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6428A -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6428A
CN109776428A CN201910103710.XA CN201910103710A CN109776428A CN 109776428 A CN109776428 A CN 109776428A CN 201910103710 A CN201910103710 A CN 201910103710A CN 109776428 A CN109776428 A CN 10977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fluoxastrobin
salt
compound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3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朝辉
王利超
赵娜
张耀林
李立华
贾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WEIYUAN BI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WEI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WEIYUAN BI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WEI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37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64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642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在含有1‑氮杂双环[2,2,2]辛烷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上引入氨基或取代的氨基,形成如式10所示的结构或其盐;本发明还涉及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具备过程易于控制、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能耗低等特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杀菌剂的制备,尤其涉及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嘧菌酯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结构式由式1所示。该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纲病害均有良好活性。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广泛用于多种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嘧菌酯是全球用量较大的杀菌剂,大量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其合成方法,目前嘧菌酯主要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式3所示中间体和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加入催化剂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并增加收率。嘧菌酯最早的制备方法公开于世界专利WO92/08703A1,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嘧菌酯及其中间体式2和式3的制备方法,其中,式2和式3所示的中间体化合物是由式11所示的化合物3-(α-甲氧基)亚甲基本并呋喃-2-(3H)-酮经甲醇钠开环后与4,6-二氯嘧啶耦合得到。该混合物经过一步脱甲醇反应可以得到单一的式2化合物,式2化合物与水杨腈的盐反应的到嘧菌酯。WO01/72719A1公开了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为催化剂制备嘧菌酯的方法,在2mol%-40mol%的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催化下,6-氯-4-芳氧基嘧啶与水杨腈反应得到嘧菌酯。CN 101163682A公开了的嘧菌酯及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大大降低了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的用量,在0.1mol%-2mol%的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催化下,嘧菌酯制备总收率没有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人对各种氮杂环化合物的催化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当在含有1-氮杂双环[2,2,2]辛烷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上引入氨基或取代的氨基,其在催化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反应中活性大大提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新型催化剂,具备过程易于控制、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能耗低等特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如式10所示的结构或其盐;
式10中,R1和R2分别独立的为氢、羟基、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或C1-C16的二烷基氨基;R3和R4分别独立的为氢、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或羟基取代的C2-C16的烷基;或者R3和R4合并为环烷烃或环烷氧基。
进一步的,式10中,其邻位原子上的取代基团存在于环状结构的同侧或异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该三级胺结构催化剂的盐包括相应的硫酸盐、盐酸盐、有机磺酸盐、硼酸盐、甲酸盐、乙酸盐、C3-C16烷基羧酸盐、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甲酸盐。
一种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方法,在溶剂中,缚酸剂存在下,利用上述催化剂,合成嘧菌酯(式1)、嘧菌酯前体(式7)及其中间体(式2、式3、式4)。
具体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反应:
(1)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分别与式2和式3所示的中间体反应,生成式1所示的嘧菌酯或式7所示的嘧菌酯前体;
(2)式4所示的中间体分别与式5和式6化合物或其盐反应生成式1所示的嘧菌酯或式7所示的嘧菌酯前体;
(3)式5和式6化合物或其盐分别与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反应,生成式2或式3所示的中间体;
(4)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与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反应生成式4所示的中间体。
结构通式1~9如下所示:
制备方法中,相对于1mol的以下作为反应原料的某一种化合物:水杨腈(式9)或其盐、式5化合物或其盐、式6化合物或其盐、4,6-二氯嘧啶(式8)、式2、式3或式4所示化合物,作为催化剂的式10中至少一种化合物或其盐用量总和从0.1mol降低到0.01mol时,收率基本保持稳定;进一步的,当作为催化剂的式10中至少一种化合物或其盐用量总和降低到0.002mol时收率仍保持较理想水平。
