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7308A - Hmt构造 - Google Patents

Hmt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7308A
CN113007308A CN201911322299.1A CN201911322299A CN113007308A CN 113007308 A CN113007308 A CN 113007308A CN 201911322299 A CN201911322299 A CN 201911322299A CN 113007308 A CN113007308 A CN 113007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st
rotational power
speed
hm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22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海老原智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Advanced Machinery Workshop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Advanced Machinery Worksho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Advanced Machinery Workshop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Advanced Machinery Workshop
Priority to CN2019113222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073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07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73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 F16H47/0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2047/045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volumetric type the mechanical gearing being of the type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the fluid gearing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umps or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HMT构造中,行星齿轮机构的第1及第2要素分别从驱动源及HST输入动力,第3要素输出合成动力。本发明的HMT构造具有: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使第3要素成为输出零状态的速度的动力不经由HST而向第2要素输入;HST侧离合器机构,将从HST向第2要素的传动接合/脱离;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将经由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而向第2要素的传动接合/脱离。若变速操作杆被沿着与变速操作HST的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操作,则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由此,可靠地呈现第3要素的输出零状态。

Description

HMT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的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HMT构造)。
背景技术
将HST及行星齿轮机构组合而成的HMT构造例如在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作业车辆的行驶系传动路径中良好地利用。
在日本专利第5822761号公报(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HMT构造应用于行驶系传动路径而成的作业车辆,所述HMT构造构成为,通过HST被变速成反转侧最高速与中立速之间的设定中间速而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被设为零速,随着所述HST从设定中间速向反转侧最高速变速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向后退侧增速,且随着所述HST从设定中间速经由中立速向正转侧最高速变速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向前进侧增速。
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HMT构造不用在应用的作业车辆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就能够通过所述HST的变速操作来使所述作业车辆在前进后退双向上行驶驱动,而且在前进侧的变速范围比后退侧广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然而,所述以往的HMT构造难以呈现(出现)输出的零速状态(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旋转动力的零速状态),在应用于行驶系传动路径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呈现作业车辆的行驶停止状态这一问题。
即,为了使所述以往的HMT构造的输出成为零速状态,需要以在使用于变速操作所述HST的变速操作杆位于与所述HST的设定中间速对应的设定中间速位置时所述HST的输出旋转动力准确地成为设定中间速的方式,制造所述HST以及所述HST与所述变速操作杆的连杆机构。
另外,可能会因HST的工作油的脉动等而导致HST的输出旋转动力从设定中间速违反意愿而变动,也存在难以维持所述HMT构造的输出零速状态这一面。
而且,在将所述HMT构造设置于行驶系传动路径的作业车辆中,也存在在故障时等难以牵引所述作业车辆这一问题。
即,若牵引将所述HMT构造设置于行驶系传动路径的作业车辆,则通过所述行驶构件的旋转而与所述行驶构件工作连结的所述HST的液压马达强制性地旋转。在此,所述液压马达经由一对工作油路而流体连接的所述HST的液压泵与发动机等驱动源工作连结,处于无法自由旋转的状态。
因此,若在所述作业车辆的牵引时伴随于所述行驶构件的旋转而所述液压马达强制旋转,则会在通过与所述驱动源的工作连结而所述液压泵不能旋转的状态下,来自所述液压马达的排出油向所述一对工作油路的一方流入,会因所述一方的工作油路的液压而阻碍所述液压马达的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以往技术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包括HST及行星齿轮机构且能够输出前进侧及后退侧的双向的旋转动力且能够可靠地呈现输出零状态的HMT构造。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HMT构造,具备: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作动)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操作,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驻车位置的操作,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HMT构造,能够从HMT输出轴输出前进侧及后退侧的双向的旋转动力,并能够在使用了不经由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经由机械旋转施加机构传递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得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能够可靠地呈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
因此,若将所述HMT构造应用于作业车辆的行驶系传动路径,则不用在所述作业车辆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就能够进行车辆前进及车辆后退,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反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移动。
在所述第1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第1操作轴、以正交状态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的第2操作轴、被人为操作的杆主体、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连结的连接构件及设置有引导所述杆主体的引导槽的杆引导件,通过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及所述第1操作轴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通过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所述引导槽具有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引导所述杆主体的第1槽和仅在关于所述第1操作方向所述杆主体位于零速位置时容许所述杆主体向第2操作方向的移动的第2槽。
更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对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向驻车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HMT构造,具备: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而向自由轮位置(空转状态)操作,且能够从自由轮位置沿着与第2操作方向不同的第3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操作,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自由轮位置的操作而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驻车位置的操作而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维持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HMT构造,能够从HMT输出轴输出前进侧及后退侧的双向的旋转动力,并能够在使用了不经由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经由机械旋转施加机构传递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得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能够可靠地呈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
因此,若将所述HMT构造应用于作业车辆的行驶系传动路径,则不用在所述作业车辆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就能够进行车辆前进及车辆后退,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反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HMT构造,能够使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的变速操作而使所述HMT输出轴的转速变化的通常的变速输出状态、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及将所述HMT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源之间断开而使所述HMT输出轴相对于所述HST旋转自如的自由轮状态选择性地呈现。
因此,在将所述HMT构造应用于作业车辆的行驶系传动路径的情况下,通过呈现自由轮状态,能够使所述作业车辆的行驶构件相对于所述HST成为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能够容易地强制牵引所述作业车辆。
