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4464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4464A
CN109774464A CN201811351884.XA CN201811351884A CN109774464A CN 109774464 A CN109774464 A CN 109774464A CN 201811351884 A CN201811351884 A CN 201811351884A CN 109774464 A CN109774464 A CN 109774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lever
bypass
working truck
hst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18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冈晃司
辻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zaki Kokyuko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7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4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Control Of Fluid Gearings (AREA)
  •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Of Trailers, Or Other Steering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辆中,由HST和行星齿轮机构形成的HMT构造构成为,在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输出成为零速,随着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而输出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在所述作业车辆中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能够选择性地对作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要素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所述制动机构构成为,在使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解除制动力,并且在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制动位置操作时施加制动力。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和行星齿轮机构的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HMT构造)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组合HST与行星齿轮机构而成的HMT构造被应用于联合收割机(英文:combine)、牵引车(英文:tractor)等作业车辆的行驶系统传动路径。
例如,在日本特许第582276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联合收割机,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行驶系统传动路径中插装有HMT构造,该HMT构造构成为,通过HST变速为反转侧最高速度与中立速度之间的设定中间速度从而使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HST从设定中间速度向反转侧最高速度变速而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向后退侧增速且随着所述HST从设定中间速度经中立速度向正转侧最高速度变速而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增速。
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在能够以不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方式通过所述HST的变速操作而在前后后退双方向上行驶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然而,在所述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存在难以使所述HMT构造的输出为零速状态(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为零速状态)来呈现行驶停止状态的这一问题。
即,在所述以往的联合收割机中为了使所述HMT构造的输出为零速状态,需要以使得在使用于对所述HST进行变速操作的变速操作杆位于与所述HST的设定中间速度相对应的设定中间速度位置时所述HST的输出旋转动力准确地成为设定中间速度的方式、来制造所述HST以及所述HST与所述变速操作杆的连杆机构,而且,需要以使得在从所述HST输入了设定中间速度的输出旋转动力时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方式来严格地制造并组装所述HST以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
另外,在如所述以往的联合收割机那样、行驶构件由所述HMT构造的输出旋转动力工作地旋转驱动的作业车辆中,也存在在故障时等难以对所述作业车辆进行牵引的这一问题。
即,在对具备所述HMT构造的作业车辆进行牵引时,通过所述行驶构件的旋转,从而与所述行驶构件工作连结着的所述HST的液压马达被强制旋转。在此,所述液压马达经由一对工作油管路而流体连接着的所述HST的液压泵工作连结于发动机等驱动源,成为不能自由地旋转的状态。
因此,若在所述作业车辆的牵引时伴随所述行驶构件的旋转而所述液压马达被强制旋转,则在因与所述驱动源的工作连结而使所述液压泵不能旋转的状态下,来自所述液压马达的排出油流入到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中的一方,因所述一方的工作油管路的液压而所述液压马达的旋转受到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并以提供如下的作业车辆为目的,该作业车辆是行驶构件由包括HST和行星齿轮机构的HMT构造的输出旋转动力工作地旋转驱动的作业车辆,能够通过所述HMT构造的输出来使所述行驶构件在前进后退双方向上旋转驱动,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背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度(英文:creep speed)移动的情形。
另外,本发明以提供如下的作业车辆为目的,该作业车辆是行驶构件由包括HST和行星齿轮机构的HMT构造的输出旋转动力工作地旋转驱动的作业车辆,能够通过所述HMT构造的输出来使所述行驶构件在前进后退双方向上旋转驱动,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故障时等的牵引。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所述目的而提供一种如下的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备:驱动源;HST,对从所述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和来自所述HST的旋转动力分别向第1要素和第2要素输入,对所述第1要素和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第3要素输出;行驶构件,由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以及变速操作杆,对所述HST进行变速操作,其中,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所述HST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被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所述变速操作杆除了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所述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制动位置操作,所述制动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解除对所述第3要素的制动力,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且能够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制动位置操作,由HST和行星齿轮机构形成的HMT构造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输出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而输出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能够选择性地对作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要素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的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解除制动力,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施加制动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背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度移动的情形。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还可以具备旁通机构,该旁通机构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旁通机构构成为,在通常时将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使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更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可以设为能够被从制动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向旁通位置操作。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在维持着通过所述旁通机构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连通的状态下,解除由所述制动机构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作业车辆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变速操作杆从零速位置沿着第2操作方向向与制动位置相反的一侧的旁通位置操作,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所述旁通机构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在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被施力构件沿着第2操作方向朝向制动位置施力。