制备方法中,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甲苯、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醋酸仲丁酯、醋酸正丁酯中的一种以上。相对于1kg的某一个反应原料(反应原料包括以下化合物: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式5化合物或其盐、式6化合物或其盐、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式2、式3或式4所示的中间体),溶剂总用量为1L~30L,若溶剂为一种以上,则其中任一溶剂用量为0.01L~15L。
制备方法中,所述缚酸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烷氧基化合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包括甲醇钠、乙醇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相对于1mol的某一个反应原料(反应原料包括以下化合物: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式5化合物或其盐、式6化合物或其盐、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式2、式3和式4所示的中间体),所述缚酸剂用量为0.8mol~2.5mol,优选1mol~1.5mol。
制备方法中,对于嘧菌酯或其前体化合物的制备,反应温度为60℃~130℃,优选80℃~110℃;对于嘧菌酯中间体的制备,反应温度为-10℃~30℃,优选-5℃~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在含有1-氮杂双环[2,2,2]辛烷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上引入给电子基团时,得到的如式10所示化合物在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反应中催化活性会大大提高。当使用该系列化合物或其组合物作为催化剂时,在合适的溶剂和缚酸剂存在下,可以更高收率的获得嘧菌酯及其中间体,是一种制备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高效催化体系,具备反应时间短、转化率高、能耗低等特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对于催化剂体系
对于式10所示化合物,结构通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的为氢、羟基、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C1-C16的二烷基氨基;R3和R4分别独立的为氢、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羟基取代的C2-C16的烷基;或者R3和R4合并为环烷烃或环烷氧基时,包括多种相同的取代基或者多种不同的取代基同时存在可能性。
其中, C1-C16的烷氧基包括含1-16个碳原子和1-2个氧原子的任意组合结构,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乙基、十二烷氧基等结构; C1-C16的二烷氨基包括二甲氨基、二乙胺基、二丙胺基、二异丙胺基、二丁氨基、二异丁氨基、双十二烷氨基、双十六烷胺基等结构。
对于作为催化剂的式10所示化合物,由于其均具有三级胺结构,所以可以和无机酸或者有机酸以盐的形式存在,包括硫酸盐、盐酸盐、有机磺酸盐、硼酸盐、甲酸盐、乙酸盐、C3-C16烷基羧酸盐、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甲酸盐。鉴于其结构中可能存在多个氮原子,所以当该系列化合物以盐的形式存在时,一个分子可能结合一个或多个酸分子。
对于制备方法
本发明中所述的利用催化剂体系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方法至少包括:
一种制备式1所示嘧菌酯或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至少一种式10所示化合物或其盐的存在下,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与水杨腈或其盐接触,得到式1所示嘧菌酯或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
或者,
在至少一种式10所示化合物或其盐的存在下,式4所示化合物与式5或式6所示化合物或其盐接触,得到式1所示嘧菌酯或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
或者,
在至少一种式10所示化合物或其盐的存在下,式5或式6所示化合物或其盐分别与4,6-二氯嘧啶接触得到式2或式3所示嘧菌酯中间体。其中,式5或式6化合物可以是经过分离的单一或混合化合物,也可以是3-(α-甲氧基)亚甲基苯并呋喃酮-2-(3H)-酮(式11所示化合物)经过甲醇钠开环后得到式5和式6化合物混合于反应液中直接与4,6-二氯嘧啶接触反应。
或者,
在至少一种式10所示化合物或其盐的存在下,4,6-二氯嘧啶与水杨腈或其盐接触,得到式4所示嘧菌酯中间体的方法。
其中,相对于1mol作为反应原料的水杨腈、4,6-二氯嘧啶、式2、式3、式4、式5、式6化合物或它们的盐,催化剂用量从0.1mol逐渐降低到0.005mol时,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即可达到同样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进一步将催化剂逐渐降低到0.002mol时,反应转化率和收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
当选用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甲苯、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醋酸仲丁酯、醋酸正丁酯中的一种作为反应溶剂时,对于1kg作为反应原料的4,6-二氯嘧啶(式8)、水杨腈(式9)、式2、式3、式4、式5、式6化合物或其盐,溶剂用量可选择范围为1L~30L,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当选择上述溶剂中的两种以上作为混合溶剂时,反应收率也可以大大提高。此时,相对于1kg作为反应原料的4,6-二氯嘧啶(式8)、水杨腈(式9)、式2、式3、式4、式5、式6化合物或其盐,其中任意一种溶剂的最小用量为0.01L,最大用量为15L。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甲醇重结晶得式1所示淡黄色嘧菌酯,含量为98.6%,收率97.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04mol ,0.46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6%,收率97.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5mol,82.8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02mol ,0.23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3%,收率97.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碳酸钾(0.5mol,82.8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008mol ,0.091g),开启搅拌,加热至回流,保温12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2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7%,收率93.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6-乙基-N,N-二甲氨基喹宁环-3-胺(0.004mol ,0.733g),开启搅拌,加热至60℃,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1%,收率97.