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7035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7035B
CN109787035B CN201811313426.7A CN201811313426A CN109787035B CN 109787035 B CN109787035 B CN 109787035B CN 201811313426 A CN201811313426 A CN 201811313426A CN 109787035 B CN109787035 B CN 109787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over
fitting
wall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34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7035A (zh
Inventor
小坂陵太郎
落合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87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7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7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55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supplementary/additional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01R13/62938Pivoting lever comprising own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抑制在嵌合方向变长的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具备:阴壳体(11),其突出设置有杆锁定部(28);阳壳体(12),其具有能与阴壳体(11)嵌合的筒状的罩部(36),在罩部(36)设置有切口状的凹部(71),杆锁定部(28)进入凹部(71);以及杆(16),其组装于阳壳体(12),杆(16)被转动而进行两壳体(11、12)的嵌合,杆(16)具有杆锁定接受部(75),杆锁定接受部(75)被卡止于已进入到凹部(71)的杆锁定部(28)。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阴壳体以及阳壳体;以能转动到临时卡止位置和正式卡止位置的方式组装于阳壳体的杆;以及收纳到阳壳体的罩部内的移动板。杆呈门型,具有操作部和从操作部突出的一对臂部,在两臂部分别设置有凸轮槽。在操作部设置有能挠曲变形的框架锁定片。在阴壳体设置有能与凸轮槽卡合的一对凸轮销。另外,在阴壳体向后方突出地设置有突片状的杆锁定部。另外,阴壳体的后表面是引出电线的面。
通过杆从临时卡止位置转动到正式卡止位置,凸轮销在凸轮槽的槽面滑动,从而阴壳体被牵引到罩部内,两壳体正式地被嵌合。另外,若杆到达正式卡止位置,则框架锁定部将杆锁定部弹性地卡止,从而两壳体被保持为嵌合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4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情况下,因为杆锁定部形成为向阴壳体的后方部分地突出的形态,所以连接器有可能在嵌合方向变长。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在嵌合方向变长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阴壳体,其突出设置有杆锁定部;阳壳体,其具有能与所述阴壳体嵌合的筒状的罩部,在所述罩部设置有切口状的凹部,所述杆锁定部进入所述凹部;以及杆,其被组装于所述阳壳体,所述杆被转动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所述杆具有杆锁定接受部,所述杆锁定接受部被卡止于已进入到所述凹部的所述杆锁定部。
发明效果
通过杆锁定部进入凹部,从而能减小连接器的嵌合方向的长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组装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嵌合开始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杆相对于阳壳体被保持于嵌合完成位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杆相对于阴壳体处于误组装姿势且安装被限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从阴壳体侧观察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移动板被收纳于罩部内,且杆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移动板被收纳于罩部内,且杆处于嵌合开始位置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移动板的操作部与罩部的凹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阳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阳壳体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阴壳体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阴壳体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阴壳体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杆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杆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移动板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移动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能相互嵌合的阴壳体11以及阳壳体12、装配于阴壳体11的阴前保持件13、装配于阳壳体12的阳前保持件14、装配于阳壳体12的移动板15以及装配于阳壳体12的杆16。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前后方向中,以阴阳的两壳体11、12嵌合开始时彼此面对面的面侧为前侧,上下方向以除了图7、图10、图12、图14以及图17以外的各图为基准。
阴壳体11是合成树脂制,整体呈方块状。如图16所示,阴壳体11在前表面具有嵌合面17,在后表面具有电线引出面18,在周围具有朝向分别与电线引出面18以及嵌合面17正交(交叉)的方向的侧面19。侧面19由上下表面以及左右的面构成。