另外,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如下的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备:驱动源;HST,对从所述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和来自所述HST的旋转动力分别向第1要素和第2要素输入,对所述第1要素和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第3要素输出;行驶构件,由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以及变速操作杆,对所述HST进行变速操作,其中,所述作业车辆具备旁通机构,该旁通机构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所述HST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所述变速操作杆除了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所述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旁通位置操作,所述旁通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且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旁通位置操作,由HST和行星齿轮机构形成的HMT构造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输出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而输出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所述作业车辆具备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的旁通机构,所述旁通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因此,通过使与所述作业车辆的行驶构件工作连结着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成为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从而能够使所述作业车辆的能够强制牵引状态容易地呈现。
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选择性地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被从旁通位置向与零速位置不同的方向的制动位置操作。
在该情况下,所述作业车辆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制动位置时,维持通过所述旁通机构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连通,同时所述制动机构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在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作业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被施力构件在第2操作方向上向与旁通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和所述第2技术方案的各种结构的作业车辆中,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第1操作轴,该第1操作轴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第2操作轴,以与所述第1操作轴正交的状态被支承;杆主体,供人工操作;以及连接构件,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连结于所述第2操作轴,通过使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以及所述第1操作轴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杆主体和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进行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所述作业车辆所具备的HMT构造的横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作业车辆的液压回路图。
图5的(a)和图5的(b)分别是所述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6是所述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7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11是所述其他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的侧视图。
图12是具备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制动机构的变形例的HMT构造的部分横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具备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制动机构的其他变形例的HMT构造的部分横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作业车辆
5 驱动源
6 行驶构件
10 HST
100 行星齿轮机构
400A~400C 制动机构
450 旁通机构
601、602 工作油管路
700A~700D’ 变速操作杆
710 第1操作轴
720 第2操作轴
730 杆主体
740 连接构件
D1 第1操作方向
D2 第2操作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的传动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作业车辆1具备:驱动源5;对从所述驱动源5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的HST(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10;与所述HST10协同工作而形成HMT构造(构造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200的行星齿轮机构100;以及由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输出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的行驶构件6。
图2中示出所述HMT构造200的横剖视图。
另外,图3中示出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而且,图4中示出所述作业车辆1的液压回路图。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所述HST10具有:由所述驱动源5工作地旋转驱动的泵轴2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液压泵25;经由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而流体连接于所述液压泵25从而由所述液压泵25液压地旋转驱动的液压马达3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液压马达35的马达轴30;以及输出调整构件40,该输出调整构件40使所述液压泵25和所述液压马达35中的至少一方的容积变更,从而使从所述马达轴30输出的HST输出的转速相对于向所述泵轴20输入的旋转动力的转速的比例(即、HST10的变速比)无级变化。
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构成为,根据对所述作业车辆1以能够人工操作的方式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工操作,使从所述马达轴30输出的HST输出在遍及正反双方向的变速范围内无级变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具有如下的可动斜板来作为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该可动斜板通过绕摆动轴摆动从而变更所述液压泵25的容积,并能够经使从所述液压泵25排出的排出量为零的中立位置绕摆动轴向一侧和另一侧摆动。
在所述可动斜板位于中立位置时,没有液压油(日文:圧油)从所述液压泵25排出,所述液压马达35成为输出零速状态。
并且,在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绕摆动轴向一侧的正转侧摆动时,从所述液压泵25向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中的对应的工作油管路(例如工作油管路601)供给液压油,该对应的工作油管路601成为高压侧,另一工作油管路602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35被向正转侧旋转驱动。
相反地,在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绕摆动轴向另一侧的反转侧摆动时,从所述液压泵25向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中的对应的工作油管路(例如工作油管路602)供给液压油,该对应的工作油管路602成为高压侧,另一工作油管路601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35被向反转侧旋转驱动。
此外,在所述HST10中,所述液压马达35的容积由固定斜板来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还具有:包括由所述驱动源5工作地旋转驱动的辅助泵81的辅助泵单元80;将来自所述辅助泵81的液压油向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供给的供给机构610;以及根据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工操作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的HST变速工作机构750。
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泵81从油箱(未图示)经由吸入管路(未图示)来吸取油且向液压油供给管路605排出液压油。
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具有:辅助泵壳侧油路,形成于围绕所述辅助泵81的辅助泵壳83;HMT壳体侧油路,形成于与所述辅助泵壳83装拆自如地连结的下述HMT壳体210的下述第1盖构件240,所述HMT壳体侧油路的一端部流体连接于所述辅助泵壳侧油路且另一端部在外表面开口而形成输出通道607;以及液压油供给配管605a,流体连接于所述输出通道607,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通过溢流阀606而设定为预定液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溢流阀606安装于所述第1盖构件240并作用于所述HMT壳体侧油路。
如图4所示,所述供给机构610具有:一对供给管路611、612,上游侧流体连接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且下游侧分别流体连接于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和一对单向阀615、616,以容许液压油从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向所述工作油管路601、602的流入的同时防止反向的流动的方式分别插装于所述一对供给管路611、61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具有液压伺服机构760,该液压伺服机构760将来自所述辅助泵81的液压油作为工作油来使用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
