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1661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1661B
CN109521661B CN201811078251.6A CN201811078251A CN109521661B CN 109521661 B CN109521661 B CN 109521661B CN 201811078251 A CN201811078251 A CN 201811078251A CN 109521661 B CN109521661 B CN 109521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sensor
density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782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1661A (zh
Inventor
竹村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521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1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1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1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5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e.g. contrast, den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H04N1/4078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using gradational references, e.g. grey-scale test pattern analy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7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H04N1/6036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involving periodic tests or tests during use of the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装置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测量显影剂和湿度。装置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测量的值确定当装置的模式从装置不能形成图像的节电模式变为装置能够形成图像的正常模式时的图像的第一浓度,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测量的值确定当装置已在正常模式中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的图像的第二浓度,并且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的最大浓度和灰度特性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安装环境的变化及其部件的磨损而变化。因此,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校准,并由此使图像的最大浓度保持在目标浓度并且使灰度特性保持在目标水平。
美国专利No.6418281提出了使得在片材上形成和读取灰度图案并且将读取的灰度图案的信息反馈到图像形成条件的校准。需要校准的定时是当环境变化时以及当图像形成装置长时间闲置时。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或者从节能模式返回时,特别趋于出现环境改变的定时。
一般地,在校准中,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案图像,测量图案图像,并且根据测量结果更新图像形成条件。因此,校准导致长的停工时间。“停工时间”指的是用户不能自由形成图像的时间段。如果在不执行校准的情况下形成调色剂图像,则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将可能偏离目标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湿度;和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形成图像的节电模式变为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图像的正常模式时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正常模式中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以及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湿度;和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以及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示图。
图2A~2C是例示控制器的示图。
图3A~3C是例示图像浓度的变化的示图。
图4A~4C是例示预定的浓度的选择的示图。
图5是例示与图像浓度的预测相关的功能的示图。
图6是例示校准的流程图。
图7A和图7B是例示用于创建灰度校正表的方法的示图。
图8是例示用于创建灰度校正表的方法的示图。
图9是示出用于获得控制量的方法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用于获得控制量的参数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控制的特性方面,特别是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事项,也可被应用于喷墨打印机或染料升华打印机(dyesublimation printer)等。即,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图像浓度关于环境条件等的变化而波动的图像形成方法。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性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读取器2和打印机3。读取器2是被配置为读取原稿和测试图表的读取装置。“测试图表”指的是上面形成了多个图案图像的片材。光源23将光发射到放置在平板玻璃22上的原稿21上。光学系统24将从原稿21反射的光引导到CCD传感器25并且使CCD传感器25形成图像。“CCD”是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CCD传感器25生成红色成分信号、绿色成分信号和蓝色成分信号。读取器图像处理器28对通过CCD传感器25获得的颜色成分信号执行图像处理(例如,遮蔽校正)并且生成图像数据。读取器图像处理器28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打印机3的控制器29。
打印机3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打印机3包含被配置为形成Y(黄色)调色剂图像、M(品红色)调色剂图像、C(青色)调色剂图像和Bk(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注意,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用于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用于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和用于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并且,本发明的打印机3不限于被配置为形成全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机,并且可以是被配置为形成单一颜色图像的单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对应于颜色Y、M、C和Bk的四个图像形成站从左边起被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四个图像形成站的配置均是类似的,因此,这里将描述被配置为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站。图像形成站包含感光鼓11。感光鼓11也被称为光感受器或图像载体。带电器12、激光扫描仪13、显影设备14、一次转印设备17和鼓清洁器15被设置在感光鼓11周围。带电器12包含被配置为使感光鼓11的表面带电的带电辊。激光扫描仪13包含光源、反射镜和透镜。显影设备14包含用于容纳或蓄积显影剂(调色剂)的壳体和用于承载壳体中的显影剂的显影辊。显影偏压被施加于显影辊。一次转印设备17包含被供给(一次)转印偏压的转印部件。注意,例如,转印部件是转印叶片或转印辊。鼓清洁器15包含用于去除感光鼓1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刮板。
