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793B -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793B
CN109644793B CN201910063888.6A CN201910063888A CN109644793B CN 109644793 B CN109644793 B CN 109644793B CN 201910063888 A CN201910063888 A CN 201910063888A CN 109644793 B CN109644793 B CN 109644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annulata
stropharia rugoso
culture material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3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793A (zh
Inventor
白瑞贤
李兰
王富全
秦燕
赵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100638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4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4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7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2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该方式的步骤为:(a)准备大球蘑菇培养料,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3500kg‑5000kg;(b)将培养料进行堆沤发酵;(c)进行整地开厢后埋入培养料;(d)将150‑250袋大球盖菇菌种均匀撒至厢面放置好的培养料上,然后再撒上一层培养料或盖上3cm以上的土;(e)棚上覆盖有白膜和黑膜,黑膜覆盖在白膜上;(f)均匀全厢撒播小麦;(g)让小麦自然生长。本发明利用大球盖菇栽增种小麦的模式,实现了麦菌共生,可提高二者品质;且技术科学性强,套种合理,操作简便易行、适用性广。实现了稳粮增收,培肥地力,耕地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壤再生产能力与利用率。

Description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小麦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种植大球盖菇和种植小麦,都是分别耕种。但是这种耕种方式的效率较低,无法在同一片土地上,利用两种作物不同的生长规律进行混合耕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利用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模式,实现了麦菌共生,小麦产量不受影响,大球蘑菇更能高产,可提高二者品质;且技术科学性强,套种合理,操作简便易行、适用性广。实现了稳粮增收,培肥地力,耕地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壤再生产能力与利用率。
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
(a)准备大球蘑菇培养料,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3500kg-5000kg;
(b)将培养料进行堆沤发酵;
(c)进行整地开厢后埋入培养料;
(d)将150-250袋大球盖菇菌种均匀撒至厢面放置好的培养料上,然后再撒上薄薄一层培养料(约1cm厚),或盖上3cm以上的土进行盖种,每袋大球盖菇菌种净重750g;
(e)在种植的大球盖菇菌种上搭棚盖膜,棚上覆盖有白膜和黑膜,上层为黑膜,下层为白膜,黑膜覆盖在白膜上;
(f)当第一潮大球盖菇出完且第二潮大球盖菇未出的时间内揭去黑膜,或是第二潮大球盖菇出完且第三潮大球盖菇未出的时间内揭去黑膜,揭去黑膜后在厢面上覆盖3cm厚以上的新鲜细土,再按一定的量均匀全厢撒播小麦;
(g)当三到四潮大球盖菇出完后揭去白膜,最后让小麦自然生长。
具体地,在步骤(b)中,所述培养料的发酵方法为:培养料由谷壳、玉米芯、铇木花组成,将谷壳放置到最下层,玉米芯放置到中间层,铇木花放置到最上层;接着用水全覆盖浇堆叠好的培养料1次,再进行1-2次翻料,再用水浇盖培养料3-5次,确保培养料被水均匀浇透,最后将培养料堆放7-10天进行发酵。
具体地,所述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3500kg-4000kg。
具体地,所述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4000kg-5000kg。
具体地,所述培养料的所有组分比例为:谷壳4.5:玉米芯4.5:铇木花1。
具体地,步骤(c)中,所述厢的尺寸为宽80-90cm、沟宽60-70cm、沟深25-30cm、挖土深15-20cm、垄高10-15cm。
具体地,步骤(f)中,所述小麦每亩的用种量为12.5-15kg。
