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0523B -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0523B
CN109580523B CN201811470459.2A CN201811470459A CN109580523B CN 109580523 B CN109580523 B CN 109580523B CN 201811470459 A CN201811470459 A CN 201811470459A CN 109580523 B CN109580523 B CN 1095805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trolley
vehicle body
roller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704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0523A (zh
Inventor
李相贤
韩昕
高闽光
石建国
童晶晶
王亚平
陈军
李妍
刘建国
刘文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filed Critical 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4704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0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0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0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04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for analysing gases, e.g. multi-gas analy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大气移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包括厢式车体,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反射单元、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车体内还设有仪器柜,所述仪器柜内设有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进气端连通至车体顶部,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出气端连通至车体底部。本发明将开放光路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集成安装在厢式车体内,实现了便携式巡检、突发应急遥测、排放通量走航检测等一系列全方位检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检测车。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气移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工业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空气质量监管的重要主题,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企业不仅需要积极的对自身排放的工业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对自身厂区周边空气质量进行严密监控,确保工业生产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各方都在积极引进更加先进、可靠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新型大气检测手段,其原理是利用空气中不同组分对红外信号的吸收特性不同,从而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大气中的成分进行精确分析。FTIR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详细工作原理可参考以下公开的专利及专利申请:《一种收发一体式开放光路大气检测系统》,申请号:201710516667.0;《一种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申请号201710451349.0。
上述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一定区域内大气组分的快速、精准的检测,而上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设备一般只能进行陆基安装,设备安装到位后也只能对特定区域内的大气进行检测,难以实现流动检测的目标,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使用价值。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流动检测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便携式巡检、突发应急遥测、排放通量走航检测等一系列全方位立体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便携式巡检、突发应急遥测、排放通量走航检测等一系列全方位立体检测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包括厢式车体,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反射单元、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分离并移动至车体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所述车体内还设有仪器柜,所述仪器柜内设有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进气端连通至车体顶部,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出气端连通至车体底部。
所述车体尾部设有尾门,所述车体底板尾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被装配为能够将反射单元从车体内部抬移至地面,并能够将反射单元从地面抬移至车体内部;所述释放装置包括车体底板后方设置滑车,所述滑车沿车体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滑车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滑车中部设有第三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滚轮均与车体底板滚动配合,其中第二滚轮的轮轴上设有一自回弹关节,该自回弹关节被装配为当第二滚轮从车体后端移出时,自回弹关节能够伸展为竖直状态并支撑在地面上,且当第二滚轮移回车体内时自回弹关节受车体尾端挤压能够收折为水平状态;所述反射单元安装在升降推车上,所述滑车上设有推车释放机构和推车回收机构。