如图15所示,阴壳体11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阴腔体21。如图8所示,阴端子零件22分别从后方插入并收纳于各阴腔体21。各阴端子零件22是导电金属制,与电线23的末端部连接。各电线23从电线引出面18向后方引出。
如图15所示,在各阴腔体21中的阴壳体11的左右中央侧的上部设置有直径比周围的阴腔体21大的大径腔24。大径腔24沿上下排列配置,大型的阴端子零件22分别插入于大径腔24。
如图15所示,阴壳体11在上下表面的左右端侧具有多个防止别紧部25,在左右面的下侧具有一对解除部26。各防止别紧部25以及各解除部2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出的板片状的形态。在阴壳体11的左右面的上下中央侧分别成对地突出设置有凸轮从动件27。各凸轮从动件27形成为沿前后方向扁平的截面形状。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阴壳体11在上表面的左右中央侧的后部具有杆锁定部28。杆锁定部28具有一对侧壁部29和连结壁部31,一对侧壁部29从阴壳体11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连结壁部3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且将两侧壁部29连接。
连结壁部31具有在后表面的上部向后方突出的爪状的杆锁定突起32。如图16所示,杆锁定突起32形成为比周围高出一截地突出的形态。如图14所示,杆锁定部28以整体在俯视时收敛于阴壳体11的上表面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于大径腔24的上方。由此,杆锁定部28不具有从阴壳体11的电线引出面18向后方突出的部分,从而能避免与从电线引出面18引出的各电线23接触。
如图15所示,杆锁定部28在作为与阴壳体11的上表面面对的根部部分(基端部分)的一对侧壁部29与连结壁部31之间具有退避部34,退避部34向前方开口。退避部34沿宽度方向以扁平狭缝状开口,除了后侧的左右中央部以外沿前后贯通。
如图8所示,阴前保持件13是合成树脂制,以将阴壳体11的嵌合面17覆盖的方式从前方组装于阴壳体11。各阴端子零件22通过阴前保持件13而以防脱状态被保持于各阴腔体21内。
如图1、图8、图12以及图13所示,阳壳体12是合成树脂制,由方块状的端子收纳部35和从端子收纳部35的前端外缘向前方突出的方筒状的罩部36构成。
如图12所示,端子收纳部35在左右面的上端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部37。另外,如图1所示,端子收纳部35具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阳腔体38。各阳腔体38配置于与各阴腔体21对应的位置。如图8所示,阳端子零件39分别从后方插入并收纳到各阳腔体38。各阳端子零件39是导电金属制,各阳端子零件39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片41,且在后部与电线42的末端部连接。各电线42从端子收纳部35的后表面向后方引出。各阳端子零件39的突出片41配置为突出到罩部36内。
如图8所示,阳前保持件14是合成树脂制,阳前保持件14以将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罩部36的底面)覆盖的方式相对于阳壳体12从前方组装到罩部36内。各阳端子零件39通过阳前保持件14而以防脱状态被保持于各阳腔体38。各阳端子零件39的突出片41在两壳体11、12正规嵌合时,将在阳前保持件14以及阴前保持件13形成的各孔部分贯通,并被插入到对应的阴端子零件22而与该阴端子零件22电气连接。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阳壳体12在端子收纳部35与罩部36的边界部分且左右侧面(一对侧面)的上下中央侧的前部分别具有轴部43。轴部43由圆柱状的轴主体44和一对突片45构成,轴主体44从阳壳体12的侧面向侧方突出,一对突片45从轴主体44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部向径向两侧、具体为向前后两侧突出。各突片45形成为侧视矩形的板片状。
罩部36在内部具有供阴壳体11嵌合的嵌合空间46。如图9所示,罩部36由第1侧壁47以及第2侧壁48、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构成,第1侧壁47以及第2侧壁48隔着嵌合空间46在上下对置,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隔着嵌合空间46在左右对置。第1侧壁47以及第2侧壁48整体沿左右方向配置,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整体沿上下方向配置。第1侧壁47位于上侧,第2侧壁48位于下侧。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形成为相对于罩部36的左右中央成线对称的形状。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分别在外表面的第1侧壁47侧的后部具有爪状的止动突部52。另外,如图13所示,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分别在上下中央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开口的导入槽53,在导入槽53的下侧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在前端开口的插入槽54。导入槽53位于轴部43的前方,导入槽53的上下方向的槽宽度比插入槽54的上下方向的槽宽度大。
如图9以及图13所示,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分别在前部具有壁部55,壁部55形成为以跨过导入槽53以及插入槽54的方式架设的形态。壁部55具有分别位于上下的第1腿部56以及第2腿部57和平板状的壁主体部58,第1腿部56以及第2腿部57从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的外壁面(以下称为侧面)立起,壁主体部58架设于第1腿部56以及第2腿部57的立起端之间且将侧面覆盖。第1腿部56位于上侧,第2腿部57位于下侧。第1腿部56以及第2腿部57均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出的形态。
如图13所示,第1腿部56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第2腿部5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短。在将在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的上下中央穿过轴部4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设为虚拟轴59的情况下,从虚拟轴59到第1腿部56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分开距离比从虚拟轴59到第2腿部57为止的上下方向的分开距离短。像这样,壁部55由从虚拟轴59到第1腿部56为止的上下方向(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距离相对地较短的短部分61以及从虚拟轴59到第2腿部57为止的上下方向的距离相对地较长的长部分62构成。