在所述第2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第1操作轴、以正交状态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的第2操作轴、被人为操作的杆主体、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连结的连接构件及设置有引导所述杆主体的引导槽的杆引导件,通过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及所述第1操作轴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1及第3操作方向的操作,通过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所述引导槽具有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引导所述杆主体的第1槽、仅在所述杆主体关于所述第1操作方向位于零速位置时容许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而向自由轮位置移动的第2槽及仅在所述杆主体关于所述第2操作方向位于自由轮位置时容许沿着所述第3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移动的第3槽。
更优选的是,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对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向与自由轮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的施力构件。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一种HMT构造,具备: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当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HMT构造,能够从HMT输出轴输出前进侧及后退侧的双向的旋转动力,并能够在使用了不经由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经由机械旋转施加机构传递的旋转动力的状态下得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能够可靠地呈现所述HMT输出轴的输出零状态。
因此,若将所述HMT构造应用于作业车辆的行驶系传动路径,则不用在所述作业车辆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就能够进行车辆前进及车辆后退,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作业车辆违反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移动。
在本发明的HMT构造的各种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切换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路之间的切断及连通的旁通阀。
本发明的HMT构造可以具备收容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HMT壳体。
所述HST具有:所述泵轴,具有位于轴线方向一侧且以工作的方式输入来自驱动源的旋转动力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端部;液压泵,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马达轴,与所述泵轴平行地配置,具有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端部及另一侧的第2端部,经由第1端部而朝向所述第2要素输出旋转动力;液压马达,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经由所述一对工作油路而与所述液压泵流体连接;及所述输出调整构件,能够变更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至少一方的容积,所述HMT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HST空间和收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空间。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端部不能相对旋转,作为所述第2要素发挥作用;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内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作为所述第1要素发挥作用;及齿轮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齿轮的公转联动而绕所述太阳齿轮的轴线旋转,作为所述第3要素发挥作用,所述内齿轮构成为在所述行星空间内经由所述泵轴或与所述泵轴工作连结的HMT输入轴而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
在第1结构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具有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2端部的驱动齿轮和以与所述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2端部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的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另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的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可能。
在该第1结构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收容于与所述HMT壳体连结的机械传动用壳体。
在第2结构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具有:第1驱动齿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1端部;第1从动齿轮,支承于在所述行星空间内配设的惰轮轴且与所述第1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第2驱动齿轮,支承于所述惰轮轴;及第2从动齿轮,以与所述第2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端部,所述第1从动齿轮、所述第2驱动齿轮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剩余的2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能够将所述一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
在第3结构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被设为将所述驱动源与所述马达轴工作连结的带传动机构,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将所述带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切换的张紧带轮。
在本发明的HMT构造的各种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HST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成为中立速与反转侧最高速之间的反转侧预定转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最高速位置操作,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从反转侧预定转速经由中立速而向正转侧最高速变化,且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后退侧最高速位置操作,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从反转侧预定转速向反转侧最高速变化,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了反转侧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中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6(a)及(b)分别是沿着图5中的VI(a)-VI(a)线及VI(b)-VI(b)线的所述变速操作杆的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中的HST输出与HMT输出的关系的坐标图。
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HMT构造中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HMT构造的液压回路图。
图10是所述实施方式2的HMT构造中的变速操作杆的俯视图。
图11(a)及(b)分别是沿着图10中的XI(a)-XI(a)线及XI(b)-XI(b)线的所述变速操作杆的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HMT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HMT构造的作业车辆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HMT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静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构造)200A的作业车辆1的传动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作业车辆1具备驱动源5、行驶构件6及插设于从所述驱动源5到所述行驶构件6的行驶系传动路径的所述HMT构造200A。
所述HMT构造200A具有将从所述驱动源5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并输出的HST(静液压式无级变速机构)10、将从所述驱动源5及所述HST10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合成并输出合成旋转动力的行星齿轮机构100及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将合成旋转动力以工作的方式输入并朝向被驱动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所述行驶构件6)输出的HMT输出轴350。
图2示出所述HMT构造200A的剖视图。
另外,图3示出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而且,图4示出所述HMT构造200A的液压回路图。
如图1~图4所示,所述HST10具有:泵轴20,由所述驱动源5以工作的方式旋转驱动;液压泵2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20;液压马达35,与所述液压泵25经由一对工作油路601、602而流体连接,由所述液压泵25以液压的方式旋转驱动;马达轴30,将所述液压马达35支承为不能相对旋转;及输出调整构件40,使所述液压泵25及所述液压马达35的至少一方的容积变更而使从所述马达轴30输出的HST输出的转速相对于向所述泵轴20输入的旋转动力的转速的比例(即,HST10的变速比)无级变化。
如图2所示,所述泵轴20具有分别位于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的第1端部21及第2端部22,所述第1端部21被设为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的输入端部,在所述第1与第2端部21、22之间的中间部支承着所述液压泵25。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马达轴30与所述泵轴20平行地配置,具有与所述泵轴20的第1及第2端部21、22对应的第1及第2端部31、32。
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构成为,根据向以能够人为操作的方式设置于所述HMT构造200A的变速操作杆700A(参照图4)的人为操作,使从所述马达轴30输出的HST输出在跨越正反双向的变速范围内无级变速。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具有可动斜板作为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该可动斜板通过绕摆动轴摆动而变更所述液压泵25的容积,且能够夹着使从所述液压泵25排出的排出量为零的中立位置而向绕摆动轴一侧及另一侧摆动。
当所述可动斜板位于中立位置时,来自所述液压泵25的压油的排出消失,所述HST10成为所述液压马达35的输出为零的中立状态。
并且,若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向绕摆动轴一侧的正转侧摆动,则从所述液压泵25向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中的对应的工作油路(例如,工作油路601)供给压油,该对应的工作油路601成为高压侧,另一方的工作油路602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35向正转侧旋转驱动,所述HST10成为正转输出状态。
相反,若所述可动斜板从中立位置向绕摆动轴另一侧的反转侧摆动,则从所述液压泵25向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中的对应的工作油路(例如,工作油路602)供给压油,该对应的工作油路602成为高压侧,另一方的工作油路601成为低压侧。
由此,所述液压马达35向反转侧旋转驱动,所述HST10成为反转输出状态。
