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6833B -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 Google Patents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6833B
CN109776833B CN201711122133.6A CN201711122133A CN109776833B CN 109776833 B CN109776833 B CN 109776833B CN 201711122133 A CN201711122133 A CN 201711122133A CN 109776833 B CN109776833 B CN 109776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heet
metal oxide
layer
oxid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21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6833A (zh
Inventor
范静
潘霄
相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ont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1221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6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6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6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6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6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其具有通过在15‑80℃下可固化的聚合物粘合剂粘结于其上的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

Description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背景技术
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工程领域,因为它们成本低、重量轻、柔性且透明。例如,聚合物材料可用作柔性显示器中的表面材料。然而,它们的较差的表面机械性质(如硬度和耐刮擦性)也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上施用透明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例如阳极氧化铝)的涂覆层。然而,发现施用此类涂覆层经常会导致聚合物膜或片材的雾度(haziness)增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包含:a)具有80%-100%的总透光率的聚合物衬底层;b)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包括致密层和多孔层;以及c)粘合层,其粘结在所述聚合物衬底层和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多孔层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层由在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聚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并且所述粘合层具有55-150MPa的杨氏模量和80%-100%的总透光率。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粘合层的杨氏模量为60-130MPa或65-110MPa。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又一实施方案中,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的总厚度为0.01-300μm或0.5-10μm或1-5μm。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再一实施方案中,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多孔层具有0.008-295μm或0.495-9.7μm或0.99-4.8μm的厚度。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再一实施方案中,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多孔层包含平均直径2.5-700nm或5-500nm或10-400nm的纳米孔。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再一实施方案中,包含在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多孔层中的纳米孔具有5-800nm或10-600nm或20-450nm的平均孔距。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再一实施方案中,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由阳极氧化铝膜形成。
在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的再一实施方案中,聚合物衬底层由以下形成:聚酯、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多环烯烃(PCO)、聚降冰片烯(PNB)、聚乙烯(PE)、三乙酰纤维素(TAC)、苯乙烯/丙烯腈(SAN)、苯乙烯/马来酸酐(SMA)、聚甲醛(POM)、聚乙烯基萘(PVN)、聚芳醚酮(PAEK)、Tg为100℃或更高的含氟聚合物、聚砜(PSul)、聚苯醚(PPO)、聚芳砜(PA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邻苯二甲酰胺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当以两个特定端点给出范围时,应当理解该范围包含这两个特定端点内的任何值以及等于或约等于这两个端点中的任一个的任何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包含:a)具有约80%-100%的总透光率的聚合物衬底层;b)由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涂覆层;和c)粘合层,其粘结在所述聚合物衬底层和所述涂覆层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层由在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聚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并且所述粘合层具有约55-150MPa的杨氏模量和约80%-100%的总透光率。
本文所用的聚合物衬底层可由任何适合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形成。包含在所述聚合物膜或片材中的示例性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酯、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多环烯烃(PCO)、聚降冰片烯(PNB)、聚乙烯(PE)、三乙酰纤维素(TAC)、苯乙烯/丙烯腈(SAN)、苯乙烯/马来酸酐(SMA)、聚甲醛(POM)、聚乙烯基萘(PVN)、聚芳醚酮(PAEK)、Tg为约100℃或更高的含氟聚合物、聚砜(PSul)、聚苯醚(PPO)、聚芳砜(PA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邻苯二甲酰胺等。
