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8691A -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8691A
CN109648691A CN201910057312.9A CN201910057312A CN109648691A CN 109648691 A CN109648691 A CN 109648691A CN 201910057312 A CN201910057312 A CN 201910057312A CN 109648691 A CN109648691 A CN 109648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exhaust duct
composable mold
over devic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73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8691B (zh
Inventor
李志�
李惠红
聂法玉
谭源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a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a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a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73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8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8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8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8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8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8Mould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ilting or inverting
    • B28B7/082Tiltable moulding tables or similar mould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8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 B28B1/087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by means acting on the mould ; Fixation thereof to the mould
    • B28B1/0873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vibrating or jolting by means acting on the mould ; Fixation thereof to the mould the mould being placed on vibrating or jolting supports, e.g. moulding 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16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 B28B7/18Moulds for making shaped articles with cavities or holes open to the surface, e.g. with blind holes the holes passing completely through the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包括形成有与排气道形状相适配浇注成型腔的组合模具,组合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具有:水平设置的底壁、两个对称的侧壁以及顶壁,底壁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底部模腔,两个侧壁分别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两个侧边模腔;其中,排气道的制备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组合模具的基台,基台设置有用于使组合模具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以及,侧翻装置,侧翻装置至少具有第一翻转方向,以致使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至倾斜状态。本发明设置有侧翻装置,可以改变组合模具位置姿态,以实现在排气道制备过程中,彻底排出浇注成型腔中的气体,避免制备的排气道出现气孔、麻面等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住宅排气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侧翻装置的、可以改变组合模具位置姿态的排气道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排气道是住宅建筑物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构件,用以排除厨房内的油烟和卫生间内的废气,排气道是预制的,运到施工现场后装配到建筑物内的指定位置。
目前的排气道多采用纯人工制作,存在占用场地大、对操作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排气道侧壁的厚薄均匀度很难控制等缺陷。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代替人工摸浆的机制模具。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610900867.1公开了一种预制排气道的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包括内模框和内模框收放机构,内模框包括上内模框和支撑上内模框的下内模框,上内模框为C形檩条状,上内模框下端设有缓冲件,下内模框呈U形,内模框的四个角为外倒角或R角,内模框内壁设有横向的加强筋;外模呈U形,包括底模框和铰接在底模框两侧的边模框,两侧边模框上端通过拉杆固定配合;内模置于外模内侧,且两者之间形成模腔,模腔两端配设端框,内模置于端框上。
