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以下首先针对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框架进行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可以主要用于对存储容器10的监测过程进行控制,因此,如图1所示,在一个举例中,上述框架可以包括有存储容器10、用于对存储容器10进行监测的监测组件20,以及用于对监测组件20进行控制的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
对于存储容器10,可以是车辆上的用于装载货物的车箱体,例如,集卡的集装箱、汽车车箱或者火车车箱等;也可以是用于存储货物的固定仓库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而为了简化描述,后文中将主要以存储容器10为车箱体为例进行说明。
容易理解的是,对于监测组件20,可以包括用于直接采集例如图像、视频、点云或者其他形式原始传感数据的传感设备。例如,传感设备可以是摄像头、激光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或者可提供深度信息的深度相机(例如结构光相机、双目相机或者TOF(time-to-flight,飞行时间法)相机)等,此处不做一一列举。
当然,监测组件20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对这些原始传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特定数据的处理设备。例如,用于对原始的点云进行处理,得到存储容器10内部剩余体积的处理设备;或者,用于对原始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用于反映存储容器10内部货物或者人员变化情况数据的处理设备等。
此外,这里提到的处理设备,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微处理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而处理设备可以是独立设置的,可以是集成在上述的传感设备中的,或者,也可以是集成在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中的。
另外,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描述中,可以认为监测组件20能够采集的数据包括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目标影像数据为对存储容器10拍摄得到,而目标体积数据用于指示存储容器10的内部剩余体积。
对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认为主要是针对监测组件20的开关时机进行控制的。例如,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对监测组件20中用于采集目标影像数据的影像设备的开关时机进行控制。而结合一些实际应用场景,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参数,控制影像设备维持开启状态,或者控制影像设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间歇性开启等。
当然,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也可以用于实现其他的功能,例如进行计时,或者控制对监测组件20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或者转发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另外,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是集中式处理结构,也可以是分布式处理结构。
举例来说,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包括第一MCU与硬件计算平台,其中第一MCU可以配置有定时器,基于定时器的计时功能,来对硬件计算平台进行开机、唤醒或者关机的控制等;而硬件计算平台可以主要用于对监测组件20所包括的各个设备进行开关控制,或者也可以为存储容器10的内部剩余体积的计算过程提供算力等。如此,可以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尽可能多的关闭设备,仅保留算力相对较小的第一MCU开启,以在满足条件时,控制开启硬件计算平台,并通过硬件计算平台进一步控制监测组件20开启,从而在保证监测过程正常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能耗。
容易理解的是,这里仅仅是针对应用场景的举例,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的具体构造与用途,以及各个设备的开关时机,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2所示,上述的框架中可以包括更多的内容,例如,针对监测组件20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均可以配置有供电电源40。在供电电源40为电池(例如蓄电池等)时,可以针对供电电源40配置电量监测模块50,用于监测供电电源40的剩余电量。电量监测模块50可以进一步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进行数据交互,来防止蓄电池等类型供电电源40的剩余电量过低时,仍然启动高功耗的设备,导致供电电源40亏电,甚至产生较严重的不可逆损耗的情况。
再例如,针对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可以配置网络模块60、状态指示模块70以及监控芯片80(又称看门狗)中的至少一项。其中:
网络模块60可以是4G模块、5G模块、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等;例如,网络模块60包括4G模块和网络交换机,通过4G无线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便于将监测组件20所采集的相关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存储与备份,并进一步实现操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控、查阅监测组件20的状态的功能;
状态指示模块70可以包括LED灯或者显示屏等,用于对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的运行状态进行指示;
而在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包括MCU等处理器的情况下,看门狗则可以在MCU运行出现错误时,对MCU进行重启等。
此外,监测组件控制装置30还可以包括输入模块,例如触控屏、旋钮、按钮等,以用于接收配置参数,例如,工作模式、有关时间阈值或者低电量的阈值等类型的配置参数。当然,这些配置参数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网络模块60来进行接收。
在以上框架说明的基础上,以下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所述第一计时时间为从进入所述一个强制监测循环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
步骤302,在所述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
步骤303,在所述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计时时间,所述第二计时时间为从第i-1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i为大于1的整数;
步骤304,在所述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i次采集,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
步骤305,输出第i次采集得到的目标监测数据。
