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4832B -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4832B
CN112374832B CN202011309778.2A CN202011309778A CN112374832B CN 112374832 B CN112374832 B CN 112374832B CN 202011309778 A CN202011309778 A CN 202011309778A CN 112374832 B CN112374832 B CN 112374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parts
modified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97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74832A (zh
Inventor
刘臻一
詹强
朱建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z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z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z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z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97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4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74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4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水泥:250‑350份;沙子:600‑750份;石子:850‑1100份;水:160‑190份;减水剂:3‑8份;改性再生骨料:290‑382份;所述改性再生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280‑360份;硬脂酸:10‑22份;所述改性再生骨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硬脂酸溶于丙酮溶液中,加入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烘干,制得改性再生骨料。本申请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早期抗裂性能与抗渗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将建筑废料或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混凝土原料制成的新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如申请号为CN201710916061.6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按质量包括以下组分:再生砖粗骨料64~90份、再生砖细骨料48~80份、水泥36~42份、硅灰1.8~2.2份、水11~17份、高性能减水剂0.2~1.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1)按比例称取再生砖粗骨料和再生砖细骨料,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再生砖骨料;2)按比例将水泥和硅灰混合均匀后,加入再生砖骨料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3)按比例称取水和高性能减水剂加入混合料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的再生砖骨料混凝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再生骨料的内部存在较多的微细裂缝,使得再生骨料的吸水率相比天然骨料更高,导致制得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较差。
申请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水泥:250-350份;
沙子:600-750份;
石子:850-1100份;
粉煤灰:100-150份;
水:160-190份;
减水剂:3-8份;
改性再生骨料:290-382份;
所述改性再生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280-360份;
硬脂酸:10-22份;
所述改性再生骨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硬脂酸溶于丙酮溶液中,加入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烘干,制得改性再生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硬脂酸对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进行改性,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表面具有疏水作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作用;另一方面,改性再生骨料能够填充于混凝土基体内,能够阻止水分子在混凝土内部的扩散,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数计还包括65-110份的分散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改性再生骨料具有疏水性,使得改性再生骨料在混凝土浆料中的分散性下降,分布不均匀,影响改性再生骨料疏水抗渗性能的发挥。通过加入分散剂,促进改性再生骨料在混凝土浆料体系中的分散,有利于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羟乙基纤维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羟乙基纤维素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能够改善改性再生骨料的分散性;同时,羟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粘性,搅拌分散均匀后,使得改性再生骨料与混凝土的骨架结构进行连接,提高改性再生骨料的分散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
优选的,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以重量份数计还包括260-350份的增强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收缩固化的过程中,因内部应力容易产生孔隙与裂缝,通过在混凝土基体中掺入增强纤维能够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抑制裂缝的产生和扩,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抗开裂性能,从而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三种弹性模量、尺寸规格不同的增强纤维,能够在混凝土中形成多向分布的网络支撑体系,增加混凝土韧性与致密性,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裂缝的产生,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
优选的,所述增强纤维按照如下步骤改性制得:
将增强纤维置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浸渍5-10min,静置干燥后制得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所述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分数为3.6%-5.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具有疏水性,其粘附于增强纤维表面能够起到防水抗渗效用。
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碱性的混凝土浆料中,能够水解生成具有反应活性的羟基;一方面,不同纤维表面粘附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之间发生就交联另一方面,能够与水泥水化形成的水化硅酸钙中的羟基发生化学交联,促使增强纤维之间形成互相支撑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增强纤维与混凝土骨架的连接强度,增强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与抗压强度;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作用。
优选的,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平均粒径为0.1-0.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固化过程中,水泥包裹在沙石等骨料表面,水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硫酸钙、氢氧化钙等水化物,它们之间形成相互缠绕的网状结构,并随着水化反应的进行,逐渐硬化。因沙石自身的粒径所致,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有空隙,水分容易从空隙间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本申请通过将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碎成颗粒状,使得再生骨料能够有效的填充于上述空隙内,抑制水分的渗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水泥、沙子、石子混合均匀后加入水和减水剂,充分搅拌,制得预制混凝土;
S102:将改性再生骨料与分散剂混合均匀后,制得共混物;然后将共混物与改性后的增强纤维加入预制混凝土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粉煤灰,充分混合,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散剂与改性再生骨料预先混合,使得分散剂粘附于改性再生骨料的表面,有利于提高改性再生骨料的分散性,从而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作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采用硬脂酸改性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制得的改性再生混凝土砌块具有疏水作用,能够抑制水分子在混凝土内部的渗透和扩散,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对混凝土进行增强增韧,获得了抗开裂的效果,抑制了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孔隙的产生和扩展,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本申请中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在提高改性再生混凝土分散性的同时,使得其能够粘附于增强纤维形成的网络支撑结构上,通过改性再生骨料与改性后的增强纤维的配合,共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制备例1,一种改性再生骨料,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201:将废弃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经破碎、球磨支撑平均粒径为0.2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
