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1896B -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91896B CN109591896B CN201811594412.7A CN201811594412A CN109591896B CN 109591896 B CN109591896 B CN 109591896B CN 201811594412 A CN201811594412 A CN 201811594412A CN 109591896 B CN109591896 B CN 1095918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support structure
- fixed
- rear end
- cockp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后机舱框架结构包括上层支撑结构、中层支撑结构、下层支撑结构、驾驶舱连接部,上层支撑结构、中层支撑结构和下层支撑结构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上层支撑结构、中层支撑结构和下层支撑结构均与驾驶舱连接部连接,上层支撑结构与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行李箱安装空间,上层支撑结构与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动力总成安装空间。根据本发明的后机舱框架结构,车辆的行李箱和动力总成可以上下叠置地安装,行李箱和动力总成可以共用中层支撑结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设置合理,可以节约后机舱框架结构的体积和车内占用空间,且减轻了后机舱框架结构的重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车辆轻量化已成为车辆设计的趋势。车辆的后机舱框架复杂,需要安装车辆的行李箱、动力总成等多个设备,占用车内空间较大,较为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车内占用空间的后机舱框架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后机舱框架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包括上层支撑结构、中层支撑结构、下层支撑结构、驾驶舱连接部,所述上层支撑结构、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和所述下层支撑结构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所述上层支撑结构、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和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均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所述上层支撑结构与所述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行李箱安装空间,所述上层支撑结构与所述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动力总成安装空间。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车辆的行李箱和动力总成可以上下叠置地安装,行李箱和动力总成可以共用中层支撑结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设置合理,可以节约后机舱框架结构的体积和车内占用空间,且减轻了后机舱框架结构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所述上层支撑结构安装有车辆充电座。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安装有车辆尾灯。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上边梁、右上边梁和中间上横梁,所述左上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上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中间上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上边梁与所述右上边梁之间,所述车辆充电座包括:快充充电座和慢充充电座,所述快充充电座和所述慢充充电座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左上边梁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右上边梁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中边梁、右中边梁、后端安装梁总成,所述左中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中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左中边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中边梁的后端连接,所述车辆尾灯和车辆的行李箱均与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固定,所述行李箱的左部还与所述左上边梁固定,所述行李箱的右部还与所述右上边梁固定。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安装有后保险杠。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下纵梁、右下纵梁、后端后横梁,所述左下纵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下纵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后端后横梁分别与所述左下纵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下纵梁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端后横梁固定有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的保险杠安装架。
更进一步地,所述驾驶舱连接部包括两个车辆B柱和连接在两个所述车辆B柱之间的驾驶舱后横梁,所述左上边梁与位于左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上部固定,所述右上边梁与位于右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上部固定,所述左中边梁与位于左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中部固定,所述右中边梁与位于右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中部固定,所述驾驶舱后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车辆B柱的下部之间,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均与所述驾驶舱后横梁连接,所述中层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中间横梁、第二中间横梁、第三中间横梁、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所述第一中间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中边梁与所述右中边梁之间,所述第二中间横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固定,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梁固定,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