壁主体部58具有在侧视时从第1腿部56至第2腿部57以圆弧状相连的缘部63。在壁主体部58的与虚拟轴59交叉的部分,前后宽度最窄,且缘部63以向前方凹陷的方式配置。如图12所示,壁部55在比缘部63靠前方偏置的位置,除了与导入槽53对应的位置,具有将后表面封堵的方式弯曲成圆弧状的圆弧面部64。
如图12所示,由壁主体部58、圆弧面部64以及侧面区划的空间设为容许杆16的后述的壁卡合部93的进入的进入空间65。进入空间65在短部分61的第1腿部56的后端部作为进入口66开口。
如图9所示,第2侧壁48在左右中央部具有安装部67。安装部67以使左右两侧的轨道部分抱住设置于未予图示的车辆的支架的形态安装于车辆。
如图9所示,第1侧壁47以及第2侧壁48在左右端部分别具有防止别紧接受部68。各防止别紧接受部68形成为向外侧(上侧以及下侧)以截面呈矩形地突出。各防止别紧接受部68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具有平坦的凸出端面69(过度转动限制部)。
如图12所示,第1侧壁47在左右中央部具有切口状的凹部71,凹部71在俯视时呈矩形且在前端开口。凹部71形成为以在俯视时呈矩形的方式开口的形态。第1侧壁47在外表面具有肋72,肋72沿凹部71的左右缘以及后端(缘部)延伸出。凹部71的周围被肋72包围并加强。沿凹部71的左右缘的肋72越过凹部71,以从罩部36跨于端子收纳部35的方式细长地延伸出。
杆16是合成树脂制,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杆16具有杆操作部73和一对板部74,杆操作部73沿左右方向延伸出,一对板部74从杆操作部73的左右两端相互平行地对置并突出。杆16能相对于阳壳体12以轴部43为中心转动到组装位置、嵌合开始位置以及嵌合完成位置的各位置。并且,杆16构成为在如图2所示的组装位置采取杆操作部73位于阳壳体12的上部后方的组装姿势、在图3所示的嵌合开始位置采取杆操作部73比组装姿势稍靠上方移位的嵌合开始姿势、在如图4所示的嵌合完成位置采取杆操作部73向阳壳体12的前部上方移位的嵌合完成姿势。
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杆操作部73在左右中央部具有杆锁定接受部75。杆锁定接受部75具有:沿左右方向的基端部76;从基端部76向后方延伸出的门型框状的锁定臂部77;与基端部76的左右端相连且与锁定臂部77平行地延伸出的纵板状的保护部78;以及与左右的保护部78相连且将锁定臂部77的外侧横切的横板状的横架部79。保护部78的前后方向中途的部分与杆操作部73的左右两侧的部分连结。
如图1所示,各板部74分别呈平板状且具有轴承部81。如图2所示,轴承部81具有截面为圆形的轴孔82和一对退避孔83,轴孔82沿厚度方向贯通板部74,一对退避孔83从轴孔82的径向两端(前后端)向径向两侧(前后方向)延伸。退避孔83开口成截面呈矩形以使得突片45能嵌合地进入。各板部74的外表面中的轴孔82的开口缘部设为比周围下沉一截的平坦的滑动面84。突片45能在滑动面84滑动。
如图1所示,各板部74在内表面分别具有凸轮槽85,凸轮槽85在轴承部81的周围沿预定方向延伸。凸轮槽85是在各板部74的外表面侧闭塞的有底槽。凸轮槽85的槽面具有离轴承部81较远的一侧的嵌合用凸轮面86以及离轴承部81较近的一侧的脱离用凸轮面87。凸轮槽85的入口在各板部74的外周开口,并具有肋状的卡止部88,卡止部88从嵌合用凸轮面86向脱离用凸轮面87沿槽宽度方向延伸出。
各板部74在内表面分别具有导向槽89,导向槽89沿外周缘圆弧状地延伸。另外,如图18所示,各板部74在内表面的靠杆操作部73的部分分别具有爪状的卡合突起91。此外,各板部74在外周缘中的隔着凸轮槽85位于与卡止部88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具有以悬臂状延伸出的弹性锁定部92。
如图1所示,杆16具有壁卡合部93,壁卡合部93沿各板部74的外周从凸轮槽85的入口附近以圆弧状延伸出。壁卡合部93形成为比各板部74的厚度薄的肋状,在各板部74的外周缘中的隔着凸轮槽85位于与轴承部81相反的一侧的预定范围在径向上以一定宽度设置。
移动板15是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移动板15具有沿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矩形平板状的板主体94和周壁95,周壁95以遍及整个周向的方式与板主体94的外缘相连,并从板主体94的外缘向前方突出。板主体94在与各阳腔体38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定位孔96。
如图19所示,周壁95由在上下对置的上壁114以及下壁115以及在左右对置的一对横壁116构成,形成为相对于左右中央成线对称的形状。如图9所示,移动板15能以分别使上壁114能滑动地与第1侧壁47面对、使下壁115能滑动地与第2侧壁48面对、使一对横壁116与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面对的状态在罩部36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移动板15能在移动开始位置与移动完成位置之间移动,在移动开始位置,板主体94从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侧分开且周壁95沿罩部36的开口侧(前侧)配置,在移动完成位置,如图8所示,板主体94隔着阳前保持件14而与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侧抵接或者接近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侧且周壁95沿罩部36的底侧(后侧)配置。
如图19所示,周壁95的上壁114以及下壁115在左右端部分别具有中继防止别紧接受部97。如图6所示,各中继防止别紧接受部97形成为向外侧(上侧以及下侧)以截面呈矩形地突出的形状,且能嵌合于各防止别紧接受部68的内侧。
如图1所示,周壁95的上壁114在外表面的左右中央部具有从周围下沉一截的凹部98。凹部98形成为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具有平坦的凹面部分的浅底凹状,凹部98的后端在板主体94开口。凹部98的左右端以及前端被在上下方向较短地立起的台阶99区划。
如图11所示,周壁95的上壁114在内表面的左右中央部具有与凹部98对应且向内侧突出的凸部101。凸部101的左右端以及前端被与台阶99的对应的内侧台阶102区划。
如图11所示,周壁95的上壁114在左右中央部具有操作部103。操作部103具有:台阶99,其将凹部98的前端区划;外侧平面部104,其从台阶99至上壁114的前端与周围的上表面部分对齐地相连并延伸;内侧台阶102,其将凸部101的前端区划;以及内侧平面部105,其从内侧台阶102至上壁114的前端与周围的下表面部分对齐地相连并延伸。外侧平面部104和内侧平面部105在周壁95的上壁114的厚度方向相反侧相互平行地配置。