S202:将硬脂酸与丙酮按照2: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将硬质酸充分溶解于丙酮中,制得硬脂酸的丙酮溶液;然后将步骤S201中制得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加入硬脂酸的丙酮溶液中,在50rpm的转动速度下搅拌30min,过滤后置于25℃的室温环境下晾干,制得改性再生骨料。
制备例2-3,一种改性再生骨料,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选择及其相应含量如表2所示。
制备例4,一种改性再生骨料,与制备例1的10区别在于,步骤S201中制得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1mm。
制备例5,一种改性再生骨料,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201中制得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3mm。
制备例6,一种增强纤维,按照如下操作制备得到:
将增强纤维置于质量分数为4.2%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浸渍5min,静置于25℃的室温环境下晾干,制得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制备例7-10,一种增强纤维,与制备例8的区别在于,各组分的选择及其相应的含量如表1所示。
表1制备例6-10的组分及其相应含量(㎏)
Figure BDA0002789428700000041
其中,表1中聚丙烯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9mm,尼龙纤维的平均长度为7mm,玻璃纤维的长度为1mm。
制备例11,一种增强纤维,与制备例8的区别在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3%,浸渍时间为8min。
制备例12,一种增强纤维,与制备例8的区别在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6%,浸渍时间为10min。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101:按照配比,先将水泥与沙子混合均匀,然后在20rpm的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水、石子和减水剂,加入的间隔时间为2min,加入完毕后搅拌5min,制得预制混凝土;
S102:将制备例1中制得改性再生骨料加入预制混凝土中,在20rpm的转速下搅拌3min后加入粉煤灰,继续搅拌使得原料充分混合,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其中,步骤S101中沙子的平均粒径为0.35m,细度模数为2.3,石子的平均粒径为20mm。
实施例2,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制备例2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且各组分的选择及其用量如表2所示。
实施例3,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制备例3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且各组分的选择及其用量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3的组分及其相应含量(㎏)
Figure BDA0002789428700000051
实施例4,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制备例4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
实施例5,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制备例5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
实施例6,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将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与羟乙基纤维素(分散剂)混合均匀,制得共混物;然后将共混物加入预制混凝土中,在30rpm的转速下搅拌5min,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实施例7,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用等量的分散剂AEO07替代羟乙基纤维素。
实施例8,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将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与羟乙基纤维素(分散剂)混合均匀,制得共混物;然后将共混物与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加入预制混凝土中,在30rpm的转速下搅拌5min,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实施例9,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7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0,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8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9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2,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10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3,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11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4,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制备例12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5,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等量未通过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进行改性的增强纤维替代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
实施例16,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用等量的分散剂AEO07替代羟乙基纤维素。
实施例17,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直接将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羟乙基纤维素(分散剂)与制备例6制得的改性后的增强纤维一同加入预制混凝土中,在30rpm的转速下搅拌5min,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对比例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用等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替代制备例1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即不采用改性硬脂酸改性后的加气混凝土砌块。
对比例2,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02中,采用的改性再生骨料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S201:将废弃的C40混凝土块经破碎、球磨支撑平均粒径为0.2mm的再生混凝土颗粒。
S202:将硬脂酸与丙酮按照2:5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将硬质酸充分溶解于丙酮中,制得硬脂酸的丙酮溶液;然后将步骤S201中制得的再生混凝土颗粒加入硬脂酸的丙酮溶液中,在50rpm的转动速度下搅拌30min,过滤后置于25℃的室温环境下晾干,制得改性再生骨料。
即区别在于:步骤S201中采用普通C40混凝土块替代加气混凝土砌块。
对比例3,一种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称取细骨料250㎏、PO42.5级硅酸盐水泥130㎏、粒径在0.1-0.01μm间的硅粉99㎏和粒径在0.15-0.3mm间的高岭土11㎏、木质素磺酸盐系减水剂2.3㎏、酚醛纤维0.6㎏、聚醚类消泡剂0.7㎏、醋酸乙烯树脂粘合剂2.5㎏,投入进搅拌器中,加入570㎏的水,在搅拌速度250r/min下,搅拌3min即制成该混凝土。
性能检测试验
试验1: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参照GB/T50082-2009中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的标准,将实施例1-17与对比例1-3制成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175mm和185mm、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试样(养护时间为28d)。
试验方法:参照GB/T50082-2009中的抗水渗透试验-渗水高度法对试验样品的抗渗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测定硬化混凝土试样在1.2MPa的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测得的平均渗水高度越大,则抗渗性能越差;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试验2:再生骨料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实施例1-17与对比例1-3
