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86A - 具有用于载波差拍伴音和自动微调的辅助中频放大器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用于载波差拍伴音和自动微调的辅助中频放大器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86A
CN1097086A CN93114741A CN93114741A CN1097086A CN 1097086 A CN1097086 A CN 1097086A CN 93114741 A CN93114741 A CN 93114741A CN 93114741 A CN93114741 A CN 93114741A CN 1097086 A CN1097086 A CN 1097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fier
response
signal
carrier
e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14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79C (zh
Inventor
J·R·哈福德
A·R·巴拉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4446IF amplifier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W T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0Tuning indicators; Automatic tuning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2Automatic gai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60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for the sound signals
    • H04N5/62Intercarrier circuits, i.e. heterodyning sound and vision c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在电视接收器中的降频转换器响应所选的电视 信号分别提供第一与第二输出信号作为第一与第二 IF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该变换器有一个本振,该第 一IF放大器包括第一相邻频道伴音载波的陷波和 一个道内伴音载波陷波。第二IF放大器包括一个 第二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而不对道内伴音载波陷 波。载波差拍检波电路检波一载波差拍波伴音IF 响应,自动微调(AFT)检波器产生AFT信号,用于 控制该降频变换器包括的本振所产生的振荡频率。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使用在电视机或电视信号记录设备的电视信号接收机的中频(IF)放大器。
由本发明的发明者之一先前所设计的适于使用在一电视机或视频记录器中的一个电视信号接收机具有一个降频变换器,用于响应一已选电视信号而生成包含一个已降频调幅图象(即画面)载波和一已降频调频伴音(即声音)载波的中频信号。该降频转换器包括一个以响应一自动微调信号而产生频率受控振荡的本机振荡器,该振荡器与一已选电视信号外差,以生成中频。经分别的滤波器从降频转换器得到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
从降频变换器获得第一输出信号的滤波器只选择被降频变换的调幅图象载波而抑制被降频变换的调频伴音载波,还具有一个深度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器。第一中频放大器以一个第一中频放大器响应来响应第一已降频变换的输出信号。这一复合图象信号基本上不含伴音差拍,因为深度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抑制了被送至第一中频放大器的IF中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这一第一IF放大器对应着通常称为PIX    IF放大器的传统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近年来,伴音载波的水平已经从用于电视广播的NTSC制的原来水平降低,首先是经有线台以降低系统内干扰,随后再经无线广播台。这就趋于使之产生载波差拍伴音系统边缘的噪声状态,尤其是在无线电视信号的边界区域的接收情况中。在图象检波器对于一个相邻频道伴音载波而产生的响应中为抑制伴音差拍而进行的相对深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会引起第一IF放大器对图象载波的响应被降低6dB左右,这从而会使得载波差拍伴音中频恢复的下降。第一IF放大器响应的峰化是用于对应中频带图象的频率的,这样,在载波差拍过程中生成的中频带图象信号的谐波失真尤其可能产生对从图象检波器至FM伴音检波器的载波差拍伴音IF信号的干扰,比如说,这种干扰破坏了正常的限幅过程。
对于响应第一IF放大器响应的传统自动微调(AFT)检波器的同步范围是被设计成与来自图象IF的中心频率同步,以使得AFT不被错误地锁定在相邻频道伴音载波。深度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抑制陷波使得第一IF放大器响应随着在整个该频区上的频率的增加而被剧减,在该频区内,已降频变换的伴音载波响应以及作为被转换成IF的图象载波趋于在IF放大器响应中的某一点从其中心频道响应而被下跌约-6dB。该被降低的图象载波对于传统的自动微调(AFT)检波器对于第一IF放大器信号的响应的同步特征产生不利的影响。干扰载波或等幅的强图象信号成分而不是无抑制的图象载波趋于控制AFT检波器引起的误调。当然,对于AFT检波器来说,要获得更好的同步特征,采用对于AFT的分别的中频放大器是一个可能的方法;但在原先的实践中用于国内市场的设计中被放弃,因为这会增加接收机的成本。
由本发明的发明者之一先前设计的电视信号接收机中,从降频转换器产生第二输出信号的滤波器既选择已降频转换的调幅图象载波也选择已降频转换的调频伴音载波,并包括一个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器,该陷波比在从降频转换器产生第一输出信号的滤波器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的陷波要有较低的抑制,并且,随通过该频区的频率的增加展现出较缓陡度的降低,在这一频区内,已降频伴音载波休止。这种较低陡度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的陷波使得第二IF放大器对于图象载波的响应被降低了不大于约2dB。在先前设计中,从降频转换器产生第二输出信号的滤波器还包括一个在图象IF道内伴音与图象载波之间的凹谷,其中的中间频带的图象中频被降低了10dB左右,从而避免了双倍基带图象信号受伴音IF信号干扰的风险。
由于对图象载波的第二中频放大器响应被降低不超过约2dB,本发明为了获得更好的AFT检波器的同步特征而采用第二个IF放大器响应而不是第一个IF放大器响应作为该AFT检波器的输入信号。如同所希望的那样,AFT检波受不属于图象载波的其它信号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在图象IF道内的伴音和图象载波之间存在凹谷而其中的中心频带图象IF被降低10dB左右的话,则在低频边侧的长区域范围同步特性将受损。把凹谷降低幅度减到不大于6dB左右,减小了AFT检波器被不是图象载波的其它信号所捕捉的可能性而在其低频边侧上的长区域范围同步特性不受损。即使该凹谷完全被削除,倍增基带图象受到伴音IF信号干扰的风险仍然要比在通常的PIX  IF放大器中的情形低,这是由于图象IF道内的伴音与图象载波在第二IF放大器响应中要比第一IF放大器响应要更强的缘故。这种对于更好的伴音以及更好的AFT同步特征的好处对于该第二个中频放大器的造价来说提供了商业上的价值。
在一个宜于使用在体现了本发明的电视机或录像机中的电视信号接收机中,除了一个用作PIX  IF放大器的第一中频放大器以提供放大的图象中频用于图象检波以外,还有一个第二中频放大器,用以将放大的图象中频送到一个检波器以产生载波差拍伴音中频,并提供到一个检波器以产生自动微调(AFT)信号。一个降频转换器响应一个已选的电视信号,以提供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它们的每一个都包含有含一个已降频转换的伴音载波和一个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的中频。该降频转换器包括一个本机振荡器,用来以响应微调信号的受控频率方式产生振荡。第一IF放大器响应由降频变换器提供的第一输出信号而提供一第一IF放大器响应。该第一IF放大器包括一个第一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从而对于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来说,该第一IF放大器响应被实际上降低;还包括一个道内伴音载波陷波。图象检波器响应所说的第一中频放大器响应而产生一个复合图象信号,该复合图象信号所具有的差拍信号由第一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而被抑制到一相当低的电平。第二中频放大器响应由降频变换器提供的第二输出信号而提供一第二IF放大器响应,由此,所说的道内伴音载波不被陷波。该第二中频放大器包括一第二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从而对于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来说,该第二中频放大器的响应被降低得不象第一IF放大器对于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的响应被第一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所降低得那样大。载波差拍检波电路检波一个来自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随之,该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由一载波差拍伴音中频放大器所放大。一个FM伴音检波器产生一个响应已放大的载波差拍伴音IF信号的伴音信号。响应该第二IF放大器响应,自动微调检波器产生了该AFT信号,用于控制在降频变换器中的本机振荡器所产生的振荡频率。