具体地,步骤(g)中,所述小麦的生长管理方式为:每亩施用复合肥30kg或尿素20kg对小麦进行施肥。
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利用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模式,实现了麦菌共生,小麦产量不受影响,大球蘑菇更能高产,可提高二者品质;且技术科学性强,套种合理,操作简便易行、适用性广。实现了稳粮增收,培肥地力,耕地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壤再生产能力与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一、预制培养料
1、培养料准备时间
9月上旬前按大球盖菇培养料每亩用量准备好谷壳、铇木花、玉米芯等。
2、培养料用量
每种植1亩大球盖菇需用培养料4-5吨(4000-5000kg),经济核算1亩最佳培养料用量为3.5-4.0吨(3500-4000kg)。
3、培养料比例
培养料常采用谷壳、玉米芯与铇木花,其最佳比例为谷壳:玉米芯:铇木花=4.5:4.5:1。
4、培养料放置
培养料放置应是最下层放置谷壳,中间层放置玉米芯,上层放置铇木花;放置培养料高度大约为2m,以后浇水后逐渐降至80cm-1m。
5、培养料预湿与浇透水
培养料预湿方法是先将放置好的培养料全覆盖浇一次水,然后均匀翻料一次(采用挖挖机最经济、快速),最后再对培养料全覆盖浇水3-5次(确保培养料被水均匀浇透为宜)即可。
6、培养料发酵
培养料预湿好后,不急于下地放料,就地将料堆放7-10天发酵,这样下地效果更佳。
二、开厢播种大球盖菇
1、整地开厢
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翻耕、耙地后再进行开厢,时间紧迫时板地开厢也可。一般要求规格为厢宽80-90cm,沟宽60-70cm,沟深约25-30cm(其中挖土深约15-20cm,垄高约10-15cm)。
2、埋培养料
按规格确定好厢面与厢沟宽度后便开始放置发酵好的培养料,若采用每亩3.5-4.0吨料,一般埋料高度为12-15cm,但开厢规格不同会略有差异。
3、播种大球盖菇
每1亩用大球盖菇菌种150-250袋(500-600瓶)(每瓶菌种约200g),最佳用种量为160袋左右;将大球盖菇菌种拆袋松散后均匀撒至厢面放置好的料上,然后及时再撒上薄薄一层培养料(约1cm厚),或盖上3-5cm以上厚度的细土一层(防紫外线)完成播种。
4、搭棚
(1)搭棚时间
棚栽法通常搭棚时间为10月10日左右,先弓好棚架覆盖上一层厚度约3-4mm白膜,再盖上一层厚度约3-4mm黑膜,以利于保温保湿,提早出菇与提高品质。
(2)搭棚所需材料
每种植1亩大球盖菇需用小竹竿180-200根,每根竹竿长度5.5-6.0m(以便两根相交搭架),每1亩用布带绳0.5-1kg,也可采用塑料带绳,每亩需用约3-4mm厚的黑膜与白膜各约30kg。
5、播种大球盖菇后管理
大球盖菇播种完毕保持厢面湿润,菌丝生长要求保持空气湿度40%左右,子实体形成期要求空气湿度达65%左右为宜,如若湿度不足要喷水保湿,通常土不见白不浇水。
6、出菇
第一潮菇通常在大球盖菇下种后40-45天开始出菇(如9月15-20日播种大球盖菇,10月30日左右便开始出菇了)。
三、播种小麦
1、揭去膜播种小麦
大球盖菇播种后40-45天开始出菇,每一潮菇出完需约10天,然后休整约12天才会出下潮菇,当第1或第2潮菇出完休整期(成都平原9月中旬播种的大球盖菇通常采收两潮菇后时间为12月10-25日)揭去大棚黑膜,便可播种小麦,也可在厢面覆盖上约3cm厚度的新鲜细土,再按每亩用种量均匀全厢撒播小麦(每1亩用小麦良种12.5-15kg)。
2、揭云白膜
正常年份尽量争取年前能多采收几潮大球盖菇,等到来年开春大约已采收3-4潮菇了,这时候揭去大棚白膜,让小麦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与高产。
四、管理
根据田间小麦长势,及时施肥、防病治虫等。前期以保大球盖菇为主,一般不需病虫防治,常第三、四潮菇出完正是小麦齐苗期,这时进行小麦施肥,每亩施用复合肥30kg或尿素20kg,根据田间情况分次施用为宜。如果田间土壤表土现白,可酌情喷水或灌跑马水(水不上厢面,灌后及时排干)保湿。后期揭膜保小麦产量,此时应是小麦生长中后期,注意预防蚜虫、锈病与赤霉病,根据当地农业部部门测报,适时进行防治。
五、收获
小麦85%以上腊熟便收获,轻晒、轻晒收藏,以保证高产优质。
技术特点
·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秸秆或木材边角余料资源,解决农作物秸秆处理难的问题,降低了禁烧秸秆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与有机养分,改良土壤结构,培肥了土壤地力,提供了土壤有机养分,修复土壤,减少了土壤污染与田间病虫害,提高了耕地的再生能力。
·既稳定了粮食面积,增收一季大球盖菇;既能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用菌产品需求,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高营养的健康食品。
·减少病虫与草害,避免了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利于生产出绿色生态农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实现农业生态,产品有机无公害,促进人畜健康发展。