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1220070429.4公开了一种排气道浇注模具。浇注模具包括侧板、端板、端板密封条、模芯、密封油布、小车底盘、旋转式卡紧器、快速夹紧机构、车轮、轴、辊筒、托板和托板密封条。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10095561.3公开了一种预制薄壁排气道成型工艺,工艺步骤为模具组合、振动浇注成型后在养护窑内静养、加温养护、冷却,然后拆模自然养护。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在制备排气道的过程中,浆料从浇注成型腔的两侧流入,再汇聚至底部区域,在浆料浇注的过程中,原本存在于浇注成型腔中的气体在浆料的驱赶下汇集,尤其汇集在底部区域中,一方面,造成在浆料浇注过程中出现气塞、气梗阻现象,影响浆料的下落,浆料不容易充满至浇注成型腔的各个空间,严重影响排气道的制备成型;另一方面,浇注成型腔的气体很难穿透浆液向上排出,导致气体存在于浆料中或者浆料与模具的结合处,造成排气道表面的气孔、麻面、蜂窝等现象,甚至造成排气道的漏气现象,影响排气道的密封性能。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浆料浇注过程中气体难以排出的问题,一种方式是对成型模具进行高强度的水平振动,这种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高强度的振动容易造成浆液离析(混凝土离析)、分层现象,造成浆液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过大,还容易导致模具的变形,不利于模具的长期使用;然而,轻微的水平振动方式对浆料浇注过程中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明显,因此,高强度的水平振动方式依旧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还一种方式是提高浆液的水灰比,以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实现降低浇注成型腔中的气体排出的阻力,实现提高气体排出的效果;由于排气道整体的厚度较薄,一般为15mm左右,提高了浆液的水灰比以后,会导致排气道的强度不足,难以满足行业标准规定的排气道制品的管体垂直承载力的要求;而且,提高了浆液的水灰比后,只能部分缓解气塞现象,特别是下方的底部区域中的气体在遇到内模的阻碍后,还是存在难以将气体排出至浇注成型腔之外的缺陷,因此制作出来的排气道(尤其是底部区域成型的排气道)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气孔、麻面等现象。
基于此,本申请在保证排气道基本强度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可以大大降低排气道产生麻面、气孔等现象的排气道制备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设置有侧翻装置,可以改变组合模具位置姿态,以实现在排气道制备过程中,彻底排出浇注成型腔中的气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包括形成有与排气道形状相适配浇注成型腔的组合模具,组合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具有:水平设置的底壁、两个对称的侧壁以及用于在其上浇注浆料的顶壁,底壁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底部模腔,两个侧壁分别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两个侧边模腔;其中,排气道的制备系统还包括:
用于支撑组合模具的基台,基台设置有用于使组合模具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以及,
侧翻装置,侧翻装置至少具有第一翻转方向,以致使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至倾斜状态。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侧翻装置用于改变组合模具的姿态,侧翻装置具有第一翻转方向,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可以进行水平姿态与倾斜姿态之间的切换,或者是在具有不同倾角的倾斜姿态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的,组合模具设置在基台上,在组合模具的转动过程中,整体或者部分基台随着组合模具的转动而转动,再或者是基台和组合模具为拼装式结构,即基台采用接触的方式承载组合模具,二者之间没有例如锁定结构等连接部件,基台不会随着模具整体的转动而转动。
其中,在基台上设置有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可以直接作用于组合模具,也可以间接作用于组合模具(例如直接作用于基台),其主要作用是驱使组合模具进行规律的、根据设计需求设定的、连续的或间歇性的、振动频率可调的、具有多种不同振动强度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的第一翻转方向设置在底部模腔的长度方向上,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转动预设角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浇注在顶壁上的浆料,从偏向第一翻转方向的一个侧边模腔中流入底部模腔。本方案中的偏向第一翻转方向指位于第一翻转方向正方向前方的一个侧边模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设置有:用于将组合模具锁定至预设角度位置的锁紧装置,在组合模具处于倾斜状态下,锁紧装置锁定组合模具至指定角度,在排气道进行制备的振动过程或者浇注过程中,组合模具具有确切的、相对稳固的、需要主动切换才会更改位置的姿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还具有第二翻转方向,第二翻转方向设置在底部模腔的宽度方向上。
其中,第一翻转方向的最大翻转角度为45°,优选为15° ̄30°之间,具体例如20°;第二翻转方向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5°,优选为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是连续的、具有多个不同翻转角度工位的、在组合模具处于振动状态下依旧可以改变翻转角度的侧翻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转动的同时,进行组合模具围绕第二翻转方向的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为桁架吊装式侧翻装置,桁架吊装式侧翻装置包括支撑桁架、设置在桁架上的多根吊装支链,多根吊装支链连接至基台和/或组合模具,以驱使基台和/或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为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支链,支撑支链为可伸缩式支撑支链,支撑支链连接至基台和/或组合模具,以驱使基台和/或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侧翻装置为平台式侧翻装置,平台式侧翻装置包括翻转式支撑平台,基台和/或组合模具均设置于翻转式支撑平台上,翻转式支撑平台的转动,驱使基台和/或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系统设置有侧翻装置,在排气道的制备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通过侧翻装置将组合模具调整至倾斜状态并固定,在模具倾斜状态下进行浆料的主要浇注过程以及部分的振动过程,有利于提高浆料在组合模具中的侧边模腔中的流动,浆料可以更充分、均匀的流至底部模腔中去,进而彻底排出底部模腔中的气体,避免了排气道出现气孔、麻面现象。