图1是一个示意方框图,示出了实现本发明的高性能中频集成电路以及用于电视信号接收机的外围电路,可被使用在电视接收机或电视信号记录设备中;
图2表示在图1所示装置中的第一中频放大器前置的SAW滤波器响应的曲线;
图3表示在图1中所示装置中的第二中频放大器前置的SAW滤波器响应的曲线;
图4表示在第二中频放大器中的增益受控第一电压放大器级的详图,用于图1装置的载波差拍伴音和AFT;
图5是增益受控第二电压放大器级、固定增益第三电压放大器级以及在第二中频放大器中直接耦合差模反馈电路的详图,用于图1装置的载波差拍伴音和AFT;
图6是图1装置一部分的更为详细的电路图,该部分用于限制作为转换成IF的图象载波,并从该受限的载波生成一自动微调(AFT)信号来控制本机振荡器的频率,并在当将已接收的电视信号降频转换成中频时,用来提供与该电视信号进行外差的信号;
图7是图1装置中使用的图象检波器的详图,用于产生4.5MHz载波差拍伴音中频并连接在图4的第二中频放大器之后;
图8是图1装置中的如图4所示第二中频放大器的一个过载自动增益控制(AGC)检波器的详细电路图。
在图1中的电视信号被送到一射频放大器11,所述电视信号可以是由电视天线10从空间接收的,也可以是取自一有线电视系统或来自一录像带。该RF放大器11将被放大响应的已选电视信号送到降频转换器12,它包括一个与该RF放大器11共同被调谐的本机振荡器13以选择一个用来混频的电视信号,以及一个混频器14,用来将已选射频信号与振荡器13的振荡混频。混频器14产生中频且它们的图象频率被送到表面声波滤波器(SAW)15和16。
SAW    15从其图象频率选择中频,以平衡的方式加到第一中频放大器17,已放大的第一中频放大器响应从该放大器送到一同相同步图象检波器18和一正交同步图象检波器19。由于第一IF放大器17将已放大的图象载波及其调幅边带提供到图象检波器18以检波恢复复合图象信号,放大器17还被称为“图象”IF放大器或“PIX”IF放大器。同步图象检波器18、19和第一IF放大器17被示出为被置放在由图1中由虚线示出的单块集成电路20的限定之内。SAW滤波器15具有响应电视IF电路的通用频率。
图2示出了SAW滤波器15的响应,假定采用45.75MHz的图象中频载波,其响应在47.25MHz的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频率处包含相当深度的(>40dB)的陷波。这一深度陷波使对于45.75MHz图象IF载波频率的响应被挪置在该频响曲线的向下陡坡处在约6dB的地方。对于道内的41.25MHz的伴音载波响应被降低了约30dB。在整个通带上,该SAW滤波器15展示出线性相位响应。具有这种类型响应的一个SAW滤波器的例子是SAF45MVB80Z,它是由处在宾西法尼亚(美)Erie的Murata制造公司所生产的。
SAW滤波器16从它的图象频率中挑选由混频器14所产生的中频,以便以单端的形式加到一第二中频放大器21。滤波器16的频响特征的选择便于利用载波差拍的方法产生伴音中频信号,因而在图1中的该第二IF放大器被注以“载波差拍”中频放大器。从第二IF放大器来的已放大第二中频响应被送到一个已恢复载波检波器22,连同放大器21一起被包括在IC20中。该已恢复载波检波器22将调幅图象载波与调频伴音载波进行外差而转换成IF,从而产生伴音IF信号作为调频差载波(对于NTSC电视信号为4.5MHz)。恢复载波检波器22的响应当从一高阻信号源输出时由一个在IC20之外的旁路电容23进行低通滤波,以产生一个自动增益控制信号(AGC),控制第二中频放大器21的增益。作为从另一高阻信号源输出的已恢复载波检波器22的响应由在IC20之外的中心频率为4.5MHz滤波器24进行带通滤波,以分离出伴音中频信号而加到限幅器25。限幅器25将已限幅的载波差拍伴音IF信号提供到一个FM检波器,提供一个IC20伴音输出信号而且被表示为这样一种类型,即使用了在IC20之外的一个4.5MHz鉴频器电路27。简单举例来说,该4.5MHz鉴频器电路27可包括一个LC电路或一个陶瓷滤波器。FM检波器的其余部分26和前置限幅器25被置于IC20之内。IC20伴音输出信号可随之也被放大以用于扬声器;或被送到立体声检波器,而该被检波的左、右立体声伴音信号从IC20伴音输出信号端输出,随之被放大而用于各自的扬声器。
来自载波差拍IF放大器21的第二IF放大器响应,还被送到在IC20内的一限幅器28,经过在IC20内的电容29和30,该限幅器28以推挽方式将限幅的第二IF放大器响应送到在IC20之外的一个线圈31。线圈31相对电容29和30调节,以平衡方式响应已限幅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载波部分,以便将标定正交相位响应作为输入送到在IC20内的一个载波波形放大器32。电容29和30阻断从限幅器到放大器32的直流(DC),它们将已放大的载波波形送到在IC20内的恢复载波检波器22和一相位检波器33。线圈31具有高的Q值,所以它的相对电容29和30的调谐提供了一个标定正交相移,事实上这种正交相移明显是频率相关的。相位检波器33测量由放大器32所提供的载波不同于已限幅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相移,以产生一自动微调(AFT)信号来控制在降频变换器12中的本机振荡器13的频率和相位。
图3示出了假定采用45.74MHz图象中频载波频率时SAW滤波器16的响应,它是一个双峰值性质的响应。第一个峰值点是在41.25MHz,在第一个检波过程中,对于该峰值来说,是伴音载波被变换的IF频率,这是一个发生在混频器14内的超外差过程;第二个峰值点是在45.75MHz附近,对于该峰值点来说,在第一检波过程中,是图象载波被转换的IF频率。在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频率的47.25MHz处,SAW滤波器16的响应还包括一个相当深的陷波(>40dB)。即使是在频率上稍高于第二峰值的45.75MHz的图象载波会有大约2dB左右的下降,它还是将大于41.25MHz的伴音载波。图象载波在该曲线斜坡上不再进一步下降到陷波区内的特性有助于AFT将图象载波与道内及相邻频道伴音载波区分开来。在41.25MHz和靠近47.75MHz的两峰值之间的凹谷只是6dB左右的下降,保持在整个频区上的AFT的同步能力,同时提供了对于当图象基带成分靠近2.25MHz加倍到4.5MHz时所产生伴音差拍的降低。此外,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凹谷可被完全消除而使频带中心的响应为平坦,或者将该凹谷减小到处于图3中所示的两个特性之间。
送到伴音中频放大器21的在SAW滤波器16响应信号中的41.25MHz的伴音载波应当至少比45.75MHz的图象载波低10dB,以使得AFT检波器不被道内伴音载波所捕获。由于在RF放大器11处的伴音载波相对于所接收电视信号中的图象信号要低大约18dB,并且在混频器12中已被降频转换,因此,在SAW滤波器响应中的41.25MHz和靠近45.75MHz处的两个峰值对于一平坦频带曲线可以在实际上为相同的插入损耗电平,即使是在不利的接收条件趋使相对于伴音载波将图象载波扼制的时候,也不会冒该AFT检波器被道内伴音载波所捕获的风险。
再看图1,压控振荡器(VCO)包括有IC20之外的槽路线圈34和在IC20之内的其余部分35,包括有一槽路电容和一个再生放大器。由此VCO所提供的标定为45.75MHz的图象频率的振荡被直接加到正交相位图象检波器19作为正交载波,并经一直流受控标称90°相移器36被加到同相图象检波器18作为同相载波。从该VCO34和35来的振荡和第一(PIX)IF放大器的响应被分别送到限幅器37和38;且限幅器37和38的方波响应被送到相位检波器39,它产生一个自动频率与相位控制(AFPC)电压以为压控振荡器34、35所用。置于IC20之外的一个AFPC滤波器40对AFPC电压提供平滑作用。
由同相图象检波器18所检波的图象信号通过置于IC20之外的4.5MHz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该伴音IF滤波器41的图象信号响应被送到IF-AGC电路42,以便生成自动增益控制(AGC)信号,加到第一(PIX)IF放大器17、第二IF(载波差拍)放大器21和一个延时AGC电路43,以产生加到RF放大器11的已延时自动增益控制(AGC)信号。作为对由IF-AGC电路42所生成IF-AGC信号进行低通滤波的部分的一个集成芯片外的电容器44连接在IF-AGC电路的一点与地电平基准电位之间。
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的图象信号响应还被送到VCO锁定检波器45,它检测来自VCO34、35的振荡是否在频率和相位上被锁定在来自PIX    IF放大器17的信号中的图象信号。当来自VCO34、35的振荡与来自PIX  IF放大器17信号中的图象载波锁定时,该图象调制的检波是从一电压的基始值在一规定的方向上进行的。在图1所示的一特定实施例中,其装置特别地用于描述的目的,当VCO34、35处于锁定且假设来自图象IF放大器的信号不带有任何脉冲噪音时,一个在同步尖头表现上从+2V基始值向下延展到+1V的负向偏移的图象信号由同相同步图象检波器18所同步地检波。当VCO34、35失锁,同相图象检波器18的操作是非同步的;并且,响应在VCO34、35的振荡以及来自图象中频放大器17的信号中的图象载波之间的相位滑动,该检波器响应交替地在正、负间摆动。VCO锁定检波器45检测到同相检波器18的高于+2V的基始值1/2V左右的摆动,以提供一个指示在VCO34、35振荡与来自图象IF放大器17信号中的图象载波之间失锁的标识信号。当来自图象IF放大器17的信号中伴有脉冲噪声时,该同相图象检波器18的操作是非同步的;而且要是不被滤波的话,该检波器响应将会对应着VCO34、35振荡与SAW滤波器在脉冲噪声出现时的振铃之间的相位滑动作正、负交替的摆动,这种摆动一直进行到该振铃的消失。一个芯片外电容器46从在VCO锁定检波器45的一点连接到地电位参考电平而起到对失锁指示低通滤波的作用,它抑制了响应脉冲噪声而被产生的失锁指示。VCO失锁检波器45响应持续的失锁,从而将指示信号送到相位检波器39,以产生用于VCO34、35的AFPC电压。响应持续的失锁指示信号,其增益在锁定状态时为很高值的相位检波器39的增益在失锁状态期内被降低。相位检波器39增益的降低伴随有频率范围的扩展,在该范围之上,VCO35、35将拉入到锁定。