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二甲基亚砜(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32mol,44.24g)和催化剂N,N-二甲氨基-6-甲基-喹宁环-3-胺(0.004mol ,0.785g),开启搅拌,加热至110℃,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减压蒸干溶剂,加入甲苯400mL,水12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3%,收率97.3%。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6-甲基-N,N-二(4-吡啶基)喹宁环-3-胺(0.004mol ,1.177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0%,收率97.1%。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1mol,138g)和催化剂2,2-[(6-甲基奎宁-3-基)偶氮二酰基]二乙醇(0.004mol ,0.918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5%,收率97.4%。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32mol,44.24g)和催化剂5-(二乙胺基)奎宁-2,3-二醇(0.004mol ,0.852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4%,收率97.6%。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2%,收率96.8%。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4所示嘧菌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 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4mol,55.2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4,6-二氯嘧啶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2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得固体,式4所示嘧菌酯中间体含量为95.6%,收率96.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2和式3所示嘧菌酯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依次向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式11所示化合物3-(α-甲氧基)亚甲基苯并呋喃酮-2-(3H)-酮(0.4mol,53.652g)、4,6-二氯嘧啶(0.42mol,59.60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降温至5℃,缓慢滴加31%重量的甲醇钠甲醇溶液,滴加完成后保持5℃-15℃搅拌2h。HPLC检测3-(α-甲氧基)亚甲基苯并呋喃酮-2-(3H)-酮(式11所示化合物)剩余小于1%,作为中间态的式5和式6化合物剩余总和小于1%,缓慢滴加100mL水,搅拌后静置分液,甲苯相蒸干,得到含式2所示化合物和式3所示化合物的粗品,含量总和为95.6%,收率为95.1%。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水杨腈(0.42mol,50g)、式3所示化合物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g)、碳酸钾(0.32mol,44.24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含量为98.5%,收率95.1%。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的制备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式4所示化合物(0.4mol,92.64g)、式6化合物2-(2-羟基)苯基-3,3-二甲氧基丙酸甲酯(0.408mol,98.04g)、碳酸钾(0.32mol,44.32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含量为98.3%,收率96.4%。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25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128mL)、水杨腈(0.42mol,12.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2g)、碳酸钾(0.32mol,44.24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7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7.9%,收率97.2%。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320mL)、水杨腈(0.105mol,12.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1mol,32.07g)、碳酸钾(0.08mol,11.06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1mol ,1.15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9%,收率97.1%。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641.4mL)、水杨腈(0.105mol,12.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1mol,32.07g)、碳酸钾(0.08mol,11.06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1mol ,1.15g),开启搅拌,加热至8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8.9%,收率97.8%。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混合溶剂的使用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400mL)、干燥的二甲亚砜(2mL)、水杨腈(0.42mol,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4mol,128.32g)、碳酸钾(0.32mol,44.24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4mol ,4.6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8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4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7.5%,收率98.6%。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式1所示嘧菌酯的制备过程中混合溶剂的使用对反应的影响