下面将描述黑色图像形成站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注意,黑色以外的颜色的图像形成站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处理也与该处理类似,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当开始图像形成时,感光鼓11在箭头的方向上旋转。带电器12使感光鼓11的表面均匀带电。激光扫描仪13基于从控制器29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出激光,并且用激光曝光感光鼓11的表面。因此,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14通过使用调色剂显影静电潜像并且形成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设备17将由感光鼓11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中间转印带31用作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带31缠绕在三个辊34、36和37周围。鼓清洁器15去除没有被一次转印设备1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残留于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
片材S被放置在馈送盒子20或多馈送托盘30中。馈送辊从馈送盒子20或多馈送托盘30馈送片材S。通过输送辊向对齐辊26输送通过馈送辊馈送的片材S。对齐辊26向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设备27之间的转印压合部输送片材S,使得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二次转印设备27包含供给(二次)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设备27在转印压合部中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转印清洁器35包含被配置为从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去除调色剂的清洁刮板。转印清洁器35去除没有在转印压合部中转印到片材S的残留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定影设备40包含具有加热器的加热辊和被配置为将片材S压在加热辊上的压力辊。在加热辊与压力辊之间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的定影压合部。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穿过定影压合部。定影设备40通过使用加热辊的热和定影压合部的压力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S。
例如,带电器12可以是电晕(scorotron)带电器。预定的带电偏压(带电电压)被施加于与感光鼓11相对设置的导线。接地的外壳被设置在导线周围。并且,网格被设置在导线与感光鼓11之间。感光鼓11的表面电势(带电电势)根据施加于导线的带电偏压和施加于网格的网格偏压被控制。
<控制器>
图2A示出构成控制器29的部件。打印机控制器200是被配置为综合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器。引擎控制器250是被配置为主要控制打印机3的控制器。打印机控制器200的CPU 201是被配置为控制打印机控制器200的各单元的中央处理单元。RAM 202是被配置为存储图像形成条件、控制表和转换表等的存储设备。ROM 203是被配置为存储控制程序等的存储设备。打印机控制器200具有多个通信电路。主机IF 211是用于与主机计算机等通信的通信电路,并且接收打印指令和图像数据。“IF”是接口的缩写。读取器IF 212是被配置为与读取器2通信的通信电路,并且接收原稿的图像数据。并且,如果用户将具有图案图像的片材(测试图表)放置在平板玻璃22上并且为了使读取器2读取图案图像而执行读取操作,则读取器IF 212获取从读取器2输出的读取数据。引擎IF 213是被配置为与引擎控制器250通信的通信电路,并且传送图像信号和接收各种测量数据。RIP(光栅图像处理器)204是被配置为将图像数据展开为位图图像的处理器。颜色处理器205通过使用颜色管理简档等转换位图图像的颜色空间。例如,RGB格式的图像数据被转换成YMCK格式的图像数据。灰度校正单元206基于灰度校正表(γLUT)转换图像数据,使得通过打印机3形成的图像的灰度特性是理想的灰度特性。半色调单元207对转换的图像数据执行诸如抖动矩阵和误差扩散的伪半色调处理。从半色调单元207输出的图像信号经由引擎IF 213被输出到引擎控制器250。操作面板214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员输入指令所使用的以及向操作员显示信息的触摸面板显示器。注意,颜色处理器205、灰度校正单元206和半色调单元207对应于多个图像处理。但是,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所有的多个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是与CPU 201不同的处理器。并且,图像处理器可以执行多个图像处理的多个部分。并且,图像处理器不限于具有一个处理器,并且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
引擎控制器250的CPU 251根据存储于ROM 253中的控制程序控制高电压电源254和激光扫描仪13等。RAM 252是用作CPU 251的工作区域的存储设备。高电压电源254是被配置为产生带电偏压、显影偏压和转印偏压等的电源电路。环境传感器261是被配置为检测指示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的环境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环境的环境信息(例如,温度、湿度、绝对水分含量)的传感器。浓度传感器262检测显影设备14的调色剂浓度(例如,指示关于载体的调色剂比率的参数),并且其例子是可透磁型的传感器。定时器263当打印作业结束时开始测量时间,并由此测量图像形成装置1不形成图像的时间段(闲置时间段)。计数器264是被配置为对用调色剂补给显影设备14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补给机构(未示出)。通过补给机构执行一个补给操作补给显影设备14的调色剂量被事先确定。因此,打印机控制器200基于计数器264的计数值预测补给显影设备14的调色剂量。
图2B示出由执行控制程序的CPU 201实现的功能。电势控制器221根据通过环境传感器261获取的环境信息确定带电偏压VdT、网格偏压Y和显影偏压Vdc等。电势控制器221在高电压电源254中设定这些参数。电势控制器221和高电压电源254用作电压控制单元。施加量调整单元222调整可以施加于片材的最大调色剂量(最大调色剂施加量)。最大调色剂施加量基于带电偏压VdT、网格偏压Y和显影偏压Vdc改变。例如,施加量调整单元222通过控制激光扫描仪13的激光功率LPW调整最大调色剂施加量。施加量调整单元222和激光扫描仪13用作曝光控制单元。
表创建单元223创建由灰度校正单元206使用的灰度校正表(γLUT)。表创建单元223具有两个创建模式。第一模式是如常规模式那样创建图案图像并且基于测量图案图像的结果创建灰度校正表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用第一模式创建的灰度校正表被称为“基本表”。第二模式是本实施例特有的模式,并且通过该第二模式,基于环境信息和图像形成条件等预测图像浓度,并且基于预测的图像浓度创建灰度校正表。图像浓度的预测由预测单元224执行。在本实施例中,基于预测的浓度创建修改表,并且通过组合基本表和修改表创建复合表以及在灰度校正单元26中设定复合表。灰度校正单元206通过使用设定的复合表校正图像数据的灰度。通过第二模式,不执行图案图像的形成和测量,因此停工时间明显缩短。
图2C示出存储于RAM 202中的信息的一部分。基本表241是用第一模式创建的灰度校正表。修改表242是基于预测的浓度创建的表,并且用于修改基本表241和获取复合表。图像形成条件243的例子包括带电偏压VdT和激光功率LPW。
<预测单元>
预测单元224基于与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关联地波动的输入值(例如,环境信息或图像形成条件)预测各灰度水平的图像浓度。一般地,图像形成装置1在傍晚或夜间停止,并且在第二天早晨被再次激活。因此,适于前夜的环境的图像形成条件与适于第二天早晨的环境的图像形成条件不同。前夜的环境信息很少与第二天早晨的环境信息一致,而是它们通常相互不同。因此,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偏离目标浓度。并且,虽然图像形成装置1依次形成图像,但是图像的浓度收敛到稳定的浓度。并且,在紧接着从节能模式返回到待机模式之后,类似地存在图像的浓度将偏离目标浓度的可能性。“节能模式”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形成图像的节电模式。“待机模式”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图像的正常模式。
图3A~3C是示出浓度的变化的例子的示图。时间t1代表图像形成装置1停止时的时间。时间t2代表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或返回时的时间。时间t3代表浓度稳定时的时间。“闲置”意指图像形成装置1停止并且不执行图像形成。“片材馈送”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被激活并且正在执行图像形成。
