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4969B -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4969B
CN109544969B CN201910020328.2A CN201910020328A CN109544969B CN 109544969 B CN109544969 B CN 109544969B CN 201910020328 A CN201910020328 A CN 201910020328A CN 109544969 B CN109544969 B CN 1095449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top
target bus
bus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03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44969A (zh
Inventor
张鸿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203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49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4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44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49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123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vehicles, e.g. scheduled vehicles; Managing passenger vehicles circulating according to a fixed timetable, e.g. buses, trains, trams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以及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综合考虑需要下车的乘客数量以及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判断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有效避免了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按照公交公司的要求,现有的行驶在道路上的公交车的运行方式为经过每个站点均需停车。某站点不存在上车乘客或者下车乘客时,停车会造成车上乘客时间的浪费。
现有技术CN103198645A,公开了一种基于乘客出行分布的高峰期公交线路跳站运行方法,该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建立乘客出行OD矩阵,统计客流量,根据客流量确定公交跳站运行方案。
现有技术CN101364299A ,公开了一种公交线路活跃式快速行驶法设计,该方案采用单数站或者双数站进行跳站的方式,缩短了公交线路的行驶周期。
现有技术中仅从客流量或者宏观的角度来确定公交车为全部站点停靠还是跳站停靠,并未根据每个站点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该站点应该停靠还是跳站。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将给出关于本公开内容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此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内容的穷举性概述。以下概述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公开内容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构思,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包括: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S2、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S3、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
包括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第一数量统计单元、第二数量统计单元以及跳站判断单元;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连接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连接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跳站判断单元。
其中,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第一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
第二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跳站判断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之一:本公开内容综合考虑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需要下车的乘客数量以及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判断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有效避免了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且本公开内容通过实时获得目标公交车下一站点需要下车的乘客数量以及下一站点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可以实时分析每个站点的具体情况,进而判断站点是否需要跳站,保证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应当明白的是附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一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2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二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3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三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4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四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5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五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6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七的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结构图;
图7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八的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结构图;
图8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九的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结构图;
图9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十的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结构图;
图10绘示依据本公开内容具体实施例十一的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结构图。
1-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2-位置信息获取单元;3-第一数量统计单元;4-第二数量统计单元;5-跳站判断单元;51-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2-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3-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4-指示跳站单元;55-指示停靠单元;56-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7-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8-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9-行驶时间获得单元;510-停靠时间获得单元;511-停靠阈值判断单元;512-满载值判断单元;513-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4-饱和阈值判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并且这些决定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在此,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公开内容,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而省略了与本公开内容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包括: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包括目标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信息以及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
目标公交车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为本公开内容中需要判断目标公交车是否需要跳站的站点信息。
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为目标公交车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为GPS坐标,其根据目标公交车上设有的位置传感器获得。
S2、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根据目标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信息以及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是否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不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则继续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并继续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是否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则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阈值,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距离阈值,则继续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并继续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阈值,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需要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需要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距离阈值为经验值,例如,可以将距离阈值设置为10米至300米之间的任意一值。