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6992B - 端子装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子装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6992B
CN109786992B CN201811167752.1A CN201811167752A CN109786992B CN 109786992 B CN109786992 B CN 109786992B CN 201811167752 A CN201811167752 A CN 201811167752A CN 109786992 B CN109786992 B CN 109786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movable member
locking
detachment device
protru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77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6992A (zh
Inventor
高盛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86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6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6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6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8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 pin snapping into a re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性高的端子装卸装置。端子装卸装置(1)具备:框体,其具有能够插入端子(3)的插入口;可动部件(12),其具有卡止部(121),该卡止部(121)通过可动部件(12)相对于被插入到框体的端子(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卡止端子(3)。可动部件(12)具有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框体突出的突出部(120),在向框体侧按下突出部(120)时,可动部件(1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而解除端子(3)的卡止。

Description

端子装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装卸端子的端子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配电板、机床、PV(Photovoltaics;太阳光发电)设备等电装设备中,为了连接在电线、信号线等各种线材末端设置的端子而使用端子板。作为将端子连接于端子板的基本技术,一般采用通过螺钉固定将端子固定在端子板上,通过卸下螺钉而卸下端子的构造。
为了改进固定螺钉和卸下固定的操作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端子板上设有杆,该杆具有能够插入在端子形成的孔的、形成为锥面的凸部。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端子板中,在形成于端子的孔中插入凸部而成为锁止状态。并且,使用者通过拉起杆的把手部而能够将端子卸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18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不使用螺钉而安装或卸下端子。
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拉起把手部这样的操作仍有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更好的端子装卸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框体,其具有能够插入端子的插入口;可动部件,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卡止所述端子;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突出的突出部,在向所述框体侧按下所述突出部时,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而解除所述端子的卡止。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供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抵接的抵接面,在所述端子以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状态被插入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在所述端子被插入到能够卡止的位置时,所述可动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所述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倾斜。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以使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能够目视确认的方式进行标记的标示部,与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相比,所述标示部在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露出更多。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框体具有在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标示部露出的情况下,使所露出的所述标示部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辅助部。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插入口为多个,并且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将从不同的所述插入口插入而分别被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卡止部卡止的多个所述端子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将被插入的所述端子之间直线状地连接并且具有为了避免与所述可动部件的接触而形成的弯曲部。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连接部件的弯曲部分别形成在两侧部的不相对的位置。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所述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插入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对从所述第一面侧的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卡止的第一可动部件的突出部比卡止部件配设在第二面侧,对从所述第二面侧的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卡止的第二可动部件的突出部比卡止部件配设在第一面侧,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部件配设为,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突出部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将所述第一面侧的插入口与所述第二面侧的插入口连结的直线倾斜地交叉。
并且,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具备能够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辅助端子,所述辅助端子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电连接。