当由同相图象检波器18所检波且通过一个4.5MHz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时,该图象信号可被直接送到一图象放大器47,该放大器提供了为在芯片外使用的已放大图象响应。比如说,该已放大的图象响应被送到一个水平同步分离器及脉冲成形器,以便产生被送回IC20的水平门控脉冲。
在图1中示出了由图象检波器18所检波且经过一4.5MHz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的图象信号经一脉冲噪声消除电路50而被送到图象放大器47。该脉冲噪声消除电路50如美国专利申请所详述且要求保护的类型,该专利由J.R.Harford于1992年6月12日提交,序列号为07/897,812,题目为“用于电视接收机的降噪设备与方法”,并转让给三星电子公司。该脉冲噪声消除电路50包含一延时线51、噪声检波器52、脉冲扩展器53和跟踪保持电路54。该噪声检波器52在来自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的图象信号中检测黑走向的脉冲噪声或白走向的脉冲噪声,该黑走向的脉冲噪声改变通过的基准黑电平,而白走向脉冲噪声以相反的方式相对于正常图象采用的基始基准电压改变该电平。对应于这些脉冲条件的响应经“或”运算而由脉冲扩展器53稍加扩展,供给跟踪保持电路54一信号,该电路对该信号调整,以保持它输出信号的最后值。此外,跟踪保持电路54的输出信号跟踪它的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为由延时线51提供的来自伴音IF陷波滤波器41的图象信号延时响应。该延时线补偿了该噪声检波器52和脉冲扩展器53在执行其功能时所引发的延时。来自跟踪保持电路54的、其中脉冲噪声由图象信号的连续值取代的图象信号被加到图1中的图象放大器47而作为它的输入信号。
图4是详细的电路图,它示出图1中的第二中频放大器21中的增益控制第一电压放大器21。T1和T2对于一工作电压源来说是用作正与负端的连接点。单片IC的基片被“接地”到端点T2,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于在端点T1的B+电位来说在IC上的全部电位都为正值。
对应于从B+正工作电源通过电阻R1流经NPN晶体管Q1、Q2与Q3的电流,在由这三支晶体管形成的发射极-集电极串联通路的两端形成了如发射极-基极偏置电压VBE3.5倍的一个直流电压。Q1和Q2是通过直接集-基连接而被自偏置,以响应流经的电流形成跨在它们射-集通路上的分别的VBE偏置,而电阻R2与R3形成电阻分压器,以便对Q3提供直接耦合集电极-基极的负反馈,以使得响应流经的电流而生成在射-集通路上的一个1.5VBE的偏置。
电阻R4将出现在节点N1的生成的3.5VBE从集成电路的地加到一个输入端T3,该输入端接收SAW滤波器16的响应并连接到NPN晶体管Q4的基极。电阻R5将3.5VBE的偏置送到另一个NPN晶体管Q5的基极。电阻R6和R7分别作为Q4和Q5的负载,它们被连接成共集极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以分别驱动NPN晶体管Q6和Q7的基极。Q6和Q7以发射极连接而成差分放大器的构形,以各自的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和R9连接到节点N2,从该节点吸收晶体管Q8和Q9的集电极电流。Q8和Q9带有各自的发射极电阻R10和R11,而且它们的基极接至节点N3,以接收一直流偏压电位,调节Q8和Q9执行一个恒流源产生器的功能,以便从节点N2吸收电流。
Q6与Q7提供集电极电流,这些集电极电流对于加到输入端T3的单端SAW滤波器16的响应展现出均衡的放大的响应。这些集电极电流送到分别的电流分流器,这些电流分流器使用在含接有Q6与Q7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结构中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中。NPN晶体管Q10和Q11对于晶体管Q6的集电极电流被接成电流分流器,Q10的发射极直接与Q6的集电极相连而Q11的发射极经电阻R12与Q6的集电极相连。NPN晶体管Q12与Q13对于晶体管Q7的集电极电流被接成电流分流器,Q12的发射极直接与Q7的集电极相连而Q13的发射极经电阻R13与Q7的集电极相连。Q10与Q12的基极被接到一NPN晶体管Q14的发射极以接收一正向直流偏压电位;而Q11与Q13的基极连接到NPN晶体管Q15的发射极以接收一增益控制电压。Q10与Q1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节点N4与N5,它们分别经电阻R14与Q15连接到节点N6。串联降压电阻R16从B+端T1接到节点N6,对于AC信号来说,N6是“虚地”。
为了实现在接有Q6与Q7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构形中的AGC,在节点N5与N4之间提供有电可控导通。相接的NPN晶体管Q16的集电极与基极以及Q10的集电极连接到节点N4。相接的NPN晶体管Q17的集电极与基极以及Q12的集电极连接到节点N5。Q16与Q17的发射极以及Q11与Q13的集电极全都导通地连接到节点N7,节点N6经电阻R17与N7连接。
在工作中差分放大器的晶体管Q6的集电极输出电流构成了差分对晶体管Q10和Q11的拖尾电流,它起到一个电流分流器的作用。根据在Q15发射极的控制信号电平,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6的集电极输出电流可被受控经过晶体Q10,或经过晶体管Q11从而经过二极管接法的晶体管Q16,或部分地经过晶体管Q10和Q11的每一个。以对称的方式,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7的电流可受控经过晶体管Q12或经过晶体管Q13并因此经过二极管接法的Q17,或部分地经过晶体管Q12和Q13的每一个。
控制全部流经Q11和Q13的电流,使Q6与Q7的全部集电极电流,包括它们的差分变化都加到节点N7,其中的差分信号变化在AC的另一个“虚地”彼此相互消除。没有Q10和Q12集电极电流成分流经Q11和Q13,这种可以分别流过负载电阻R14和R15的差分变化用以产生相应的跨在它们两端的均衡信号电压。Q6与Q7的集电极电流的DC共模成分被相结合流过二极管Q16和Q17,使得它们分别地对应于负载电阻R14和R15使其导通程度相对下降。当其比率分别与电阻R14与R15比较,二极管式连接的晶体管Q16和Q17为低的分流电阻时,这两个分流电阻确定了发射极耦合的Q6与Q7的差分放大器的增益。当结合的Q6与Q7的集电极电流受控流经二极管式连接晶体管Q16与Q17时,该增益将处在其最小值。
控制流经Q10与Q12的全都电流,将Q6与Q7的全部集电极电流,包括它们的差分变化都分别地加到负载电阻R14和R15。使电流避开晶体管Q11和Q13的共存控制使得没有电流受控经过二极管式连接的晶体管Q16与Q17,因而它们的导通程度很低,且对于负载电阻R14和R15构成可观的分流。因此,由Q6与Q7连接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处于其最大值。
控制流经Q6与Q7的集电极电流仅是部分地通过Q10与Q12,由于只是部分地将Q6与Q7的集电极电流的差分变化加到负载电阻R14和R15而降低了增益,从而降低了电阻两端相应的信号电压,其降低程度受控于Q15射极增益控制电位从Q14射极直流偏压的偏离。同时,控制Q6与Q7的集电极电流部分地流经Q11和Q13,由于使该集电极电流的共模成分流经二极管式连接的晶体管Q16与Q17,使增益更为降低,因而它们的导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负载电阻R14和R15,其程度也是受控于Q15射极增益控制电位从Q14射极直流偏压的偏离。
在任何情况中,在增益控制过程中的电阻R14中的全部电流保持不变,因为它总是等于晶体管Q6的集电极输出电流;而电阻R15中的全部电流在增益控制过程中也保持不变,因为它总是等于晶体管Q7的集电极输出电流。因此,假如晶体管是良好匹配的,当增益被改变时,在节点N4与N5将不会有DC状态的扰动。
图4还示出了用于调节节点N3的电压使其在1伏左右的电路。NPN晶体管Q18的基极与节点N3相接,而其发射极经电阻R18与一地电位点连接。共集放大器NPN晶体管Q19以基极与晶体管Q18相接而其发射极连接到节点N3。晶体管Q19的射极跟随器的作用为晶体管Q18提供了直流耦合的集电极-基极的反馈,这一反馈调节了Q18,使其要求集电极电流。这种对于集电极电流的要求由来自接至端B+的正工作电压供电电流所满足,该电流经过串接的电阻R20、R21与R22;一个正极性的、二极管式连接NPN晶体管Q20;以及另一个电阻R23。在这一串联连接中的各点被用来对图4与图5中的电路的各部分提供直流电压偏置。
在R21与R22相接间端的直流电位要比电阻R22另一端连接的节点N6的直流电位高些。Q20的集电极与基极都接在其上的节点N8的直流电位偏置了Q14的基极。共集放大器晶体管Q14与Q15分别具有将其射极连接到地电位点的射极负载电阻R24与R25。Q15的基极连接到节点N9。在Q20射极的直流电位加到集电极接地的晶体管Q21的基极,形成了在Q21射极的直流偏置电位,该电位跟踪节点N8的电位且加到节点N9。
没有正电流经电阻R27或经R28流入到节点N9时,其Q15的基极电位要低于Q14的基极电位。则,Q15的射极电位低于Q14的射极电位,截止了经Q11与Q13的导通。Q10与Q12是导通的,将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6与Q7的全部集电极电流加到它们各自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14和R15,以提供最大的电压增益。电阻R22上的电压降提供了第二IF放大器的受控电压增益的延时AGC,以使得第二IF放大器的第二受控电压增益级的增益首先被降低。
端点T4从IF-AGC电路42接收自动增益控制(AGC)信号电压(如图1所示),该信号加到共集放大器PNP晶体管Q22的基极,它的发射极经射极负载电阻R29接到B+端T1,还接到一共集放大器NPN晶体管Q23。包括有Q22和Q23的级连的共集放大器形成一个零偏置电压跟随器,以便将在端T4接收的AGC信号电压加到远离该跟随器接到节点N9一端的电阻R27的末端上。电阻R26与R27形成了一个阻性分压器,以便将在端T4获得的AGC信号电压的一部分加到Q15的基极。当在T4端接收的AGC信号电压升得更高,电流分流器晶体管Q11与Q13被偏置成更加导通,以便从共基放大器晶体管Q10和Q12汲取发射极电流,从而增加二极管式连接的晶体管Q16与Q17的导通,这两支晶体管都起到降低该差分放大器电压增益的作用,该放大器包括射极耦合的晶体管Q6与Q7,通过它们各自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14和R15,提取均衡集电极电流。