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实时获取目标公交车内的多帧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人头特征以及人头位置信息,基于多帧图像的人头位置信息获得乘客的移动轨迹,根据乘客的移动轨迹判断乘客的移动方向,当乘客的移动方向为朝向目标公交车的后门移动时,可以进一步判断乘客是否需要下车,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可选地,获取目标公交车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下车乘客在到站前提前按下车按钮或刷卡,统计按下车按钮或刷卡的次数来获得下一站点需要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目标公交车可以获得乘客在路线查询软件中输入的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可能需要乘坐的公交车,若乘客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包含在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内,则该乘客为在下一站点需要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其中,路线查询软件可以为车来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软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目标公交车可以通过乘客的历史出行信息以及乘客的实时地理位置判断该乘客是否为在下一站点需要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下一站点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人头特征,通过统计人头数量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S3、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智能判断步骤S3依序包括:
S3a1、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a5,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a2。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S3a2、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a4,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a3。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S3a3、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跳入步骤S3a5,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a4。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使需要上车的乘客上车。
S3a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并且不执行步骤S3a5。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
S3a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本公开内容根据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确定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上述过程为动态调整的过程,实时分析每个站点的具体情况,进而判断每个站点是否需要停靠,从而保证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目标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智能判断步骤S3依序包括:
S3b1、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b10,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2。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S3b2、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b9,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3。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S3b3、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跳入步骤S3b10,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4。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使需要上车的乘客上车。
S3b4、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二设定值,则接续进入步骤S3b5,否则跳入步骤S3b9,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
第二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2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为1;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且大于1人时,进入步骤S3b5,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1人时,进入步骤S3b9。
S3b5、获取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要上车的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且大于1人时,获取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其中,非目标公交车可以为一辆或多辆。当不存在非目标公交车时,其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二。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可以具体为: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仅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以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也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以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不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
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的获取方式可以为:通过下一站点的摄像头拍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识别图像中停靠在第一站点的公交车,从而统计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
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的获取方式可以为: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实时定位每辆公交车的位置判断公交车是否为第二非目标公交车,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
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的获取方式可以为:通过其所在路段的交通状况对应的行驶速度以及其所在当前位置至下一站点的距离获得。
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为一辆公交车在一个站点无其他公交车停靠的情况下,该辆公交车从在该站停靠的时间至从该站出发的时间差,包括停车开启后门供下车乘客下车的时间及开启前门供上车乘客上车的时间。
其中,可以根据每辆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也可以根据所有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平均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还可以根据一个乘客的上下车时间及上下车乘客数量获得每辆公交在每个站点所需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为根据所有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平均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仅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再加上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获得。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也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判断在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内,第一非目标公交车是否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如果第一非目标公交车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再加上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获得;如果第一非目标公交车没有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与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之和,再乘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不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获得。
S3b6、根据交通状况信息获得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即,不同的交通状况,目标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不同,根据交通状况信息预测目标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再根据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S3b7、根据行驶时间以及第一时间获得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当行驶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时,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为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当行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时,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为第一时间与行驶时间之差,再加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
S3b8、判断停靠时间是否大于停靠阈值,当停靠时间大于停靠阈值,则接续进入步骤S3b9,否则跳入步骤S3b10。
停靠阈值为经验值,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停靠阈值为8分钟;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大于8分钟时,则进入步骤S3b9,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小于等于8分钟时,则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的设置可防止目标公交车因第一设定值设置过大且在下一站点接连多次停靠时间过长导致的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长时间不停靠的问题。
