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2991A -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2991A
CN109522991A CN201811404335.4A CN201811404335A CN109522991A CN 109522991 A CN109522991 A CN 109522991A CN 201811404335 A CN201811404335 A CN 201811404335A CN 109522991 A CN109522991 A CN 109522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information
read
write
compartment
smart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04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义强
许志明
陈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ZHI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ZHI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ZHI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ZHIT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043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299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29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无源智能标签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和车厢,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写范围时,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取无源智能标签得到身份信息,然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上述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通过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时,读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进行车厢状态判断,由于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唯一性,驾驶员无法进行作弊,与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状态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渣土车是一种主要用来运送沙石等建筑材料的卡车,在建筑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要求于渣土车所运输材料不会散落在道路上,也就是要保证渣土车的车厢处于关闭状态。
为了对渣土车的车厢状态进行监测,传统的方法是在车厢尾部安装电磁感应器,当车厢顶盖展开时,车厢顶盖上对应的金属与电磁感应器接触而产生相应的信号,从而判定此时为关厢状态,否则为开厢状态。然而,传统的监测方法在使用金属或磁铁与电磁感应器接触时,都能够输出开厢状态的信息,所以驾驶员可以采用金属或磁铁与电磁感应器接触的方式进行作弊。因此,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存在工作可靠性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工作可靠性低问题,提供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判断无源智能标签是否进入读写范围;当无源智能标签没有进入读写范围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继续所述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步骤。
一种车厢状态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身份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车厢状态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一种车厢状态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无源智能标签、车厢密闭器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用于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车厢状态进行监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所述智能读写器连接所述状态监测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状态监测器为车载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密闭器包括电机和遮盖物,所述无源智能标签设置于所述遮盖物,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设置于车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盖物为篷布。
上述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无源智能标签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和车厢,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写范围时,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取无源智能标签得到身份信息,然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上述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通过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时,读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进行车厢状态判断,由于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唯一性,驾驶员无法进行作弊,与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400、步骤S500和步骤S600。
步骤S400,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
具体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具体地,无源智能标签即为具有唯一身份信息的一种电子标签,包括射频标签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标签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通过相应的装置进行读取就能够得到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得到车厢状态信息。非接触式读取装置为一读写模块和车厢状态分析模块于一体的装置,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不仅能够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对无源智能标签进行读写,还能够根据读写得到的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到车厢开启还是关闭的状态信息。通过将读写模块和状态分析模块封装在同一个装置,识别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并进行车状态判断,能够有效地节省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体积,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读写功能和车厢状态分析功能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装置来实现,即采用两个不同的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进行状态监测。车厢密闭器即为实现车厢密闭功能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车厢密闭器包括电机和可移动的遮盖物,通过电机控制遮盖物在车厢顶部移动,以完成车厢的密闭工作。无源智能标签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遮盖物上,当要车厢进行密闭时,电机驱动遮盖物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无源智能标签的移动,当遮盖物完成对车厢的密闭时,无源智能标签将会移动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内。此时,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行扫描,得到无源智能标签所对应的身份信息(即UID,UserIdentification,用户身份证明),然后将得到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果。
可以理解,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读写器固定设置于车厢尾部侧面的位置,无源射频标签同样地设置于可移动遮盖物与射频读写器同一侧面的位置,以方便当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时,对无源射频标签进行扫描得到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将射频读写器固定设置,无源射频标签设置于可移动的遮盖物的方式,避免射频读写器的移动,保证了射频识别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射频读写器设置于可移动遮盖物,无源射频标签固定设置于车厢尾部,同样能够实现当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时,对无源射频标签进行扫描并得到身份信息。