所述液压伺服机构760具有:液压缸761;活塞763,将所述液压缸761的内部空间液密地划分成正转室761F和反转室761R同时被滑动自如地收纳于所述液压缸761的内部空间;以及切换阀765,切换液压油相对于所述正转室761F和所述反转室761R的给排。
所述切换阀765能够选择性采取正转位置、保持位置以及反转位置,所述正转位置是使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流体连接于所述正转室761F且使所述反转室761R流体连接于排泄管路609的位置,所述保持位置是将所述正转室761F和所述反转室761R分别封闭的位置,所述反转位置是使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流体连接于所述反转室761R且使所述正转室761F流体连接于所述排泄管路609的位置。
所述活塞763工作连结于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
详细而言,在向所述正转室761F供给液压油且从所述反转室761R排出液压油时,所述活塞763向使所述正转室761F扩张的方向移动。相反地,在向所述反转室761R供给液压油且从所述正转室761F排出液压油时,所述活塞763向使所述反转室761R扩张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正转室761F和所述反转室761R被封闭时,所述活塞763被保持于在该时间点下所处的位置。
在此,所述活塞763以如下方式工作连结于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在向使所述正转室761F扩张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正转侧移动,在向使所述反转室761R扩张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反转侧移动,在被保持于在该时间点下所处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保持于在该时间点下所处的位置。
此外,在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正转侧移动时,所述HST10的输出被向正转侧增速,在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反转侧移动时,所述HST10的输出被向反转侧增速。
所述切换阀765根据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工操作而被进行位置控制。
图5的(a)和图5的(b)中分别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另外,图6中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俯视图。
如图4和图5的(a)所示,在所述变速工作机构750具备以使所述切换阀765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切换阀765的HST变速臂770,所述HST变速臂770根据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工操作而工作。
如图5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经由机械连杆780而工作连结于所述HST变速臂770。
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在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具备使所述HST变速臂770工作的电动马达等HST换档马达,以根据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工操作使所述HST变速臂770工作的方式进行所述HST换档马达的工作控制。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能够经零速位置0向前进侧F和后退侧R沿着第1操作方向D1进行变速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具备:第1操作轴710,能够绕轴线旋转地被支承于操作箱等支承体705;和杆主体730,基端部以不能相对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能够通过使所述杆主体730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从而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还具有在所述杆主体730的顶端部设置的把持部735。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具有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在第1操作方向D1上卡定于所希望的操作位置的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
如图5所示,所述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具有: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盘792;夹着所述盘792而相对配置的一对衬垫794;以及在夹压方向上对所述一对衬垫794施力的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796。
所述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通过所述施力构件796的施加力将所述第1操作轴710卡定于任意的绕轴线的位置,另一方面,在超过所述施力构件796的施加力的操作力被施加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时容许所述第1操作轴710绕轴线的旋转。
所述HMT构造200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时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即,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输出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位置0向前进侧F和后退侧R操作,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输出的旋转动力被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
即,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时,所述HST10输出使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为零速的预定转速的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为零速的所述HST输出的转速设为中立速度与反转侧最高速度之间的反转侧预定转速。
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进一步构成为,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位置0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前进侧操作而HST输出被从反转侧预定转速经中立状态向正转方向增速,且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位置0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后退侧操作而HST输出被从反转侧预定转速向反转侧增速。
并且,所述HST10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构成为,随着所述HST输出被从反转侧预定转速经中立状态向正转方向增速而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被从零速向前进侧增速,且随着所述HST输出被从反转侧预定转速向反转方向增速而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被从零速向后退侧增速。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除了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0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D1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D2向制动位置操作。
关于这一点在后叙述。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将来自所述驱动源5的旋转动力向第1要素输入且将来自所述HST10的旋转动力向第2要素输入,将这些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第3要素向HMT输出轴350输出。
具体而言,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具有太阳轮110、与所述太阳轮110啮合的行星齿轮120、与所述行星齿轮120啮合的内齿轮130、以及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的绕所述太阳轮110的公转联动地绕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旋转的齿轮架1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130和所述太阳轮110分别作为所述第1要素和第2要素来发挥作用,所述齿轮架150作为所述第3要素来发挥作用。
所述太阳轮110与所述马达轴30在同一轴上、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连结于所述马达轴30。
所述齿轮架150具有:齿轮架销160,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和齿轮架主体170,将所述齿轮架销160支承为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的绕所述太阳轮110的公转一起绕所述太阳轮110的轴线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主体170具有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彼此连结的第1齿轮架主体171和第2齿轮架主体172。
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1和第2齿轮架主体172在连结状态下划分出围绕所述太阳轮110的空间,同时分别支承着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和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
详细而言,与所述HST10接近的一侧的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1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经由轴承构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在下述HMT壳体210所设置的隔壁235、且该基端部设置有供所述马达轴30插通的轴线孔;和径向延伸部,该径向延伸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对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孔。