S3b9、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并且不执行步骤S3b10。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且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小于等于1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大于8分钟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S3b10、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智能判断步骤S3依序包括:
S3c1、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c6,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c2。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S3c2、判断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是否达到满载值,当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达到满载值,则跳入步骤S3c5,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c3。
其中,满载值为目标公交车可以承载的最大的乘客数量,即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的饱和度为100%。
即,当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已经达到其可以承载的最大的乘客数量,且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则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S3c3、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c5,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c4。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S3c4、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跳入步骤S3c6,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c5。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要上车的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且当前目标公交车没有达到满载的情况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
S3c5、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并且不执行步骤S3c6。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且当前目标公交车达到满载值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
S3c6、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智能判断步骤S3依序包括:
S3d1、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d7,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d2。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S3d2、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d6,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d3。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S3d3、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跳入步骤S3d7,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d4。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使需要上车的乘客上车。
S3d4、判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是否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其他线路公交车为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且经停在下一站点欲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的下车站点,当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跳入步骤S3d7,当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接续进入步骤S3d5。
乘客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可以乘坐的公交车包括目标公交车和其他线路公交车,当在乘客需要乘坐的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先到达下一站点,则乘客可能会乘坐其他线路公交车,可以针对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判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是否存在该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此时,若存在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则进入步骤S3d5,若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S3d5、判断其他线路公交车内的饱和度是否大于饱和阈值,当其他线路公交车内的饱和度大于饱和阈值,则跳入步骤S3d7,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d6。
公交车内的饱和度的计算方式为:在公交车内设置图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公交车内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统计车内乘客数据,根据公交车内能够容纳的乘客的数目,实时计算公交车内的饱和度。
饱和阈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置为80%~95%之间任意一值,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饱和阈值设置为80%。
当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的车内的饱和度均大于公交车对应的饱和阈值,则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S3d6、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并且不执行步骤S3d6。
S3d7、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六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包括: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S2、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S3、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S4、向下一站点的站台发送关于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的指示信息,以方便需要在下一站点上车的乘客可以及时选择合适的乘坐车辆。
可以通过在下一站点设置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显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的指示信息。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与实施例一的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相对应的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1、位置信息获取单元2、第一数量统计单元3、第二数量统计单元4以及跳站判断单元5;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1连接第一数量统计单元3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4,位置信息获取单元2连接第一数量统计单元3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4,第一数量统计单元3和第二数量统计单元4连接跳站判断单元5。
其中,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2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包括目标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信息以及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
目标公交车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为本公开内容中需要判断目标公交车是否需要跳站的站点信息。
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为目标公交车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为GPS坐标,其根据目标公交车上设有的位置传感器获得。
第一数量统计单元3用于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
第二数量统计单元4用于基于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根据目标公交车行驶的路线信息以及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是否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不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则继续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并继续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是否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处于两个相邻站点之间,则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阈值,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距离阈值,则继续获取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并继续判断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距离阈值,如果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需要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需要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距离阈值为经验值,例如,可以将距离阈值设置为10米至300米之间的任意一值。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的具体方式可以为:实时获取目标公交车内的多帧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人头特征以及人头位置信息,基于多帧图像的人头位置信息获得乘客的移动轨迹,根据乘客的移动轨迹判断乘客的移动方向,当乘客的移动方向为朝向目标公交车的后门移动时,可以进一步判断乘客是否需要下车,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可选地,获取目标公交车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下车乘客在到站前提前按下车按钮或刷卡,统计按下车按钮或刷卡的次数来获得下一站点需要下车的乘客的第一数量。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目标公交车可以获得乘客在路线查询软件中输入的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可能需要乘坐的公交车,若乘客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包含在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内,则该乘客为在下一站点需要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其中,路线查询软件可以为车来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软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目标公交车可以通过乘客的历史出行信息以及乘客的实时地理位置判断该乘客是否为在下一站点需要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的具体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下一站点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提取人头特征,通过统计人头数量获得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