应当指出的是,遮盖物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实现车厢密闭功能均可。在一个实施例中,遮盖物为篷布,篷布又称为防水布,是一种高强度、具有良好韧性及柔软程度的防水材料,在汽车运输领域采用篷布能够实现车厢密闭功能,并且由于其防水的特性,还能有效的避免运输过程中运输材料被水浸湿。同时,篷布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柔软性,以至于采用篷布的汽车能够应用于各种特殊材料的运送,具有便利性高的优点。
步骤S500,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即每个无源射频标签均有唯一的身份信息,不同的无源射频标签身份信息并不一致。预设身份信息是指针对同一车厢,状态监测器内设置有该车厢无源射频标签对应的身份信息,针对不同的车厢,预设身份信息也不相同。预设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只有特定的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才会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通过将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避免了身份信息不一致时将车厢状态信息判断为关闭的情况,防止驾驶员作弊行为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车厢状态监测的可靠性。
步骤S600,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状态监测器接收到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时,与预设身份信息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射频读写器所识别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一致,只有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一直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采用该种判断方法,只有在满足两个条件(即监测到身份信息与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相匹配)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车厢状态,具有判断准确性高的优点,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驾驶员作弊的可能。同时,射频读写器和无源射频标签之间的读写范围精准,射频读写器和无源射频标签在5cm-6cm时即可实现精准识别。
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步骤S500之后还包括步骤S700,步骤S700,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即无源射频标签与该车厢所设置的原始射频标签不一致,之中情况通常是驾驶员进行作弊,使用其它的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射频读写器读取到了身份信息,但是身份信息并不匹配。针对这种情况,状态监测器也能够根据接收的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并且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作弊的可能,保证了行车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步骤S400之前还包括步骤S100和步骤S200。步骤S100,判断无源智能标签是否进入读写范围。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状态监测器能够实时地与射频读写器进行通信,并且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了身份信息,也就是判断无源射频标签是否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无源射频标签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可移动部分(即遮盖物)处,在电机的控制下遮盖物将车厢密闭,无源射频标签将会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当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时,射频读写器能够立即将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扫描发送至状态监测器。因此,首先可以通过对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输出相应的车厢状态信息。
步骤S200,当无源智能标签没有进入读写范围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若射频读写器没有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说明无源射频标签并未进入射频识别器的读写范围内,即电机并未启动对遮盖物进行驱动,或者电机正在对遮盖物进行驱动,但并未完全将车厢遮盖,则认为车厢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状态监测器将会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射频读写器并未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的同时,状态监测器仍然继续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直到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为止。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每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对射频读写器进行一次访问,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读取到身份信息(即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具体的间隔时间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1s、2s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射频读写器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的监测即可。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步骤S300。步骤S300,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取范围时,继续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步骤。具体地,若状态监测器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已经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则说明无源射频标签已经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为了进一步判断车厢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则继续状态监测器接收身份信息的步骤,然后根据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进一步地得到车厢的状态信息并输出。当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发送身份信息(即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时,并不会直接认为车厢处于关闭状态,还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的匹配,从而有效增加了车厢状态信息监测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对射频读写器进行访问,并未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时,射频读写器仍然继续进行寻卡,即继续在其读写范围内进行寻找,判断无源射频标签是否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直到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获取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为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状态监测器接收身份信息并判断身份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状态监测器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的同时,射频读写器仍然继续进行寻卡操作,直到无源射频标签进入读写器的读写范围为止。从而实时地进行车厢状态监测,进一步保证了车厢状态监测的可靠性。
上述车厢状态监测方法,无源智能标签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和车厢,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写范围时,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取无源智能标签得到身份信息,然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上述车厢状态监测方法,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通过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时,读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进行车厢状态判断,由于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唯一性,驾驶员无法进行作弊,与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的优点。