根据图3A,时间t2的浓度相对于时间t1的浓度增大,并且时间t3的浓度相对于时间t2的浓度减小。出现这种浓度变化的情况的例子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长时间闲置的情况和图像形成装置1在高湿度环境中闲置的情况。根据图3B,时间t1的浓度基本上与时间t2的浓度和时间t3的浓度一致。出现这种浓度变化的情况的例子是环境变化在图像形成装置1闲置时小且环境变化在片材馈送期间也小的情况。在闲置时间段短的情况下,这种浓度变化小。根据图3C,时间t2的浓度相对于时间t1的浓度减小,并且时间t3的浓度相对于时间t2的浓度增大。出现这种浓度变化的情况的例子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在执行调色剂补给之后紧接着闲置的情况和湿度从时间t1到时间t2减小并且湿度从时间t2到时间t3增大的情况。这里,出现为了预测从图像形成装置1返回到能够形成图像的状态时的时间t2到浓度稳定化时的时间t3的浓度、预测单元224是使用时间t2的浓度作为基准还是使用时间t3的稳定浓度作为基准的问题。
将参照图4A描述图像形成条件被校正使得稳定浓度D30是目标浓度TGT的情况的例子。由于时间t3的稳定浓度D30低于时间2的图像浓度(初始浓度D1),因此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被确定,使得稳定浓度D30是目标浓度TGT。即,激光功率LPW被校正。因此,由空心圆表示的初始浓度D1变为由实心圆表示的初始浓度D1′。这与基于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再次预测初始浓度D1相同。并且,根据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校正的稳定浓度D30′等于目标浓度TGT。鉴于此,预测单元224基于两个校正的预测浓度D1′和D30′预测从时间t2到时间t3的各种时间点的各灰度水平的浓度,并且,表创建单元223基于各时间点的预测浓度创建修改表。例如,如果在时间t2在第一片材上形成图像并且在时间t3在第三十片材上形成图像,则预测单元224基于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预测第二片材到第二十九片材上的图像浓度D2′~D29′。以这种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在执行图像形成的同时修改灰度校正表。
下面将参照图4B描述校正图像形成条件使得初始浓度D1为目标浓度TGT的情况的例子。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被确定,使得稳定浓度D30为目标浓度TGT。以下,基于新确定的激光功率LPW,由空心圆表示的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变为由实心圆表示的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在这种情况下,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均比目标浓度TGT低。因此,必须增大图像的浓度。但是,对通过校正灰度校正表增大图像浓度存在限制。即,在图4B的情况下,与图4A的情况相比,图像形成装置1必须更频繁地增大激光功率LPW。这里,如果为了调整最大浓度修改图像形成条件,则已知最大浓度以外的浓度也改变。这意味着图像的稳定性将降低或者控制将复杂化。鉴于此,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图像形成条件,使得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中的较低的预测浓度为目标浓度TGT,再次基于所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预测图像浓度,并且基于各灰度水平的预测浓度校正修改表。
下面将参照图4C描述校正图像形成条件使得初始浓度D1为目标浓度TGT的情况的例子。由于初始浓度D1低于稳定浓度D3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确定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使得初始浓度D1为目标浓度TGT。预测单元224基于所确定的激光功率LPW的控制量再次预测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但是,由于已知初始浓度D1′与目标浓度TGT一致,因此可以省略初始浓度D1′的再次预测。从时间t2到时间t3的预测浓度均是目标浓度TGT或更大。即,能够在从时间t2到时间t3不校正激光功率的LPW情况下更新灰度校正表,并且图像浓度保持在目标浓度。
图5示出预测单元224的细节。输入处理器500接受预测浓度所需要的参数(信号值)的输入。参数的例子包括图像形成条件243、由环境传感器261测量的值、由浓度传感器262测量的值、由定时器263计数的值和由计数器264计数的值。
输入处理器500具有信号值存储单元501和差值单元502。信号值存储单元501存储用作由差值单元502执行的差值计算的基准的信号值。差值单元502获得输入的信号值与存储的信号值(基准值)之间的差值(变化量)。例如,获得图像形成装置1被激活时的环境值(例如,温度和湿度、绝对水分含量)之间的差值、显影设备14中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差值和图像形成条件(例如,激光功率LPW或带电偏压Vd)之间的差值等。例如,在事先通过使用测试图表生成图像形成条件和灰度校正表的定时存储的值被用作基准值。注意,闲置时间段、调色剂补给的次数和蓄积的形成图像的数量等被直接输出到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注意,采用与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关的信号值(相关参数)作为信号值。输入处理器500将差值输出到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和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并且,输入处理器500还将图像形成条件以外的相关参数之间的差值供给到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
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是被配置为预测当前浓度的预测单元。例如,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预测时间t2的初始浓度。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是被配置为预测浓度稳定时的浓度的预测单元。即,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预测稳定浓度。
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包含浓度存储单元511和预测函数单元512。浓度存储单元511存储用作预测的基准的浓度(基准浓度)。预测函数单元512基于通过输入处理器500输入的差值(输入值)和存储的基准浓度预测初始浓度D1。预测函数单元512具有预测模型(确定条件)。预测模型将输入值转换成浓度变化量。预测函数单元512将浓度变化量加到基准浓度上,并由此预测初始浓度D1。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将初始浓度D1输出到选择单元530。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预测示出最大浓度的100%灰度水平的浓度。这里,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变化率(变化的速率)作为输入值以替代所述差值来预测初始浓度。
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包含浓度存储单元521和预测函数单元522。浓度存储单元521存储用作预测的基准的浓度(基准浓度)。预测函数单元522基于通过输入处理器500输入的差值(输入值)和存储的基准浓度预测稳定浓度D30。预测函数单元522的预测模型与预测函数单元512的预测模型不同。预测模型将输入值转换成浓度变化量。预测函数单元522可以通过将浓度变化量加到基准浓度上来预测稳定浓度。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将稳定浓度D30输出到选择单元530。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预测与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相同的灰度水平的图像的稳定浓度。这里,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变化率(变化的速率)作为输入值以替代所述差值来预测稳定浓度。
并且,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和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可以预测最大浓度附近的几个浓度。这些预测浓度被用于确定图像形成条件中的控制量。
选择单元530选择初始浓度D1或稳定浓度D30的预测浓度,并且将选择结果输出到确定单元540。如图4A和图4B所示,控制图像形成条件的难度根据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中的哪一个要被校正为目标浓度TGT而改变。如果初始浓度D1低于稳定浓度D30,则选择单元530选择初始浓度D1,并且,如果稳定浓度D30低于初始浓度D1,则选择稳定浓度D30。