如图1以及图19所示,操作部103在周壁95的上壁114的前端具有捏片106。周壁95的上壁114的前端在捏片106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凹状的缺口部分,捏片106以在缺口部分之间向前方突出的矩形板状的形态配置。如图11所示,捏片106的外表面构成外侧平面部104,捏片106的内表面构成内侧平面部105。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周壁95的一对横壁116分别在上下中央部具有进入槽107,进入槽107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开口,在进入槽107的下侧具有中继插入槽108,中继插入槽108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前端开口。
另外,如图20所示,周壁95的一对横壁116分别具有沿进入槽107的上下缘延伸出的肋状的引导部109,并且具有架设于上下的引导部109的后部之间的门型框状的凸轮销111。阴壳体11的凸轮从动件27插入到凸轮销111的内侧,凸轮销111与凸轮从动件27一同构成凸轮部分,从而能与凸轮槽85卡合。
接着,对本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当进行阳壳体12侧的组装时,杆16以从后方跨在阳壳体12上的方式进行装配。此时,板部74(实际上为多个(一对),但以下,为了容易说明,以单数(一个)进行说明)的壁卡合部93朝向壁部55的短部分61侧,板部74在阳壳体12的第3侧壁49或者第4侧壁51滑动。板部74在滑动过程中骑上轴部43,以与杆操作部73连结的连结侧为支点向外侧弹性地张开变形(挠曲变形)。若杆16到达组装位置,则板部74弹性复位,轴部43以嵌合状态插入到板部74的轴承部81。若杆16处于组装姿势,则轴主体44进入轴孔82,突片45进入退避孔83而退避,板部74确实地弹性复位。
如图2所示,若杆16到达组装位置,则板部74的外周缘沿壁部55的缘部63对置配置,壁卡合部93以沿将缘部63延长的虚拟的圆弧线并与壁部55的进入口66面对的方式配置。
在组装位置,通过阳壳体12的止动突部52进入板部74的导向槽89而与导向槽89的底端抵接,从而限制杆16向下方(与嵌合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另外,如图2所示,在组装位置,通过板部74的卡合突起91与阳壳体12的突条部37能抵接地面对,从而限制杆16向前方(嵌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就算杆16处于相对于正规的组装姿势上下反转而杆操作部73位于阳壳体12的下侧的错误的组装姿势,板部74的轴承部81也能到达与轴部43对应地嵌合的位置。但是,此时,在板部74向外侧弹性地张开的状态下,壁卡合部93从外侧与壁部55的壁主体部58的长部分62抵接,从而成为板部74的张开状态(挠曲状态)不能被解除的状态。另外,通过板部74的外周缘与壁部55的缘部63碰触,从而限制杆16进一步的前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杆16的组装被阻止,能检测出杆16处于错误的组装姿势。
移动板15通过中继防止别紧接受部97以嵌合状态插入到罩部36的防止别紧接受部68而被定位插入到罩部36内。另外,在引导部109嵌合插入到罩部36的导入槽53的状态下,凸轮销111进入板部74的凸轮槽85的入口,从而移动板15在移动开始位置被保持为移动限制状态(参照图9)。当移动板15处于移动开始位置时,阳端子零件39的突出片41的前端部分被插入于板主体94的定位孔96,阳端子零件39被置于保护状态。另外,在移动开始位置,周壁95的操作部103面向罩部36的凹部71的内侧,能通过凹部71目视确认捏片106、台阶99以及凹部98(参照图10)。
接着,杆操作部73向上方被按压,杆16被赋予朝向嵌合开始位置的操作力。于是,板部74的卡合突起91与突条部37的卡止被解除,杆16到达嵌合开始位置。如图3所示,在嵌合开始位置,板部74的弹性锁定部92弹性地被卡止于插入槽54的槽缘,从而限制杆16的转动操作。另外,如图9所示,板部74的将凸轮槽85的入口部分地封闭的卡止部88在进入槽107的外侧且面向凸轮销111的外侧部分的前方配置。由此,在嵌合开始位置,通过凸轮销111与卡止部88抵接,从而限制移动板15从罩部36向前方脱离。此外,如图3所示,在嵌合开始位置,板部74的壁卡合部93的一个端部(杆16的转动方向顶端侧的部分)从壁部55的进入口66进入到进入空间65,壁卡合部93的一个端部的外侧被壁主体部58覆盖。
在上述的状态下,对方侧的阴壳体11被较浅地嵌合到罩部36内。于是,阴壳体11的凸轮从动件27插入到移动板的进入槽107而配置于凸轮销111的内侧,凸轮从动件27与凸轮销111实质上合体而构成凸轮部分。另外,阴壳体11的解除部26经由中继插入槽108插入到插入槽54而将弹性锁定部92按压,从而解除弹性锁定部92与插入槽54的槽缘之间的卡止。
另外,阴壳体11的防止别紧部25嵌合插入到中继防止别紧接受部97。由此,能防止阴壳体11以从正规的嵌合姿势倾斜的别紧嵌合姿势错误地嵌合到罩部36内。此外,若阴壳体11较浅地嵌合到罩部36内,则杆锁定部28的前部进入罩部36的凹部71,操作部103的包含捏片106的部分进入到杆锁定部28的退避部34的内侧而退避。
从上述的状态一边捏住杆操作部73一边使杆16向嵌合完成位置、即前方转动。在杆16向嵌合完成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合体状态的凸轮部分在凸轮槽85的嵌合用凸轮面86滑动,凸轮机构在阴壳体11与杆16之间作动,从而阴壳体11被逐渐牵引到罩部36内。另外,移动板15向移动完成位置移动,周壁95在罩部36的内表面滑动。相应地,阳端子零件39的突出片41从板主体94的定位孔96较大地突出,从而插入到对应的阴端子零件22。并且,杆锁定部28向凹部71的底端侧移位。
在杆16的转动过程中,轴部43的各突片45在滑动面84滑动。因此,就算板部74受到连接器的嵌合阻力而以杆操作部73侧为支点想要张开,也能通过板部74与各突片45抵接,以使得向外侧的张开变形在支点侧被限制。
并且,如图3至图4所示,在杆16的转动过程中,壁卡合部93插入到壁部55的进入空间65的插入量逐渐增加,壁卡合部93被壁主体部58覆盖且能与壁主体部58抵接的状态始终被维持。因此,通过壁卡合部93与壁主体部58抵接,从而在外周侧确实地限制板部74向外侧张开变形。
若如图4所示,杆操作部73向阴壳体11的前侧转动,杆16到达嵌合完成位置,则如图8所示,杆锁定接受部75从上方覆盖杆锁定部28,从而锁定臂部77弹性地卡止于杆锁定突起32。由此,杆16以转动限制状态被保持于阴壳体11,并且阴壳体11以嵌合到阳壳体12的罩部36内的状态被保持。另外,如图6所示,在嵌合完成位置,杆操作部73中的隔着杆锁定接受部75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与位于上侧(第1侧壁47侧)的左右两侧的防止别紧接受部68的凸出端面69抵接,从而确实地限制杆16进一步转动。
如图7所示,当杆16处于嵌合完成位置时,能从上方目视确认杆锁定部28与杆锁定接受部75之间的卡止。如图8所示,整个杆锁定部28被插入到凹部71内,并配置为接近凹部71的底端侧或者能与其抵接。操作部103的捏片106被插入到杆锁定部28的退避部34内。因此,操作部103和杆锁定部28处于在前后方向部分地重合的位置关系。
如图8所示,若如上述那样,连接器被正规地嵌合,则移动板15的板主体94隔着阳前保持件14被夹持于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罩部36的底面)与阴壳体11之间,阳端子零件39的突出片41被正规地插入到阴端子零件22而与其连接。