此外,在所述HST10中,所述液压马达35通过固定斜板而容积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10具有将从液压源供给的压油向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供给的供油机构610。
详细而言,所述作业车辆1具有由所述驱动源5以工作的方式驱动的辅助泵80作为所述液压源。
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泵80从油箱(未图示)经由吸入路(未图示)而吸引油且向压油供给路605排出压油。
所述压油供给路605由减压阀606设定为预定液压。
如图4所示,所述供油机构610具有:一对供油路611、612,上游侧与所述压油供给路605流体连接且下游侧与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分别流体连接;及一对截止阀615、616,以容许压油从所述压油供给路605向所述工作油路601、602的流入并防止反向的流动的方式分别插设于所述一对供油路611、612。
如图4所示,所述HMT构造200A还具有根据向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为操作而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的HST变速工作机构7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具有使用来自所述辅助泵80的压油作为工作油而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的液压伺服机构760。
所述液压伺服机构760具有:缸761;活塞763,将所述缸761的内部空间液密地划分为正转室761F及反转室761R,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收容于所述缸761的内部空间;及切换阀765,切换压油相对于所述正转室761F及所述反转室761R的供排。
所述切换阀765能够选择性地取正转位置、保持位置及反转位置,所述正转位置是使所述压油供给路605与所述正转室761F流体连接且使所述反转室761R与排油路609流体连接的位置,所述保持位置是将所述正转室761F及所述反转室761R分别封闭的位置,所述反转位置是使所述压油供给路605与所述反转室761R流体连接且使所述正转室761F与所述排油路609流体连接的位置。
所述活塞763与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连结。
详细而言,若向所述正转室761F供给压油且从所述反转室761R排出压油,则所述活塞763向扩张所述正转室761F的方向移动。相反,若向所述反转室761R供给压油且从所述正转室761F排出压油,则所述活塞763向扩张所述反转室761R的方向移动。并且,若所述正转室761F及所述反转室761R被封闭,则所述活塞763保持为该时间点下的位置。
在此,所述活塞763以如下方式与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工作连结:在向使所述正转室761F扩张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正转侧移动,在向使所述反转室761R扩张的方向移动时,使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反转侧移动,在保持为该时间点下的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保持为该时间点下的位置。
此外,若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正转侧移动,则所述HST10的输出向正转侧增速,若所述输出调整构件40向反转侧移动,则所述HST10的输出向反转侧增速。
所述切换阀765根据向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为操作而受到位置控制。
图5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俯视图。
另外,图6(a)及(b)分别示出沿着图5中的VI(a)-VI(a)线及VI(b)-VI(b)线的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侧视图及后视图。
如图4及图6(a)所示,在所述变速工作机构750设置有以使所述切换阀765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切换阀765的HST变速臂770,所述HST变速臂770根据向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为操作而工作。
如图4及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经由机械连杆780而与所述HST变速臂770工作连结。
也可以取代于此而是,在所述HST变速工作机构750具备使所述HST变速臂770工作的电动马达等HST换挡马达,以根据向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人为操作而所述HST变速臂770工作的方式进行所述HST换挡马达的工作控制。
如图5及图6(a)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能够夹着零速位置0而向前进侧F及后退侧R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变速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及(b)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具备以能够绕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操作箱等支承体705的第1操作轴710和以相对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基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杆主体730,能够通过使所述杆主体730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而沿着第1操作方向D1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还具有在所述杆主体730的顶端部设置的把持部735。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具有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关于第1操作方向D1接合于期望操作位置的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
如图6(b)所示,所述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具有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盘792、夹着所述盘792而相对配置的一对衬块794及对所述一对衬块794向夹压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796。
所述操作位置保持机构790通过所述施力构件796的作用力而将所述第1操作轴710接合于任意的绕轴线位置,另一方面,若超过所述施力构件796的作用力的操作力向所述变速操作杆700施加,则容许所述第1操作轴710绕轴线的旋转。
图7示出表示所述HST10的输出(所述马达轴30的旋转动力)的转速与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合成旋转动力)的转速的关系的坐标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中,在所述HST10的输出被设为中立速HST(N)与反转侧最高速HST(Rmax)之间的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时,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成为零速0,随着所述HST10的输出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经由中立速HST(N)而向正转侧最高速HST(Fmax)变速,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从零速向前进侧最高速Fmax变速,随着所述HST10的输出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向反转侧最高速HST(Rmax)变速,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从零速0向后退侧最高速Rmax变速。
如图5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能够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D1夹着零速0而在与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的速度变化范围对应的Rmax位置与Fmax位置之间操作。
即,当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关于第1操作方向D1位于零速0时,所述HST10的输出被设为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由此,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成为零速0。
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0沿着第1操作方向D1而向前进侧最高速位置Fmax操作,所述HST10的输出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经由中立速HST(N)而向正转侧最高速HST(Fmax)变速,与此相应,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从零速0向前进侧最高速Fmax变速。
另外,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0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向后退侧最高速位置Rmax操作,所述HST10的输出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向反转侧最高速HST(Rmax)变速,与此相应,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从零速向后退侧最高速Rmax变速。
通过该结构,能够正反切换所述HMT构造200A的输出,并能够使前进侧最高速Fmax的绝对值比后退侧最高速Rmax大而将使用频度高的前进侧输出的可变速范围与后退侧输出相比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b)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构成为,除了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的变速操作之外,还能够从零速位置0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D1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D2进行操作。
关于这一点将在后文叙述。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具有太阳齿轮110、与所述太阳齿轮110啮合的行星齿轮120、与所述行星齿轮120啮合的内齿轮130及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120绕所述太阳齿轮110的公转联动而绕所述太阳齿轮110的轴线旋转的齿轮架(行星架)150。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构成为,对由所述太阳齿轮110、所述齿轮架150及所述内齿轮130形成的行星3要素中的第1要素输入从所述驱动源5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且对第2要素输入所述HST10的旋转动力(所述马达轴30的旋转动力),将这些旋转动力合成并从第3要素输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130及所述太阳齿轮110分别作为所述第1及第2要素发挥作用,所述齿轮架150作为所述第3要素发挥作用。
所述太阳齿轮11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马达轴3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太阳齿轮110在与所述马达轴30相同的轴上以不能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
所述齿轮架150具有将所述行星齿轮12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齿轮架销160和以随着所述行星齿轮120绕所述太阳齿轮110的公转而绕所述太阳齿轮110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齿轮架主体17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架主体170具有以相对于彼此能够分离的方式连结的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1、172。