与所述HST10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2不能相对旋转地工作连结于所述HMT输出轴3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2具有:基端部,所述HMT输出轴350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地连结于该基端部;和径向延伸部,该径向延伸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对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侧进行支承的支承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向所述内齿轮130传递从自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泵轴20的传动路径取出的旋转动力。
详细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HMT构造200具有HMT输入轴310,该HMT输入轴310与所述泵轴20配置在同轴上,该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工作连结于所述驱动源5且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所述泵轴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输入轴310设为中空轴,并在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花键连结有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的输入侧传动轴305、且在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花键连结有所述泵轴20。
所述HMT输入轴310还在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中间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有驱动侧传动齿轮3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一体形成于所述HMT输入轴310,但是当然也能够使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与所述HMT输入轴310为分体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HMT输入轴310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
所述内齿轮130具有与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啮合的从动侧传动齿轮135,来自所述驱动源5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HMT输入轴310、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以及所述从动侧传动齿轮135而向所述内齿轮130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130具有:基端部,该基端部经由轴承构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1的基端部的外周面;延伸部,该延伸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外端部,该外端部从所述延伸部延伸、并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120啮合的齿轮和所述从动侧传动齿轮13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具有HMT壳体210,该HMT壳体210收纳所述HST10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且对所述HMT输入轴310和所述HMT输出轴350进行支承。
所述HMT壳体210装拆自如地连结于安装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变速器500)。
如图2所示,所述HMT壳体210具有收纳所述HST10的第1空间211、和收纳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2空间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壳体210具有壳体主体220、和装拆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的第1盖构件240及第2盖构件260。
所述壳体主体220具有: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为第1开口231和第2开口232的中空的周壁230;和在所述周壁230的轴线中间位置将所述周壁23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第1空间211和所述第2空间222的隔壁235。
所述第1盖构件240以将所述第1开口231封闭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
如图3所示,所述第1盖构件240也作为形成有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的封口件(英文:port block)来发挥作用。
所述第2盖构件260以将所述第2开口232封闭的方式装拆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
所述第2盖构件260也作为所述HMT壳体210的相对于安装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变速器500的变速器壳510)的安装面来发挥作用。
所述HMT输入轴310在所述第2空间212内由所述第2盖构件260和所述隔壁235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所述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经由在所述第2盖构件260形成的接近孔(日文:アクセス孔)而连结于所述输入侧传动轴305。
所述泵轴20的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端部贯通所述隔壁235而连结于所述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泵轴20的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贯通所述第1盖构件240向外延伸,所述辅助泵81被支承于该外侧延伸部。
所述辅助泵81在被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状态下、由装拆自如地连结于所述HMT壳体210(所述第1盖构件240)的所述辅助泵壳83围绕。
所述马达轴30在其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贯通所述隔壁235而突入到所述第2空间212的状态下,由所述第1盖构件240和所述隔壁235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所述HMT输出轴350在其传动方向上的上游侧连结于所述齿轮架150且传动方向上的下游侧能够经由形成于所述第2盖构件260的接近孔从外部接近的状态下、由所述第2盖构件26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还具有对来自所述HMT构造200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将其朝向所述行驶构件6输出的所述变速器500。
所述变速器500具有:所述变速器壳510;被支承于所述变速器壳510的变速器输入轴515、副变速驱动轴520及副变速从动轴530;以及在所述副变速驱动轴520与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之间进行多级变速的副变速机构525。
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中,所述行驶构件6设为左右一对。
因此,所述变速器500还具有:朝向所述一对行驶构件6、6分别输出驱动力的一对驱动车轴545、545;和将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的旋转动力向所述一对驱动车轴545、545差动传递的差动机构540。
此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535是选择性地对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施加制动力的驻车制动机构,附图标记550是分别选择性地对所述一对驱动车轴545、545施加制动力的一对行驶制动机构。
如图1、图2以及图4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还具备能够选择性地对作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输出要素的第3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150)施加制动力的制动机构400A。
所述制动机构400A构成为,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向制动位置的操作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除了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0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D1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D2向制动位置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除了所述第1操作轴710和所述杆主体730以外,还具有以与所述第1操作轴710大致正交的姿势被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第2操作轴720、和被支承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连接构件740。
所述连接构件740将所述杆主体730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720连结,以使得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以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且所述杆主体730和所述连接构件740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以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从而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的变速操作成为可能,并且通过所述杆主体730和所述连接构件740一体地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从而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沿着第2操作方向D2的操作成为可能。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操作轴720以一端部和另一部向外延伸的方式在贯通了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状态下被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