跳站判断单元5用于根据第一数量以及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实施例八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跳站判断单元5包括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指示跳站单元54以及指示停靠单元55;第一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和指示停靠单元55,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和指示跳站单元54,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和指示停靠单元55。
其中,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用于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
指示跳站单元54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指示停靠单元55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
本公开内容根据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确定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上述过程为动态调整的过程,实时分析每个站点的具体情况,进而判断每个站点是否需要停靠,从而保证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有效避免了目标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
实施例九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跳站判断单元5包括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6、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行驶时间获得单元59、停靠时间获得单元510、停靠阈值判断单元511、指示跳站单元54以及指示停靠单元55;第一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和指示停靠单元55,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和指示跳站单元54,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连接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6和指示停靠单元55,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6连接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和指示跳站单元54,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连接行驶时间获得单元59,行驶时间获得单元59和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连接停靠时间获得单元510,停靠时间获得单元510连接停靠阈值判断单元511,停靠阈值判断单元511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和指示停靠单元55。
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用于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6进行判断。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
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56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二设定值,则连接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获取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且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获得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否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第二设定值小于第一设定值。
第二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2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为1;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且大于1人时,进入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1人时,进入指示跳站单元54。
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57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
第一时间获得单元58用于获得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且大于1人时,获取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其中,非目标公交车可以为一辆或多辆。当不存在非目标公交车时,其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七。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可以具体为: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仅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以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也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以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不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
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的获取方式可以为:通过下一站点的摄像头拍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识别图像中停靠在第一站点的公交车,从而统计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
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的获取方式可以为:公交公司可以通过实时定位每辆公交车的位置判断公交车是否为第二非目标公交车,从而可以统计获得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
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的获取方式可以为:通过其所在路段的交通状况对应的行驶速度以及其所在当前位置至下一站点的距离获得。
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为一辆公交车在一个站点无其他公交车停靠的情况下,该辆公交车从在该站停靠的时间至从该站出发的时间差,包括停车开启后门供下车乘客下车的时间及开启前门供上车乘客上车的时间。
其中,可以根据每辆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也可以根据所有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平均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还可以根据一个乘客的上下车时间及上下车乘客数量获得每辆公交在每个站点所需的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为根据所有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平均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仅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再加上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获得。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也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判断在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内,第一非目标公交车是否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如果第一非目标公交车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再加上距离下一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所需时间t1获得;如果第一非目标公交车没有完全离开下一站点,则第一时间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与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N之和,再乘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获得。
当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不存在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时,第一时间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根据在目标公交车之前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的数量M与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之积获得。
行驶时间获得单元59用于根据交通状况信息获得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即,不同的交通状况,目标公交车的行驶速度不同,根据交通状况信息预测目标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再根据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与下一站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目标公交车到达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停靠时间获得单元510用于根据行驶时间以及第一时间获得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