所述推车释放机构包括滑车上设置的托板,以及升降推车的升降板两侧与托板对应设置的凸耳,所述凸耳的底面与托板的顶面挡接;所述托板与滑车车架铰接,所述托板上远离凸耳的一端与滑车车架的底壁挡接,所述托板的重心位于托板铰接轴靠近凸耳的一侧,使托板常态下能够靠自身重力保持水平,且当升降推车的升降板自下而上运动时托板能够向上翻转从而避开所述凸耳。
所述推车回收机构包括升降架和提升绳,所述升降架上设有滑轮组,所述提升绳的一端与滑车车架固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组并与升降推车的升降板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升降架上又设有用于撑托升降推车底盘的撑托部。
所述升降推车的底盘两侧设有向两侧凸申设置的托杆,所述升降架上设有用于从托杆下方托住托杆的卡槽,所述托杆与摆臂固接,所述摆臂与升降推车的底盘两侧铰接,当摆臂摆动时能够使托杆从卡槽内移出,同时使升降架与升降推车的底盘之间形成避让。
所述滑车车架以及升降推车的底盘上设有一一对应的定位孔,该定位孔内设有可拆卸的定位销;所述升降架位于定位销的上方,且定位销与升降架的底面挡接。
所述车体的侧面还设有上掀窗,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安装在俯仰调节转台上,所述俯仰调节转台设置在左右扫摆调节转台上,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镜筒高度与所述上掀窗的高度一致。
所述车体尾部及侧面还设有能够凸申至车体外部的第一反射组件和第二反射组件;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一反射镜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一反射镜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反射支架上,第一反射支架安装在车体底板上;所述第二反射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二反射镜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二反射镜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反射支架上,第二反射支架安装在上掀窗的窗扇上。
所述车体顶部还设有气象仪、监控及照明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将开放光路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集成安装在厢式车体内,实现了便携式巡检、突发应急遥测、排放通量走航检测等一系列全方位检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检测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释放装置其中一个工位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释放装置另一工位与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滑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I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单元与升降推车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反射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反射组件处于收折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反射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表述中,所述“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表述是基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车辆方位关系的一般认知而言的,即车头所在方向为前方,车尾所在方向为后方,车辆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
如图1、2所示,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包括厢式车体20,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20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反射单元40、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40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20分离并移动至车体20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所述车体20内还设有仪器柜25,所述仪器柜25内设有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进气端连通至车体20顶部,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出气端连通至车体20底部。本发明将开放光路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集成安装在厢式车体20内,实现了便携式巡检、突发应急遥测、排放通量走航检测等一系列全方位检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立体检测车。
如图1、2、3、4所示,所述车体20尾部设有尾门,所述车体20底板尾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被装配为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车体20内部抬移至地面10,并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地面10抬移至车体20内部;所述释放装置包括车体20底板后方设置滑车50,所述滑车50沿车体20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滑车50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轮501和第二滚轮503,滑车50中部设有第三滚轮502,所述第一滚轮501、第二滚轮503、第三滚轮502均与车体20底板滚动配合,其中第二滚轮503的轮轴上设有一自回弹关节,该自回弹关节被装配为当第二滚轮503从车体20后端移出时,自回弹关节能够伸展为竖直状态并支撑在地面10上,且当第二滚轮503移回车体20内时自回弹关节受车体20尾端挤压能够收折为水平状态;所述反射单元40安装在升降推车41上,所述滑车50上设有推车释放机构和推车回收机构。本发明采用自回弹关节能够在第二滚轮503与车体20底板分离后与地面10之间形成支撑,从而在滑车50移出的过程中确保滑车50两端都具有稳定支撑,第三滚轮502能够确保第二滚轮503与车体20分离的瞬间滑车50后半部不会失去支撑力,使操作人员能够更轻松的将滑车50抽出。本发明采用了先将反射单元40整体平移至车体20外部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将反射单元40整体平移至地面10的释放方案,该方案能够确保反射单元40在卸载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姿态,减少了对反射单元40内部光学元件的冲击。