在一般情况下,在不考虑存储容器相关状态的情况下,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可以针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一次采集。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可以认为是需要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一次强制采集;而相邻的两次强制采集之间相隔的时间可以认为是对应第一时间阈值,当然,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通信延迟或者设备故障等因素,导致两次强制采集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等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因此,第一时间阈值更多地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预设的指导数据。
第一计时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从上一次强制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
通常来说,原始的第一计时时间,可以是通过定时器或者计时器等设备进行计时得到的;也就是说,第一计时时间对应的数据可以存在于这些定时器或者计时器中。本实施例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可以是通过读取这些设备中第一计时时间对应的数据,实现对第一计时时间的获取的。
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存储容器进行监测,可以得到相应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可以是上文提及的目标影像数据或者目标体积数据,也可以是温度、湿度或者人脸识别数据等。监测数据的具体组成,可以通过对监测组件的软硬件的设置来确定,具体的方式此处不做赘述。
通过对监测数据采集规则的设置,不同的监测数据可以对应相同或不同的采集规则;这里的采集规则,可以是指监测数据的采集时机或者采集位置等等。比如说,在某一设置下,上述的目标影像数据可能是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的,该预设频率可以是例如摄像头对图像帧的固有采集频率;而目标体积数据可能是按照特定的监测循环间断性采集的,此时,可以认为目标体积数据为上述的目标采集数据。
基于以上举例,本实施例中,目标监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需要按照预设的监测循环进行采集的监测数据。容易理解的是,目标监测数据的具体组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目标监测数据可以是对存储容器监测得到的全部或部分监测数据。
当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通常认为未到达强制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时机;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因满足其他特定条件而需要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情况,为示区别,这种情况下的采集,可以定义为正常采集。正常采集与强制采集在采集时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都可以认为是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通常基于相应的设备来实现,为便于说明,定义监测组件中用于对目标监测数据采集的设备为目标设备,则步骤304中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可以认为是通过目标设备来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
容易理解的是,在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过程中,目标设备通常是处于开启状态的;而在一次目标监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可以使得目标设备关机或者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目标监测数据采集时开启或唤醒目标设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需要采集目标监测数据时,控制开启目标设备;而若在目标监测数据采集完成后进入计时状态,在计时期间可以关闭目标设备;当满足了下一次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条件时,再次开启目标设备。
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每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可以对应对目标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唤醒)的动作,而在未到达采集目标监测数据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目标设备关机(或者休眠),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针对上述的存在因满足其他特定条件而需要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且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可以是指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或者开关状态的信息等。具体来说,第一变化信息,可以用于反映存储容器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存在人员出入,或者是否存在存储容器内部货物的增加或减少。而开关状态的信息,可以是指存储容器的容器门是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等。
目标状态信息包括一种或者多种,相应的预设状态条件也可以进行对应设定,例如,可以是第一变化信息的变化程度大于一定变化阈值,或者容器门处于开启状态等等,此处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对于第二计时时间的计时起点时间,可以是上一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动作被触发所对应的时间,也可以是上一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动作完成时所对应的时间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另外,这里的采集动作,可以不用对强制采集与正常采集进行区分,换而言之,只要是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了采集,均可以针对第二计时时间进行重新计时。而为了简化描述,以下主要以第二计时起点时间为上述采集动作完成时所对应的时间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第二计时时间同样可以是通过定时器或者计时器进行获取的,原始的第二计时时间的生成,通常可以认为独立于目标状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状态条件的判定过程的。
在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时,可以进一步结合第二计时时间与第二时间阈值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该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以上采集频率变化的需求。
