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4904B - 转子 - Google Patents

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4904B
CN109494904B CN201811049826.1A CN201811049826A CN109494904B CN 109494904 B CN109494904 B CN 109494904B CN 201811049826 A CN201811049826 A CN 201811049826A CN 109494904 B CN109494904 B CN 109494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bundle
jig
fiber
rotor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98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4904A (zh
Inventor
高野志进
梶屋贵史
有松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54418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49490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9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4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4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覆盖筒的筒的厚度以及纤维的密度更均匀的转子。转子具有:旋转构件;多个永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侧;以及覆盖筒,其设于多个所述永磁体的外周面侧,该覆盖筒由纤维束(133)形成,该纤维束由线状的纤维强化塑料沿着长度方向排列多个而成,所述覆盖筒的纤维束(133)以其宽度方向(DW)的一部分成为松弛的状态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周向呈螺旋状层叠。

Description

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旋转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作为将永磁体使用于转子的电动机的一种,已知有在旋转构件(套筒、旋转轴等)的外周侧配置永磁体而成的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永磁体)型的电动机。在这种SPM型的电动机中,在使旋转速度增加的情况下进行高速旋转时,为了抑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导致永磁体自转子脱落,以覆盖永磁体的外周的方式安装有覆盖筒。作为形成覆盖筒的材料,出于强度较高、轻量等理由,增加使用纤维强化塑料(FRP)的情况,特别较多地使用碳纤维强化塑料(以下,也称作“CFRP”)(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9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覆盖筒例如通过将CFRP的纤维束卷绕在筒状的治具而成形。CFRP的纤维的每一根的直径例如为数μm左右,较细,因此,存在被捆起来的纤维在各处重叠,或者断开的情况。而且,还存在CFRP的纤维束的纤维彼此缠绕成为球状(以下,也称作“起球”)。因此,成形后的覆盖筒容易成为筒的厚度以及纤维的密度不均匀的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盖筒的筒的厚度以及纤维的密度更均匀的转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涉及转子(例如,后述的转子30),其具有:旋转构件(例如,后述的旋转轴35);多个永磁体(例如,后述的永磁体32),其配置于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侧;以及覆盖筒(例如,后述的覆盖筒33),其设于多个所述永磁体的外周面侧,该覆盖筒由纤维束(例如,后述的CF纤维束133)形成,该纤维束由线状的纤维强化塑料沿着长度方向排列多个而成,所述覆盖筒的所述纤维束以其宽度方向(例如,后述的宽度方向DW)的一部分成为松弛的状态的方式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周向(例如,后述的周向DR)呈螺旋状层叠。
(2)在技术方案(1)的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覆盖筒的所述纤维束在沿着所述旋转构件的周向呈螺旋状层叠的状态下与树脂一起一体化。
(3)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的转子中,也可以是,所述纤维强化塑料是碳纤维强化塑料。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覆盖筒的筒的厚度以及纤维的密度更均匀的转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转子30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制作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的工序的其中之一的概念图。
图3B是图3A的s1部分的概略剖面图。
图3C是表示一边使CF纤维束133的一部分松弛一边将其卷绕于治具50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4A是产生了起球B的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
图4B是局部地产生了重叠部C的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
图4C是局部地产生了断开的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
图5A是表示制作比较例的覆盖筒的工序的其中之一的概念图。
图5B是图5A的s2部分的概略剖面图。
图6A是产生了起球B的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
图6B是局部地产生了重叠部C的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
图6C是局部地产生了断开的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0:定子;30:转子;31:套筒;32:永磁体;33:覆盖筒;35:旋转轴;133:CF纤维束;133a:线状CF。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添附的附图均为示意图,考虑到理解容易度等,将各部件的形状、比例尺、纵横的尺寸比等根据实物进行变更或者夸大地表示。而且,在附图中,适当地省略表示构件的剖面的剖面线。