优选的,如图3、4、5、9所示,所述推车释放机构包括滑车50上设置的托板508,以及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两侧与托板508对应设置的凸耳44,所述凸耳44的底面与托板508的顶面挡接;如图6所示,所述托板508与滑车50车架铰接,所述托板508上远离凸耳44的一端与滑车50车架的底壁挡接,所述托板508的重心位于托板508铰接轴靠近凸耳44的一侧,使托板508常态下能够靠自身重力保持水平,且当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自下而上运动时托板508能够向上翻转从而避开所述凸耳44,以便在回收反射单元40的过程确保升降板42无阻碍的上行。本发明巧妙的对升降拖车上部的升降板42进行支撑,当需要释放升降推车41时,只需对升降推车41的液压缸泄压,升降推车41的底盘就能够靠自重自动下落至地面10,然后踩踏升降推车41踏板,将升降板42顶起一段距离,使升降板42与滑车50分离,此时便可将升降推车41从滑车50内拉出。
如图3、4、7所示,所述推车回收机构包括升降架51和提升绳53,所述升降架51上设有滑轮组52,所述提升绳53的一端与滑车50车架固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组52并与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升降架51上又设有用于撑托升降推车41底盘的撑托部。本发能够巧妙的利用升降推车41的抬升动作将升降推车41自身抬起,其原理是:先将升降架51落至地面10,然后将升降推车41推至抬升区域,并使升降架51托住升降推车41底盘,此时先踩踏升降推车41踏板,将升降板42抬升至与滑车50平齐位置处,然后将提升绳53的自由端与升降板42相连(这里升降板42与提升绳53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挂钩、绳卡等本领域常用的固定方式),随后继续踩踏升降推车41踏板,使升降板42继续上抬,此时升降架51就会在提升绳53和滑轮组52的作用下上行,从而将升降推车41抬起;当升降推车41的底盘到达收纳位置时采用紧固装置将底盘与滑车50固定,然后对升降推车41泄压,使升降板42复位,最后将滑车50连同反射单元40一起推送至车体20内,反射单元40装载完成。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两侧设有向两侧凸申设置的托杆45,所述升降架51上设有用于从托杆45下方托住托杆45的卡槽511,所述托杆45与摆臂451固接,所述摆臂451与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两侧铰接,当摆臂451摆动时能够使托杆45从卡槽511内移出,同时使升降架51与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之间形成避让。在反射单元40释放之前,需要先将托杆45摆动至与卡槽511避让的工位,避免底盘43下落过程中卡槽511对底盘43产生阻挡,而在回收反射单元40时,要将托杆45摆动至与卡槽511挡接的工位,确保升降架51能够将底盘43托起。
如图5、9所示,所述滑车50车架以及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上设有一一对应的定位孔46,该定位孔46内设有可拆卸的定位销509;所述升降架51位于定位销509的上方,且定位销509与升降架51的底面挡接。定位销509用于在底盘43收纳到位后对底盘43进行固定,同时定位销509能够对处于收纳状态的升降架51进行支撑。
如图8所示,所述滑轮组52包括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22、第三滑轮523和第四滑轮524,其中第一滑轮521的转轴水平设置,用于实现提升绳53自下而上的转向,第二滑轮522、第三滑轮523、第四滑轮524用于将提升绳53引导至滑车50外侧,使提升绳53避开滑车50并与滑车50上方的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滑轮组52共设有四组,且两两对称的设置在升降架51的两侧,确保升降架51各部位受力均匀。
如图3、4所示,所述车体20底板上设有供第一滚轮501、第二滚轮503、第三滚轮502行走的轨道,一方面能够减小滑车50在车体20内的行走阻力,另一方面防止滑车50左右位移,提高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自回弹关节包括延长臂504,延长臂504的一端与第二滚轮503的转轴铰接,且延长臂504与第二滚轮503的支架之间设有限位块506,延长臂504与第二滚轮503的支架之间还设有扭簧,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延长臂504能够在扭簧的作用下摆动至所述限位块506相互抵接的状态,且该状态下延长臂504处于竖直姿态;延长臂504与第二滚轮503的支架相互贴合的端面上还设有波珠螺丝507。所述延长臂504远离第二滚轮503的一端设有与地面10配合的第四滚轮505。
如图1、2所示,所述车体20的侧面还设有上掀窗21,如图10所示,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安装在俯仰调节转台31上,所述俯仰调节转台31设置在左右扫摆调节转台32上,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镜筒高度与所述上掀窗21的高度一致,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可以根据现场检测需要调整出射方向,既可以从车体20尾部出射射,也可以通过车体20侧面的上掀窗21出射。
如图1、2、11、12、13所示,所述车体20尾部及侧面还设有能够凸申至车体20外部的第一反射组件和第二反射组件;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60,第一反射镜60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一反射镜60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一反射镜60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反射支架上,第一反射支架安装在车体20底板上;所述第二反射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镜70,第二反射镜70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二反射镜70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二反射镜70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反射支架上,第二反射支架安装在上掀窗21的窗扇上。第一反射组件和第二反射组件的设置能够增大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出射角度的调节范围,例如当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需要向车体20后方两侧出射时,只需要先将第一反射镜60倾斜一定角度,然后将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镜筒对准第一反射镜60,红外信号就能够利用第一反射镜60的反射偏向车体20后方的一侧,其具体出射方向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反射镜60的倾斜角度进行任意调节;又例如当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红外信号需要向车体20前方出射时,可以通过第二反射镜70的反射来实现。