另外,聚合物衬底层由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形成。“透明”意指膜或片材的总透光率为约80-100%。形成衬底层的膜或片材的总透光率可通过用于透明塑料的雾度和透光率的ASTM D1003标准测试方法(ASTM D100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Haze andLuminous Transmittance of Transparent Plastics)来测量。
本文所用的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由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形成,所述膜可通过称为阳极氧化的电化学工艺在金属衬底上生长。阳极氧化涉及在将金属衬底浸入酸浴中的同时施用电偏压。该工艺从金属衬底中去除电子并氧化阳极,产生垂直于金属衬底表面的孔。如此形成的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具有致密层和含纳米孔的多孔层,其中致密层靠近金属衬底。
根据本公开,可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条件和时间来控制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厚度和纳米孔的大小。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的总厚度可在约0.01-300μm、约0.5-10μm或约1-5μm的范围;多孔层的厚度可在约0.008-295μm或约0.495-9.7μm或约0.99-4.8μm的范围;并且致密层的厚度可在约0.002-5μm或约0.005-0.3μm或约0.01-0.2μm的范围。在多孔层内,纳米孔的平均直径可在约2.5-700nm或约5-500nm或约10-400nm的范围,并且平均孔距可在约5-800nm或约10-600nm或约20-450nm的范围。
可用于形成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的示例性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铝(Al)、钛(Ti)、钽(Ta)、镁(Mg)、铌(Nb)、铪(Hf)、锡(Sn)、钨(W)、锌(Zn)、锆(Zr)、钒(V)、钴(Co)和上述两种或更多种的合金。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所用的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是阳极氧化铝(AAO)膜。AAO膜可通过将铝衬底(例如铝箔或铝合金(如Al-Fe-Si-Zn-Cu-Mn-Mg))连同在电解质中无反应性的作为阴极的导电材料如铅、铂或石墨一起浸入电解质(即,诸如以下弱酸的酸浴:硒酸、硫酸、草酸、磷酸、铬酸、丙二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中来制备。通过向所述浴施加电流,电荷和所述弱酸将铝衬底的表面氧化,从而形成氧化铝的微观晶体,并且纳米孔垂直于铝衬底的表面生长。为了控制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膜的孔结构,阳极氧化工艺可重复一次或多次。
适合的阳极氧化铝膜也可商购。例如,它们可购自中国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上海安美特铝业有限公司或美国InRedox公司。
本文所用的粘合层由在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聚合物粘合剂材料形成,其包括但不限于,
经由自由基聚合或阳离子聚合的紫外线固化的粘合剂材料,例如
a)单官能或多官能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2至26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苯乙烯或乙烯基酯;
b)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
c)环氧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
d)丙烯酸酯化聚酯低聚物;
e)丙烯酸酯化聚醚低聚物;
f)马来酸酯聚酯低聚物;
g)硫醇-烯单体;和
h)环氧单体或低聚物。
·在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环氧树脂;
·在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聚氨酯;
·在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硅胶粘合剂;
另外,本文所用的粘合剂材料固化后可具有约55-150MPa或约60-130MPa或约65-110MPa的杨氏模量。并且粘合剂材料固化后还具有约80%-100%的总透光率。
在形成本文所公开的涂覆的膜或片材时,首先将粘合剂材料以液体或熔融形式施用在聚合物衬底层和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膜之间,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膜的多孔层邻近所述粘合层。粘合剂材料通过毛细管力插入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纳米孔中,并通过紫外线辐射或在约15-80℃的温度下固化。因此,粘合层在聚合物衬底层和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之间提供牢固的粘结力。
已有其中将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层压在聚合物衬底上以提供表面硬度的公开内容。在层压过程中,聚合物材料在升高的温度下软化并粘结至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当制备透明的经涂覆聚合物片材或膜时,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引入会增高所述膜或片材的雾度。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的束缚,雾度的增高应该归因于层压工艺的加热/冷却循环。在这里所公开的涂覆的片材或膜中,由于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经由在大约15-80℃的温度下可固化的粘合层而粘结至聚合物衬底上,因此涂覆的片材或膜的雾度保持与未涂覆的聚合物衬底相当的程度。
提供以下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以陈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具体细节。然而,应当理解,实施方案并不限于所描述的具体细节。
实施例
材料:
·AAO-1: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2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45nm;平均孔直径=18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12购自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2: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3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65nm;平均孔直径=25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以牌号AAO-SP-22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3: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45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100nm;平均孔直径=45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32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4: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3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100nm;平均孔直径=7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42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5: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2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100nm;平均孔直径=9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52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6: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20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450nm;平均孔直径=20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61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7: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15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450nm;平均孔直径=30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71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8: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10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450nm;平均孔直径=40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AAO-SP-81购自上海上木科技有限公司;
·AAO-9:阳极氧化铝(AAO)膜(致密层:10nm厚;多孔层:2μm厚;平均孔距=30nm;平均孔直径=10nm),其在铝衬底上生长,且以牌号Bright Mirror 800购自安美特铝业有限公司;
·粘合剂-1:以商品名DymaxTM Ultra Light-WeldTM 431购自美国Dymax公司的丙烯酸酯化氨基甲酸酯粘合剂,其具有D67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
·粘合剂-2:以商品名DymaxTM Ultra Light-WeldTM 425购自Dymax公司的丙烯酸酯化氨基甲酸酯粘合剂,其具有D70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
·粘合剂-3:以商品名DymaxTM Ultra Light-WeldTM 429购自Dymax公司的丙烯酸酯化氨基甲酸酯粘合剂,其具有D51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和87.3MPa的杨氏模量(参见下文E3);
·粘合剂-4:以牌号5201购自美国Stick1 Material公司的双组分环氧粘合剂,其具有D58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和69.9MPa的杨氏模量(参见下文E4);
·粘合剂-5:从Stick1 Material公司获得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其具有D81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和103MPa的杨氏模量(参见下文E5);
·粘合剂-6:从Stick1 Material公司获得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其具有D81的肖氏硬度(通过ISO 868以其固化形式测量);
·粘合剂-7:以牌号QSil 229LV购自美国Quantum Silicones公司的双组分硅胶粘合剂,其具有A44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和49.2MPa的杨氏模量(参见下文CE3);
·粘合剂-8:以牌号TP-2615H购自Stick1 Material公司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其具有A3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和23.3MPa的杨氏模量(参见下文CE4);
·粘合剂9:以商品名
Figure GDA0003166349590000071
购自美国EI内穆尔杜邦公司(以下称“杜邦”)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其具有<00的肖氏硬度(固化后通过ISO 868测量);
·PET:购自中国上海孚众实业有限公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75μm厚);
·PC:购自中国四川龙华光电膜股份有限公司的聚碳酸酯膜(75μm厚);
·PMMA:购自中国四川龙华光电膜股份有限公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75μm厚);
·PI:以商品名KaptonTM购自杜邦的聚酰亚胺膜(25μm厚)。
比较实施例CE1-CE5和实施例E1-E10
在CE2中,如下制备一组三个层压膜:(i)使用平板加硫成型机(型号为GT-7014-H,由中国台湾Gotech Testing Machines Inc.公司制造)在3Kgf/cm2的压力和180℃的温度下保持20min,将在铝衬底上生长的AAO膜(如表1中所列)层压至PET膜上(其中AAO膜的多孔层与PET膜接触);和(ii)将如此获得的层压膜在冰浴中的CuCl2水溶液(30wt%浓度)中浸渍10min,以从所述层压膜中去除铝衬底。
使用雾度计(型号为Haze-gard Plus,由德国BYK Additives&Instruments公司制造),按照ASTM D1003测量如上获得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并将其列于表1中。
在一个层压膜上,选择2×3cm2的区域,并使用0000号钢丝绒在1000g的负荷下对AAO表面进行2000次循环的刮擦。如上所述测量层压膜(刮擦后)的雾度值,并将其列于表1中。
此外,将第二层压膜以5mm的弯曲半径进行10,000次的内折弯曲(即AAO侧向内),如上所述测量雾度值(内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1中。
最后,将第三层压膜以5mm的弯曲半径进行10,000次的外折弯曲(即AAO侧向外),如上所述测量雾度值(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1中。