端T5以本说明书将要描述的方式接收由图8电路所产生的一个过载AGC信号电压,并将其加到一共集放大器NPN晶体管Q24的基极。Q24的发射极连接到远离其接到节点N9的电阻R28的末端。电阻R26与R28形成阻性分压器,以便将在端5接收的过载AGC信号电压的一部分作为射极跟随器Q24射一基电位偏置VBE而加到Q15的基极。当在端T5接收的过载AGC信号电压变得更高时,电流分流器晶体管Q11与Q13被偏置成更为导通,以便从共基放大器晶体管Q10和Q12汲取发射极电流并增加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16与Q17的导通,这两支晶体管都起到降低包含有射极耦合的晶体管Q6与Q7的差分放大器电压增益的作用,通过它们各自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14与R15,提取均衡的集电极电流。
在电阻R20与R21内相接点的电位被用以确定对于图5的第三电压放大器级的工作电位。该电位加到共集放大器PNP晶体管Q25的基极,其发射极经一射极负载电阻R30接到B+端T1,而且还接到共集放大器NPN晶体管Q26的基极。级连的共集放大器包括有Q25与Q26,构成一零偏置电压跟随器,以便为图5的第三电压放大级提供工作电压。
图5示出了在图1的设备中第二中频放大器21中的增益受控的第二电压放大器级、固定增益的第三电压放大器级和直流耦合的差模反馈电路。可在节点N4与N5处得到的、含有Q6与Q7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AGC均衡响应由共集放大器晶体管Q31与Q32的射极跟随器的作用而被耦合到NPN晶体管Q33与Q34的基极。
Q33与Q34是在另一个射极耦合的差分放大器的射极耦合对,也加有AGC并被包括在增益受控的第二电压放大器级内。该另一个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AGC不同于前级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AGC,因为欲被控制的信号电平不是在那么大的动态范围之上改变。由于该另一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并不触及关于强信号的过载,故Q33与Q34的射极负反馈是不必要的,而且它们的发射极被直接连接到用作长尾接点的一个节点N11。这使得AGC至少是在部分上响应Q33与Q34改变其射极电流从而控制Q33与Q34的导通而正向进行的。这可以通过控制它们的组合的发射极电流来实现,这一电流是从节点N11作为一拖尾电流而提取的。
NPN晶体管Q35将其基极接到节点N3,以接收直流偏置电位,而其发射极经一电阻R31接到T2端,这种连接使Q35从节点N12获取一恒定的集电极电流。NPN晶体管Q36与Q37形成一个电流分流器,Q36的发射极直接与节点N12相接而Q37的发射极经电阻R32与节点N12相接。Q36与Q37形成电流分流器,Q36的集电极接到节点N11,并由此提取电流,而Q37的集电极接到节点N13,并由此提取电流。
分别将各自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33与R34从一节点N14连接到节点N15与N16,对于这两个节点,分别接有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对的Q33与Q34的集电极。一个去耦电阻R35连接在节点N14和B+端T1。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相接的集电极与基极被直接连到节点N15,而它的发射极直接连到节点N13。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9相接的集电极与基极被直接连到节点N16,而它的发射极直接连到节点N13。作为AC的“虚地”的节点N13经一提升电阻R36接到节点N14,它也是一个AC的“虚地”。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提供了一个在节点N15与N16之间的电可控导通,这种导通被控制为Q37的集电极电流的指数函数。
在图4的偏置电路中的节点N8处生成的直流偏置电压,通过NPN晶体管Q40与Q41的组合的射极-基极偏移电压的作用而被变为较低的电位,以用于Q36的基极。Q41与Q40连接成级连的共集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并以分别的射极负载电阻R37与R38将其射极接到地端T2。图4AGC电路的节点N9处形成的已分压的AGC电位通过NPN晶体管Q42与Q43组合的发射极-基极偏移电压的作用而被变为较低的电位,以用于Q37的基极。Q42与Q43连接成级连的共集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并以分别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39与R40将其射极接到地端T2。
在第二受控电压增益IF放大器的工作中,Q35的集电极电流受晶体管对Q36与Q37的控制,一方面提供用于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33与Q34的拖尾电流,另一方面为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提供偏置电流。当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中无电流通过时,其增益达到由最大拖尾电流及其集电极负载电阻R33与R34所确定的最大值。当已转换的分压的AGC电平在Q37的基极电位足够高,以使Q37受偏置导通时,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被偏置导通,以便旁路Q33与Q34的集电极电阻R33与R34,从而降低它们的增益。同时,晶体管Q37的导通降低了可用来作为Q33与Q34的拖尾电流而流经Q36的电流。这一被降低的拖尾电流使Q33与Q34工作于低导通状态并因而进一步降低其增益。在任何情况下,经过电阻R33与R34的DC电流不受增益控制的干扰。然而,当大于一半的该差分放大器对的工作拖尾电流受控而进入二极管方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时,噪声工作状态则开始劣变。这是由于Q33与Q34的较差的噪声指数随着它们内部射极电阻响应由晶体管Q36基本通路所降低的电流导通而增加。因此,采用二极管式连接的晶体管Q38与Q39所旁路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33使该级的增益下降是增益下降所主要依赖的机制,而不是通过枯竭Q33与Q34拖尾电流而使其导通下降。这种增益控制的通常范围是从0dB到26dB左右。
NPN晶体管Q44与Q45被连接成共集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以便将节点N15和N16的均衡信号送到一个第三电压增益级。Q44与Q45的发射极分别接到电阻R41与R42的末端,而其另一端与地端T2连接。在射极跟随器晶体管Q44与Q45的发射极的增益受控、已放大、均衡的IF信号被送到NPN晶体管Q46与Q47的基极,晶体管Q46与Q47是差分放大器对,它们各自的发射极与节点N17连接。另一个NPN晶体管Q48的基极连接在节点N3,以接收直流偏置电位并将其发射极经一电阻R43与集成电路的地连接,这种连接状况使Q48从节点N17得到一恒定的集电极电流。经过分别的电阻R44与R45,晶体管Q46与Q47的集电极与节点N10连接,对该节点,图4中示出的偏置电路将一正的工作电源电压加至其上,这一电压是由加到B+端T1降压而得。
均衡的IF输出信号在晶体管Q46与Q47的直流偏置电位是通过一个差模直接耦合的DC反馈回路被叠加且自动地被调节的。在晶体管Q46与Q47的集电极的均衡IF输出信号被送到四端低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包括有电阻R46、R47、R48与R49以及电容C1、C2、C3及C4,它将一个均衡响应提供到共集放大器NPN晶体管Q48与Q49的基极。Q48与Q49具有各自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50与R51,将其发射极接到一地电位点。
加在Q48与Q49的基极的均衡响应实际上包括直流偏置电位,在该电位上叠加有已均衡的IF输出信号;Q48与Q49起到射极跟随器类型的电压跟随器的作用,以便将这些直流电位间的差异加到连接成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的NPN晶体管Q50与Q51的两个基极之间。在两个发射极内接的节点N18处还接有NPN晶体管Q52的集电极。Q52将其基极接至节点N3以接收直流偏置电位并将其发射极电阻R52接到地端T2,这样的连接使Q52从节点N18获得一恒定的集电极电流。响应在晶体管Q46与Q47集电极电位之间的差值,晶体管Q50与Q51的集电极被连接以分别地从前面描述的射极跟随器晶体管Q32与Q31的发射极汲取均衡电流。这些连接关闭了直流耦合的差模DC反馈回路,该回路是用于消除在这些直流偏置电位之间存在的任何实际的差异。
NPN晶体管Q53与Q54被接成射极跟随器形式的电压跟随器,用作一个输出缓冲级。Q53与Q54的基极分别与Q46与Q47的集电极相接,且Q53与Q54的集电极接到B+端T1。晶体管Q53与Q54的集电极分别接到各自的负载电阻R53与R54的一端,而它们另一端接地。在节点N19与N20,Q53与Q54的发射极提供了400mV、增益受控、已放大、均衡IF信号,以加到使用在图1设备中的载波差拍检波器22,以用于产生4.5MHz载波差拍伴音中频,并加到在当图象载波被转换成中频而用于对该图象载波进行限幅的限幅器28。
图6是图1所示设备一部分的更为详细的电路图,用于对当图象载波被变换为IF时对其进行限幅,并由此经限幅的载波生成一个自动微调(AFT)信号,以控制本振频率;当在把已收电视信号转换成中频时,该本振用于提供与该已收电视信号进行外差的信号。该AFT信号是由一正交检波器产生的,该检波器将在讨论对图6电路中的另外一些部分提供直流偏置电压及电流之后再作详细描述。
