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2474B -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2474B
CN109772474B CN201711118993.2A CN201711118993A CN109772474B CN 109772474 B CN109772474 B CN 109772474B CN 201711118993 A CN201711118993 A CN 201711118993A CN 109772474 B CN109772474 B CN 109772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talyst
hydrogen
reduction
hydrotreating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89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2474A (zh
Inventor
杨占林
张哲�
姜虹
唐兆吉
彭绍忠
王继锋
王平
温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11189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24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2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2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2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24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在预硫化之前,对加氢处理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以氧化物的重量计含有ⅥB族金属氧化物为9%~50%,氧化镍含量为1%~15%,所述还原温度为150~400℃,优选200~300℃,还原时间为0.1~10小时,优选为1~5小时,还原至镍的还原度在3%~30%之间。所述开工方法通过控制催化剂中Ni的还原程度来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镍系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背景技术
加氢催化剂有活性的是有效金属组分W,Mo,Ni,Co的硫化物,只有硫化物状态时才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和稳定性、选择性。催化剂的预硫化过程就是恢复其活性的过程,由于硫化态的催化剂容易与O2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新鲜的加氢催化剂都是以氧化态形式进行运输、储存。加氢催化剂在刚刚装填到反应器内也是以氧化化态存在的,故加氢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预硫化,以恢复其活性。
近年来,镍系催化剂无论是在制备方法还是在应用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镍应用于烯烃,炔烃,苯,硝基化合物,含羰基的化合物的催化加氢。按照催化剂的改性方法,将镍催化剂分为骨架镍催化剂、负载型催化剂以及其它类型镍催化剂。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镍也具有优良的芳烃加氢性能,且廉价易得,但如何提高其抗硫能力,对工业也有重大意义。
专利CN201210322247.6涉及一种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方法,采用固定床反应器;镍基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加氢工艺条件为:液体体积空速1.0~4.0h-1,反应器入口温度30~130℃,反应压力≥2.4MPa,氢油体积比100~500:1。所用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催化剂重量为100%计,含氧化镍14~19%,氧化锡2~5%,碱金属氧化锂和/或氧化钾0.1~8%,氧化铜和/或氧化锌0.5~8%,氧化钼和/或氧化钨0.3~8%,氧化硅和/或氧化磷0~8%。该工艺适用于裂解汽油中双烯烃的选择性加氢,加氢产品可作为优良的汽油调和组分或进一步加氢生产芳烃的原料。
专利CN201110267118.7涉及一种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的饱和加氢方法,所用催化剂为镍基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加氢工艺条件为:反应器入口温度30~50℃,反应压力1.0~4.0MPa,液体体积空速1.0~5.0h-1,氢油体积比为100~400;镍基加氢催化剂采用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制得,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加氢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水、抗结焦的特点。本发明的加氢方法可以得到特别优异的加氢效果,特别适用于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的饱和加氢。
以上专利所述镍基催化剂进行的主要反应为针对不饱和烃的加氢,且耐硫性能有限。在传统的加氢精制反应中还存在大量的脱除杂质硫、氮等的反应,一般认为,还原态的金属镍会使加氢催化剂的裂解性能增加,生成更多的甲烷等气态产物,因此如何利用好还原态金属镍的加氢能力,提高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催化剂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开工方法,通过控制催化剂中Ni的还原程度来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性能。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在预硫化之前,对加氢处理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以氧化物的重量计含有ⅥB族金属氧化物为9%~50%,氧化镍含量为1%~15%,所述还原温度为150~400℃,优选200~300℃,还原时间为0.1~10小时,优选为1~5小时,还原至镍的还原度在3%~~30%之间(即零价态的镍占镍元素总量的分数),优选为5%~10%。
本发明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加氢处理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装入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置换反应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氮气气密,然后引入氢气置换氮气,进行气密;
(2)气密合格后,保持一定的反应压力,在氢气气氛条件下或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氛下,控制一定的升温速度,使终点温度达到150~400℃,并可保持一定时间,对催化剂进行还原;
(3)将温度降至150℃以下,进行硫化过程操作,获得硫化态的加氢处理催化剂。