本发明中的侧翻装置改变组合模具的姿态,有利于浆料在各个模腔中的流动,可以降低浆料的水灰比,即较为黏稠的浆料也可以很好的在本发明中的各个模腔中流动,制备的排气道结构强度明显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合模具定位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合模具转动至倾斜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浆料初始阶段的浇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浆料填充底部模腔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浆料在倾斜状态下浇注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组合模具翻转至水平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排气道形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合模具转动至倾斜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浆料初始阶段的浇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浆料填充底部模腔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合模具翻转至倾斜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合模具在倾斜状态下振动后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合模具翻转至水平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排气道形状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组合模具转动至倾斜状态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包括基台1、设置在基台1上的组合模具2、振动装置和侧翻装置3。
基台1设置有载板11,组合模具2包括内模21和外模22,外模22设置在载板11上,内模21与外模22之间不接触,通过例如端部桁架支撑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载板11上,并且在内模21与外模22相对固定后,二者之间不再发生位置的相对变化;
其中,内模21具有水平设置的底壁、两个对称的侧壁以及顶壁,底壁与外模22配合形成底部模腔4,两个侧壁分别与外模22配合形成两个侧边模腔5,底部模腔4、两个侧边模腔5和顶壁上方的成型区域形成与排气道形状相适配的浇注成型腔,具体的,浇注成型腔的主体截面呈四边形。
侧翻装置3设置有一侧向翻转轴31,侧向翻转轴31设置在底部模腔4的长度方向上,侧向翻转轴31设置在基台1上并固定连接至载板11,通过侧向翻转轴31的转动,可以带动载板11以及设置在载板11上的组合模具2的转动。
其中,在基台1上设置有振动器,振动器可以作用于基台1的主体部分,即将基台1设置在振动器的振动平台上,在组合模具2需要进行振动过程时,基台1整体会随着一起进行振动;或者是振动器主要作用于载板11,在组合模具2需要进行振动过程时,载板11及组合模具2进行振动,而基台1主体几乎不会发生主动振动,只是在载板11及组合模具2振动时,产生程度较小的共振。
本实施例中的侧翻装置3是连续的、具有多个不同翻转角度工位的、在组合模具2处于振动状态下依旧可以改变翻转角度的侧翻装置,相应的,在基台1上设置有驱动载板11围绕侧向翻转轴31(第一翻转方向)进行转动的动力源,例如电机。
在排气道的制备过程中,组合模具2的位置变化可以是连续的、过程缓慢的、具有多个不同倾角倾斜姿态的,也可以是翻转过程较快的,在翻转后具有确定位置的,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进行适应性设计。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的基台上,还可以设置有锁紧组合模具2位置的锁定装置,例如通过设置在地面上、与基台配合的钩锁装置等。
本实施例排气道的制备系统的一种制备过程如下:
1.将组合模具2定位至载板11上,调整外模22、内模21至设定位置,如图1所示;
2.通过电机驱动侧向翻转轴31向右转动,带动载板11及组合模具2转动,转动后组合模具2中的底部模腔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5°,如图2所示;
3.进行浆料的浇注过程,在浇注的过程中,开启振动器;将浆料浇注在内模21的顶壁上,呈流动性的浆料流入右侧的侧边模腔,并落入底部模腔4中,如图3所示;
4.持续浇注浆料至浆料完全填充满底部模腔4、再填充满右侧的侧边模腔后,停止浇注浆料及组合模具2的振动,如图4-5所示;
5.通过电机驱动侧向翻转轴31向左转动,带动载板11及组合模具2转动至水平位置,如图6所示;
6.再次浇注浆料至浆料填充满两侧的侧边模腔以及顶壁上方的顶部区域,并对顶壁上的浆料进行修饰,形成最终排气道的形状,如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侧翻装置3将定位后的组合模具2翻转至倾斜状态,此时,浇注在内模21顶壁上的浆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只会朝向右侧的侧边模腔流去,形成单侧浇注的模式;
在单侧浇注的模式下,浆料的流动方向为右侧的侧边模腔—底部模腔4—左侧的侧边模腔,在浆料的流动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单向流动,浆料从右侧的侧边模腔流入底部模腔4,在浆料完全充满底部模腔4之后,持续浇注浆料,存在于底部模腔4的浆料会被挤进左侧的侧边模腔,并在右侧的侧边模腔、底部模腔4和左侧的侧边模腔之间形成类“活塞流”,在左侧的侧边模腔以“赶”的方式将气体推出,从而大大降低浆料中的气体,避免气塞现象的出现。
在倾斜状态下,振动器的振动,可以有效的将参杂在浆料的气体排出,组合模具2的振动,加速了气体穿透浆料向上流出,在遇到内模21底壁后,由于此时底壁是倾斜的、具有一定角度的,气体会沿着倾斜的方向继续向上排出,直至排出底部模腔4之外。
本实施例中振动器的振动过程,可以有效地保证浆料具有较低的水灰比,例如浆料的水灰比为0.5,此时,制备的排气道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结实耐用。
实施例2
如图8-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桁架吊装式侧翻装置的排气道制备系统。
如图8所示,其中,吊装式侧翻装置3a包括侧向翻转轴31a、支撑桁架32a和多根吊装支链33a,其中支撑桁架32a相对地面固定设置,侧向翻转轴31a通过支撑架11a设置在地面上,并通过连接板12a连接至基台1a,其中,连接板12a与支撑架11a在侧向翻转轴31a处铰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根对称在组合模具2a的上方外侧的支撑桁架32a,以及绕设在支撑桁架32a上的八根吊装支链33a,其中,八根吊装支链33a对称设置在组合模具2a的两侧,每一侧的四根吊装支链33a在组合模具2a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其中,通过两侧吊装支链33a之间的收紧或者拉长(例如在吊装支链33a的端部设置有绞盘),改变组合模具2a的倾斜姿态,例如图9中示出的姿态,组合模具2a的底部模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12°。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位于组合模具2a同侧的吊装支链33a采用同一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且四根吊装支链33a所承受的力相同。
本实施例也可以实施例1所提供的制备过程,也可以采用如下制备过程:
1.将组合模具2a定位至基台1a上,调整外模22a、内模21a至设定位置,如图8所示的水平状态;
2.进行浆料的浇注过程,呈流动性的浆料分散流入左侧的侧边模腔5a和右侧的侧边模腔5a,并汇聚在底部模腔4a中,如图10所示;
3.持续浇注浆料至浆料完全填充底部模腔后,停止浇注,如图11所示;
4.通过电机驱动侧向翻转轴31a向左转动,带动基台1a及组合模具2a转动,转动后组合模具2a中的底部模腔4a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12°,如图12所示;
