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9392B -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 Google Patents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9392B
CN109659392B CN201811481122.1A CN201811481122A CN109659392B CN 109659392 B CN109659392 B CN 109659392B CN 201811481122 A CN201811481122 A CN 201811481122A CN 109659392 B CN109659392 B CN 109659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material
microstructured silicon
microstructured
hydrofluoric acid
micro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11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9392A (zh
Inventor
王延超
王稞
杨海贵
王笑夷
高劲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4811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9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9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9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9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1/121The active layers comprising only Group IV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0/00Individual radiation-sensit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the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s, e.g. photodetectors
    • H10F30/10Individual radiation-sensit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the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s, e.g. photodetectors the devices being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70Surface textures, e.g. pyramid structures
    • H10F77/703Surface textures, e.g. pyramid structures of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textured activ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化学清洗、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热退火处理、化学清洗、电极制备以及金属化热处理等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工艺复杂度低,中间过程较少,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较为光滑,同时覆盖其表面的超饱和掺杂层未被去除,在不影响微结构硅材料对近红外光吸收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其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且令金属电极能够稳定的附着在其表面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微结构硅光电探测器的近红外光电响应。

Description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背景技术
由于硅具有较宽的本征带隙(1.12ev),利用其制备的光电探测器在大于1000nm的近红外波段光电响应较弱。近年来,提高硅基光电探测器的近红外响应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在硅材料表面制备出能够有效捕获近红外光的超饱和掺杂锥状微结构,增强近红外光吸收,进而提高硅基光电探测器的近红外光电响应。迄今为止,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制备微结构硅材料的工艺已日渐成熟,但由于其特异的微结构形貌,这种经过微结构化后的硅基材料存在一个缺点,在制备光电探测器件时,无法与金属电极形成良好的金属-半导体欧姆接触。
在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件制备的过程中,总需要在半导体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用于偏置电压的输入和光电信号的输出。然而利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诱导硅材料表面锥状微结构形成的同时,也导致微结构表面形成了大量随机分布的微纳米量级颗粒和絮状物,增强了微结构表面在粗糙度。如果金属电极沉积在其表面上,在沉积过程中,由于微结构表面的颗粒和絮状物等次级微结构的存在将会带来阴影遮蔽效应,即由于金属镀膜材料蒸发成气体分子后,在遇到遮蔽物后无法有效进行沉积,从而造成沉积的金属膜层疏松、金属膜层与微结构表面存在空隙、附着力弱等问题,导致金属与微结构硅材料之间接触电阻较大,无法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
在飞秒激光加工的微结构硅材料上沉积金属电极时,为了获得更加良好的欧姆接触,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要改善微结构硅基光电材料与金属的金半接触特性,需要对于微结构表面的颗粒和絮状物实现去除,消除其导致的阴影遮蔽效应,以达到在金属电极与硅微结构间形成良好的金半接触的目的;探测器表面的微结构锥状形貌以及表面超饱和掺杂层是微结构硅基光电探测器实现红外增强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改善金半接触的同时不可以损伤微结构的形貌和超饱和掺杂层的功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电阻,使金属电极与微结构硅材料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以进一步提高微结构硅基探测器的光电特性,同时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与现有探测器工艺完全兼容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所述微结构硅材料通过飞秒极光加工获得,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用化学试剂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洗净、吹干;S2、将洗净、吹干后的微结构硅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S3、对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S4、用化学试剂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S5、在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然后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金属化热处理,实现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降低。
优选的,所述化学试剂为氢氟酸溶液、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或者缓冲氢氟酸蚀刻液;所述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1%~3%。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用化学试剂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包括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0s~120s;所述洗净包括用去离子水冲洗;所述吹干包括用氮气枪吹干。