三中间横梁固定,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所述第一悬置支架与所述驾驶舱后横梁固定,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与所述左中纵梁或所述右中纵梁固定,所述第三悬置支架分别与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以及所述第三中间横梁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左中边梁之间支撑连接有左斜拉梁和左减震器安装梁,所述左斜拉梁和所述左减震器安装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的相对两侧,车辆的左减震器安装在所述中间上横梁、所述左中边梁和所述和左减震器安装梁形成的三角区域内,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右中边梁之间支撑连接有右斜拉梁和右减震器安装梁,所述右斜拉梁和所述右减震器安装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的相对两侧,车辆的右减震器安装在所述中间上横梁、所述右中边梁和所述右减震器安装梁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后机舱框架结构的重量较轻,便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视角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视角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视角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左减震器以及右减震器后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动力总成后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行李箱和车辆尾灯后的后机舱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后机舱框架结构100,上层支撑结构1,左上边梁11,右上边梁12,中间上横梁13,中层支撑结构2,左中边梁21,右中边梁22,后端安装梁总成23,第一中间横梁24,第二中间横梁25,第三中间横梁26,左中纵梁27,右中纵梁28,下层支撑结构3,左下纵梁31,右下纵梁32,后端后横梁33,保险杠安装架34,驾驶舱连接部4,车辆B柱41,驾驶舱后横梁42,行李箱安装空间51,动力总成安装空间52,左斜拉梁61,右斜拉梁62,左减震器安装梁71,右减震器安装梁72,车辆充电座200,快充充电座201,慢充充电座202,车辆尾灯300,动力总成400,第一悬置支架401,第二悬置支架402,第三悬置支架403,左减震器501,右减震器502,行李箱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首先结合图1-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100。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100位于车辆的驾驶舱的后方,后机舱框架结构100可以包括上层支撑结构1、中层支撑结构2、下层支撑结构3、驾驶舱连接部4。
其中,驾驶舱连接部4可以与驾驶舱的后侧连接,上层支撑结构1、中层支撑结构2和下层支撑结构3均位于驾驶舱连接部4的后侧且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上层支撑结构1、中层支撑结构2和下层支撑结构3均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上层支撑结构1与中层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车辆的行李箱600的行李箱安装空间51,上层支撑结构1与中层支撑结构2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车辆的动力总成400(例如发动机或/和电动机等结构)的动力总成安装空间5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100,通过设置上层支撑结构1、中层支撑结构2和下层支撑结构3,行李箱安装空间51和动力总成安装空间52可以上下布置,从而车辆的行李箱600和动力总成400布置紧凑,后机舱框架结构100整体占用空间小,同时行李箱600和动力总成400可以共用中层支撑结构2,节约了后机舱框架结构100的体积和车内占用空间,且无需分别单独设置一套行李箱600和动力总成400的安装点,减轻了后机舱框架结构100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所示,上层支撑结构1安装有车辆充电座200。由此,车辆充电座200具有合适的高度,便于通过车辆充电座200对车辆充电,且无需再单独设置固定车辆充电座200的结构。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中层支撑结构2安装有车辆尾灯300(例如车辆的后组合大灯),由此,车辆尾灯300具有合适的高度,且无需再单独设置固定车辆尾灯300的结构。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上层支撑结构1包括左上边梁11、右上边梁12和中间上横梁13,左上边梁11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右上边梁12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中间上横梁13连接在左上边梁11与右上边梁12之间,由此,中间上横梁13可以提高左上边梁11与右上边梁12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图4所示,车辆充电座200包括快充充电座201和慢充充电座202,通过快充充电座201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快速充电,通过慢充充电座202可以实现对车辆的慢速充电,即快充充电座201和慢充充电座202提供了车辆的两种充电模式。快充充电座201和慢充充电座202的一个设置在左上边梁11上,另一个设置在右上边梁12上。由此,快充充电座201位于车辆的左侧,慢充充电座202位于车辆的右侧,便于人员区分,同时无需再单独设置固定快充充电座201和慢充充电座202的结构。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中层支撑结构2包括左中边梁21、右中边梁22、后端安装梁总成23,左中边梁21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右中边梁22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后端安装梁总成23分别与左中边梁21的后端以及右中边梁22的后端连接,后端安装梁总成23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后端安装梁总成23可以增强左中边梁21和右中边梁22之间的连接强度。
车辆尾灯300和车辆的行李箱600均与后端安装梁总成23固定,行李箱600的左部还与左上边梁11固定,行李箱600的右部还与右上边梁12固定。由此,车辆尾灯300具有合适的高度,且无需再单独设置固定车辆尾灯300的结构。此外,行李箱600可以与后端安装梁总成23、左上边梁11以及右上边梁12三点固定,从而使行李箱600固定牢固。
具体地,下层支撑结构3安装有车辆的后保险杠。由此,后保险杠具有合适的高度,且无需再单独设置固定后保险杠的结构。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下层支撑结构3包括左下纵梁31、右下纵梁32、后端后横梁33,左下纵梁31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右下纵梁32与驾驶舱连接部4连接并向后延伸,后端后横梁33分别与左下纵梁31的后端以及右下纵梁32的后端连接,由此后端后横梁33可以增强左下纵梁31与右下纵梁32之间的强度,后端后横梁33固定有用于安装后保险杠的保险杠安装架34,后保险杠安装在保险杠安装架34上。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驾驶舱连接部4包括两个车辆B柱41和连接在两个车辆B柱41之间的驾驶舱后横梁42,驾驶舱后横梁42可以增强两个车辆B柱41之间的强度。左上边梁11与位于左侧的车辆B柱41的上部固定,右上边梁12与位于右侧的车辆B柱41的上部固定,左中边梁21与位于左侧的车辆B柱41的中部固定,右中边梁22与位于右侧的车辆B柱41的中部固定,驾驶舱后横梁42连接在两个车辆B柱41的下部之间,左下纵梁31和右下纵梁32均与驾驶舱后横梁42连接,由此后机舱框架结构100的左侧从上向下依次为左上边梁11、左中边梁21、左下纵梁31,后机舱框架结构100的右侧从上向下依次为右上边梁12、右中边梁22、右下纵梁32。