所述连接构件740具有:分别被支承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一对支承片742;和与所述第1操作轴710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将所述一对支承片742连结的连结片744,所述杆主体730的基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片744。
所述第1操作轴710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支承体705,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以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转动。
而且,所述第2操作轴720相对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绕轴线旋转自如,并且/或者,所述一对支持片742相对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绕轴线旋转自如,在所述间隙所存在的范围内所述杆主体730和所述连接构件740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
如图6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还具有引导板800,该引导板800具有供所述杆主体730插通的引导槽810A。
所述引导槽810A具有: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对所述杆主体730进行引导的第1槽811;和容许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仅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变速操作位置中的零速位置0向第2操作方向D2的移动的第2槽8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机构400A设为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
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制动机构400A具有:摩擦板群405,该摩擦板群405包括与所述第3要素一起旋转的旋转侧摩擦板和不能旋转的固定侧摩擦板;活塞410,该活塞410能够沿着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方向移动,被向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制动工作方向推动从而使所述摩擦板群405摩擦接触;以及复位弹簧415,该复位弹簧415对所述活塞410向从所述摩擦板群405离开的制动解除方向施力。
所述固定侧摩擦板以不能绕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旋转且向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划分出移动端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HMT壳体210。
所述旋转侧摩擦板在与所述固定侧摩擦板相对的状态下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一体旋转状态)且能够进行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第3要素。
所述活塞410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向制动位置的操作被向制动工作方向推动,而使所述摩擦板群405摩擦接触,由此,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制动位置向其他操作位置操作时,所述活塞410因所述复位弹簧415的施加力而向制动解除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塞410构成为,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向制动位置的操作,通过液压的作用而被向制动工作方向推动。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制动机构400A还具备:制动油室418,以能够由从液压源(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形成所述液压油供给管路605的液压油供给配管605a)供给的液压油将所述活塞410向制动工作方向推动的方式形成于所述HMT壳体210;工作油给排管路420,流体连接于所述制动油室418;制动阀425,插装于所述液压源与所述工作油给排管路420之间;以及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向制动位置的操作进行检测。
所述制动阀425构成为,选择性地采取将液压源流体连接于所述工作油给排管路420的制动工作位置和使所述工作油给排管路420流体连接于排泄管路422的制动解除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阀425设为电磁阀,由所述作业车辆1所具备的控制装置900来进行位置控制。
即,所述控制装置900在通常时使所述制动阀425位于制动解除位置,并且在根据来自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的信号而识别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向制动位置操作了时,使所述制动阀425位于制动工作位置。
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能够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杆主体730设置有制动用被检测体731,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设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制动位置时与所述制动用被检测体731接触的接触式传感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中,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时,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的旋转动力成为零速,在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向前进侧F和后退侧R操作时,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的旋转动力分别成为将所述行驶构件6向前进侧旋转驱动的前进侧旋转动力和将所述行驶构件6向后退侧旋转驱动的后退侧旋转动力。
因此,能够以不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的方式进行前进行驶和后退行驶。
在如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中那样HMT构造200的输出设为能够进行前进后退方向切换的作业车辆中,使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成为零速状态,实际上是困难的。
即,在所述类型的作业车辆中,HST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HST输出设为预先设定的预定转速时,HMT构造的输出成为零速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所述HST10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构成为,在所述HST10设为反转侧预定转速时,所述HMT构造200的输出成为零速状态。
也就是说,在所述类型的作业车辆中为了呈现HMT构造的输出零速状态,需要以使得在变速操作杆位于与预定转速相对应的操作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零速位置0)时、HST输出成为预定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反转侧预定转速)的方式、准确地进行所述HST的制造和所述HST与所述变速操作杆之间的动作关系的构筑,而且,需要以使得在HST输出了预定转速的转速时HMT构造的输出成为零速的方式、准确地进行HMT构造的制造。
例如,在HST和/或行星齿轮机构产生制造误差和/或组装误差时,尽管使变速操作杆位于与预定转速相对应的操作位置,仍会产生HMT构造输出低速的旋转动力而作业车辆以爬行速度移动的这一问题。
关于这一点,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构成为,在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以在第1操作方向D1上不移动的状态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制动位置操作时,所述制动机构400A对作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输出要素的第3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述齿轮架150)施加制动力。
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1违背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度移动的情形。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还具备旁通机构450,该旁通机构450在通常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使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连通。
通过具备所述旁通机构450,从而能够实现所述制动机构400A的小容量化。
即,在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被连通时,不能进行由所述液压泵25所进行的对所述液压马达35的液压驱动,所述液压马达35实质成为旋转自如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也成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
因此,能够以小的制动力使所述第3要素的旋转停止,所述制动机构400A的小容量化成为可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旁通机构450具备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连通的旁通管路455、和插装于所述旁通管路455的旁通阀460。
所述旁通阀460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采取使所述旁通管路455成为连通状态而使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连通的旁通位置、和使所述旁通管路455成为截断状态而使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截断的截断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旁通阀460设为由所述控制装置900来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
即,所述控制装置900在通常时使所述旁通阀460位于截断位置,并且在根据来自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的信号而识别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向制动位置操作了时,使所述旁通阀460位于连通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旁通阀460设为由所述控制装置900以电的方式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将所述旁通阀460变形为利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向制动位置的运动由机械式连杆来使所述旁通阀460进行位置变更。