所述第1及第2齿轮架主体171、172在连结状态下划分围绕所述太阳齿轮110的空间,并分别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一侧的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端部。
详细而言,接近所述HST10一侧的所述第1齿轮架主体171具有:基端部,经由轴承构件而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在下述HMT壳体210A设置的隔壁235,且设置有供所述马达轴30插通的轴线孔;及径向延伸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方延伸,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支承孔。
与所述HST10相反一侧的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2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HMT输出轴350工作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2具有基端部和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方延伸且设置有支承所述齿轮架销160的轴线方向另一端侧的支承孔的径向延伸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自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泵轴20的传动路径取出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内齿轮130传递。
详细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HMT构造200A具有HMT输入轴310,该HMT输入轴310配置于与所述泵轴20相同的轴上,传动方向上游侧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且传动方向下游侧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泵轴20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输入轴310被设为中空轴,在传动方向上游侧花键连结有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的输入侧传动轴305,且在传动方向下游侧花键连结有所述泵轴20。
所述HMT输入轴310还在传动方向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中间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有驱动侧传动齿轮31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与所述HMT输入轴310一体形成,但当然也可以使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与所述HMT输入轴310分体并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HMT输入轴310的轴线方向中间。
所述内齿轮130具有与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啮合的从动侧传动齿轮135,来自所述驱动源5的旋转动力经由所述HMT输入轴310、所述驱动侧传动齿轮312及所述从动侧传动齿轮135而向所述内齿轮130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齿轮130具有:基端部,经由轴承构件而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齿轮架主体171的基端部的外周面;延伸部,从所述基端部向径向外方延伸;及外端部,从所述延伸部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120啮合的齿轮及所述从动侧传动齿轮135。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输出轴350配置于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相同的轴上。
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还具备: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5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10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HST侧离合器机构850,使从所述马达轴3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具有能够切换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的切断及连通的旁通阀860,构成为通过所述旁通阀860将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切断而从所述马达轴3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接合,且通过所述旁通阀860将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连通而从所述马达轴3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切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具有将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连通的旁通路870。
所述旁通阀860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取旁通位置和切断位置,所述旁通位置是使所述旁通路870成为连通状态而使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流体连接从而将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切断的位置,所述切断位置是使所述旁通路870成为切断状态而使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断开从而将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旁通阀860被设为在由施力构件862朝向切断位置施力的状态下由设置于所述HMT构造200A的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
即,所述旁通阀860在初始状态(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施力构件862而位于成为初始位置的切断位置,若从所述控制装置900被输入了控制信号,则对抗所述施力构件862的作用力而位于成为工作位置的旁通位置。
此外,图4中的标号890是插设于将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之间连通的连通路865的双向高压减压阀,构成为当一方的工作油路的液压超过预定阈值时,将一方的工作油路的压油向另一方的工作油路释放。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以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以下,称作零速用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的方式被设定了变速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具有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第2端部22的驱动齿轮410和以与所述驱动齿轮410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的第2端部32的从动齿轮415,所述驱动齿轮410及所述从动齿轮415的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另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齿轮41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泵轴20,所述从动齿轮415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马达轴30。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齿轮410及所述从动齿轮415经由支承于惰轮轴412的惰轮413而啮合。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能够将所述驱动齿轮410及所述从动齿轮415中的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轴的齿轮相对于该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齿轮41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泵轴20。
因此,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能够将所述驱动齿轮410相对于所述泵轴20接合/脱离切换。
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具有:离合器壳体46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第2端部22;摩擦板组465,包括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离合器壳体460的驱动侧摩擦板及在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驱动齿轮410的状态下与所述驱动侧摩擦板相对配置的从动侧摩擦板;及活塞470,切换所述摩擦板组465的摩擦接合及解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构成为利用液压的作用来使所述活塞470工作。
详细而言,所述活塞470液密地划分离合器室462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容于所述离合器壳体460。
如图4所示,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还具有下游侧与所述离合器室462流体连接的离合器供排路480和与所述离合器供排路480的上游侧流体连接的离合器切换阀485。
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取将来自液压源的压油向所述离合器供排路480供给的离合器接合位置和使所述离合器供排路480与排油路482流体连接的离合器解除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所述压油供给路605的压油作为所述液压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被设为在由施力构件487朝向离合器解除位置施力的状态下由所述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
即,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在初始状态(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施力构件487而位于成为初始位置的离合器解除位置,若从所述控制装置900被输入了控制信号,则对抗所述施力构件487的作用力而位于成为工作位置的离合器接合位置。
若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接合位置而经由所述离合器供排路480向所述离合器室462供给压油,则所述活塞470使所述摩擦板组465摩擦接合。
由此,从所述泵轴20向所述驱动齿轮410的动力传递被接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机械传动离合器机构450具有将所述活塞470向从所述摩擦板组465离开的方向按动的复位弹簧472,若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解除位置而所述离合器室462的压油经由所述离合器供排路480及所述排油路482而排出,则所述摩擦板组465的摩擦接合被可靠地解除。
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的旁通阀860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的离合器切换阀485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被从零速位置0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驻车位置P操作而通过所述控制装置900而位于各自的工作位置。
首先,对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沿着第2操作方向D2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a)及图6(b)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除了所述第1操作轴710及所述杆主体730之外,还具备以大致正交姿势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第2操作轴720和支承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连接构件740。