如图1-图6所示,中层支撑结构2还包括第一中间横梁24、第二中间横梁25、第三中间横梁26、左中纵梁27和右中纵梁28,第一中间横梁24连接在左中边梁21与右中边梁22之间,第二中间横梁25与驾驶舱连接部4固定,左中纵梁27和右中纵梁28的前端均与第二中间横梁25固定,左中纵梁27和右中纵梁28的后端均与第三中间横梁26固定,由此,第二中间横梁25和第三中间横梁26可以增强左中纵梁27和右中纵梁28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车辆的动力总成400包括第一悬置支架401、第二悬置支架402和第三悬置支架403,第一悬置支架401与驾驶舱后横梁42固定,第二悬置支架402与左中纵梁27或右中纵梁28固定,第三悬置支架403分别与后端安装梁总成23以及第三中间横梁26固定。由此,动力总成400可以通过第一悬置支架401、第二悬置支架402和第三悬置支架403与后机舱框架结构100三点固定,从而保证动力总成400固定牢固。
更加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中间横梁24与左中边梁21之间支撑连接有左斜拉梁61和左减震器安装梁71,左斜拉梁61和左减震器安装梁71分别位于第一中间横梁24的相对两侧,由此左斜拉梁61和左减震器安装梁71可以共同增强第一中间横梁24与左中边梁21之间的连接强度。车辆的左减震器501安装在中间上横梁13、左中边梁21和和左减震器安装梁71形成的三角区域内,以使左减震器501与后机舱框架结构100固定牢固。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中间横梁24与右中边梁22之间支撑连接有右斜拉梁62和右减震器安装梁72,右斜拉梁62和右减震器安装梁72分别位于第一中间横梁24的相对两侧,由此右斜拉梁62和右减震器安装梁72可以共同增强第一中间横梁24与右中边梁22之间的连接强度。车辆的右减震器502安装在中间上横梁13、右中边梁22和和右减震器安装梁72形成的三角区域内,以使右减震器502与后机舱框架结构100固定牢固。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发明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后机舱框架结构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后机舱框架结构100,后机舱框架结构100的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从而重量较轻,便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支撑结构、中层支撑结构、下层支撑结构、驾驶舱连接部,所述上层支撑结构、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和所述下层支撑结构从上向下依次设置,且所述上层支撑结构、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和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均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所述上层支撑结构与所述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行李箱安装空间,所述上层支撑结构与所述中层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动力总成安装空间;
所述上层支撑结构安装有车辆充电座,所述上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上边梁、右上边梁和中间上横梁,所述左上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上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中间上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上边梁与所述右上边梁之间,所述车辆充电座包括:快充充电座和慢充充电座,所述快充充电座和所述慢充充电座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左上边梁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右上边梁上;
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安装有车辆尾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中边梁、右中边梁、后端安装梁总成,所述左中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中边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分别与所述左中边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中边梁的后端连接,所述车辆尾灯和车辆的行李箱均与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固定,所述行李箱的左部还与所述左上边梁固定,所述行李箱的右部还与所述右上边梁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安装有后保险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支撑结构包括:左下纵梁、右下纵梁、后端后横梁,所述左下纵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右下纵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连接并向后延伸,所述后端后横梁分别与所述左下纵梁的后端以及所述右下纵梁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端后横梁固定有用于安装所述后保险杠的保险杠安装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包括:两个车辆B柱和连接在两个所述车辆B柱之间的驾驶舱后横梁,所述左上边梁与位于左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上部固定,所述右上边梁与位于右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上部固定,所述左中边梁与位于左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中部固定,所述右中边梁与位于右侧的所述车辆B柱的中部固定,所述驾驶舱后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车辆B柱的下部之间,所述左下纵梁和所述右下纵梁均与所述驾驶舱后横梁连接;
所述中层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中间横梁、第二中间横梁、第三中间横梁、左中纵梁和右中纵梁,所述第一中间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中边梁与所述右中边梁之间,所述第二中间横梁与所述驾驶舱连接部固定,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梁固定,所述左中纵梁和所述右中纵梁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三中间横梁固定;