在本说明书等中,针对用于指定形状、几何学的条件、这些因素的程度的用语、例如“平行”、“方向”等用语,除了该用语的严格的意义,还包括几乎能够视为平行的程度的范围、大概能够视为该方向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等中,将成为后述的旋转轴35的旋转中心的线称呼为“旋转轴线L”,将沿着该旋转轴线L的方向也称作“旋转轴方向”。
在本说明书等中,针对将CFRP平坦地捆起来并形成带状的构件,也称作“CFRP的纤维束”或者“CFRP纤维束”,针对将CF(碳纤维)平坦地捆起来并形成带状的构件,也称作“CF纤维束”。另外,将CFRP纤维的一根也称作“线状CFRP”,将CF纤维的一根也称作“线状CF”或者简称作“纤维”。
首先,针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0的、作为旋转电机的电动机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的结构的剖面图。另外,图1所示的电动机1的结构是一例,只要能够适用实施方式的转子30,就也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动机1具有框架10、定子20、转子30、旋转轴35、以及轴承13,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
框架10是电动机1的外装构件,其具有框架主体11和轴孔12。
框架主体11是包围定子20并且保持定子20的壳体。框架主体11借助轴承13保持转子30。框架主体11具有供给口14、排出口15以及孔部16。供给口14是用于向定子框22的流路23供给制冷剂的开口,其连接于制冷剂的供给配管(未图示)。排出口15是用于使在流路23流通的制冷剂排出的开口,其连接于制冷剂的排出配管(未图示)。孔部16是用于使自定子20拉出的动力线27贯穿的开口。轴孔12是供旋转轴35(后述)贯穿的穴。
定子20是形成用于使转子30旋转的旋转磁场的复合构件。定子20整体形成为圆筒形,固定在框架10的内部。定子20具有铁芯21和定子框22。
铁芯21是能够在内侧配置线圈26的构件。铁芯21形成为圆筒形,配置在定子框22的内侧。铁芯21在内侧面形成有多个槽(未图示),在该槽配置有线圈26。另外,线圈26的一部分在铁芯21的轴向上自铁芯21的两端部突出。铁芯21例如通过将多个电磁钢板等薄板层叠做成层叠体、并通过粘接、嵌塞等将该层叠体一体化而制成。
定子框22是在其内侧保持铁芯21的构件。定子框22形成为圆筒形,且配置于定子20的外侧。铁芯21为了能够承受由转子30的扭矩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与定子框22牢固地接合起来。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框22在外侧面具有用于冷却自铁芯21传递来的热量的流路23。流路23是形成在定子框22的外侧面的一条或者多条的螺旋槽。自框架主体11(框架10)的供给口14供给的制冷剂(未图示)以螺旋状沿着定子框22的外侧面在流路23内流通之后,自框架主体11的排出口15排出到外部。
自定子20的铁芯21拉出与线圈26电连接的动力线27。该动力线27连接于设置在电动机1的外部的电源装置(未图示)。在电动机1工作时,例如,通过向铁芯21供给三相交流电流,从而形成用于使转子30旋转的旋转磁场。
转子30为利用与由定子20形成的旋转磁场之间的磁相互作用进行旋转的部件。转子30设于定子20的内周侧。转子30的结构见后述。
旋转轴35是支承转子30的构件。旋转轴35以贯穿转子30的轴中心的方式插入于转子30的轴中心,并固定于转子30。在旋转轴35嵌合有一对轴承13。轴承13是以旋转轴35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旋转轴35的构件,设于框架主体11。旋转轴35被框架主体11以及轴承13支承为以旋转轴线L为中心旋转自如。而且,旋转轴35贯穿轴孔12,并与例如切削工具、设于外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减速机构等(均未图示)连接。
针对图1所示的电动机1,当向定子20(铁芯21)供给三相交流电流时,利用形成了旋转磁场的定子20与转子30之间的磁相互作用,在转子30产生转动力,该旋转力借助旋转轴35向外部输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机1作为上述的SPM型的同步电动机进行说明,电动机1例如还可以是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内部永久磁体)形的同步电动机。
接着,针对转子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转子3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转子30具有套筒(旋转构件)31、永磁体32、以及覆盖筒33。
套筒31是安装有多个永磁体32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设于旋转轴35(参照图1)和多个永磁体32之间。多个永磁体32沿着套筒31的周向DR地配置。套筒31例如由碳素钢等磁性材料形成。在内周侧具有套筒31的转子30利用过盈配合与旋转轴35的外周嵌合。
永磁体32是产生磁场的构件,如图2所示,在套筒31的外周侧沿周向DR设有8列永磁体32(在图2中,仅图示跟前侧的4列)。8列永磁体32在套筒31的周向DR上交替配置由N极用永磁体32和S极用永磁体32。永磁体32经由粘接层34贴付在套筒31的外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各列的永磁体32沿着转子30的旋转轴方向被分为两部分的例子,但不限于此,既可以是永磁体32沿着转子30的长度方向被分为三部分以上,也可以不分割。
覆盖筒33是用于覆盖多个永磁体32的圆筒形状的构件。覆盖筒33安装于配置在套筒31的永磁体32的外周面。通过在永磁体32的外周面安装覆盖筒33,能够抑制在由转子3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永磁体32自转子30脱落。
覆盖筒33通过一边对CF纤维束(带状的CF)赋予张力一边将CF纤维束卷绕于筒状的治具并利用涂布的树脂使其固化而成形。作为构成CF纤维束的纤维材料,除了CF(碳纤维)以外,例如能够使用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钛合金纤维等比强度较高的材料。