请参阅图5,一种车厢状态监测装置,包括:身份信息获取模块300,用于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
具体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具体地,无源智能标签即为具有唯一身份信息的一种电子标签,包括射频标签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标签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通过相应的装置进行读取就能够得到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得到车厢状态信息。非接触式读取装置为一读写模块和车厢状态分析模块于一体的装置,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不仅能够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对无源智能标签进行读写,还能够根据读写得到的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到车厢开启还是关闭的状态信息。通过将读写模块和状态分析模块封装在同一个装置,识别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并进行车状态判断,能够有效地节省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体积,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读写功能和车厢状态分析功能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装置来实现,即采用两个不同的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进行状态监测。车厢密闭器即为实现车厢密闭功能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车厢密闭器包括电机和可移动的遮盖物,通过电机控制遮盖物在车厢顶部移动,以完成车厢的密闭工作。无源智能标签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遮盖物上,当要车厢进行密闭时,电机驱动遮盖物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无源智能标签的移动,当遮盖物完成对车厢的密闭时,无源智能标签将会移动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内。此时,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行扫描,得到无源智能标签所对应的身份信息,然后将得到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果。
身份信息判断模块400,用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即每个无源射频标签均有唯一的身份信息,不同的无源射频标签身份信息并不一致。预设身份信息是指针对同一车厢,状态监测器内设置有该车厢无源射频标签对应的身份信息,针对不同的车厢,预设身份信息也不相同。预设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只有特定的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才会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通过将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避免了身份信息不一致时将车厢状态信息判断为关闭的情况,防止驾驶员作弊行为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车厢状态监测的可靠性。
车厢状态信息输出模块500,用于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状态监测器接收到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时,与预设身份信息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射频读写器所识别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一致,只有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一直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采用该种判断方法,只有在满足两个条件(即监测到身份信息与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相匹配)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车厢状态,具有判断准确性高的优点,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驾驶员作弊的可能。同时,射频读写器和无源射频标签之间的读写范围精准,射频读写器和无源射频标签在5cm-6cm时即可实现精准识别。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厢状态信息输出模块500还用于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即无源射频标签与该车厢所设置的原始射频标签不一致,之中情况通常是驾驶员进行作弊,使用其它的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射频读写器读取到了身份信息,但是身份信息并不匹配。针对这种情况,状态监测器也能够根据接收的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并且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作弊的可能,保证了行车安全。
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身份信息接收模块300接收射频读写器发送的身份信息之前,还包括位置判断模块100和位置判断结果输出模块200。
位置判断模块100,用于判断无源智能标签是否进入读写范围。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状态监测器能够实时地与射频读写器进行通信,并且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了身份信息,也就是判断无源射频标签是否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无源射频标签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可移动部分(即遮盖物)处,在电机的控制下遮盖物将车厢密闭,无源射频标签将会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当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内时,射频读写器能够立即将无源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扫描发送至状态监测器。因此,首先可以通过对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输出相应的车厢状态信息。
位置判断结果输出模块200,用于当无源智能标签没有进入读写范围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同样地,以无源智能标签为无源射频标签,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智能读写器为射频读写器为例,若射频读写器没有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说明无源射频标签并未进入射频识别器的读写范围内,即电机并未启动对遮盖物进行驱动,或者电机正在对遮盖物进行驱动,但并未完全将车厢遮盖,则认为车厢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状态监测器将会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射频读写器并未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的同时,状态监测器仍然继续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直到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为止。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每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对射频读写器进行一次访问,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读取到身份信息(即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具体的间隔时间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1s、2s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射频读写器是否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的监测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位置判断结果输出模块还用于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取范围时,继续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具体地,若状态监测器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已经向状态监测器发送身份信息,则说明无源射频标签已经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为了进一步判断车厢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则继续状态监测器接收身份信息的步骤,然后根据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进一步地得到车厢的状态信息并输出。当监测到射频读写器发送身份信息(即无源射频标签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时,并不会直接认为车厢处于关闭状态,还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的匹配,从而有效增加了车厢状态信息监测的可靠性。