如图11、12所示,所述第一反射支架包括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第三连杆64、第四连杆63以及回转支杆62;所述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的其中一端与车体20底板铰接,第一连杆65的杆身与第三连杆64的杆身铰接,第一连杆65远离底板的一端与第四连杆63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66远离底板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4的一端铰接;第三连杆64远离第二连杆66的一端与回转支杆62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63远离第一连杆65的一端与回转支杆62的另一端铰接;其中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车体20底板以及第三连杆64构成第一平行四连杆机构;第一连杆65、第三连杆64、第四连杆63以及回转支杆62构成第二平行四连杆机构;所述第一反射镜60转动设置在回转支杆62上;第一反射支架能够在以下两工位件间进行切换:工位一,第一连杆65、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第三连杆64、第四连杆63以及回转支杆62均折叠成与车体20底板水平的姿态,此时第一反射镜60收折成与车体20底板平齐的姿态;工位二,第一连杆65、第二连杆66摆动至竖直姿态,同时在两组平行四连杆作用下,第三连杆64和第四连杆63摆动至水平姿态并从车体20后方凸申至车体20外部,且回转支杆62翻转为竖直姿态。第一反射支架设计为可折叠式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车内空间,同时又能够对反射组件进行有效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镜60背面设有回转套管61,所述回转套管61与回转支杆62转动连接,所述回转套管61上设有贯穿管壁设置的锁紧螺栓。当需要调整第一反射镜60倾斜角度时,首先将锁紧螺栓拧松,然后转动第一反射镜60到想要的角度,再拧紧锁紧螺栓即可。
优选的,第一反射支架收的折区域上方设有与车体20底板铰接的活页式防护盖板图中未示出,防护盖板能够在第一反射组件处于收折工位时对第一反射组件进行保护,同时由能够形成一块较大面积的储物空间;所述防护盖板的内侧设有海绵垫以达到防尘减震的目的;所述第一连杆65上设有提拉手柄67,以便于操作人员收放第一反射支架。
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反射支架包括沿水平轴线与上掀窗21窗扇底部铰接的T型杆72,所述第二反射镜70的背面设有转动套71,所述转动套71与T型杆72的中间杆体转动连接。所述T型杆72与窗扇之间以及T型杆72与转动套71之间均通过阻尼轴承连接确保第二反射镜70在各个姿态都能保持稳固。所述上掀窗21的窗扇内侧同样设有用于保护第二反射镜70的海绵垫。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20顶部还设有气象仪23、监控24及照明设备22。气象仪23用于实时检测车辆周围的气象条件,为大气检测提供参考数据,监控24设备用于检测车辆周边环境,照明设备22为夜间工作提供辅助照明。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厢式车体(20),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20)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反射单元(40)、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40)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20)分离并移动至车体(20)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所述车体(20)内还设有仪器柜(25),所述仪器柜(25)内设有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进气端连通至车体(20)顶部,便携式大气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出气端连通至车体(20)底部;所述车体(20)尾部设有尾门,所述车体(20)底板尾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被装配为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车体(20)内部抬移至地面(10),并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地面(10)抬移至车体(20)内部;所述释放装置包括车体(20)底板后方设置滑车(50),所述滑车(50)沿车体(20)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滑车(50)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滚轮(501)和第二滚轮(503),滑车(50)中部设有第三滚轮(502),所述第一滚轮(501)、第二滚轮(503)、第三滚轮(502)均与车体(20)底板滚动配合,其中第二滚轮(503)的轮轴上设有一自回弹关节,该自回弹关节被装配为当第二滚轮(503)从车体(20)后端移出时,自回弹关节能够伸展为竖直状态并支撑在地面(10)上,且当第二滚轮(503)移回车体(20)内时自回弹关节受车体(20)尾端挤压能够收折为水平状态;所述反射单元(40)安装在升降推车(41)上,所述滑车(50)上设有推车释放机构和推车回收机构;所述推车释放机构包括滑车(50)上设置的托板(508),以及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两侧与托板(508)对应设置的凸耳(44),所述凸耳(44)的底面与托板(508)的顶面挡接;所述托板(508)与滑车(50)车架铰接,所述托板(508)上远离凸耳(44)的一端与滑车(50)车架的底壁挡接,所述托板(508)的重心位于托板(508)铰接轴靠近凸耳(44)的一侧,使托板(508)常态下能够靠自身重力保持水平,且当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自下而上运动时托板(508)能够向上翻转从而避开所述凸耳(44);所述推车回收机构包括升降架(51)和提升绳(53),所述升降架(51)上设有滑轮组(52),所述提升绳(53)的一端与滑车(50)车架固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组(52)并与升降推车(41)的升降板(42)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升降架(51)上又设有用于撑托升降推车(41)底盘(43)的撑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两侧设有向两侧凸申设置的托杆(45),所述升降架(51)上设有用于从托杆(45)下方托住托杆(45)的卡槽(511),所述托杆(45)与摆臂(451)固接,所述摆臂(451)与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两侧铰接,当摆臂(451)摆动时能够使托杆(45)从卡槽(511)内移出,同时使升降架(51