图7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700B的俯视图。
此外,图7中对与本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所述第1变形例在所述引导槽810A变更为引导槽810B这一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变更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这一点、以及具备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向旁通位置的操作进行检测的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7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除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运动以外,还能够从制动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旁通位置操作。
所述引导槽810B除了所述第1槽811和所述第2槽812以外,还具有第3槽813,该第3槽813容许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从所述制动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旁通位置移动。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相比,还具有由所述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检测的旁通用被检测体732。
所述第1变形例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被从制动位置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在维持着通过所述旁通机构450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的连通状态的状态下,将由所述制动机构450A向所述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解除。
具体而言,所述制动用被检测体731设为如下大小: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制动位置时由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检测到,另一方面,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被从制动位置向旁通位置操作时从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离开。
根据这样的第1变形例,除了由所述旁通机构450将从所述液压马达35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动力传递截断的同时由所述制动机构400A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以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背操纵者的意愿以爬行速度移动的状态以外,还能够呈现将由所述制动机构400A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解除的同时使所述第3要素成为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的、HMT旋转自由状态。
通过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成为自由状态而呈现HMT旋转自由状态,从而所述作业车辆的强制牵引成为可能。
即,在对在行驶系统传动路径具备HMT构造200的作业车辆进行强制牵引时,通过行驶构件6的强制旋转来使工作连结于所述行驶构件6的HST10的液压马达35强制旋转。
另一方面,所述液压马达35经由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而流体连接着的所述HST10的液压泵25工作连结于发动机等驱动源5,并成为无法自由地旋转的状态。
因此,在所述作业车辆的牵引时伴随所述行驶构件6的旋转而所述液压马达35被强制旋转时,在通过与所述驱动源5的工作连结而所述液压泵25无法自由地旋转的状态下,来自所述液压马达35的排出油流入到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中的一方,因所述一方的工作油管路601、602的液压而所述液压马达35的旋转被阻碍。
关于这一点,在所述第1变形例中,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向旁通位置操作,从而呈现在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被解除了的状态下由所述旁通机构450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连通的、HMT旋转自由状态。
在该状态下,工作连结于所述行驶构件6的所述第3要素能够绕轴线自由地旋转,因此,能够对所述作业车辆进行强制牵引。
图8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700C的俯视图。
此外,图8中,对于与本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所述第2变形例在所述引导槽810A变更为引导槽810C这一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变更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C这一点、以及设置有对所述变速操作杆向旁通位置的操作进行检测的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这一点上,与本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8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C除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运动以外,还能够从零速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D2上的另一侧的旁通位置操作。
所述引导槽810C除了所述第1槽811和所述第2槽812以外,还具备第3槽814,该第3槽814容许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C从零速位置0向旁通位置移动。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C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相比,还具有由所述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检测的旁通用被检测体732。
在所述第2变形例中,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C被从零速位置0向第2操作方向上的一侧的制动位置操作时,与本实施方式和第1变形例同样地,呈现如下的状态:由所述旁通机构450使所述第3要素成为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的同时由所述制动机构400A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以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背操纵者的意愿的以爬行速度移动,而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第2操作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旁通位置操作时,呈现在由所述制动机构400A向所述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被解除了的状态下由所述旁通机构450使所述第3要素旋转自如的、HMT旋转自由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能够具备被施力构件708沿着第2操作方向D2朝向制动位置施力的变速杆700A’。
图9中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侧视图。
如图9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相比还具备所述施力构件708。
所述施力构件708配设成,对所述杆主体730和所述连接构件740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制动位置施力。
通过具备所述施力构件708,从而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在第1操作方向D1上位于0速位置的状态下解除操作力,由此能够自动地呈现制动卡合状态。
此外,也可以在所述变速杆700B、700C具备所述施力构件708。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所具备的变速操作杆700D的俯视图。
此外,图中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1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对其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作业车辆相比,取代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而具有变速操作杆700D。
如图10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构成为,能够进行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移动的变速操作、和从零速位置0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旁通位置移动的旁通操作。
所述作业车辆构成为,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向旁通位置的操作,仅进行通过所述旁通机构450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的连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所述作业车辆,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向旁通位置操作,从而能够设为能够对该作业车辆进行牵引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中,所述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配置成,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被从零速位置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旁通位置操作了时能够检测到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设置的旁通用被检测体732D。
并且,所述控制装置900根据来自所述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的检测信号来使所述旁通阀460位于连通位置。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构成为,还能够进行从所述旁通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制动位置移动的制动操作。