所述的加氢处理催化剂载体为多孔耐熔氧化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铝分散于其中的氧化铝、二氧化硅涂饰的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氧化硼、二氧化钛、分子筛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催化剂的使用要求,可以添加适宜助剂,助剂如氟、磷、锌、铜等一种或几种。
上述方法中,所述硫化过程分为干法硫化和湿法硫化两种,可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需要选用不同的硫化方法。常用的硫化剂为反应后能生成硫化氢的化学药剂,如二硫化碳、二甲二硫化物、SulfrZol® 54、丁硫醇、DMSO等。
干法硫化,硫化过程中不需要引入低氮油,硫化剂除上述所说的化学药剂外,还可以选用能被新氢压缩机压缩的硫化氢气体。在干法硫化过程中,经过两段恒温过程,根据催化剂性质的不同,恒温时间与恒温温度有所不同。第一段恒温时,温度控制在200℃~260℃,恒温时间控制在2小时~24小时,第二段恒温时,温度控制在340℃~400℃,恒温时间控制在2小时~24小时。
湿法硫化过程中,经过三段恒温过程,根据催化剂性质的不同,恒温时间与恒温温度有所不同。第一段恒温时,温度控制在190℃~250℃,恒温时间控制在2小时~24小时,第二段恒温时,温度控制在270℃~310℃,恒温时间控制在1小时~12小时,第三段恒温时,温度控制在320℃~380℃,恒温时间控制在2小时~24小时。
通过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含Ni的加氢处理催化剂中的Ni部分还原,与Ni-Mo-S类活性相协调作用,充分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性能,避免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在硫化态催化剂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意外情况造成催化剂的还原,如装置停进含硫原料,在高温条件下,Ni-Mo-S(Ni-W-S)类活性相也会有氢还原反应发生,Ni-Mo-S(Ni-W-S)活性相遭到破坏,形成Ni单质及MoS2,这与本发明所产生的活性相结构不同,本发明是Ni与Ni-Mo-S(Ni-W-S)类活性相的协调作用,Ni-Mo-S(Ni-W-S)类活性相结构的活性要远高于MoS2的反应活性,因此当Ni-Mo-S(Ni-W-S)类活性相结构形成后,再还原形成单质Ni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提高不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技术手段,对加氢催化剂进行适度还原,使部分Ni以0价态存在,发挥其解离氢气的能力,提高催化剂的加氢活性。
在步骤(2)中,通过控制氢气的浓度、压力,升温速度,以及终点温度来调控Ni的还原程度,然后通过步骤(3)的硫化后,得到高性能的加氢处理催化剂。
还原过程中,氢气的浓度为3%~100%,氢分压为0.1MPa~20.0MPa,优选还原过程中氢气的浓度为25%~70%,氢分压为2MPa~10.0Mpa,升温速度为1℃/h ~30℃/h。为简化操作,一般的气氛为纯氢条件。还原过程中,达到最高温度的恒温时间为0.1~10小时,优化为1~5小时。
镍的还原度一般要求在3%~~30%之间(即零价态的镍占镍元素总量的分数),优化为5%~10%。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镍的还原度与催化剂的类型有关,而且各种还原条件相互制约,也会影响到镍的还原程度。总的原则是:氢气浓度越大、氢分压越高,还原的终点温度越低,恒温时间越短;升温速率越快,还原终点温度越高,恒温时间越长。
以第一段恒温温度230℃,第二段恒温温度370℃,介绍具体干法硫化过程为:
(1)催化剂通过一定流量的循环氢进行加热,当反应器入口温度达到175~190℃,所有床层温度达到160~190℃时,方可引入二硫化碳进行硫化。
(2)引入硫化剂后,按2~4℃/h的速度提升反应器入口的温度,必须注意在反应器出口未检测出硫化氢之前,不允许反应器床层中任何一点温度超过230℃。否则,就应保持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降低二硫化碳的加入量,直至温度被控制为止。
(3)H2S穿透反应器后,调节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使反应器出口循环气中的H2S含量为0.1%(v)~0.5%(v),继续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并在230℃恒温8h。
(4)230℃恒温硫化结束后,开始以3~5℃/h的速度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提升到290℃,并将H2S含量提高到0.5%(v)~1.0%(v),若反应器流出物的H2S含量低于0.5%(v),则停止升温。
(5)当反应器入口温度达到290℃时,开始以不超过5~7℃/h的速度升温,把反应器入口温度平稳地升到370℃。在向370℃升温的同时,应继续注二硫化碳,保持反应器流出物的H2S含量不低于0.5%(v),若H2S含量低于0.5%(v),就停止升温,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升温。
(6)当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70℃,将循环氢的H2S浓度增加到1.0%(v)~2.0%(v),保持反应器入口温度在370℃时间8h,当反应器入口和出口的H2S浓度相同,硫化过程即结束。进行降温操作,准备换进原料油。
以第一段恒温温度230℃,第二段恒温温度290℃,第三段恒温340℃,介绍湿法硫化的具体过程:
(1) 将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60℃。
(2) 向反应系统引进低氮油,起始进油量为30%设计负荷,待吸附放热温波通过催化剂床层后,再将进油量提至80%设计负荷,建立低氮油循环。
(3) 以≯2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70℃,然后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硫化剂加入量要根据有关工艺条件如操作压力、循环氢流率、反应温度等来确定。
(4) 开始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后,即可以≯1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恒温硫化8h。恒温期间,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应维持在0.1~0.5v%。
(5) 230℃恒温硫化结束后,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5~1.0v%。而后,以≯8℃/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90℃,恒温4h。在提温过程中,若硫化氢浓度<0.5v%,则停止升温,提高硫化剂的注入速率,直到硫化氢浓度达到要求。
(6) 290℃恒温结束后,以≯5℃/h的速度将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平稳提升至340℃。同时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0~1.5v%,恒温8h。
采用专利CN200810010260.1实施例1的方法分别制备Mo、Ni催化剂C1和W、Ni催化剂C2。以专利CN200710010896.1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含Mo、Ni的催化剂C3。催化剂特点见表1
表1 制备的含Ni催化剂主要性质
