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2982B - 推车 - Google Patents

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2982B
CN109532982B CN201811645782.9A CN201811645782A CN109532982B CN 109532982 B CN109532982 B CN 109532982B CN 201811645782 A CN201811645782 A CN 201811645782A CN 109532982 B CN109532982 B CN 109532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rod
cart
wheel assembly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57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32982A (zh
Inventor
杨博
谢欢
朱戎
赵雪骞
任志刚
赵建勇
叶宽
秦欢
门业堃
于钊
赵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6457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2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2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2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02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being adjustable, collapsible, attachable, detachable or converti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3/00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3/04Hand carts having more than one axis carrying transport wheel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means for grappling or securing in place objects to be carri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5/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 c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ype or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2B2202/02Cylindrically-shaped articles, e.g. drums, barrels, flasks
    • B62B2202/022Gas bott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车。推车用于输送气瓶,推车包括:车体,用于承载气瓶,沿车体的行进方向,气瓶的排气口朝向车体的后侧设置;固定支脚,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后侧,以对车体进行支撑;前轮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前侧;升降装置,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下方,升降装置用于对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的前侧高于车体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对气瓶中的气体进行检测。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推车搬运存储六氟化硫的气瓶时,需要两人同时配合,一人固定推车,另一人将气瓶挪动到推车上固定,以防止气瓶滑落。在工作人员对气瓶内的六氟化硫进行检测时,需要两人同时配合,一人将气瓶倾斜倒置,另一人把枕木垫到气瓶下方。
然而,上述设置导致工作人员对气瓶内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推车,推车用于输送气瓶,推车包括:车体,用于承载气瓶,沿车体的行进方向,气瓶的排气口朝向车体的后侧设置;固定支脚,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后侧,以对车体进行支撑;前轮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前侧;升降装置,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下方,升降装置用于对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的前侧高于车体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对气瓶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为剪叉式升降装置。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液压缸或气缸的缸体与地面抵接,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车体连接,以对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
进一步地,推车还包括:后轮组件,设置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后侧,后轮组件具有脱离地面且回收至车体下方的回收状态和与地面接触以支撑车体的使用状态;其中,当车体处于倾斜状态时,后轮组件处于回收状态。
进一步地,推车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连接部,后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与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后轮组件在回收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轮体,与第一连接结构可枢转地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结构远离连接部的一端。
进一步地,后轮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结构具有第一安装槽,连接部具有第二安装槽,后轮组件还包括:操作件,至少部分操作件伸入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操作件具有与第一安装槽和/或第二安装槽的槽壁限位止挡的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操作件沿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滑动,以使操作件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操作件处于第一止挡位置时,后轮组件处于回收状态;当操作件处于第二止挡位置时,后轮组件处于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轮体包括两个轮状结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体,两根第一杆体与两个轮状结构一一对应地连接,各轮状结构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杆体的远离车体的一端;第二杆体,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体通过第二杆体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两个,两个连接部分别位于车体的两侧,第二连接结构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与两个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操作件包括:第三杆体,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杆体上;第四杆体,与第三杆体连接且与第三杆体呈夹角设置,第四杆体的第一端伸入一个连接部的第二安装槽和一个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槽内,第四杆体的第二端伸入另一个连接部的第二安装槽和另一个第二连接结构的第一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为腰形槽,第二安装槽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槽段、弧形槽段和第二直槽段,第一直槽段和第二直槽段朝向弧形槽段的弧心延伸。