)与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之间形成避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50)车架以及升降推车(41)的底盘(43)上设有一一对应的定位孔(46),该定位孔(46)内设有可拆卸的定位销(509);所述升降架(51)位于定位销(509)的上方,且定位销(509)与升降架(51)的底面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0)底板上设有供第一滚轮(501)、第二滚轮(503)、第三滚轮(502)行走的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0)的侧面还设有上掀窗(21),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安装在俯仰调节转台(31)上,所述俯仰调节转台(31)设置在左右扫摆调节转台(32)上,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镜筒高度与所述上掀窗(21)的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0)尾部及侧面还设有能够凸申至车体(20)外部的第一反射组件和第二反射组件;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镜(60),第一反射镜(60)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一反射镜(60)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一反射镜(60)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一反射支架上,第一反射支架安装在车体(20)底板上;所述第二反射组件包括第二反射镜(70),第二反射镜(70)的镜面竖直设置,第二反射镜(70)的高度与所述镜筒的高度一致,且第二反射镜(70)沿竖直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反射支架上,第二反射支架安装在上掀窗(21)的窗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0)顶部还设有气象仪(23)、监控(24)及照明设备(22)。
CN201811470459.2A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Active CN109580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0459.2A CN109580523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70459.2A CN109580523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0523A CN109580523A (zh) 2019-04-05
CN109580523B true CN109580523B (zh) 2021-03-23

Family

ID=65927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70459.2A Active CN109580523B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0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4866B (zh) * 2021-09-15 2024-05-07 山西路桥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基路面弯沉检测装置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2237A (ja) * 1991-02-16 1992-09-17 Horiba Ltd フーリエ変換赤外分光計を用いたエンジン排ガス分析装置
JPH0565670U (ja) * 1992-09-10 1993-08-31 株式会社アイチ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地上監視型装柱点検車
CN101832911A (zh) * 2010-04-13 2010-09-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车载红外探测系统的光机设备
CN105158206A (zh) * 2015-10-17 2015-12-1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车载式机动车尾气中氧气浓度的激光检测系统
CN205034677U (zh) * 2015-06-19 2016-02-17 无锡市凯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搬运车
CN206051431U (zh) * 2016-08-01 2017-03-29 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的门机构安装辅助装置
CN107144543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收发一体式开放光路大气检测系统
CN107255623A (zh) * 2017-06-15 2017-10-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红外光谱检测系统
CN206615240U (zh) * 2017-04-12 2017-11-07 四川艾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茶树精油成品的搬运架
CN107356211A (zh) * 2017-07-10 2017-11-17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隧道智能检测车及其检测方法
CN206832666U (zh) * 2017-06-20 2018-01-02 安徽徽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镜筒高度调节装置
CN207029230U (zh) * 2017-06-28 2018-02-2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工地手推车
CN107764761A (zh) * 2017-10-18 2018-03-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开放空间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激光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8016469A (zh) * 2017-12-20 2018-05-11 马鞍山市宏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岩棉废料块搬运推车及其使用方法
CN207481743U (zh) * 2017-11-15 2018-06-12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尾气监测车
CN108254332A (zh) * 2018-02-15 2018-07-06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分析大气环境的移动式实验室