确定单元540包含计算单元541、目标浓度存储单元542和控制量表543。目标浓度存储单元542存储目标浓度TGT。计算单元541获得目标浓度TGT与通过选择单元530选择的预测浓度之间的差值,参照控制量表543,并且将差值转换成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以这种方式,控制量表543是用于将浓度差控制成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的表。注意,以下,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被简称为“图像形成条件”。注意,计算单元541可以使选择单元530获取指示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中哪一个较低的信息并且基于该信息选择将在后面描述的模型系数。例如,如果使得初始浓度D1与目标浓度TGT一致,则选择第一模型系数,并且,如果使得稳定浓度D30与目标浓度TGT一致,则选择第二模型系数。计算单元541可以基于模型系数和输入值计算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使得初始浓度D1或稳定浓度D30与目标浓度TGT一致。作为替代方案,控制量表543可以具有多个表。如果使得初始浓度D1与目标浓度TGT一致,则计算单元541参照第一控制量表并且确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另一方面,如果使得稳定浓度D30与目标浓度TGT一致,则计算单元541参照第二控制量表并且确定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
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基于与由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有关的差值(控制量)和其它剩余相关参数计算预测浓度。例如,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计算由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与从信号值存储单元501获取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差值,并且将计算的差值与其它剩余相关参数一起供给到预测函数单元552。即,作为从输入处理器500输出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差值的替代,输入由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差值。这里,预测函数单元552可以不仅接收由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差值,而且接收例如关于由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率(变化的速率)。
并且,输入处理器500可以被设置在确定单元540与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之间。浓度存储单元551存储用作浓度预测的基准的基准浓度。预测函数单元552具有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的第一预测模型和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的第二预测模型。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根据预测浓度中的哪一个被选择单元530选择来选择第一和第二预测模型中的一个。如果初始浓度D1低于稳定浓度,则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选择第二模型,并且再次预测稳定浓度D30′。目标浓度TGT替代初始浓度D1′。另一方面,如果稳定浓度D30低于初始浓度D1,则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选择第一模型并且再次预测初始浓度D1′。目标浓度TGT替代稳定浓度D30′。
以这种方式,预测函数单元552通过使用选择的预测模型将相关参数之间的差值转换成浓度变化量,将浓度变化量添加到基准浓度,并由此获得预测浓度(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例如,为了预测对应于十个灰度水平(例如,10%、20%、…和100%)的10个浓度,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可以具有20个预测模型。例如,为了预测对应于10%输入水平的浓度,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使用对应于10%输入水平的预测模型。
例如,如果图像形成装置1依次在30个片材上形成图像,则图像浓度在一些情况下稳定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基于在第一片材和第三十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预测在第二片材到第二十九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获得连接在第一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初始浓度)与在第三十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稳定浓度)的对数近似线,并且对在第二片材到第二十九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执行内插运算就足够了。在第二片材到第二十九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浓度可以基于连接初始浓度D1′与稳定浓度D30′的对数近似线或线性近似线被确定。如上所述,对各片材获得对应于从10%到100%的输入水平的十个图像浓度。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将预测的浓度输出到表创建单元223。这些预测的浓度组形成图像浓度特性,并且被用于创建灰度校正表。
表创建单元223基于预测的浓度组创建灰度校正表。如上所述,表创建单元223基于预测的浓度组创建修改表242,通过组合创建的修改表242与基本表241创建灰度校正表,并且将创建的灰度校正表写入到灰度校正单元206中。
<校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由CPU 201执行的校准的流程图。
在步骤S601中,CPU 201确定是否满足主校准(第一模式)执行条件。主校准是在片材S上形成图案图像、将通过读取图案图像获得的数据转换成浓度数据并且基于浓度数据校正图像形成条件的处理。预测校准是不在片材S上形成图案图像而通过使用预测浓度校正图像形成条件的处理。如果满足主校准执行条件,则CPU 201前进到步骤S602。另一方面,如果不满足主校准执行条件,则CPU 201前进到步骤S611。例如,如果用户在操作面板214上输入主校准执行指令,则满足执行条件。
●主校准
在步骤S602中,CPU 201的电势控制器221执行电势控制。“电势控制”指的是确定带电偏压(VdT)、网格偏压(Y)和显影偏压(Vdc)等。CPU 201根据通过环境传感器261获取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和绝对水分含量)确定带电偏压(VdT)、网格偏压(Y)和显影偏压(Vdc)。电势控制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并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步骤S603中,CPU 201的施加量调整单元222调整用于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例如,激光功率LPW)。最大浓度可以指的是“最大施加量”。例如,施加量调整单元222在引擎控制器250中设定在电势控制下确定的网格偏压(Y)和显影偏压(Vdc),并且控制打印机3,以在片材S上形成用于调整最大调色剂施加量的图案图像。然后,当用户将具有图案图像的片材S(测试图表)放置在读取器2上并且使读取器2读取片材S时,读取器IF 212获取从读取器2输出的读取数据。施加量调整单元222基于读取数据获得施加量与激光功率LPW之间的关系。并且,施加量调整单元222基于该关系确定可以获得最大施加量的激光功率LPW。用于调整最大调色剂施加量的方法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并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步骤S604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通过引擎控制器250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0,并且在片材S上形成用于灰度校正的图案图像。例如,用于灰度校正的图案图像对于各调色剂颜色包括具有64个灰度的图案图像。当用户将具有图案图像的片材S(测试图表)放置在读取器2上并且使读取器2读取片材S时,读取器IF 212获取从读取器2输出的读取数据。
在步骤S605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基于通过读取通过读取器IF 212获取的灰度校正的图案图像获得的数据获得各灰度的图像浓度。
在步骤S606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获取用于灰度校正的图案图像的测量浓度作为基准浓度,并且获取此时的各传感器的基准信号值(基准测量值)。表创建单元223获取基准信号值和为了形成图案图像在引擎控制器250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基准值。图像形成条件的基准值的例子包括网格偏压、显影偏压和激光功率LPW。基准浓度是各灰度的图像浓度。基准信号值的例子包括上述的调色剂浓度、计数值和定时器值。基准值和基准信号值存储于信号值存储单元501中。基准浓度存储于浓度存储单元511、521和551中。
在步骤S607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基于测量的图像浓度创建基本表241,使得在片材S上形成的图像的灰度特性与理想的灰度特性(灰度目标)一致。表创建单元223在测量的图像浓度上执行内插处理和平滑化处理,并且获取例如打印机3的灰度特性。表创建单元223基于所有浓度区域中的灰度目标和灰度特性创建基本表241。表创建单元223在灰度校正单元206中设定基本表241。
●预测校准