总得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且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可以认为是触发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而相应采集得到的目标监测数据,可以进行输出。例如,输出的目标监测数据可以存储至存储介质中,或者是在显示设备中进行显示,或者是发送至服务器中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可以获取第一计时时间,即从进入该强制监测循环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在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的情况下,获取从上一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开始计时得到的第二计时时间,并在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一次采集并输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在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以及计时时间满足对应的条件时,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相较于单纯地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持续性采集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监测组件的功耗;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有强制监测循环,有助于实现根据存储容器内的状态信息来调整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的控制方式,提高监控过程的灵活性,提升监测效果。
容易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需要对第一个强制监测循环进行定义,而第一个强制监测循环的时间起点可以是与某一次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关联的。
例如,结合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可能在接收到特定的信号后,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一次采集;或者是接收到特定的信号,并延长一段时间后,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一次采集等。这里的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一次采集的时间,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强制监测循环的时间起点。另外,此处的特定的信号,可以是模式选择信号,或者上文中提及的第一MCU重启完成的信号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当然,在另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也有可能在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一次采集后,延时一段时间,若监测到车箱体的厢门处于关闭状态,再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二次采集,以获得封箱数据等,此时,也可以将第二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时间,来作为第一个强制监测循环的时间起点。
而进一步可选地,封箱数据的采集,也可以是在每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之中进行的,独立于从定时器或者计时器读取计时时间以及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过程。
具体地,结合以上应用场景,上述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前,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二开关状态;
在存储容器的第二开关状态指示为关闭的情况下,采集目标监测数据。
如上文所示的,目标状态信息可以是指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或者开关状态的信息;目标状态信息所包括的开关状态的信息可以称为第一开关状态,以便于与这里的第二开关状态进行区分。
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在监测过程中,可以认为存储容器的开关状态存在两种获取时机。一种是在第一个强制监测循环开始前,或者是在每一个强制监测循环开始后的某个时间点进行采集,该时机下采集的开关状态为第二开关状态,此时,如果存储容器为关闭状态,则可以进行一次封箱数据采集;而另一种是在需要进行是否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正常采集的判断时,进行采集,该时机下采集的开关状态为第一开关状态。
假设第二开关状态与第一开关状态均是在某一个强制监测周期中进行获取的,则在一定程度上,在一个强制监测周期中,前者可以认为是一次性的获取过程,而后者可以认为是多次性的获取过程;对于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前者可以是作为封箱数据(例如车箱体的厢门关闭后,内部的剩余体积等),后者则可以作为近似实时的监控数据。当然,这里的描述,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两种存储容器的开关状态的获取时机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不同,例如,对于后者,在一个强制监测周期中,当相关设备(例如监测组件等)电量不足时,可能并不会继续获取上述第一开关状态。
至于第一开关状态的获取时机等内容,将在下文实施例中再具体说明。
另外,在相关供电电源断开,或者是接收到用户终止监控的输入等情况下,则可以结束对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存储容器可以具有不同的监测需求。比如,在一些场景中,用户可能并不特别关心车箱体中的装卸货环节,仅仅需要对车箱体中剩余体积进行定期获取;或者,在另一些场景中,用户可能需要对车箱体的装卸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并需要对车箱体中剩余体积进行定期获取,等等。
为应对不同场景的监测需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01,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前,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模式选择信号;
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体积数据;
其中,目标影像数据为对存储容器拍摄得到,目标体积数据用于指示存储容器的内部剩余体积。
以上述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应用在车辆中为例,模式选择信号可以是基于用户在车辆所包括的输入模块中的选择输入而生成;或者,可以是通过车辆所包括的网络模块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模式选择信号;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模式选择信号还可以是基于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选择操作生成,并由服务器转发至车辆等。模式选择信号的具体获取方式此次不做限定。
模式选择信号可以用于指示选择了何种监测模式,例如,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在第一模式下,可以认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均是在各监测循环中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采集的。换而言之,在该模式下,可以不必将一些影像设备与用于测量体积的设备持续开启,从而在较大程度上节省功耗。
而相应地,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体积数据。在第二模式下,可以认为目标体积数据是在各监测循环中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采集的。此时,可以不必将用于测量体积的设备持续开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功耗。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模式选择信号,并依据模式选择信号确定监测模式,以进一步确定目标监测数据的类型,有助于满足不同的监测需求,提高监测的灵活性。
