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2中。
比较例4
将440dtex的PTFE纤维用于表层用经纱,将560dtex、拉伸弹性模量为120cN/dtex、伸长率为40%的PET纤维用于里层用经纱,制作与实施例3相同结构的针织物,进行同样的精练、定形处理。将该针织物的压缩量、位于其它纤维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的间隔、厚度、用摩擦磨耗试验机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和对作为轴承滑动材的松动进行了评价的结果归纳于表2中。
[表1]
[表2]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滑动布帛由于负荷荷重时的厚度方向的压缩量小,在构件间不发生松动,滑动性、耐久性优异,因此可以特别适合用于OA设备、轴承构件等。

Claims (12)

1.一种滑动布帛,在布帛的至少一面中,作为经纱和/或纬纱,氟树脂纤维(X)与其它纤维(Y)交替配置着,该布帛的压缩量为25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布帛,位于所述其它纤维(Y)的两相邻位置的氟树脂纤维(X)的间隔在20~3500μ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其它纤维(Y)为1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氟树脂纤维(X)与所述其它纤维(Y)各以相同根数交替配置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氟树脂纤维(X)与所述其它纤维(Y)各以1~4根交替配置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其它纤维(Y)的纤度在50~800dtex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其它纤维(Y)的拉伸弹性模量在20~800cN/dtex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布帛,所述其它纤维(Y)的伸长率为3%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机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由1层或2层构成的机织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为平纹组织。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布帛,该滑动布帛的厚度为1mm以下。
CN201780058809.1A 2016-10-20 2017-10-02 滑动布帛 Pending CN1097906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5863 2016-10-20
JP2016-205863 2016-10-20
PCT/JP2017/035806 WO2018074207A1 (ja) 2016-10-20 2017-10-02 摺動布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656A true CN109790656A (zh) 2019-05-21

Family

ID=6201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8809.1A Pending CN109790656A (zh) 2016-10-20 2017-10-02 滑动布帛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42037A1 (zh)
EP (1) EP3530785A4 (zh)
JP (1) JP7006274B2 (zh)
CN (1) CN109790656A (zh)
WO (1) WO201807420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689A (zh) * 2019-12-20 2022-07-29 东丽株式会社 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65293A1 (en) * 2018-12-26 2022-03-03 Toray Industries, Inc. Sliding fabric
WO2020175304A1 (ja) * 2019-02-25 2020-09-03 東レ株式会社 摺動布帛
JP7225960B2 (ja) * 2019-03-14 2023-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触部材、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20152474A (ja) * 2019-03-18 2020-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触部材、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WO2022209961A1 (zh) 2021-03-29 2022-10-06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42994A (ja) * 2006-07-07 2009-12-03 フェデラル−モーグ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スリーブ軸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1190561A (ja) * 2010-03-16 2011-09-29 Nihon Gore Kk 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布帛
JP201121416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Toray Ind Inc 伸縮性織物
CN102535167A (zh) * 2012-01-04 2012-07-04 江苏中天航空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用自润滑复合材料衬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2454A (zh) * 2012-08-07 2014-02-1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系数织物及其用途
CN105088489A (zh) * 2012-11-29 2015-11-2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双层织物及其用途
US20150361599A1 (en) * 2014-06-16 2015-12-17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Woven Fabrics Containing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bers
CN105392935A (zh) * 2013-07-25 2016-03-09 东丽株式会社 耐磨耗性多重织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8100A (en) * 1964-03-17 1967-06-27 Abex Corp Bearings
JPS6350488Y2 (zh) * 1984-12-28 1988-12-26
JP2005220486A (ja) * 2004-02-06 2005-08-18 Toray Ind Inc フッ素繊維交織織物および複合材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542994A (ja) * 2006-07-07 2009-12-03 フェデラル−モーグ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スリーブ軸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1190561A (ja) * 2010-03-16 2011-09-29 Nihon Gore Kk 布帛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布帛
JP201121416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Toray Ind Inc 伸縮性織物
CN102535167A (zh) * 2012-01-04 2012-07-04 江苏中天航空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用自润滑复合材料衬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2454A (zh) * 2012-08-07 2014-02-12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低摩擦系数织物及其用途
CN105088489A (zh) * 2012-11-29 2015-11-2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含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双层织物及其用途
CN105392935A (zh) * 2013-07-25 2016-03-09 东丽株式会社 耐磨耗性多重织物
US20150361599A1 (en) * 2014-06-16 2015-12-17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Woven Fabrics Containing 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iber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689A (zh) * 2019-12-20 2022-07-29 东丽株式会社 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CN114829689B (zh) * 2019-12-20 2023-06-16 东丽株式会社 机织物及机械臂用电缆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42037A1 (en) 2019-08-08
JP7006274B2 (ja) 2022-01-24
EP3530785A1 (en) 2019-08-28
JPWO2018074207A1 (ja) 2019-08-22
EP3530785A4 (en) 2020-05-27
WO2018074207A1 (ja)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656A (zh) 滑动布帛
CN105392935B (zh) 耐磨耗性多重织物
KR101515659B1 (ko) 스포츠용 포백 재료
CN106662142B (zh) 自润滑复合摩擦件
RU2006113689A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з долговечной высокопроводящей синтетической ткани
CN105939947A (zh) 覆盖有由针织物构成的覆盖物的辊及使用该辊的装置
JP6957943B2 (ja) 摺動布帛およびウインドウガラススタビライザ
CN113166985B (zh) 滑动布帛
JP5744505B2 (ja) パラ型全芳香族ポリアミド繊維、当該繊維からなる布帛、ホース、および魚網、ならびに当該繊維の製造方法
JP6595354B2 (ja) シュープレスベルト用基布及びシュープレスベルト
WO2021124687A1 (ja) 織物およびロボットアーム用ケーブルカバー
CN101977999B (zh) 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及使用它的绳状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JP2011162897A (ja) 樹脂加工複合繊維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1793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カーカス用すだれ織物
EP4317557A1 (en) Woven fabric and sliding material
CN106400251A (zh) 一种双层复合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14016224A (zh) 一种自润滑材料
JP5542321B2 (ja) 抄紙機用フェルト
JPH06305064A (ja) 立体構造成形物
JPH04370278A (ja) 樹脂被覆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0747564A (zh) 一种滑动纺织品及其制得的复合材料和用途
TH55954B (th) วัสดุบุสำหรับส่วนของโครงสร้างของยางที่ไม่ได้อบด้วยกำมะถัน
TH120266A (th) วัสดุบุสำหรับส่วนของโครงสร้างของยางที่ไม่ได้อบด้วยกำมะถั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