进一步地,推车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第三杆体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杆体和第二杆体抵接,以给第四杆体提供向远离第二杆体一侧运动的弹性力。
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车体承载气瓶行进的过程中,气瓶的排气口朝向车体的后侧设置,前轮组件与地面接触,以确保车体能够正常行进。当推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固定支脚和前轮组件共同对车体进行支撑,以防止放置在车体上的气瓶倾倒。当需要对气瓶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时,操作位于车体下方的升降装置,以通过升降装置将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的前侧高于车体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气瓶中的气体进行检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枕木垫到气瓶下方相比,本申请中的推车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更加容易、简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推车的实施例处于停车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推车处于倾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推车处于行进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推车处于行进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车体;11、抱箍;12、把手;20、气瓶;21、排气口;30、固定支脚;40、前轮组件;50、升降装置;60、后轮组件;61、第一连接结构;611、第一杆体;612、第二杆体;62、轮体;63、第二连接结构;631、第一安装槽;64、操作件;641、第三杆体;642、第四杆体;643、脚踏;70、连接部;71、第二安装槽;711、第一直槽段;712、弧形槽段;713、第二直槽段;8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车。
如图1至图4所示,推车用于输送气瓶20。推车包括车体10、固定支脚30、前轮组件40及升降装置50。其中,车体10用于承载气瓶20,沿车体10的行进方向,气瓶20的排气口21朝向车体10的后侧设置。固定支脚30设置在车体10上且位于车体10的后侧,以对车体10进行支撑。前轮组件40设置在车体10上且位于车体10的前侧。升降装置50设置在车体10上且位于车体10的下方,升降装置50用于对车体10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10的前侧高于车体10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对气瓶20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车体10承载气瓶20行进的过程中,气瓶20的排气口21朝向车体10的后侧设置,前轮组件40与地面接触,以确保车体10能够正常行进。当推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固定支脚30和前轮组件40共同对车体10进行支撑,以防止放置在车体10上的气瓶20倾倒。当需要对气瓶20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时,操作位于车体10下方的升降装置50,以通过升降装置50将车体10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10的前侧高于车体10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气瓶20中的气体进行检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枕木垫到气瓶下方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推车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20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更加容易、简便。
可选地,升降装置50为剪叉式升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剪叉式升降装置为手动剪叉式升降装置。这样,用户通过旋转手动剪叉式升降装置的把手,以使手动剪叉式升降装置将车体10的前侧顶起,以使车体10的前侧高于车体10的后侧,进而使得气瓶20的排气口21所处高度低于气瓶20的瓶底所处高度,以便于对气瓶20中的气体进行检测。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升降装置50的调节更加容易、简便,也使得工作人员对顶升高度的控制更加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50可调节范围为0至16°。
需要说明的是,剪叉式升降装置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剪叉式升降装置为液压剪叉式升降装置。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对升降装置50的操作更加省力,实现自动顶升。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升降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液压缸或气缸的缸体与地面抵接,液压缸或气缸的活塞杆与车体连接,以对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升降装置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推车的加工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推车还包括后轮组件60。其中,后轮组件60设置在车体10上且位于车体10的后侧,后轮组件60具有脱离地面且回收至车体10下方的回收状态和与地面接触以支撑车体10的使用状态。其中,当车体10处于倾斜状态时,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后轮组件60位于固定支脚30与前轮组件40之间,进而使得推车的行进状态与停车状态之间的切换更加容易。