试验方法:参照GB/T50082-2009中早期抗裂试验规定的标准,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进行检测,测得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24h时的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mm2/㎡)。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越小,则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越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789428700000071
试验结果分析:
(1)结合实施例1-17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改性硬脂酸与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改性制得的再生骨料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与早期抗开裂性能显著提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经硬脂酸改性后,形成表面具有疏水层的改性再生骨料颗粒。改性再生骨料颗粒粒径较小,在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中具有填充作用,能够填充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孔隙中,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并且,其通过表面的疏水层来抑制水分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结构孔隙进行扩散,从而提高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
(2)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4-5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平均粒径为0.2mm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改性制得的再生骨料作为原料,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与早期抗开裂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粒径较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填充效果好,能够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但是,粒径过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表面能较大,分散性差,容易产生团聚现象,导致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下降。
(3)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6-7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分散剂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与早期抗开裂性能,且采用羟乙基纤维素的效果优于分散剂AEO07。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于改性再生骨料表面具有疏水层,因此其在混凝土浆水中的分散性较差,降低了改性再生骨料的填充作用。而羟乙基纤维素与分散剂AEO07均能够促进改性再生骨料在混凝土浆水中的扩散,增强改性再生骨料的填充作用,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
另外,羟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胶粘性,其粘附于改性再生骨料表面,使得改性再生骨料分散后能够与混凝土基体粘接固定,从而提高改性再生骨料的填充作用,进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作用。
(4)结合实施例1-3和实施例8-14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增强纤维可进一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与早期抗开裂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增强纤维分布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基体中,一方面,可填充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中的孔隙,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致密性;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连接增强的作用,在混凝土养护初期,起到降低混凝土收缩应力的作用,抑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产生和扩展,进而达到抗渗抗裂的效果。
(5)结合实施例实施例8-10和实施例11-12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相比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增强纤维,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三者共同组成的增强纤维,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抗裂性能更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玻璃纤维是一种刚性较强的无机纤维,其填充性能更佳;本申请采用的平均长度为1mm的玻璃纤维能够填充于混凝土的微小孔隙中,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以及提高抗渗效果。
而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纤维,具有较高的韧性;本申请中采用平均长度为19mm的聚丙烯纤维与平均长度为7mm尼龙纤维,其分布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骨架结构上,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韧性与强度,从而约束混凝土基体内部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降低裂缝数量以实现抗渗抗裂的效果。并且,随着混凝土水化反应的进行,混凝土内部逐渐呈碱性,促使粘附于混凝土表面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碱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反应活性的羟基,其能够与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硅酸钙凝胶中的羟基发生化学交联,提高增强纤维与混凝土骨架的连接强度。同时,不同增纤维表面的羟基发生交联,在再生骨料混凝土内部形成相互支撑的网络结构,显著的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以及提高抗渗效果。
(6)结合实施例实施例8-10和实施例13-15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质量分数为4.2%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浸渍5min得到的增强纤维,防水抗渗性能更好。其原因可能在于,增强纤维在质量分数为4.2%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浸渍晾干后,表面粘附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已经饱和,提高浓度无法提高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含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的提高作用不大;而浓度过低、浸渍时间过短或不进行浸渍改性则可能使得增强纤维表面的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粘附量不足,无法达到防水抗渗作用。
(7)结合实施例实施例8-10和实施例16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羟乙基纤维素与改性后的增强纤维一同配合,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好。其原因可能在于,羟乙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粘性,其粘附于改性再生骨料表面,使得改性再生骨料能够粘附于改性增强纤维形成的网络支撑结构上,通过改性再生骨料与改性纤维增强纤维支撑网络的一同配合,获得更为优异的抗渗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
(8)结合实施例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采用硬脂酸和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一同配合制得的改性再生骨料,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好。其原因可能在于,硬脂酸通过增大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表面接触角以实现气混凝土砌块颗粒的疏水改性,接触角越大,则疏水作用越好。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通过加气形成气孔的混凝土块。相比结构更为平整光滑的废弃的C40混凝土块,将其破碎粉磨后制得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表面粗糙度大,表面能较高,经硬脂酸改性后的接触角也更大,因此其润湿性更差,具有更为优异的防水抗渗性能。
试验3: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测试试验样品:实施例1、实施例8-17与对比例1-3参照GB/T 17671-1999中的标准制得的混凝土试样。
试验方法:参照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进行测试,测得其28d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MPa)
Figure BDA0002789428700000101
试验结果分析:
(1)结合实施例实施例1与实施例8-17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采用增强纤维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与抗裂性能更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增强纤维分布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基体中,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使得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