·大球盖菇与小麦共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效调节农田温、光、水、气与土壤环境条件等,保证了小麦与大球盖菇正常生长所需环境与养分,利于小麦高产,大球盖菇高产高效。
·菌麦共生利于节约用地,稳定粮食总产,提高了耕地的再生能力,增加了土壤复种指数,延长了种植与加工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能有效缓解城镇化建设中耕地逐年递减的矛盾。
·菌麦共生减少农药、化肥投入,节省了施用打药用工成本,减少了田间水气蒸发,不进行保温保湿,节约保温保湿成本,较单一的种植小麦或种植食用菌节本增效显著。
·菌麦共生有机利用了相互的共生周期,充分选择了二者的生长季节,相互共生时间长,能保证小麦与食用菌的正常播种与收获,保证麦菌的产量与品质不受套种新模式的影响;也不会影响下季作物的正常下种。
·前期搭棚促大球盖菇错季高产,后期拆棚保小麦小高,稳粮增收有保障。
2、技术优点与创新点
·大球盖菇栽增种小麦培模式独特,实现了麦菌共生,二者产量不受影响,却可提高品质;且技术科学性强,套种合理,操作简便易行、适用性广。
·挖掘了菌、麦共生的特性,利用优势互补,大球盖菇生长正是利用小麦生长中所具有的阴湿环境来保持食用菌要求田间相对湿度,无需补水就能促进菌丝生长与形成子实体;小麦生长则利用食用菌菌丝生长中所营造的土壤环境来吸收养分与水分,利用食用菌培养料在厢面的覆盖来减少田间养分流失与蒸发,避免了鸟害,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整个过程不再搭遮阳网保湿控温。
·实现了耕地的用养结合,食用菌培料下地,既能提供养分,培肥地力,又能缓慢释放有机养分满足小麦与食用菌正常生长所需用营养,促进小麦增产,保证食用菌保质增效高产。不同于单一的种植小麦或食用菌,二者共生能促进养分逐渐释放,平稳供给,有效利用。
·实现稳粮增收双赢,带来了多元化产品丰富人们餐桌内容,满足大家对食用菌产品的追求。利于种植与加工产业链延长,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
·实现了农田生态,产品绿色、有机或无公害、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菌套麦模式打破了单纯种植小麦或食用菌种技术的限制,也摆脱了间种束缚,大胆实施套种,更有效利用了耕地,实现了耕地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壤再生产能力与利用率。
·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共享,促进了环境优良,产品优质,投入少,效益高,节本增效显著。
·菌套麦(大球盖菇)栽培方法突破,变垄厢栽培为平厢面栽培,既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又利于食用菌保湿,便于自然环境条件下,田间湿度的有效调节,提高食用菌产量。
·搭棚双膜,适时拆棚,实现错季,大球盖菇高产高效,小麦不减产。
·菌麦共生研究形成新技术模式与方法,并形成了地方标准,应用潜力巨大。
以上述依据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3)

1.一种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
(a)准备大球蘑菇培养料,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3500kg-5000kg;培养料由谷壳、玉米芯、刨木花组成,比例为谷壳:玉米芯:刨木花=4.5:4.5:1;将谷壳放置到最下层,玉米芯放置到中间层,刨木花放置到最上层;接着用水全覆盖浇堆叠好的培养料 1 次,再进行 1-2次翻料,再用水浇盖培养料 3-5 次;
(b)将培养料进行堆沤发酵 7-10 天;
(c)进行整地开厢后埋入培养料;埋料高度为 12-15cm,所述厢的尺寸为宽80-90cm、沟宽 60-70cm、沟深 25-30cm、挖土深 15-20cm、垄高 10-15cm;
(d)将150-250 袋大球盖菇菌种均匀撒至厢面放置好的培养料上,然后再撒上一层培养料或盖上 3cm 以上的土进行盖种,每袋大球盖菇菌种净重 750g;
(e)在种植的大球盖菇菌种上搭棚盖膜,棚上覆盖有白膜和黑膜,上层为厚度3-4mm的黑膜,下层为厚度3-4mm的白膜,黑膜覆盖在白膜上;大球盖菇播种完毕保持厢面湿润,菌丝生长保持空气湿度40%,子实体形成期保持空气湿度达65%;
(f)当第一潮大球盖菇出完且第二潮大球盖菇未出的时间内揭去黑膜,或是第二潮大球盖菇出完且第三潮大球盖菇未出的时间内揭去黑膜,揭去黑膜后在厢面上覆盖3cm以上厚度的土,再按小麦每亩的用种量为12.5-15kg均匀全厢撒播小麦;
(g)当三到四潮大球盖菇出完后揭去白膜,最后让小麦自然生长,所述小麦的生长管理方式为:每亩施用复合肥 30kg或尿素20kg对小麦进行施肥。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 3500kg-4000kg。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的每亩用量为 4000kg-5000kg。