在NPN晶体管Q55、Q56与Q57各自的集电极处提供了三个恒定陷流,这三个晶体管是作为以一NPN晶体管Q58作为主控晶体管的多输出电流镜象放大器的受控晶体管。Q55、Q56、Q57与Q58具有各自的射极负反馈电阻R55、R56、R57和R58,将它们的发射极接到地端T2。NPN晶体管Q59接成一个共集放大器,以为Q58提供直接耦合的集电极-基极反馈。Q59具有一个从其发射极接到地端T2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59,而其发射极电位直接加到Q55、Q56、Q57与Q58的基极。输入到包含有Q55、Q56、Q57与Q58以及各自的射极电阻R55、R56、R57与R58的电流镜象放大器的输入电流被从B+端T1流经串联电阻R60与R61的电流所调节。出现在R60与R61内接端的直流偏置电位被送到NPN晶体管Q60的基极,该晶体管响应该偏置电位,以便由其射极跟随器的作用在其发射极提供一个中频工作供电电压。去耦电阻R61将Q60的集电极接到B+端T1,电容C5从Q60的集电极接到地端T2。
对于经均衡的、放大的、由图5电路提供在节点N19和N20的IF信号来说,NPN晶体管Q61与Q62被接成共集电极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Q61与Q62的发射极分别地接到电阻R62与R63的一端,而它们的另一端接地端T2。
在射极跟随器Q61与Q62发射极的增益受控、经放大、已均衡的IF信号被送到NPN晶体管Q63与Q64的基极,它们发射极的内接点被接到在Q55的集电极处提供的陷流。Q63与Q64的集电极经各自的电阻R64与R65被接到Q60的发射极,Q60对Q63与Q64提供一个正的工作电压。提供在Q63与Q64的基极的信号具有大约4.00mV的峰-峰摆幅,趋于使Q63与Q64被转换地交替导通。在第一极性情形中的从平均值轴漂移的期间,Q63被导通,而且陷流晶体管Q55的恒定集电极电流的需求由通过电阻R64的电流提供。在第二极性情形中的从平均值轴漂移的期间,与第一极性情形相反,Q64导通而陷流晶体管Q55的恒定集电极电流需求由通过电阻R65的电流提供。
NPN晶体管Q65与Q66对于经均衡的、在Q63与Q64的集电极处生成的对称箝位“方”波被接成共集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Q65与Q66的发射极分别地接到电阻R66与R67的一端,而另一端接到地端T2。陷流晶体管Q55、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63与Q64、集电极负载电阻R64与R65以及接成射极跟随器的Q65与Q66提供了图1的限幅器28。
图1中的电容29和30对应着图4中的电容C6与C7,而电容器29和30将Q65与Q66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到端T6与T7。图1中所示的芯片外的AFT线圈31的两端接到图4中的端T6与T7。该芯片外AFT线圈31比照电容29与30调谐,以便在图4的端T6与T7处产生标定的正交相位分离的图象载波。端点T6与T7连接到电阻R68与R69的第一端,而它们的第二端与节点N21连接。R68与R69降低了该调谐电路的Q值,因此在当图象载波被变换成一IF时,其相位响应在该图象载波左右并无太急剧的变化。该已调的电路对于从在Q65与Q66发射极处的已均衡并具对称箝位的“方”波中分离已转换成一IF的图象载波提供了频响的选择性,降低了为了提供附加的捕获率而进一步抑制已转换成一IF的伴音载波而对于附加限幅器的需求。这种利用单一限幅器级来形成由该被调谐电路所滤波的已均衡、对称箝位“方”波的方法,降低了将被滤波的信号的谐波成分,降低了生成的4.5MHz伴音中频信号的寄生差拍。
以于出现在端点T6与T7的正交相位已分离图象载波,NPN晶体管Q67和Q68被连接成共集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Q67与Q68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70与R71的一端相接,而电阻的另一端接到地端T2。在射极跟随器晶体管Q67与Q68的发射极的正交相位已分离图象载波加到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NPN晶体管Q69与Q70的基极,相接的发射极与拖尾电阻R72的一端相接而电阻的另一端与地端T2相接。Q69与Q70的集电极分别与节点N22与N23相接,并经过各自的集电极负载电阻R73与R74与节点N21相连。节点N21经去耦电阻R75与B+端T1相接。电容器C8的两极板分别与节点N21和地端T2相连,以便使高频旁路到节点N21。电容器C9的两极板分别与节点N22与N23相连,以便与负载电阻R73和R74相配合从而对已放大的正交相位已分离的图象载波提供附加相移。由Q67与Q68连接成的射极跟随器以及由Q69与Q70连接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提供了图1中的放大器32。
在Q65与Q66发射极的已均衡、对称箝位的“方”波被加到NPN晶体管Q71与Q72的基极,Q71与Q72是射极耦合的差分放大器晶体管连接在一起的发射极与Q56集电极所提供的陷流器相接。Q71与Q72的集电极经各自的电阻R76与R77与Q60的发射极相连,Q60向这两个晶体管提供正的工作电位。送到Q71与Q72之间的信号具有300mV的峰-峰振幅,这一信号趋于交替地改变Q71与Q72的导通。在第一极性情形中从平均值轴偏移期间,Q71是导通的,陷流晶体管Q56的集电极恒定电流的需求由经电阻R76的电流所提供。在第二极性情形中从平均值轴偏移期间,与第一极性的情形相反,Q72导通,且陷流晶体管Q56的集电极恒定电流的需求由经电阻R77的电流提供。对于已均衡的方波,NPN晶体管Q73与Q74连接成共集电极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因此在Q71与Q72的集电极产生已均衡的方波。Q73与Q74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78与R79的一端相接,电阻的另一端接到地端T2。陷流晶体管Q56、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晶体管Q71与Q72、集电极负载电阻R76与R77以及Q73与Q74构成的射极跟随器提供了又一限幅级,以“陷去”当被转换成IF的图象载波的幅度调制,从而抑制被转换成IF的伴音载波,从而对于被转换成一IF的图象载波来说增加了捕获率。
图6中电路的其余部分可被认为与图1的AFT求积检波器33相关。在Q73与Q74的发射极的均衡的方波送到NPN晶体管Q75与Q76的基极,它们是射极耦合的差分放大器晶体管,相连的发射极接到陷流晶体管Q57的集电极。NPN晶体管Q75与Q76构成的长尾对响应在它们集电极所需求的同相已分离图象载波提供对于已均衡的方波电流的进一步的限幅。Q75的集电极接到NPN晶体管Q77与Q78相接的发射极。Q76的集电极接到NPN晶体管Q79与Q80相接的发射极。Q77与Q79的基极连接到节点N22,而Q78与Q80的基极接到节点N23。Q77与Q80的集电极与节点N24相连,该节点经一电阻R80与节点N25相连并从而通过一个已均衡-信号末端转换器的输入电路与B+端T1连接;Q78与Q79的集电极与节点N26连接,并经一电阻R81与节点N27连接,并从而通过该已均衡-信号末端转换器的另一输入电路与B+端T1连接。
电容C10与电阻R80、R81结合,对于Q75与Q76的集电极电流中的差模成分提供低通滤波器,作为由Q77、Q78、Q79与Q80构成的电路的所分流且重新组合的信号。电容器C11与C12分别与电阻器R80与R81结合,对于Q75与Q76集电极电流中的共模成分提供低通滤波器,作为由Q77、Q78、Q79与Q80构成电路所分流且重新组合的信号。这种低通滤波抑制了中频以及它们的谐波成分。
这种以其均衡的输入连接到节点N25与N27且以其一个输出接至端T8的已均衡-单端转换器包括:
输入端与节点N25连接的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B+端T1的共同接点,且输出接到节点N28;
输入端与节点N27连接的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B+端T1的共用接点,且输出接到端T8;和
输入端与节点N28连接的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地端T2的共同接点,且输出接到端T8。
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81,它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2;一个基片内的PNP晶体管Q82,接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83而形成射极跟随器,以为Q81提供从集电极到基极的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PNP晶体管Q83,它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4,作为一个受控晶体管。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84,它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5;一个基片内的PNP晶体管Q85,接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86而形成射极跟随器,以为Q84提供集电极-基极的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PNP晶体管Q86,它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7,作为一受控晶体管。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NPN晶体管Q87,它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8;一个连接成射极跟随器的NPN晶体管Q88,为Q87提供集电极-基极的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NPN晶体管Q89,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89而作为受控晶体管。