图像形成装置1的环境条件和状态随从创建基本表241时起经过的时间改变。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变化修改基本表241。由于为了创建基本表241需要形成图案图像,因此出现停工时间。鉴于此,采用预测校准(第二模式)。预测校准是在不形成图案图像的情况下更新灰度校正表的处理。通过采用预测校准,停工时间明显减少。注意,修改表242是在预测校准中获得的,并且与在主校准中获得的基本表241组合。这校正(修改)灰度校正表。
在步骤S611中,CPU 201确定是否满足预测校准执行条件。执行条件的例子包括电源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从睡眠模式(节能模式)返回、环境变化和预设的定时。预测校准的执行频率比主校准的执行频率大。如果不满足执行条件,则CPU 201返回到步骤S601。另一方面,如果满足执行条件,则CPU 201前进到步骤S612。
在步骤S612中,CPU 201的预测单元224获得预测浓度。这里,预测单元224获得对应于十个灰度的预测浓度。
在步骤S613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基于十个预测的浓度创建预测的浓度特性(预测的灰度特性)。例如,预测单元224通过使用十个预测的浓度通过内插运算获得所有灰度的浓度。注意,表创建单元223可以通过使用十个预测的浓度获得表达预测的浓度特性的近似式。
图7A示出灰度目标701、基本表241和基准浓度特性703。横轴代表对应于灰度水平[%]的输入信号。纵轴代表图像浓度。基准浓度特性703是在步骤S606中获取的基准浓度。通过关于灰度目标701逆变(逆变换)基准浓度特性703来创建基本表241。
图7B示出灰度目标701、基准浓度特性703和预测浓度特性704。预测浓度特性704包含在步骤S612和S613中获得的预测浓度。图像形成装置1的浓度特性由于环境变化等从基准浓度特性703变为预测浓度特性704。因此,如果灰度校正单元206使用基于基准浓度特性703创建的基本表241,则不能以高的精度校正灰度特性。
在步骤S614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基于预测浓度特性704创建修改表242。例如,为了将预测浓度特性704校正到基本表241的特性,表创建单元223执行预测浓度特性704关于基本表241的特性的逆变换,并由此创建修改表242。
在步骤S615中,CPU 201的表创建单元223通过组合基本表241与修改表242创建修改的灰度校正表。图8示出灰度目标701、基本表241、修改表242和修改灰度校正表801。表创建单元223在灰度校正单元206中设定灰度校正表801。灰度校正单元206通过使用灰度校正表801将输入图像信号转换成输出图像信号。即,灰度校正单元206用作被配置为基于灰度校正表801转换图像数据的转换单元。灰度校正表801对应于用于转换图像数据的转换条件。
<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
图9示出由确定单元540执行的用于确定控制量的处理的另一例子。这里,假定激光功率LPW和带电偏压Vd被确定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
在步骤S901中,确定单元540的计算单元541计算预测浓度的变化量△D。计算单元541可以具有用于获得变化量△D的计算模型。这里,对变化量△D有贡献的相关因子的例子可以包括激光功率LPW、显影设备14中的调色剂浓度、带电偏压Vd、装置温度T、装置外面的温度和装置外面的湿度H。计算模型具有各相关因子的模型系数。
图10是示出相关因子的例子的表。在图10中,基准点指的是获取基准浓度时的各因子值。预测点指的是计算初始浓度D1时(停止状态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或返回时)的各因子值。这里,假定预测点处的预测浓度是初始浓度D1。差值数据是通过从预测点减去基准点获得的值。模型系数是事先通过实验等确定的系数,并且用于将差值数据转换成预测差值。模型系数的例子包括对于初始浓度D1的第一模型系数和对于稳定浓度D30的第二模型系数。这些模型系数可以根据选择单元530的选择结果被切换。这里,如图4C所示,初始浓度D1被假定为比稳定浓度D30低。因此,图10中的模型系数是初始浓度D1的第一模型系数。“预测差值”指的是对变化量△D有贡献的各因子的预测浓度的成分。计算单元541通过将差值数据乘以模型系数来计算预测差值。并且,计算单元541通过将因子的预测差值相加来计算变化量△D。在图10中,变化量△D为0.107。
在步骤S902中,计算单元541获得用于使得变化量△D为零的控制量的关系式。这是由于,当变化量△D为零时,预测浓度与目标浓度一致。这里,在图10所示的五个因子中,可以实际控制的因子是激光功率LPW和带电偏压Vd。其它因子已在启动图像形成装置1时被确定,并且因此不能被控制或者花费时间控制。因此,△LPW和△Vd被确定,使得激光功率LPW的预测差值和带电偏压Vd的预测差值之和S1与其它预测差值之和S2的总和为零。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S2=0.050保持成立。因此,S1=-S2=-0.050保持成立。
S1=mc1×ΔLPW+mc2×ΔVd=-S2 …(1)
这里,mc1是激光功率LPW的模型系数(=0.0024)。mc2是带电偏压Vd的模型系数(=0.0005)。式(1)是要获得的关系式。
在步骤S903中,计算单元541基于环境条件确定带电偏压Vd。这里,控制量表543是用于将环境条件转换成带电偏压Vd的表。“环境条件”指的是通过环境传感器261获取的环境值,诸如例如环境湿度。
在步骤S904中,计算单元541确定带电偏压的控制量△Vd。例如,计算单元541可以通过从基于环境湿度确定的带电偏压Vd(例如,443)减去基准点处的带电偏压Vd(例如,557)来计算控制量△Vd(=-114)。
在步骤S905中,计算单元541通过使用以下的关系式确定激光功率的控制量△LPW。
ΔLPW=(-S2-mc2×ΔVd)/mc1 …(2)
这里,△LPW计算为3。
在步骤S906中,计算单元541通过将控制量△LPW(=3)加到基准点处的激光功率LPW(=112)来确定激光功率LPW(=115)。
虽然在步骤S903中基于环境条件确定带电偏压Vd,但是可以基于环境条件确定激光功率LPW。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904中确定△LPW,在步骤S905中确定△Vd,并且在步骤S906中确定带电偏压Vd。虽然以上Vd和LPW被用作图像形成条件,但是可以采用显影偏压或对比度电势。以这种方式,计算单元541确定控制量,使得输入值之间的差值以及与初始浓度D1和稳定浓度D30中的较低图像浓度关联的模型系数的积的总和(变化量△D)为零。
[总结]
如图5所示,第一预测计算单元510用作被配置为基于将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的变化相关地波动的输入值在启动或重启图像形成装置1之后紧接着预测第一图像浓度的第一预测单元。第二预测计算单元520用作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输入值预测第二图像浓度的第二预测单元,第二图像浓度是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浓度稳定化时的图像浓度。初始浓度D1是第一图像浓度的例子。稳定浓度D30是第二图像浓度的例子。确定单元540用作被配置为确定对应于第一图像浓度和第二图像浓度中的较低图像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的确定单元。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用作被配置为基于通过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预测各灰度的图像浓度的第三预测单元。表创建单元223用作被配置为基于通过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预测的图像浓度和目标浓度创建灰度校正表的创建单元。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基于预测的图像浓度创建灰度校正表。因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通电之后紧接着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从节能模式返回之后紧接着也能够输出接近目标浓度的图像的浓度。并且,不形成用于测量的图像,因此,校准图像形成条件所需要的时间段缩短。一般地,在校准中,图像形成装置1在片材或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图案图像,测量图案图像,并且根据测量结果更新图像形成条件。因此,校准导致长的停工时间。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通电之后紧接着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从节能模式返回之后紧接着也能够输出接近目标浓度的图像的浓度而无需形成用于测量的图像。
输入值的例子包括依赖于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的环境的环境条件和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这些对应于与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关的多个参数。即,浓度的变化量与环境条件等的变化量关联,因此,可以基于环境条件等的变化量预测浓度的变化量。
差值单元502是差值单元的例子,差值单元被配置为获得输入值与事先通过使用用于测量的图像获取的输入值的基准值之间的差值作为输入值的变化量。浓度存储单元511是被配置为存储通过使用用于测量的图像确定的第一基准浓度的第一存储单元的例子。预测函数单元512是第一浓度获取单元的例子,第一浓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预测模型将输入值的变化量转换成图像浓度的变化量并且通过将该图像浓度的变化量加到第一基准浓度上来获取第一图像浓度。类似地,浓度存储单元521是被配置为存储通过使用用于测量的图像确定的第二基准浓度的第二存储单元的例子。预测函数单元522是第二浓度获取单元的例子,第二浓度获取单元被配置为根据与第一预测模型不同的第二预测模型将输入值的变化量转换成为图像浓度的变化量并且通过将该图像浓度的变化量加到第二基准浓度上来获取第二图像浓度。以这种方式,第一预测模型和第二预测模型事先通过实验或仿真被确定。