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通过按下可动部件的突出部能够解除端子的卡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端子装卸装置具有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装卸端子等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3(a)~图3(c)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外观图。
图4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以及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相对于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能够使用的端子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支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7(a)和图7(b)是表示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使用的可动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外观图。
图8是表示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中使用的连接部件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以及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及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端子装卸装置;
10 框体;
10a 上表面(第一面);
10b 下表面(第二面);
100 插入口;
101 插通孔;
102a 反射部(目视确认辅助部);
12 可动部件;
12a 第一可动部件;
12b 第二可动部件;
120 突出部;
120a 标示部;
121 卡止部;
121a 抵接面;
122 连结部;
16 连接部件;
160 贯通孔;
161 弯曲部;
17 辅助端子;
2 支架;
3 端子;
31 卡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适用例〉
本发明的端子装卸装置能够用于以下各种用途,例如在配电板、机床、PV机等电装设备中,用于连接在电线、信号线等各种线材末端设置的端子的端子板等。
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例〉
图1和图2是表示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1以从斜前上方的视点来表示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图2以从斜后下方的视点来表示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并且,图3(a)~图3(c)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外观图。图3(a)、图3(b)以及图3(c)分别是俯视图、主视图以及右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端子装卸装置1的方向,面向图3(b)以近前侧为前、进深侧为后、上方为上、下方为下来表示,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的方向,并不限定端子装卸装置1的安装方向。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具备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体10,在框体10的背面设有安装件11。在图1至图3(a)~图3(c)中表示的是通过在框体10的背面设置的安装件11而安装于具有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配设的横梁的支架2上,端子3插入在彼此对置的面即上表面(第一面)10a和下表面(第二面)10b上开设的插入口100的形态。
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的前表面开设有两处插通孔101,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从各个插通孔101向框体10的外侧突出。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成为圆柱状,并且作为能够向框体10的内侧按下的按钮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位于上方的突出部120表示按下的状态,位于下方的突出部120表示未按下的状态。在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120的上侧的侧面和下侧的侧面形成有长边沿轴向形成的矩形的面即标示部120a,成为标示部120a的矩形的面以绿、银等显眼的颜色着色。标示部120a具有显示前后可动的可动部件12的位置的功能,使用者通过目视确认被着色的标示部120a的露出状况,能够识别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位置。并且,在框体10的前表面,在插通孔101的周围的与标示部120a对应的位置,为使标示部120a容易目视确认,刻设有作为槽状的缺口的目视确认辅助槽102。刻设的目视确认辅助槽102的底部的表面成为实施了镜面加工等加工的反射部(目视确认辅助部)102a。由于露出的标示部120a的颜色被目视确认辅助槽102的反射部102a反射,因此使用者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标示部120a,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标示部120a的露出状况。与可动部件12位于后方侧(第一位置)的情况相比,在可动部件12位于前方侧(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标示部120a从框体10中露出更多。即,通过可动部件12从前方侧向后方侧移动,露出更多的标示部102被隐藏在框体10内或者露出部分变小。
进一步对反射部102a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及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图4中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目视确认端子装卸装置1的反射部102a的状况。如前所述,由于露出的标示部120a的颜色被反射部102a反射,因此使用者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标示部120a。更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即使在来自使用者的视线处于不能直接目视确认可动部件12的标示部120a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正面或斜面等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目视确认反射部102a而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标示部120a。而且,来自图4所示的视线,由于能够同时目视确认端子装卸装置1的两个可动部件12的标示部120a或反射部102a,因此对使用者来说能够实现作业性及便利性的提高。
回到结构例的说明上。图5是表示能够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能够使用的端子3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如图5所示,能够装卸于端子装卸装置1的端子3例如以铆接状态而安装于电线、信号线等线材30的前端。在这里,作为端子3的形状例示的是开设有卡止孔31的平板环状的圆形端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俯视时为矩形的端子等各种各样形状的端子3。端子3部分由金属等导电体形成,线材30部分是用一层或多层绝缘体将一束或多束的金属线等导电体包覆而形成的。
