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4738A -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4738A
CN109534738A CN201910029180.9A CN201910029180A CN109534738A CN 109534738 A CN109534738 A CN 109534738A CN 201910029180 A CN201910029180 A CN 201910029180A CN 109534738 A CN109534738 A CN 109534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water
high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91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明胜
舒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ongyang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ongyang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ongyang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ongyang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91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4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4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2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领域,轻骨料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5~118份的水泥、180~185份的轻粗骨料、120~125份的细骨料、65~70份的矿物掺和料、9~24份的改性聚丙烯纤维、3.4~3.8份的混凝土外加剂和65~70份的水。其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将轻粗骨料加入占总水量一半的水中预湿45~60min,然后加入细骨料,搅拌1~2min,继续加入水泥、矿物掺和料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本发明具有强度高、质量稳定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工程结构中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混凝土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和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每年通过混凝土消耗的天然骨料超过20亿吨,对骨料资源的大量开采易引起耕地破坏、山林遭毁和资源匮乏等问题。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密度较小、保温抗冻性能好、自重较轻的轻骨料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是指用轻粗骨料、轻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由普通砂或部分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砂轻混凝土,全部由轻砂做细骨料的称为全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在隔热保温、耐火、抗震、耐久抗冻和抗渗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能够降低结构自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减少城市污染,但轻骨料混凝土所采用的轻粗骨料为多孔结构,吸水率较高,易导致坍落度损失较大、强度较低的问题,目前轻骨料混凝土多应用于低强度的非承重结构。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835856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水、水泥、砂、塑钢纤维、轻骨料和减水剂按照设计强度等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合,并掺和预设比例的单一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得到轻骨料混凝土。该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加入矿物掺和料改善水泥砂浆和过渡区界面中的孔隙结构,提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有利于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腐蚀性能,但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坍落度损失小、密实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5~118份的水泥、180~185份的轻粗骨料、120~125份的细骨料、65~70份的矿物掺和料、9~24份的改性聚丙烯纤维、3.4~3.8份的混凝土外加剂和65~70份的水。所述轻粗骨料包括天然轻骨料、工业废料轻骨料和人造轻骨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细骨料包括天然砂和机制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矿物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矿粉和硅微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是以乙烯基硅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改性的产物,所述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保坍剂和引气剂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水泥为胶凝材料,轻粗骨料为粗骨料,添加矿物掺和料、改性聚丙烯纤维和混凝土外加剂,组成高强轻骨料混凝土。轻粗骨料可以采用天然轻骨料,如浮石、凝灰岩等,或者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炉渣及生物污泥陶粒等,或者人造轻骨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等,这些轻骨料均有多孔结构,能够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自重,也有利于节约水泥和钢材等建筑材料的消耗量。改性聚丙烯纤维是通过化学方法以乙烯基硅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纤维进行得到的产物,经过乙烯基硅烷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在轻骨料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能够均匀分散,有利于改性聚丙烯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和轻骨料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而掺加的物质,如减水剂、保坍剂和引气剂,减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变性能,有利于增强水泥颗粒的分散作用,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水的用量。保坍剂是能够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快速损失的外加剂,有利于延缓水泥水化凝结,降低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带来的不良影响。引气剂能够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闭合而稳定的微小气泡,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流变性。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多种混凝土外加剂,有利于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拌合性和加工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业废料轻骨料包括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生物污泥陶粒,所述人造轻骨料包括粘土陶粒、页岩陶粒和膨胀珍珠岩。优选的,所述轻粗骨料包括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业废料轻骨料是对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工业废料轻骨料有利于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也有利于减少堆积废料占用的土地。人造轻骨料是以天然岩石或粘土等材料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制成,具有抗压耐磨、耐腐蚀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强度,采用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作为轻粗骨料制备的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细骨料包括机制砂和河砂,所述机制砂与河砂的质量比为(2.32~2.37):1,所述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5~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制砂又称为人工砂,是由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采用机制砂与河砂复配,有利于降低天然砂的用量,缓解因天然砂用量过大而引起的破坏农田、水利资源等问题,也有利于改善机制砂多棱角引起的混凝土拌合性差的问题。