优选的,所述真空环境包括抽真空至1×10-2Pa以下。
优选的,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条件包括通入反应气体,通入反应气体的流量为30sccm~80sccm;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离子源功率为30W~70W;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时间为30s~240s。
优选的,所述反应气体为氟基刻蚀气体;所述反应气体选自NF3或SF6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保护气氛所采用的气体选自N2,H2或Ar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退火处理的温度为400℃~800℃;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为10min~60min;所述金属化热处理的温度为400℃~600℃;所述金属化热处理的时间为5min~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用化学试剂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包括将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0s~120s;所述步骤S5中,沉积金属电极的金属电极厚度为100~500nm。
再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结构硅材料,微结构硅材料通过上述方法处理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工艺复杂度低,中间过程较少,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较为光滑,同时覆盖其表面的超饱和掺杂层未被去除,在不影响微结构硅材料对近红外光吸收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其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且令金属电极能够稳定的附着在其表面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微结构硅光电探测器的近红外光电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对应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A为微结构硅材料中的基底硅;
B为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所形成的超饱和掺杂层;
C为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微结构硅材料表面具有的纳米量级絮状物;
D为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微结构硅材料表面具有的纳米量级颗粒物;
E为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的实现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飞秒激光在特殊气氛环境中辐照硅样品表面形成准周期排列的锥状阵列微结构时,锥状微结构表面往往会存在着大量随机分布颗粒物和絮状物等次级微纳结构,其大小量级为纳米量级。参考图1所示,即通常在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的微结构硅材料中,基底硅A表面往往存在一些超饱和掺杂层B、纳米量级絮状物C以及纳米量级颗粒物D等,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即过程E,即可实现基底硅A表面超饱和掺杂层B、纳米量级絮状物C以及纳米量级颗粒物D等的去除,使得金属电极与基底硅A之间直接结合更加紧密,从而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即使得微结构硅材料和金属电极之间形成的欧姆接触的电阻降低,进一步提高微结构硅基探测器的光电特性。
参考图2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即过程E具体包括化学清洗—反应离子刻蚀(Reactive Ion Etching)RIE处理—热退火处理—化学清洗—电极制备—金属化热处理等步骤。
具体的,化学清洗包括用氢氟酸溶液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洗净、吹干;RIE处理则包括将洗净、吹干后的微结构硅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热退火处理包括对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之后的化学清洗包括用氢氟酸溶液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电极制备包括在经过步骤化学清洗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金属化热处理包括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金属化热处理,实现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包括:
S1、化学清洗:用化学试剂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具体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0s~120s,具体的,化学试剂可为氢氟酸溶液、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或者缓冲氢氟酸蚀刻液;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1%~3%;之后用大量的去离子水进行冲洗,洗净;再吹用氮气枪吹干;
S2、RIE处理:将洗净、吹干后的微结构硅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应离子刻蚀RIE处理,去除锥状微结构硅材料表面大量随机分布的纳米量级絮状物C和纳米量级颗粒物D,形成光滑的锥状表面;具体优选实施方式中,真空环境包括抽真空至1×10-2Pa以下,RIE处理的条件包括通入反应气体,具体的反应气体为NF3或SF6等氟基刻蚀气体,通入反应气体的流量为30sccm~80sccm;RIE处理的离子源功率为30W~70W;RIE处理的时间为30s~240s;通过控制RIE处理的条件,能够在去除纳米量级絮状物C和纳米量级颗粒物D的同时,不损伤微结构硅材料的微结构形貌和超饱和掺杂层的功能性;
S3、热退火处理:对进行RIE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处理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采用管式退火炉或激光退火等退火处理方式;以管式退火处理为例,具体将微结构硅材料置于退火炉中在N2,H2、Ar等保护气体的保护气氛保护下,在400℃~80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10min~60min,以消除RIE处理可能带来的表面缺陷;
S4、化学清洗:用化学试剂,如浓度为1%~3%的氢氟酸溶液或者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或者缓冲氢氟酸蚀刻液等,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具体包括将退火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或者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或者缓冲氢氟酸蚀刻液中浸泡10s~120s,在沉积金属电极之前去除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自然氧化层,降低电阻;