CN201910063888.6A 2019-01-23 2019-01-23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44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3888.6A CN109644793B (zh) 2019-01-23 2019-01-23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3888.6A CN109644793B (zh) 2019-01-23 2019-01-23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793A CN109644793A (zh) 2019-04-19
CN109644793B true CN109644793B (zh) 2021-09-14

Family

ID=66119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38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44793B (zh) 2019-01-23 2019-01-23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479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8641B (zh) * 2014-03-17 2015-08-26 白瑞贤 麦田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409508A (zh) * 2015-11-11 2016-03-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大球盖菇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7318420A (zh) * 2017-07-05 2017-11-07 颍上县鑫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套种高粱的大球盖菇的培育方法
CN108990697A (zh) * 2018-08-13 2018-12-14 湖北省曙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球盖菇与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9122031A (zh) * 2018-10-17 2019-01-04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设施化连作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793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8030B (zh) 安吉白茶生态高效栽培方法
CN108432596B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抗病虫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3238447A (zh) 一种蓝莓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2812831A (zh) 一种南方山地幼龄茶园茶、草、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
CN104106354A (zh) 猴樟苗木繁育技术
CN102173951A (zh) 一种用于降低黄瓜根结线虫发病率的有机肥和制备方法
CN103460941A (zh) 一种半年生高脂马尾松实生营养袋苗的培育方法
CN105210673A (zh) 东北林影栽培地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165405A (zh) 东北林影地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CN102037843A (zh) 夏植丝瓜的种植方法
CN103430743B (zh) 一种植人参的土壤优化栽培方法
CN112690185A (zh) 一种华重楼根茎腐烂病生态防控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68498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轻基质
CN109121932B (zh) 一种在茶树下交替套种大球盖菇和白芨的种植方法
CN114885874B (zh) 一种虾稻菇循环种养方法
CN106069030A (zh) 桃树下栽培黄连的方法
CN113207548B (zh) 一种低海拔大田生料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4604513A (zh) 一种寒富士苹果培育方法
CN105340682A (zh) 一种葡萄抗旱栽培方法
CN109644793B (zh) 大球盖菇地增种小麦的方法
CN108401821B (zh) 高纬度寒区马铃薯与水稻双季连作种植方法
CN112021061A (zh) 一种低山丘陵地叶用银杏优质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4686153B (zh) 一种改良坡地种植富硒蔬菜和水果的方法
CN115211340B (zh) 一种移栽水稻虾粉施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