图6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内部结构和支架2的概略立体图。在图6中,拆下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以从斜上前方的视点表示内部结构。并且,为了容易把握与外部结构的位置关系,表示了支架2的横梁。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内的上下配设有对从框体10的插入口100插入的端子3进行引导的金属制的插入引导件13。被插入引导件13引导而插入的端子3以与将上下端子3电连接的金属制的连接部件16抵接的方式被按压而保持于插入引导件13。插入引导件13通过将成为矩形的金属板的两端向内侧弯折使其与金属板的中央部抵接而形成。而且,通过形成插入引导件13的金属板的弯折部位来引导被插入的端子3使其不左右偏移。并且,插入引导件13通过被弯折的两端按压被插入的端子3而对端子3进行保持。
在图6中表示的是可动部件12的卡止部121插通在被插入引导件13引导而插入的端子3的卡止孔31、通过卡止部121来卡止端子3的状态。可动部件12能够前后移动,在可动部件12的后方配设有对可动部件12向前方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等施力部件14。在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侧面穿设有在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120的轴向上排列的两个呈球冠状凹陷的凹部120b。在可动部件12的侧方配设有通过压缩螺旋弹簧向可动部件12方向施力的感触销15,感触销15的前端形成为呈球冠状突出的形状,从而嵌合于在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上穿设的凹部102b。而且,在可动部件12位于前后可动范围的后方侧(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感触销15的前端嵌合于可动部件12的前方的凹部120b。并且,在可动部件12在可动范围内从后方侧(第一位置)向前方移动而位于前方侧(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感触销15的前端嵌合于可动部件12的后方的凹部120b。在感触销15与在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上穿设的前后的凹部120b嵌合时产生“喀嚓”所谓的喀嚓声,并且在嵌合时和从嵌合状态脱离时,使用者能够感受到操作感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声音和操作感的变化,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意识到可动部件12到达或离开成为下止点的后方侧的位置(第一位置)或成为上止点的前方侧的位置(第二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以感触销15与凹部120b嵌合的处于下止点的后方侧位置为第一位置并且以处于上止点的前方侧位置为第二位置进行了说明,但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中,第一位置表示解除了端子3的卡止的位置或者能够插入端子3的位置,第二位置表示能够卡止端子3的位置。即,并不一定是下止点为第一位置、上止点为第二位置。
对可动部件12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表示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中使用的可动部件12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外观图。图7(a)是主视图,图7(b)是右侧视图。可动部件12成为由板状的连结部122将成为圆柱状的突出部120和轴向长度比突出部120短的圆柱状的卡止部121各自的后端连接的大致J形。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如前所述在侧面具有标示部120a和凹部120b。成为圆柱状的卡止部121从成为前表面的底面到上侧的侧面形成有倾斜的抵接面121a而成为锥状。在框体10内插入有端子3的情况下,所插入的端子3与卡止部121的抵接面121a抵接,通过使用者对端子3的进一步压入,被端子3按压的可动部件12克服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后面会对包含可动部件12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动作的细节进行说明。这样,可动部件12通过一个部件来实现在使用者的操作中使用的突出部120和对端子3进行卡止的卡止部121,因此能够起到端子装卸装置1整体的零件数量的削减、制造成本的削减、管理成本的削减、维护性能的提高等各种各样的效果。
对连接部件16进行详细说明。图8是表示在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中使用的连接部件16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主视图。连接部件16由成为矩形板状的金属材料等导电体形成。连接部件16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开设有俯视时为圆形的贯通孔160。在端子3插入框体10内的情况下,所插入的端子3与连接部件16重叠并且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的贯通孔160处于连通状态。而且,通过在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的贯通孔160中插入可动部件12的卡止部121,使可动部件12卡止端子3。并且,在成为矩形形状的连接部件16的长边的两侧部分别形成有以向内侧凹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161。由于弯曲部161在两侧部的互不相对的位置彼此错开地形成,因此连接部件16整体呈大致S形弯曲。需要说明的是,在两侧部的互不相对的位置形成的各弯曲部161与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位置对应,连接部件16以与突出部120不接触的方式形成。即,连接部件16将从上下两方插入的端子3之间直线状地连接,由于具有足够的宽度而具有充足的输电性能。而且,连接部件16通过在两侧部的不相对的位置形成弯曲部161,由此确保充足的宽度,并且不扩大可动部件12的配置间隔地实现端子装卸装置1整体的小型化。
回到图6,对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内收纳的各部件的配置进行说明。在框体10的相对的面即上表面(第一面)10a和下表面(第二面)10b上开设的插入口100中插入端子3,从上下插入口100分别插入的端子3卡止于上下的可动部件12。具体来说,从上表面10a的插入口100插入的端子3被位于上侧的可动部件12(以后,根据需要称为第一可动部件12a)的卡止部121卡止,从下表面10b的插入口100插入的端子3被位于下侧的可动部件12(以后,根据需要称为第二可动部件12b)的卡止部121卡止。由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配置为比第一可动部件12a的卡止部121位于下表面(第二面)10b侧且位于连结部件16的左侧,因此突出部120位于卡止端子3的卡止部121的左斜下方。另外,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配置为比第二可动部件12b的卡止部121位于上表面(第一面)10a侧且位于连结部件16的右侧,因此突出部120位于卡止端子3的卡止部121的右斜上方。而且,对从上表面10a插入的端子3进行卡止的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比对从下表面10b插入的端子3进行卡止的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位于左斜上方。即,第一可动部件12a和第二可动部件12b配置为,将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与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将第一面侧的插入口100与第二面侧的插入口100连结的直线倾斜交叉。在从上表面10a插入的端子3的卡止中使用的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比在从下表面10b插入的端子3的卡止中使用的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位于上方,由此目视确认端子装卸装置1的使用者例如能够目视确认如图3(a)~图3(c)(特别是图3(b))所示状态的端子装卸装置1,因此能够直观地把握端子3和与该端子2相关的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之间的关系,在便利性上突出。并且,由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与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的位置并不是完全的上下方向而是以倾斜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缩短端子装卸装置1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从而能够使端子装卸装置1小型化。而且,由于各突出部120配置为位于在连接部件16的两侧部的不相对的位置形成的各弯曲部161,因此能够缩短端子装卸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使端子装卸装置1小型化。