S5、在经过步骤S4中化学清洗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沉积金属电极的金属电极厚度为100~500nm,然后在N2,H2、Ar等保护气体的保护气氛保护下加热至400℃~600℃,进行金属化热处理5min~30min,使得微结构硅材料和金属电极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从而实现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降低。金属化热处理的退火处理过程同样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管式退火炉处理方式实现。
本发明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通过化学清洗和RIE处理等过程,实现对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诱导硅材料表面锥状微结构形成的同时所导致的微结构表面形成的大量随机分布的微纳米量级颗粒和絮状物得到有效的去除,在对微结构形貌和超饱和掺杂层的功能型没有破坏的前提下,使得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更加光滑,消除其导致的阴影遮蔽效应,减少因此造成沉积的金属膜层疏松、金属膜层与微结构表面存在空隙、附着力弱等问题,达到在金属电极与硅微结构间形成良好的金半接触的目的。本发明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工艺复杂度低,中间过程较少,通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较为光滑,同时覆盖其表面的超饱和掺杂层未被去除,在不影响微结构硅材料对近红外光吸收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其与金属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且令金属电极能够稳定的附着微结构硅材料表面上。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微结构硅材料,该微结构硅材料在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后,采用本发明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进行处理,进而获得最终的微结构硅材料,通过本发明的微结构硅材料制作光电探测器,能够进一步提高微结构硅光电探测器的近红外光电响应,提高微结构硅基探测器的光电特性。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使用耐酸容器,用去离子水配置低浓度的氢氟酸溶液,配得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3%;
2)将飞秒激光加工获得的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配置好的氢氟酸溶液中浸泡30s去除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采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氮气枪吹干;
3)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真空腔室内进行RIE过程处理,抽真空至1×10-2Pa以下,以40sccm速率的流量通过SF6反应气体,调整离子源功率为50W,对锥状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进行反射离子束刻蚀,刻蚀时间为60s;
4)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退火炉中,在N2气氛保护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设置为400℃,时间为30分钟;
5)用浓度为3%的氢氟酸溶液去除微结构硅材料表层的氧化层,浸泡时间为30s;
6)在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厚度为500nm,然后在N2气氛保护下,450℃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金属化热处理。
实施例2
1)使用耐酸容器,用去离子水配置低浓度的氢氟酸溶液,采用试剂浓度为1%;
2)将飞秒激光加工获得的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配置好的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20s去除微结构表面的氧化层,采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氮气枪吹干;
3)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真空腔室内进行RIE过程处理,抽真空至1×10-2Pa以下,以30sccm速率的流量通过NF3反应气体,调整离子源功率为70W,对锥状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进行反射离子束刻蚀,刻蚀时间为30s;
4)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退火炉中在H2气氛保护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设置为550℃,时间为30分钟;
5)用用浓度为1%的氢氟酸试剂去除微结构硅表层的氧化层,浸泡时间为120s;
6)在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厚度为300nm,然后在Ar气氛保护下,400℃温度条件下进行20分钟的金属化热处理。
实施例3
1)使用耐酸容器,用去离子水配置低浓度的氢氟酸与HCl混合液;
2)将飞秒激光加工获得的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配置好的混合溶液中浸泡60s去除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采用大量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氮气枪吹干;
3)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真空腔室内进行RIE过程处理,抽真空至1×10-2Pa以下,以50sccm速率的流量通过SF6反应气体,调整离子源功率为50w,对锥状微结构硅材料表面进行反射离子束刻蚀,刻蚀时间为60s;
4)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退火炉中,在N2气氛保护下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设置为400℃,时间为20分钟;
5)用浓度为低浓度的氢氟酸与HCl混合液去除微结构硅材料表层的氧化层,浸泡时间为60s;
6)在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金属电极厚度为400nm,然后在N2气氛保护下,450℃温度条件下进行10分钟金属化热处理。
使用本发明的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制作光电探测器时能够具备更好的光学性能。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所述微结构硅材料通过飞秒激光加工获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S1、用化学试剂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洗净、吹干;
S2、将洗净、吹干后的微结构硅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
S3、对进行反应离子刻蚀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
S4、用化学试剂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