如图4所示,当杆16处于嵌合完成位置,且连接器被保持为嵌合状态时,壁卡合部93中的位于杆16的转动方向的前侧(先侧)的部分从壁部55的出口侧(与进入口66相反一侧的开口侧)突出预定长度。由此,通过从侧方观察壁卡合部93从壁部55的出口侧突出的状态,从而能确认杆16的转动状态,进而能检测到连接器是否被正规地嵌合。另一方面,壁卡合部93中的位于杆16的转动方向的后侧的部分被插入到壁部55的进入空间65,成为能与壁主体部58抵接的状态,从而限制板部74向外侧张开变形。
另一方面,为了使阴壳体11从阳壳体12的罩部36脱离,首先,锁定臂部77被抬起,杆锁定接受部75与杆锁定部28之间的卡止被解除。从该状态一边捏住杆操作部73一边使杆16向嵌合开始位置、即后方转动。在杆16向嵌合开始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合体状态的凸轮部分在凸轮槽85的脱离用凸轮面87滑动,凸轮机构在阴壳体11与杆16之间作动,从而阴壳体11从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侧(罩部36的底面侧)分开。接着,杆锁定部28从凹部71的底端侧分开。此外,通过凸轮部分的凸轮销111在凸轮槽85的脱离用凸轮面87滑动,从而凸轮机构在移动板15与杆16之间作动,移动板15也从端子收纳部35的前表面侧分开并向移动开始位置移动。
若杆16到达嵌合开始位置,则板部74的弹性锁定部92被弹性地卡止于插入槽54的槽缘,杆16的转动操作停止。如上述所示,就算在杆16处于嵌合开始位置时,也能维持壁卡合部93进入到壁部55的进入空间65而能与壁主体部58抵接的状态。
另外,若杆16到达嵌合开始位置,则成为杆锁定部28的后部从罩部36的开口端(前端)突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边捏住杆锁定部28边使阴壳体11从罩部36拔出,从而使阴壳体11从阳壳体12脱离。
接着,若杆16转动到组装位置,移动板15返回到移动开始位置,则位于凸轮槽85的入口侧的凸轮销111从卡止部88分开,移动板15成为能从罩部36脱离的状态。明确地说,移动板15相对于杆16以及罩部36的卡止被解除。
在上述的状态下,作业者的手指插入到凹部71的内侧,以例如用拇指按压外侧平面部104,用食指按压内侧平面部105的方式在厚度方向用作业者的手指夹持操作部103。在该状态下,操作部103向图11的箭头A方向被拉拽,从而使得操作部103从凹部71分开,由此使得移动板15从罩部36脱离。另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食指的指尖插入到凹部98的内侧,在钩挂于操作部103的台阶99的状态下,操作部103被拉拽而从凹部71分开。这样,移动板15简单地从阳壳体12被拆卸。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能获得如下效果。
连接器具备:阳壳体12,其具有罩部36;以及移动板15,其能移动地被收纳于罩部36内,移动板15在周壁95具有拆卸用的操作部103,操作部103从罩部36的凹部71露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算作业者不将手指插入到罩部36的内侧,也能够捏住操作部103等,而将移动板15从罩部36简单地拆卸。
罩部36具有容许操作部103进入的切口状的凹部71。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罩部36的内侧收纳有移动板15的状态下,操作部103不会从罩部36向后方较大地突出,而能抑制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变大。其结果,能够不增大体积地搬送多个连接器。
进行两壳体11、12的嵌合的杆16能转动地组装于阳壳体12,阴壳体11具有将杆16卡止的杆锁定部28,杆锁定部28进入凹部71。通过这样的方式,凹部71也成为杆锁定部28的进入区域,空间效率优良。
杆锁定部28在根部部分具有允许操作部103退避的退避部34。由此,能使杆操作部73退避到退避部34而避免与杆锁定部28干渉。另外,杆锁定部28与操作部103通过在前后方向重叠与退避部34相应的量而将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缩小。
罩部36具有沿凹部71的周围延伸出的肋72。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算切口状的凹部71设置于罩部36,也能通过肋72确保罩部36的刚性。
移动板15的操作部103具有在周壁95的外表面露出的外侧平面部104和在周壁95的内表面露出的内侧平面部105,外侧平面部104和内侧平面部105隔着周壁95成对配置。根据这样的方式,作业者能例如一边用手指捏住外侧平面部104和内侧平面部105一边将移动板15拆卸。
周壁95在外表面具有从周围凹陷的凹部98,凹部98具有向与前后方向(移动板15的移动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延伸出的台阶99,台阶99包含于操作部103。通过这样的方式,作业者能例如边用手指钩住台阶99边拆卸移动板15。
外侧平面部104与台阶99相连并与周壁95的周围的外表面连续,操作部103具有台阶99和外侧平面部104。通过这样的方式,作业者例如能一边用手指从台阶99跨于外侧平面部104进行按压一边将移动板15拆卸。
罩部36在内表面具有凸部101,凸部101位于与凹部98相反的一侧并具有与凹部98对应的形状。像这样,通过凹部98与凸部101对应地设置,能防止罩部36的厚度增减,且能抑制罩部36发生凹痕和翘曲变形。
杆16安装于阳壳体12,杆16能取得组装于壳体的组装姿势以及从组装姿势转动而成为两壳体11、12能够开始嵌合的状态的嵌合开始姿势,杆16具有一对板部74,一对板部74分别具有凸轮槽85,移动板15在周壁95具有与凸轮槽85卡合并使移动板15移动的一对凸轮销111,一对板部74分别在凸轮槽85的槽面具有在嵌合开始姿势下将凸轮销111卡止而防止移动板15脱离的卡止部88,凸轮销111配置为在杆16的组装姿势下从卡止部88分开而能向凸轮槽85的入口脱离。根据这样的方式,因为当杆16处于组装姿势时,移动板15相对于阳壳体12以及杆16处于非卡止的自由状态,所以能在该状态下边捏住操作部103,边将移动板15简单地拆卸。
另外,如上述所示,连接器具备阴壳体11和阳壳体12,杆锁定部28突出设置于阴壳体11,阳壳体12具有能与阴壳体11嵌合的筒状的罩部36,罩部36具有切口状的凹部71,杆锁定部28能进入凹部71,在阳壳体12组装有杆16,杆16具有杆锁定接受部75,杆锁定接受部75卡止于已进入到凹部71的杆锁定部28。像这样,通过杆锁定部28进入到凹部71,从而能使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缩短。
阴壳体11具有:前表面侧的嵌合面17、后表面侧的电线引出面18以及朝向与电线引出面18以及嵌合面17分别交叉的方向的侧面19,杆锁定部28设置于侧面19。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提高杆锁定部28的成形的自由度。
杆锁定部28不具有从电线引出面18向后方突出的部分。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避免杆锁定部28与从电线引出面18引出的各电线23干渉,且能提高电线23的布线自由度。