所述连接构件740以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且所述杆主体730及所述连接构件740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的方式将所述杆主体730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720连结。
通过该结构,能够通过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而实现所述变速操作杆700的沿着第1操作方向D1的变速操作,并能够通过所述杆主体730及所述连接构件740一体地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而实现所述变速操作杆700的沿着第2操作方向D2的操作。
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操作轴720在以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向外方延伸的方式贯通了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状态下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
所述连接构件740具有分别支承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的一对支承片742和与所述第1操作轴710之间存在间隙并且连结所述一对支承片742的连结片744,所述杆主体730的基端部连结于所述连结片744。
所述第1操作轴710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体705,所述杆主体730、所述连接构件740、所述第2操作轴720及所述第1操作轴710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转动。
而且,所述第2操作轴720相对于所述第1操作轴710绕轴线旋转自如和/或所述一对支承片742相对于所述第2操作轴720绕轴线旋转自如,在存在所述间隙的范围内所述杆主体730及所述连接构件740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仅在关于第1操作方向D1位于零速位置0时能够实现沿着第2操作方向D2的向驻车位置P的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还具有杆引导件800A,该杆引导件800A具有供所述杆主体730插通的引导槽810A。
所述引导槽810A具有沿着第1操作方向D1引导所述杆主体730的第1槽811和仅在关于第1操作方向D1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时容许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向第2操作方向D2的操作的第2槽812。
所述第2槽812的与所述第1槽811相反一侧的端部位置被设为驻车位置P,能够由位置检测传感器820检测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驻车位置P。
所述控制装置900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未位于驻车位置P的通常状态下,使以下的HST传动状态呈现:使所述旁通阀860位于切断位置而使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且使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解除位置而使从所述驱动源5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向所述第2要素传递动力的机械传动路径切断。
在该HST传动状态下,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关于第1操作方向D1的操作位置相应的速度的旋转动力从所述HMT输出轴350输出。
另一方面,若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驻车位置P,则所述控制装置900使以下的机械传动状态呈现:使所述旁通阀860位于连通位置而使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切断,且使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接合位置而使从所述驱动源5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向所述第2要素传递动力的机械传动路径连通。
如前所述,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构成为将零速用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因此,在所述机械传动状态下,所述HMT输出轴350成为强制性的停止状态。
根据具备该结构的所述HMT构造200A,能够得到下述效果。
即,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沿着第1操作方向D1而从零速位置0朝向前进侧最高速Fmax及后退侧最高速Rmax操作,能够从所述HMT输出轴350分别输出前进侧旋转动力及后退侧旋转动力。
因此,不用另外具备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就能够进行前进行驶及后退行驶。
另外,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构成为在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了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的旋转动力时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被设定成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时所述HST10的输出成为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所述HMT输出轴350输出前进侧旋转动力及后退侧旋转动力的双向的旋转动力,并能够扩大使用频度高的前进侧旋转动力的变速范围。
而且,通过将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从零速位置0沿着第2操作方向D2向驻车位置P操作,不经由所述HST10的液压传动路径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输入零速用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因此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可靠地成为输出零状态。
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将所述HMT构造200A应用于作业车辆1的行驶系传动路径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驻车位置P,能够可靠地防止作业车辆1违反操纵者的意愿而以爬行速移动。
即,通过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0,所述HST10被设定为输出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的旋转动力。
因此,在理论上,不用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零速用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就能够使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
然而,难以将所述HST10的输出严格地维持为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容易出现因所述HST10的制造误差、工作油的脉动等而导致所述HST10的输出违反意愿而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变动的情况。
若HST输出从反转侧预定转速HST(Rs)变动,则会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输出违反了意愿的转速的动力,作业车辆1可能会以爬行速移动。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中,如前所述,若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驻车位置P,则在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解除的状态下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零速用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稳定地输入。
因此,能够使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3要素可靠地成为输出零状态。
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还具有对所述杆主体730及所述连接构件740绕所述第2操作轴720的轴线而朝向驻车位置P施力的施力构件840。
通过具备所述施力构件840,若在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关于第1操作方向D1位于零速位置0的状态下解除操作力,则能够使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自动地位于驻车位置P。
如图2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还具有收容所述HST10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且支承所述HMT输出轴350的HMT壳体210A。
所述HMT壳体210A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安装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变速器500)。
如图2所示,所述HMT壳体210A具有收容所述液压泵25及所述液压马达35的HST空间211和收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行星空间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壳体210A具有壳体主体220A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A的第1盖构件240及第2盖构件260。
所述壳体主体220A具有轴线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分别被设为第1及第2开口231、232的中空的周壁230A和在所述周壁230A的轴线中间位置处将所述周壁230A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所述HST空间211及所述行星空间222的隔壁235。
所述第2盖构件260以封闭所述第2开口232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A。
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2盖构件260也作为形成有所述一对工作油路601、602的口闭塞块发挥作用。
所述第1盖构件240以封闭所述第1开口231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A。
所述第1盖构件240也作为相对于所述HMT壳体210A的安装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所述变速器500的变速器壳体510)的装配面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壳体210A构成为支承所述HMT输入轴310。
详细而言,所述HMT输入轴310在所述行星空间212内由所述第1盖构件240及所述隔壁235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所述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上游侧经由形成于所述第1盖构件240的访问孔(接入口)而连接于所述输入侧传动轴305。
所述泵轴20的第1端部21贯通所述隔壁235并连结于所述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下游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泵轴20的第2端部22贯通所述第2盖构件260而向外方延伸,在该外方延伸部支承有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的驱动齿轮410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
在所述第2盖构件260的外表面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装配有机械传动用壳体280。