与图像浓度的变化相关的多个参数中的一个是安装图像形成装置1的环境的温度、湿度或绝对水分含量等。环境传感器261是环境检测单元的例子。多个参数中的一个是从最后一次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图像时起经过的时间。定时器263是被配置为测量经过的时间的测量单元的例子。多个参数中的一个是用调色剂补给显影设备14的次数(补给量)。计数器264是被配置为对调色剂补给的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单元的例子。多个参数中的一个是蓄积于显影设备14中的调色剂的浓度。浓度传感器262是被配置为检测调色剂浓度的浓度检测单元的例子。
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可以基于通过使用用于测量的图像确定的第三基准浓度、输入值的一部分和通过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再次预测或校正第一图像浓度和第二图像浓度。因此,第一图像浓度和第二图像浓度中的较低的图像浓度与目标浓度TGT一致。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预测从时间t2到时间t3的各时间或各片材数量时的图像浓度。例如,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可以执行第一图像浓度与第二图像浓度之间的近似或内插,并由此预测从与该第一图像浓度有关的时间或片材数量到与该第二图像浓度有关的时间或片材数量的图像浓度。这里,输入值的一部分指的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外的剩余输入值。在输入值中,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将通过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输入到第一预测模型以替代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再次预测第一图像浓度。并且,在输入值中,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将通过确定单元540确定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输入到第二预测模型以替代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再次预测第二图像浓度。即,通过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使用图像形成条件的控制量以替代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量。确定单元54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保持目标浓度的保持单元和被配置为获得目标浓度与第一图像浓度和第二图像浓度中的较低图像浓度之间的差值并且将该差值转换为控制量的转换单元。目标浓度存储单元542是保持单元的例子。控制量表543是转换单元的例子。
表创建单元223基于用于测量的图像的测量结果创建作为基本灰度校正表的基本表241。表创建单元223基于目标浓度和通过第三预测计算单元550预测的图像浓度创建修改表,并且通过组合基本表241与修改表242更新灰度校正表。表创建单元223可以每当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时更新灰度校正表。调色剂图像的浓度趋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启动之后紧接着或者在图像形成装置1返回之后紧接着明显改变。因此,如果对各片材更新灰度校正表,则图像浓度将容易保持在目标浓度。
根据上述的描述,导出以下的方面:
<方面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例如,γLUT)转换图像数据的转换单元(例如,灰度校正单元206);
被配置为蓄积显影剂并且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例如,打印机3);
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的第一传感器(例如,浓度传感器262);
被配置为测量湿度的第二传感器(例如,环境传感器261);和
控制器(例如,CPU 201),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例如,第一预测模型),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形成图像的节电模式(例如,睡眠模式)变为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图像的正常模式(例如,待机模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例如,初始浓度D1),
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例如,第二预测模型),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正常模式中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例如,稳定浓度D30),和
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方面2>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方面3>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如果第一浓度等于或低于第二浓度,则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
如果第二浓度低于第一浓度,则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方面4>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二浓度。
<方面5>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存储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的存储器(例如,信号值存储单元501),
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一浓度,以及
控制器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二浓度。
<方面6>根据方面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例如,CCD传感器25),
其中,控制器使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案图像,使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
如果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以及
如果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
<方面7>根据方面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最近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最近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二浓度。
<方面8>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使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案图像,使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以及
如果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节电模式变为正常模式时在不形成图案图像的情况下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方面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的转换单元;
被配置为蓄积显影剂并且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的第一传感器;
被配置为测量湿度的第二传感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
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和
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方面10>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方面11>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如果第一浓度等于或低于第二浓度,则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
如果第二浓度低于第一浓度,则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方面12>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第二浓度。