Figure 572186DEST_PATH_IMAGE002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详细过程,但不应认为本发明仅局限于此实施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介绍用C1, 在装置气密后,引入氢气,保持氢分压8.0MPa,并直接以10℃/h升温至300℃,维持恒温时间2小时。然后以3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150℃。等待进硫化油开工。
采用催化剂C2,在装置气密后,引入氢氮混合气,总压为14.0MPa,保持氢分压4.0MPa,并直接以20℃/h升温至350℃,维持恒温时间1小时。然后以3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150℃。等待进硫化油开工。
采用催化剂C3,在装置气密后,引入氢氮混合气,总压为14.0MPa,保持氢分压1.0MPa,并直接以5℃/h升温至250℃,维持恒温时间1小时。然后以30℃/h的降温速度,降温至150℃。等待进硫化油开工。
表2 含Ni催化剂还原度
Figure 427009DEST_PATH_IMAGE00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对按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催化剂C1、C2、C3进行开工硫化。硫化后的催化剂分别命名为AC1、AC2和AC3。
采用湿法硫化过程进行预硫化,将氢气压力定为10.0MPa进油空速为1.0h-1,氢油体积比为1000:1。
(1) 将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50℃。
(2) 向反应系统引进低氮油,起始进油量为30%设计负荷,待吸附放热温波通过催化剂床层后,再将进油量提至80%设计负荷,建立低氮油循环。
(3) 以2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70℃,然后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硫化剂加入量要根据有关工艺条件如操作压力、循环氢流率、反应温度等来确定。
(4) 开始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后,即可以10℃/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恒温硫化8h。恒温期间,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应维持在0.1~0.5v%。
(5) 230℃恒温硫化结束后,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5~1.0v%。而后,以8℃/h的速度平稳提升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90℃,恒温4h。在提温过程中,若硫化氢浓度<0.5v%,则停止升温,提高硫化剂的注入速率,直到硫化氢浓度达到要求。
(6) 290℃恒温结束后,以5℃/h的速度将精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平稳提升至340℃。同时调整硫化剂的注入速率,使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1.0~1.5v%,恒温8h。
(7)340℃恒温硫化结束后,换进原料油,调整反应参数,以15℃/h的升温速度升高床层温度至380℃。
表3 开工油主要性质
Figure 206746DEST_PATH_IMAGE006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为按传统的开工硫化方法对C1、C2、C3进行硫化。硫化后的催化剂分别命名为DC1、DC2和DC3。
装置气密合格后,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开工硫化。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为按传统的开工硫化方法对C1进行硫化,然后对硫化后的催化剂进行还原,所得的催化剂命名为DC4。具体方法如下:
装置气密合格后,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开工硫化,340℃恒温硫化结束后,停进硫化油,其它反应条件不变,维持2小时的时间(催化剂还原度;Ni0/Ni为0.20),然后换进原料油,以15℃/h的升温速度升高床层温度至38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实验。
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在50ml小型加氢装置上进行,活性评价前对催化剂按实施2的方法进行预硫化。催化剂评价条件为在反应氢压9.0MPa,体积空速1.0 h-1,氢油比700:1,反应温度为380℃。活性评价实验用原料油性质见表4。
活性评价结果见表5。由表中数据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开工方法,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表4 原料油性质
Figure 539639DEST_PATH_IMAGE008
表5 催化剂初期活性评价结果
催化剂 AC1 AC2 AC3 DC1 DC2 DC3 DC4
相对脱氮活性,% 126 128 139 100 102 110 101
相对脱硫活性,% 132 130 135 103 100 109 105

Claims (10)

1.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在预硫化之前,对加氢处理催化剂进行还原处理,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以氧化物的重量计含有ⅥB族金属氧化物为9%~50%,氧化镍含量为1%~15%,所述还原温度为150~400℃,还原时间为0.1~10小时,还原至镍的还原度在3%~3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温度为200~300℃,还原时间为1~5小时,还原至镍的还原度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加氢处理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装入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置换反应系统中的空气,进行氮气气密,然后引入氢气置换氮气,进行气密;
(2)气密合格后,在氢气气氛条件下或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氛下,升温至150~400℃,对催化剂进行还原;