在E1-E3、E5-E9和CE4-CE5样品的每一个中,如下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i)在铝衬底上生长的AAO膜(如表1中所列)的多孔层的表面上涂覆一层粘合剂(如表1中所列);(ii)在AAO膜上有粘合剂的一侧施加PET膜;(iii)将组件放置在两个压辊之间在0.1MPa的压力下保持5秒,之后暴露于紫外线(强度为5W/cm2)下2min;和(iv)将如此获得的层压膜在冰浴中的CuCl2水溶液(30wt%浓度)中浸渍10min,以从所述层压膜中去除铝衬底。使用标准数字厚度计(型号为SMD-565J-L,由日本TECLOCK公司制造)测量层压膜的总厚度,并通过从层压膜的总厚度中扣除AAO膜的厚度和聚合物衬底膜的厚度来计算粘合层的厚度。类似于CE2,测量E1-E3、E5-E9和CE4-CE5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1中。在E3、E5和CE4中,粘合剂-3、粘合剂-5和粘合剂-8的杨氏模量分别测量如下:使用横截面抛光机(型号为IB-09020CP且由JEOL Ltd.(Japan)(日本JEOL有限公司)制造)获得层压膜的横截面;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型号为DimensionFastScanTM,且由美国Bruker公司制造)和Derjaguin-Muller-Toporov(DMT)模型测定粘合层的杨氏模量。
在E4和E10的每一个中,如下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i)将粘合剂-4的两种组分(以组分1:组分2=17.5:7.5的重量比)混合,并在铝衬底上生长的AAO膜(如表1中所列)的多孔层的表面上涂覆一层所述混合物;(ii)在AAO膜上有粘合剂的一侧施加PET膜;(iii)将组件放置在两个压辊之间在0.1MPa的压力下保持5秒,之后在80℃下加热1hr;(iv)将如此获得的层压膜在冰浴中的CuCl2水溶液(30wt%浓度)中浸渍10min,以从所述层压膜中去除铝衬底。类似于E1,测定粘合层的厚度并将其列于表1中。类似于CE2,测量E4和E10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1中。类似于E3,测量E4中使用的粘合剂-4的杨氏模量,并将其列于表1中。
在CE3中,如下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i)将粘合剂-7的两种组分(以组分1:组分2=1:1的重量比)混合并在铝衬底上生长的AAO膜(如表1中所列)的多孔层的表面上涂覆一层所述混合物;(ii)在AAO膜上有粘合剂的一侧施加PET膜;(iii)将组件放置在两个压辊之间在0.1MPa的压力下保持5秒,之后在150℃下加热1hr;(iv)将如此获得的层压膜在冰浴中的CuCl2水溶液(30wt%浓度)中浸渍10min,以从所述层压膜中去除铝衬底。类似于E1,测定粘合层的厚度并将其列于表1中。类似于CE2,测量CE3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1中。类似于E3,测量CE3中使用的粘合剂-7的杨氏模量,并将其列于表1中。
如本文所证实的,PET膜具有0.67%的雾度值(CE1),并且当施用AAO涂层时,雾度值增加至10.87%(CE2)。然而,通过在PET膜和AAO涂层之间添加粘合层,层压膜的雾度值保持与PET膜的相当(E1-E10)。此外,当使用杨氏模量为49.2MPa或更低的粘合剂时,PET膜和AAO涂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差,层压膜裂开(CE3-CE5)。
比较实施例CE6-CE8和实施例E11-E18
在CE6-CE8中的每一个中,类似于CE2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并且类似于CE2,测量CE6-CE8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2中。
在E11-E18中的每一个中,类似于E1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类似于E1,测定层压膜中的粘合层的厚度并将其列于表2中。并且类似于CE2,测量E11-E18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2中。
这里再次证实,在PET衬底和AAO涂层之间添加适合的粘合层使得层压膜的雾度值能够保持为可接受或与未涂覆的PET膜相当。
比较实施例CE9-CE14和实施例E19-E22
在CE10、CE12和CE14的每一个中,类似于CE2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不同之处在于是在PC膜(在CE10中)或PMMA膜(CE12)或PI膜(在CE14中)上层压AAO膜,并且所述层压在10Kgf/cm2(在CE10和CE12中)或13Kgf/cm2(在CE14中)的压力和180℃(在CE10中)或120°(在CE12中)或260℃(在CE14中)的温度下进行20min。类似于CE2,测量CE10、CE12和CE14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3中。
在E19-E22的每一个中,如下制备成一组三个层压膜:(i)在铝衬底上生长的AAO膜(如表3中所列)的多孔层的表面上涂覆一层粘合剂(如表3中所列);(ii)在AAO膜上有粘合剂的一侧施加PC膜(在E19-E20中)或PMMA膜(在E21中)或PI膜(在E22中);(iii)将组件放置在两个压辊之间在0.1MPa的压力下保持5秒,之后暴露于紫外线(强度为5W/cm2)下2min;(iv)将如此获得的层压膜在冰浴中的CuCl2水溶液(30wt%浓度)中浸渍10min,以从所述层压膜中去除铝衬底。类似于E1,测定层压膜中的粘合层的厚度并将其列于表3中。类似于CE2,测量E19-E22中制备的层压膜的总透光率和雾度(初始、刮擦后、内折弯曲后和外折弯曲后),并将其列于表3中。
这里再次证实,当使用PC、PMMA或PI作为衬底层代替PET膜时,在衬底层和AAO涂层之间添加粘合层,也有益于维持可接受的层压膜雾度值。
Figure GDA0003166349590000121
Figure GDA0003166349590000131
Figure GDA0003166349590000141

Claims (9)

1.一种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包含:
a)具有80%-100%的透光率的聚合物衬底层;
b)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包括致密层和多孔层;以及
c)粘合层,其粘结在所述聚合物衬底层和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所述多孔层之间,其中,所述粘合层由可在15-80℃的温度下固化的聚合物粘合剂形成,并且所述粘合层具有55-150MPa的杨氏模量和80%-100%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粘合层的杨氏模量为60-130MP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粘合层的所述杨氏模量为65-110MPa。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总厚度为0.01-300μm或0.5-10μm或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所述多孔层具有0.008-295μm或0.495-9.7μm或0.99-4.8μm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所述多孔层包含平均直径2.5-700nm或5-500nm或10-400nm的纳米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包含在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的所述多孔层中的纳米孔具有5-800nm或10-600nm或20-450nm的平均孔距。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阳极氧化的金属氧化物涂层由阳极氧化铝膜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覆的聚合物膜或片材,其中所述聚合物衬底层由以下聚合物形成:聚酯、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聚醚醚酮(PEEK)、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多环烯烃(PCO)、聚降冰片烯(PNB)、聚乙烯(PE)、三乙酰纤维素(TAC)、苯乙烯/丙烯腈(SAN)、苯乙烯/马来酸酐(SMA)、聚甲醛(POM)、聚乙烯基萘(PVN)、聚芳醚酮(PAEK)、Tg为100℃或更高的含氟聚合物、聚砜(PSul)、聚苯醚(PPO)、聚芳砜(PAS)、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邻苯二甲酰胺、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