图7是一个详细电路图,用作图1设备中的载波差拍检波器22,用于产生4.5MHz载波差拍伴音中频并接在第二中频放大器21之后。在后面将在详细介绍电路时描述的、使用在混频器中的乘积检波器产生出的伴音中频信号对于图7电路的其它部分提供了直流偏置电压及电流。
在NPN晶体管Q90、Q91、Q92、Q93、Q94和Q95各自的集电极处提供了六个恒定的电流陷流。这六个晶体管是以NPN晶体管Q96为主控晶体管的多输出电流镜象放大器的受控晶体管。Q90、Q91、Q92、Q93、Q94、Q95与Q96具有各自的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90、R91、R92、R93、R94、R95与R96,将它们的发射极接到地端T2。NPN晶体管Q97接成一个共集放大器,以便为Q96提供集电极-基极直耦式反馈。Q97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97从它的发射极接到地端T2,而它的发射极电位直接加到Q90、Q91、Q92、Q93、Q94、Q95和Q96的基极。输入到包含有Q90、Q91、Q92、Q93、Q94、Q95、Q96和Q97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射极电阻R90、R91、R92、R93、R94、R95、R96和R97的电流镜象放大器的输入电流借助于从B+端T1流经串联的电阻R98与R99而受到调整。出现在电阻R98与R99的连接端的直流偏置电位加到NPN晶体管Q98的基极,该晶体管响应该直流偏置电位,通过其射极跟随器的功能而在其发射极提供一中频工作电压。
对于图5IF放大电路提供在节点N19与N20的经均衡的、已放大的信号,NPN晶体管Q99与Q100被接成一共集电极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对于图6电路提供在节点N22与N23的被转换成一IF的经均衡、已放大的正交相位图象载波,NPN晶体管Q101与Q102被接成一共集电极放大器,即射极跟随器。Q99、Q100、Q101与Q102的发射极分别接到陷流晶体管Q90、Q91、Q92与Q93的集电极。
Q99与Q100的发射极还被分别接到NPN晶体管Q103与Q104晶体管的基极,以加入经均衡、已放大的IF信号。Q103与Q104是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晶体管,其发射极分别经电阻R100和R101与陷流晶体管Q94连接。由电阻R100与R101提供的发射极负反馈线性化了Q103与Q104构成的射极耦合差分放大器。Q103的集电极接到连接的NPN晶体管Q105与Q106的发射极。Q104的集电极接到NPN晶体管Q107与Q108连接的发射极。Q105与Q107的基极接到Q101的发射极,而Q106与Q108的基极接到Q102的发射极。对于图6电路提供在节点N22与N23的经均衡、已放大的被转换成一IF的正交相位图象载波,Q101与Q102是射极跟随器。Q105与Q108的集电极接到一节点N29,经一电阻R102接到节点N30并因而经一均衡-单端转换器的输入电路接到B+端T1;并且Q106与Q107的集电极接到一节点N31,经一电阻R103接到节点N32,并从而经该均衡-单端转换器的另一输入电路接到B+端T1。
电容C13与电阻R102和R103结合,对于Q103与Q104的集电极电流中的差模成分提供低通滤波,作为由Q105、Q106、Q107和Q108构成的电路所分流且重新组合的信号。电容C14与C15与电阻R102和R103结合,对于Q103与Q104集电极电流中的共模成分提供低通滤波,作为由Q105、Q106、Q107和Q108构成电路所分流且重新组合的信号。这种低通滤波抑制了40+MHz的中频以及它们的谐波。
这种以其均衡的输入接到节点N30与N32且其一个输出接到一节点N33的均衡-单端转换器包括:
输入端与节点N30连接的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B+端T1的共用接点,且输出接到节点N33;
输入端与节点N32连接的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B+端T1的共用接点,且输出接到节点N34;和
输入端与节点N34相连的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接到地端T2的共用接点,且输出接到节点N33。
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包括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109,它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04;一个基片内的PNP晶体管Q110,接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105而形成射极跟随器,以为Q109提供从集电极到基极的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PNP晶体管Q111,它带有射极负反馈电阻R106,作为一个受控晶体管。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包括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112,它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07,一个基片内的PNP晶体管Q113,接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108,以便为Q113提供集电极-基极的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PNP晶体管Q114,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09,作为一个受控晶体管。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作为主控晶体管的NPN晶体管Q115,它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10;一个连接成射极跟随器、具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111的NPN晶体管Q116,为Q115提供集电极-基极直耦式反馈;以及一个NPN晶体管Q117,具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12,作为一受控晶体管。
从Q98发射极接到节点N33的电阻R113用来将节点N33偏置到实质为1/2B+的电位。电路中的RC“π”型部分包括一个旁路电容C16、串联电阻R114和一个旁路电容C17,它提供了一个低通滤波,用于从在节点N33的图象信号分离出伴音IF信号。如此被分离的伴音IF信号则被送到一个电压放大器,该放大器包括有一个级连的含晶体管Q118的共集电极放大器、一个含NPN晶体管Q119的共基极放大器和一个含NPN晶体管Q120的共集电极放大器;生成的已放大的伴音IF信号送到端T9,以便用于如图1所示的4.5MHz带通滤波器24。更具体地说,共集电极放大器晶体管Q118经电阻R115驱动共基极放大器晶体管Q119的发射极。该共基极放大器晶体管Q119的集电极经集电极负载电阻R116连接到B+端T1,以提供数值上等于R116/R115的电压增益。共集电极放大器晶体管Q120的发射极电位由包含电阻R117与R118的阻性电压除法器所分割,并且由包含串联电阻R119及旁路电容C18的RC部分所低通滤波,并被加到Q119的基极,闭合了一个负反馈回路,该回路确定了该共基极放大器晶体管Q119的静偏置。小电容C19将发射极跟随器晶体管Q120的基极对地旁路,以便进一步衰减图象成分。电阻R120被连接用来从Q119的发射极电流汲取至地端T2,以使得Q119不被在射极跟随器晶体管Q118的发射极的伴音IF信号的正向偏移所截止。
图8是图1设备中的如图4所示第二中频放大器的过载AGC检波器的详细电路图。在节点N19与N20,图5所示的电路给图8的电路提供了过载AGC检波器均衡的、已放大的IF信号。一个RC电路部分包括有一串联电阻Q121和一个旁路电容器C20,低通滤波在节点N19的信号,从而提取直流偏置电位以便加到NPN晶体管Q121的基极。Q121被构成一共集电极放大器而起到一个射极跟随器的作用,以便从该直流基极偏置电位将一个为1VBE的射极偏置加在它的发射极。Q121的发射极电位直接加到构成共集电极放大器的NPN晶体管Q122与Q123的基极,Q122与Q123具有各自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122与R123,将它们的发射极接到地端T2。电阻R124接在Q121的发射极与Q122的发射极之间;而且在Q12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1VBE的偏置电位使得通过R124流经有实质上来自Q121的发射极的恒定的电流,这就使得提供在Q121发射极的信号源电阻保持一相当低的值。经一电阻R125,Q121的发射极电位作为静偏置电位加到NPN晶体管Q124的基极。电阻R126从Q124的发射极接到Q122的发射极,而且出现在电阻R126两端的1VBE的静电位产生实际上从Q124发射极流出的、流经该电阻的恒定的电流。Q122与Q123的发射极的发射极电位加到PNP晶体管Q125与Q126的基极。Q125与Q126是一个长尾对,其发射极分别经电阻R127以及不经任何电阻地接到节点N35,它们的集电极分别接到节点N36与N37。一个长尾电阻R128从节点N35接到B+端T1。
对于Q125与Q126的集电极加负载而成的均衡-单端转换器,以其均衡的输入连接到节点N36与N37,而其输出接到节点N38,该转换器包括:
输入端与节点N36相连的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接到地端T2的共用接点,且其输出接到节点N39;
输入端与节点N37连接的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地端T2的共用接点,且输出连接到节点N38;和
输入端与节点N39相接的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具有连接到B+端T1的共用接点,且输出连接到节点N38。