(2)结合实施例实施例8-10和实施例11-12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相比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增强纤维,采用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三者共同组成的增强纤维,制备得到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更高。其原因可能在于,三种长短不一、弹性模量不同的纤维对不同孔隙的填充作用相互配合,能够形成更为致密的网络支撑体系,从而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提高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时,三种纤维制得的改性增强纤维可在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作用下交联形成互相支撑的网络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

1.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水泥:250-350份;
沙子:600-750份;
石子:850-1100份;
粉煤灰:100-150份;
水:160-190份;
减水剂:3-8份;
羟乙基纤维素:65-110份;
改性再生骨料:290-382份;
增强纤维:260-350份;
所述改性再生骨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280-360份;
硬脂酸:10-22份;
所述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1-0.3mm;
所述改性再生骨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硬脂酸溶于丙酮溶液中,加入加气混凝土砌块颗粒,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烘干,制得改性再生骨料;
所述增强纤维由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与尼龙纤维组成;
所述增强纤维按照如下步骤改性制得:
将增强纤维置于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浸渍5-10min,静置干燥后制得改性后的增强纤维;所述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中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质量分数为3.6%-5.3%;
所述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水泥、沙子、石子混合均匀后加入水和减水剂,充分搅拌,制得预制混凝土;
S102:将改性再生骨料与羟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制得共混物;然后将共混物与改性后的增强纤维加入预制混凝土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粉煤灰,充分混合,制得再生骨料混凝土。
CN202011309778.2A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374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778.2A CN112374832B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9778.2A CN112374832B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4832A CN112374832A (zh) 2021-02-19
CN112374832B true CN112374832B (zh) 2022-12-02

Family

ID=7458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9778.2A Active CN112374832B (zh) 2020-11-20 2020-11-20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4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4362A (zh) * 2021-06-26 2021-09-07 苏州建国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7659B (zh) * 2021-07-21 2022-08-23 四川佰汇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83370B (zh) * 2021-10-08 2022-07-29 深圳市京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抗碳化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02270A (zh) * 2022-04-19 2022-07-05 石家庄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混凝土废水制备混凝土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738A (zh) * 2019-01-12 2019-03-29 武汉中阳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9478A (zh) * 2020-07-02 2020-10-23 滁州高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感再生彩色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8039B2 (ja) * 2002-03-13 2009-07-01 学校法人金沢工業大学 廃棄物等の焼却灰を原料としてなる骨材及び混和材とそれを利用したコンクリート製品
EP2796434A1 (en) * 2013-04-23 2014-10-29 Redco NV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llulose fibers
CN108264299B (zh) * 2018-04-04 2020-12-08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的泵送结构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4565A (zh) * 2019-01-12 2019-04-05 武汉中阳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1296B (zh) * 2019-02-20 2021-06-08 西安天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8647B (zh) * 2019-07-23 2021-10-08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纤维增强型再生细骨料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10540386A (zh) * 2019-08-13 2019-12-06 温州市三箭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4738A (zh) * 2019-01-12 2019-03-29 武汉中阳明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9478A (zh) * 2020-07-02 2020-10-23 滁州高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质感再生彩色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4832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4832B (zh)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42398B (zh) 一种可用于3d建筑打印的高强高韧防水砂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20366B (zh) 一种改性纤维改性的防水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206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与玄武岩纤维协同增强的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44A (zh) 一种抗氯离子侵蚀的透水再生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14230289A (zh) 一种绿色高强韧性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3004005A (zh) 一种基于机制砂制备的水泥基灌浆材料
CN108358547A (zh) 一种硅烷偶联剂改性辉绿岩透水混凝土
CN113698143A (zh) 一种填充偏高岭土基地聚合物的半柔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0695A (zh) 一种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6175A (zh) 一种自养护再生砖混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59895B (zh) 一种低吸水率再生gr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298B (zh) 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62636A (zh) 一种c60碳纤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21924A (zh) 地下结构工程用耐久自密实填充混凝土材料
CN114890742A (zh) 一种纳米材料复合超高性能混凝土
CN115304311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35985A (zh) 一种抗裂高强型珊瑚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7447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85671B (zh) 一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2606B (zh) 一种含低质粗集料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95434B (zh) 一种压抹加固用地聚合物基高延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3093B (zh) 一种利用改性陶瓷抛光粉制备的干混防水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6283162B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加工工艺
CN112573869A (zh) 一种高取代率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