<方面13>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存储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的存储器,
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一浓度,以及
控制器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二浓度。
<方面14>根据方面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使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案图像,使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
如果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以及
如果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
<方面15>根据方面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最近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最近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二浓度。
<方面16>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使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图案图像,使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以及
如果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在不形成图案图像的情况下生成转换条件,则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其它实施例
也可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于存储介质(也可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应用特定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存储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执行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包含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包含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紧致盘(CD)、数字万用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和记忆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更方式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
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
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湿度;和
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形成图像的节电模式变为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形成图像的正常模式时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
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正常模式中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以及
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浓度低于第二浓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
其中,在第二浓度低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二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存储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的存储器,
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一浓度,以及
控制器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二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单元以形成图案图像,控制传感器以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
在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以及
在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二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单元以形成图案图像,控制传感器以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以及
在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节电模式变为正常模式时不形成图案图像而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节电模式变为正常模式的情况下,生成的转换条件被转换单元使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换单元,被配置为基于转换条件转换图像数据;
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显影剂形成图像;
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
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湿度;
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
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一浓度,
基于与第一确定条件不同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当图像形成装置已在预定数量的片材上形成了图像时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第二浓度,以及
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浓度低于第二浓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
其中,在第二浓度低于第一浓度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二浓度控制用于调整要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最大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器基于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对应于多个灰度的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和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确定第二浓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存储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的存储器,
其中,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一浓度,以及
控制器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确定第二浓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单元以形成图案图像,控制传感器以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
在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一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以及
在基于检测图案图像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存储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作为第二传感器的基准测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控制器基于第一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一浓度,并且基于第二确定条件从通过第一传感器测量的值、通过第二传感器测量的值和以前的图像形成条件确定第二浓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通过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案图像的传感器,