具体地,在推车处于行进状态时,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固定支脚30与地面分离,且前轮组件40和后轮组件60均与地面接触,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推车的推动更加省力;当需要停车时,操作后轮组件60,以使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前轮组件40和固定支脚30共同对车体10进行支撑,以使推车处于停车状态。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推车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如图1至图4所示,推车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0上的连接部70,后轮组件60包括第一连接结构61和轮体62。其中,第一连接结构61与连接部7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后轮组件60在回收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轮体62与第一连接结构61可枢转地连接且位于第一连接结构61远离连接部70的一端。这样,后轮组件60通过连接部70与车体10连接,进而使得后轮组件60与车体1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具体地,在推车处于行进状态时,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则轮体62与地面接触,以便于推车行进;当需要停车时,推动第一连接结构61,以使第一连接结构61带动轮体62相对于连接部70转动,且使得第一连接结构61朝向车体10转动,以使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至车体10下方的回收状态。
如图1至图4所示,后轮组件60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63,第二连接结构63的一端与连接部70可枢转地连接,第二连接结构6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61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6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61固定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结构61随着第二连接结构63一起运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结构61与连接部7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当需要将后轮组件60回收至车体10下方时,推动第一连接结构61,以使第一连接结构61和第二连接结构63绕着枢转轴朝向车体10转动;当需要使用后轮组件60时,拉动第一连接结构61,以使第一连接结构61和第二连接结构63绕着枢转轴朝向远离车体10的方向转动。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后轮组件60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也使得后轮组件60在回收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的切换更加容易。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连接结构63具有第一安装槽631,连接部70具有第二安装槽71,后轮组件60还包括操作件64。其中,至少部分操作件64伸入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内,操作件64具有与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的槽壁限位止挡的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操作件64沿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滑动,以使操作件64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操作件64处于第一止挡位置时,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当操作件64处于第二止挡位置时,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这样,上述设置进一步保证后轮组件60能够在回收状态和使用状态之间自由切换,进而提升了推车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地,当需要将后轮组件60回收至车体10下方时,推动第一连接结构61,以使第一连接结构61和第二连接结构63绕着枢转轴朝向车体10转动。之后,操作操作件64,以使操作件64与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的槽壁限位止挡并处于第一止挡位置,则操作件64不能够相对于连接部70发生运动,即操作件64相对于连接部70处于静止状态,操作件64也不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结构63发生运动,以使第二连接结构63在操作件64的止挡作用下不能够相对于连接部70发生运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结构61不能够相对于连接部70发生运动,以使后轮组件60相对于车体10固定,则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在第一连接结构61转动过程中,操作件64在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滑动。
具体地,当需要使用后轮组件60时,操作操作件64,以使操作件64在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内滑动,进而使得第二连接结构63和第一连接结构61能够相对于连接部70进行转动,待操作件64与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限位止挡且处于第二止挡位置时,第一连接结构61和第二连接结构63不能够相对于连接部70继续运动,以使后轮组件60相对于车体10固定,则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且轮体62与地面接触。
如图3和图4所示,轮体62包括两个轮状结构,第一连接结构61包括两根第一杆体611和第二杆体612。其中,两根第一杆体611相对设置,两根第一杆体611与两个轮状结构一一对应地连接,各轮状结构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杆体611的远离车体10的一端。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体611通过第二杆体612连接。可选地,轮状结构为车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后轮组件60的结构更加稳固,延长了后轮组件60的使用寿命,以保证推车处于行进状态时的行进平稳性。
如图4所示,连接部70为两个,两个连接部70分别位于车体10的两侧,第二连接结构63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结构63与两个连接部70一一对应地设置,操作件64包括第三杆体641和第四杆体642。其中,第三杆体641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杆体612上。第四杆体642与第三杆体641连接且与第三杆体641呈夹角设置,第四杆体642的第一端伸入一个连接部70的第二安装槽71和一个第二连接结构63的第一安装槽631内,第四杆体642的第二端伸入另一个连接部70的第二安装槽71和另一个第二连接结构63的第一安装槽631内。这样,上述设置能够提升后轮组件60与连接部70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升了推车的运行可靠性。
具体地,操作件64还包括脚踏643。其中,脚踏643与第三杆体641远离第四杆体642的一端连接。用户通过操作脚踏643,以通过脚踏643带动第四杆体642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运动,进而使得用户对操作件64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
具体地,当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时,第四杆体642的两端均与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限位止挡,进而确保第四杆体642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是始终处于第一止挡位置,进而保证后轮组件60的回收可靠性。当需要使用后轮组件60时,朝向远离第四杆体642的方向拉动或踩踏脚踏643,以使第四杆体642从第一止挡位置处开始沿着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滑动,直至滑动至与与第一安装槽631和第二安装槽71限位止挡的第二止挡位置,则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