(3)将温度降至150℃以下,进行硫化过程操作,获得硫化态的加氢处理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处理催化剂采用的载体为多孔耐熔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锆、氧化硼、二氧化钛、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为氧化铝。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过程中氢气的浓度为3%~100%,氢分压为0.1MPa~20.0Mp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过程中氢气的浓度为25%~70%,氢分压为2MPa~10.0Mpa。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升温速度为1℃/h ~3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过程分为干法硫化和湿法硫化,硫化剂为二硫化碳、二甲二硫化物、丁硫醇、SulfrZol® 54、DMSO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711118993.2A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Active CN1097724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8993.2A CN109772474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8993.2A CN109772474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2474A CN109772474A (zh) 2019-05-21
CN109772474B true CN109772474B (zh) 2021-08-06

Family

ID=6649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8993.2A Active CN109772474B (zh) 2017-11-14 2017-11-14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2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3577B (zh) * 2021-01-07 2023-10-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型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5754A (en) * 1978-03-08 1980-04-23 British Petroleum Co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N102451689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催化剂前躯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73435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硫化方法
CN109718788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甲烷干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65754A (en) * 1978-03-08 1980-04-23 British Petroleum Co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CN102451689A (zh) * 2010-10-15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镍基催化剂前躯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73435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硫化方法
CN109718788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甲烷干重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甲烷干重整制合成气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2474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38042B1 (en) Two stage deep naphtha desulfurization with reduced mercaptan formation
JPH08173824A (ja) 炭化水素処理用触媒の現場外での予備処理方法
CN109772368B (zh) 一种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3528972A (ja) 低金属量かつ一部失活された触媒を用いる高温ナフサ脱硫
CN109772388B (zh)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0366B (zh) 一种铂铼重整催化剂的初始反应方法
CN110653007B (zh) 加氢催化剂开工硫化方法
CN109772474B (zh)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CN110860285B (zh) 用于低温硫醚化和二烯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1378479B (zh) 一种加氢处理装置的开工准备方法
CN104611061B (zh) 一种重整预加氢和催化重整工艺同时开工的方法
CN106268974B (zh) 一种加氢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及其应用
CN102872922A (zh) 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硫化方法
CN116064079B (zh) 一种柴油加氢装置的开工方法
CN114437766B (zh) 一种使用半硫化催化剂的柴油加氢开工方法
JP4436757B2 (ja) チオフェン系化合物を含む炭化水素供給原料中の芳香族化合物の水素化方法
CN105586082B (zh) 一种重油加氢脱氮的方法
CN115247079B (zh) 一种增产乙烯裂解原料的方法
CN112742402B (zh) 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748975C1 (ru) Комплексный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активности катализаторов гидропроцессов
CN116064075B (zh) 一种高活性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方法
CN109777486B (zh) 加氢裂化开工方法
CN111378473B (zh) 一种加氢精制装置的开工准备方法
CN103059971B (zh) 一种蜡油加氢处理工艺的催化剂硫化方法
JP5386638B2 (ja) 反応抑制剤を用いるナフサの選択的脱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2

Address after: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after: Sinopec (Dalian) Petro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728 No. 22 North Main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aoyangmen

Patentee before: 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Patentee before: DALI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SINOPEC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