所述车辆的动力总成包括:第一悬置支架、第二悬置支架和第三悬置支架,所述第一悬置支架与所述驾驶舱后横梁固定,所述第二悬置支架与所述左中纵梁或所述右中纵梁固定,所述第三悬置支架分别与所述后端安装梁总成以及所述第三中间横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左中边梁之间支撑连接有左斜拉梁和左减震器安装梁,所述左斜拉梁和所述左减震器安装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的相对两侧,车辆的左减震器安装在所述中间上横梁、所述左中边梁和所述和左减震器安装梁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所述第一中间横梁与所述右中边梁之间支撑连接有右斜拉梁和右减震器安装梁,所述右斜拉梁和所述右减震器安装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横梁的相对两侧,车辆的右减震器安装在所述中间上横梁、所述右中边梁和所述右减震器安装梁形成的三角区域内。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机舱框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4412.7A CN109591896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94412.7A CN109591896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1896A CN109591896A (zh) | 2019-04-09 |
CN109591896B true CN109591896B (zh) | 2021-07-09 |
Family
ID=6596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94412.7A Active CN109591896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918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66611A (zh) * | 2019-09-17 | 2019-11-19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机舱总成及车身骨架 |
CN113103855B (zh) * | 2020-10-13 | 2023-01-10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框架、动力系统和车辆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88047B2 (en) * | 2008-10-22 | 2013-03-05 |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Vehicle body |
CN105459784A (zh) * | 2015-11-26 | 2016-04-0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机舱及汽车 |
CN205239658U (zh) * | 2015-11-26 | 2016-05-18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舱盖总成及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45084B2 (ja) * | 2002-07-12 | 2008-09-03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搭載車 |
JP5769092B2 (ja) * | 2010-05-19 | 2015-08-2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の保護フレーム構造 |
JP6035916B2 (ja) * | 2012-07-05 | 2016-11-30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車体後部構造 |
CN206954318U (zh) * | 2017-03-07 | 2018-02-02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的车身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11594412.7A patent/CN1095918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88047B2 (en) * | 2008-10-22 | 2013-03-05 | Dr. Ing. H.C.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Vehicle body |
CN105459784A (zh) * | 2015-11-26 | 2016-04-06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机舱及汽车 |
CN205239658U (zh) * | 2015-11-26 | 2016-05-18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舱盖总成及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91896A (zh) | 2019-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12337B2 (en) | Side-by-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 |
CN111465521B (zh) | 具有驱动电池的机动车 | |
US20110266838A1 (en) |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 |
JP5532877B2 (ja) | 車両のバッテリ配設構造 | |
US3794374A (en) | Transit vehicle body module | |
CN102804448A (zh) | 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装载用支架结构体 | |
CN103538464B (zh) | 带有箱装置的框架承载结构 | |
CN104709358B (zh) |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 |
CN109591896B (zh) | 后机舱框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4030772A (en) | Frame | |
CN102795268A (zh) | 后座椅安装部结构 | |
CN106005023B (zh) | 高刚性车身框架 | |
CN111634248A (zh) |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 |
CN106335354A (zh) |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 |
CN213292434U (zh) | 全地形车 | |
CN115989172A (zh) | 用于能电驱动的轿车的能量存储器-底部组件 | |
CN113302114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身的结构框架 | |
JP6175336B2 (ja) | 電気駆動機器を備える車両 | |
CN111717013A (zh) | 全地形车 | |
CN211223328U (zh) | 汽车低压蓄电池的托盘安装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 |
CN216185521U (zh) |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 |
CN113682385B (zh) | 驾驶室及车辆 | |
JP6175335B2 (ja) | 電気駆動機器を備える車両 | |
CN113734297A (zh) | 一种中后地板架构 | |
CN113428227A (zh) | 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