接着,对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图10、图11及图12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概略侧视图。图9至图12表示端子装卸装置1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作图,在图9至图12中,以端子装卸装置1的上方为附图的右方的方式图示。
图9表示的是要将端子3从端子装卸装置1的上表面10a侧(面向图9的右侧)插入插入口100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表面10b侧(面向图9的左侧)已经插入有端子3。在图9中,第一可动部件12a和第二可动部件12b两者都位于处于前后可动范围的前方(面向图9的上侧)的第二位置,在各突出部120的后方侧的凹部120b嵌合有感触销15的球冠状的前端。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和第二可动部件12b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均以能够从框体10外部容易地目视确认的方式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意识到各可动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而处于锁止状态。
图10表示的是从图9所示的状态沿着插入引导件13插入端子3,所插入的端子3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卡止部121的抵接面121a抵接,从端子3的前端与抵接面121a抵接的状态将端子3进一步压入的状态。通过从端子3的前端与抵接面121a抵接的状态将端子3进一步压入,倾斜的抵接面121a被按压,可动部件12被压入到后方的第一位置或第一位置附近。可动部件12被施力部件14向前方施力,但通过压入端子3,可动部件12克服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被隐藏在框体10的内部或者露出部分变小,因此使用者能够意识到可动部件12从第二位置离开而处于锁止解除的状态。并且,在图10中表示的是感触销15嵌合于移动到第一位置的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前方侧的凹部120b的状态,但通过感触销15的嵌合将可动部件12保持在第一位置并不是必要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不将抵接的端子3压入,而是通过使用者克服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将突出部120压入而使可动部件1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在使可动部件12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将端子3插入。按下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操作与拉起的操作相比作业性好,能够容易地进行突出部120的按下操作。
图11表示的是通过从图10的状态沿着插入引导件13进一步压入端子3,端子3与连接部件16重叠且端子3的卡止孔31与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处于连通状态的状态。通过端子3的卡止孔31与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成为连通状态,可动部件12从可动范围内的后方的第一位置向前方的第二位置移动,可动部件12的卡止部121插入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通过可动部件12的卡止部121插入处于连通状态的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可动部件12卡止端子3。由于卡止部121的下侧的侧面(与端子3的插入方向处于相反侧的侧面)不倾斜,因此即使向拔出方向对端子3施力,可动部件12也不移动,端子3处于保持在被插入的位置的锁止状态。由于利用施力部件14对可动部件12向前方施力,因此如果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处于连通状态,则可动部件12由于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而向前方被压出。需要说明的是,在端子3的卡止孔31和连接部件16的贯通孔160连通的情况下,在设计为可动部件12通过感触销15被保持在后方的第一位置的形态中,需要进行将感触销15从凹部120b卸下的简单的操作。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以能够容易从框体10的外部目视确认的方式露出,使用者能够意识到第一可动部件12位于第二位置而处于锁止状态。
图12表示的是从图11所示的状态进一步从前方的第二位向后方的第一位置按压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状态。通过使用者克服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而按下位于第二位置的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可动部件1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通过可动部件12的卡止部121进行的卡止被解除。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将解除了由卡止部121进行的卡止的端子3从端子装卸装置1抽出。由于解除卡止的操作为按下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操作,因此与拔出相比操作简单且操作性好。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可动部件12a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被隐藏在框体10的内部或者露出部分变小,因此使用者能够意识到可动部件12从第二位置离开而处于锁止解除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通过具有突出部120及卡止部121的可动部件12而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装卸端子3。并且,能够通过一个可动部件12来实现这样的操作性的提高,从而能够实现端子装卸装置1整体的零件数量的减少。另外,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起到使端子装卸装置1小型化、锁止状态可视化等各种各样优异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是能够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端子装卸装置1插入六个端子3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图13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13以前方斜下的视点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中,在彼此相对的面即上表面10a和下表面10b分别开设有三个位置共计六个位置的插入口100a,在图13中表示的是在各插入口100插入有端子3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框体10的前表面设有表示端子3的插入方向的箭头形状的凹陷。