上述车厢状态监测装置,无源智能标签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和车厢,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写范围时,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取无源智能标签得到身份信息,然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上述车厢状态监测装置,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通过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时,读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进行车厢状态判断,由于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唯一性,驾驶员无法进行作弊,与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的优点。
请参阅图7,一种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无源智能标签120;车厢密闭器130;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身份信息,并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的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和无源智能标签120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车厢密闭器130的活动部分,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对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
具体地,无源智能标签120即为具有唯一身份信息的一种电子标签,包括射频标签和NFC标签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只要通过相应的装置进行读取就能够得到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得到车厢状态信息。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为一读写模块和车厢状态分析模块于一体的装置,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不仅能够在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读写范围时对无源智能标签120进行读写,还能够根据读写得到的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到车厢开启还是关闭的状态信息。通过将读写模块和状态分析模块封装在同一个装置,识别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并进行车状态判断,能够有效地节省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体积,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读写功能和车厢状态分析功能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装置来实现,即采用两个不同的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进行状态监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包括智能读写器111和状态监测器112。
具体地,当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读写范围时,通过智能读写器111对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进行读取,得到相应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到状态监测器112。状态监测器112接收身份信息之后判断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相匹配,进而输出车厢开启或者车厢关闭的信息。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112输出车厢开启或关闭的信息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当车厢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时通过对应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息,例如声音报警、指示灯报警等;还可以是通过与状态监测器112相对应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用户直接通过显示装置进行查看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读写器111为射频读写器。
具体地,射频读写器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读写器,也称为RFID阅读器,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的装置,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标签(RFID标签)。射频识别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即使在泥土、灰尘或光线的干扰线,仍能够有效地进行射频标签的身份信息的识别,进一步提高了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车厢密闭器130包括电机131和遮盖物132。具体地,通过电机131控制遮盖物132在车厢顶部移动,以完成车厢的密闭工作。无源智能标签120设置于车厢密闭器130的遮盖物132上,当要车厢进行密闭时,电机131驱动遮盖物132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无源智能标签120的移动,当遮盖物132完成对车厢的密闭时,无源智能标签120将会移动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读写范围内。此时,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对无源智能标签120进行扫描,得到无源智能标签120所对应的身份信息(即UID,User Identification,用户身份证明),然后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相应的车厢状态信息。
应当指出的是,车厢密闭器130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类型的车厢密闭器;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摇臂式车厢密闭器,通过液压传输动力给金属杆和顶盖,控制顶盖实现车厢的密闭功能;针对该种形式的车厢密闭器130,此时无源智能标签120设置于金属杆或顶盖均可,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固定设置于车厢对应部分。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车厢密闭器130,只要能够在车厢密闭时使得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读写范围,在车厢开启时远离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读写范围即可。
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设置于车厢尾部侧面的位置,无源智能标签120同样地设置于可移动遮盖物132与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同一侧面的位置,以方便当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读写范围内时,对无源智能标签120进行扫描得到对应的身份信息;通过将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设置与车厢尾部,无源智能标签120设置于可移动的遮盖物132的方式,避免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移动,保证了射频识别的准确性,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设置于可移动遮盖物132,无源智能标签120设置于车厢尾部,同样能够实现当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的读写范围时,对无源智能标签120进行扫描并得到身份信息。