S5、在经过步骤S4处理后的微结构硅材料表面沉积金属电极,然后在保护气氛下加热,进行金属化热处理,实现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降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试剂为氢氟酸溶液、氢氟酸与盐酸的混合液或者缓冲氢氟酸蚀刻液;所述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用化学试剂去除所述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包括将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0s~120s;所述洗净包括用去离子水冲洗;所述吹干包括用氮气枪吹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环境包括抽真空至1×10-2Pa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条件包括通入反应气体,通入反应气体的流量为30sccm~80sccm;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离子源功率为30W~70W;所述反应离子刻蚀处理的时间为30s~240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气体为氟基刻蚀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气体选自NF3或SF6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氛所采用的气体选自N2,H2或Ar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处理的温度为400℃~800℃;所述退火处理的时间为10min~60min;所述金属化热处理的温度为400℃~600℃;所述金属化热处理的时间为5min~30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用化学试剂去除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表面的氧化层包括将退火处理后微结构硅材料放入氢氟酸溶液中浸泡10s~120s;所述步骤S5中,沉积金属电极的金属电极厚度为100~500nm。
11.一种微结构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硅材料经过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的方法处理得到。
CN201811481122.1A 2018-12-05 2018-12-05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Active CN109659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1122.1A CN109659392B (zh) 2018-12-05 2018-12-05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1122.1A CN109659392B (zh) 2018-12-05 2018-12-05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9392A CN109659392A (zh) 2019-04-19
CN109659392B true CN109659392B (zh) 2020-06-12

Family

ID=6611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1122.1A Active CN109659392B (zh) 2018-12-05 2018-12-05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9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1300A (zh) * 2022-01-05 2022-04-15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发光二极管制备方法及微发光二极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244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98193B2 (en) * 2008-07-29 2014-04-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80914B (zh) * 2010-05-25 2012-09-12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制备黑硅的方法
JP5665373B2 (ja) * 2010-06-03 2015-02-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薄膜の加工方法、及び光電変換装置の作製方法
CN102534505B (zh) * 2012-02-22 2013-11-0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黑硅材料表面金属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275423B (zh) * 2017-06-06 2018-10-12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黑硅电池转换效率的处理方法
CN108682615A (zh) * 2018-05-04 2018-10-19 常州比太黑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法制绒黑硅后清洗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92444A (ja) * 2013-03-28 2014-10-06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9392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0733B (zh) 太阳能电池的n型晶体硅衬底的清洗处理方法
JP2018201016A (ja) ヘテロ接合型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ヘテロ接合型太陽電池
CN104218122B (zh) 一种降低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反射率的制绒方法
CN105118898A (zh) 一种硅片表面钝化方法及基于其的n型双面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03268897B (zh) 具有钝化处理的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层的紫外探测器及制备方法
CN102157624B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7330B (zh) 一种单晶金刚石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3286A (zh) 一种表面等离激元黑硅宽光谱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64582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模板上AlGaN纳米柱基MSM型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5762A (zh) 一种铜箔基底石墨烯转移的改良方法
CN111370583A (zh) 聚乙烯吡咯烷酮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59392B (zh) 降低微结构硅材料上金半接触电阻的方法及微结构硅材料
CN106711248B (zh) 一种降低铸锭多晶硅片表面反射率的方法
CN111710786A (zh) 一种柔性电子传输层成膜工艺
Imamura et al. Light trapping of crystalline Si solar cells by use of nanocrystalline Si layer plus pyramidal texture
CN105742409B (zh) 一种黑硅表面清洗方法及黑硅电池制备方法
CN110137296A (zh)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5607B (zh) 降低微结构硅基光电探测器表面缺陷的方法及光电探测器
CN107275423A (zh) 一种提升黑硅电池转换效率的处理方法
CN110718596A (zh) Pn结增强的黑硅肖特基结红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52833B (zh) 微孔负电极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及探测器
WO2018235422A1 (ja) 高効率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611807A (zh) 一种抗pid效应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13707764A (zh) 一种采用倒金字塔绒面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9950336B (zh) 一种黑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