能从阴壳体11的上方对杆锁定部28与杆锁定接受部75相互卡合的结构进行视认。根据这样的构成,能简单地确认杆锁定部28与杆锁定接受部75之间的卡止状态,并且能避免杆16以没有卡止于阴壳体11的状态被放置的情况。
整个杆锁定部28进入罩部36的凹部71。根据这样的构成,能使连接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进一步缩短。
杆锁定部28以在进入到凹部71的状态下比位于周围的罩部36的外表面(上表面)较高地突出的方式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当例如进行连接器的脱离作业时,能边捏住杆锁定部28边将阴壳体11从罩部36拔出。
罩部36具有隔着与阴壳体11嵌合的嵌合空间46对置的第1侧壁47以及第2侧壁48,第1侧壁47具有凹部71,第2侧壁48具有用于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67。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当罩部36借由安装部67安装于车身时,凹部71位于作业者的跟前侧,所以能用目视对例如杆锁定部28进入凹部71的状态进行确认,并且能防止阴壳体11以错误的姿势与罩部36嵌合。
罩部36具有在杆锁定部28和杆锁定接受部75相互卡止的状态下能与杆16抵接的防止别紧接受部68。根据这样的构成,防止别紧接受部68作为杆16的过度转动限制部而发挥作用,杆16的过度的转动被防止别紧接受部68阻止。
防止别紧接受部68在罩部36中的隔着凹部71的两侧成对设置。根据这样的构成,能更加确实地阻止杆16的过度转动。
防止别紧接受部68能兼具接受防止别紧部25而防止两壳体11、12别紧嵌合的防止别紧功能以及杆16的过度转动限制功能。
因为防止别紧接受部68的平坦的凸出端面69成为过度转动限制部,所以罩部36的结构也不会复杂化。
另外,阴壳体11具有一对凸轮从动件27,阳壳体12具有:构成罩部36的第3侧壁49以及第4侧壁51的外壁面的一对侧面;在一对侧面分别突出设置的轴部43;以及配置于一对侧面的外侧的壁部55,杆16具有:杆操作部73,其用于进行转动操作;一对板部74,其从杆操作部73相互对置地突出,在一对板部74设置有通过一对板部74转动而分别与一对凸轮从动件27卡合的凸轮槽85;轴承部81,分别设置于一对板部74;以及壁卡合部93,其分别设置于一对板部74,壁卡合部93构成为通过一对板部74与各自对应的侧面对置且轴部43与轴承部81嵌合,从而以能沿转动方向进入的方式与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面对,另一方面,通过一对板部74与各自不对应的侧面错误地对置,从而在使一对板部74挠曲的状态下从外侧与壁部55抵接。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例如壁卡合部93进入到进入空间65而能从内侧与壁部55抵接,从而能防止一对板部74张开。另外,当杆16采取误组装的姿势时,因为壁卡合部93从外侧与壁部55抵接而处于使一对板部74挠曲的状态,所以轴部43不能与轴承部81嵌合,能防止杆16以误组装姿势安装于阳壳体12。像这样,因为壁部55以及壁卡合部93兼具限制两壳体11、12误组装的功能以及限制板部74张开的功能,所以能使结构简单化。
杆16能取得组装于阳壳体12的组装姿势、从组装姿势转动而能使得凸轮从动件27进入凸轮槽85的入口的嵌合开始姿势以及从嵌合开始姿势转动以使得凸轮从动件27移动到凸轮槽85的底侧的嵌合完成姿势,壁卡合部93构成为在组装姿势下与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口66面对。根据这样的构成,当杆16处于组装姿势时,能防止壁卡合部93与壁部55干涉,组装的作业性优良。另外,若杆16转动成嵌合开始姿势,则壁卡合部93能通过进入口66迅速地进入到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
壁卡合部93构成为在遍及杆16从嵌合开始姿势位移到嵌合完成姿势的整个范围进入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通过壁部55防止板部74在遍及两壳体11、12的嵌合过程的整个范围张开,防止张开的信赖性优良。
壁部55形成为相对于沿穿过轴部43的前后方向(两壳体11、12的嵌合方向)的虚拟轴59成非对称的形状。根据这样的构成,当杆16采取正规的组装姿势时,壁卡合部93以能进入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的方式面对,当杆16采取误组装姿势时,能通过壁部55的非对称形状而简单地实现壁卡合部93从外侧与壁部55抵接的构成。
壁部55具有短部分61和长部分62,短部分61从虚拟轴59向上侧(与两壳体11、12的嵌合方向正交的一侧)较短地延伸出,长部分62从虚拟轴59向下侧(与两壳体11、12的嵌合方向正交的另一侧)比短部分61较长地延伸出,在短部分61的内侧设置有壁卡合部93的进入口66。根据这样的构成,当进行杆16的组装时,通过使壁卡合部93位于短部分61侧,从而能预防杆16的误组装。另外,通过壁部55从长部分62至短部分61较长地形成,从而能提高罩部36的强度。
轴部43在罩部36的一对侧面分别具有从侧面突出的轴主体44以及从轴主体44的前端部向径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突片45,轴承部81在一对板部74分别具有轴孔82以及一对退避孔83,轴主体44贯通轴孔82,一对退避孔83与轴孔82连通并向径向两侧延伸且使突片45通过,一对板部74分别在轴孔82的开口周边部具有滑动面84,突片45能在滑动面84沿转动方向滑动。像这样,通过形成为一对突片45向径向两侧突出且一对退避孔83沿径向两侧延伸的形态,从而能较大地确保杆16的转动角度。在本实施例1的情况下,因为通过壁部55和壁卡合部93来防止杆16的误组装,所以能在一对侧面分别使轴部43采用对称的形状。
一对突片45以及一对退避孔83形成为沿前后方向(两壳体11、12的嵌合方向)的形态。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利用沿前后方向拔出的模具将一对突片45以及一对退避孔83与各阳腔体38一同成形。
壁卡合部93在一对板部74的各自的外周沿转动方向以肋状延伸出。根据这样的构成,壁卡合部93易与壁部55卡合。
壁卡合部93的转动方向的长度与壁部55的转动方向的长度相同或者比壁部55的转动方向的长度长。根据这样的构成,壁卡合部93更加易与壁部55卡合。
如上述所示,杆16能取得凸轮从动件27能进入凸轮槽85的入口的嵌合开始姿势以及从嵌合开始姿势转动以使得凸轮从动件27移动到凸轮槽85的底侧的嵌合完成姿势,壁卡合部93在一对板部74的各自的外周沿转动方向以肋状延伸出,壁卡合部93的一部分在嵌合完成姿势下从壁部55露出从而能进行视认。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视认壁卡合部93的一部分从壁部55露出的状态,从而容易检测出杆16处于嵌合完成姿势。
壁卡合部93以进入壁部55的内侧的进入空间65而在壁部55的内表面滑动的方式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确实地防止一对板部74张开。另外,能减小进入空间65的开口宽度,能避免连接器的大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也可以从连接器省略阴前保持件13以及阳前保持件1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阴壳体11以及阳壳体12的矛状件部分的卡止作用来防止阴端子零件22以及阳端子零件39脱离。另外,连接器也可以具备不带有止动体功能的阴前罩以及阳前罩来取代阴前保持件13以及阳前保持件14。