石粉是机制砂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粒径小于75μm的石质粉末,机制砂中的石粉能够起填充作用,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进而提高其抗渗、抗裂和耐磨性,并能改善水泥石的孔隙结构,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泌水性和粘聚性,使混凝土易于成型振捣、和易性得到改善。如果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过少,会影响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石粉含量过高,易导致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低温硫酸盐侵蚀能力下降,石粉中混有的泥粉还会吸附在机制砂表面,影响机制砂与水泥之间的粘结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聚丙烯与乙烯基硅烷、过氧化二苯甲酰混合,搅拌均匀后熔融挤出,经拉伸纺丝、卷绕、短切后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改性过程中聚丙烯与乙烯基硅烷、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9~11):1:(0.05~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烯基硅烷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引发作用下与聚丙烯反应,在聚丙烯上接枝乙烯基硅烷,有利于改善聚丙烯的极性,使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在轻骨料混凝土中良好分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外加剂还包括增稠剂,所述增稠剂包括纤维素醚、瓜尔胶、聚乙烯醇、黄原胶和聚丙烯酰胺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增稠剂包括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所述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4):(3.7~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稠剂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降低轻骨料的吸水率,减少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纤维素酶、瓜尔胶、聚乙烯醇、黄原胶和聚丙烯酰胺均对再生混凝土均匀良好的增稠作用,采用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按照上述比例混合时,增稠剂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改善作用最佳,又不影响轻骨料混凝土中物料的分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稠剂与改性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15~3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聚丙烯纤维和增稠剂的用量比例范围在该范围内有较好的配合效果,增稠剂有效提高了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作用,降低了轻骨料的吸水率,同时,聚丙烯改性纤维也在再生混凝土中良好分散,并与水泥的粘结作用良好,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5~115份的水泥、75~77份的粉煤灰陶粒、50~52份的煤矸石陶粒、55~56份的页岩陶粒、85~88份的机制砂、35~37份的河砂、55~58份的粉煤灰、10~12份的改性聚丙烯纤维、2.5~2.7份的减水剂、0.3~0.4份的保坍剂、0.1~0.15份的纤维素醚、0.02~0.05份的聚乙烯醇、0.48~0.5份的聚丙烯酰胺和65~70份的水。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将轻粗骨料加入占总水量一半的水中预湿45~60min,然后加入细骨料,搅拌1~2min,继续加入水泥、矿物掺和料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轻粗骨料为多孔结构,先将其与水预湿,再与其他成分混合,有利于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性,避免因轻粗骨料吸水而将混凝土外加剂吸附在轻粗骨料表面、降低混凝土外加剂对轻骨料混凝土的改善、调节作用的情况出现,预湿后的轻粗骨料与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及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合均匀,有利于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一、通过采用轻粗骨料为粗骨料,减轻了轻骨料混凝土的自重,且轻粗骨料在拌和过程中,能够吸收水泥中的部分水分,使界面区的水灰比降低、密实度增加;轻粗骨料中预湿吸收的水随水泥水化进程不断释放出来,补充水泥水化用水,进一步提高了界面区结构密实性,有利于减少界面缺陷、提高界面强度。
二、通过添加改性聚丙烯纤维和减水剂、保坍剂、增稠剂等混凝土外加剂,有利于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减少轻骨料混凝土在拌和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有利于提高骨料、改性聚丙烯纤维与水泥之间的粘结作用。
三、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先将轻粗骨料预湿,减少拌和过程中轻粗骨料对水泥中水的吸收,有利于避免混凝土外加剂被轻粗骨料吸附,这样混凝土外加剂能够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备例
制备例一将30kg的聚丙烯与3.2kg的乙烯基硅烷、0.4kg的过氧化二苯甲酰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用短纤维纺丝机在190℃下熔融塑化挤出,经拉伸纺丝、卷绕、短切后得到平均直径约0.3±0.1mm、长度为15mm的改性聚丙烯纤维。
制备例二将将30kg的聚丙烯与3kg的乙烯基硅烷、0.3kg的过氧化二苯甲酰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用短纤维纺丝机在200℃下熔融塑化挤出,经拉伸纺丝、卷绕、短切后得到平均直径约0.3±0.1mm、长度为15mm的改性聚丙烯纤维。
制备例三将30kg的聚丙烯与2.8kg的乙烯基硅烷、0.2kg的过氧化二苯甲酰置于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后用短纤维纺丝机在210℃下熔融塑化挤出,经拉伸纺丝、卷绕、短切后得到平均直径约0.3±0.1mm、长度为15mm的改性聚丙烯纤维。
实施例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62.5kg的水泥、187.5kg的粉煤灰陶粒、125kg的煤矸石陶粒、137.5kg的页岩陶粒、212.5kg的机制砂、87.5kg的河砂、162.5kg的粉煤灰、22.5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25kg的减水剂、0.75kg的保坍剂、0.25kg的纤维素醚、0.05kg的聚乙烯醇、1.2kg的聚丙烯酰胺和162.5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5%,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一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柠檬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1.25kg的水中预湿45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1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87.5kg的水泥、192.5kg的粉煤灰陶粒、130kg的煤矸石陶粒、140kg的页岩陶粒、220kg的机制砂、92.5kg的河砂、175kg的粉煤灰、60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75kg的减水剂、1kg的保坍剂、0.375kg的纤维素醚、0.125kg的聚乙烯醇、1.25kg的聚丙烯酰胺和175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7%,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二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柠檬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7.5kg的水中预湿60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2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75kg的水泥、190kg的粉煤灰陶粒、127.5kg的煤矸石陶粒、140kg的页岩陶粒、215kg的机制砂、90kg的河砂、170kg的粉煤灰、37.5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5kg的减水剂、0.875kg的保坍剂、0.3kg的纤维素醚、0.1kg的聚乙烯醇、1.225kg的聚丙烯酰胺和170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6%,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三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柠檬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5kg的水中预湿50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1.5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95kg的水泥、192.5kg的粉煤灰陶粒、125kg的煤矸石陶粒、137.5kg的页岩陶粒、217.5kg的机制砂、92.5kg的河砂、167.5kg的粉煤灰、50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5kg的减水剂、1kg的保坍剂、0.325kg的纤维素醚、0.075kg的聚乙烯醇、1.225kg的聚丙烯酰胺和167.5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6%,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三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柠檬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3.75kg的水中预湿55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1.5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82.5kg的水泥、187.5kg的粉煤灰陶粒、127.5kg的煤矸石陶粒、140kg的页岩陶粒、215kg的机制砂、92.5kg的河砂、165g的粉煤灰、30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75kg的减水剂、0.875kg的保坍剂、0.35kg的纤维素醚、0.1kg的聚乙烯醇、1.25kg的聚丙烯酰胺和172.5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6%,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二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丙烯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6.25kg的水中预湿53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1.5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纤维素醚、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70kg的水泥、190kg的粉煤灰陶粒、130kg的煤矸石陶粒、137.5kg的页岩陶粒、212.5kg的机制砂、90kg的河砂、172.5kg的粉煤灰、45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25kg的减水剂、0.75kg的保坍剂和165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6%,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二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保坍剂为丙烯酸钠,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加入82.5kg的水中预湿52min,然后加入机制砂和河砂,搅拌1.5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保坍剂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280kg的水泥、455kg的浮石、307.5kg的机制砂、170kg的粉煤灰、55kg的改性聚丙烯纤维、6.5kg的减水剂、1kg的引气剂、0.25kg的黄原胶、0.1kg的瓜尔胶、1.5kg的聚丙烯酰胺和170kg的水。其中,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5%,本实施例采用的改性聚丙烯纤维为制备例三制得的改性聚丙烯纤维,本实施例采用的减水剂为萘系减水剂,本实施例采用的引气剂为烷基本磺酸盐,其他成分材料均为普通的市售产品。
将浮石加入85kg的水中预湿55min,然后加入机制砂,搅拌1.5min,继续加入水泥、粉煤灰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减水剂、引气剂、黄原胶、瓜尔胶、聚丙烯酰胺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对比例
对比例一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中不添加改性聚丙烯纤维。
对比例二本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中不含有矿物掺和料。
产品检测
根据规范《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和表观密度进行试验。根据规范《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行试验,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各实施例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优于各对比例,各实施例中轻骨料混凝土的易和性也较对比例二更好,故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矿粉掺和料对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力学性能均有显著效果,添加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明显作用。在多个实施例中,实施例一至五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于实施例六和七,实施例七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又优于实施例六,证明采用增稠剂有利于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而采用优选的增稠剂配方(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
此外,实施例一及三至五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于实施例二,证明配方中增稠剂与改性聚丙烯纤维的用量比例在1:(15~31)范围内有更好的复配效果。实施例三至五制得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于实施例一,证明增稠剂中,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比在1:(0.2~0.4):(3.7~4.1)范围内对抗压强度的提高效果更好。实施例四和五制备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优于实施例三,证明细骨料中,机制砂与河砂的质量比在(2.32~2.37):1范围内更有利于较好的抗压强度。本发明以轻粗骨料为粗骨料,与细骨料、水泥、改性聚丙烯纤维、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共同组成轻骨料混凝土,轻粗骨料采用工业废料和人造轻骨料,有利于节约天然材料,降低轻骨料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得到抗压强度好、坍落度损失小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5~118份的水泥、180~185份的轻粗骨料、120~125份的细骨料、65~70份的矿物掺和料、9~24份的改性聚丙烯纤维、3.4~3.8份的混凝土外加剂和65~70份的水;所述轻粗骨料包括天然轻骨料、工业废料轻骨料和人造轻骨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细骨料包括天然砂和机制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矿物掺和料包括粉煤灰、矿粉和硅微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是以乙烯基硅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纤维进行改性的产物,所述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保坍剂和引气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业废料轻骨料包括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生物污泥陶粒,所述人造轻骨料包括粘土陶粒、页岩陶粒和膨胀珍珠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轻粗骨料包括粉煤灰陶粒、煤矸石陶粒和页岩陶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包括机制砂和河砂,所述机制砂与河砂的质量比为(2.32~2.37):1,所述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为5~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丙烯纤维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将聚丙烯与乙烯基硅烷、过氧化二苯甲酰混合,搅拌均匀后熔融挤出,经拉伸纺丝、卷绕、短切后得到改性聚丙烯纤维;改性过程中聚丙烯与乙烯基硅烷、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9~11):1:(0.05~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外加剂还包括增稠剂,所述增稠剂包括纤维素醚、瓜尔胶、聚乙烯醇、黄原胶和聚丙烯酰胺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包括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所述纤维素醚、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4):(3.7~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与改性聚丙烯纤维的质量比为1:(15~3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5~115份的水泥、75~77份的粉煤灰陶粒、50~52份的煤矸石陶粒、55~56份的页岩陶粒、85~88份的机制砂、35~37份的河砂、65~70份的粉煤灰、9~24份的改性聚丙烯纤维、2.5~2.7份的减水剂、0.3~0.4份的保坍剂、0.1~0.15份的纤维素醚、0.02~0.05份的聚乙烯醇、0.48~0.5份的聚丙烯酰胺和65~70份的水。