5.在组合模具2a倾斜状态下开启振动器,持续振动2 ̄3分钟后,停止振动,如图13所示;
6.通过电机驱动侧向翻转轴31a向左转动,带动基台1a及组合模具2a转动至水平位置,并继续浆料的浇注过程,如图14所示;
7.再次浇注浆料至浆料填充满两侧的侧边模腔5a以及顶壁上方的顶部区域,并对顶壁上的浆料进行修饰,形成最终排气道的形状,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吊装式侧翻装置3a是连续的、具有多个不同翻转角度工位的、在组合模具2a处于振动状态下依旧可以改变翻转角度的侧翻装置。
实施例3
如图16-17所示,在实施例1、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的排气道制备系统。
如图16所示,其中,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3b包括侧向翻转轴31b、至少支撑支链32b,其中侧向翻转轴31b通过支撑架11b设置在地面上,并通过连接板12b连接至基台1b,其中,连接板12b与支撑架11b在侧向翻转轴31b处铰接。
本实施例中在位于组合模具2b的一侧设置有五根支撑支链32b,五根根支撑支链32b在组合模具2b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具体的,支撑支链32b可以采用液压缸的方式,如图16所示,在液压缸的两端设置有两个铰接座33b,液压缸通过两个铰接座33b分别连接至地面和基台1b,通过液压缸的伸出或者缩回,改变组合模具2b的倾斜姿态,例如图17中示出的,组合模具2b的底部模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γ为10°。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过程可以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制备过程,也可以采用实施例4提供的制备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平台式侧翻装置的排气道制备系统,其中,平台式侧翻装置包括具有侧向翻转轴的支撑平台,基台和组合模具均设置在支撑平台的上方,通过外部动力设备,例如电机组(含有减速器)等,通过动力设备驱动支撑平台围绕侧向翻转轴(第一翻转方向)的转动,改变组合模具的倾斜姿态。
其中,振动装置可以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直接驱动基台进行振动。
实施例5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侧翻装置还是设置有俯仰翻转轴(第二翻转方向),其中,俯仰翻转轴设置在底部模腔的宽度方向上,在浇注浆料的主要阶段,尤其是在浆料完全充满底部模腔之前,组合模具围绕侧翻装置中的俯仰翻转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例如5度,配合振动器的振动,以更加彻底地排出底部模腔中的残余气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组合模具围绕俯仰翻转轴的转翻转过程,可以与组合模具围绕侧向翻转轴同步进行,即俯仰翻转轴和侧向翻转轴的驱动部分相互之间不存在干涉。
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包括形成有与排气道形状相适配浇注成型腔的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包括内模和外模,内模具有:水平设置的底壁、两个对称的侧壁以及用于在其上浇注浆料的顶壁,所述底壁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底部模腔,两个所述侧壁分别与外模配合形成浇注成型腔的两个侧边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支撑所述组合模具的基台,所述基台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组合模具产生振动的振动装置;以及,
侧翻装置,所述侧翻装置至少具有第一翻转方向,以致使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至倾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的第一翻转方向设置在底部模腔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转动预设角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浇注在所述顶壁上的浆料,从偏向第一翻转方向的一个侧边模腔中流入底部模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设置有:
用于将所述组合模具锁定至预设角度位置的锁紧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还具有第二翻转方向,第二翻转方向设置在底部模腔的宽度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方向的最大翻转角度为45°,所述第二翻转方向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转动的同时,进行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二翻转方向的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是连续的、具有多个不同翻转角度工位的、在所述组合模具处于振动状态下依旧可以改变翻转角度的侧翻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为桁架吊装式侧翻装置,所述桁架吊装式侧翻装置包括支撑桁架、设置在所述桁架上的多根吊装支链,多根吊装支链连接至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以驱使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为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所述桁架支撑式侧翻装置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支链,所述支撑支链为可伸缩式支撑支链,所述支撑支链连接至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以驱使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道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为平台式侧翻装置,所述平台式侧翻装置包括具有侧向翻转轴的支撑平台,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均设置于所述翻转式支撑平台上,所述翻转式支撑平台的转动,驱使所述基台和/或所述组合模具围绕第一翻转方向进行侧翻。
CN201910057312.9A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Active CN109648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7312.9A CN109648691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7312.9A CN109648691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8691A true CN109648691A (zh) 2019-04-19
CN109648691B CN109648691B (zh) 2021-05-28