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当行驶时间大于等于第一时间时,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为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当行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时,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为第一时间与行驶时间之差,再加上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
停靠阈值判断单元511用于判断停靠时间是否大于停靠阈值,当停靠时间大于停靠阈值,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停靠阈值为经验值,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可设置停靠阈值为8分钟;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大于8分钟时,则进入指示跳站单元54,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小于等于8分钟时,则进入指示停靠单元5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定值的设置可防止目标公交车因第一设定值设置过大且在下一站点接连多次停靠时间过长导致的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长时间不停靠的问题。
指示跳站单元54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且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小于等于1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当目标公交车停靠在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大于8分钟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指示停靠单元55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十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跳站判断单元5包括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满载值判断单元512、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指示跳站单元54以及指示停靠单元55;第一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连接满载值判断单元512和指示停靠单元55,满载值判断单元512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和指示跳站单元54,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和指示跳站单元54,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和指示停靠单元55。
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用于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满载值判断单元512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满载值判断单元512用于判断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是否达到满载值,当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达到满载值,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进行判断。
其中,满载值为目标公交车可以承载的最大的乘客数量,即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的饱和度为100%。
即,当目标公交车内的乘客数量已经达到其可以承载的最大的乘客数量,且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则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要上车的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且当前目标公交车没有达到满载的情况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上车的乘客的上车。
指示跳站单元54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且当前目标公交车达到满载值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小于等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不停车。
指示停靠单元55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十一
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跳站判断单元5包括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3、饱和阈值判断单元514、指示跳站单元54以及指示停靠单元55;第一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和指示停靠单元55,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和指示跳站单元54,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连接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3和指示停靠单元55,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3连接饱和阈值判断单元514和指示停靠单元55,饱和阈值判断单元514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和指示停靠单元55。
第一数量判断单元51用于判断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存在需要下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供需要下车的乘客下车。
第二数量判断单元52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进行判断。
即,当对目标公交车而言,在下一站点不存在需要上车的乘客时,目标公交车不需要在下一站点停靠,这样可以节省车上乘客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53用于判断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第二数量大于第一设定值,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3进行判断。
第一设定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定为1-3任意一值,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为3。
即,当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大于3人时,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必须停车,以使需要上车的乘客上车。
其他线路公交车判断单元513用于判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是否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其他线路公交车为需要停靠在下一站点且经停在下一站点欲乘坐目标公交车的乘客的下车站点,当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当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连接饱和阈值判断单元514进行判断。
乘客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可以乘坐的公交车包括目标公交车和其他线路公交车,当在乘客需要乘坐的目标公交车之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先到达下一站点,则乘客可能会乘坐其他线路公交车,可以针对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判断在目标公交车之前是否存在该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此时,若存在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则进入步骤S3d5,若不存在其他线路公交车,则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饱和阈值判断单元514用于判断其他线路公交车内的饱和度是否大于饱和阈值,当其他线路公交车内的饱和度大于饱和阈值,则连接指示停靠单元55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指示跳站单元54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公交车内的饱和度的计算方式为:在公交车内设置图像采集单元,实时采集公交车内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方法统计车内乘客数据,根据公交车内能够容纳的乘客的数目,实时计算公交车内的饱和度。
饱和阈值为经验值,通常可以设置为80%~95%之间任意一值,在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例中,饱和阈值设置为80%。
当在下一站点欲上车的每一个乘客对应的其他线路公交车的车内的饱和度均大于公交车对应的饱和阈值,则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否则,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指示跳站单元54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跳站。
指示停靠单元55用于指示目标公交车停靠下一站点。
实施例十二
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显示单元连接跳站判断单元,显示单元设置于目标公交车的需要经过的站点。
显示单元用于向下一站点的站台发送关于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的指示信息,以方便需要在下一站点上车的乘客可以及时选择合适的乘坐车辆。
可以通过在下一站点设置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显示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的指示信息。
实施例十三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假设目标公交车为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则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获取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包括其行驶的路线以及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行驶的路线为沿XX路行驶500米后右转进入RR街道等信息,需要经过的站点信息包括A站点、B站点、C站点、D站点、E站点等。
在本实施例中,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位置信息为处于A站点和B站点之间,且距B站点200米。
在本实施例中,获得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在B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为0,获得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在B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为2人。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在B站点无欲下车乘客,故进行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判断,第二数量为2人,进行第一设定值判断,第一设定值为3,第二数量小于第一设定值,进行第二设定值判断,第二设定值为1,第二数量大于第二设定值,获取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B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以及第一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交通状况为拥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之前存在已经停靠在B站点的第一非目标公交车2辆,依序分别为编号为002的2路公交车和编号为003的3路公交车,且存在需要停靠在B站点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3辆,依序分别为编号为003的3路公交车、编号为004的4路公交车以及编号为005的5路公交车,下一站点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t2是根据所有公交车的历史行驶信息获得的平均每辆公交车对应的乘客上下车所需时间,为1分钟,距离B站点最近的第二非目标公交车,即编号为003的3路公交车,到达B站所需时间t1为1分钟,则第一时间为5分钟。