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将轻粗骨料加入占总水量一半的水中预湿45~60min,然后加入细骨料,搅拌1~2min,继续加入水泥、矿物掺和料和改性聚丙烯纤维,搅拌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外加剂和剩余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得。
CN201910029180.9A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534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9180.9A CN109534738A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9180.9A CN109534738A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4738A true CN109534738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35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9180.9A Pending CN109534738A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4738A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6713A (zh) * 2019-09-20 2019-12-24 成都志达商品混凝土厂 一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922118A (zh) * 2019-12-20 2020-03-27 汝州市东江建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构件用全轻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7861A (zh) * 2019-12-25 2020-03-31 泸州临港思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937855A (zh) * 2019-11-13 2020-03-31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0966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轻集料混凝土板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混凝土板
CN112321246A (zh) * 2020-11-09 2021-02-05 河南立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轻质混凝土配制方法
CN112341128A (zh) * 2020-12-02 2021-02-09 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121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土木工程用轻质高强度混凝土
CN112374832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杭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1781A (zh) * 2020-11-21 2021-03-05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lc全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4683A (zh) * 2020-09-25 2021-04-09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混凝土
CN11267915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轻质高强清水陶粒混凝土及其外墙板制备工艺
CN112851398A (zh) * 2021-03-18 2021-05-28 龙南恒沣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19855A (zh) * 2021-02-02 2021-06-08 王立社 一种轻质填充墙一体化浇筑用材料、水泥浆、轻质填充墙及浇筑方法
CN113336507A (zh) * 2021-07-14 2021-09-03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纤维混凝土
CN113354438A (zh) * 2021-05-25 2021-09-07 贵州涟江源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8650A (zh) * 2021-08-23 2021-12-14 济南大学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
CN114213149A (zh) * 2022-01-24 2022-03-2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高吸水性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3148A (zh) * 2021-12-30 2022-03-22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多孔玄武岩作骨料制作混凝土的方法
CN114276075A (zh) * 2021-07-26 2022-04-05 山西黄河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度纤维复合增强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0551A (zh) * 2021-12-29 2022-04-22 襄阳仁创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人造免烧实芯陶粒、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7866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预湿多孔玄武岩骨料混凝土的加工方法
CN114956712A (zh) * 2022-03-30 2022-08-30 陕西建工集团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lc40全轻泵送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7636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可再生轻骨料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74482A (zh) * 2022-12-23 2023-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一种轻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2164A1 (en) * 1999-12-10 2001-06-14 James Hardie Research Pty Limited Lightweight wall construction
CN1056011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0988A (zh) * 2017-04-11 2017-06-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轻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42164A1 (en) * 1999-12-10 2001-06-14 James Hardie Research Pty Limited Lightweight wall construction
CN105601199A (zh) * 2015-12-25 2016-05-25 邢台建工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抗裂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0988A (zh) * 2017-04-11 2017-06-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轻集料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美]马里诺•赞索斯编著: "《反应挤出-原理与实践》", 30 June 1999,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郑水林编著: "《粉体表面改性》", 31 August 2003,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9660A (zh) * 2019-07-11 2021-01-12 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轻集料混凝土板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混凝土板