在一个示例中,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体积数据之后,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目标影像数据;
输出目标影像数据。
本示例中,在目标影像数据未被确定为目标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不必在各监测循环中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采集,而可以是进行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用以满足在一些监测场合下对目标影像数据的持续性采集需求,从而提升监测组件控制灵活性,扩大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适用范围。
如上文所示的,假设目标影像数据可以是通过摄像头采集的,预设频率可以是摄像头对图像帧的固有采集频率。当然,该预设频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总的来说,此处对目标影像数据的采集过程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反映在摄像头上,可以是指摄像头处于一直开启的状态,而非在每个监测循环中均存在从关闭到开启的状态变化。
而输出目标影像数据,同样可以是用于进行存储、显示或者发送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如上文所示的,对存储容器进行监测可以得到各种监测数据,可以预先在不同的监测模式下,可以将相应的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监测数据;如此,可以基于模式选择信号,确定相应的监测模式,实现对特定的监测数据的间断性采集,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而在不同的监测模式下,针对除目标监测数据以外的监测数据,也可以设置对应的采集规则,例如,可以选择是持续性采集,也可以是定时采集等。
在一个示例中,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输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考虑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也存在需要持续对存储容器进行视频监控以及剩余体积测量的需要,因此,在本示例中,也可以设置一相应的监测模式,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该监测模式,也就是指示为第三模式时,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对于持续采集的定义,在上文实施例进行了举例说明,总的来说,可以是指相关的传感设备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不用在每个监测循环中均进行从关闭到开启的状态变化。此外,在持续采集的过程中,不同传感数据所对应的预设频率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目标影像数据对应的预设频率可以是摄像头对图像帧的固定采集频率,目标体积数据对应的预设频率则可以是用户认为设置的。
而针对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进行输出,同样可以是用于存储、显示或者发送等。
基于本示例可见,通过获取模式选择信号来确定视频监控模式,可以进一步扩大上述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目标状态信息包括第一变化信息;预设状态条件包括预设变化阈值条件;
其中,第一变化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存储容器内部空间的变化信息。
这里,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可以用于反映存储容器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例如是否存在人员出入,或者是否存在存储容器内部货物的增加或减少。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摄像头按照一定的拍摄周期,拍摄两张拍摄图片,第一变化信息可以是两张拍摄图片中图像信息的变化;再例如,可以使用激光雷达按照一定的探测周期,探测得到两张点云图像,第一变化信息可以是两张点云图像中点云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变化信息,可以设置一预设变化阈值条件。当第一变化信息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时,可能代表有人员出入,或者存在货物的变化等。
容易理解的是,预设变化阈值条件也可以理解是一种运动阈值,可以用于指示有人员或者货物进出存储容器的情况出现时,第一变化信息应有的最小变化值。
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当存储容器中不存在人员或者货物的变化时,可能保持一较低的频率进行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而当存在人员或者货物的变化时,可能需要保持一较高的频率进行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从而到达平衡能耗和监测效果的目的。
在上一示例的基础上,上述步骤302,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可以包括:
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
在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
同样以存储容器为车箱体为例,容易理解的是,当车箱体中存在人员或者货物的进出时,车箱体的厢门通常是处于打开状态的;反之,当车箱体的厢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则通常说明并无人员或者货物的进出。
基于以上情况,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先对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进行获取,该第一开关状态可以反映厢门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在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
至于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的获取,可以是基于设置在厢门上的门磁实现的,也可以是基于对厢门拍摄得到的图片的识别实现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在车辆中单独设置用于厢门图片获取的影像设备及识别装置等。类似地,上述第二开关状态,也可以基于以上结构进行获取。
以基于门磁来进行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的获取为例,门磁通常可以比较直接地对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进行获取,换而言之,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的获取往往仅需消耗较少的计算资源。
对比之下,第一变化信息的获取,则可能需要进行至少两次的图片或点云的获取,以及对不同的图片或点云进行比对,相对消耗的计算资源较多。
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车箱体通常在打开后才会存在人员或货物的变化的经验,先消耗相对较少的计算资源,获取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在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为开启时,再消耗相对较多的计算资源,获取第一变化信息。基于以上方式,可以在监测组件控制过程中,有效降低计算资源的消耗。
另外,基于以上说明,在一个实际应用例中,在车箱体的第一开关状态为关闭时,且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不会进一步触发对目标体积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减少用于采集目标体积数据的相关设备的无意义开启。