为了将覆盖筒33安装于转子30,例如,能够使用通过在具有坡面的旋转轴的外周面插入同样具有坡面的套筒而将设于套筒的外周侧的覆盖筒向外侧扩展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2016-82773号公报等)。通过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以与过盈量相应的收缩力将覆盖筒33安装于转子30。由此,在覆盖筒33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作用有为了克服转子30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保持永磁体32的充分的反作用力。这样,在覆盖筒33,通过使反作用力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作用,从而能够抑制永磁体3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转子30脱落。半径方向的内侧是指自转子30的外侧向旋转轴线L靠近的方向。
另外,如图2所示,过盈量是指,配置于套筒31的永磁体32的外径D2相对于扩径前(安装前)的覆盖筒33的内径D1超出的量(D2-D1)的尺寸。该过盈量越大,就越难将覆盖筒33安装于永磁体32的外周面,但能够使更大的反作用力自安装的覆盖筒33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作用。
接着,针对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的结构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3A是表示制作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的工序的其中之一的概念图。图3B是图3A的s1部分的概略剖面图。图3C是表示一边使CF纤维束133的一部分松弛一边将其卷绕于治具50的方法的概念图。
如图3A所示,覆盖筒33是在将CF纤维束133卷绕于治具50的外周面之后,通过涂布树脂而形成的。CF纤维束133所含有的线状CF(CF纤维的一根)133a的取向方向成为与CF纤维束13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CF纤维束133的宽度方向DW是与CF纤维束13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如图3B所示,CF纤维束133以宽度方向DW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沿筒状的治具50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在CF纤维束133的宽度为1的情况下,CF纤维束133的重叠优选为例如,0.3~0.5左右。
另外,当以CF纤维束133的宽度方向DW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沿筒状的治具50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时,如后述那样,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CF纤维束133重叠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卷绕环绕中被CF纤维束133卷绕的部分)中,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另外,纤维松弛的状态是指,未对纤维赋予张力的状态或者与赋予了张力的部分相比张力较弱的状态,例如,包含纤维呈U字形挠曲的状态、不规则(或者规则地)地蜿蜒曲折的状态等。
而且,为了抑制后述的起球所导致的筒的尺寸偏移(筒的外径尺寸的不一致),或为了使纤维的断裂部的缠绕顺畅,也可以在第1层以CF纤维束133的宽度方向DW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松弛地卷绕,在第2层一边对CF纤维束133赋予张力一边卷绕CF纤维束133。
作为有意使CF纤维束133松弛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是,更多地捆绑CF纤维束133所含有的线状CF133a,使CF纤维束133的宽度变窄且厚度增加。通过增加CF纤维束133的厚度,使不重叠的部分的下方的空间朝向径向扩展,因此,能够使纤维更易于松弛。
而且,如图3C所示,也可以是,设置向相对于治具50的轴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包含辊等)51,经由该棒状构件51将CF纤维束133卷绕于筒状的治具。在图3C中,例如,当使治具50的轴向和棒状构件51的轴向平行时,CF纤维束133在宽度方向DW上以几乎均等的张力卷绕于治具50。另一方面,如图3C所示,当使棒状构件51的轴向相对于治具50的轴向侧倾地配置时,在带状的CF纤维束133中,在自距治具50的卷绕位置50a稍远的侧S1输送来的纤维赋予张力,在自距治具50的卷绕位置50a较近的侧S2输送来的纤维产生松弛。
另外,筒状的治具50的轴向与套筒31(旋转构件)的旋转轴方向相对应。因此,在将由卷绕于治具50的外周面的CF纤维束133形成的覆盖筒33安装于转子30(永磁体32)的外周侧的情况下,CF纤维束133以宽度方向DW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沿套筒31的周向DR呈螺旋状层叠。
在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中,CF纤维束133以不浸渍有树脂的状态卷绕于治具50的外周面。CF纤维束133在卷绕于治具50后,涂布(浸渍)树脂。作为涂布于CF纤维束133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卷绕于治具50且涂布有树脂的CF纤维束(此时实质上为CFRP纤维束)133在树脂固化后,通过去除治具50,成为覆盖筒33。
接着,针对在不浸渍树脂的状态下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的层结构进行说明。
图4A~图4C分别表示在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形态。图4A是产生了起球B的CF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图4B是局部地产生了重叠部C1的CF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图4C是局部地产生了断开的CF纤维束133的概略剖面图。
如图4A所示,在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存在产生了起球B的情况。起球B是纤维彼此缠绕成为球状的现象。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层的CF纤维束133没有浸渍树脂,因此,在将CF纤维束133呈螺旋状卷绕于治具50的情况下,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CF纤维束133重叠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卷绕环绕中被CF纤维束133卷绕的部分)中,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因此,在接下来的以环绕方式卷绕而成的上层侧的CF纤维束133产生的起球B会进入下层侧的CF纤维束133的线状CF133a(松弛的纤维)之间。因此,能够抑制起球B向上层侧的突出。