附图标记说明
11…阴壳体
12…阳壳体
15…移动板
16…杆
17…嵌合面
18…电线引出面
19…侧面
25…防止别紧部
28…杆锁定部
34…退避部
36…罩部
41…突片
43…轴部
45…突片
47…第1侧壁
48…第2侧壁
49…第3侧壁
55…壁部
59…虚拟轴
61…短部分
62…长部分
66…进入口
67…安装部
68…防止别紧接受部
69…凸出端面(过度转动限制部)
71…凹部
72…肋
74…板部
75…杆锁定接受部
82…轴孔
83…退避孔
84…滑动面
85…凸轮槽
88…卡止部
93…壁卡合部
94…板主体
95…周壁
96…定位孔
98…凹部
99…台阶
101…凸部
104…外侧平面部
105…内侧平面部
111…凸轮销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阴壳体,其突出设置有杆锁定部;
阳壳体,其具有能与所述阴壳体嵌合的筒状的罩部,在所述罩部设置有切口状的凹部,所述杆锁定部进入所述凹部;以及
杆,其被组装于所述阳壳体,所述杆被转动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所述杆具有杆锁定接受部,所述杆锁定接受部被卡止于已进入到所述凹部的所述杆锁定部,
在所述罩部内突出配置多个具有突出片的阳端子零件,并且在所述罩部内能移动地收纳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具有板主体和周壁,在所述板主体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突出片能够插通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周壁与所述板主体的周缘相连并能在所述罩部的内表面滑动,
在所述周壁设置有拆卸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罩部露出,
所述操作部进入凹部,
所述阴壳体具有:朝向与所述罩部嵌合的嵌合方向的前方的嵌合面;朝向与所述嵌合面相反的一侧、即嵌合方向后方而将电线引出的电线引出面;以及朝向与所述电线引出面以及所述嵌合面分别交叉的方向的侧面,所述杆锁定部设置于所述阴壳体的所述侧面,
所述杆锁定部不具有从所述电线引出面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突出的部分,
所述杆锁定部与所述杆锁定接受部相互卡合的结构能从所述阴壳体的所述侧面的外方进行视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整个所述杆锁定部进入所述罩部的所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罩部设置有沿所述凹部的缘部延伸出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已进入到所述凹部的所述杆锁定部被配置成比位于周围的所述罩部的外表面较高地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罩部具有隔着供所述阴壳体嵌合的嵌合空间而对置的第1侧壁以及第2侧壁,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第1侧壁,在所述第2侧壁设置有用于安装于车身的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罩部具有在所述杆锁定部与所述杆锁定接受部相互卡合的状态下能与所述杆抵接的过度转动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过度转动限制部在所述罩部中的隔着所述凹部的两侧成对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阴壳体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防止别紧部,所述防止别紧部用于防止两壳体的别紧嵌合,
在所述罩部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防止别紧接受部,所述防止别紧部进入防止别紧接受部,
在所述防止别紧接受部的凸出端面设置有所述过度转动限制部。
9.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阴壳体,其突出设置有杆锁定部;
阳壳体,其具有能与所述阴壳体嵌合的筒状的罩部,在所述罩部设置有切口状的凹部,所述杆锁定部进入所述凹部;以及
杆,其被组装于所述阳壳体,所述杆被转动而进行两壳体的嵌合,所述杆具有杆锁定接受部,所述杆锁定接受部被卡止于已进入到所述凹部的所述杆锁定部,
在所述罩部内突出配置多个阳端子零件,所述阳端子零件具有突出片,并且在所述罩部内能移动地收纳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具有板主体和周壁,在所述板主体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突出片能够插通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周壁与所述板主体的周缘相连并能在所述罩部的内表面滑动,
在所述周壁设置有拆卸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罩部露出,
所述操作部进入凹部,
在所述杆锁定部的根部部分设置有退避部,所述操作部能够退避到所述退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阴壳体具有:朝向与所述罩部嵌合的嵌合方向的前方的嵌合面;朝向与所述嵌合面相反的一侧、即嵌合方向后方而将电线引出的电线引出面;以及朝向与所述电线引出面以及所述嵌合面分别交叉的方向的侧面,所述杆锁定部设置于所述阴壳体的所述侧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杆锁定部不具有从所述电线引出面向所述嵌合方向后方突出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杆锁定部与所述杆锁定接受部相互卡合的结构能从所述阴壳体的所述侧面的外方进行视认。
CN201811313426.7A 2017-11-14 2018-11-06 连接器 Active CN109787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253 2017-11-14
JP2017219253A JP2019091610A (ja) 2017-11-14 2017-11-14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7035A CN109787035A (zh) 2019-05-21
CN109787035B true CN109787035B (zh) 2021-09-03

Family

ID=6633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3426.7A Active CN109787035B (zh) 2017-11-14 2018-11-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7616B2 (zh)