可选地,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01,在所述第一计时时间小于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之后,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延长预设时间后,返回执行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的步骤: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关闭;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且第一变化信息不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第一变化信息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且第二计时时间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若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持续判断是否满足在强制监测循环内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
另外,基于上文实施例中的描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存储容器的状态指示为开启、第一变化信息满足预算变化阈值以及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满足了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
相应地,在不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况下,例如: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关闭,第一变化信息不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或者第二计时时间小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往往表示还未达到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而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延时后,再返回执行上述的步骤301。
结合上文实施例中对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变化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不断判断是否满足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条件,可以在例如存在人员或货物进出存储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频率,提升监控效果。此外,通过延时的设计,可以尽量避免因相关数据查询过于频繁而导致数据混乱的情况。
容易理解的是,监测组件的运行,通常需要配置有相应的供电设备,比如电池等。当供电设备的电量较低时,可能导致相关的监测组件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行,或者,可能因对监测组件强行启动,导致电池亏电,对电子损耗较大,大幅度减少电池寿命。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虑,可选地,上述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包括:
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值,目标电源用于为监测组件供电;
在剩余电量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计时时间。
本实施例在各个监测循环中,可以在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时时间,并进一步进行是否满足各监测循环中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从而有助于保证监测组件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有助于减小对目标电源的损耗,提高目标电源的使用寿命。
如上文所示的,第一计时时间可以是通过读取定时器等设备中第一计时时间对应的数据,实现对第一计时时间的获取的,也就是说,第一计时时间的产生,是独立于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值的判断过程的;此处可以仅仅是认为在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计时时间从相关设备中读取出来。
第一时间阈值可以理解为一个保底时间,当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在任一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第一计时时间中,均无法满足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时,可以在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换而言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步骤301,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后,监测组件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并进入下一个强制监测循环。
容易理解的是,此时对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也可以认为是对目标检测数据的第i次采集;此时,在一些可行的场景中,可以将对第一计时时间与第二计时时间同时进行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一方面,可以达到定期监测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相关设备的定期自检,有助于及时发现故障设备。
换而言之,在满足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条件的情况下,无论是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还是在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时,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均可以认为是实现了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i次采集。由于通常来说,目标监测数据的采集过程是一循环过程,因此,在实现了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i次采集后,进入到判断是否满足第i+1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条件的过程中。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测组件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第一计时时间为从进入一个强制监测循环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目标状态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403,用于在目标状态信息满足预设状态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计时时间,第二计时时间为从第i-1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i为大于1的整数;
第一采集模块404,用于在第二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第i次采集,第二时间阈值小于第一时间阈值;