如图4B所示,在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中的、上层的CF纤维束133中,存在产生线状CF133a的重叠部C1的情况。在图4B中,利用两点划线(想像线)表示产生重叠部C1的线状CF133a的轮廓,在其剖面标上×标记。另外,如后述那样,图4B所示的重叠部C1表示进入松弛的纤维之间之前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层的CF纤维束133未浸渍树脂,因此,在将CF纤维束133呈螺旋状卷绕于治具50的情况下,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CF纤维束133重叠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卷绕环绕中被CF纤维束133卷绕的部分)中,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因此,在上层侧的CF纤维束133产生的重叠部C1的线状CF133a会如重叠部C2所示那样,进入下层侧的CF纤维束133的线状CF133a(松弛的纤维)之间。因此,能够抑制重叠部C1向线状CF133a的上层侧的突出。
如图4C所示,在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存在局部地产生断开的情况。在图4C中,在断开产生的断裂部E1,标线状CF133a的剖面标上剖面线。另外,如后述那样,图4C所示的断裂部E1表示松弛的纤维彼此交络前的状态。在线状CF133a中,在产生了断开的线状CF133a,在将CF纤维束133卷绕于治具50时的张力难以发挥作用(或者不发挥作用),因此,与未产生断开的线状CF133a相比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
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不使树脂浸渍的状态下将卷绕于治具50的CF纤维束133呈螺旋状卷绕于治具50的情况下,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CF纤维束133重叠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卷绕环绕中被CF纤维束133卷绕的部分)中,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因此,断裂部E1的线状CF133a会如断裂部E2所示那样成为与下层侧的线状CF133a(松弛的纤维)交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浸渍于树脂。即,在上层的CF纤维束133中,因断开的产生而松弛的线状CF133a在与下层的CF纤维束133的松弛的线状CF133a交络的状态下被树脂固定。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能够在在线状CF133a产生了断开的部分的上层侧以及下层侧分别夹杂线状CF133a。
接着,作为比较例,针对卷绕于治具50的CFRP纤维束233的层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针对发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的部分,适当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末尾(后2位)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5A是表示制作比较例的覆盖筒的工序的其中之一的概念图。图5B是图5A的s2部分的概略剖面图。
在比较例的覆盖筒中,如图5A所示,CFRP纤维束233以在宽度方向DW的端部之间形成有隙间g(参照图5B)的方式,沿治具50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且,在比较例的覆盖筒中,如图5B所示,CFRP纤维束233缠绕两层。另外,在比较例的覆盖筒中,CFRP纤维束233也可以以宽度方向DW的端部彼此不重叠并且没有形成隙间g的方式卷绕。
在比较例的覆盖筒中,CFRP纤维束233以浸渍了树脂的状态卷绕于治具50。在比较例中,卷绕于治具50的纤维束233在树脂固化后,通过去除治具50,从而成为覆盖筒。
接着,针对卷绕于治具50的CFRP纤维束233的层结构进行说明。
图6A~图6C分别表示在卷绕于治具50的CFRP纤维束233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形态。图6A是产生了起球B的CFRP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图6B是局部地产生了重叠部C的CFRP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图6C是局部地产生了断开的CFRP纤维束233的概略剖面图。
由于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浸渍有树脂,因此,如图6A所示,在上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产生的起球B无法进入下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的线状CFRP(CFRP的纤维一本)233a之间,会向上层侧突出。这是因为由于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含有树脂,因此会限制线状CFRP233a的移动。因此,在起球B的上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线状CFRP233a会向上层侧突出。
如图6B所示,在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中,在上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产生的重叠部C不会进入下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的线状CFRP233a之间。这是因为由于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含有树脂,因此会限制线状CFRP233a的移动。因此,在上层侧的CFRP纤维束233中,重叠部C会向上层侧突出。
如图6C所示,在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中,产生了断开的线状CFRP233a不会与下层侧的线状CFRP233a交络。这是因为由于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含有树脂,因此会限制线状CFRP233a的移动。因此,在比较例的CFRP纤维束233中,在线状CFRP233a产生了断开的部分的下层侧无法夹杂有其他线状CFRP233a。