所述作业车辆构成为,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向制动位置的操作,在维持着通过所述旁通机构450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601、602之间的连通的状态下,由所述制动机构400A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从旁通位置向制动位置的操作,实现所述制动机构400A的小容量化,同时可靠地防止违背操纵者的意愿的以爬行速度进行的所述作业车辆的移动。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中,所述制动操作检测传感器430配置成,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被从旁通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制动位置操作了时能够检测到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设置的制动用被检测体731。
在此,所述旁通用被检测体732D具有如下大小:即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被从旁通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制动位置移动,也能维持通过所述旁通操作检测传感器432所实现的检测状态。
此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机构400A设为液压工作型的摩擦板式,但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能够具备被施力构件707在第2操作方向D2上向与旁通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的变速操作杆700D’。
图11中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的侧视图。
如图11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相比,还具备所述施力构件707。
所述施力构件707配设成,对所述杆主体730和所述连接构件740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在第2操作方向D2上向与旁通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
通过具备所述施力构件707,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变速操作杆700D’不小心位于旁通位置而使得所述作业车辆违背操纵者的意愿成为自由轮(英文:free wheel)状态的情形。
图12中示出具备变形例的制动机构400B的HMT构造200B的部分横剖视图。
另外,图13中示出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所述制动机构400B具有:所述摩擦板群405;活塞410B,通过被向作为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制动工作方向推动而使所述摩擦板群405摩擦接触;所述复位弹簧415;以及推动构件850,克服所述复位弹簧415的施加力而将所述活塞410B向制动工作方向推动。
所述活塞410B以能够绕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旋转且能够进行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进行收纳的HMT壳体210,所述活塞410B具有与所述摩擦板群405抵接的顶端侧端面411、和朝向与所述摩擦板群405相反的一侧的基端侧端面412。
所述推动构件850构成为,在顶端侧卡合于所述活塞410B且基端侧能够从外部接近的状态下以能够绕沿着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方向的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HMT壳体210,通过绕轴线旋转从而使所述活塞410B绕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旋转。
详细而言,所述推动构件850具有:绕轴线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所述HMT壳体210的轴部851;和设置于所述推动构件850的顶端侧的截面为非圆形的卡合部852。
在所述活塞410B设置有供所述卡合部852卡合的承压面413,在使所述推动构件850绕所述轴部851的轴线旋转时,所述卡合部852经由所述承压面413而使所述活塞410B绕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旋转。
在所述活塞410B的基端侧端面形成有沿着周向的卡入槽414。
所述卡入槽414具有最深部414a、和随着从所述最深部414a去向周向上的一侧而变浅的倾斜部414b。
在所述HMT壳体210的、与所述基端侧端面412相对的内壁面以不能绕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移动的方式设置有卡入于所述卡入槽414的凸体85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体855设为以能够绕自身的中心滚动的方式被收纳于在所述HMT壳体210的内壁面形成的凹部的滚动体。
所述制动机构410B如以下那样工作。
在使所述推动构件850绕所述轴部851的轴线转动时,经由所述卡合部852而使所述活塞410B绕轴线旋转。在所述活塞410B绕轴线旋转时,所述凸体855在所述卡入槽414内从所述最深部414a向所述倾斜部414b相对地在周向上移动。
由此,所述活塞410B克服所述复位弹簧415的施加力而向制动推动方向移动而使所述摩擦板群405摩擦接触。
此外,图12和图13中的附图标记860为固定接合于所述推动构件850的基端侧的制动操作臂。
图14中示出具备其他变形例的制动机构400C的HMT构造200C的横剖视图。
另外,图15中示出沿着图14中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中对于与所述实施方式和所述变形例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所述制动机构400C设为带(英文:band)式。
详细而言,所述制动机构400C具有:带体870,配置成以一端部设为固定端871且另一端部设为可动端872的状态围绕所述第3要素的外周;转动轴875,沿着所述第3要素的轴线方向、以顶端侧突入到HMT壳体210的内部空间且基端侧能够从外部接近的状态绕轴线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HMT壳体210;以及制动臂880,基端部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于所述转动轴875的顶端侧且顶端部连结于所述带体870的可动端872。
在所述转动轴875绕轴线向一侧的制动工作方向旋转时,经由所述制动臂880而使所述带体870缩径,由此,通过所述带体870与所述第3要素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在所述转动轴875绕轴线向另一侧的制动解除方向旋转时,经由所述制动臂880而使所述带体870扩径,解除对所述第3要素的制动力。
所述推动构件850和所述转动轴875的绕轴线的旋转也能够利用由所述控制装置900进行工作控制的电动马达等电动致动器来进行,也能够通过经由机械连杆而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700D向制动位置的运动进行传递来进行。

Claims (10)

1.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备:驱动源;HST,对从所述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和来自所述HST的旋转动力分别向第1要素和第2要素输入,对所述第1要素和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第3要素输出;行驶构件,由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以及变速操作杆,对所述HST进行变速操作,
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
所述HST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被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
所述变速操作杆除了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所述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制动位置操作,
所述制动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解除对所述第3要素的制动力,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旁通机构,该旁通机构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旁通机构在通常时将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制动位置操作时使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被从制动位置沿着第1操作方向向旁通位置操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在维持着通过所述旁通机构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连通的状态下,解除由所述制动机构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的制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被施力构件沿着第2操作方向朝向制动位置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旁通机构,该旁通机构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第2操作方向向与制动位置相反的一侧的旁通位置操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所述旁通机构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被施力构件沿着第2操作方向朝向制动位置施力。
7.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备:驱动源;HST,对从所述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无级变速并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和来自所述HST的旋转动力分别向第1要素和第2要素输入,对所述第1要素和第2要素的旋转动力进行合成并从第3要素输出;行驶构件,由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工作地驱动;以及变速操作杆,对所述HST进行变速操作,
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旁通机构,该旁通机构能够对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截断和连通进行切换,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经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进行变速操作,