第一输出模块405,用于输出第i次采集的目标监测数据。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前,获取模式选择信号;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体积数据;
其中,目标影像数据为对存储容器拍摄得到,目标体积数据用于指示存储容器的内部剩余体积。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目标监测数据确定为目标体积数据之后,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目标影像数据;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目标影像数据。
可选地,目标状态信息包括第一变化信息;预设状态条件包括预设变化阈值条件;
其中,第一变化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存储容器内部空间的变化信息。
相应地,第二获取模块402,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的情况下,获取存储容器的第一变化信息。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延时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延长预设时间后,返回运行第一获取模块401: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关闭;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且第一变化信息不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
存储容器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第一变化信息满足预设变化阈值条件,且第二计时时间小于第二时间阈值。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401,可以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值,目标电源用于为监测组件供电;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在剩余电量值大于第一电量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计时时间。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采集模块,用于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后,在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并进入下一个强制监测循环。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模式选择信号之后,在模式选择信号指示为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按照预设频率持续采集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第三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目标影像数据与目标体积数据。
可选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在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获取第一计时时间之前,获取所述存储容器的第二开关状态;
第五采集模块,用于在所述存储容器的第二开关状态指示为关闭的情况下,采集所述目标监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监测组件控制装置是与上述监测组件控制方法对应的装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有实现方式均适用于该装置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箱体501;
监测组件502,监测组件502用于针对车箱体501采集监控数据,监测组件502采集的监控数据包括目标监测数据与目标状态信息;
以及上述的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用于对监测组件502进行开关控制。
结合图4,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可以包括了上述的第一采集模块404,也就是说,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能够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然而更为具体地,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一般是通过监测组件502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
容易理解的是,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可以是能够运行上述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装置。结合上文实施例中对监测组件控制方法的说明,每次采集目标监测数据,可以对应存在对目标设备(即监测组件502中用于采集目标监测数据的设备)进行开机(或者唤醒)的动作,而在未到达采集目标监测数据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得目标设备关机(或者休眠),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可以对监测组件502进行开关控制;也就是说,目标设备的开关机的控制,可以是通过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来实现的。
至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控制目标设备进行开关动作的时机的判断,与监测组件控制方法实施例中,对是否满足对目标监测数据进行采集的条件的判断,可以是相互对应的,此处不做赘述。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监测组件502对车箱体501进行目标监控数据的采集,通过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可以控制监测组件502的开关控制,可以使得在需要对目标监控数据的采集时再开启监控组件中的相关设备,从而达到降低监测组件502功耗的效果。
可选地,上述监测组件502包括:传感器模块与体积测量模块;
传感器模块,包括三维传感器与第一影像设备,其中,第一影像设备用于采集目标影像数据;
体积测量模块,用于根据三维传感器所采集的传感数据,和/或,补盲传感器所采集的传感数据,生成目标体积数据;
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包括目标监测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目标影像数据和/或目标体积数据确定为目标监测数据。
在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影像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监控视频模块,用于图像监控。从探测角度上划分,监控视频模块可以是广角摄像头或者超广角摄像头等;从成像方式角度上划分,监控视频模块可以是彩色摄像头、黑白摄像头、低照度摄像头或红外摄像头等。另外,监控视频模块可以集成例如WiFi或者蓝牙等类型的通信模块,可以使得用户能够远程监控车箱体501内货物状况;当然,这些通信模块也可以是包括在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中的。
三维传感器可以是指在装卸作业过程中自动实时扫描获取到车箱体501内部三维信息的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可提供深度信息的TOF相机、结构光相机或者双目立体相机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三维传感器,可以包括主传感器与补盲传感器。补盲传感器可以是用来测量主传感器盲区内剩余体积的传感器,例如,可以测量距离的测距传感器(如结构光测距传感器、ToF测距传感器等)或用于获取深度信息的相机(如双目摄像头、结构光深度相机、Tof深度相机等)。