第一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一个作为主控晶体管的NPN晶体管Q127,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29和直耦式集电极-基极反馈,以及一个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30而作为受控晶体管的NPN晶体管Q128。第二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有一个作为主控晶体管的NPN晶体管Q129,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31和直耦式集电极-基极反馈,以及一个NPN晶体管Q130,它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32,作为受控晶体管。第三电流镜象放大器包含一个作为主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131,带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33,一个PNP型基片内晶体管Q132,带有发射极负载电阻R134而接成一射极跟随器,为Q131提供直耦式集电极-基极的反馈,以及一个作为受控晶体管的PNP晶体管Q133,它有发射极负反馈电阻R135。
在节点N35的电压偏置共集电极放大器PNP晶体管Q134的基极,由于射极跟随器的作用而出现在Q134发射极的电压经电阻R136被加到节点N38,以确定它的静偏置电位。节点N38的电位加到一共集电极NPN晶体管的Q135的基极,而由于其射极跟随器的作用而出现在Q135基极的电位被经一电阻R137加到端T5。由在图1中所示的芯片外电容23将端T5旁路到地。
集电极接到B+端T1的NPN晶体管Q136将叠加在图5电路的节点N19的静电压上已放大的IF信号加到基极。Q136的发射极接到电容器C21的第一极板,该电容的另一极板接到NPN晶体管Q137的发射极,对于叠加在图5电路提供在节点N20的静电压的已放大IF信号而言,Q137是一个共集电极放大器。Q137的发射极负载电阻R138从其发射极接到地端T2。在节点N19处的电压从其平均值轴偏移开期间,则由于Q136的射极跟随器的作用对电容C21充电。电阻R138是足够高的导通,则在节点N20的电压从其平均值轴的负向偏移期间,Q137呈射极跟随器作用。因此,电容器C21被充电达到等于由图5电路提供在节点N19与N20的经均衡、已放大IF信号的峰-峰值偏移的电压。在随后的、节点N20的电压从其平均值轴的正偏移的过程中,电容C21的第一极板的电压从它的平均值轴被提升到高于Q121射极电压平均值轴之上达到节点N20从其平均值轴正偏移峰值的1.5倍的数值,而作为Q137在电位上的上摆动幅。这种Q124基极电压的提升则由对接在Q124发射极与地端T2之间的电容C22充电而被峰值检波。
当在节点N19与N20的经均衡、已放大的IF信号的峰-峰值增加时,电容C22两端的检出电压也增加,从而降低了Q126相对于Q125的导通。用于Q125及Q126的集电极电流的已均衡-单端转换器作出响应,以将其输出节点N38提至更高的电位。射极跟随器Q135经电阻R137起作用而将端T5的电位提升。就象在前面对图4与图5介绍中指出的,端T5处电位的充分的上升降低了受控电压增益IF级的增益。

Claims (7)

1、在一种适于组合在一电视机或视频录像机中的电视信号接收机中,这种组合包括:
响应一个已选电视信号以提供第一与第二输出信号的降频变换器,第一与第二输出信号的每一个包括含有一个已降频的伴音载波和一个已降频的图象载波的中频,所说的降频转换器包括用于响应一自动微调信号以一受控频率而产生振荡的本机振荡器;
第一中频放大器,以第一IF放大器响应来响应由所说降频变换器提供的所说第一输出信号,包括有:
一个第一相邻频道伴音陷波器,从而对于所说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来说,所说的第一IF放大器响应被降低,还包括
一个道内伴音载波陷波器,
一个响应所说第一IF放大器响应而产生一复合图象信号的图象检波器;
第二中频放大器,以第二IF放大器响应来响应由所说降频转换器提供的所说第二输出信号,该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所说道内伴音载波不被陷波,并包括
一个第二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器,从而对于所说的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来说,该第二中频放大器响应被降低得不象第一中频放大器对已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的响应被第一相邻频道伴音载波陷波器所降低得那样大;
载波差拍检波电路,用于从所说的第二IF放大器响应对一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检波;
一个载波差拍伴音中频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说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从而提供一个已放大的载波差拍伴音IF信号;和
一个伴音检波器,用于响应所说已放大的载波差拍伴音IF信号产生一伴音信号;和
一个自动微调检波器,用以响应所说第二IF放大器响应而产生所说的自动微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个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载波差拍检波电路包括:
以对于所说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选择性响应的方式产生一混频信号的装置,所说的混频信号的产生是响应被转换到一中频的表示图象的所说第二IF放大器响应部分,而不是所说的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其它部分;
一个第一乘积检波器,用以将所说的第二IF放大器响应与所说的混频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出包含所说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和它的一个第一乘积信号;和
一个滤波器,当加到所说载波差拍伴音中频放大器时用于将所说的载波差拍伴音IF响应与其图象信号分离,并作为该中频放大器的输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用于产生一混频信号的装置包括:
一个限幅放大器,用于产生一个限幅器响应,响应于由该限幅放大器所接收作为其输入信号的所说第二IF放大器响应的平均轴的相交,该限幅器响应在第一与第二电平间转换;和
一个选频滤波器,从所说的限幅器响应中选择被转换成一中频的图象载波;和
用于将由所述频率选择滤波器所选择的被转换成一中频的图象载波用作所述混频信号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选频滤波器用于从所说的具有一正交相移的限幅器响应选择转换到一中频的所说图象载波而作为相位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用于响应所说第二IF放大器响应而产生所说自动微调信号的自动微调检波器包括:
一第二乘积检波器,用于将所说限幅器响应与所说混频信号进行混频,以产生一个第二乘积信号,和
一个低通滤波器,响应所说第二乘积信号以应用所说的自动微调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二IF放大器频响表现为对于在所说降频转换的伴音载波和所说降频转换的图象载波之间的区域是一个被降低的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IF放大器频响在所说的已降频转换伴音载波和所说已降频转换图象载波之间的一个区域内实际是平坦的响应。
CN93114741A 1993-07-01 1993-11-29 具有用于载波差拍伴音和自动微调的辅助中频放大器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84,605 1993-07-01
US08/084,605 US5337091A (en) 1993-07-01 1993-07-01 Video IF amplifier with auxiliary IF amplifier for intercarrier sound & AF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86A true CN1097086A (zh) 1995-01-04
CN1069479C CN1069479C (zh) 2001-08-08

Family

ID=2218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14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479C (zh) 1993-07-01 1993-11-29 具有用于载波差拍伴音和自动微调的辅助中频放大器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5337091A (zh)
EP (1) EP0658297B1 (zh)
JP (1) JPH08500711A (zh)
KR (1) KR0175254B1 (zh)
CN (1) CN1069479C (zh)
CA (1) CA2126854C (zh)
DE (1) DE69326620T2 (zh)
MY (1) MY109346A (zh)
RU (1) RU2127028C1 (zh)
WO (1) WO19950017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8256A (zh) * 2015-03-26 2015-06-1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钳形阻性电流互感器的滤波方法
CN109525334A (zh) * 2018-12-19 2019-03-26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的宽频对数检波器
CN116633238A (zh) * 2023-07-26 2023-08-22 成都金洹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铝基板的大功率电动车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3458A (ja) * 1994-11-30 1996-06-21 Sony Corp 映像検波装置