JP (1) JP2019091610A (zh)
CN (1) CN109787035B (zh)
DE (1) DE10201800884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6668B2 (ja) * 2017-07-11 2021-01-2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9091608A (ja) * 2017-11-14 2019-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20111795B4 (de) * 2020-04-30 2023-02-02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einer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JP2022069904A (ja) * 2020-10-26 2022-05-12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52390B2 (ja) * 2020-11-24 202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80717B2 (ja) * 2021-01-21 2024-05-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833A (en) * 1997-08-18 2000-08-0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8603Y2 (ja) * 1992-08-19 1999-08-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
JP3027487B2 (ja) * 1992-08-19 2000-04-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EP0727847B1 (en) * 1992-11-27 1998-08-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operated connector
JP2882260B2 (ja) 1993-10-04 1999-04-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DE10223928A1 (de) * 2001-05-29 2003-01-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Hebeltyp-Verbinder und Verfahren zum Zusammenbauen
US6659783B2 (en) * 2001-08-01 2003-12-09 Tyco Electronic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variable resistance to reduce arcing
US6881081B2 (en) * 2002-07-31 2005-04-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urance features
EP1614196B1 (en) 2003-04-02 2007-05-23 Molex Incorporated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locking means
JP4492449B2 (ja) * 2005-06-15 2010-06-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08218119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FR2931306B1 (fr) * 2008-05-15 2012-04-27 Radiall Sa Connecteur multicontacts avec piece de verrouillage integree rotative
JP5434312B2 (ja) 2009-07-03 2014-03-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2238498A (ja) * 2011-05-12 2012-12-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8206617A (ja) 2017-06-06 2018-12-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833A (en) * 1997-08-18 2000-08-0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ever-typ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008844A1 (de) 2019-05-16
JP2019091610A (ja) 2019-06-13
CN109787035A (zh) 2019-05-21
US20190148882A1 (en) 2019-05-16
US10707616B2 (en) 2020-07-07
DE102018008844B4 (de)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7035B (zh) 连接器
JP4752606B2 (ja) コネクタ
JP4497038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9787015B (zh) 连接器
JP5783468B2 (ja) コネクタ
JP5510346B2 (ja) コネクタ
US20210066847A1 (en) Connector
CN110829117B (zh) 连接器
CN110622367B (zh) 连接器
CN109787036B (zh) 连接器
JP6712495B2 (ja) コネクタ
JP5556568B2 (ja) コネクタ
JP5614317B2 (ja) コネクタ
US9899768B2 (en) Connector with operating member to assist connection to mating connector and resilient piece to restrict inadvertent displacement of operating member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5B (zh) 连接器
CN113939960B (zh) 阴连接器及连接器
JP4826513B2 (ja) コネクタ
CN112688105B (zh) 连接器
CN112152017A (zh) 连接器
JP7337946B2 (ja) コネクタ
JP4089168B2 (ja) コネクタ
EP3748782B1 (en) Housing
JP7159807B2 (ja) コネクタ
JP6513409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