另外,如本比较例那样,在以在CFRP纤维束233之间形成有隙间g的方式卷绕于治具50的情况下,即使在CFRP纤维束233没有浸渍树脂的状态下,也会如上述那样,产生起球向上层突出等不良情况。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在没有浸渍树脂的状态下呈螺旋状卷绕于治具50,因此,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CF纤维束133重叠的部分中,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因此,即使产生了起球、重叠部等,这些部位也会进入松弛的纤维之间,或者彼此交络,因此,能够抑制线状CF133a向上层侧的突出。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能够使筒的外径尺寸变得更均匀,因此,能够降低尺寸不良的发生率。
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的筒的外径尺寸变得更均匀,因此,能够使转子30和定子20(参照图1)之间的隙间更狭小。由此,能够抑制电动机1的扭矩效率的下降,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机1的电动机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中,产生了断开的线状CF133a在与未产生断开的线状CF133a交络的状态下被树脂固定。由此,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能够在在线状CF133a产生了断开的部分还夹杂其他线状CF133a。因此,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的纤维的密度变得更均匀,能够提高覆盖筒33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CF纤维束133在没有浸渍树脂的状态下卷绕于治具50的外周面。由此,在卷绕CF纤维束133后,通过利用模具等按压覆盖筒33的外侧,从而能够使在CF纤维束133产生的凹凸(起球、重叠等)更平坦地成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覆盖筒33能够使筒的外径尺寸更均匀地相一致。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像后述的变形方式那样进行各种变形、变更,变形、变更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效果不过是列举了自本发明产生的最合适的效果,并不限于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效果。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变形方式也能够适当地组合使用,省略详细的说明。
(变形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将CF纤维束133卷绕于治具50的外周面,从而成形覆盖筒3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将纤维束133直接卷绕于永磁体32(图2参照)的外周侧从而成形覆盖筒33。
在实施方式中,针对利用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形成覆盖筒33的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覆盖筒33既可以利用之前例示的纤维强化塑料(FRP)形成,也可以利用以纤维强化塑料为主要材料的复合构件形成。

Claims (2)

1.一种覆盖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经由向相对于筒状的治具的轴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将纤维束卷绕于所述治具的外周面的工序,该纤维束由线状的纤维沿着长度方向排列多个而成;
使卷绕于所述治具的外周面的纤维束浸渍树脂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树脂固化后,去除所述治具而得到覆盖筒的工序,
其中,在将所述纤维束卷绕于所述治具的外周面的工序中,
所述纤维束以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沿所述治具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
当所述纤维束以宽度方向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沿所述治具的周向呈螺旋状卷绕时,在不与前一个以卷绕环绕的方式卷绕起来的所述纤维束重叠的部分中的纤维成为松弛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盖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是碳纤维。
CN201811049826.1A 2017-09-12 2018-09-10 转子 Active CN109494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4528A JP6629803B2 (ja) 2017-09-12 2017-09-12 被覆筒の製造方法
JP2017-174528 2017-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4904A CN109494904A (zh) 2019-03-19
CN109494904B true CN109494904B (zh) 2021-03-05

Family

ID=654418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9826.1A Active CN109494904B (zh) 2017-09-12 2018-09-10 转子
CN201821472199.8U Active CN208723645U (zh) 2017-09-12 2018-09-10 转子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2199.8U Active CN208723645U (zh) 2017-09-12 2018-09-10 转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2854B2 (zh)
JP (1) JP6629803B2 (zh)
CN (2) CN109494904B (zh)
DE (1) DE102018006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39497A1 (ja) * 2017-01-25 2018-08-02 株式会社Ihi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7293701B2 (ja) * 2019-02-08 2023-06-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GB2582345B (en) * 2019-03-20 2023-06-28 Safran Electrical & Power Improv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or