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即每个无源智能标签120均有唯一的身份信息,不同的无源智能标签120身份信息并不一致。预设身份信息是指针对同一车厢,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内设置有该车厢无源智能标签120对应的身份信息,针对不同的车厢,预设身份信息也不相同。预设身份信息具有唯一性,只有特定的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才会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通过将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对比,避免了身份信息不一致时将车厢状态信息判断为关闭的情况,防止驾驶员作弊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地提高了车厢状态监测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110包括智能读写器111和状态监测器112为例,状态监测器112接收到智能读写器111发送的身份信息时,与预设身份信息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智能读写器111所识别的身份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一致,只有智能读写器111发送的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一直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采用该种判断方法,只有在满足两个条件(即检测到身份信息与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相匹配)时,才会输出车厢关闭的车厢状态,具有判断准确性高的优点,并且有效地避免了驾驶员作弊的可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即无源智能标签120与该车厢所设置的原始无源智能标签120不一致,之中情况通常是驾驶员进行作弊,使用其它的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内,智能读写器111读取到了身份信息,但是身份信息并不匹配。针对这种情况,状态监测器112也能够根据接收的身份信息和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判断,并且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能够有效地避免驾驶员作弊的可能,保证了行车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112能够实时地与智能读写器111进行通信,并且判断智能读写器111是否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了身份信息,也就是判断无源智能标签120是否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内。无源智能标签120设置于车厢密闭器130的可移动部分(即遮盖物132)处,在电机131的控制下遮盖物132将车厢密闭,无源智能标签120将会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内。当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内时,智能读写器111能够立即将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扫描发送至状态监测器112。因此,首先可以通过对智能读写器111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输出相应的车厢状态信息。
若智能读写器111没有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说明无源智能标签120并未进入射频识别器的读写范围内,即电机131并未启动对遮盖物132进行驱动,或者电机131正在对遮盖物132进行驱动,但并未完全将车厢遮盖,则认为车厢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状态监测器112将会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智能读写器111并未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的同时,状态监测器112仍然继续智能读写器111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判断,直到监测到智能读写器111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为止。应当指出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112每间隔一定时间之后,对智能读写器111进行一次访问,判断智能读写器111是否读取到身份信息(即是否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具体的间隔时间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1s、2s等,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智能读写器111是否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的检测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状态监测器112检测到智能读写器111已经发送身份信息,则说明无源智能标签120已经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为了进一步判断车厢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状态监测器112继续接收身份信息,然后根据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进行匹配,进一步地得到车厢的状态信息并输出。当检测到智能读写器111发送身份信息(即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时,并不会直接认为车厢处于关闭状态,还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的匹配,从而有效增加了车厢状态信息监测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状态监测器112对智能读写器111进行访问,并未检测到智能读写器111向状态监测器112发送身份信息时,智能读写器111仍然继续进行寻卡,即继续在其读写范围内进行寻找,判断无源智能标签120是否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直到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内,获取无源智能标签120的身份信息为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状态监测器112接收身份信息并判断身份信息是否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状态监测器112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的同时,智能读写器111仍然继续进行寻卡操作,直到无源智能标签120进入智能读写器111的读写范围为止。从而实时地进行车厢状态监测,进一步保证了车厢状态监测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遮盖物132为篷布。具体地,篷布又称为防水布,是一种高强度、具有良好韧性及柔软程度的防水材料,在汽车运输领域采用篷布能够实现车厢密闭功能,并且由于其防水的特性,还能有效的避免运输过程中运输材料被水浸湿。同时,篷布还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柔软性,以至于采用篷布的汽车能够应用于各种特殊材料的运送,具有便利性高的优点。
可以理解,在一个实施例中,遮盖物132还可以是金属盖顶。采用金属盖顶进行车厢密闭,既能够保证车厢内的物品不会散落,还能进一步保障车厢内的物品的气味不会散发出来,以满足特殊货物的运送需求,例如垃圾运送等。应当指出的是,遮盖物132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够实现车厢密闭功能均可。在其它实施例中,遮盖物132还可以是塑料盖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状态监测器112为车载终端。
具体地,车载终端是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前端设备,也可以叫做车辆调度监控终端(TCU终端)。车载终端安装在车辆内,车载终端主要由车载视频服务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触摸屏、外接摄像机、通话手柄、汽车防盗器等各种外接设备组成。通过车载终端与智能读写器111相连接,及时获取智能读写器111发送的身份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在车载终端的LCD触摸屏上直接显示车厢状态。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车厢状态信息输出,例如语音输出等。直接采用车载终端作为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状态监测器,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源智能标签120为无源射频标签。
具体地,根据射频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射频标签划分为有源射频标签和无源射频标签。有源射频标签又称为主动式射频标签,能够支持远距离识别,有源射频标签内装有电池,由中心处理器、通讯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而无源射频标签是一种被动标签,当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时,接收射频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到能量发送出对应的身份信息。无源射频标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进一步提高了车厢状态监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射频标签还可以是有源射频标签,只要能够在进入射频读写器的读写范围时被射频读写器感应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读写器为高频段射频读写器。