FR2742956B1 (fr) * 1995-12-22 1998-01-30 Thomson Multimedia Sa Circuit pour realiser un filtrage de nyquist numerique de signaux a frequence intermediaire fi
JPH09322019A (ja) * 1996-05-30 1997-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ノイズ抑圧回路
EP0847193A1 (fr) * 1996-12-06 1998-06-1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ircuit d'amplification pour un signal à fréquence intermédiaire d'un récepteur d'ondes hertziennes
JPH11305735A (ja) * 1998-04-17 1999-11-05 Sharp Corp 差動増幅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演算増幅器回路並びにその演算増幅器回路を用いた液晶駆動回路
US6738098B1 (en) * 1998-09-30 2004-05-18 Thomson Licensing S.A. Video amplifier with integrated DC level shifting
US6362478B1 (en) * 2000-02-14 2002-03-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adiation detector signal pulse clipping
US7152046B2 (en) * 2001-05-31 2006-12-19 Contentguard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king status of resource in a system for managing use of the resources
KR20050094106A (ko) * 2004-03-22 2005-09-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튜너의 에프엠 배제 비율 개선 회로
KR100955822B1 (ko) * 2008-02-29 2010-05-06 인티그런트 테크놀로지즈(주) 선형성이 향상된 차동 증폭 회로
KR101694949B1 (ko) * 2011-04-21 2017-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 처리 회로, 이의 동작 방법, 및 상기 신호 처리 회로를 포함하는 디지털 tv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9657A (en) * 1981-12-29 1986-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US4490743A (en) * 1982-05-17 1984-12-25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Intercarrier signal detection circuit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US4599652A (en) * 1984-02-17 1986-07-08 Rca Corporation Dual channel IF TV receiver with AFT derived from the picture carrier in the sound channel
US4639786A (en) * 1985-10-23 1987-01-27 Rca Corporation Television sound signal processor
US4660087A (en) * 1986-02-28 1987-04-21 Rca Corporation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with offset sound trap
US4974087A (en) * 1989-04-13 1990-11-27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Parallel sound if with reference carrier derived from quasi-synchronous video detector
KR920004944Y1 (ko) * 1989-11-15 1992-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A2/NiCam공용의 음성 다중 복조회로
US5177613A (en) * 1990-02-26 1993-01-05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Quasi-parallel if with shared saw filt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8256A (zh) * 2015-03-26 2015-06-10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钳形阻性电流互感器的滤波方法
CN109525334A (zh) * 2018-12-19 2019-03-26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的宽频对数检波器
CN109525334B (zh) * 2018-12-19 2023-10-13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范围的宽频对数检波器
CN116633238A (zh) * 2023-07-26 2023-08-22 成都金洹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铝基板的大功率电动车控制器
CN116633238B (zh) * 2023-07-26 2023-09-29 成都金洹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铝基板的大功率电动车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50701790A (ko) 1995-04-28
KR0175254B1 (ko) 1999-03-20
WO1995001702A1 (en) 1995-01-12
CA2126854C (en) 1999-12-28
MY109346A (en) 1997-01-31
RU2127028C1 (ru) 1999-02-27
US5337091A (en) 1994-08-09
JPH08500711A (ja) 1996-01-23
DE69326620T2 (de) 2000-03-09
DE69326620D1 (de) 1999-11-04
EP0658297B1 (en) 1999-09-29
CA2126854A1 (en) 1995-01-02
EP0658297A1 (en) 1995-06-21
CN1069479C (zh) 2001-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79C (zh) 具有用于载波差拍伴音和自动微调的辅助中频放大器的图象中频放大器
JP2517267B2 (ja)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
CN1082313C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69477C (zh) 并联非调谐视频中频放大器和具有此放大器的电视接收机
CN1092001C (zh) 用于在接收机中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检波的单片集成电路
CN1080101A (zh) 用于电视接收机的降噪设备与方法
US5801555A (en) Correlative double sampling (CDS) device
JPH06311390A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JP2596726B2 (ja) 準並列テレビジヨンif段
US5497201A (en) Sync chip clamping/sync separator circuit
DK142388B (da) Automatisk forstærkningsreguleringskredsløb til en superheterodynmodtager.
CN1538615A (zh) Fm信号接收器以及使用该接收器的无线通信装置
US4827153A (en)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optionally connecting signal sources to a signal sink
JP2008263307A (ja) 放送受信装置及び放送受信方法
US2292765A (en) Detector system for television receivers
CN1332559C (zh) 具有发射控制的视频显示器
JPS622791A (ja) クロミナンス成分復調装置
US2574828A (en) Wide-band amplifier
EP0901292A2 (en) Video processing circuit
JP2003198282A (ja) 無線周波増幅器及びテレビジョンチューナ
JPH05328230A (ja) 雑音低減回路
JPS6365195B2 (zh)
CN1882052A (zh) 调谐器电路
JPS5915543B2 (ja) Fm受信機
JPS5912678A (ja) 画質調整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