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的前表面以与各插入口100对应的方式开设有共计共六个部位的插通孔101,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从各插通孔101向框体10的外侧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框体10内,将各端子3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件16能够适当地设计,可以电连接所有的端子3,也可以连接任意的成组的端子3。另外,不只是单纯将端子3之间连接,也可以根据需要配设电路而将端子3与电路连接。对于其他的结构和动作,由于实际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不只是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那样将两个端子3之间连接,还能够拓展为将六个端子3之间甚至除此之外的数量的端子之间连接的形态。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在相对于矩形的框体10的前表面的长边和短边平行或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即,突出部120并不一定相对于将相对的插入口100连接的直线斜交的方式排列,也可以拓展为以平行或正交的方式排列等各种各样的配置。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使端子装卸装置1的一个面能够插入两个端子3并且能够进一步安装到未图示的基板上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4(a)和图14(b)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立体图。图14(a)以斜前方的视点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图14(b)以斜后方的视点表示。在第三施方式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在下表面10b开设有两个位置的插入口100a,在图14(a)和图14(b)中表示的是在各插入口100插入有端子3的形态。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表面10a未开设插入口100。
并且,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的背面,为了能够通过钎焊等方式安装到基板等电气设备(未图示)而配设有两个辅助端子17。两个辅助端子17在框体10内与端子3连接。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目视确认辅助槽102和反射部102a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和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5以斜前下方的视点表示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进一步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目视确认端子装卸装置1的标示部120a的状况。图16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的外观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主视图。图17是表示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和使用者的视线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7是以上下前后的平面剖切端子装卸装置1的一部分而以右侧的视点剖面来示意地表示端子装卸装置1的一部分,进一步地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目视确认端子装卸装置1的反射部102a的状况。在端子装卸装置1的框体10的前表面开设有两个部位的插通孔101,并且以包围各插通孔101的方式突设有成为圆筒状的壁部103。在包围插通孔101的壁部103中与可动部件12的突出部120的标示部120a对应的位置、在这里为壁部103的下部刻设有作为目视确认辅助槽102的缺口。并且,目视确认辅助槽102的底部的表面为实施了镜面加工等加工的反射部102a。
对标示部120a的目视确认进行进一步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于从框体10露出的标示部120a的颜色被反射部102a反射,因此,使用者除了能够经由目视确认辅助槽102直接地目视确认标示部120a之外,还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被反射部102a反射的标示部120a。对于其他的结构和动作,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本申请记载的端子装卸装置1不只是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在相对的两面上开设插入口100,也可以仅在一面、甚至在三面以上的面上开设插入口100而分别插入端子3。并且,除了插入到插入口100的端子之外,还能够安装在向外部基板等装置的安装中使用用的辅助端子17等各种各样的部件。而且,能够适当设计目视确认辅助槽102和反射部102a的形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仅为例示,不能被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说明,不受说明书全文限制。另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变形以及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是使用反射部102a来作为对标示部120a的显示进行辅助的目视确认辅助部的形态,但只要是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到露出的标示部120a的显示即可,也可以采用镜面加工以外的方法例如粘贴反射材使其反射。另外,可以拓展到根据可动部件12的位置来配设点亮的LED而作为对标示部120a的显示进行辅助的目视确认辅助部等各种各样的形态。

Claims (7)

1.一种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能够插入端子的插入口;
可动部件,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卡止所述端子;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突出的突出部,
在向所述框体侧按下所述突出部时,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而解除所述端子的卡止,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以使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能够目视确认的方式进行标记的标示部,
与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相比,所述标示部在所述可动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露出更多,
所述框体具有在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标示部露出的情况下,使所露出的所述标示部能够间接地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辅助部,所述目视确认辅助部是在所述框体上的所述可动部件的插入口的周围的与所述标示部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反射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供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抵接的抵接面,
在所述端子以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状态被插入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在所述端子被插入到能够卡止的位置时,所述可动部件能够从所述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
所述抵接面相对于所述端子的插入方向倾斜。
4.一种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能够插入端子的插入口;
可动部件,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卡止所述端子;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突出的突出部,