CN201711122133.6A 2017-11-14 2017-11-14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Active CN109776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133.6A CN1097768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2133.6A CN1097768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6833A CN109776833A (zh) 2019-05-21
CN109776833B true CN109776833B (zh) 2021-09-24

Family

ID=6649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2133.6A Active CN109776833B (zh) 2017-11-14 2017-11-14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683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2293A (ja) * 2002-07-09 2004-02-12 Kyodo Printing Co Ltd 感熱接着シートおよび情報記録体
CN101823355A (zh) * 2009-03-03 2010-09-08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聚合物叠层膜和使用该叠层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CN103567715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多孔氧化层制造铝顶修饰条的方法
CN104169745A (zh) * 2012-11-08 2014-11-26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耐磨性的玻璃状涂层的涂覆的制品
CN106042525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及隔热膜结构
WO2017022690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2293A (ja) * 2002-07-09 2004-02-12 Kyodo Printing Co Ltd 感熱接着シートおよび情報記録体
CN101823355A (zh) * 2009-03-03 2010-09-08 E.I.内穆尔杜邦公司 聚合物叠层膜和使用该叠层膜的太阳能电池板
CN103567715A (zh) * 2012-08-10 2014-02-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使用多孔氧化层制造铝顶修饰条的方法
CN104169745A (zh) * 2012-11-08 2014-11-26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耐磨性的玻璃状涂层的涂覆的制品
CN106042525A (zh) * 2015-04-17 2016-10-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隔热膜的形成方法及隔热膜结构
WO2017022690A1 (ja) * 2015-07-31 2017-02-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光学部材、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6833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93628A (zh) 带有硬涂层的高分子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1129407A1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塗膜を有する物品、および成形品
KR20150096490A (ko) 인몰드 성형용 전사 필름, 인몰드 성형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성형체
TWI689410B (zh)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組成物及金屬複合構件
WO2006082944A1 (ja) 導電性積層フィルム
US20180179643A1 (en)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film
KR20160002702A (ko) 알루미늄 필름의 접착을 개선시키는 방법
CN108472685B (zh)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JP6577874B2 (ja) 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JP6441907B2 (ja) 固形プラズマポリマー体(特にプラズマポリマー層)
WO2014035185A1 (en) Polyester film
KR20220041172A (ko) 이형 필름, 필름 적층체,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CN109776833B (zh) 具有耐刮涂层的透明聚合物膜或片材
JP2013103373A (ja) 封止フィルム
TWI813867B (zh) 透明導電性膜片
JP7424020B2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2024045466A (ja) 積層体
Zhang et a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indium zinc oxide films deposited on coating-treated PMMA substrates
Igumenov et al. Adhesion of linear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and oligomers
KR102364792B1 (ko) 적층체, 그것을 사용한 프린트 배선판, 플렉서블 프린트 배선판 및 성형품
TWI693142B (zh) 蛾眼轉印模具、蛾眼轉印模具之製造方法及蛾眼結構之轉印方法
WO2021013909A1 (en) Mouldable, formable and chemically resistant hard coat for polymer film
JP5257739B2 (ja) 接着性水性エマルジョン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JP2017033897A (ja) 透明導電性積層体及び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14845818B (zh) 皮膜形成方法、聚苯硫醚粉体涂料、涂膜和涂装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9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DuPont Electronics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USA

Patentee before: DuP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