所述机械传动用壳体280具有向所述第2盖构件260侧开放的开口282,以所述开口282由所述第2盖构件260封闭的方式装配于所述第2盖构件260。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收容于由所述机械传动用壳体280及所述第2盖构件260划分的机械传动空间。
所述马达轴30以第1端部31贯通所述隔壁235而向所述行星空间212突入且第2端部32贯通所述第2盖构件260而向所述机械传动空间突入的状态由所述第2盖构件260及所述隔壁235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的从动齿轮413在所述机械传动空间内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的第2端部32。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在与所述马达轴30相同的轴上收容于所述行星空间212内。
所述HMT输出轴350以传动方向上游侧连结于所述齿轮架150且传动方向下游侧能够经由形成于所述第1盖构件240的访问孔而从外部访问的状态由所述第1盖构件240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MT输出轴350配置于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相同的轴上。
如图1所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所述HMT构造200A的所述作业车辆1具有将来自所述HMT构造200A的旋转动力变速并朝向所述行驶构件6输出的所述变速器500。
所述变速器500具有所述变速器壳体510、支承于所述变速器壳体510的变速器输入轴515、副变速驱动轴520及副变速从动轴530、在所述副变速驱动轴520与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之间进行多级变速的副变速机构525。
所述HMT壳体210A以所述输入侧传动轴305及所述HMT输出轴350分别连结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515及所述副变速驱动轴520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变速器壳体510。
在所述作业车辆1中,所述行驶构件6被设为左右一对。
因此,所述变速器500还具有朝向所述一对行驶构件6、6分别输出驱动力的一对驱动车轴545、545和将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的旋转动力向所述一对驱动车轴545、545差动传递的差速机构540。
此外,图1中的标号535是向所述副变速从动轴530选择性地施加制动力的驻车制动机构,标号550是向所述一对驱动车轴545、545分别选择性地施加制动力的一对行驶制动机构。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除了沿着第1操作方向D1操作之外,在关于第1操作方向D1位于零速时还能够沿着第2操作方向D2而向驻车位置P操作。
也可以取代于此而使用仅能够沿着第1操作方向D1操作的变速操作杆700A’。
图8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俯视图。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具有所述第1操作轴710及所述杆主体730,通过绕所述第1操作轴710的轴线摆动而能够沿着第1操作方向D1操作。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相比,取代所述杆引导件800A而具有设置有引导槽810A’的杆引导件800A’。
所述引导槽810A’具有第1槽811。
在具备所述变速杆700A’的变形例中,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以外时,使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为接合状态且使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为切断状态,将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的关于第1操作方向D1的操作位置相应的转速的输出从所述马达轴30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并且,当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位于零速位置(驻车位置P)时,将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将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由此,将经由机械传动路径而传递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而所述第3要素被强制性地设为旋转停止状态。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HMT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示出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B的液压回路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200A构成为同时进行从所述HST10向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的从接合状态向切断状态的切换和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的从切断状态向接合状态的切换。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B构成为,能够使HST传动状态、自由轮状态及机械传动状态选择性地呈现,所述HST传动状态是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接合且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切断的状态,所述自由轮状态是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及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的双方被切断的状态,所述机械传动状态是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切断且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被接合的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HMT构造200B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200A相比,取代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而具有变速操作杆700B。
图10示出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的俯视图。
另外,图11(a)及(b)分别示出沿着图10中的XI(a)-XI(a)线及XI(b)-XI(b)线的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的侧视图及后视图。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能够从零速位置0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D1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D2而向自由轮位置F操作,且能够从自由轮位置F沿着与第2操作方向D2不同的第3操作方向D3而向驻车位置P操作。
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与所述变速操作杆700A相比,取代所述杆引导件800A而具有杆引导件800B。
如图10所示,在所述杆引导件800B设置有引导槽810B。
所述引导槽810B具有所述第1及第2槽811、812,还具有第3槽813。
所述第2槽812的与所述第1槽811相反一侧的端部位置被设为自由轮位置F,能够由位置检测传感器830检测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自由轮位置F。
所述第3槽813构成为,仅在关于第2操作方向D2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自由轮位置F时容许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向第3操作方向D3的操作。
所述第3槽813的与所述第2槽812相反一侧的端部位置被设为驻车位置P,能够由位置检测传感器835检测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驻车位置P。
所述控制装置900在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卡入于所述第1槽811的通常状态下(即,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830、835的双方为非检测状态),使以下的HST传动状态呈现:使所述旁通阀860位于切断位置而使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且使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解除位置而使从所述驱动源5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切断。
当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自由轮位置F时,所述控制装置900使以下的自由轮状态呈现:使所述旁通阀850从切断位置移动到连通位置而将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并使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位于离合器解除位置不变而将从所述驱动源5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维持为切断状态不变。
在该自由轮状态下,所述行驶构件6和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由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850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断开,所述行驶构件6成为旋转自如的自由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作业车辆1的强制牵引。
并且,当所述变速操作杆700B位于驻车位置P时,所述控制装置900使以下的机械传动状态呈现:使所述旁通阀860位于连通位置不变而将从所述HST10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维持为切断状态,并使所述离合器切换阀485从离合器解除位置移动到离合器接合位置而使从所述驱动源5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B,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使自由轮状态选择性地呈现。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HMT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C的剖视图。
另外,图13示出沿着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200A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收容于在所述HMT壳体210A附设的机械传动用壳体280。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C中,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收容于HMT壳体200C的行星空间212。
具体而言,所述HMT构造200C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200A相比,取代所述HMT壳体210A而具有所述HMT壳体210C,取代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而具有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
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收容于所述行星空间212内,构成为从自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泵轴20的传动路径取出旋转动力。