所述HST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和后退侧操作,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输出的旋转动力被分别向前进侧和后退侧增速,
所述变速操作杆除了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以外,还能够被从零速位置沿着与所述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向旁通位置操作,
所述旁通机构构成为,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截断,并且在所述变速操作杆被向旁通位置操作时将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车辆具备制动机构,该制动机构能够选择性地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被从旁通位置向与零速位置不同的方向的制动位置操作,
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制动位置时,维持通过所述旁通机构所实现的所述一对工作油管路之间的连通,同时所述制动机构对所述第3要素施加制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被施力构件在第2操作方向上向与旁通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2、3、7或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第1操作轴,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第2操作轴,以与所述第1操作轴正交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杆主体,供人工操作;以及连接构件,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连结于所述第2操作轴,通过使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以及所述第1操作轴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进行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变速操作,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杆主体和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从而进行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CN201811351884.XA 2017-11-15 2018-11-14 作业车辆 Withdrawn CN1097744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9961 2017-11-15
JP2017219961A JP6994239B2 (ja) 2017-11-15 2017-11-15 作業車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464A true CN109774464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9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1884.XA Withdrawn CN109774464A (zh) 2017-11-15 2018-11-14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94239B2 (zh)
CN (1) CN1097744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515A (zh) * 2021-06-10 2021-07-27 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
CN113187890A (zh) * 2020-01-29 2021-07-30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作业车辆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4956A (ja) * 1993-08-06 1995-02-28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JP2002168320A (ja) * 2000-11-30 2002-06-14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車輌の動力伝達機構
JP2002347463A (ja) * 2001-05-24 2002-12-04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主変速レバーの構造
JP2003130174A (ja) * 2001-10-22 2003-05-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05125857A (ja) * 2003-10-22 2005-05-19 Komatsu Zenoah Co 走行レバー装置
JP2005329887A (ja) * 2004-05-21 2005-12-02 Iseki & Co Ltd 自走車両
CN102523751A (zh) * 2010-09-14 2012-06-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CN203305842U (zh) * 2012-03-14 2013-11-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行驶传动装置
CN103988623A (zh) * 2013-02-15 2014-08-2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CN105228895A (zh) * 2013-05-17 2016-01-06 珀金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推进系统
CN106461032A (zh) * 2014-06-13 2017-02-22 卡特彼勒公司 变换器辅助的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2637U (ja) * 1982-01-27 1983-08-01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農作業機の操作装置
JPS63180378U (zh) * 1987-05-12 1988-11-22
JP4955336B2 (ja) 2006-08-07 2012-06-2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の走行変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4956A (ja) * 1993-08-06 1995-02-28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JP2002168320A (ja) * 2000-11-30 2002-06-14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車輌の動力伝達機構
JP2002347463A (ja) * 2001-05-24 2002-12-04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主変速レバーの構造
JP2003130174A (ja) * 2001-10-22 2003-05-08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05125857A (ja) * 2003-10-22 2005-05-19 Komatsu Zenoah Co 走行レバー装置
JP2005329887A (ja) * 2004-05-21 2005-12-02 Iseki & Co Ltd 自走車両
CN102523751A (zh) * 2010-09-14 2012-06-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拖拉机的传动装置
CN203305842U (zh) * 2012-03-14 2013-11-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行驶传动装置
CN103988623A (zh) * 2013-02-15 2014-08-2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CN105228895A (zh) * 2013-05-17 2016-01-06 珀金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推进系统
CN106461032A (zh) * 2014-06-13 2017-02-22 卡特彼勒公司 变换器辅助的变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7890A (zh) * 2020-01-29 2021-07-30 株式会社神崎高级工机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13175515A (zh) * 2021-06-10 2021-07-27 温岭市明华齿轮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90485A (ja) 2019-06-13
JP6994239B2 (ja)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0693B2 (en)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and power train for vehicle
CN102486210B (zh) 可选择单向离合器的选择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US3714846A (en) Hydrostatic-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CN109774464A (zh) 作业车辆
JPS5948897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シヨツク軽減装置
CN102840321B (zh)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US7708531B2 (en) Axial piston device
US4148382A (en)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brake
JP2020523521A (ja) 走行モータシフトバルブ、走行モータおよび工学機械
JP2009196517A (ja) 油圧四輪駆動型作業車輌
CN109424721A (zh) Hmt构造
JP2020015368A (ja) Hmt構造
US10215279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20041655A (ja) Hmt構造
CN110094476A (zh) Hmt构造
CN105276119B (zh) 插秧机型车辆变速器
JP2006183855A (ja) 油圧クラッチ装置及び走行系伝動構造
KR102666462B1 (ko) 자동화 수동 변속기 및 자동화 수동 변속기의 제어방법
JP2009079740A (ja) 作業機のブレーキ構造
WO2020084948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9113682A (ja) 走行車両
JP2009149169A (ja) 走行車両
CN113007308A (zh) Hmt构造
JP2009078776A (ja) 作業機の走行変速構造
JP4984653B2 (ja) トラクタの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