体积测量模块,可以包括控制主板、与控制主板电连接的多个数据输入接口和至少一个数据输出接口;三维传感器可以与对应的数据输入接口电连接;控制主板则可以根据三维传感器的传感数据,得到车箱体501内部的剩余体积或者装载率等形式的目标体积数据;数据输出接口用于输出目标体积数据。
容易理解的是,对于体积测量模块,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集成至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中,例如,体积测量模块的算力可以由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所包括的硬件计算平台提供,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可以包括目标监测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目标影像数据和/或目标体积数据确定为目标监测数据。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目标监测数据的具体组成,以实现对相关的传感器的工作模式的设定;满足不同场合的监控需求,提高监控灵活性。
比如,当目标体积数据确定为目标监测数据时,可以使得三维传感器在满足特定采集条件时开启,在对目标体积数据采集完毕后关闭等等。
可选地,三维传感器包括主传感器与第一补盲传感器;
监测组件502还包括变化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补盲传感器所采集的传感数据,生成第一变化信息,其中,上述目标状态信息包括第一变化信息。
如上文所示的,三维传感器的传感数据可以用于计算得到目标体积数据。一般情况下,补盲传感器可以用于提供主传感器难以探测到的空间的传感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一补盲传感器采集的传感数据还可以进一步用于生成第一变化信息。
结合一个实际应用场景,第一补盲传感器可以是安装在车箱体501靠近尾门且沿宽度方向中间区域的补盲传感器,除了可以用来测量主传感器盲区内剩余体积以外,还可以结合变化信息获取模块,用来监测是否有人或者货物进出车箱体501。
当然,第一补盲传感器还可以安装在车箱体501的其他位置,能够进一步用于第一变化信息的获取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补盲传感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有助于减少传感组件中传感器的数量,节省传感组件的布置成本。另外,在监测过程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感组件的功耗。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变化信息的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来实现,例如通过红外传感器监控人员或货物的进出,以达到简洁获取第一变化信息过程的目的等。
可选地,车箱体501上还设置有门磁,门磁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连接,门磁用于采集车箱体501的开关状态;
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所包括的第二获取模块,可以具体用于:在第一计时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且车箱体501的第一开关状态指示为开启的情况下,控制监测组件502采集目标状态信息,所述开关状态包括所述第一开关状态。
门磁用于监测车厢门是否打开,通过高低电平判断此时车厢门的状态。如上文所示的,基于门磁对车厢门的第一开关状态进行获取,往往仅需消耗较少的计算资源。对比之下,第一变化信息的获取,则可能需要进行至少两次的图片或点云的获取,以及对不同的图片或点云进行比对,相对消耗的计算资源较多。
本实施例中,基于门磁的使用,可以先消耗相对较少的计算资源,获取车箱体501的第一开关状态;在车箱体501的第一开关状态为开启时,再消耗相对较多的计算资源,获取第一变化信息。基于以上方式,可以在监测过程中,有效降低计算资源的消耗。
此外,通过门磁获取的车箱体501的开关状态,还可以包括上文中提及的第二开关状态。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连接的至少一项:电量监测模块、网络模块以及状态指示模块;
其中,电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目标电源的剩余电量,目标电源用于为监测组件502和/或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供电;
网络模块用于进行通信;
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监测组件502和/或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的运行状态。
结合一个具体应用场景,目标电源可以是蓄电池。相应地,电量监测模块可以用来测定蓄电池的电量,可以本地显示剩余电量,也可以通过RS485串行接口与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相连,然后经过网络模块传输至服务器端,用户可以通过网页、小程序等实时查看剩余电量。电量监测模块可以是库仑计或电流计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网络模块可以包括4G模块和网络交换机,通过4G无线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连接,便于将测量模块所获取并计算的相关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存储与备份,并可以进一步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控、查阅车箱体501内部的监控视频或者剩余体积等数据。当然,网络模块也可以是5G模块、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状态指示模块可以包括LED灯,或者是显示屏等,可以用于指示监测组件502和/或监测组件控制装置503的运行状态。
以下结合对车辆的车箱体进行监控的场景,来对监控组件控制装置在不同的两个工作模式下的监控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结合图6,在低功耗模式(对应上文中的第一模式)下,上述监控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对MCU上电,MCU启动;
此处的MCU,可以是监控组件控制装置的组成部件之一;
步骤602,初始化LED、485通信、定时器、看门狗;
LED可以用于指示MCU等设备的工作状态,485通信可以认为是RS485串行接口,用于将MCU与特定的设备连接,例如与上述的电量监测模块或者补盲传感器等连接;
定时器可以用于计时等功能;
而看门狗也可以称为监控芯片,可用于在MCU发生错误时,对MCU进行重启。
步骤603,通过电量监测模块查询电池剩余电量,当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电量阈值时,执行步骤604,电池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电量阈值时,延长一段时间,重新查询电池剩余电量;
在步骤603中,可以认为是MCU启动后首次对电池剩余电量进行查询,防止电池剩余电量过低导致相关的监控组件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对电池造成较大损耗;
另外,电量监测模块与MCU可以是通过RS485通讯的,通过延时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因查询过于频繁而导致的数据混乱。
步骤604,启动硬件计算平台;
硬件计算平台同样可以是监控组件控制装置的组成部件之一;相比之下,硬件计算平台可以较MCU具有更高的算力。
步骤605,点亮LED、启动第一传感器模块、监控视频模块、测量模块、4G模块并更新配置参数;
在本步骤中,第一传感器模块可以认为包括与目标体积数据的获取相关联的传感器模块,例如上述的三维传感器与补盲传感器;而监控视频模块,则可以认为是与目标影像数据的获取关联的传感器模块,例如上述的第一影像设备;
测量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第一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传感数据处理得到目标体积数据;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测量模块的算力可以由硬件计算平台提供;