详细而言,如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具有:第1驱动齿轮42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20的第1端部21;第1从动齿轮425,支承于在所述行星空间212内配设的惰轮轴422且与所述第1驱动齿轮420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第2驱动齿轮430,支承于所述惰轮轴422;及第2从动齿轮435,以与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30的第1端部31,所述第1从动齿轮425、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435中的一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剩余的2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惰轮轴422,剩余的所述第1从动齿轮425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434分别直接或间接地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惰轮轴422及所述马达轴3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所述马达轴30的第1端部31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外插有HST传动轴320,所述第2从动齿轮435支承于所述HST传动轴320。
并且,作为所述第2要素发挥作用的所述太阳齿轮110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HST传动轴320。
如图12所示,所述HMT壳体210C具有壳体主体220C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壳体主体220C的所述第1盖构件240及所述第2盖构件260。
所述壳体主体220C具有具备所述第1及第2开口231、232的中空的周壁230C及所述隔壁235。
所述周壁230C在轴线方向中间区域的周向的一部分具有向径向外方鼓出的鼓出壁237,通过所述鼓出壁237,在所述行星空间212设置有从收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100的区域向径向外方扩张的离合器收容区域213。
所述壳体主体220C还具有以与所述鼓出壁237相对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行星空间212内的轴承板239,所述惰轮轴422的一端侧经由轴承构件而支承于所述轴承板239且另一端侧经由轴承构件而支承于所述鼓出壁23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侧传动轴305被删除,所述HMT输入轴310的传动方向上游侧连结于外部构件(例如,所述变速器输入轴515)。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能够将设置于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的所述第1驱动齿轮420、所述第1从动齿轮425、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435中的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轴的齿轮相对于该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对应的所述惰轮轴422。
因此,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能够将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相对于所述惰轮轴422接合/脱离切换。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所述离合器壳体460在所述行星空间212的离合器收容区域213内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惰轮轴422。
所述摩擦板组465的驱动侧摩擦板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离合器壳体460,从动侧摩擦板在以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的状态下与所述驱动侧摩擦板相对配置。
根据具备该结构的所述HMT构造200C,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有效地防止关于轴线方向的长尺寸化。
另外,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具有包括所述第1驱动齿轮420及所述第1从动齿轮425的第1减速齿轮列和包括所述第2驱动齿轮430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435的第2齿轮列,能够将从所述驱动源5向所述泵轴20传递的旋转动力进行2阶段减速而向所述第2要素传递,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C的减速比设定的自由度。
实施方式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HMT构造的又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示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D的作业车辆1的传动示意图。
此外,图中,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的相同的构件标注同一标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HMT构造200D与所述实施方式1的HMT构造200A相比,取代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A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而具有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D及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D。
如图14所示,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D被设为将所述驱动源5与所述马达轴30工作连结的带传动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D具有与所述驱动源5工作连结的第1驱动带轮441a、与惰轮轴445工作连结的第1从动带轮442a、卷绕于所述第1驱动带轮441a及所述第1从动带轮442a的第1带443a、与所述惰轮轴445工作连结的第2驱动带轮441b、与所述马达轴30工作连结的第2从动带轮442b及卷绕于所述第2驱动带轮441b及所述第2从动带轮442b的第2带443b。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D具有能够将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400D的相对于带的张力施加选择性地接合/脱离的张紧带轮49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所述张紧带轮490以对所述第2带443b发挥作用的方式配置。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450D例如能够具有使所述张紧带轮490工作的液压致动器(未图示)和切换工作油相对于所述液压致动器的供排且由所述控制装置900进行位置控制的电磁阀(未图示)。
在该结构的所述HMT构造200D中,也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Claims (12)

1.一种HMT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
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
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
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
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
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
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操作,
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驻车位置的操作,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第1操作轴、以正交状态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的第2操作轴、被人为操作的杆主体、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连结的连接构件及设置有引导所述杆主体的引导槽的杆引导件,
通过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及所述第1操作轴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通过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所述引导槽具有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引导所述杆主体的第1槽和仅在关于所述第1操作方向所述杆主体位于零速位置时容许所述杆主体向第2操作方向的移动的第2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对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向驻车位置施力的施力构件。
4.一种HMT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
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
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
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
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
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
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
所述变速操作杆能够从零速位置沿着与第1操作方向不同的第2操作方向而向自由轮位置操作,且能够从自由轮位置沿着与第2操作方向不同的第3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操作,
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自由轮位置的操作而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根据所述变速操作杆向驻车位置的操作而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维持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具有被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的第1操作轴、以正交状态支承于所述第1操作轴的第2操作轴、被人为操作的杆主体、使所述杆主体的基端部与所述第2操作轴连结的连接构件及设置有引导所述杆主体的引导槽的杆引导件,
通过所述杆主体、所述连接构件、所述第2操作轴及所述第1操作轴能够一体地绕所述第1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1及第3操作方向的操作,通过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能够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转动而呈现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的操作,
所述引导槽具有沿着所述第1操作方向引导所述杆主体的第1槽、仅在所述杆主体关于所述第1操作方向位于零速位置时容许沿着所述第2操作方向而向自由轮位置移动的第2槽及仅在所述杆主体关于所述第2操作方向位于自由轮位置时容许沿着所述第3操作方向而向驻车位置移动的第3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操作杆具备对所述杆主体及所述连接构件绕所述第2操作轴的轴线向与自由轮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力的施力构件。
7.一种HMT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HST,将从驱动源向泵轴以工作的方式输入的旋转动力无级变速而从马达轴输出;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输入从所述驱动源工作传递的基准速度的旋转动力的第1要素、能够输入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的第2要素以及输出所述第1及第2旋转动力的合成旋转动力的第3要素;
HMT输出轴,与所述第3要素工作连结;
变速操作杆,能够夹着零速位置而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沿着第1操作方向变速操作,以所述马达轴的转速根据第1操作方向的操作位置而变化的方式与所述HST的输出调整构件工作连结;