具体地,按照射频读写器的工作频率的不一样,可以将射频读写器划分为低频段射频读写器、高频段射频读写器和甚高频段射频读写器,低频段射频读写器是指工作频率介于125KHz到134KHz之间的射频读写器,高频段射频读写器的工作频率为1MHz-400MHz之间,而甚高频射频读写器的工作频率介于860MHz-960MHz,或者更高频段。本实施例中采用高频段射频读写器具有安全性能高和成本低等优点。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它频段的射频读写器,只要能够实现射频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读取到相应的身份信息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读写器为13.56MHz频段的射频读写器。具体地,13.56MHz频段的射频读写器对应的射频标签以被动式(即无源射频标签)为主,并且具有较多的通信协议可以进行选择,例如ISO15693、ISO14443A和ISO14443B等,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上述车厢状态监测系统,无源智能标签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分别设置于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和车厢,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写范围时,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读取无源智能标签得到身份信息,然后判断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当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上述车厢状态监测系统,采用非接触的监测方式,通过在无源智能标签进入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的读写范围时,读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然后进行车厢状态判断,由于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唯一性,驾驶员无法进行作弊,与传统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具有工作可靠性强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
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无源智能标签是否进入读写范围;
当无源智能标签没有进入读写范围时,输出车厢开启的状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射频读写器是否发送身份信息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继续所述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的步骤。
5.一种车厢状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对无源智能标签进入读写范围时进行读取得到,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
身份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是否匹配;
车厢状态信息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身份信息与预设身份信息匹配时,输出车厢关闭的状态信息。
6.一种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无源智能标签、车厢密闭器和非接触式读取装置,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和所述无源智能标签其中一个设置于车厢,另一个设置于所述车厢密闭器的活动部分,
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用于获取无源智能标签的身份信息,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车厢状态进行监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包括智能读写器和状态监测器,所述智能读写器连接所述状态监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监测器为车载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密闭器包括电机和遮盖物,所述无源智能标签设置于所述遮盖物,所述非接触式读取装置设置于车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厢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物为篷布。
CN201811404335.4A 2018-11-23 2018-11-23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95229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4335.4A CN109522991A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04335.4A CN109522991A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2991A true CN109522991A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7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04335.4A Pending CN109522991A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29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1262A (zh) * 2021-03-04 2021-04-09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1632A (ja) * 2001-10-29 2003-05-16 Teraoka Seiko Co Ltd 貸し出し品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る貸し出し品の返却装置
CN103150863A (zh) * 2013-02-20 2013-06-1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列车防盗系统及方法
CN10379397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大陆汽车系统公司 使用车辆传感器确定车库门的状态
CN207739830U (zh) * 2017-12-07 2018-08-17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及其开关门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1632A (ja) * 2001-10-29 2003-05-16 Teraoka Seiko Co Ltd 貸し出し品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る貸し出し品の返却装置
CN10379397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大陆汽车系统公司 使用车辆传感器确定车库门的状态
CN103150863A (zh) * 2013-02-20 2013-06-1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列车防盗系统及方法
CN207739830U (zh) * 2017-12-07 2018-08-17 合肥美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及其开关门控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1262A (zh) * 2021-03-04 2021-04-09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184147A1 (zh) * 2021-03-04 2022-09-09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2676U (zh) 一种车载嵌入式物流追踪与监管系统
US200801116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crease the range of rfid systems
CN101758836B (zh) 一种轨道检查车里程校对方法及系统
CN103121436B (zh) 一种汽车导航监控系统
CN101409014A (zh) 一种交通道路机动车辆身份识别系统
US2012016951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commercial vehicle inspection
CN109559521A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车辆管理系统
CN203260197U (zh) 用于识别套牌车辆的双频识别系统
CN108235290B (zh) 一种快速准确提取近距空间的移动通信终端用户id的方法
CN109522991A (zh) 车厢状态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9182992U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车辆管理系统
CN110322699A (zh) 车辆道路行驶监控的方法
US20140009267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of a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wheels of a vehicl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034313A (zh) 车位使用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反光带及防撞条
US7212126B2 (en) Location inform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205486370U (zh) 一种人员进入区域控制系统
Lejarreta-Andrés et al. WiLD: Wireless passive moisture sensing under moving conditions for smart manufacturing
CN101911093B (zh) 评估电磁门装置的电磁场强度
CN109841083A (zh) 引导系统、引导装置和引导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691353A (zh) 用于汽车防盗的车载监控设备
CN103593632A (zh) 交通工具的载客识别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599012A (zh) 一种基于射频卡方案的校车学生管理系统
CN106384417A (zh)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车辆识别系统
CN106096684A (zh) 一种机动车辆年检合格电子显示标识方法及其系统
CN207417010U (zh) 助动车防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