而配置参数可以是人为设置的一系列的工作参数,例如监测组件控制装置的运行模式、强制启动间隔(对应第一时间阈值)、运动阈值(对应预设变化阈值条件)、启动间隔(对应第二时间阈值)以及低电量阈值(对应电量阈值)中的至少一项;
硬件计算平台可以在每次刚启动时,向服务器提交更新配置参数请求,新配置参数在后续的监控过程中将生效。举例来说,配置参数可以是通过4G模块从服务器中获取;在实际应用中,用户通过特定的终端,可以向服务器提交更新配置参数请求。
步骤606,测量模块基于第一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传感数据完成一次车厢内剩余体积计算,硬件计算平台通过4G模块向服务器推送体积测量结果(对应目标体积数据)与监控视频(对应目标影像数据);
步骤607,硬件计算平台向MCU发送被关机请求,MCU接收后,将硬件计算平台关闭,关闭LED、第一传感器模块、监控视频模块、测量模块、4G模块;
步骤608,延时后,判断车箱体的厢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609,若是,则执行步骤610;
步骤609,采集封箱数据,并延时后执行步骤610;
封箱数据可以认为是车箱体的厢门关闭后(即封箱后)内部的相关数据,例如上述的目标体积数据等;
封箱数据的采集与步骤604~步骤60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10,通过电量监测模块定时查询电池剩余电量,若电量监测模块返回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设置的电量阈值,则延长一段时间,重新查询电池剩余电量;若电量监测模块返回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设置的电量阈值,进入步骤611;
步骤611,判断第一计时时间t1是否小于低功耗强制启动间隔;若是,则执行步骤612,若否,则执行步骤604;
第一计时时间可以认为是当前强制监测循环所持续的时间;当本步骤中当判断为否,并执行步骤604~步骤606后,可以认为进入到下一个强制监测循环中;
低功耗强制启动间隔可以对应上述的第一时间阈值,该第一时间阈值可以根据配置参数进行确定;
步骤612,判断车箱体的厢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613,若否,则延时后执行步骤610;
本步骤与步骤608存在类似之处,两者之间在功能或者执行时机上的差异,在上文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613,判断第一变化信息是否满足运动阈值条件(对应预设变化阈值条件);若是,执行步骤614,若否,则延时后返回执行步骤610;
步骤614,判断第二计时时间t2是否大于或等于低功耗启动间隔(对应第二时间阈值);若是,执行步骤604,若否,则延时后执行步骤610。
第二计时时间可以是从上一次体积测量结果与监控视频获取完成后开始计时得到的时间;
在一个举例中,上述低功耗强制启动间隔可以是256min,而低功耗启动间隔可以是10min。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在电池断电,或者接收到用于终止监测的指令,或者用于切换监测模式的指令等情况下,可以结束以上低功耗模式的监控过程。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以上步骤608与步骤609的执行顺序可以交换,也就是说,在第一计时时间大于或等于低功耗强制启动间隔时,无论电池剩余电量为多少,均强制启动硬件计算平台以及传感组件,进行体积测量结果与监控视频的采集,实现传感组件等设备的定期自检,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相应地,步骤610、步骤611或者步骤612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可以是延时后返回执行判断第一计时时间是否小于低功耗强制启动间隔的步骤。
结合图7,在视频监控模式(对应上文中的第二模式)下,上述监控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701,对MCU上电,MCU启动;
步骤702,初始化LED、485通信、定时器、看门狗;
步骤703,通过电量监测模块查询电池剩余电量,当电池剩余电量大于电量阈值时,执行步骤704,电池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电量阈值时,延长一段时间,重新查询电池剩余电量;
步骤704,启动硬件计算平台;
步骤705,点亮LED、开启监控视频模块、4G模块、更新配置参数;
与低功耗模式不同的是,在视频监控模式下,监控视频模块一般可以是维持开启的状态,并可以通过4G模块持续向服务器发送实时的监控视频。
步骤706,开启第一传感器模块与测量模块;
步骤707,测量模块基于第一传感器模块采集的传感数据完成一次车厢内剩余体积计算,通过4G模块持续向服务器推送体积测量结果;
步骤708,关闭第一传感器模块与测量模块;
步骤709,延时后,判断车箱体的厢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否,则执行步骤710,若是,则执行步骤711;
步骤710,采集封箱数据,并延时后执行步骤711;
步骤711,通过电量监测模块定时查询电池剩余电量,若电量监测模块返回的电池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设置的电量阈值,则进入步骤712;若电量监测模块返回的电池剩余电量大于设置的电量阈值,进入步骤713;
步骤712,关闭硬件计算平台、监控视频模块、LED以及4G模块,延长一段时间,执行步骤703;
步骤713,判断第一计时时间t1是否小于监控强制启动间隔;若是,则执行步骤714,若否,则执行步骤706;
步骤714,判断车箱体的厢门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715,若否,则延时后执行步骤711;
步骤715,判断第一变化信息是否满足运动阈值条件(对应预设变化阈值条件);若是,执行步骤716,若否,则延时后返回执行步骤711;
步骤716,判断第二计时时间t2是否大于或等于监控启动间隔(对应第二时间阈值);若是,执行步骤706,若否,则延时后执行步骤711。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在电池断电,或者接收到用于终止监测的指令,或者用于切换监测模式的指令等情况下,可以结束以上视频监控模式的监控过程。
与低功耗模式类似地,在视频监控模式下,步骤711可以是在步骤709之前执行的,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在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8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8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8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8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8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
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公开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8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监测组件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803和总线804。其中,如图8所示,处理器801、存储器802、通信接口803通过总线8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8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8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在线数据流量计费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8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监测组件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监测组件控制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