如图4所示,第一安装槽631为腰形槽,第二安装槽7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槽段711、弧形槽段712和第二直槽段713,第一直槽段711和第二直槽段713朝向弧形槽段712的弧心延伸。这样,上述设置保证第四杆体642能够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自由切换,进而提升了后轮组件60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当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时,第四杆体642的两端均与腰形槽的槽壁和第一直槽段711的槽壁限位止挡且处于第一止挡位置;当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时,第四杆体642的两端均与腰形槽的槽壁和第二直槽段713的槽壁限位止挡且处于第二止挡位置。其中,第四杆体642在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第四杆体642沿着腰形槽、第一直槽段711、弧形槽段712及第二直槽段713滑动,以实现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的位置过渡。
如图4所示,推车还包括弹性件80。其中,弹性件80套设在第三杆体641外,弹性件80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杆体642和第二杆体612抵接,以给第四杆体642提供向远离第二杆体6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这样,在后轮组件60处于回收状态时,弹性件80的上述设置能够确保第四杆体642处于第一止挡位置;在后轮组件60处于使用状态时,弹性件80的上述设置能够确保第四杆体642处于第二止挡位置,进而提升了后轮组件60的使用可靠性,以提升推车的运行可靠性。
可选地,弹性件80为套设在第三杆体641外的弹簧。
如图1至图4所示,推车还包括设置在车体10上的抱箍11及把手12。其中,气瓶20通过抱箍11固定在车体10上,以防止推车行进过程中发生气瓶20与车体10脱离的现象。工作人员通过握持把手12对车体10进行推动,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推车的操作更加容易。
可选地,抱箍11为多个,多个抱箍11沿车体10的行进方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能够增大车体10与气瓶2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抱箍11对气瓶20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推车具有稳定性高,用途广泛,操作简便等多方面的技术优点。气瓶20能够被牢固可靠地固定在车体10上,运输过程中稳定、安全,能有效防止气瓶20滑落或者侧翻。此外,在气体检测作业过程中,推车能够对气瓶20的角度以及高度进行灵活调节,进而使得气瓶20倾斜倒置,使得气体顺利流出,工作便捷可靠。同时,推车能够完成多次搬运、倾斜等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脚踏643灵活调整后轮组件60的折叠情况,实现推车在停车状态、行进状态及倾斜状态之间的灵活转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车体承载气瓶行进的过程中,气瓶的排气口朝向车体的后侧设置,前轮组件与地面接触,以确保车体能够正常行进。当推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固定支脚和前轮组件共同对车体进行支撑,以防止放置在车体上的气瓶倾倒。当需要对气瓶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时,操作位于车体下方的升降装置,以通过升降装置将车体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推车处于车体的前侧高于车体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气瓶中的气体进行检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枕木垫到气瓶下方相比,本申请中的推车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推车针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较为繁琐、复杂,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对气瓶中气体的检测更加容易、简便。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推车,所述推车用于输送气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包括:
车体(10),用于承载所述气瓶(20),沿所述车体(10)的行进方向,所述气瓶(20)的排气口(21)朝向所述车体(10)的后侧设置;
固定支脚(30),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且位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以对所述车体(10)进行支撑;
前轮组件(40),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且位于所述车体(10)的前侧;
升降装置(50),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且位于所述车体(10)的下方,所述升降装置(50)用于对所述车体(10)的前侧进行顶升,以使所述推车处于所述车体(10)的前侧高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的倾斜状态,以对所述气瓶(20)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后轮组件(60),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且位于所述车体(10)的后侧,所述后轮组件(60)具有脱离地面且回收至所述车体(10)下方的回收状态和与所述地面接触以支撑所述车体(10)的使用状态;其中,当所述车体(10)处于所述倾斜状态时,所述后轮组件(60)处于所述回收状态;
所述推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体(10)上的连接部(70),所述后轮组件(60)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61),与所述连接部(70)可活动地连接,以使所述后轮组件(60)在所述回收状态和所述使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轮体(62),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61)可枢转地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61)远离所述连接部(70)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0)为剪叉式升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0)为液压缸或气缸,所述液压缸或所述气缸的缸体与地面抵接,所述液压缸或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车体(10)连接,以对所述车体(10)的前侧进行顶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件(60)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63),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70)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6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具有第一安装槽(631),所述连接部(70)具有第二安装槽(71),所述后轮组件(60)还包括:
操作件(64),至少部分所述操作件(64)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63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71)内,所述操作件(64)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631)和/或所述第二安装槽(71)的槽壁限位止挡的第一止挡位置和第二止挡位置,所述操作件(64)沿所述第一安装槽(631)和所述第二安装槽(71)滑动,以使所述操作件(64)在所述第一止挡位置和所述第二止挡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当所述操作件(64)处于所述第一止挡位置时,所述后轮组件(60)处于所述回收状态;当所述操作件(64)处于所述第二止挡位置时,所述后轮组件(60)处于所述使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62)包括两个轮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61)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杆体(611),两根所述第一杆体(611)与两个所述轮状结构一一对应地连接,各所述轮状结构位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杆体(611)的远离所述车体(10)的一端;
第二杆体(612),相对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一杆体(611)通过所述第二杆体(6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70)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部(70)分别位于所述车体(10)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与两个所述连接部(70)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操作件(64)包括:
第三杆体(641),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体(612)上;
第四杆体(642),与所述第三杆体(641)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杆体(641)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杆体(642)的第一端伸入一个所述连接部(70)的第二安装槽(71)和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的第一安装槽(631)内,所述第四杆体(642)的第二端伸入另一个所述连接部(70)的第二安装槽(71)和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3)的第一安装槽(6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631)为腰形槽,所述第二安装槽(7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直槽段(711)、弧形槽段(712)和第二直槽段(713),所述第一直槽段(711)和所述第二直槽段(713)朝向所述弧形槽段(712)的弧心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还包括:
弹性件(80),所述弹性件(80)套设在所述第三杆体(641)外,所述弹性件(8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杆体(642)和所述第二杆体(612)抵接,以给所述第四杆体(642)提供向远离所述第二杆体(612)一侧运动的弹性力。
CN201811645782.9A 2018-12-30 2018-12-30 推车 Active CN109532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782.9A CN109532982B (zh) 2018-12-30 2018-12-30 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5782.9A CN109532982B (zh) 2018-12-30 2018-12-30 推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2982A CN109532982A (zh) 2019-03-29
CN109532982B true CN109532982B (zh) 2020-06-19

Family

ID=65831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5782.9A Active CN109532982B (zh) 2018-12-30 2018-12-30 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2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302B (zh) * 2021-07-01 2022-08-12 云阳县三圆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583945A (zh) * 1968-07-10 1969-12-05
FR2472498A1 (fr) * 1979-12-27 1981-07-03 France Prod Oxygenes Co Chariot de manutention
CN104228908B (zh) * 2014-08-29 2018-03-16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钢瓶手推车
CN206841475U (zh) * 2017-06-07 2018-01-05 青岛中诚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计量、移动及折叠的超临界反应釜加气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2982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73697B1 (en) Patient lift with support legs that spread over two ranges of motion
EP1918487B1 (en) Movable platform having a lever-actuated retractable wheel
CN111615481B (zh) 台车及其机械制动系统
CN104108411B (zh) 自推进附属部件
JP2006290340A (ja) 横転可能な取付け・取外し工具を備える着脱装置
CN103025220A (zh) 抽吸清洁设备
KR101987369B1 (ko) 사다리, 작업대 겸용 상하차 운반기구
JP6109386B1 (ja) 作用形態を多様化できるホイールドーリー
CN109532982B (zh) 推车
EP1995393A2 (en) A work platform
JP2013504469A (ja) スキッド支持ヘリコプタ用の搬送架台
EP3490924B1 (fr) Nacelle élévatrice
EP2818381B1 (en) Trolley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a load on staircases
US4979592A (en) Device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a step in a transfer lift
WO2021046892A1 (zh) 一种阻尼减震式机器人底盘
US20040197181A1 (en) Mobile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GB2459458A (en) A means for rotating a cart
CN107010564B (zh) 一种位置可调的六自由度升降平台
CN105438238A (zh) 气体测试多功能车
CN106809265B (zh) 一种爬升载运车
CN101238059A (zh) 千斤顶
JPH0544998U (ja) 台車装置
CN212605187U (zh) 一种市政装修用水泥推车
CN113389362A (zh) 地面抹平机器人
JP6935901B2 (ja) 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