依次向1000mL反应瓶中加入干燥的甲苯(320mL)、干燥的醋酸异丙酯(320mL)、水杨腈(0.105mol,12.50g)、式2所示化合物E-2-{2-[6-氯嘧啶-4-基氧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0.1mol,32.07g)、碳酸钾(0.08mol,11.06g)和催化剂3-二甲氨基-1-氮杂双环[2.2.2]辛烷(0.01mol ,1.15g),开启搅拌,加热至95℃,保温4h,HPLC检测水杨腈含量小于0.5%,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50℃,加水20mL,搅拌后静置分层,分去水相,甲苯相用10mL水洗一次,再次分去水相,甲苯相蒸干,重结晶得式1所示嘧菌酯,含量为97.3%,收率98.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并不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作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如式10所示的结构或其盐;
式10中,R1和R2分别独立的为氢、羟基、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或C1-C16的二烷基氨基;R3和R4分别独立的为氢、C1-C16的烷基、苯基、取代的苯基、萘基、吡啶基、取代的吡啶基、C1-C16的烷氧基或羟基取代的C2-C16的烷基;或者R3和R4合并为环烷烃或环烷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0所示结构的盐包括相应的硫酸盐、盐酸盐、有机磺酸盐、硼酸盐、甲酸盐、乙酸盐、C3-C16烷基羧酸盐、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甲酸盐。
3.一种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溶剂中,缚酸剂存在下,在权利要求1或2所述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如式1所示的嘧菌酯、如式7所示的嘧菌酯前体、如式2、式3或式4所示的中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分别与式2和式3所示的中间体反应,生成式1所示的嘧菌酯或式7所示的嘧菌酯前体;
或者,
式4所示的中间体分别与式5和式6化合物或其盐反应生成式1所示的嘧菌酯或式7所示的嘧菌酯前体;
或者,
式5和式6化合物或其盐分别与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反应,生成式2或式3所示的中间体;
或者,
式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与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反应生成式4所示的中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1mol反应原料,所述催化剂的用量为0.002mol~0.2mol,优选0.01mol~0.06mo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甲苯、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醋酸仲丁酯、醋酸正丁酯中的一种以上;相对于1kg反应原料,溶剂总用量为1L~30L,若溶剂为一种以上,则其中任一溶剂用量为0.01L~15L。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烷氧基化合物、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包括甲醇钠、乙醇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铯;相对于1mol反应原料,所述缚酸剂用量为0.8mol~2.5mol,优选1mol~1.5mol。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原料包括9所示的水杨腈或其盐、式5化合物或其盐、式6化合物或其盐、式8所示的4,6-二氯嘧啶、式2、式3和式4所示的中间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式1所示嘧菌酯、式7所示嘧菌酯前体化合物以及式4所示嘧菌酯中间体的制备,反应温度为60℃~130℃,优选80℃~110℃;对于式2、式3所示嘧菌酯中间体的制备,反应温度为-10℃~30℃,优选-5℃~20℃。
CN201910103710.XA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97764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710.XA CN109776428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710.XA CN109776428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6428A true CN109776428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50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710.XA Withdrawn CN109776428A (zh) 2019-02-01 2019-02-01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64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0391B (zh) 2-吡啶基乙基羧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CN106243046B (zh) 一种甲基二磺隆的制备方法
CN109529928A (zh) 一种催化剂体系及利用其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方法
IL234545A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enoxy diaminopyrimidine history
CN106938976B (zh) 一种以醇和胺为原料催化氧化制备亚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1875538A (zh) 一种匹伐他汀叔丁酯的合成方法
CN106749259B (zh) 一种环戊基嘧啶并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4177331B (zh) 比拉斯汀的制备方法
CN113195728A (zh) 制药方法和中间体
CN110483412A (zh) 一种瑞舒伐他汀叔丁酯的合成方法
CN105646285B (zh) 一种维兰特罗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76428A (zh) 一种用于制备嘧菌酯或其中间体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2679490A (zh) 瑞舒伐他汀钙含砜结构的手性侧链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628653B (zh) 合成瑞舒伐他汀钙关键中间体的方法
WO2020139734A1 (en) Preparation of sulfonamide herbicide process intermediates
WO2023226456A1 (zh) 一种制备嘧菌酯及其中间体的方法
CN106397516A (zh) 坎格雷洛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12553A (zh) 一种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84508A (zh) 一种5-三氟甲基尿嘧啶的合成方法
CN107954918A (zh) 一种n-氘代甲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5073534A (zh) 一种甲维盐的合成方法
CN109574938B (zh) 一种瑞舒伐他汀钠的合成方法
CN103044339A (zh) 瑞舒伐他汀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2399235A (zh) 一种2-氨基-5-嘧啶硼酸频哪醇酯的合成方法
CN101068812B (zh) 4,5-二氢-吡唑并[3,4-c]吡啶-2-酮的有效合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