Family

ID=66120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7312.9A Active CN109648691B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86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8797A (zh) * 2019-08-13 2021-02-23 陕西晟泰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高频振动制备混凝土检查井的装置和方法
CN114789502A (zh) * 2022-03-25 2022-07-26 上海汉石昀升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用浇筑模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96135A2 (ru) * 1977-10-07 1979-11-05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ий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й Трест "Сельэлектроконструкц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т жени арматуры
CN1105929A (zh) * 1994-05-31 1995-08-02 何昌宪 一种安全帽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201009359Y (zh) * 2007-03-20 2008-01-23 广州市番禺合和建材有限公司 管桩混凝土灌注辅助装置
CN202399373U (zh) * 2011-12-31 2012-08-29 曾范顺 水泥烟道成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696135A2 (ru) * 1977-10-07 1979-11-05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ий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ый Трест "Сельэлектроконструкц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ат жени арматуры
CN1105929A (zh) * 1994-05-31 1995-08-02 何昌宪 一种安全帽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CN201009359Y (zh) * 2007-03-20 2008-01-23 广州市番禺合和建材有限公司 管桩混凝土灌注辅助装置
CN202399373U (zh) * 2011-12-31 2012-08-29 曾范顺 水泥烟道成型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8797A (zh) * 2019-08-13 2021-02-23 陕西晟泰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高频振动制备混凝土检查井的装置和方法
CN114789502A (zh) * 2022-03-25 2022-07-26 上海汉石昀升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用浇筑模具
CN114789502B (zh) * 2022-03-25 2024-05-14 上海汉石昀升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柱用浇筑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8691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3177U (zh) 水泥预制件直接挤压振动法整体成型模具
CN109648691A (zh)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系统
CN206873930U (zh) 一种可调节的装配式组合梁模具
CN109382905A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流水线
CN20829017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生产线
CN103774561B (zh) 高速公路预制小箱梁工装法流水化作业施工
WO2009031983A1 (en) Tilting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al elements
CN109183842A (zh) 一种单舱矩形综合管廊制作方法
CN108556129A (zh) 一种水泥预制块自动浇制车
CN106639189A (zh) 自防水环保型架空隔热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687505U (zh) 钢筋混凝土框架隧道浇筑用液压模板台车
CN208232007U (zh) 一种混凝土振捣平台
CN110485636A (zh) 一种空腔框架柱及其成型方法
CN107415042A (zh) 一种泡沫混凝土脱模设备
CN106984778A (zh) 消失模铸造砂箱
CN106079046A (zh) 一种烟道成型装置及应用烟道成型装置的烟道成型方法
CN207406351U (zh) 一种一体式易移动隧道中心水沟模架
CN208052237U (zh) 一种水泥预制块自动浇制车
CN109382902A (zh) 一种装配箱式空心楼盖底板湿法脱模生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10354A (zh) 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及应用现浇盖板涵模板体系施工方法
CN106065565B (zh) 一种预制装饰混凝土桥墩立柱的施工方法
CN211597706U (zh) 单侧墙模板装置
CN106217638A (zh) 一种反置式预应力混凝土u形板桩成型模具
CN208375567U (zh) 一种混凝土管片浇捣系统
CN109693298B (zh) 一种排气道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07

Address after: 510000 floor 1 and 2, building 2, 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UNIVE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510000 floor 1 and 2, building 2, 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UNIVESITY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FA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floor 1 and 2, building 2, 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floor 1 and 2, building 2, 729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UNIVE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