在向所述框体侧按下所述突出部时,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而解除所述端子的卡止,
所述插入口为多个,
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将从不同的所述插入口插入而分别被所述可动部件的所述卡止部卡止的多个所述端子电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将被插入的所述端子之间直线状地连接并且具有为了避免与所述可动部件的接触而形成的弯曲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的弯曲部分别形成在两侧部的不相对的位置。
6.一种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框体,其具有能够插入端子的插入口;
可动部件,其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相对于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而卡止所述端子;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在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框体突出的突出部,
在向所述框体侧按下所述突出部时,所述可动部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而解除所述端子的卡止,
所述框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插入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上,
对从所述第一面侧的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卡止的第一可动部件的突出部比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卡止部配设在接近第二面侧的位置,
对从所述第二面侧的插入口插入的端子进行卡止的第二可动部件的突出部比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卡止部配设在接近第一面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部件配设为,将所述第一可动部件的突出部与所述第二可动部件的突出部连结的直线相对于将所述第一面侧的插入口与所述第二面侧的插入口连结的直线倾斜地交叉。
7.如权利要求1、4、6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辅助端子,
所述辅助端子与被插入到所述框体的所述端子电连接。
CN201811167752.1A 2017-11-13 2018-10-08 端子装卸装置 Active CN109786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8336A JP2019091569A (ja) 2017-11-13 2017-11-13 端子着脱装置
JP2017-218336 2017-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6992A CN109786992A (zh) 2019-05-21
CN109786992B true CN109786992B (zh) 2021-12-07

Family

ID=66431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7752.1A Active CN109786992B (zh) 2017-11-13 2018-10-08 端子装卸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3982B2 (zh)
JP (1) JP2019091569A (zh)
CN (1) CN10978699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1868A (ja) * 1995-12-13 1997-06-20 Meidensha Corp 端子台
CN102332641A (zh) * 2010-06-11 2012-01-25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弹簧夹元件和接线盒
CN104518296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端子台
CN107069255A (zh) * 2015-12-24 2017-08-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装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3763A (en) * 1998-08-05 2000-04-25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function terminals
JP4730092B2 (ja) * 2005-12-28 2011-07-20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ラッチ機構及びラッチ機構付き電子モジュール
US10367282B2 (en) * 2017-04-20 2019-07-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Dual connector system
WO2018208948A1 (en) * 2017-05-09 2018-11-15 Cubic Corporation Dual purpose latch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1868A (ja) * 1995-12-13 1997-06-20 Meidensha Corp 端子台
CN102332641A (zh) * 2010-06-11 2012-01-25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弹簧夹元件和接线盒
CN104518296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端子台
CN107069255A (zh) * 2015-12-24 2017-08-1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端子装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6992A (zh) 2019-05-21
JP2019091569A (ja) 2019-06-13
US10573982B2 (en) 2020-02-25
US20190148849A1 (en)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51606B1 (ko) 기판 접속용 전기 커넥터 및 기판 접속용 전기 커넥터 장치
US6997749B1 (en) Shield connector
CN10188272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478742B (zh) 具有缆线保持体的缆线连接器
JP2002190344A (ja) 光・電気複合コネクタ
JP6161409B2 (ja) コネクタ
CN102801030A (zh) 线缆连接器
US7351086B2 (en) Connector
US7544084B1 (en) Connector including housing shells secured together
CN109786992B (zh) 端子装卸装置
JP2016146256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JP4886744B2 (ja) アダプタおよびモジュール用ソケット
JP5909586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8303769B (zh) 光连接器和线束的分支结构
JP2008198419A (ja) インレット装置
JP3671619B2 (ja) コンセント
JP4079091B2 (ja) パッチパネル
WO2016129356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シールドシェル
JP3637845B2 (ja) 配線器具
JP6100430B2 (ja) 基板接続構造
JP2019139899A (ja) 端子着脱装置
JP2015018623A (ja) コネクタ
JP2023127644A (ja) スクリューレス端子台
JP2010015707A (ja) コネクタ
JP2008282583A (ja) コネクタのインジケータ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