其中,控制器控制图像形成单元以形成图案图像,控制传感器以检测图案图像,并且基于通过传感器检测图案图像获得的结果生成转换条件,以及
在当图像形成装置通电时不形成图案图像而生成转换条件的情况下,控制器基于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生成转换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模式从节电模式变为正常模式的情况下,生成的转换条件被转换单元使用。
CN201811078251.6A 2017-09-20 2018-09-17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95216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0395A JP7072361B2 (ja) 2017-09-20 2017-09-20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180395 2017-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1661A CN109521661A (zh) 2019-03-26
CN109521661B true CN109521661B (zh) 2021-07-16

Family

ID=65720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8251.6A Active CN109521661B (zh) 2017-09-20 2018-09-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0577B2 (zh)
JP (1) JP7072361B2 (zh)
CN (1) CN109521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12287A (ja) 2021-07-13 2023-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48849A (ja) * 2021-09-28 2023-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64984A (ja) * 2021-10-27 2023-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341A (ja) * 1999-02-24 2000-09-0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22399A (ja) * 2009-07-16 2011-02-0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方法
CN102363394A (zh) * 2010-06-17 2012-02-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8045022A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4283B2 (ja) 2002-10-02 2008-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8194299B2 (en) * 2007-11-15 2012-06-05 Kabuhs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145579A (ja) 2007-12-13 2009-07-02 Canon Inc 画像出力装置
JP2009198610A (ja) * 2008-02-19 2009-09-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プロセス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137615B2 (ja) * 2013-05-21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2017021233A (ja) 2015-07-13 2017-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37100A (ja) 2015-08-06 2017-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198913A (ja) 2016-04-28 2017-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077399A (ja) 2016-11-10 2018-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8341A (ja) * 1999-02-24 2000-09-0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1022399A (ja) * 2009-07-16 2011-02-03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方法
CN102363394A (zh) * 2010-06-17 2012-02-2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JP2018045022A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1661A (zh) 2019-03-26
US10620577B2 (en) 2020-04-14
JP2019056760A (ja) 2019-04-11
US20190086851A1 (en) 2019-03-21
JP7072361B2 (ja)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6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uni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723627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5144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device,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adjusting image forming conditions based on output
CN10952166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8183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density of an image to be formed based on a determination condition
JP20170371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75805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timing of forming measurement image based on prior measurements and density of image to be formed
US7995240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forming and correcting color image
JP57396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69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789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performs tone correction
JP72226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117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450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87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階調補正方法、および階調補正プログラム
JP4411045B2 (ja) 画像濃度制御方法
JP20191135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073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424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778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463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23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13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1450A (ja)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70370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