CN110098676A (zh) * 2019-05-06 2019-08-06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的转子护套
JP7172852B2 (ja) * 2019-05-22 2022-1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1075183A (ja) * 2019-11-11 2021-05-2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GB2613247B (en) * 2021-10-15 2024-04-03 Raytheon Tech Corp Electric machine within a turbine engine
CN116054511B (zh) * 2023-03-31 2023-07-07 天蔚蓝电驱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纤维套缠绕工艺、转子制作方法、转子及其性能评价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7870A (en) * 1993-06-24 1995-10-17 Piller-Gmbh Method of making a rotor
CN1142701A (zh) * 1995-04-14 1997-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252974A (ja) * 2000-03-13 2001-09-18 Ooda Shoko:Kk ラッピングテープ
JP2002058190A (ja) * 2000-08-07 2002-02-22 Hitachi Ltd 絶縁テープ
CN105529850A (zh) * 2014-10-20 2016-04-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所使用的磁铁保持部件、转子、旋转电机及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934A (en) 1977-06-09 1979-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Tape winding apparatus
JPS57134921A (en) 1981-02-16 1982-08-20 Toshiba Corp Taping device
JP3509304B2 (ja) 1995-06-28 2004-03-22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子の永久磁石
JP5689550B2 (ja) * 2013-04-03 2015-03-2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回転軸部に固定される回転子部材、回転子部材を備える回転子、および回転電機、ならびに、回転子を製造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7870A (en) * 1993-06-24 1995-10-17 Piller-Gmbh Method of making a rotor
CN1142701A (zh) * 1995-04-14 1997-02-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252974A (ja) * 2000-03-13 2001-09-18 Ooda Shoko:Kk ラッピングテープ
JP2002058190A (ja) * 2000-08-07 2002-02-22 Hitachi Ltd 絶縁テープ
CN105529850A (zh) * 2014-10-20 2016-04-27 发那科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所使用的磁铁保持部件、转子、旋转电机及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9803B2 (ja) 2020-01-15
DE102018006818A1 (de) 2019-03-14
CN109494904A (zh) 2019-03-19
CN208723645U (zh) 2019-04-09
US10622854B2 (en) 2020-04-14
US20190081524A1 (en) 2019-03-14
JP2019050693A (ja) 2019-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4904B (zh) 转子
CN109638996B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覆盖筒的制造方法
KR101935241B1 (ko) 전기 기계 및 전기 기계 회전자
CN109309419B (zh) 转子和旋转电机
US10651698B2 (en) Ro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or membe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7453503B (zh) 保持构件、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US20130062984A1 (en)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al Machine Rotor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refor
CN115917927A (zh) 具有绕组的永磁电机
CN109309413B (zh) 转子、旋转电机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0247490B (zh) 马达
EP3430705B1 (en) Ro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9980816B (zh)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JP6969988B2 (ja) 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CN109309416B (zh) 转子和旋转电机
US11139704B2 (en) Salient pole rotor with magnetic pole portions, concave portions and cylindrical cover portion with fiber filament
CN115516740A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2018182794A (ja) 回転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