假设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在该拥堵路段行驶速度为10千米每小时,则其到达B站点的行驶时间大约为1分钟11秒
根据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的行驶时间以及第一时间可知,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停靠在B站点的停靠时间为4分钟49秒。
在本实施例中,停靠阈值为8分钟。
停靠时间小于停靠阈值,指示编号为001的1路公交车停靠B站点。
本公开内容的任意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以实现更为精确的跳站判断。
本公开内容综合考虑需要下车的乘客数量以及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判断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跳站,有效避免了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期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且本公开内容通过实时获得目标公交车下一站点需要下车的乘客数量以及下一站点需要上车的乘客数量,可以实时分析每个站点的具体情况,进而判断站点是否需要跳站,保证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本公开内容还通过结合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以及在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判断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是否需要停靠,保证了跳站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实现公交的优化出行。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对本公开内容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公开内容进行了披露,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公开内容的各种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这些修改、改进或者等同物也应当被认为包括在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Claims (3)

1.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S2、基于所述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以及在所述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以及
S3、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所述步骤S3依序包括:
S3b1、判断所述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所述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b10,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2;
S3b2、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所述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跳入步骤S3b9,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3;
S3b3、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则跳入步骤S3b10,否则接续进入步骤S3b4;
S3b4、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当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接续进入步骤S3b5,否则跳入步骤S3b9,所述第二设定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S3b5、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所述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在所述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所述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所述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S3b6、根据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得所述目标公交车到达所述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S3b7、根据所述行驶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时间获得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在所述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
S3b8、判断所述停靠时间是否大于停靠阈值,当所述停靠时间大于所述停靠阈值,则接续进入步骤S3b9,否则跳入步骤S3b10;
S3b9、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跳站,并且不执行步骤S3b10;
S3b10、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所述下一站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4:向所述下一站点的站台发送关于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是否跳站的指示信息。
3.一种用于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第一数量统计单元、第二数量统计单元以及跳站判断单元;所述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所述第二数量统计单元,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所述第二数量统计单元,所述第一数量统计单元和所述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所述跳站判断单元;
其中,所述运行路线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在下一站点欲下车乘客的第一数量;
所述第二数量统计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公交车的运行路线信息以及所述目标公交车的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欲上车乘客的第二数量;并且
所述跳站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数量智能判断并告知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是否跳站;
所述跳站判断单元包括第一数量判断单元、第二数量判断单元、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第一时间获得单元、行驶时间获得单元、停靠时间获得单元、停靠阈值判断单元、指示跳站单元以及指示停靠单元;所述第一数量统计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数量判断单元,所述第二数量统计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数量判断单元,所述第一数量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数量判断单元和所述指示停靠单元,所述第二数量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和所述指示跳站单元,所述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和所述指示停靠单元,所述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连接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所述第一时间获得单元和所述指示跳站单元,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连接所述行驶时间获得单元,所述行驶时间获得单元和所述第一时间获得单元连接所述停靠时间获得单元,所述停靠时间获得单元连接所述停靠阈值判断单元,所述停靠阈值判断单元连接所述指示跳站单元和所述指示停靠单元;
所述第一数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所述第一数量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所述指示停靠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所述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所述第二数量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数量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等于1,当所述第二数量不是大于等于1,则连接所述指示跳站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所述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所述第一设定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一设定值,当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则连接所述指示停靠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所述下一站点,否则连接所述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进行判断;
所述第二设定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数量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当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连接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所述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且所述第一时间获得单元获得在所述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所述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所述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否则连接所述指示跳站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跳站,所述第二设定值小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公交车的当前位置和所述下一站点之间的交通状况信息;
所述第一时间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在所述目标公交车之前需要停靠或已经停靠在所述下一站点的非目标公交车行驶至所述下一站点并完成出站所用的第一时间;