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能够将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不经由所述HST的液压传动路径而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且能够将使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的转速的旋转动力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
HST侧离合器机构,使从所述马达轴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及
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使经由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的、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第2要素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
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为零速位置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及后退侧操作而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向前进侧及后退侧分别增速,
当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从接合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且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从切断状态切换为接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HST侧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切换所述HST中的一对工作油路之间的切断及连通的旁通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HMT壳体,
所述HST具有:所述泵轴,具有位于轴线方向一侧且以工作的方式输入来自驱动源的旋转动力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端部;液压泵,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马达轴,与所述泵轴平行地配置,具有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端部及另一侧的第2端部,经由第1端部而朝向所述第2要素输出旋转动力;液压马达,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经由所述一对工作油路而与所述液压泵流体连接;及所述输出调整构件,能够变更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至少一方的容积,
所述HMT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HST空间和收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空间,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端部不能相对旋转,作为所述第2要素发挥作用;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内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作为所述第1要素发挥作用;及齿轮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齿轮的公转联动而绕所述太阳齿轮的轴线旋转,作为所述第3要素发挥作用,
所述内齿轮在所述行星空间内经由所述泵轴或与所述泵轴工作连结的HMT输入轴而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具有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2端部的驱动齿轮和以与所述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2端部的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的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另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能够将所述驱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的一方相对于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及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收容于与所述HMT壳体连结的机械传动用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收容所述HST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HMT壳体,
所述HST具有:所述泵轴,具有位于轴线方向一侧且以工作的方式输入来自驱动源的旋转动力的第1端部及轴线方向另一侧的第2端部;液压泵,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马达轴,与所述泵轴平行地配置,具有轴线方向一侧的第1端部及另一侧的第2端部,经由第1端部而朝向所述第2要素输出旋转动力;液压马达,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与第2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经由所述一对工作油路而与所述液压泵流体连接;及所述输出调整构件,能够变更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至少一方的容积,
所述HMT壳体具有收容所述液压泵及所述液压马达的HST空间和收容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空间,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齿轮,相对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端部不能相对旋转,作为所述第2要素发挥作用;行星齿轮,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内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作为所述第1要素发挥作用;及齿轮架,将所述行星齿轮支承为绕轴线旋转自如且与所述行星齿轮绕所述太阳齿轮的公转联动而绕所述太阳齿轮的轴线旋转,作为所述第3要素发挥作用,
所述内齿轮在所述行星空间内经由所述泵轴或与所述泵轴工作连结的HMT输入轴而输入来自所述驱动源的旋转动力,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具有:第1驱动齿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泵轴的第1端部;第1从动齿轮,支承于在所述行星空间内配设的惰轮轴且与所述第1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第2驱动齿轮,支承于所述惰轮轴;及第2从动齿轮,以与所述第2驱动齿轮直接或间接地啮合的状态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所述马达轴的第1端部,所述第1从动齿轮、所述第2驱动齿轮及所述第2从动齿轮中的一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相对旋转自如且剩余的2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不能相对旋转,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能够将所述一个齿轮相对于对应的轴接合/脱离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旋转施加机构被设为将所述驱动源与所述马达轴工作连结的带传动机构,
所述机械传动侧离合器机构具有能够将所述带传动机构的动力传递接合/脱离切换的张紧带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HMT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HST构成为,在所述变速操作杆位于零速位置时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成为中立速与反转侧最高速之间的反转侧预定转速,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前进侧最高速位置操作,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从反转侧预定转速经由中立速而向正转侧最高速变化,且随着所述变速操作杆被从零速位置向后退侧最高速位置操作,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动力从反转侧预定转速向反转侧最高速变化,
所述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为,在向所述第2要素输入了反转侧预定转速的旋转动力时所述第3要素的合成旋转动力成为零速。
CN201911322299.1A 2019-12-20 2019-12-20 Hmt构造 Pending CN1130073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2299.1A CN113007308A (zh) 2019-12-20 2019-12-20 Hmt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2299.1A CN113007308A (zh) 2019-12-20 2019-12-20 Hmt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7308A true CN113007308A (zh) 2021-06-22

Family

ID=76382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2299.1A Pending CN113007308A (zh) 2019-12-20 2019-12-20 Hmt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073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3797A2 (en) Hydrostatic transaxle
US7231765B2 (en) Pump unit and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US6487924B2 (en)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working vehicles
US9211793B2 (en) Vehicle transaxle system
US20100051410A1 (en) Traveling System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6637294B2 (en)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US6044720A (en) Drive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working vehicles
CN110778678A (zh) Hmt构造
JP2009196517A (ja) 油圧四輪駆動型作業車輌
JP6994239B2 (ja) 作業車輌
CN113007308A (zh) Hmt构造
JP2002098217A (ja) 油圧・機械式無段階変速機
JP2019044862A (ja) Hmt構造
JP2020041655A (ja) Hmt構造
JP2001165286A (ja) 車輌用自動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CN114222877A (zh) 变速器构造
US11668381B2 (e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JPH0455890B2 (zh)
JP4960935B2 (ja) 作業車の走行伝動構造
JP7376069B2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構造
JP2023014983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構造
JP4025469B2 (ja) クローラトラクタの操向装置
JP2004066859A (ja) 収穫機の駆動構造
JP2002323120A (ja)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2023122685A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