CN110606713A (zh) * 2019-09-20 2019-12-24 成都志达商品混凝土厂 一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937855A (zh) * 2019-11-13 2020-03-31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7855B (zh) * 2019-11-13 2022-01-07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度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118A (zh) * 2019-12-20 2020-03-27 汝州市东江建筑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构件用全轻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7861A (zh) * 2019-12-25 2020-03-31 泸州临港思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24683A (zh) * 2020-09-25 2021-04-09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混凝土
CN112341121A (zh) * 2020-11-06 2021-02-09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土木工程用轻质高强度混凝土
CN112321246A (zh) * 2020-11-09 2021-02-05 河南立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轻质混凝土配制方法
CN112374832A (zh) * 2020-11-20 2021-02-19 杭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4832B (zh) * 2020-11-20 2022-12-02 杭州三中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41781A (zh) * 2020-11-21 2021-03-05 湖北云海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lc全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128B (zh) * 2020-12-02 2022-05-31 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128A (zh) * 2020-12-02 2021-02-09 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915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轻质高强清水陶粒混凝土及其外墙板制备工艺
CN112919855A (zh) * 2021-02-02 2021-06-08 王立社 一种轻质填充墙一体化浇筑用材料、水泥浆、轻质填充墙及浇筑方法
CN112851398A (zh) * 2021-03-18 2021-05-28 龙南恒沣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438A (zh) * 2021-05-25 2021-09-07 贵州涟江源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36507A (zh) * 2021-07-14 2021-09-03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纤维混凝土
CN113336507B (zh) * 2021-07-14 2022-08-30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纤维混凝土
CN114276075A (zh) * 2021-07-26 2022-04-05 山西黄河前沿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尺度纤维复合增强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8650A (zh) * 2021-08-23 2021-12-14 济南大学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
CN114380551A (zh) * 2021-12-29 2022-04-22 襄阳仁创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人造免烧实芯陶粒、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13148A (zh) * 2021-12-30 2022-03-22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多孔玄武岩作骨料制作混凝土的方法
CN114477866A (zh) * 2021-12-31 2022-05-13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预湿多孔玄武岩骨料混凝土的加工方法
CN114213149A (zh) * 2022-01-24 2022-03-2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高吸水性陶粒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56712A (zh) * 2022-03-30 2022-08-30 陕西建工集团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lc40全轻泵送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7636A (zh) * 2022-08-15 2022-12-02 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可再生轻骨料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974482A (zh) * 2022-12-23 2023-04-18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一种轻质高耐久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4738A (zh)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128B (zh) 一种大流态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3317A (zh) 一种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41028A (zh)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456A (zh) 一种机制砂干混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5992A (zh) 一种机制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017B (zh) 常温养护型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47090B (zh) 一种改性白云石粉基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7788A (zh) 一种低水泥用量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8554A (zh) 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09160791A (zh) 一种再生细骨料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Tahwia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ustainable high strength concrete incorporating eco-friendly materials
CN107117856A (zh) 具有纳米增强作用的纯粉剂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95581B (zh) 用于道路加固的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1357A (zh) 一种增强c30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1620A (zh) 含再生烧结砖骨料c4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2216A (zh) 掺加铁尾矿与建筑垃圾的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78580A (zh) 搅拌桩及旋喷桩固化剂
CN108911656A (zh) 免蒸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9191A (zh) 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26884A (zh) 复合固化外加剂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及其应用方法
CN109305792A (zh) 一种土壤固化剂、制备方法以及土壤固化施工方法
CN105110754A (zh) 一种无水泥砂浆
CN115073093A (zh) 一种低收缩高强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51885A (zh) 一种基于材料粒度匹配设计的高强超高程泵送混凝土降粘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