所述行驶时间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状况信息获得所述目标公交车到达所述下一站点的行驶时间;
所述停靠时间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行驶时间以及所述第一时间获得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在所述下一站点的停靠时间;
所述停靠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停靠时间是否大于停靠阈值,当所述停靠时间大于所述停靠阈值,则连接所述指示跳站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跳站,否则连接所述指示停靠单元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所述下一站点;
所述指示跳站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在所述下一站点跳站;
所述指示停靠单元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公交车停靠所述下一站点。
CN201910020328.2A 2019-01-09 2019-01-09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5449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0328.2A CN109544969B (zh) 2019-01-09 2019-01-09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0328.2A CN109544969B (zh) 2019-01-09 2019-01-09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4969A CN109544969A (zh) 2019-03-29
CN109544969B true CN109544969B (zh) 2020-12-15

Family

ID=65834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0328.2A Active CN109544969B (zh) 2019-01-09 2019-01-09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49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5397B (zh) * 2019-06-28 2021-09-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卡数据信息采集方法、设备和介质
CN110473397B (zh) * 2019-07-09 2020-11-13 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 车站及其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10807933B (zh) * 2019-11-13 2020-06-12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公交车快速智能运行的控制方法
CN112542057B (zh) * 2020-11-30 2021-11-02 东南大学 一种公交车智能跳站方法及装置
CN115447638B (zh) * 2022-09-20 2024-02-0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辆全自动驾驶模式下跳站广播控制方法、系统
CN115829210B (zh) * 2023-02-20 2023-04-28 安徽阿瑞特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驶过程智能监测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1767A (zh) * 2012-08-13 2012-12-19 东南大学 一种综合成本优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
CN202996034U (zh) * 2012-11-16 2013-06-12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警示公交车是否需要在公交站停靠的装置
CN103198645A (zh) * 2013-03-25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乘客出行分布的高峰期公交线路跳站运行方法
CN103325257A (zh) * 2013-07-16 2013-09-25 许若言 一种高效的公交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559790A (zh) * 2013-11-13 2014-02-05 魏树桂 一种有乘客则停车无乘客不停车的公交车装置
CN104408908A (zh) * 2014-11-05 2015-03-11 东南大学 公交车辆越站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867322A (zh) * 2015-04-29 2015-08-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公交车停靠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94491A (zh) * 2017-04-06 2017-09-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公交客流和站间行程时间预测的动态调度方法
CN107481512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公交的智能调度方法
CN107657668A (zh) * 2017-09-22 2018-02-02 陕西师范大学 公交车智能停靠方法
CN108335517A (zh) * 2018-03-27 2018-07-27 东南大学 公交车在无上下车乘客站点越站通过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36503A1 (en) * 2003-05-23 2004-11-25 Lyakir Vitaliy L. Algorithmic functions for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o move transportation objects through a single route in skip-stop fashion
KR20150077526A (ko) * 2013-12-27 2015-07-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승객 승하차 알림 방법
CN206058511U (zh) * 2016-05-26 2017-03-29 天津汇智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运行规划系统
CN107481522B (zh) * 2017-09-01 2020-02-07 高文飞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公共交通共享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1767A (zh) * 2012-08-13 2012-12-19 东南大学 一种综合成本优化的城市公共交通多模式站点停靠方法
CN202996034U (zh) * 2012-11-16 2013-06-12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警示公交车是否需要在公交站停靠的装置
CN103198645A (zh) * 2013-03-25 2013-07-1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乘客出行分布的高峰期公交线路跳站运行方法
CN103325257A (zh) * 2013-07-16 2013-09-25 许若言 一种高效的公交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559790A (zh) * 2013-11-13 2014-02-05 魏树桂 一种有乘客则停车无乘客不停车的公交车装置
CN104408908A (zh) * 2014-11-05 2015-03-11 东南大学 公交车辆越站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4867322A (zh) * 2015-04-29 2015-08-2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公交车停靠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94491A (zh) * 2017-04-06 2017-09-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公交客流和站间行程时间预测的动态调度方法
CN107481512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公交的智能调度方法
CN107657668A (zh) * 2017-09-22 2018-02-02 陕西师范大学 公交车智能停靠方法
CN108335517A (zh) * 2018-03-27 2018-07-27 东南大学 公交车在无上下车乘客站点越站通过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4969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4969B (zh) 公交车智能跳站运行方法及装置
JP5934893B2 (ja) タクシーの最適配置システム
JP7149973B2 (ja) 配車サービス提供装置、配車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19405B2 (ja) デジタルサイネージ制御装置、デジタルサイネージ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201901566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passenger offloading of autonomous vehicles at large scale parking destinations
CN109166337B (zh) 公交到站时间生成方法、装置及公交乘客出行od获取方法
JP2011214930A (ja) 充電待ち時間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カー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2006188150A (ja) 乗車率予測システム
JP742812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971246A (zh) 一种出租车上客区乘客候车时间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0738749B (zh) 车载装置、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
US10157509B2 (en) System for public transit incident rate analysis and display
CN110288829B (zh) 一种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停车泊位数量设置判别方法
DE102020106672A1 (de) Geobegrenzte dynamische datenerfassung für die erhebung von strassengebühren und das überwachen der strassennutzung
WO201923525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408434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96376A (zh) 一种公交车辆到站顺序的确定方法
CN107358749B (zh) 一种景区车辆管理系统
JPH11175694A (ja) 混雑報知装置
CN110046535B (zh)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出行时间预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JPH04290199A (ja) 駐車場の管理方法
CN113542364B (zh) 一种公交车和网约车联动的智慧交通系统
CN107563651B (zh) 一种公交系统的基于大数据客流分析方法
KR101773171B1 (ko) 버스정보 안내장치를 이용한 버스정보 안내 시스템
JP6871004B2 (ja) タクシーメー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