CN207972574U (zh) * 2018-03-20 2018-10-1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港口船舶压载水港监检测移动平台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2237A (ja) * 1991-02-16 1992-09-17 Horiba Ltd フーリエ変換赤外分光計を用いたエンジン排ガス分析装置
JP3020626B2 (ja) * 1991-02-16 2000-03-15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フーリエ変換赤外分光計を用いたエンジン排ガス分析装置
JPH0565670U (ja) * 1992-09-10 1993-08-31 株式会社アイチ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地上監視型装柱点検車
CN101832911A (zh) * 2010-04-13 2010-09-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车载红外探测系统的光机设备
CN205034677U (zh) * 2015-06-19 2016-02-17 无锡市凯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搬运车
CN105158206A (zh) * 2015-10-17 2015-12-1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车载式机动车尾气中氧气浓度的激光检测系统
CN206051431U (zh) * 2016-08-01 2017-03-29 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动车组塞拉门的门机构安装辅助装置
CN206615240U (zh) * 2017-04-12 2017-11-07 四川艾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茶树精油成品的搬运架
CN107255623A (zh) * 2017-06-15 2017-10-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红外光谱检测系统
CN206832666U (zh) * 2017-06-20 2018-01-02 安徽徽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大气红外检测设备的镜筒高度调节装置
CN207029230U (zh) * 2017-06-28 2018-02-2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型工地手推车
CN107144543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收发一体式开放光路大气检测系统
CN107356211A (zh) * 2017-07-10 2017-11-17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隧道智能检测车及其检测方法
CN107764761A (zh) * 2017-10-18 2018-03-06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开放空间大气中有害气体浓度的激光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207481743U (zh) * 2017-11-15 2018-06-12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尾气监测车
CN108016469A (zh) * 2017-12-20 2018-05-11 马鞍山市宏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岩棉废料块搬运推车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54332A (zh) * 2018-02-15 2018-07-06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分析大气环境的移动式实验室
CN207972574U (zh) * 2018-03-20 2018-10-16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港口船舶压载水港监检测移动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0523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4561B (zh) 一种大气检测车的红外信号收发组件
JP4787225B2 (ja) 移動式車両検査システム
CN109580523B (zh)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大气检测车
CA2216142C (en) Articulated aerial work platform system
CN102147485B (zh) 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CN109017517A (zh) 车载式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车
CN109368303B (zh) 一种用于大气检测车的运载装置
CN109946695B (zh)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装置和检测车辆
CN111422140A (zh) 一种气象雷达车载自动调平平台
CA2438489A1 (en) Retractable vehicle step
CN109591674B (zh) 一种ftir开放光路检测车的反射单元释放装置
CA2325059A1 (en) Extendable bay window for mobile living quarters
CN111086628A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隐藏式脚架
CN102147487B (zh) 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CN209858728U (zh)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装置和检测车辆
CN200989886Y (zh) 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CN2839367Y (zh) 桥梁检测设备
CN214374526U (zh) 一种探头架运动装置
PL173953B1 (pl) Urządzenie do zamocowania kamery
CN109399255B (zh) 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
SE520365C2 (sv) Förbindning för en frontlucka vid ett motorfordon
CN210881935U (zh) 一种车载云台的安装结构
CN111623825A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检测的激光检测仪
CN208411616U (zh) 一种方便调节位置的行车记录仪
US6017018A (en) Lift-a-top pl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